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 南

詩經(jīng) 作者:王秀梅 譯


周 南

朱熹《詩集傳》曰:“國者,諸侯所封之域;而風(fēng)者,民俗歌謠之詩也。”這是說國風(fēng)就是各諸侯國的詩歌。那么,詩為什么稱作“風(fēng)”呢?《毛詩序》說:“風(fēng),風(fēng)也,教也。風(fēng)以動之,教以化之?!弦燥L(fēng)化下,下以風(fēng)刺上,主文而譎諫(委婉勸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fēng)?!敝祆溆诌M(jìn)一步解釋說:“如物因風(fēng)之動以有聲,而其聲又足以動物也?!边@里說的是詩的作用?!帮L(fēng)”有十五國風(fēng),即周南、召南、邶、鄘、衛(wèi)、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

周是地名(一說國名),在雍州岐山之陽,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帶。這些詩大多是西周末年、東周初年的作品?,F(xiàn)存十一篇,內(nèi)容以涉及婚姻、愛情、禮俗居多。

關(guān) 雎

這是一首男子追求女子的情詩。它是《詩經(jīng)》中的第一篇,歷來受人們重視。古代研讀《詩經(jīng)》的學(xué)者,多數(shù)認(rèn)為“君子”指周文王,“淑女”指其妃太姒(),詩的主旨是歌頌“后妃之德”。但我們仔細(xì)吟詠,根本找不到后妃的影子,只是講一位青年男子在追求美麗賢淑的姑娘。此詩形象生動地描繪出青年男子在追求自己心上人時焦慮急迫、晝思夜想難以入眠的相思情景。詩中那些鮮活的詞匯,如“窈窕淑女”、“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等,至今還被人們使用著。

關(guān)關(guān)雎鳩(1),在河之洲(2)。

窈窕淑女(3),君子好逑(4)。

【注釋】

(1)關(guān)關(guān):鳥的和鳴聲。雎()鳩:一種水鳥,相傳此鳥雌雄情意專一。

(2)洲:水中陸地。

(3)窈窕(yǎotiǎo):美好的樣子。

(4)好逑(qiú):好配偶。

【譯文】

關(guān)關(guān)對鳴的雎鳩,棲歇在河中沙洲。

美麗賢淑的姑娘,真是君子好配偶。

參差荇菜(1),左右流之(2)。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3)。

【注釋】

(1)參差(cēncī):長短不齊。荇(xìnɡ)菜:一種水生植物,葉子浮在水面,可食。

(2)流:順著水流采摘。

(3)寤寐(wùmèi):醒著為寤,睡著為寐。

【譯文】

長長短短的荇菜,左邊右邊不停采。

美麗賢淑的姑娘,夢中醒來難忘懷。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1)。

悠哉悠哉(2),輾轉(zhuǎn)反側(cè)(3)。

【注釋】

(1)思服:思念。

(2)悠哉:憂思不絕。

(3)輾(zhǎn)轉(zhuǎn)反側(cè):翻來覆去,無法入眠。

【譯文】

美好愿望難實現(xiàn),醒來夢中都想念。

想來想去思不斷,翻來覆去難入眠。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

【注釋】

(1)友:親愛,友好。

【譯文】

長長短短的荇菜,左邊右邊不停摘。

美麗賢淑的姑娘,彈琴奏瑟表親愛。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1)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2)。

【注釋】

(1)芼(mào):采摘。

(2)樂之:使她快樂。

【譯文】

長長短短的荇菜,左邊右邊不停地?fù)瘛?/p>

美麗賢淑的姑娘,鳴鐘擊鼓讓她樂起來。

葛 覃

這是寫女子準(zhǔn)備回娘家探望父母的詩。當(dāng)時已婚女子回娘家探親是件不容易的大事,所以她作了種種準(zhǔn)備:采葛煮葛、織成粗細(xì)葛布、再做好衣服;征得公婆和師姆的同意,又洗衣、整理衣物,最后才高高興興地回去。古代把家看得非常重要,家有賢妻,才能興旺。從詩中看出,這個女子是個能干而又孝順的媳婦,家庭關(guān)系和諧。全詩充滿了快樂的氣氛,給人以美的享受。

葛之覃兮(1),施于中谷(2),維葉萋萋(3)。

黃鳥于飛(4),集于灌木(5),其鳴喈喈(6)。

【注釋】

(1)葛:藤本植物,莖的纖維可織成葛布。覃:蔓延。

(2)施():延及。中谷:即谷中。

(3)維:發(fā)語詞。萋萋:茂盛的樣子。

(4)黃鳥:黃雀,又稱黃栗留,身體很小。于:語助詞。

(5)集:聚集。

(6)喈喈:鳥鳴聲。

【譯文】

葛草長長壯蔓藤,一直蔓延山谷中,葉子碧綠又茂盛。

黃鳥翩翩在飛翔,落在灌木樹叢上,鳴叫聲聲像歌唱。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1)。

是刈是濩(2),為為绤(3),服之無(4)。

【注釋】

(1)莫莫:茂密的樣子。

(2)是:乃。刈():割。濩(huò):煮。

(3)chī):細(xì)葛布。绤():粗葛布。

(4)服:穿。):厭倦。

【譯文】

葛草長長壯蔓藤,一直蔓延山谷中,葉子濃密又茂盛。

收割回來煮一煮,剝成細(xì)線織葛布,穿上葛衣真舒服。

言告師氏(1),言告言歸(2)。

薄污我私(3),薄浣我衣(4)。

害浣害否(5),歸寧父母(6)。

【注釋】

(1)言:于是。一說發(fā)語詞。師氏:保姆。一說女師。

(2)告:告假。歸:回娘家。

(3)?。壕涫字~。污:洗去污垢。私:內(nèi)衣。

(4)浣(huàn):洗。衣:指外衣。

(5)害:何。

(6)歸寧:出嫁女子回娘家探視父母。

【譯文】

回去告訴我?guī)熌?,我要告假看父母?/p>

先洗我的貼身衣,再把我的外衣洗。

洗與不洗理清楚,回家問候我父母。

卷 耳

這是一首妻子懷念遠(yuǎn)行丈夫的詩。全篇均通過采卷耳婦女的種種想象,表達(dá)對丈夫的深切思念。她想象丈夫旅途勞累,人困馬乏,憂思愁苦,以酒解憂。又想象馬兒累倒,仆人累病,丈夫唏噓長嘆。想象越豐富,表達(dá)的感情越深切,越是有感人的力量。此詩對后世影響很大,清人方玉潤說:“后世杜甫‘今夜鄜()州月’一首,脫胎于此?!必M只杜甫,后世許多詩人的思念之作都承繼了這一構(gòu)思。

采采卷耳(1),不盈頃筐(2)。

嗟我懷人(3),寘彼周行(4)。

【注釋】

(1)卷耳:一種植物,又名蒼耳,可食用,也可藥用。

(2)頃筐:形如簸箕的淺筐。

(3)嗟(jiē):語助詞。懷人:想念的人。

(4)寘:放置。彼:指頃筐。周行(hánɡ):大路。

【譯文】

采了又采采卷耳,總是不滿一淺筐。

只因想念遠(yuǎn)行人,筐兒丟在大路旁。

陟彼崔嵬(1),我馬虺 (2)

我姑酌彼金罍(3),維以不永懷(4)。

【注釋】

(1)陟(zhì):登上。崔嵬(wéi):高而不平的土石山。

(2)虺 huītuí):因疲勞而病。

(3)姑:姑且。金罍(léi):青銅鑄的酒器。

(4)維:語助詞。永懷:長久地思念。

【譯文】

當(dāng)我登上高山巔,騎的馬兒腿發(fā)軟。

且把酒杯來斟滿,喝個一醉免懷念。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1)

我姑酌彼兕觥(2),維以不永傷。

 

【注釋】

(1)玄黃:馬因病毛色焦枯。

(2)兕?。?span >sìɡōnɡ):牛角制的酒杯。

【譯文】

我又登上高山岡,馬兒累得毛玄黃。

且把酒杯來斟滿,只為喝醉忘憂傷。

陟彼砠矣(1),我馬瘏矣(2),

我仆痡矣(3),云何吁矣(4)。

【注釋】

(1)砠():戴土的石山。

(2)瘏():病。

(3)痡():過度疲勞不能行之病。

(4)云:語助詞。何:何等,多么。吁():憂愁。

【譯文】

我又登上土石山,我的馬兒已累癱。

仆人疲憊行走難,我的憂愁何時完。

桃 夭

這是一首賀新娘的詩。全詩以桃樹的枝、花、果、葉作為比興事物,襯托出新嫁娘的年輕美麗以及成婚的快樂氣氛。“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不僅是“興”句,而且含有“比”的意思,這個比喻對后世影響很大。古代詩詞小說中形容女子面貌姣好常用“面若桃花”、“艷如桃李”、“人面桃花相映紅”等詞語,可能就是受了《桃夭》一詩的啟發(fā)。

桃之夭夭(1),灼灼其華(2)。

之子于歸(3),宜其室家(4)。

【注釋】

(1)夭夭(yāo):茂盛,生機勃勃的樣子。

(2)灼灼(zhuó):鮮艷的樣子。

(3)之:這。子:指女子,古代女子也稱“子”。于:往。歸:出嫁。后來稱女子出嫁為于歸。

(4)宜:和順。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面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譯文】

桃樹葉茂枝繁,花朵粉紅燦爛。

姑娘就要出嫁,夫家和順平安。

桃之夭夭,有其實(1)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注釋】

(1)fén):果實碩大的樣子。

【譯文】

桃樹葉茂枝繁,桃子肥大甘甜。

姑娘就要出嫁,夫家和樂平安。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1)。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注釋】

(1)蓁蓁(zhēn):樹葉繁盛的樣子。

【譯文】

桃樹葉茂枝繁,葉兒隨風(fēng)招展。

姑娘就要出嫁,夫家康樂平安。

這是一首明快而優(yōu)美的勞動之歌。全詩只講了婦女們采集車前子這樣一件事,語言極其簡單。整首詩只有四十八個字,其中四十二個字是不變的,只變換了六個字,即采集車前子的六個動作:采、有、掇、捋、袺、,就將婦女們呼朋結(jié)伴,在曠野中邊唱邊采,一顆顆地采,一把把地捋,手提衣襟來兜,滿載成果而歸的歡樂場景表現(xiàn)出來。清人姚際恒認(rèn)為這首詩“章法極為奇變”,確實有道理。清人方玉潤也說:“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風(fēng)和日麗中,群歌互答,余音裊裊,若遠(yuǎn)若近,忽斷忽續(xù),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xì)繹而自得其妙焉?!保ā对娊?jīng)原始》)

采采芣苢(1),薄言采之(2)。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3)。

【注釋】

(1)芣苢(fúyǐ):野生植物,可食。一說是車前子,也有說是車輪菜的。

(2)薄、言:都是語助詞,大都含勸勉之意。

(3)有:取。

【譯文】

車前子啊采呀采,快點把它采回來。

車前子啊采呀采,快點把它摘下來。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1)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2)。

【注釋】

(1)掇(duō):拾取,將落在地上的拾起來。

(2)捋(luō):成把地摘取。

【譯文】

車前子啊采呀采,快點把它撿起來。

車前子啊采呀采,快點把它捋下來。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1)

采采芣苢,薄言(2)。

【注釋】

(1)袺(jié):手執(zhí)衣襟兜著。

(2)xié):將衣襟掖在腰帶上兜著,這樣放得比較多。

【譯文】

車前子啊采呀采,快點把它兜起來。

車前子啊采呀采,快點把它兜回來。

漢 廣

這是一首樵夫唱的歌。在砍柴的時候,高大的喬木和浩淼的江水引動了他的情思,想到心中愛慕的難以追求到的姑娘,心中無限惆悵,就唱出了這首蕩氣回腸的戀歌。詩中用漢水和長江的寬廣難渡,比喻愛情難以實現(xiàn);又幻想做姑娘的仆人替她喂馬,表現(xiàn)出傾慕之情的深切。此詩長歌浩嘆,意境遼闊高遠(yuǎn);即景取喻,妙如天成;反復(fù)吟唱,動人心肺。

南有喬木(1),不可休思(2)。

漢有游女(3),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4)

江之永矣(5),不可方思(6)。

【注釋】

(1)喬木:高大的樹木。

(2)休思:休息。思,語助詞,下同。

(3)漢:漢水。游女:出游的女子。一說指漢水女神。

(4)泳:游,泅渡。

(5)永:長。

(6)方:用木筏渡水。

【譯文】

南方有樹高又高,樹下休息難做到。

漢江有位好姑娘,要想追求路途遙。

漢水浩淼寬又寬,難以游泳到對岸。

長江水流急又長,木筏怎能渡過江。

翹翹錯薪(1),言刈其楚(2)。

之子于歸(3),言秣其馬(4)。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釋】

(1)翹翹(qiáo):高高的樣子。錯薪:雜亂的柴草。

(2)言:語助詞。刈():割。楚:荊條。

(3)之子:那個女子。

(4)秣():喂牲口。

【譯文】

地里雜草高又高,打柴還得割荊條。

姑娘如愿嫁給我,我要把她馬喂好。

漢水浩淼寬又寬,難以游泳到對岸。

長江水流急又長,木筏怎能渡過江。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1)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2)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釋】

(1)蔞(lóu):蔞蒿。

(2)駒:小馬。

【譯文】

地里雜草高又高,打柴還得割蔞蒿。

姑娘如愿嫁給我,我要把她馬喂好。

漢水浩淼寬又寬,難以游泳到對岸。

長江水流急又長,木筏怎能渡過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