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禮記》

圖解古文觀止 作者:(清)吳楚才,吳調(diào)侯


《禮記》

《禮記》,儒家經(jīng)典之一,也稱《小戴禮記》或《小戴記》,為西漢經(jīng)學(xué)家戴圣編纂而成。它是戰(zhàn)國至漢初儒家禮儀論著的總集,全書共四十九篇,內(nèi)容包括禮制和儒家哲學(xué)兩部分,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huì)、文物制度、典禮、祭祀、教育、音樂和儒家學(xué)說的重要參考書?!抖Y記》中有著很多精彩的對(duì)話和小故事,用以反映儒家思想,以下幾篇便可作為代表。

晉獻(xiàn)公殺世子申生

【原文】

晉獻(xiàn)公將殺其世子申生[1]。公子重耳謂之曰:“子蓋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2],是我傷公之心也?!痹唬骸叭粍t蓋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謂我欲弒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

使人辭于狐突曰[3]:“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愛其死,雖然,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伯氏不出而圖吾君,伯氏茍出而圖吾君,申生受賜而死?!痹侔莼祝俗?。是以為恭世子也。

【注釋】

[1]世子:古代天子或諸侯的嫡長子。[2]驪姬:晉獻(xiàn)公的寵妾,她生了奚齊后,想要廢掉太子申生而立奚齊,于是在祭祀的肉里放了毒藥,而后嫁禍給申生,逼他自殺。[3]狐突:姓狐名突,字伯。他曾勸申生逃往別國,申生沒有聽,最后遭驪姬陷害而死。

【譯文】

晉獻(xiàn)公要?dú)⒌籼由晟9又囟鷮?duì)申生說:“你怎么不把你的想法對(duì)獻(xiàn)公說明白呢?”申生說:“不行。君王有了驪姬才感到安適。我要是把事情明說了,這樣會(huì)傷了君王的心啊?!敝囟f:“既然如此,你何不逃走呢?”申生說:“不行。君王說我企圖弒君,天下哪里有無父之國?我往哪兒跑呀?”

申生派人去向狐突訣別說:“申生有罪,沒有記住您的話,以致今日陷于死亡。申生不敢吝惜性命,雖然如此,可是君王已經(jīng)老了,弟弟又還年幼,國家多有危難。您不出面為君王籌劃國事便罷,您若肯出面為君王籌劃政事,申生就是死了,也是蒙受了您的恩惠?!鄙晟萘藘砂?,叩頭至地,然后就自殺了。因此,世人稱申生為恭世子。

曾子易簀

【原文】

曾子寢疾[1],病。樂正子春坐于床下[2],曾元、曾申坐于足[3],童子隅坐而執(zhí)燭。

童子曰:“華而睆[4],大夫之簀與[5]?”子春曰:“止!”曾子聞之,瞿然曰[6]:“呼!”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也[7],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痹唬骸胺蜃又「镆?sup>[8],不可以變。幸而至于旦,請(qǐng)敬易之?!痹釉唬骸盃栔異畚乙膊蝗绫?。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xì)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迸e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

【注釋】

[1]曾子:名參,魯國人,孔子的學(xué)生。[2]樂正子春:曾參的弟子。樂正是樂官名。[3]曾元、曾申:都是曾參之子。[4]睆(huǎn):光亮。[5]簀(zé):竹席。[6]瞿(jù)然:吃驚的樣子。[7]季孫:魯國大夫。[8]革(jí):危急。

【譯文】

曾子病臥在床上,病情已經(jīng)很重了。樂正子春坐在床下,兒子曾元、曾申坐在曾子的腳邊,童仆坐在屋子的角落里,手拿著蠟燭。

童仆說:“華美而光亮,是大夫用的席子吧?”樂正子春說:“別說話!”曾子聽到了,吃驚地說:“??!”童仆又說道:“華美而光亮,是大夫用的席子吧?”曾子說:“是的,這是季孫贈(zèng)給我的,我還沒來得及把它換掉。元,扶我起來,把席子換掉?!痹f:“您老人家的病已經(jīng)很重了,現(xiàn)在不能更換,希望挨到天亮,再讓我很恭敬地來換掉?!痹诱f:“你愛護(hù)我,還不如那童子。君子愛護(hù)人是從德行上去愛護(hù)他,小人愛護(hù)人是姑息遷就。我還要求什么呢?我只盼望死得合于禮制罷了?!庇谑谴蠹曳銎鹪樱瑩Q了席子,再把他扶回到床上,還沒有躺安穩(wěn),曾子就去世了。

有子之言似夫子

【原文】

有子問于曾子曰[1]:“問喪于夫子乎?”曰:“聞之矣:‘喪欲速貧,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參也聞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痹釉唬骸皡⒁才c子游聞之。”有子曰:“然。然則夫子有為言之也?!?/p>

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2],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見桓司馬自為石槨[3],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為桓司馬言之也。南宮敬叔反[4],必載寶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貨也,喪不如速貧之愈也?!畣手儇殹瑸榫词逖灾??!痹右宰佑沃愿嬗谟凶?。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5]:四寸之棺,五寸之槨。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魯司寇[6],將之荊[7],蓋先之以子夏[8],又申之以冉有[9]。以斯知不欲速貧也?!?/p>

【注釋】

[1]有子:名若,字子有,孔子的學(xué)生。曾子:名參,字子輿,孔子的學(xué)生。[2]子游:名偃,字子游,孔子的學(xué)生。[3]桓司馬:桓魋(tuí),宋國的司馬。[4]南宮敬叔:仲孫閱,魯國人。反:通“返”。[5]中都:魯邑名,在今山東汶上西。[6]司寇:主管司法刑獄的官員。[7]荊:指代楚國。[8]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弟子。[9]冉有:名求,字子有,孔子弟子。

【譯文】

有子問曾子說:“你向夫子問過人失去官職以后應(yīng)當(dāng)怎么辦嗎?”曾子說:“聽他說過:‘失去官職,希望快點(diǎn)兒貧窮;死去以后,希望快些腐爛。’”有子說:“這不是君子說的話?!痹诱f:“我是和子游一同聽到夫子這樣說的。”有子說:“如果是這樣,那么夫子一定是有所指才這樣說的?!?/p>

曾子把有子的話告訴了子游,子游說:“真是像極了,有子說的話的確像夫子。從前夫子在宋國居住的時(shí)候,見到桓司馬為自己造石棺,三年還沒有造好。夫子說:‘像這樣的奢靡浪費(fèi),死了倒不如快些爛掉的好?!廊ヒ院螅M煨└癄€’是針對(duì)桓司馬說的話。南宮敬叔失去職位回國后,總是載著珠寶去朝拜君王。夫子說:‘像這樣的行賄,失去了官職倒不如快些貧窮的好?!ス俾殻M禳c(diǎn)兒貧窮’這句話,是針對(duì)敬叔說的。”

曾子把子游的話告訴了有子,有子說:“對(duì)呀!我就說這不是夫子的話吧?!痹诱f:“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有子說:“夫子任中都宰的時(shí)候,制定了棺槨的規(guī)格:棺厚四寸,槨厚五寸。我因此知道夫子不希望人死之后很快就腐爛。從前,夫子失去了魯國司寇的官職,將要到楚國去。他先派了子夏去表明心意,然后又派冉有去楚國重申心意。據(jù)此,我知道夫子不希望失去職位以后很快就貧窮。”

公子重耳對(duì)秦客

【原文】

晉獻(xiàn)公之喪,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聞之:‘亡國恒于斯,得國恒于斯。’雖吾子儼然在憂服之中[1],喪亦不可久也,時(shí)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圖之?!币愿婢朔?sup>[2]。舅犯曰:“孺子其辭焉。喪人無寶,仁親以為寶。父死之謂何?又因以為利,而天下其孰能說之?孺子其辭焉?!?/p>

公子重耳對(duì)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喪父死,不得與于哭泣之哀,以為君憂。父死之謂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義?!被嫸话荩薅?,起而不私。

子顯以致命于穆公[3]。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顙而不拜[4],則未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則愛父也;起而不私,則遠(yuǎn)利也。”

【注釋】

[1]儼然:莊重嚴(yán)肅的樣子。[2]舅犯:即狐偃,字子犯,重耳的舅父。[3]子顯:即公子縶,秦穆公派去重耳那里吊唁的使者。[4]稽顙(sǎnɡ):古時(shí)父母死,行喪禮時(shí)跪拜賓客、以額觸地的禮節(jié)。

【譯文】

晉獻(xiàn)公死后,秦穆公派子顯去公子重耳處吊唁,并帶話說:“寡人聽到過這樣的話:‘喪失國家,常在此時(shí);奪取國家,也常在此時(shí)。’雖然您正處于莊重嚴(yán)肅的服喪期間,但流亡在外也不可以太久,奪取君位的時(shí)機(jī)也不宜錯(cuò)過,希望您早作打算?!敝囟堰@些話告訴了舅犯。舅犯說:“您還是應(yīng)該辭謝他的好意。失位出亡的人沒有什么可寶貴的東西,只有仁愛思親才算寶貴。父親死了是一件什么樣的事情?如果借著父親去世的機(jī)會(huì)而圖謀奪得君位,天下的人還有誰能替您說話呢?您還是辭謝了他的好意吧?!?/p>

公子重耳回答秦使說:“蒙貴君的恩惠,派您到亡命之臣重耳處吊唁。我流亡在外,父親死了也不能(回去參加葬禮)和別人一起在父親的靈柩旁邊哭泣,勞煩國君替我擔(dān)憂。父親死了是什么樣的事情?我怎敢還有其他的想法,從而辱沒了貴國國君對(duì)我的情誼呢?”說罷,對(duì)秦使叩頭而不拜謝,然后哭著站起來,站起來后也不再與客人私下交談。

子顯把這些情況稟報(bào)給了秦穆公。穆公說:“很是仁德呀,公子重耳!他叩頭卻不拜謝,是表示不愿成為國君的繼承人,所以不行‘成拜’之禮;哭著站起來,是表示對(duì)他父親的一片赤子之心;起來不與賓客私下交談,是表明自己不愿謀求私利啊?!?/p>

公子重耳對(duì)秦客

杜蕢揚(yáng)觶

【原文】

知悼子卒[1],未葬,平公飲酒,師曠、李調(diào)侍[2],鼓鐘。杜簣自外來[3],聞鐘聲,曰:“安在?”曰:“在寢?!倍攀壢雽?,歷階而升,酌曰:“曠飲斯!”又酌曰:“調(diào)飲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飲之。降,趨而出。

平公呼而進(jìn)之,曰:“蕢!曩者爾心或開予,是以不與爾言。爾飲曠,何也?”曰:“子卯不樂[4]。知悼子在堂,斯其為子卯也大矣!曠也,太師也[5],不以詔,是以飲之也?!薄盃栵嬚{(diào),何也?”曰:“調(diào)也,君之褻臣也。為一飲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飲之也。”“爾飲,何也?”曰:“蕢也,宰夫也[6],非刀匕是共[7],又敢與知防,是以飲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倍攀壪炊鴵P(yáng)觶[8]。公謂侍者曰:“如我死,則必毋廢斯爵也!”

至于今,既畢獻(xiàn),斯揚(yáng)觶,謂之“杜舉”。

【注釋】

[1]知悼子:即知,晉國大夫。[2]師曠:晉國的著名樂師。李調(diào):晉平公的寵臣。[3]杜蕢:晉平公的廚師。[4]子卯不樂:古代相傳商紂和夏桀分別死于甲子日和乙卯日,后來就以甲子、乙卯兩日為國君的忌日,不許飲酒奏樂。[5]太師:周代對(duì)樂官的稱呼。[6]宰夫:廚師。[7]共:通“供”。[8]觶(zhì):古時(shí)一種飲酒器具。

【譯文】

知悼子死了,尚未安葬,晉平公就喝起酒來,師曠和李調(diào)在旁邊服侍,并敲鐘助興。杜蕢從外面回來,聽到鐘聲,就問:“他們?cè)谀膬??”有人回答說:“在寢宮?!倍攀壸哌M(jìn)寢宮,登臺(tái)階而上,到了席前,斟了一杯酒,說:“師曠,你喝這杯!”又斟了一杯酒,說:“李調(diào),你喝這杯!”接著斟了第三杯酒,自己在殿堂之上朝北面跪下,一飲而盡。喝完,就走下臺(tái)階,快步走出寢宮。

杜蕢勸諫晉平公

晉平公喊他進(jìn)去,說:“杜蕢!剛才你心里好像有什么話要啟發(fā)我,所以我沒有主動(dòng)與你說話。你罰師曠喝酒,是為什么?”杜蕢回答說:“子卯是國君的忌日,不得飲酒奏樂。如今悼子的靈柩還停放在堂上,這是比子卯忌日更為重大的事情,師曠是太師,卻不把這事兒告訴您,所以我讓他罰酒一杯?!逼焦謫枺骸澳懔P李調(diào)喝酒,又為什么呢?”杜蕢回答說:“李調(diào)是君主的寵臣,卻因貪圖吃喝而忘記君主忌諱的事情,因此我讓他罰酒一杯?!逼焦謫枺骸澳敲茨懔P自己一杯,又是為什么呢?”杜蕢回答說:“我是個(gè)廚師,不專心供應(yīng)飲食餐具,竟敢越職參與勸諫君王的事情,因此我自罰一杯?!逼焦f:“這件事我也有過錯(cuò),斟上酒,罰我一杯吧?!倍攀壈延z洗凈,斟上酒,然后高舉酒杯獻(xiàn)給平公。平公對(duì)旁邊服侍的人說:“如果我死了,一定不要丟棄這只觶?!?/p>

直到今天,每當(dāng)主人向賓客敬酒完畢,就舉起手中的觶,人們把這個(gè)動(dòng)作稱為“杜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