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再議“吃請”

燕山新話:《前線》雜文集(1995-2015年) 作者:前線雜志社 編


謹行

1989年5月,我曾在《學(xué)習(xí)與研究》上發(fā)表短文《吃請瑣議》,主張在采取行政手段,狠剎吃喝風(fēng)的同時,對飲食方式、習(xí)慣做點引導(dǎo)、改革。當然,首先要在觀念上轉(zhuǎn)變。從那時到現(xiàn)在,六七年過去了,據(jù)說吃喝風(fēng)有所收斂,但用公款大吃大喝者,依然大有人在。故而“再議”。

吃喝風(fēng)之成為頑癥,有它深刻的原因。且不說,各種報刊在宣傳各種文化的同時,也在津津樂道于中華民族的瑰寶——飲食文化。既是瑰寶,自當發(fā)揚,更當光大,不僅繼承,且要豐富和發(fā)展。如此,講吃講喝,似在情理之中;也不說,近些年來,假開放搞活、招商引資之名,大辦這節(jié)、那節(jié)。細究各“節(jié)”,不管有多少不同的形式和內(nèi)容,幾乎毫無例外地都有一項內(nèi)容:吃。有的甚至堂而皇之地索性叫“××吃節(jié)”、“××喝節(jié)”。而這些“吃”、“喝”絕少有掏自家腰包的。如此一面大力“倡導(dǎo)”大吃大喝,一面又要嚴令“禁止”,實在太難了。所以,只能是屢禁不止;再往深里究,中華民族還有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熱情、好客??桌戏蜃拥囊痪洹坝信笞赃h方來,不亦樂乎”,使得熱情好客成了一種美德。這種傳統(tǒng)美德的具體形式,首要是讓“客”吃好、喝好,且吃喝好壞,成了衡量“請”者富有程度的標志、“吃”者身份高低的尺度。中國人愛面子?!白苑畋仨殐€約,宴客切勿流連”,成為人們處世的格言。這就是說,寧肯自家苦點,也不能薄待了客人。盡管未免有點打腫臉充胖子之嫌,但它確是中國人追求的一種境界。否則,讓人說“小氣”、“寒酸”,臉上該多么無光??磥恚瑒x吃喝風(fēng),也還真得解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同時也要引導(dǎo)。前些時到一個富裕的村做調(diào)查。餐桌上自然也對我“好客”了一番。但不知怎的,吃著“好客”的菜肴,總覺得不是滋味。而我又拉不下面皮,不像有的同志,拂袖而去,來個“罷宴”。思考再三,便學(xué)孟老夫子來個“引而不發(fā),躍如也”。我先是夸主人的菜做得“好”;于是主人得意溢于言表,說有個一級廚師掌勺云云。我又說,仔細品味,說不清這“一級廚師”在什么地方還欠點火候;主人承認確有“不足”。我借機做起了文章:論大魚大肉、山珍海味,一般做不過北京飯店的“四大菜系”,那里才是正宗。主人也自愧“弗如”。

既如此,何不揚長避短,做我們自己的“菜系”呢?

同城里比,村里吃的特色在哪?曰“土”:土特產(chǎn)品,土生土長,地地道道,哪個大飯店也比不了。曰“鮮”:自家地里種,現(xiàn)摘現(xiàn)吃,鮮嫩清脆,哪個大飯店也沒有這個優(yōu)勢。曰“素”:都說吃素有益,城里人到鄉(xiāng)村吃點粗茶淡飯,調(diào)劑調(diào)劑,也是非常難得。曰“野”:槐樹的花,榆樹的葉,柳樹的芽,再加上田里的野菜,據(jù)說還有抗癌防癌功效。至于鄉(xiāng)里的豆腐、農(nóng)家的雞,不更是席上珍嗎?這些不少在城里稀罕,但農(nóng)村則隨處可覓。哪家大飯店敢與競爭?

于是新的“菜系”形成了:“土鮮素野”。黃瓜整根啃,蘿卜蘸醬吃,家雞白水煮,野菜連根嚼。再伴之以烤白薯、煮玉米、肉末炸醬面,外加玉米渣粥等主食,用北京話說真“沒治了”。如此,客人吃得舒心,主人同樣表現(xiàn)出熱情、好客,也樂得開心。干嗎放著自己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不利用,卻硬要以自己的短處去同人家比,舍本而逐末呢?對那些用公款吃喝者來說,應(yīng)知食素者長壽,不聞諺云:“魚生火,肉生痰,豆腐白菜保平安?!备蓡嵊霉畛院?,吃得滿嘴流油,吃壞了黨風(fēng)喝壞了胃,既“海吃”于前,又“減肥”于后,何苦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1996年第12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