《全唐詩》誤收詩考
《全唐詩》收錄范圍規(guī)定為唐五代的詩作。有唐立國以前及五代入宋以后詩作羼入,即為誤收。本文即擬對《全唐詩》中誤收之詩作一考證。
非唐五代人詩而誤為唐五代人詩,在宋人編纂的《唐詩紀(jì)事》《樂府詩集》《苕溪漁隱叢話》《萬首唐人絕句》《三體唐詩》等書中已肇其端。嗣后金、元、明各代學(xué)者,在唐詩的搜輯整理上都有不小的成績,同時(shí)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新的訛誤。清康熙年間開館纂修《全唐詩》,較好地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將有唐一代的詩歌總為一集,為唐詩研究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對于前人的偏失,《全唐詩》纂修者在一定程度上作了糾正?!度圃姟し怖吩疲骸傲嗽娬`收入《全唐》(尚君按:此指季振宜編《全唐詩》)者,如陳昭及沈氏、衛(wèi)敬瑜妻、吳興神女之類,并應(yīng)刊正?!庇衷疲骸傲嗽?,原集誤收,如吳均《妾安所居》、劉孝勝《武陵深行》誤作曹鄴詩、薛道衡《昔昔鹽》誤作劉長卿詩之類,并應(yīng)刊正?!庇衷疲骸疤撇o其人,而考其詩乃六朝人作,如楊慎即陳陽慎,沈煙即陳沈炯,概刪?!别^臣們在這方面的努力是值得稱道的。但由于全書成書倉促,編修者未能逐一詳加考證,以至仍有大量前人誤收的詩篇未及甄別而收入。
對于誤作唐人詩的考正,宋代的陳振孫、明代的胡震亨、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纂修者、清末民初的劉師培,都有一定的成績。當(dāng)代學(xué)者錢鍾書、劉開揚(yáng)、富壽蓀等,也曾有所發(fā)現(xiàn)。但對《全唐詩》誤收情況作較全面的清理,至今尚未見專著刊布。
由于尚有大量非唐五代詩被誤作唐人詩而未得到糾正,給唐詩研究工作帶來一些本可避免的偏失。有的論著誤將宋人詩當(dāng)作唐人詩來引證;今人所編選本如《唐詩一百首》《唐人絕句精華》《唐人七絕選》等,則誤收入了若干首宋、明人詩。
當(dāng)代學(xué)者已有重修《全唐詩》之議,對歷代誤作唐人詩進(jìn)行全面考訂,對重編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jià)值??加啞度圃姟匪掌渌娮?,也可為六朝詩和宋詩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資料。如北齊徐之才《下山逢故夫》、陳代鄭露《徹云澗》、褚亮作于隋代的《在隴頭哭潘學(xué)士》,丁福保所編的《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均未收。宋代的李九齡、王初、郭震等原集已佚,卻有不少詩作長期被視為唐詩而保存下來。
鑒于以上原因,筆者不揣谫陋,試圖對此盡可能全面地作一考訂。先述全文體例如次:
1.本文僅考證其他朝代人詩誤作唐詩之作。唐詩誤作其他朝代詩及唐詩與其他朝代人詩互見而無從確定歸屬之作,概不闌入。
2.本文力求追溯史源,找出致誤始因,提供較確切的證據(jù)。前人雖曾致疑,尚無確鑿證據(jù)可定讞者,只好暫付闕如,以俟續(xù)考。
3.本文意欲求全,故于前人及今人已有論及之作,亦盡所見收入,均注明作者出處,以免掠美之嫌。筆者所見不廣,容有本文所云已為前人指出而未察者,尚俟識者告之。
4.全文按致誤的類型編排。除為了行文的方便外,還有釋例的意思。
5.本文所引《全唐詩》據(jù)中華書局排印本。其他引用典籍,凡通行本均不詳注版本,以節(jié)省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