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步登宦海巔峰

陳誠晚年(插圖版) 作者:孫宅巍 著


第三章 步登宦海巔峰

一 首任“閣揆”

1950年3月,陳誠隨著蔣介石“復職總統(tǒng)”,而出任“行政院長”,步登宦海巔峰。

蔣介石之復出,乃發(fā)生于臺灣復雜的軍事、政治背景之下。1949年11月20日,“代總統(tǒng)”李宗仁于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后不久,因不堪蔣介石的獨裁,并對國民黨的殘局失去信心,以“胃病復發(fā),十二指腸有流血征象,精神至感疲憊”為由,離邕飛港;繼于12月5日,攜妻、子“赴美就醫(yī)”。旋于部分在臺“國大代表”、“立委”、“監(jiān)委”,以及民社黨、青年黨成員中,開始出現(xiàn)擁蔣復出的輿論。1950年2月21日,非常委員會向李宗仁發(fā)出“最后通牒”,要求李必須于電到3日內返回臺北,否則即以放棄“代總統(tǒng)”職守論,并要求蔣介石復任。非常委員會12名委員中的9名,在這項“最后通牒”上簽了名,沒有簽名的3人是:蔣介石、李宗仁和孫科。接著,國民黨中常會與“立法院”分別決議和致電,要求蔣介石“復行視事”。蔣介石面對即將復出的現(xiàn)實,在正式宣布復職前夕,對中央委員談稱:


我出來繼續(xù)視事,究竟是救國還是誤國,尚未可知。我這次重負國家政治的責任,是否能夠救國,這個問題不是我個人所能解答的。倘若去年年初我不下野,無論如何想象不到大陸各省會在一年之內斷送干凈。我下野的后果,終竟如此,殊為痛心。現(xiàn)在國家情勢危急非常,如果我再不負起政治、軍事的責任,在三個月之內,臺灣一定完結。我出來之后,臺灣可望確保。[1]


經過一番密鑼緊鼓的準備之后,蔣介石于3月1日正式“復行視事”,重新以“總統(tǒng)”的身份出現(xiàn)于政治舞臺。他宣告視事后的4項方針“政策”為:第一,在軍事上,先要鞏固臺灣基地,進圖“光復”大陸;第二,在國際上,必須先要盡其在我,自力更生,一面要聯(lián)合世界上民主國家,共同反共,一致奮斗;第三,在經濟上,必須以勞動為第一要義,提倡節(jié)約,獎勵生產;第四,在政治上,必須尊重民意,厲行“法治”。

在蔣介石“復行視事”的當天,閻錫山“內閣”即依循慣例,聯(lián)名提出總辭職。閻等致蔣介石的辭呈稱:“茲者欣逢鈞座繼續(xù)視事,國政得所主持,錫山等奉職無狀,惟有懇請辭去本兼各職,另選賢人接替,國家幸甚?!?sup >[2]

閻氏“內閣”,本為在蔣介石“引退”期間之過渡“內閣”。蔣介石一經復出,閻氏當只有急流勇退一途。由誰繼組“新閣”?臺灣當局的上層官員都十分清楚:只有蔣介石的嫡系將領、在蔣引退期間擔任了近一年臺灣省政府主席、現(xiàn)任東南軍政長官要職的陳誠,最具“地利人和”的條件。

3月6日下午4時,蔣介石以國民黨總裁的身份,于中山堂舉行茶會,招待國民黨籍的“立法委員”共260余人,并邀國民黨中常委于右任、居正、吳忠信、吳鐵城、張群、何應欽等參加。蔣介石在會上故作姿態(tài),征詢對于“行政院長”繼任者人選的意見。與會者對于蔣氏的心理,當然清楚。于是,會上出現(xiàn)了提議由陳誠“組閣”的一邊倒意見?!傲⒎ㄎ瘑T”白大成說:“由于陳誠同志過去一年治臺政績所表現(xiàn),陳氏出組新閣實為適當人選?!薄傲⒎ㄎ瘑T”黃健中列舉了陳誠具有“行政院長”所必須具備的4項條件,即“有能、有為、有守、有容”。這次茶會的結果,令蔣介石非常高興。同日,國民黨中常會舉行臨時會議通過,準“行政院長”閻錫山辭職,并提名陳誠為“行政院長”。

蔣介石復于3月7日,以“總統(tǒng)”名義,將提名陳誠繼任“行政院長”的咨文,送交“立法院”。咨文中對陳誠的能力和“政績”,作了極高的評價。咨文為:


行政院院長閻錫山呈請辭職,情詞懇摯,已予照準。茲擬以陳誠繼任行政院院長。陳君籍隸浙江青田、畢業(yè)保定軍官學校,忠貞干練,公正勤廉,歷任師軍長、總指揮、總司令、司令長官、政治部長、軍政部長、參謀總長、行轅主任、省政府主席等職,部署周詳,績效彰著。去歲受任東南軍政長官兼臺灣省政府主席,對于整軍御敵,政治經濟諸項設施,尤多建樹,深為臺省人民愛戴。現(xiàn)值鞏固臺灣,策劃反攻大陸之際,以陳君揚歷中外,文武兼資,對于剿匪戡亂,夙具堅定信心,任為行政院長,必能勝任愉快。爰依憲法第五十五條第一項之規(guī)定,懇請貴院同意,以便任命。此咨


“立法院代院長”劉文島在接到蔣介石咨文后,遂于3月8日下午在臺北中山堂大禮堂主持“立法院”臨時會議,行使對“行政院長”提名的同意權。臨時會議行禮如儀。委員們與“總統(tǒng)”間,心有靈犀一點通。在國民黨內深具資望的張道藩表示:“如能對立法院確實負責,并公開以政策選用賢能,一洗過去作風,立院同仁,既無反對理由,當可同意?!蔽瘑T武哲彭以陳誠的軍事根基作為理由,稱道說:“在確保臺灣準備反攻之今日,軍事自屬首要,是以總統(tǒng)提名陳誠先生為新任行政院院長,當為一極為賢明選擇。”[3]在委員們進行了一番例行公事的討論之后,便進行了表決。經投票,在388票中有306票贊成陳誠出任“行政院長”,獲得通過。

陳誠在得悉“立法院”對其出任“任政院長”一案已予同意的消息后,對于蔣介石的信任和提拔深表感激,并決遵照蔣介石意旨,效忠蔣氏。他在其官邸向記者發(fā)表談話說:


誠此次蒙總統(tǒng)提名,立法院同意,受命出任行政院院長,當此國家艱危之際,不勝臨深履薄之懼。臺灣為國家存亡世界安危所系,其地位之重要,無待贅述。今后一切措施,當恪遵國父遺教,以臺灣為三民主義實驗區(qū)。遵照總統(tǒng)訓示,鞏固臺灣及其他反共基地,以確保全體民眾生命財產之安全,并積極作反攻大陸之準備。同時,根據民眾需要,貫徹“人民至上,民生第一”之主張。[4]


陳誠在匆匆結束了向記者發(fā)表的講話以后,于5時半,驅車趕赴蔣介石官邸,向這位授予他“行政院長”大權的領導者致敬。

3月9日,蔣介石發(fā)布命令,批準閻錫山“內閣”集體辭職,并任命陳誠為“行政院院長”。


1950年3月陳誠(中)就任“行政院長”與全體“閣員”合影

alt

經過5天的緊張籌劃,陳誠“新閣”的班底,于3月12日得到蔣介石“總統(tǒng)”的批準。陳誠“內閣”的“閣員”如下:

“行政院副院長” 張厲生

“政務委員” 吳國楨、王師曾、楊毓滋、田炯錦、黃季陸、董文琦

“內政部長” 余井塘

“外交部長” 葉公超

“國防部長” 俞大維

“財政部長” 嚴家淦

“教育部長” 程天放

“司法行政部長” 林彬

“經濟部長” 鄭道儒

“交通部長” 賀衷寒

“行政院秘書長” 黃少谷

陳誠組成的“內閣”,其成員年紀輕、學歷高,平均年齡51歲,具有大學以上文化程度者占90%,是一個融合了不同黨派、不同專長人物的強勢“內閣”。這一“內閣”的組成和人員結構,保證了陳誠將比前幾任“行政院長”有更大的作為。

蔣介石按照慣例,于14日晚,在草山官邸設宴招待即將卸任的“行政院長”閻錫山,以示安慰。出席宴會的還有“行政院副院長”朱家驊,“秘書長”賈景德,“副秘書長”倪炯聲。

在蔣介石一手導演下,新舊“內閣”于15日交接。閻錫山雙手將黃色錦緞包扎的“院篆”,親交陳誠。閻氏表示:“錫山出任行政院長,九月于茲,回憶在此期間未能扭轉時局,慚愧實深!”“相信新閣為極健全有力的內閣,不只是能益國,而且能補錫山任中不逮之過?!标愓\繼之起立致詞,稱:“本人此次奉命出掌行政院,幸賴總統(tǒng)指示及各方面之鼓勵,乃決心擔起這個任務。”“閻院長九個月來所遭遇的艱苦,眾所周知,其反共剿匪之決心,更足使吾人欽佩。本人學問能力,俱感不足,尚望諸位多多指教和協(xié)助,并盼本院同仁一致努力。”[5]

從此,陳誠專心致力于“行政院長”之供職。他根據蔣介石所定“恢復中華民國,解救大陸同胞”的“復職使命”,循其精神,確定“政府”的施政總目標為:“竭盡一切力量,確保以臺灣為中心的基地,徐圖反攻大陸?!逼渚唧w施政方針為:(1)在“外交”方面,一面努力自助,以爭取國際之同情與合作,一面加強聯(lián)系,以擴大國際“反侵略反極權”的力量。(2)在軍事方面,決心厲行精兵政策,核實員額,簡化機構,嚴格訓練,加強政治教育,逐漸改善,整飭軍紀,明辨功過,信賞必罰,以提高士氣。(3)在政治方面,維護“憲法”尊嚴,實施“地方自治”,確立民主政治的基礎;提高司法效率,保障人民的權利與自由。(4)在財政經濟方面,財政上必須厲行開源節(jié)流,以收支平衡為目標;經濟上,應側重軍用與民生日用品的生產與流通,本“民生第一”之原則,增加生產,節(jié)約消費,貫徹減租政策,漸求達到“耕者有其田”的目標。[6]

陳誠“內閣”,以忠誠和順從于蔣介石而聞名。他曾大力吹捧蔣介石的地位和作用,強調竭誠服從蔣介石的領導,決不動搖。他說:


必須認識總統(tǒng)是國家的中心,是時代的指南針,是革命的領導者,有了總統(tǒng)的領導,我們必可克服任何困難,渡過任何危機,得到最后勝利。因此,當前我們奮斗努力的唯一途徑,就是竭誠服從總統(tǒng)的革命領導,在任何情況之下,絕對不動搖,不疑惑。大家要知道信仰就是力量,所以我們對于總統(tǒng)的信仰越堅定,國家便越有辦法,勝利便越有把握。[7]


陳誠此次出任“行政院長”,歷時4年,至1954年3月當選“副總統(tǒng)”后,辭去“行政院長”職,交俞鴻鈞接任。他在任期內,推行了“三七五減租”和土地改革;出臺了新臺幣,實行了幣制改革;制訂了進行經濟建設的四年計劃;以及在穩(wěn)定物價、平衡財政收支方面采取了有力的措施。

財政問題,歷來是國民黨最感頭痛的問題,尤其是在政治、經濟、軍事全面崩潰的時期。國民黨政權1949年財政差額平均每月達85%以上,而彌補的辦法,唯靠動用庫存黃金。陳誠執(zhí)政后認為:“庫存黃金為數有限,以有限的庫存黃金彌補無限的財政差額,其崩潰的時間是可以計算得到的。面對這一財政危機,我們不能坐吃山空,等待毀滅;唯有探行一切必要的步驟與一切可能的方法,努力克服這一危機?!?sup >[8]于是,陳誠一面厲行節(jié)約,裁并多余機構,停辦一切不急需的事業(yè),停付一切不急要的開支;一面努力開源,整頓稅收,加強稽征,嚴緝走私,整頓公營事業(yè),清查物資外匯。因此,1950年中,財政赤字逐月遞減,黃金支付由每月16萬兩遞減到1.5萬兩;從1951年開始,財政已經漸趨平衡。陳誠在1952年10月向國民黨七全大會作報告時指出,近兩三年來,財政方面取得的進步計有:(1)“政府”的收支預算,1952年已達到平衡;(2)確立了“政府”的預決算制度;(3)應付逐年增長的龐大支出,沒有依賴通貨膨脹,而是靠了開源節(jié)流;(4)財政盡力支持生產建設的需要;(5)提高縣市鄉(xiāng)政的財政預算,健全其財政基礎;(6)確立以直接稅為中心的租稅制度,使人民負擔漸趨公平。

為了爭取財政狀況的根本好轉,陳誠特別強調要量入為出,充分發(fā)揮每一分錢的作用。他說:


當前臺灣情形不比當年大陸,大陸好比一個大家庭雖然家道中落,但因基礎深厚,畢竟較易張羅;臺灣好比一個小家庭,家當有限,計算緊湊,挹注困難。因此,我們在臺灣,一切必須量入為出,決不能放松一步;否則,年來我們從辛勤中得來的成果以及由此成果所產生的信心與希望,均將全部摧毀無疑。

……今后我們要以現(xiàn)有的財力完成更多的工作和更大的任務,必須實踐總裁的動員號召,將每一個人的能力,每一件物的效用,每一文錢的價值都發(fā)揮至最大最高的程度。[9]


為了提高行政機構的辦事效率,緊縮行政開支,陳誠主持了“行政院”各院、會機構的調整工作。調整原則為:(1)不切需要、徒資糜費的機構,予以裁撤;(2)駢枝重復牽制機構,予以裁撤歸并;(3)業(yè)務性質相同、缺乏監(jiān)督聯(lián)系的機構,予以改隸;(4)各機關員額以工作上必要的人員為限,超過必要的人員予以裁撤。陳誠在“組閣”后的6個月內,共裁撤了“行政院”直屬及各部、會所屬機構84個,共裁撤員額4940名;“行政院”各部、會工作人員核減為874人,僅及原有“組織法”規(guī)定人數的1/9。經此調整,“行政院”機構基本上適應了僅施政于臺灣一省的狀況。

陳誠為國民黨當局撤臺后處于風雨飄搖之中的“外交”活動,也可謂費盡心機。陳誠宣稱,在主持“行政院”期間,奉行三要“外交原則”:一是“堅決實行反共外交”;二是“加強自由世界的團結”;三是“維護國際間的正義與公道”。[10]陳誠津津樂道,在其“行政院長”任期內,改善了與美國的關系,并得以繼續(xù)以“中國”的名義,留在聯(lián)合國內。他形容說:“中美兩國間的合作,曾隨大陸淪陷而一度幾瀕于中斷。”后來,隨著朝鮮戰(zhàn)爭的爆發(fā),美國重新認識到臺灣所具有的特殊戰(zhàn)略地位,遂改變了對臺灣國民黨當局的態(tài)度。陳誠于1954年回顧說,1950年以來,臺美合作“又隨著我們自身的努力和美方朝野對我反共政策認識之增進,而恢復加強。最近4年來,美方對于我方的軍經援助,對于安定我們的財政經濟和充實我們的軍事力量,都有很大的裨助”。陳誠還聲稱,臺灣當局為繼續(xù)以“中國”的名義留在聯(lián)合國內,進行了“非常劇烈而艱苦的”斗爭,截止1954年3月作報告時止,共發(fā)生185次驅逐臺灣當局代表出聯(lián)合國及其他國際機構中的動議。[11]只是由于美國的操縱和庇護,才暫時保住了臺灣當局非法竊取的聯(lián)合國席位。

二 就任“副總統(tǒng)”

1954年早春,57歲的陳誠,于任職4年“行政院長”之后,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又跨入了一段新的歷程。

這年1月9日,蔣介石根據已為中國人民唾棄的“法統(tǒng)”、頒布“總統(tǒng)令”:“茲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第二九條之規(guī)定,國民大會定中華民國四十三年二月十九日集會。”此次“國民大會”的主要任務,乃為選舉“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6年前,蔣介石親自主持制定的《中華民國憲法》規(guī)定,“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之任期為六年”?,F(xiàn)既年已屆滿,當須履行“合法”手續(xù),使蔣得以連任,并產生一名理想的副手。在過去的一屆“總統(tǒng)”任期內,蔣介石吃夠了與“副總統(tǒng)”不合拍的苦頭。當年,“副總統(tǒng)”李宗仁一上臺,便以咄咄逼人的氣勢,迫使蔣介石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只當了3年半“總統(tǒng)”,便不得不宣布“引退”。之后,“代總統(tǒng)”李宗仁又擅去美國,“違法失職”,而遭“監(jiān)察院”彈劾,并由此引發(fā)了一場互相指責的越洋電報大戰(zhàn)。

在即將進行的“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選舉中,由于臺灣當局正面臨復雜的政治、經濟與軍事局勢,這樣的局面非蔣無人能夠收拾,因而由蔣介石連任“總統(tǒng)”,當無疑問;至于“副總統(tǒng)”,蔣介石則屬意于自己的嫡系將領陳誠。作家江南在《蔣經國傳》中寫道:


副總統(tǒng)一職,當然,非陳誠莫屬,昔年,孫(科)李(宗仁)逐鹿的往事,自不許重演。但蔣先生難免要先謙虛一番,“問何應欽愿否競選副總統(tǒng)”?這位西安事變期間,擬取蔣自代的四星將軍,早看透蔣的心思,連忙婉謝,蔣乃順理成章地向中央委員會推薦陳誠為副總統(tǒng)候選人。[12]


2月15日至16日,臺灣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舉行臨時全體會議,推選國民黨“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候選人。

在討論“總統(tǒng)”候選人時,蔣介石故作姿態(tài)提議:如提名黨內同志為“總統(tǒng)”候選人,則以于右任為適宜;如提名黨外人士,則以胡適為適宜。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當即表示:“在今天這個局面之下,除了總裁,沒有第二人可以擔負起領導全國的重任?!薄巴七x蔣總裁為第二屆總統(tǒng)本黨候選人,這不是為了總裁個人,也不只是為了本黨,而是為了中華民國。”[13]后經投票表決,蔣介石以32票全票被推薦為國民黨提名的“總統(tǒng)”候選人。

alt

1954年陳誠被蔣介石提名為“副總統(tǒng)”候選人后舉行記者招待會

16日,蔣介石以國民黨“總統(tǒng)”候選人的名義,提名陳誠為國民黨“副總統(tǒng)”候選人。他說:


副總統(tǒng)候選人的標準應有三個條件:第一要忠黨愛國,第二要負責盡職,第三要任勞任怨。根據此項標準,我認為副總統(tǒng)候選人人選,以陳誠同志為最相宜。[14]


在接下來投票時,陳初“堅辭不肯投票”,經勸請,后方領了一張印有自己姓名的選票,但“未經圈選”,即投入票箱。事實上,他還是放棄了對自己進行表決的權利。計票結果,在32張選票中,陳誠得了30票,被正式推舉為國民黨“副總統(tǒng)”候選人。陳誠當即致詞表白自己對“黨國”和總裁的忠心。他說:“這次承蒙總裁提名為副總統(tǒng)本黨候選人,又承蒙各位圈選,衷心非常感謝,惟責任重大,不勝惶恐。本人身為黨員,以身許黨,以身許國,自當服從黨和總裁的決定。將來如能在國民大會競選成功,定當追隨總統(tǒng),善盡職守?!?sup >[15]

2月19日,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在臺北中山堂舉行。按照臺灣當局所奉行之“法統(tǒng)”,“國民大會”與“總統(tǒng)”任期屆滿時,首先要改選“國大代表”。但此時國民黨當局已退居臺島一隅,如何在全國進行“國大代表”的重新選舉?若只在臺島進行選舉,則與臺灣省“國大代表”又有何異?蔣介石遂行使《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中關于“總統(tǒng)”在“戡亂時期”可緊急處分的特權,批準第一屆“國大代表”繼續(xù)行使職權。“國大代表”事實上成了“萬年國代”。第一屆“國大代表”總數法定3045名,由于共產黨及其他民主黨派的抵制,在1948年3月舉行“行憲國大”時,就只有1679名代表出席,只略超過代表總額的半數。如今,原曾出席“行憲國大”的代表,又有一部分沒有遷臺。“內政部”遂下令遞補部分“國大代表”,直至稍過半數。

蔣介石出席了開幕式,并作報告。他的報告共分10個問題,分別講述了“六年國家前后局勢的比較”、“大陸同胞痛苦犧牲的代價”以及關于內政、外交的情況。蔣氏在報告中哀嘆:“六年之前的今日,我們是一個完整的國家。六年之后的今日,我們自由區(qū)的土地只有臺灣一省,與幾百個沿海島嶼而已?!钡牵謴娬{:“反共抗俄前途險惡中已有轉機”,“愿奮勉完成憲法上所賦予使命”。[16]

3月3日,陳誠以“行政院長”身份,向會議作“施政報告”。陳誠的報告共分軍事、“外交”與僑務、“內政”、財經等4個方面,發(fā)出了與蔣介石相同的哀嘆。他說:


行憲迄今已有六年了,在這六年之中,國家遭遇歷史空前未有的大難;中華民族曾從勝利的高峰跌下去,現(xiàn)在又從失敗的深淵中爬上來……

大陸失敗痛切證明了一個最簡易的真理,此即國家如果失敗了,任何人都不會成功;不但個人的歷史名譽與地位完全要被否定,即天下雖大,亦無我們立足之地,甚至連茍全性命也無可能?;貞洿箨懯∏跋?,一部分自私自利者那種唯恐政府不垮和垮之不速的行為,以及后來那種卑怯茍免和倉惶逃遁的情形,至今仍使人動魄驚心!

……

我們的成功不是沒有條件的,而這個條件就是我們自身的團結和努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力量及其對世界的貢獻。我們不能等待,我們決不幻想,他日的收獲將決于此日的耕耘??偨y(tǒng)昭示我們,中興比創(chuàng)興更難,故今后應如何發(fā)憤自強,團結自救,實仍有待于國人的共同努力。[17]


接著,會議便進入選舉“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這一實質性階段。為了標榜選舉中的“民主”與“競爭”,在“國民大會”召開期間,臺灣當局先后宣布由民社黨代理主席徐傅霖、民社黨代表石志泉分別參加“總統(tǒng)”與“副總統(tǒng)”的競選。3月22日,在“總統(tǒng)”選舉中,蔣介石經兩輪投票,以絕對多數票當選。

“副總統(tǒng)”的選舉,也經過兩輪投票。第一次競選在3月23日進行,陳誠得1276票,石志泉得231票。陳誠得票雖高達出席代表總數的83.8%,但因未超過“法定”代表3045名的半數,仍須進行第二輪投票。按照“憲法”規(guī)定,此次表決中,得票較多者即可當選。后在24日進行的第二輪投票中,陳誠得1417票,而石志泉僅得109票。陳誠遂順利地當上“副總統(tǒng)”。他深感責任重大,在贊頌蔣介石的同時,再次表明了善盡職守的決心。陳誠在當天發(fā)表的廣播談話中說:


我深深感到,今后六年將是決定國家興亡與歷史絕續(xù)的重要關鍵,其遭際的困難與工作之艱苦,都不是現(xiàn)在所能想象的。在這個重要的關頭,國民大會選舉蔣總統(tǒng)為中華民國第二任總統(tǒng),不僅充分表現(xiàn)了國民的公意與明智的抉擇,同時也給予復國建國以最大的保證。

alt

1954年5月20日陳誠就任“副總統(tǒng)”時與“總統(tǒng)”蔣介石合影

這次國民大會選舉本人為副總統(tǒng),實使本人對于國民大會諸位代表先生非常感激,同時本人想到今后任務的艱巨,而感到惶恐。今后仍當一本素志,服從總統(tǒng),善盡職守,將我的一切奉獻于國家,奉獻于人民。尤望全國同胞一心一德,自立自助,遵照總統(tǒng)指示:在反共抗俄的國策中求出路,從摧毀鐵幕的行動上爭自由。[18]


陳誠還在自己官邸接受各報記者采訪。他表示:“希望國人團結一致,在總統(tǒng)領導下,共同努力,完成反攻大陸復國建國的使命。”陳誠在答復另一位記者詢問時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連匹夫都有責任,我個人最低限度可以幫助總統(tǒng)做一個傳達的任務。”[19]

5月20日上午,蔣介石、陳誠宣誓就職。宣誓就職儀式在臺北中山堂中正廳舉行?!翱偨y(tǒng)”蔣介石與“副總統(tǒng)”陳誠均著藍袍黑馬褂大禮服,綴青天白日勛章,所稍有不同者,蔣佩大紅綬帶,陳佩紫紅綬帶。首由蔣介石進行“總統(tǒng)”宣誓,“司法院長”王寵惠監(jiān)誓。蔣面對孫中山遺像和“國旗”,舉起右手,朗讀“憲法”規(guī)定的誓詞:


余謹以至誠,向全國人民宣誓。余必遵守憲法,盡忠職務,增進人民福利,保衛(wèi)國家,無負國民付托。如違誓言,愿受國家嚴厲之制裁。謹誓。宣誓人蔣中正。中華民國四十三年五月二十日。[20]


接著,陳誠進行“副總統(tǒng)”宣誓,“總統(tǒng)”蔣介石與“司法院長”王寵惠分立陳之左、右前方。儀式如蔣一般,誓詞為:


余謹以至誠,向全國人民宣誓。余必遵守憲法,效忠國家,如違誓言,愿受國家嚴厲之制裁。謹誓。宣誓人陳誠。中華民國四十三年五月二十日。[21]


宣誓儀式結束后,由“外交部禮賓司司長”厲昭唱名介紹,蔣、陳接見參加儀式的各國駐臺“使節(jié)”。被接見的有美國“大使”藍欽、日本“大使”芳澤謙吉、韓國“大使”金弘一等。

alt

1954年陳誠(右一)當選“副總統(tǒng)”后發(fā)表談話

這一天,陳誠的信義路官邸,大門整日開著,接受各界人士前來道賀。著名新聞記者于衡請他題字。陳誠信手寫下“輔佐總統(tǒng)完成反共大業(yè)”10個字。幾分鐘后,他突然想起,“輔佐”二字用得不當,應當更謙虛些,便重題“追隨總統(tǒng)完成反共大業(yè)”10字,派人送交于衡,并向他索回了原題字。

同一天,蔣介石批準了陳誠辭去“行政院長”的辭呈;并以“總統(tǒng)”身份,致“立法院”咨文,提名時任臺灣省“政府主席”的俞鴻鈞繼任“行政院長”。

陳誠早在3月24日當選“副總統(tǒng)”后,便已下定辭去“行政院長”的決心。他在答復記者詢問時曾表示:“在原則上是一人一事,國家需要我做什么,我一定為國家為人民服務?!逼鋵⑥o去“行政院長”的意向,已經昭示。5月13日,陳誠于主持“行政院”第342次院會時,臨時提出“內閣”總辭職案。他表示:“本屆行政院到今天已經四年兩月零三天,大家努力為國,渡過難關,于公于私,非常感謝?!?8日,陳誠將“行政院”全體“政務委員”總辭呈遞交蔣介石。他在19日主持“行政院”第343次院會討論結束后,宣告了本屆“行政院”工作的結束。陳誠起立致詞曰:“今天是本屆行政院最后一次院會。四年兩個月來,幸無多大過失。本席愧無貢獻,最可告慰者是本院各部會同仁的親愛精誠。謝謝各位的合作?!?sup >[22]“行政院”新舊任“院長”的交接典禮,于6月1日舉行。陳誠在致詞時,對新任“院長”俞鴻鈞備加推崇,并希望“行政院”同仁發(fā)揮以往努力工作的精神,協(xié)助俞鴻鈞“院長”搞好工作。俞“內閣”成員與陳“內閣”相比,變化較大,只保留“外交部長”葉公超、“國防部長”俞大維未動,其余自“副院長”起,至“內政”、“財政”、“經濟”、“司法”、“交通”、“教育”各“部”及“秘書長”人選,全部更新。

三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陳誠在就任“副總統(tǒng)”3年后,即1957年,被推上了臺灣政壇和自己宦海生涯的巔峰。這一年,他經蔣介石提名,被推選為國民黨副總裁,從而成為臺灣身兼“副總統(tǒng)”和“副總裁”兩要職,位居蔣介石一人之下、千萬人之上的“二號人物”。

1957年10月10日,國民黨第八次代表大會在臺北市郊開幕。出席此次大會的有大會代表、第七屆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以及列席的中央評議委員和“中央”黨、政、軍主管500余人。陳誠以第七屆中央委員和中央常務委員的身份出席大會。蔣介石在開幕式上作了題為《革命形勢和大會使命》的報告。他稱此次大會為“國民革命力量更進一步的集中,和反共抗俄更加接近成功的樞機”。蔣介石認為,自國民黨撤退臺灣起,曾經歷了“黨的改造時期”和“黨的中興時期”,從此次大會起,將進入“反攻復國時期”。鑒于大會“要以決定反攻復國的總方略為其中心任務”,因而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集思廣益,策進反攻復國的計劃”;二是“培植人才,擔當復國建國使命”;三是“修改黨章,適合反共革命需要”。同一天,陳誠接照蔣介石定下的主調,向大會作了政治報告?!秷蟾妗吠ㄆ獓@“反共復國”這一主題,把“反攻復國”的基本條件,歸結為3個方面,即:“確實加強反攻準備”、“全力策進大陸革命運動”和“更進一步團結一切反共革命和愛國民主力量”。陳誠強調:為保衛(wèi)建設臺灣,要厲行“法治”,自主自存,求富、求強、求平,“培養(yǎng)國民革命精神”;經濟上不能搞饑餓建設,不能以犧牲民眾生活來擴大建設規(guī)模;要進一步改善投資環(huán)境,吸引島外資金。

蔣介石為八全大會和國民黨黨章注進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的內容,即增設副總裁一人。他在18日的會議上提出一件議案,內容為:


八全大會以后,反共救國事業(yè)又進入新階段,一面繼續(xù)維護憲法,為民主法治而努力,一面策進大陸革命,以達成反攻復國之任務,黨的工作倍形艱辛,而責任亦益加重大。中正提議本黨應設副總裁一人,并在黨章第五章中增設條文如下:

本黨設副總裁一人,輔助總裁,處理黨務,其人選由總裁提名經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之。


接著,蔣介石就此作了說明。他指出:“這次全國代表大會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發(fā)揚黨的革命精神,鞏固黨的基礎,集中黨的人才和力量,擴展黨新的生命,完成反共抗俄復國建國的使命……我之所以提出此項交議案,是因鑒于過去的歷史教訓,和當前的革命環(huán)境,以及將來黨的生命,而主張修改黨章,希望大家特別注意,并予通過?!?sup >[23]蔣的用意,顯而易見,系為在黨的最高層中增強自己的力量。這一提議,在與會者中引起了不同的看法,并進行了爭論。當然,在蔣的操縱下,這一提議最終還是得到了通過。據臺灣《中央日報》報道稱:


八全大會出席及列席人員,于聽取總裁訓示后,對總裁的交議案曾提出反對與贊成的意見。中央評議委員戴愧生、李石曾,中央委員蔣經國、張其昀,相繼發(fā)言,表示贊成。大會于慎重討論后,即將此案舉行起立方式表決,以大多數之贊成通過。[24]


在20日的大會上,由大會主席陳誠代表主席團提議,仍由蔣介石擔任黨的總裁。全體代表即以“起立表決”方式,“一致起立熱烈鼓掌通過”。

23日,蔣介石親自出席主持了大會最后一天的全體會議。會議選出陳誠、蔣經國等50人為中央委員。蔣介石復提名由陳誠任國民黨副總裁,于右任、鈕永建等76人為中央評議委員,亦“經全體代表起立鼓掌通過”。至此,蔣介石完成了關于國民黨領導結構上的一項重大變革,將陳誠在黨內“第二把手”的地位加以固定。

蔣介石于同一天,在大會閉幕式上作了題為《復興本黨與完成革命的中心方向問題》的長篇講話,對本次大會的“成果”加以肯定,并訓示國民黨今后的工作與任務。蔣介石在講話中,針對本次大會上黨的領導結構的變化,特別強調要造就黨內的“人才”,并把自己在這方面的意見歸納為兩句話,即:“人才歸于全黨,干部決定一切!”

國民黨八全大會的舉行,把陳誠推向了他一生中政治權力的最高階段;但同時,陳誠與地位節(jié)節(jié)上升的蔣經國之間的關系,也更為復雜微妙。陳誠與蔣經國都說過不少頌揚對方和證明彼此間沒有分歧的話。陳誠曾慷慨激昂地表白:


從經國個人的才具與努力來說,這十幾年,他的辛勤建樹,值得夸耀,無論軍中政治工作,無論退除役官兵輔導工作,無論青年運動,他都做得有聲有色,清清楚楚擺在大家眼前,我只有盡量幫助他,使他有更多的機會,也是使他負更重的責任,讓他發(fā)揮更大的才能,俾國家得到最高最大的利益。我和他還有什么可爭可奪的。[25]


對此江南在《蔣經國傳》中寫道:“政治家的否認與承認,往往認真不得的,我們只能妄聽之?!?sup >[26]不過,陳誠擔任副總裁和“副總統(tǒng)”兩要職,直至逝世,這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管這種職務的安排同實際權力之間,是一致還是不一致,不能否認,這種安排的本身,也是實力的一種反映。

四 梅開二度

陳誠在1957年10月出任國民黨副總裁之后,不到一年,適逢“行政院長”俞鴻鈞發(fā)生“內閣”危機,致使其重掌“行政院”,出現(xiàn)了一身而兼“副總裁”、“副總統(tǒng)”、“行政院長”三要職的罕見局面。

曾于1954年從陳誠手中接過“行政院長”一職的俞鴻鈞,早年畢業(yè)于上海圣約翰大學文學院,當過新聞記者,歷任上海市長、財政部長、中央銀行總裁;1949年因將中央銀行庫存黃金秘密運臺而大受蔣介石賞識,復出任臺灣“財政部長”、“中央銀行總裁”,1953年任臺省主席。俞氏乃一書生型政治人物,且有蔣介石撐腰,故在政界不愿輕易屈從于人。

1956年底,“監(jiān)察院”中開始有人建議“行政院”采取糾正措施,調整公教人員待遇,其中并特別點出“行政院長”俞鴻鈞在“行政院”與“中央銀行”領取雙份薪金。這一建議與對俞鴻鈞“兼職領薪”問題的列舉,于1957年3月在“監(jiān)察院”獲得通過,26日寄往“行政院”?!靶姓骸备?月方作函復,且對于要糾正的問題無明確態(tài)度,引起“監(jiān)察院”不滿。“監(jiān)察院”遂于9月至12月間,連續(xù)4次邀請俞到院備詢。但“行政院政務委員會”經討論,決定拒絕“監(jiān)察院”的邀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也通過決議,明確支持俞氏不去“監(jiān)察院”備詢?!皟稍骸敝疇?,延續(xù)數月,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12月10日,“監(jiān)察院”第508次院會決議成立“行政院長俞鴻鈞違法失職事件處理小組”,蕭一山為召集人,計有11名小組成員。

為處理這一日益僵持的危機,陳誠奉蔣之命,出面勸說“監(jiān)察院”讓步,但未獲結果。蔣復命以國民黨中央名義舉行兩次宴會,以協(xié)調“兩院”關系,冀在“和睦的氣氛中達成妥協(xié)”,后因多數“監(jiān)委”拒絕出席,希望落空。

12月23日,“監(jiān)察院”以俞鴻鈞“違法失職”和“兼職領薪有違節(jié)約”,正式通過對其彈劾案,并公諸報端。俞鴻鈞不甘示弱,于1958年1月15日提出萬言申辯書。16日,蔣介石親自出馬,召集國民黨內的高層領導和“監(jiān)委”中的國民黨員開會,在認為“行政院”不應逾期答復和俞氏應到“監(jiān)察院”備詢的同時,嚴厲告誡“監(jiān)委”不應將行政首長視同罪犯,要慎用自己的權利。可是,事情并未到此結束?!氨O(jiān)委”中有人當場起立,頂回蔣介石的批評;事后“監(jiān)察院”又發(fā)表長文,批駁俞鴻鈞的申辯書。1月31日,“司法院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宣布,愈鴻鈞“違法失職”一說難以成立,但“兼職領薪有違節(jié)約”,應予“申誡”處分。蔣介石于2月14日鑒署“總統(tǒng)令”公布對俞的“申誡”處置,但同時又表示,個人對此彈劾案“感到遺憾”。俞鴻鈞于“申誡令”發(fā)表后三次請辭本兼各職,蔣介石均予“慰留”。

但事已至此,一名受到“申誡”的“行政院長”已無法開展正常的工作。蔣介石只好將4年前辭去“行政院長”職務的陳誠,再次請出,復任“閣揆”。6月30日,蔣介石向“立法院”發(fā)出“(四七)臺統(tǒng)(一)仁字第一二三號”咨文,內稱:“行政院長俞鴻鈞呈請辭職,已予照準,茲擬以陳誠繼任行政院長,爰依憲法第五十五條第一項規(guī)定,提請同意,以便任命?!?sup >[27]7月1日,蔣介石以國民黨總裁名義,舉行茶會,招待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希望支持陳誠繼掌“行政院”。4日,“立法院”舉行本會期的第35次院會,就是否同意陳誠出任“行政院長”事舉行投票。投票結果,在460名委員中,有364人投了同意票,而不同意票僅79票?!傲⒎ㄔ骸彼煲缘?452號咨文,答復蔣介石,表示同意其對陳誠的提名。蔣介石于當天明令發(fā)表,任陳誠為“行政院長”。

經過幾天緊張的“組閣”,俞“內閣”成員多有變動,除保留“內政”、“國防”、“司法”、“交通”4個“部長”外,其余均有改變。其中尤以“教育部長”頗多周折,蔣介石原屬意讓張其昀繼任,并親帶張去見陳誠,但陳仍不答應,堅持動員不愿做官的老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出任“教育部長”,后終以梅在教育界的聲望,獲得同意。7月14日,“內閣”名單經中常會通過,明令公布:

“副院長” 王云五

“政務委員” 王世杰、薛岳、余井塘、蔡培火、蔣經國

“內政部長” 田炯錦

“外交部長” 黃少谷

“國防部長” 俞大維

“財政部長” 嚴家淦

“教育部長” 梅貽琦

“司法行政部長” 谷鳳翔

“經濟部長” 楊繼曾

“交通部長” 袁守謙

“蒙藏委員會委員長” 李永新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 陳清文

“秘書長” 陳雪屏

“主計長” 陳慶瑜

15日,陳誠正式接管“行政院”。卸職之俞鴻鈞稱頌說:“在目前這個時候這個環(huán)境,由陳副總統(tǒng)出長行政院,是最適當最理想的人選?!标愓\則表示:自己心情沉重,對俞前“院長”許多過獎的話感到惶恐;而俞前“院長”過去4年多的成就,已為未來工作奠定基礎。他表示,今后當努力奉行反共抗俄的既定“國策”,本“憲法”所賦予的職權與使命,求其所當為,盡其所能為,并希望“行政院”同仁發(fā)揚親愛精誠的精神,為“反共復國”的共同目標與整個“國家”人民的利益而努力。[28]

7月15日上午11時,陳誠舉行重掌“行政院”后的首次記者招待會,發(fā)表書面談話,對因患感冒未能及早與大家見面表示抱歉,并略述今后的施政方針。他說:


各位記者先生:從總統(tǒng)提名本人為行政院院長到今天,已有半個月的時間,因為本席偶患感冒,以及安排人事,所以遲到今天才能與各位見面。在此一段時間之內,大家對政府和對本人的關切,使我非掌感激,同時大家冒了炎暑采訪有關行政院改組的新聞,頗為辛勞,而個人因病也未能及早與各位見面,覺得很抱歉。關于行政院今后的施政,仍當以反共抗俄之國策與國家人民之利益為目標去努力,至于具體的做法,當隨時研議實施。我深深感到,為政不能憑著自己的主觀去做,一定要依據大家的需要去做。今天與各位見面,主要的是想聽聽大家對于施政的意見。[29]


接著,陳誠便回答記者的詢問。美聯(lián)社記者慕沙,首先就昨天剛剛發(fā)生的伊拉克軍事政變,請陳誠說說看法。陳誠沒有立即回答這一問題,表示希望待各報提出問題后,由他作綜合答復。后經整理,各報記者先后共提出10個問題。陳誠首先就中東問題作答。他表示:到14日較晚的時候,才獲悉中東“不幸局勢”的變化,當晚曾與駐美“大使”葉公超通電話。陳誠說:“除非中東的禍源埃及納塞(即納塞爾)的政權被推倒,中東不會出現(xiàn)安全的局勢。”他對其余9個問題的綜合答復是:今后“政府”的政策不變,既定的“國策”是反共抗俄,建設臺灣,“復國建國”,今后的一切措施,可能因時因地的不同而改進。

陳誠在回答了記者們提出的10個問題之后,出乎大家的意料,重新起立主動發(fā)言,表示:以后有機會將隨時與新聞界會面,或許有問題請教,不過今天還有一個大家沒有想起的問題,倒愿意自動提出,即今天到院正式就職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將辭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陽明山“革命實踐研究院主任”和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三職。他說:


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的工作是否能辭準,權在總統(tǒng),要待總統(tǒng)的批準。陽明山革命實踐研究院的職務,也要中央批準才能辭脫。不過,石門水庫的情形便不同了,是向行政院請辭的,一定可辭去,我自己一定會批準。兼事太多,不大好,我要在行政院多做點事。[30]


此次記者招待會歷時45分鐘,于11時45分結束。陳誠在會上宣布將辭去的3個職務,其“革命實踐研究院主任”與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二職果于8月即獲準辭去,分別由張其昀與蔣夢麟接替;但“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一職,卻至死未能卸去。

17日晚,陳誠復在中山堂舉行茶會,招待全體“立法委員”,征求“立委”對今后施政的意見,他自己也作了20分鐘的講話,對當前國際局勢略作分析,并說明“行政院”的施政計劃。陳誠告訴大家:蔣介石于上午剛剛召見“行政院”官員,就中東局勢進行了研討;“國防部”也于中午命令陸??杖娮鞣e極的準備。他強調:此次再次出掌“行政院”對于“反共復國”的基本政策決不變更,即一方面是準備“反攻大陸”,一方面是建設臺灣?!拔覀儾粫蛴腥魏问伦兌兴鶜怵H,只有大家更努力去做?!标愓\在7位“立委”發(fā)言,對“行政院”的工作提出希望和建議后,說:


我知道各方面對我期望的殷切,但是希望大家不能希望太急切……如果我過去曾有一點成績,這不是個人的成績,一方面是總統(tǒng)的領導,另一方面是大家的合作和督促。在國家多難之秋,希望大家多用點功夫。


陳誠在發(fā)言結束時,以加強自身修養(yǎng)的四句話與“立委”們共勉:


苦莫苦于多愿;

孤莫孤于自足;

危莫危于任疑;

敗莫敗于自私。[31]


為了表示對臺灣工商業(yè)的關注,陳誠于就任“行政院長”后,即指派“經濟部長”楊繼曾擬訂方案,解救目前工廠營運周轉資金的困難。19日,“行政院”頒布了《工廠營運資金臨時貸款辦法》;同時決定設立由“經濟部長”為召集人的“工廠營運資金臨時貸款指導小組”,專負審核各工廠審請臨時貸款之責。21日,“行政院”為挽救工商業(yè)倒風,防止倒風蔓延,解除工商危機,特先后約集有關單位,共同商討對策。陳誠在會上表示:目前發(fā)生的工商業(yè)倒閉現(xiàn)象,無論是惡性倒閉還是非惡性倒閉,“政府”都應負責迅謀補救辦法,而不能聽任其繼續(xù)擴大,致影響“國計民生”。他對于日前工商業(yè)者針對倒風提出的一些看法,深表贊同。如有一次工商團體座談會的結論之一為“希望各業(yè)廠號經營業(yè)務,必須循正當途徑努力不懈,切不可發(fā)生所謂惡性或有計劃之倒閉現(xiàn)象”。有的工商業(yè)者要求“政府”“應追究嚴懲那些惡性倒閉廠商”。有束云章氏,更向陳誠提出兩條處理的原則,即“根本虧空的,可不予置理,任其淘汰;但如果是資產多于負債,發(fā)生周轉不靈的工廠,政府應迅速貸款援助”。陳誠認為,上述這些意見,正與“政府”現(xiàn)在所采取的辦法不謀而合;這次“行政院”所頒訂的辦法,尚不過是一種臨時措施而已。“對于惡性倒閉,一定要依法查究,而對于正當的工商業(yè),必將有計劃的予以輔導支持?!?sup >[32]

陳誠再度接任“行政院長”于內外交困之中,力圖通過各項施政措施,擺脫這種艱難的困境。1959年4月,他拋出了接任后的第一個年度施政計劃。政治方面:他認為主要應抓好臺灣建設、團結海內外反共人士和加強“外交”三項工作。軍事方面:他認為當前的軍事工作,主要是實行精兵政策、健全三軍、充實戰(zhàn)力、加強現(xiàn)代化、造成局部的軍事優(yōu)勢,“以確保臺海安全,并進而有效的策應大陸革命,達成反攻復國的神圣使命”。軍工教人員生活方面:他承認,“在目前財政情況下,全面調整待遇,事實上很困難”;因此,只能在老兵加給、傷亡撫恤費、高空津貼、海上作業(yè)津貼等方面略作增加。財政方面:他證實,經過半年來的徹底檢查,財政困難是事實;他認為要解決財政困難,“唯有從開源節(jié)流兩方面同時努力”,“就開源而論,最確實的辦法是從增產建設、改革和整理賦稅著眼”;“就節(jié)流而論,主要的就是嚴格控制預算,除軍事緊急支出及不可預測的天災所必需的費用外,在原則上希望做到不辦理追加”,“對于可以緩辦的業(yè)務緩辦,可以不辦的業(yè)務絕對不辦”。[33]

陳誠第二次主持“行政院”時,正面臨著一系列軍事、政治、經濟危機的困擾。他的任職,幫助臺灣當局渡過了一段艱難的時期。

五 連任鬧劇

陳誠在以“副總統(tǒng)”、“副總裁”的身份,再次出組“新閣”之后,這三個高級職務便長期一直伴隨著他。一般說來,能連選連任此等要職,當屬為蔣介石看中,寄予厚望之舉。但是政界與學術界亦有持相反看法者。

alt

1958年陳誠(右一)與胡適(右二)閑話家常

蔣介石與陳誠的“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職,系就任于1954年5月,按臺灣“憲法”,“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之任期為六年,連選連任一次”的規(guī)定,他們的任期將于1960年5月20日結束,并且蔣因已“連選連任”過一次,將不能謀求第三任。黃嘉樹先生在《國民黨在臺灣》一書中寫道:


如果蔣介石遵照“憲法”規(guī)定到任下臺,則按照當時國民黨內的排名,第三屆“總統(tǒng)”候選人非陳誠莫屬。官邸派、蔣經國派和CC派都不愿看到這種局面出現(xiàn),故聯(lián)合發(fā)動了要求修改“憲法”的運動,主要是解除“憲法”第四十七條對于“總統(tǒng)”連任的限制,從而使蔣介石可以“合法地”連任第三屆“總統(tǒng)”。

以《自由中國》為代表的反對派,寧肯在蔣、陳二人之間選擇陳誠,并寄希望于推出胡適競選第三任“總統(tǒng)”,因此他們堅決反對修改“憲法”。[34]


按照此種觀點,則自然的邏輯,本可以出任“總統(tǒng)”的陳誠,若連選連任“副總統(tǒng)”,并非幸事,而是蒙受抑貶之舉。這種觀點,作為廣視野、多角度觀察政治現(xiàn)象的一個代表,亦頗發(fā)人深思。

在“修憲”派與“護憲”派經過一番激烈爭吵之后,蔣介石于1959年5月18日在國民黨八屆二中全會的總理紀念周上發(fā)表講話,為這場爭論的歸宿定下了基調。他說:


我一向不為自己的出處考慮,但目前應顧慮的有三點,即:(一)不要使敵人感到稱心;(二)不要使大陸億萬同胞感到失望;(三)不要使海內外軍民感到惶恐。[35]


很顯然,蔣介石的這三個“不要”,都是針對“護憲”派的。為做到此三個“不要”,當然只能由他再次“俯順民情,勉擔大任”。

1960年2月17日,國民黨中常會通過《修正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以鞏固國家領導中心》案,作為國民黨向即將召開的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三次會議提出的提案。

2月20日,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三次會議在臺北召開。蔣介石致詞聲稱:真理不變,公理在人;反共決心不變,國人應當自救自助;臺灣臥薪嘗膽10年之久,已具備“反攻大陸”的基礎;三民主義是“復國”之根本,必須發(fā)揚光大。會議期間,蔣介石采用了不“修憲”而修訂《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辦法,既維護了“法統(tǒng)”,又順利地解決了“總統(tǒng)”連選連任、不受屆次約束的問題。28日,蔣介石在主持國民黨中央紀念周時,重申不同意修改“憲法”,要求國民黨籍“國大代表”遵守國民黨中央的規(guī)定。3月10日,由莫德惠等966名“國大代表”聯(lián)名提出修改“臨時條款”的提案,建議在《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中增加一條內容,即:“動員戡亂時期,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得連選連任,不受憲法第四十七條連任一次之限制?!贝隧椞岚附洷頉Q,獲得通過;而胡適、雷震則退席抗議,王世杰投反對票。11日,蔣介石頒布修訂后的“臨時條款”。

alt

陳誠(前排中)與“總統(tǒng)府秘書長”王世杰(前排右一)、胡適博士(前排右三)等人合影

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于3月12日召集臨時全體會議暨中央評議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蔣介石、陳誠均以50票全票分別被推選為國民黨“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候選人。陳誠在會上表示:


今后只有在中央決策與總裁領導下,加倍努力,與全黨同志及國人,共同為反共復國而努力,以完成反攻大陸,拯救同胞的使命。[36]


3月14日,陳誠向“國民大會”作施政報告,他指出:國民黨在大陸是被中共的“統(tǒng)戰(zhàn)”打垮的,中共在國民黨內部“制造分裂”,“擴大矛盾”,“瓦解”了國民黨;成功與失敗靠自己,自己有辦法,人助才可能成功,否則只有失敗。

在接著進行的選舉中,民社黨、青年黨不愿再推本黨候選人,非黨人士也不愿作候選人,參加“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的競選,使蔣介石、陳誠在沒有競選對手的情況下,順利連選連任“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蔣介石在1509票中得1481票;陳誠在1505票中得1381票。陳誠于當選后,發(fā)表談話說:


這次國民大會選舉本人為中華民國第三任副總統(tǒng),本人對于國大代表諸先生與全國國民的愛護,非常感謝。今后當繼續(xù)在總統(tǒng)領導之下,只要對國家對人民有利的事,必當勉力以赴,勞怨在所弗辭。

我們知道,蔣總統(tǒng)是全國民心所歸向,國運所寄托的領導中心,而數年來的革命經驗,更證明了國家的環(huán)境愈困難,蔣總統(tǒng)的領導愈重要,所以這次國民大會選舉蔣總統(tǒng)為中華民國第三任總統(tǒng),是符合全民愿望與國家需要的明智措施,對于完成復國大業(yè)以及維護遠東與整個世界的安全,都有決定性的作用。[37]


5月20日,蔣介石與陳誠分別宣誓就任第三屆“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

陳誠于就任第三屆“副總統(tǒng)”的當天,按照慣例,送上“行政院長”的辭呈。當時,蔣介石要挽留陳誠繼續(xù)擔任“行政院長”,這已是公開的秘密。但是,“立法委員”們特別關心,陳誠繼續(xù)擔任“閣揆”,要不要重新咨請“立法院”行使同意權。道理很簡單,因為“憲法”第55條規(guī)定:“行政院長由總統(tǒng)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之。”對照這一條文,對于陳誠繼續(xù)出任“行政院長”一事,人們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一是認為,既然“總統(tǒng)”并未易人,他過去對“行政院長”的提名就繼續(xù)有效,不需再咨請“立法院”行使同意權;二是認為,“憲法”該條的精神,實為“行政院長”的任期隨“總統(tǒng)”的任期屆滿而屆滿,不管由誰出任“行政院長”,均需由“總統(tǒng)”重新咨請“立法院”同意。盡管如此,這一有爭議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總統(tǒng)”蔣介石對陳誠辭呈的批示:若批“準予辭職”,然后重新提名陳誠“組閣”,無疑當重新咨請“立法院”同意;若批“慰留”,則不需“立法院”再次行使同意權。

5月20日下午,蔣介石在“行政院長”陳誠的辭呈上批示“著毋庸議”。這就明顯不過地免除了再行咨請“立法院”同意的繁瑣手續(xù)。于是,陳誠“內閣”在形式上跨越了兩屆“總統(tǒng)”的任期,從而也開創(chuàng)了“內閣”任期不受“總統(tǒng)”任期影響的先例。

陳誠用8天的時間,調整他的“內閣”班子。于衡先生在《陳辭修重組新內閣》一文中披露:


據陳揆告訴一位當時往訪的僑領說:他在改組政院之初,所遭遇的第一個困難是:他想羅致入閣的人,都對作官不感興趣;相反的,也有人非常想進行政院,但又不是他所愿意邀的人物。因此在人選上他的確是費過相當的思索,但是最后,他仍然依據政策決定人事的原則,組成了新的內閣。[38]


陳誠對于“新閣”的組成,采取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新舉措。關于“內政部長”,考慮到臺灣當局僅以臺灣一省割據的實際狀況,擬用本省人士擔任,而“省議長”黃朝琴與著名實業(yè)界人士林柏壽均無意“入閣”,最后便選定了連震東。關于“教育部長”,原任梅貽琦辭意甚堅,經陳誠再三說服,并答應為他物色一位好的政務次長,輔佐其完成行政事條,方使梅同意留任。關于“交通部長”,陳誠決心物色一名交通專家擔任,便發(fā)電報給在曼谷任“聯(lián)合國防洪局局長”的沈怡,請他擔任,沈竟出人意料地愿放棄聯(lián)合國的“高薪”與“高級職務”,回臺就任。關于“蒙藏委員會委員長”,為避免邊疆人士自身間常有的不同意見和是非,決定委員長一職不由蒙、藏人擔任,遂決由田炯錦出任。關于“僑務委員會委員長”,陳誠感到過去由粵、閩籍人擔任,常有地域觀念,遂決定由該兩省以外的人士擔任,則屬意于周書楷。調整后的“閣員”,除陳誠本人外,計18名,有12名連任,6名新任。其陣容為:

“副院長” 王云五

“政務委員” 王世杰、薛岳、余井塘、蔡培火、蔣經國

“內政部長” 連震東

“外交部長” 沈昌煥

“國防部長” 俞大維

“財政部長” 嚴家淦

“教育部長” 梅貽琦

“司法行政部長” 鄭彥棻

“經濟部長” 楊繼曾

“交通部長” 沈怡

“蒙藏委員會委員長” 田炯錦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 周書楷

“秘書長” 陳雪屏

“主計長” 陳慶瑜

陳誠此次主持“行政院”,歷時3年多,至1963年12月,因健康狀況欠佳,身體日漸衰弱,奉準辭去“行政院長”職,由嚴家淦接任。

在陳誠辭去“行政院長”職務前一個月,他在國民黨內副總裁的地位,又一次得到確認。

1963年11月12日,國民黨召開第九次代表大會。陳誠在會上作了政治報告,報告分為:(1)“中共的崩潰危機與大陸的革命形勢”;(2)“臺海炮戰(zhàn)與革命形勢的發(fā)展”;(3)“當前國際局勢與我們應有的認識”;(4)“現(xiàn)階段革命方略與中心任務”;(5)“培養(yǎng)民族自信心與革命忍耐力”。他在報告中,竭力夸大大陸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失誤。陳誠吹噓國際形勢已經發(fā)生了有利于臺灣當局“反共斗爭”的變化,呼吁西方國家強化“集體安全”制度和“對共產集團的禁運”政策,“使共產集團與共產國家崩潰瓦解”。他根據對形勢完全錯誤的估計,提出了國民黨“現(xiàn)階段革命方略與中心任務”。陳誠認為:“反共斗爭是一種長期的總體戰(zhàn),包括政治、經濟與文化、社會各方面,以及過去現(xiàn)在與將來的作戰(zhàn)”;要有近程、中程等各種不同的計劃;戰(zhàn)場分為大陸的“主戰(zhàn)場”與臺灣的“支戰(zhàn)場”;戰(zhàn)略原則“應以政治為前鋒,軍事為后衛(wèi),使大陸革命與臺海戰(zhàn)爭相結合”。當前黨的任務,就是要在大陸和海內外“展開對敵人的政治作戰(zhàn),尤其要深入敵后”,這種“從大陸來瓦解敵人,乃是現(xiàn)階段最實際也是最艱苦的復國道路”。[39]根據陳誠的報告,九全大會通過了《關于對敵斗爭與大陸革命工作之決議案》、《中國國民黨現(xiàn)階段工作綱領案》等文件。

11月22日,陳誠繼蔣介石連任總裁之后,經蔣介石提名,再次被推選為副總裁,這“副總裁”與“副總統(tǒng)”的桂冠,一直戴到了陳誠辭世。不過,隨著政治格局的變化和陳誠自己身體的日漸衰弱,他在臺灣政壇的實際地位和影響也隨之逐漸跌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