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 宋及宋以后人詩誤作唐五代人詩收入者

唐詩求是 作者:陳尚君 著


八 宋及宋以后人詩誤作唐五代人詩收入者

8.1 高適 《重陽》一詩見《全唐詩》卷二一四高適卷中。今人錢鍾書《宋詩選注序》小注指出此為北宋程俱《九日寫懷》詩,見《北山小集》卷九,自《后村千家詩》卷四始誤作高詩;今人劉開揚《高適詩集編年箋注》沿其說,考證較詳,均可參看。

8.2 戴叔倫 《全唐詩》卷二七三、第二七四收其詩二卷。按戴詩最為蕪雜?!端问贰に囄闹尽酚惺鍌悺妒龈濉肥怼⒃娨痪?,均佚。今存戴詩,未見宋本。胡震亨編《唐音統(tǒng)簽》時,僅見嘉靖間云間朱氏刻本?!短埔舳『灐妨闹赋觯骸爸须s元人丁鶴年、本朝劉崧詩,而他詩亦有引用后代事者,訛偽不一。”(轉(zhuǎn)引自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七本三分俞大綱《紀(jì)〈唐音統(tǒng)簽〉》)遂以唐宋諸書所引確然無偽者,定為正集二卷。其馀疑似之作附錄于后。其態(tài)度極審慎?!度圃姟肺囱赜谜鸷嗌评?,諸詩仍混雜其間。今人傅璇琮《戴叔倫的事跡系年及作品的真?zhèn)慰急妗罚ㄊ杖搿短拼娙藚部肌罚┲赋龇鞘鍌愒姸?,富壽蓀《讀唐詩隨筆》(刊《中華文史論叢》1981年第一輯)指出其他唐人詩混入者九首(六首與傅文同),唐以后人詩八首。這八首是:《北山游(當(dāng)作洊)亭》,北宋王安石作,見《臨川集》《王文公文集》;《旅次寄湖南張郎中》,南宋周端臣作,見《江湖后集》,原題作《朱門》;《畫蟬》《題天柱山圖》,元末明初(應(yīng)作元代)丁鶴年作,見《元詩選》《列朝詩集》;《贈徐山人》《寄司空曙》,明初劉崧作,均見《列朝詩集》,后詩原題作《寄范實夫》;《蘭溪棹歌》《蘇溪亭》,均明初汪廣洋作,見《列朝詩集》,后詩又見收于《盛明百家詩》及《明詩綜》。證據(jù)確鑿,可以定讞。今尚可補充七首。王安石所作三首:《泊雁》,見《臨川集》卷二六,題同;《草堂一上人》,《臨川集》卷二六,題同,《王文公文集》卷六三作《草堂一山主》;《題黃司直園》,《臨川集》卷二六、《王文公文集》卷六七均題作《題黃司理園》。另丁鶴年所作三首:《暮春感懷》《二靈寺守歲》二首,均見《琳瑯秘室叢書》覆元刻《丁鶴年集》卷二《哀思集》,富氏已指出之二首亦見該卷,卷首題:“海濱避兵時所作?!薄吨腥A文史論叢》1985年第四輯刊蔣寅《戴叔倫作品考述》,復(fù)指出《寄贈翠巖奉上人》《重游長真寺》《晚望》《寄萬德躬故居》《贈慧上人》《寄劉禹錫》《題友人山居》《過柳溪道院》《贈鶴林上人》《題稚川山水》十一首為明劉崧作,見《劉槎翁先生職方詩集》;《雨》《崇德道中》《舟中見雨》《江干》《送僧南歸》《獨坐》六首為明張以寧作,見《翠屏集》卷二;《憶原上人》為明劉績作,見《明詩紀(jì)事》卷一四。除以上已指出者外,胡氏列為疑似之作尚有數(shù)十首之多,尚難遽定為誰人所作,俟續(xù)考。附帶指出,光緒間江標(biāo)靈鶼閣影宋書棚本《唐五十家小集》,中有《戴叔倫集》一種,上列諸偽詩均收入,各詩次第亦與嘉靖刻本、明銅活字本一致。宋刻原書未見傳世,疑江氏所據(jù)本仍出明清人偽造,如為宋刻,不致收入諸多宋、元、明人作品。

8.3 令狐楚 《相思河》,見《全唐詩》卷三三四。此詩為北宋令狐挺所作,詳本文第四節(jié)令狐挺條。

8.4 劉禹錫 《全唐詩》卷三六五收《樓上》一首,《劉賓客集》不收?!段膶W(xué)遺產(chǎn)》1990年第3期刊陶敏文,據(jù)《宋朝事實類苑》卷三八及《輿地紀(jì)勝》卷八四,考定為北宋劉賓詩。

8.5 李涉 《竹里》,見《全唐詩》卷四七七。今人錢鍾書《宋詩選注序》考證此為宋初詩僧顯忠所作,主要依據(jù)為洪芻《洪駒父詩話》。列證較詳,可參看。南宋陳景沂《全芳備祖后集》卷一六、元蔡正孫《詩林廣記前集》卷九均收此詩于李涉名下,知傳誤甚早。

8.6 殷堯藩 《春游》,見《全唐詩》卷四九二。王全《點校說明》指出系元虞集詩誤入。虞詩見《道園學(xué)古錄》卷三,題作《東城觀杏花》?!对妱e裁集》卷五亦收此詩。胡震亨《唐音丁簽》一一三《殷堯藩集敘錄》云:“其集久亡。吾友屠君懋昭,以鄉(xiāng)之前賢,不忍遺佚,講求數(shù)年,始得宋刻本,為詩八十七篇,庶幾全璧云?!保ㄞD(zhuǎn)引自俞大綱《紀(jì)〈唐音統(tǒng)簽〉》)《全唐詩》即據(jù)以錄入。季振宜《全唐詩》無此集。既云宋本,而中雜元人詩,其集又后出,可靠性尚成問題。陶敏《〈全唐詩·殷堯藩集〉考辨》(刊《唐代文學(xué)研究》三輯)考知《過雍陶博士邸中飲》、《游王羽士山房》、《暮春述懷》、《九日》、《襄口阻風(fēng)》、《潭州獨步》、《韓信廟》、《冬至酬劉使君》、《送白舍人渡江》、《客中有感》、《憶家二首》之二、《張飛廟》、《生公講臺》、《酬雍秀才二首》之二、《竹》、《同州端午》十六首為明史謹作,見《獨醉亭集》;《帝京二首》《金陵懷古》為明吳伯宗作,見《榮進集》卷二。另陶氏在《唐才子傳校箋補正》卷六中,又指出《寄許渾秀才》等三詩亦史謹作,《過友人幽居》等七詩,為宋王柏作,見《魯齋文獻公集》。佟培基《全唐詩重出誤收考》三三一復(fù)指出《宮詞》《旅行》《還京口》《登鳳凰臺二首》五詩為元薩都剌作,見《雁門集》及《薩天錫詩集后集》。其馀恐尚有偽作羼入。

8.7 許渾 《全唐詩》卷五三八收《三十六灣》一首,《丁卯集》不收?!段膶W(xué)遺產(chǎn)》1990年第2期刊陳永健文,考此為南宋姜夔詩,見《白石道人詩集》。

8.8 李商隱 《金燈花》,《全唐詩》卷五四一注出《事文類聚》,系轉(zhuǎn)錄自《唐音戊簽》二(《唐音統(tǒng)簽》卷五七三)。馮浩《玉溪生詩集箋注》卷三謂此詩“乃又見宋晏殊集者,語意淺甚,必非義山也”。其說是。《全芳備祖前集》卷二六即收作晏殊詩,勞格《讀書雜志》卷一二輯元獻遺詩存目、清輯三卷本《元獻遺文》均已收入。馮氏所見晏集,未詳為何本。

8.9 李頻 《全唐詩》卷五八九收《蘇州寒食日送人歸覲》《即席送許□之曹南省兄》《送羅著作兩浙按獄》三詩,《黎岳集》不收,佟培基《全唐詩重出誤收考》四〇二考為宋王禹偁詩,見《小畜集》卷七。

8.10 唐彥謙 《中華文史論叢》第五十二輯刊王兆鵬《唐彥謙四十首贗詩證偽》,考定《全唐詩》卷六七一《逢韓喜》《夜坐示友》《梅亭》《歲除》《聞應(yīng)德茂先離棠溪》《寄同上人》《題證道寺》《夜坐》《吊方干處士二首》《宿趙別業(yè)》《游陽明洞呈王理得諸君》《拜越公墓因游定水寺有懷源老》《任潛謀隱之作》《晚秋游中溪》《寄陳少府兼簡叔高》《過清涼寺王導(dǎo)墓下》《毗陵道中》《第三溪》《越城待旦》《過浩然先生墓》《贈孟德茂》《春風(fēng)四首》《感物二首》《和陶淵明貧士詩七首》《舟中望紫巖》《九日游中溪》《六月十三日上陳微博士三首》等四十首詩,為元人戴表元作,均見《剡源戴先生文集》,因明人偽造三卷本《鹿門詩集》而致誤。陶敏復(fù)考得《自詠》為元人許謙詩,見《白云集》卷二,陶說見《唐才子傳校箋補正》卷九。

8.11 無名氏 《全唐詩》卷七八六收《拋球詩》,原注:“一作李謹言詩?!贝藶楸彼卫钌餮詨糁性姡敱疚牡谒墓?jié)李謹言條。同卷《紀(jì)游東觀山》,《文獻》1989年第4期刊王曉樹文,考此為南宋羅大經(jīng)詩,見《鶴林玉露》丙編卷五。

8.12 可朋 《全唐詩》卷八四九收“虹收千嶂雨,潮展半江天”“詩因試客分題僻,棋為饒人下著低”二聯(lián),注出《劉公詩話》,系據(jù)《唐詩紀(jì)事》卷七四轉(zhuǎn)引。按此為北宋僧有朋詩。劉攽《中山詩話》云“予嘗在福州,見山僧有朋有詩百馀首”,下即引此二聯(lián)。又見《宋朝事實類苑》卷三六引。有朋(?—1125),泉州南安人,《補續(xù)高僧傳》卷三有傳。

總計本節(jié)所考,共指出誤作唐人詩一百十九首(其中重見詩二首)又四句。其中宋詩十六首又四句,為顯忠、晏殊、劉賓、令狐挺、李慎言、程俱、周端臣、姜夔、羅大經(jīng)各一首,王禹偁三首,王安石四首,王柏七首,有朋四句。元詩五十二首,為丁鶴年五首,虞集一首,戴表元四十首,許謙一首,薩都剌五首。明詩四十一首,即汪廣洋二首,劉崧十二首,張以寧六首,劉績一首,史謹十九首,吳伯宗三首。此類誤入詩當(dāng)尚有相當(dāng)數(shù)量,但指出不易,證定尤難,尚俟鴻博之士續(xù)考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