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輯 佳麗地

山圍故國 作者:程章燦 著


兩座讀書臺,一個文化傳統(tǒng)

古人常借住寺廟讀書,圖的是清靜。北宋中期,原籍福建福清的年輕人鄭俠(1041—1119),跟隨擔(dān)任江寧府監(jiān)稅的父親來到南京,就選擇在清涼寺讀書。清涼寺西偏有一座瑞像閣,小鄭就借住在那里。那時的清涼寺不僅清靜,而且涼快,是個適合讀書的好地方。九百年后,廣州路西延,新辟的馬路將車水馬龍和人語喧囂帶到了山門之前,但入山稍深,仍是一片清涼之境。

那時候,后來官至宰相的王安石(1021—1086)也住在南京。論歲數(shù),他是鄭俠的前輩;論家世經(jīng)歷,他有一點(diǎn)跟鄭俠相同,都是因為父親在此做官,才定居南京。鄭俠讀書異常刻苦,只有冬至和元日才回家看看父母,其他時間都在寺里用功。這事傳開來,遠(yuǎn)近皆知,王安石也聽說了,對這個好學(xué)的年輕人,他不免有些好奇。

有一天,王安石派學(xué)生楊驥帶上酒食,上清涼寺看望鄭俠。那天正好遇上大雪,唐代人說,“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雪一下,這問話就顯得多馀了。于是,賓主飲酒賦詩,其樂融融。

清涼山公園內(nèi)的這口南唐古井,想來鄭俠和王安石應(yīng)該都見過。

鄭俠寫的詩題為《瑞像閣同楊驥雪夜飲酒》:

濃雪暴寒齋,寒齋豈怕哉!

書隨更漏盡,春逐酒瓶開。

一酌留孔孟,再酌招賜回。

酌酌入詩句,同上玉樓臺。

雪下得很兇猛,不過也沒什么可怕,對雪讀書,看雪飲酒,別是人生一樂。這詩有個性,但真正稱得上有文采的,只有“書隨更漏盡,春逐酒瓶開”二句。兩句詩相互配合,有了第二句,才顯得第一句寫的不是書呆子;有了第一句,才顯得第二句寫的不是酗酒的酒徒——端的是有志向,也有抱負(fù);有胸懷,也有氣魄。雖然有句無篇,但單憑這兩句詩,已經(jīng)讓王安石對鄭俠刮目相看了。第二年,二十七歲的鄭俠考中進(jìn)士,王安石對他就更加器重了。

王安石執(zhí)政之后,很想提拔這位年輕人,可是,鄭俠對王安石施行的新法卻很不以為然。他屢次上書,公開反對青苗法,又畫了一幅《流民圖》,諷刺王安石新法造成民不聊生的局面。他還寫了一首《和荊公何處難忘酒》,直言不諱地批評王安石,一點(diǎn)不留情面:

何處難緘口,熙寧政失中。

四方三面戰(zhàn),十室九家空。

見佞眸如水,聞忠耳似聾。

君門深萬里,安得此言通。

區(qū)區(qū)一個監(jiān)門小吏,芝麻綠豆大的官,卻憂念國事,竟敢摸老虎屁股,挑戰(zhàn)深受皇帝寵信的宰相,那后果可想而知。鄭俠被罷官免職,去職之時身無長物,只剩下一把拂塵,人們因而稱他為“一拂先生”。到了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有位名叫商碩的官員為了紀(jì)念他,就以書堂為祠,稱為“一拂祠”。

鄭俠字介夫,好俠而剛介,他的名字正如他的性格。到了南宋,政治形勢變了,批評王安石變法的人越來越多,人們著手為鄭俠平反,開始討論他的謚號。有人說,既然他人如其字,那就干脆以字為謚,于是謚號就確定為“介”。所以,有時候他也被人們稱為“鄭介公”。據(jù)《景定建康志》記載,南宋時代,建康府學(xué)祭祀的二十六名先賢中,就有一拂先生鄭俠。萬歷中,先賢祠遷到中華門外普德寺后山,祠先賢四十一名,不是生于金陵的,就是游宦往來于金陵的,那里面就有一位“宋監(jiān)安上門鄭介夫俠”。

今天的崇正書院大門

萬歷年間,焦竑主持重修一拂祠,致敬前代這位有氣節(jié)的讀書人。他請鄭俠的福清同鄉(xiāng)葉向高撰寫記文,此舉有特殊的紀(jì)念意義。在祠廟重修后不久,福建詩人徐 來到這里,拜謁同鄉(xiāng)前賢鄭先生的祠廟:

先朝祠宇枕嶙峋,此日重瞻廟貌新。

擊柝監(jiān)門稱小吏,畫圖伏闕上流民。

萬言抗疏寧辭死,一拂還家豈厭貧。

只為青苗三日雨,卻羞蘋藻幾千春。

清代錢塘詩人陳文述《秣陵集》中,也有《一拂清忠祠》一首:

生平忠愛鄭監(jiān)門,清宦歸來一拂存。

曾寫流民諷新法,可憐安石枉爭墩。

詩前另有小序,說明此祠的位置與來歷。南京籍詩人王友亮《金陵雜詠》中也有《一拂祠》一題,稱祠在“清涼山下,祀宋監(jiān)門鄭俠,去官之日,惟持一拂,故名”,說法與陳文述相同。陳文述、王友亮都是乾嘉時代人,陳文述頗有一些詩名,但是說實話,這兩首詩寫得不怎么樣,詩序倒有些史料價值。

清涼山周邊歷來是讀書的好地方。晚明時代,清涼山上有耿定向、焦竑等人創(chuàng)辦的崇正書院,一拂先生祠就在崇正書院旁邊。這座祠廟,明代人或者稱之為“鄭俠讀書堂”,見明人陳沂《金陵世紀(jì)》;或者稱之為“鄭介公書臺”,見晚明孫應(yīng)岳所撰《金陵選勝》。

書臺也好,讀書堂也好,總之,位置都是在城西。鄭介公讀書臺與城東南的周處讀書臺遙遙相望,代表了南京讀書史上兩個自具特色的文化傳統(tǒng):一個敢于挑戰(zhàn)威權(quán),一個勇于改過自新。兩個傳統(tǒng),也可以說就是一個,那就是“讀書改變命運(yù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