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 宋及宋以后人因事跡失考而誤作唐人收入者

唐詩求是 作者:陳尚君 著


四 宋及宋以后人因事跡失考而誤作唐人收入者

由五代入宋作者及宋初太祖、太宗二朝作者,本文將另節(jié)考證,本節(jié)僅考真宗以后詩人誤作唐人者。

4.1 朱仲晦 《全唐詩》卷三八收《答王無功問故園》,小傳云其為“王績鄉(xiāng)人”。按此詩為南宋朱熹作,見《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題作《答王無功在京思故園見鄉(xiāng)人問》。熹字仲晦,詩為其擬答之作,非唐初別有朱仲晦其人。詳《中華文史論叢》1984年第四輯刊曹汛文。

4.2 胡宿 《全唐詩》卷七三一收其詩十九首,卷首注:“以下四人(指宿及杜常、滕白、王嵒),或云宋人,諸本并附唐末,今仍舊?!毙鲄s云:“胡宿,唐末人?!卑唇鹪脝栕搿短圃姽拇怠肪戆虽浰拊姸?,胡震亨《唐音癸簽》卷三一已斥其“宋人胡宿詩亦誤入”,《唐音戊簽》摒而不錄。《全唐詩》收十九首,均出《鼓吹》,另四首未錄。后《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五二胡宿《文恭集》提要云:“今考好問諸詩,大半在《文恭集》內。且其中有和朱況一首,其人為胡氏之婿,與宿同籍常州,具見所撰《李太夫人行狀》,確鑿可據。好問乃不能考證,舛錯至此?!蓖瑫硪话税恕短圃姽拇怠诽嵋稚暄灾?。所論甚是。宿,字武平,仕宋仁宗、英宗朝,治平四年(1067)卒,年七十三,謚文恭,事詳《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三四《贈太子太傅胡公墓志銘》及《宋史》本傳?!度圃姟匪帐旁姡遢嫛队罉反蟮洹繁尽段墓Ъ肪杖耄骸豆艅e》《趙宗道歸輦下》《塞上》《感舊》《函谷關》,見卷三;《寄昭潭王中立》《雪》《沖虛觀》《淮南發(fā)運趙邢州被詔歸闕》《天街曉望》《淮南王》《憶薦福寺牡丹》《次韻和朱況雨中之什》《城南》《早夏》《殘花》《次韻徐爽見寄》,見卷四;《津亭》《侯家》,見卷五;未收之《長卿》《洞靈觀納涼》《送林學士知明州》《芙蓉湖泛舟》,均見卷四。諸詩事實亦多可考。如趙宗道,韓琦《安陽集》卷四九有其墓志,《宋史》卷三〇一有傳;王中立,《文恭集》卷三有《寄清漳護戎王中立》,卷一五有《王中立可屯田員外郎制》;徐爽,應作徐奭,大中祥符五年狀元,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七八、《文獻通考·選舉考》;林學士,《乾道四明圖經》卷一二“知州”,有“林殆庶,屯田郎中、集賢校理,景祐年”。諸詩為宋胡宿作可論定。清李調元《全五代詩》卷一七謂胡宿為“周末人”,除《唐詩鼓吹》所收以外,復從《文恭集》中錄出七詩,可謂大謬。

4.3 杜常 《全唐詩》卷七三一錄其《華清宮》七絕一首,小傳云:“唐末人?!卑创嗽娮钤缫娸d于北宋末蔡絛著《西清詩話》卷下:“世有才藻擅名而辭間不工者,有不以文藝稱而詩或驚人者。近傳《留題華清宮》一絕云(詩略),乃杜常也。又《武昌阻風》一絕云(見《全唐詩》卷七七四,略),乃方澤矣。二人不以文藝名世,而詩語驚人如此,殆不可知矣?!保〒邂n本,“二人”以下十五字據《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四補)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四錄此條入“唐人雜記”。后宋末周弼《三體唐詩》卷一、明初高棅《唐詩品匯》卷五五、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卷二〇均收杜、方二詩,當均沿胡書而定為唐人。元釋圓至注《三體唐詩》,已指出唐無杜常其人,“惟《孫公談圃》以杜常為宋人”,又謂《西清詩話》稱“世有”“近傳”,“則杜常、方澤皆宋人”。明胡應麟《詩藪·外編四》沿其說,今人富壽蓀?!短圃妱e裁集》,亦據《宋詩紀事》訂其失。所說甚是。常,《宋史》卷三三〇有傳,字正甫,衛(wèi)州人,昭憲皇后族孫,登進士第,元符元年知青州,二年改鄆州,崇寧二年自徐州移鎮(zhèn)州,崇寧末以龍圖閣學士知河陽軍,卒,年七十九(參吳廷燮《北宋經撫年表》)。明隆慶進士朱孟震著《河上楮談》據華清宮宋代刻石,錄杜常詩四首,《華清宮》亦在其間,謂詩前題:“權發(fā)遣秦鳳等路提刑獄公事太常寺杜常?!焙蟀显疲骸罢Υ笏伦院颖币剖骨伉P,元豐三年九月二十七日過華清宮,有詩四首。詞意高遠,氣格清古。邑人曹端儀既親且舊,因請附本,勒諸方石,以垂不朽。閏九月初一日,潁川杜詡記?!保ㄞD引自《宋詩紀事》卷三〇)常為宋人可無疑。方澤事跡詳后考。

4.4 王周 《全唐詩》卷七六五收其詩一卷,凡六十首,小傳云:“王周,登進士第,曾官巴蜀?!备阶⒁鸷嗾Z,出《唐音戊簽馀》六一(《統(tǒng)簽》卷八一六)。胡氏原文為:“唐宋《藝文志》并無其人,惟《文獻通考》載入唐人集目中。今考《峽船詩序》內,引陸魯望《茶具詩》,其人蓋在魯望之后。而詩題紀年有戊寅、己卯兩歲,近則梁之禎(當作貞)明,遠則宋之太平興國也。而自注地名,又有漢陽軍、興國軍,為宋郡號。周殆為宋人無疑。以前人收入唐人內,不敢刪去,姑列五代末,示存其舊。”態(tài)度尚屬審慎?!度圃姟犯哪┒錇椤按宕硕胨握摺?,未免武斷?!度宕姟肪砥邚皆啤傲贺懨鏖g人”,更顯得魯莽。《全唐文》卷八五五錄周《蚋子賦》(收入書棚本《王周詩集》)一篇,小傳謂:“周,魏州人。事后唐明宗,以戰(zhàn)功拜刺史。晉天福中,歷貝州、涇州節(jié)度使,遷武勝、保義、義武、成德四鎮(zhèn)。杜重威降契丹,欲自引決,家人迫以出降,授武勝軍節(jié)度使、檢校太師。漢祖入立,徙鎮(zhèn)武寧,加同平章事,乾祐二年卒,贈中書令?!毕倒?jié)錄《舊五代史》卷一〇六傳文。核以詩集,多有不合。其一,胡氏列舉二地名,漢陽軍始建于后周,興國軍則為宋太平興國二年析鄂州三縣置(見《文獻通考·輿地考》),而此人卒于后漢,未入宋。戊寅、己卯,據胡氏所推,一在梁時,一已入宋,亦無關系。其二,周詩有《下瞿塘寄時同年》。同榜進士稱同年,詩人王周顯然為進士出身,而此人則系以武功入仕,數(shù)歷大鎮(zhèn)。其三,《全唐詩》所收周詩,均源出宋刻《王周詩集》(江標影宋書棚本《唐五十家小集》尚存此集),諸詩保持原次第。《志峽船具詩序》云:“予祗命憲局,沿泝巴,抵瞿塘。”詩中所記地名依次為姑熟口、湖口縣、岳州、興國軍、漢陽軍、巫山、夔州、武寧縣、巴東等,為自江東至巴蜀沿江地名??芍T詩為王周奉刑部或江東刑使命,溯江西上巴蜀沿途紀行之作。武夫王周歷事三朝,皆官于中原、河北。其時江南至蜀中之地分屬南唐、荊南、馬楚、孟蜀諸小朝廷所有,必無奉使溯江之可能?!度莆摹氛`以同姓名者為《蚋子賦》作者。今按,詩人王周應為宋真宗、仁宗朝人,方志中尚有事跡可考。據《乾道四明圖經》卷一二“選舉”,大中祥符五年(1012)徐爽(當作奭)榜進士,有王周,知為明州人。嘉慶《浙江通志》卷一二三“選舉”同,注:“奉化人。”《咸淳毗陵志》卷一〇載,王周曾二任無錫知縣,第一次在乾興元年(1022),以大理寺丞知,第二次在寶元二年(1039),以尚書虞部員外郎知?!肚浪拿鲌D經》卷一二、《寶慶四明志》卷一“知州”,均載:“王周,司封郎中,慶歷年知,土人也?!蓖踔芮叭螢殛戄F,據《嘉泰會稽志》卷二載,軫為慶歷二年自越州移知明州。以此可知王周知明州,約始于慶歷四、五年間。王安石知鄞縣時作《上明州王司封啟》(《王文公文集》卷三三),王司封即王周,知其慶歷七年(1047)尚在明州任。陸心源《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一謂王周官至知明州,未詳何據。胡宿《文恭集》卷一九有《虞部員外郎致仕王周男某可試將作監(jiān)主簿制》,時代亦合。胡震亨以詩中戊寅、己卯二紀年為梁貞明或宋太平興國時,均嫌過早。以前考事跡推算,當為仁宗寶元元年、二年。王周奉使巴蜀歸,即改知無錫縣。其奉使時之職務,尚待稽考。自南宋始,王周世次已不為人所知。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收《王周集》一卷,云“未詳何人”,《文獻通考·經籍考》引陳書,附于唐人集末,均未深考地方史乘。今存南宋陳氏書棚本《王周詩集》,似即作唐集刊行,《箋注唐賢三體詩法》卷一七收周詩,知傳誤甚早。明清間不少唐詩匯集、總集均錄周詩,皆失考,當改正。

4.5 曹修古 《全唐詩》卷七七〇收《池上》一首,列世次爵里無考作者。按此詩最早見收于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八:“又曹修古立朝最號剛方謇諤。常見池上有所似者,亦作小詩寓意曰(詩略)?!蓖瑮l復錄張詠、韓琦、司馬光等詩,以說明文章艷麗不害其為正臣,諸人皆北宋名臣。修古,《宋史》卷二九七有傳,字述之,建安人。大中祥符元年(1008)進士。“所至以直氣聞。天圣中以御史知雜司事,立朝慷慨有風節(jié)。當劉太后臨朝,權幸用事,修古遇事輒言,忤太后,出知興化軍。會赦復官。明道二年(1033)卒?!薄稘扑嗾勪洝肪硭挠浶薰乓蛘?zhí)筮€政而遭貶。另羅愿《新安志》卷九、嘉靖《延平府志》卷九亦有修古傳。諸書載其事跡,與處厚所記相合,修古可信為宋真宗、仁宗時人?!端卧娂o事》卷八已收修古詩?!对鲂拊娫捒傹斍凹肪矶肚嘞潆s記》,僅錄修古詩,不注時代,置唐僖宗條前,當即因此而誤為唐人。明刻本《總龜》是明及清初學者輯唐詩的淵藪之一,不少失誤均與其有關。

4.6 李謹言 《全唐詩》卷七七〇收其《水殿拋球曲二首》,列為世次爵里無考作者。按二詩均錄自洪邁編《萬首唐人絕句》卷六九?!短埔艄锖灐肪砣慌u洪書:“宋人詩如李九齡、李慎言……之屬,皆渾入?!鄙餮约粗钢斞裕檫~因其名犯宋孝宗諱而改。此二詩宋代有兩種大同小異的傳說。沈括《夢溪筆談》卷五云:“海州士人李慎言,嘗夢至一處水殿中,觀宮女戲球。山陽蔡繩為之傳,敘其事甚詳。有《拋球曲》十馀闋,詞皆清麗。今獨記兩闋(略)?!毕典涀圆虃?,詩二首似為慎言感夢而作。沈括至和間曾任海州沭陽縣主簿,所記或為當時見聞。后彭乘《墨客揮犀》卷七、李頎《古今詩話》、《增修詩話總龜前集》卷三三、何汶《竹莊詩話》卷二二(誤注出《劉貢甫詩話》)所引,均本沈書。趙令畤《侯鯖錄》卷二載:“余少從李慎言希古學,自言昔夢中至一宮殿,有儀衛(wèi),中數(shù)百妓拋球,人唱一詩,覺而記得三首云(略)?!贝顺鰤粽咦匝?,詩為諸妓所唱,存三首。后《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八、《詩人玉屑》卷二一引錄。惟名作真言,誤。綜二說可知慎言字希古,海州人,曾為趙令疇之師。令畤,字德麟,宋宗室,元祐中簽書潁州公事,從蘇軾為詩,有唱和。后因累入黨籍,卒于南渡初(據《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四一)。以此推之,慎言應為仁宗、神宗時人。詩云夢中作,恐系其托辭。

4.7 王揆 《全唐詩》卷七七〇收其《長沙六快詩》,列為世次爵里無考作者。按此詩最早見收于北宋釋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六快活詩》,長沙致仕王屯田揆譏六君子而作也。六人者,即帥周公沆、漕趙公良規(guī)、憲李公碩、劉公舜臣、倅朱景陽、許立是也。其詩略曰(略)。馀幾聯(lián),皆咄咄猥駁,固不足紀。愚后至長沙,訪故老,皆云:‘豈有茲事!’”文瑩,熙寧間人。周沆,字子真,益都人,《宋史》卷三三一有傳。其帥潭州時間,《北宋經撫年表》定在慶歷八年(1048)至皇祐三年(1051)間。趙良規(guī),字元甫,曾任荊湖南路轉運使,年代待考,事跡附見《宋史》卷二八七《趙安仁傳》。李碩等四人未詳。王揆,《宋史》無傳。隆興《臨江府志》卷五宋知軍州有王揆,列龐籍后,時約在景祐、慶歷間。《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七九有《虞部員外郎盧士宏太常博士王揆祠部員外郎秘閣校理張瓌丁憂服闕復舊官制》,慶歷四年(1044)初作。《全唐詩》所錄,系據《增修詩話總龜前集》卷三七,詩題均缺“活”字。詩與文瑩所錄同,亦未完。唐有王揆,大和六年(832)任寧都縣令,詳嘉靖《贛州府志》卷五、卷七,但非此詩作者。

4.8 唐溫如 《全唐詩》卷七七二收《題龍陽縣青草湖》一首?!吨猩酱髮W學報》1987年第一期刊陳永正文,據元賴良《大雅集》卷八、清錢謙益《列朝詩集》甲前集一一,考知溫如名珙,會稽人,元末明初在世,非唐人。

4.9 楊彝 《全唐詩》卷七七二收《過睦州青溪渡》詩一首。《河南大學學報》1992年第2期刊佟培基《〈全唐詩〉無考卷續(xù)考》,謂此詩因《嘉靖淳安縣志》卷一一列李白、韓愈詩間而誤為唐人作,并據《列朝詩集》乙八、《小腆紀傳》卷五八、《明詩綜》卷一二等書,考知彝字宗彝,馀姚人,明洪武中舉為沔陽倉副使,累擢吏部主事。

4.10 麻溫其 《全唐詩》卷七七二錄《登岳陽樓》一首,列為世次爵里無考作者。按北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卷三云:“端拱初,太宗詔訪天下高年,前青州錄事參軍麻希夢,年九十馀,居臨淄,召至闕下,延見便殿……詔以為尚書工部郎中致仕,賜金紫。工部好學,善訓子孫?!瓕O溫其、溫舒,祥符中相繼登進士第,為天下第三人,衣冠以為盛事?!枳婺搁L安縣君,工部孫也,故聞之詳?!彼鱿鑼嵖尚拧T跉J《齊乘》卷六即采此為諸麻立傳。宋祁《景文集》卷三一有《尚書員外郎直集賢院麻溫其可開封府判官制》,仁宗時作,可知溫其仕歷之一二?!兜窃狸枠恰?,《唐音統(tǒng)簽》卷八六七錄自岳陽樓石刻。麻溫其姓名皆僻,唐代恐不致另有同姓名者。

4.11 方澤 《全唐詩》卷七七四錄其《武昌阻風》一首,列為世次爵里無考作者。按澤此詩出處及傳誤原因均與杜?!度A清宮》同,已詳前杜常條。今考《宋史》無澤傳,《莆陽比事》卷三有《方澤詩集》,注:“字公悅,多與黃魯直唱和。《山谷詩集》有呈方公悅詩?!睓z《山谷詩集注》卷一八,有《南樓畫閣觀方公悅二小詩戲次韻》《庭堅以去歲九月至鄂登南樓嘆其制作之美成長句久欲寄因循至今呈公悅》,為庭堅建中靖國元年(1101)貶居江陵、鄂州時作。任淵注:“方公名澤?!鼻霸娫疲骸按箪分貋硪蝗招??!焙笤娫疲骸扳坠L流冷似鐵,誰其繼之方公悅。”可知澤時為鄂州一帶的地方長官?!段洳栾L》當即其時作。另嘉靖《邵武府志》卷四,有元祐五年知州方澤。陸心源《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二據《長編》謂澤熙寧八年為大理寺丞,旋除江西路提舉常平事,元符元年入為吏部郎中。其卒年不詳?!斗綕稍娂方褚巡粋?。

4.12 姚揆 《全唐詩》卷七七四收《村行》《潁川客舍》二詩,卷八八六又錄《晚步》《秋日江東晚行》二首,均不言事跡。拙輯《全唐詩續(xù)拾》卷五三復補《謝客巖》一首又二句。按《全宋詩》卷七四據《宋會要輯稿·選舉》二六二,考知揆為宋太宗端拱二年(989)進士,為潁州團練推官,改曹州觀察推官。自南宋時即傳揆為唐人,《三體唐詩》《分門纂類唐歌詩》皆錄其詩,實誤。《全宋詩》僅錄揆一詩又一句,尚可補四詩又一句。

4.13 張懷 《全唐詩》卷七七五收《吳江別王長史》一首。宋范成大《吳郡志》卷二一列宋之問《渡吳江別王長史》后,無題。佟培基《全唐詩重出誤收考》六一三謂詩中有“見說新橋好風景”句,《吳郡圖經續(xù)記》卷中載新橋為北宋神宗元豐中知蘇州章岵建,張懷為元豐以后人。其說可從,惟懷事跡尚俟考。

4.14 趙湘 《全唐詩》卷七七五收《題天臺石橋》,列世次爵里無考作者。按宋林師蒧《天臺續(xù)集》卷下收此詩,以湘為北宋人。祝穆《方輿勝覽》亦作宋人,但以為系詠南岳蓮花峰方廣寺石橋之作。林、祝之說是。蘇軾《東坡集》卷三九《趙清獻公(抃)神道碑》云:“祖諱湘,廬州廬江尉,始家于衢,遂為西安人?!壁w抃為北宋仁、英、神三朝名臣。嘉慶《浙江通志》卷一二三“選舉”,載湘為淳化三年(992)進士。湘有《南陽集》,為抃貴后編成,宋祁作序,歐陽修為跋,原集已不傳。清時從《永樂大典》輯出,編為六卷,宋序歐跋亦存。宋序謂湘字叔靈,淳化中貢進士,未試而春官已題其警句于都堂之壁。俄中第,調廬江尉,閱期卒于官。前引詩見收于輯本卷二,題作《方廣寺石橋》。湘生卒年均無從確考,大約卒于太宗末、真宗初,生年約在五代末至宋初時。

4.15 徐介 《全唐詩》卷七七五收《耒陽杜工部祠堂》,列世次爵里無考作者。按此詩北宋時兩見稱引。王得臣《麈史》卷中云:“予熙寧初調官,泊報恩寺。同院陽翟徐秀才出其父屯田忘其名(三字原本應為小注)所為詩,見其清苦平淡,有古人風致,不能傳抄。其《過杜工部墳》一詩云(略)。”以此推之,詩作者應為仁宗時人。稍遲的劉斧《青瑣高議前集》卷九,謂“衡州耒陽縣有杜甫祠堂……留詠莫知其數(shù)。歐陽永叔尤賞徐介之休詩曰(略)。”歐陽修熙寧五年(1072)卒。蔡襄《忠惠集》卷九有《前光化軍乾德令同監(jiān)西溪鹽倉徐介可著作佐郎制》,仁宗后期作。綜上所述,可考知介字之休,陽翟人。仁宗時歷任乾德令、同監(jiān)西溪鹽倉,改著作佐郎,終屯田(郎中或員外郎),熙寧前卒。有詩集,已失傳。《宋詩紀事》卷二五收介此詩,所載事跡甚略。此詩誤為唐人作,恐系因《杜集》附錄題詠詩誤署而致。

4.16 令狐挺 《全唐詩》卷七七八列無世次爵里可考作者,收詩一首《題鄜州相思鋪》,注:“一作令狐楚詩。”同書卷三三四又收作楚詩,失注互見。宋江少虞《皇朝事實類苑》卷三八“相思河”條云:“鄜州東百里,有水名相思河。岸有郵置,亦曰相思鋪。令狐挺題壁以詩曰(略)?!蔽醋⒊鎏?,應是據張師正《倦游錄》,詳后。彭乘《墨客揮犀》卷六、《萬首唐人絕句》卷五一、《宋詩紀事》卷三一所引,均屬令狐挺。惟明刻《增修詩話總龜前集》卷一五引《倦游錄》,作令狐楚詩。唐無令狐挺其人,今人或疑挺為楚字形近而訛,實誤。楚,兩《唐書》有傳,仕歷未及鄜延一帶?!毒胗武洝纷髡邚垘熣秊槲鯇幵S間人。《郡齋讀書志》(袁本)卷三下載其書序云:“倦游云者,仕不得志,聊書平生見聞,將以信于世也?!彼洖楫敃r事?!痘食聦嶎愒贰芬酁閷d洷彼芜z事之書(闌入少量唐五代事)。今檢北宋末年人畢仲游《西臺集》卷一二,有《令狐公墓志銘》,記挺事跡極詳:挺,字憲周,山陰人,天圣五年(1027)進士。歷吉州軍推,通判延州,知彭州,遷提點兩浙刑獄公事,移江東路,官至司封員外郎知單州。嘉祐三年(1058)卒,年六十七。詩當為其倅延州時作?!犊傹敗贰度f首唐人絕句》均誤。

4.17 太上隱者 《全唐詩》卷七八四收其《答人》一首,原注:“《古今詩話》云:太上隱者,人莫知其本末,好事者從問其姓名,不答,留詩一絕云。”當據《增修詩話總龜前集》卷一八轉引,《唐詩紀·盛唐》卷一〇八已收入。《王狀元集注分類東坡先生詩》卷四《贈梁道人》注援引此詩,十朋曰:“《池陽集》載滕宗諒《寄隱者詩序》云:‘歷山有叟,無姓名,為歌篇。近有人傳《山居書事》詩。’詩與上四句同?!弊谡徸肿泳?,仁宗時名臣,慶歷中卒,事詳《范文正公集》卷一三《天章閣待制滕君墓志銘》及《宋史》本傳。所謂太上隱者,應為其同時或稍早些時候人。《池陽集》及滕序全文,均已佚?!队罉反蟮洹肪砣柀柫嗽姎w曹鄴,亦未諦。

4.18 郭思 《全唐詩》卷七九五收其《白石鎮(zhèn)古城》,僅存二句,未錄作者事跡。檢陸心源《宋史翼》卷三八有其傳:字得之,河陽人,著名畫家郭熙子。元豐五年(1082)進士。歷任通議大夫、徽猷閣待制、秦鳳路經略安撫使,仕至龍圖閣直學士。建炎中,提舉嵩山崇福宮?!端卧娂o事補遺》卷三七收其詩。又纂唐宋人詩為《瑤溪集》,間附評陟語,《宋詩話輯佚》新版收入(尚有三十馀條評詩語未收)?!栋资?zhèn)古城》,殆出《方輿勝覽》卷七〇。白石鎮(zhèn),宋屬秦鳳路岷州,即今甘肅省西和縣治。詩當即宋郭思經略秦鳳時作。唐代未見有郭思其人。

4.19 史瑜 《全唐詩》卷七九五收《青泥山》詩二句,不載事跡。佟培基《全唐詩重出誤收考》六七四謂北宋韓維《南陽集》卷一七有《都官郎中史瑜可職方郎中》制,知瑜為宋仁宗、英宗時人。

4.20 趙鸞鸞 《全唐詩》卷八〇二收七絕五首,傳云為“平康名妓”。按唐宋典籍中未見其人。明李昌祺《剪燈馀話》卷二有《鸞鸞傳》,載其字文鹓,為東平趙舉女。元順帝至正間,初嫁繆氏,繆卒,復嫁才子柳穎。至正十八年遇亂相失,歷難得聚,遂共隱徂徠山。后柳穎遇賊被殺,其赴火而死。傳中引其六詩,五首見《全唐詩》,僅缺《香鉤》一首。其誤作唐人,似始于《名媛詩歸》卷一五?!度圃姟吠礓浭辐P詩七首,卷八〇〇收晁采詩二首,前者出《情史類略》卷五,后者出同書卷三及《艷異續(xù)編》卷四,云大歷中人,疑二人及詩均出元明人之手。未得確證,附識于此。

4.21 悟清 《全唐詩》卷八五〇僅云為“唐僧”,錄逸句:“鳥歸花影動,魚沒浪痕圓?!卑础肚喱嵏咦h前集》卷九《詩淵清格》(原注:本朝名公品題詩)載:“河北僧清晤《春月即事》詩云:‘鳥歸花影動,魚觸浪痕圓?!钟小督纪庖安健吩姟栽娚腺Z侍中,褒稱為佳句。”賈侍中指賈昌朝,字子明,獲鹿人,慶歷時入相,后出為判大名府兼河北安撫使。自嘉祐初起,兼侍中八年馀,治平二年卒,年六十九,事詳《王文公文集》卷八三《賈魏公神道碑》及《宋史》卷二八五本傳。悟清上詩疑在賈使河北時?!吨袂f詩話》卷二三將悟清與魏野、惠崇等并舉,是?!对娙擞裥肌肪砣`收入“唐人句法”。悟清、清晤,以孰為正,尚難確定。

4.22 任玠 《全唐詩》卷八六八收其《夢中和句》,原注:“蜀人任玠字溫如,晚寓寧州府宅,一夕夢一山叟貽詩,玠和之。既覺,自笑曰:‘吾其死乎!’數(shù)日,不疾而卒?!焙途洌ǐd與山叟各一)及注當均出《增修詩話總龜前集》卷三三引《古今詩話》,《古今詩話》又系轉錄《澠水燕談錄》卷六原文,二者均不言玠為何時人。按宋仁宗時人黃休復《茅亭客話》卷一〇云:“任先生名玠,字溫如,蜀人也。學識淵博,人皆師仰之。大中祥符初,樂安公中正鎮(zhèn)蜀日,請先生于文翁石室,大集生徒,講授六經。……大中祥符末,有諫議大夫凌公策蒞蜀,聞先生之名,表薦于上,詔入京。先生進《龍圖紀圣詩》一千韻,酬以汝州團練判官?!祆辏途俞陨?,(與張逵中)同訪愚茅亭,觀舊題之處……先生留一絕于亭壁云(詩已收《宋詩紀事》卷九,略)。天圣二年(1024),先生游寧州,卒于旅舍?!毙輳图芭c玠游,所敘事跡,與《澠水燕談錄》可印證,玠為宋人無疑。樂安公為任中正,《宋史》有傳。凌策詳本文第六節(jié)安鴻漸條。

4.23 胥偃 《全唐詩》卷八六八收其《夢中詩》,注:“胥偃應舉時,夢徐將軍斬頭項,作詩云云。以為不祥。明年,徐奭榜第二人及第?!卑创嗽娂白⒕鲥X易《南部新書》(《增修詩話總龜前集》卷三三引),“胥偃”下多“內相”二字,無“以為不祥”四字。偃,《宋史》卷二九四有傳,字安道,長沙人,舉進士甲科。授大理評事,通判湖、舒二州,累遷翰林學士、知開封府。歐陽修為其婿,《歐陽文忠公文集》附載偃文,有關事跡亦甚詳?!皟认唷?,唐宋人對翰林學士的俗稱。徐奭,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殿元,已見前王周條。此條今本《南部新書》不收。檢今本卷首易子明逸序,知今本已非原帙。易為真宗、仁宗間人,《南部新書》以紀唐五代事為主,間及宋初,如本條及本文第七節(jié)引梁補闕條。疑編唐詩者見此條出《南部新書》,不知此書亦載宋初事,未加詳察,遂徑作唐人詩收入。

總計本節(jié)所考,共指出宋及宋以后人所作詩一百零四首又八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