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康達維等撰《上古與中古前期中國文學研究參考指南(上卷)》
陳君
2010年,荷蘭萊頓的Brill出版社出版了美國漢學家康達維(David R. Knechtges)教授與夫人張?zhí)┢剑═aiping Zhang)博士編著的《上古與中古前期中國文學研究參考指南(上卷)》(Ancient and Early Medieval Chinese Literature:A Reference Guide Part One,以下簡稱《指南》),這是西方漢學界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的又一重要成果?!吨改稀钒匆粜蚺帕?,上卷791頁,收錄開頭字母為A至R的詞條,包括先秦至隋代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學樣式、文學流派和重要文學術語等。書的標題中出現(xiàn)的“上古與中古前期”,也即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先秦漢魏晉南北朝文學或先唐文學?!吨改稀芬粫粌H包含了嚴謹而權威的學術信息,而且附有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書目文獻,為讀者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線索。全書文字典雅、評論允當、資料豐富、脈絡貫通,體現(xiàn)了編者和作者深厚的研究功力,在同類著作中可稱上選。
康達維教授任教于美國華盛頓大學亞洲語言文學系,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曾任華盛頓大學亞洲語言文學系主任、美國東方學會主席,對漢魏六朝文學有深入的研究。他數(shù)十年辛勤從事《昭明文選》的英譯工作,已出版的三卷譯著包括了《文選》的全部辭賦作品,其譯文之準確,注釋之精博,文筆之流暢,廣為東西方學界所稱道。值得一提的是,康達維教授不僅醉心于中國文學經(jīng)典的翻譯,還致力于將中國當代的人文學術著作介紹給西方世界,由他主持翻譯的《中華文明史》(四卷本)已由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這對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幫助西方讀者了解中華文明有重要貢獻?!吨改稀返牧硪晃痪幷邚?zhí)┢讲┦渴且敶髮W出版社《中國文化與文明》系列叢書的執(zhí)行編輯,長期從事中國文學與文化的研究、教學和傳播工作。除了兩位主編以外,《指南》詞條的其他撰寫者,也都是對先唐文學研究有素、學有專攻的學者,這就保證了《指南》的學術質量。下面筆者試從體例、內容、特色、價值等方面對本書作一個簡單的評介。
《指南》全書由導言、詞條、著者簡介、參考書目四部分內容組成,詞條按音序排列,每一詞條(以作家為例)大致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作家情況,包括作家的姓名、生卒年(或活躍期)與字,接下來是籍貫、家庭背景、社會交往、生平創(chuàng)作情況;(2)作品情況,包括文集、注本、研究論著、索引;(3)翻譯情況,包括西文和日文譯本。這樣一種編纂體例,借鑒了英國劍橋大學魯惟一(Michael Loewe)教授主編《早期中國典籍導讀》(Early Chinese Texts:a Bibliographical Guide)一書的做法,使得《指南》不僅是一部有用的文學辭典,還帶有對西方漢學史予以總結的意義。
《指南》收錄的詞條有作家、著作與作品、文體、文學集團、文學流派等,內容非常豐富。作家方面,屈原、賈誼、曹植、陸機自不必說,枚乘、劉徹、王褒、班固、崔骃、馬融、蔡邕、曹操、曹丕、王粲、阮籍、潘岳、劉琨、江淹、任昉、何遜等均有詳細的介紹,甚至連景差、公孫詭、伏滔、斛律金等一般讀者不太熟悉的作家也都有論列,可見其網(wǎng)羅之全。其中,不少作家的小傳和附錄,凝聚著編者對已有研究成果的綜合把握以及自己的研究心得,如“劉琨”條,僅作家傳記的篇幅就長達10頁,提供了劉琨生平和思想變遷的詳細資料(第540~550頁)。當然,這也反映出撰者個人的偏愛;“干寶”條,充分注意到干寶在經(jīng)學、史學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這對全面理解干寶是很有必要的(第265~266頁);“江淹”條,除了6頁(第432~437頁)的作家生平傳記以外,還有大量的中文、日文和西文研究文獻(第437~445頁),給讀者提供了進一步深入研究的線索。
著作與作品方面,《指南》也是細大不捐,不僅收錄了《論語》《穆天子傳》《韓非子》《列女傳》《漢書》《古詩十九首》《后漢書》《南齊書》《木蘭辭》《敕勒歌》《歷代賦匯》《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這樣一些常見文獻,還對《漢武洞冥記》《漢武故事》《漢武帝內傳》等不太為人熟知的小說文獻予以討論。《指南》在提供文本詳細信息的同時,也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如“《法言》”條,介紹了《法言》十卷本和十三卷本兩個版本系統(tǒng)的情況(第215頁);“班婕妤”條則根據(jù)其創(chuàng)作主題和前輩學者的研究,指出了班氏《搗素賦》《怨歌行》等作品的年代問題(第17~18頁)。又如“蔡邕”條關于《短人賦》的評論,認為這篇作品很有可能是為宮廷而作,其中展示的機智和幽默,明顯屬于宮廷賦的傳統(tǒng)。編者指出,盡管蔡邕嚴厲批評鴻都門學的辭賦之作,而他自己卻有可能創(chuàng)作這樣“粗俗”的作品,以適應靈帝宮廷的藝術趣味(第64頁)。這樣的意見,對我們全面理解蔡邕是富有啟發(fā)性的。又如“陳琳”條講到《大荒賦》時,介紹了作品的傳承源流和存佚情況(第109頁),這些都有助于加深讀者對文本的理解,并擴大研究視野。
文體方面,《指南》既收錄了楚辭、賦、駢文、駢賦、七體、七言詩、公宴詩、宮體詩等常見的重要文體,也討論了相對次要的柏梁體、六言詩、回文詩等,有助于讀者全面把握先唐文體迭興、各擅一時之盛的歷史面貌。其中,許多詞條可以視為相關文體的發(fā)展簡史,有些還帶有學術史總結的性質。如“賦”條可以視為一篇漢賦發(fā)展的簡史,詞條后所附的辭賦選集和總集,以及近代以來的中外研究成果,全面而精到(第317~333頁)?!斑B珠”條對“連珠”文體演進的詳細梳理,凝聚著作者多年的研究心血(第508~512頁)。又如“柏梁體”從詩歌著錄、版本、歷代研究情況等多個方面,對漢武帝柏梁臺詩的學術史作了詳細的梳理(第48~49頁),這些都給讀者以有益的啟迪。
《指南》一書搜羅廣泛、巨細靡遺,對于同一學術問題,廣集中文、日文、西文的各種研究文獻。同時,深入介紹了相關問題的研究現(xiàn)狀和研究線索,突出體現(xiàn)了康達維教授視野開闊、既博且深的治學特點。通覽全書,《指南》具有以下幾點鮮明的特色。
首先,它是一部西方漢學視野下的先唐文學百科辭典。既富有中國傳統(tǒng)學術厚重扎實的特點,也具有西方古典學嚴謹明快的特色,在許多方面融匯了中國古典與西方漢學兩個學術傳統(tǒng)之優(yōu)長。作者諳熟中國古籍,具有深厚的版本學、目錄學知識,《指南》隨處可以感受到編者對《漢書藝文志》《隋書經(jīng)籍志》《文選》等文獻的熟稔。作為西方學術環(huán)境中孕育的漢學著作,《指南》非常注重學術規(guī)范,如標注作家生卒年或活躍時代,古代地名有明確的今地注釋,重視目錄文獻工作,等等,這些都是值得稱道的。
關于上古和中古時期的文學文獻學和文獻目錄,已出版的中文著作有曹道衡、劉躍進兩位先生合著的《先秦兩漢文學史料學》(中華書局,2005),穆克宏先生的《魏晉南北朝文學史料述略》(中華書局,2010),劉躍進先生的《中古文學文獻學》(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以及洪順隆先生主編的《中外六朝文學研究文獻目錄》(增訂版)(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92)。但英語世界尚缺少這一時期中國文學文獻的入門讀物,《指南》的出版有助于改變這種不足的現(xiàn)狀,而且就學術信息而言,《指南》也可以作為以上諸種著作的有益補充。
其次,《指南》很好地借鑒和吸收了以往中國和西方學者的研究成果,并提供了深入研究的線索。如作家生卒年和生平事跡方面,參考了曹道衡和沈玉成兩位先生合撰的《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先秦漢魏晉南北朝卷)》(中華書局,1996)和《中古文學史料叢考》(中華書局,2003)?!吨改稀分械牡孛?,主要參考了山東教育出版社的“二十五史專書辭典叢書”。關于官名的翻譯,參考了美國學者賀凱(Charles O. Hucker)的《中國古代官名辭典》(A Dictionary of Official Titles in Imperial China),但書中對一些官名也有不同的翻譯,如將“博士”譯為“professor”,將“東觀”譯為“Eastern Institute”。又如將“蘭臺”譯為“magnolia terrace”,用的是“magnolia(木蘭)”而不是“orchid(蘭花)”,也從一個細節(jié)反映了作者對動植物名稱翻譯的考究,以及行文的字斟句酌。又如,晉宋之間是中國古代思想與信仰世界發(fā)生巨大變化的時期,傅亮的《觀世音應驗記》是關于這一問題的重要文獻之一,《指南》列舉了中日兩國學者研究《觀世音應驗記》的眾多成果,為這一問題的深入探討提供了不少線索(第241~242頁)。
最后,《指南》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對于非古典文學研究工作者而言,《指南》是一部了解和認識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的入門書,讀者可以憑借這部百科全書中的詞條快速入門。對于研究生和古典文學研究工作者而言,《指南》則是一部很好的參考書。正如作者在導言中所說,此書是編者四十多年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和教學心得的結晶,其中的大多數(shù)內容曾以講義和書目的形式在課堂上給學生講授。這使得《指南》不僅是一部先唐文學和文獻學的辭典和工具書,也非常適合文學史的自學和教學——學生可以自學其中的內容,獲得中國先唐文學的基本知識;老師在講授中國文學時,也可以讓學生課前閱讀相關的詞條,以增加背景知識,提高教學效果。
《指南》對中國學者尤其具有參考價值。如前所述,《指南》對西方漢學的研究成果和現(xiàn)狀作了排比和梳理,帶有總結學術史的意義,讀者從中可以了解西方漢學之歷史、研究方法和研究成績。如“楚辭”條有關《遠游》《九辯》等作品的研究,列舉的有美國Paul W. Kroll、日本竹治貞夫、福永光司、淺野通有、藤野巖有等學者的成果(第149~151頁)。關于“楚辭”的語言背景問題,引用了羅杰瑞(Jerry Norman)、梅祖麟(Mei Tsu-lin)與蒲立本(E. G. Pulleyblank)論楚語與南亞語系(Austro-Asiatic language)關系的相關論文(第124頁),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學術信息和研究線索?!岸偈妗睏l關于《春秋繁露》的研究,列舉了英文、法文、德文與日文的研究成果(第196頁)。“《孔雀東南飛》”條列入了鈴木修次的《焦仲卿妻考》與Hans H. Frankel的“The Formulaic Language of the Chinese Ballad ‘Southeast Fly the Peacocks’”兩篇論文(第469頁)。“曹植”條,著錄了很多日本和歐美學者研究的成果(第96~100頁),值得重視。“酈道元”條,列舉了法國學者沙畹(édouard Chavannes,1865~1918),日本學者森鹿三等人的譯介情況,以及日本“東洋文庫中國古代地理史研究班”所撰的《水經(jīng)注疏譯注》(第480頁)?!八街?,可以攻玉”,《指南》寬廣的學術視野、豐富的研究線索,有助于中國學者了解國外同行的研究特色和研究方法,汲取優(yōu)長、啟發(fā)靈感,進而促進中國學術自身的成長。
由于《指南》的工作量極其龐大,加上編輯工作中的問題,其中難免有一些疏漏,誤字如第218頁,“浙川”中的“浙”當作“淅”。同音誤字如第69頁,“《陳太秋碑》”中的“秋”當作“丘”;第294頁,“《衡揚郡記》”中的“揚”當作“陽”。少字如第249頁,“《玉函山房佚書》”中,“房”下少一“輯”字;第562、582頁,“錢穆《劉向父子年譜》”中“向”下少一“歆”字;第771頁,“阮籍《為鄭沖勸晉王箋》”中“為鄭沖”以下四字缺。倒字如第259頁,“仲武”(傅毅字)當作“武仲”。生卒年錯誤如第187頁,“謝胐(441-556)”;第219頁,“劉義康(490-451)”;第307頁,“傅咸(249-194)”,顯系筆誤。
總之,《指南》以詞條的形式評介歷代文學家、作品、文類和文學現(xiàn)象,林林總總,蔚為大觀,且綜合中國古典學術與西方漢學傳統(tǒng)之優(yōu)長,實為一部特色鮮明的先唐文學百科全書,對西方學者和中國學者都有重要的學術參考價值。在撰寫書評時,筆者又了解到,康達維教授正潛心從事《指南》下卷的修訂和完善工作,預計不久即可與讀者見面,對此,我們熱切期盼著。
附記:本文完成后,曾寄呈連永君、蘇瑞隆兩位先生請教,多所是正,謹此致謝!
附錄:
康達維教授主要學術著作目錄
1.《漢賦研究兩種(英文)》(1968)
Two Studies on the Han Fu. Parerga 1. Seattle:Far Eastern and Russian Institut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1968.
2.《揚雄及其賦之研究(英文)》(1976)
The Han Rhapsody:A Study of the Fu of Yang Hsiung(53 B.C.-A.D. 18).Cambridge,London,New York,and Melbourn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6.
3.《漢書揚雄傳(英文)》(1982)
The Han shu Biography of Yang Xiong (53 B.C.-A.D. 18). Tempe,Arizona:Center for Asian Studies,Arizona State University,1982.
4.《文選英譯》第一卷(1982)
Wen-xuan or Selections of Refined Literature. Volume One. Rhapsodies on Metropolises and Capitals.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2.
5.《文選英譯》第二卷(1987)
Wen xuan or Selections of Refined Literature. Volume two. Rhapsodies on Sacrifices,Hunts,Travel,Palaces and Halls,Rivers and Seas.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7.
6.《文選英譯》第三卷(1996)
Wen xuan,Volume Three,Rhapsodies on Natural Phenomena,Birds and Animals,Aspirations and Feelings,Sorrowful Laments,Literature,Music and Passions.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6.
7.《早期中國的宮廷文化與文學(英文)》(2002)
Court Culture and Literature in Early China. Variorum Collected Studies Series. Aldershot,Hampshire:Ashgate Publishing,2002.
8.《宮廷文化中的修辭與權力話語:中國、歐洲與日本(英文)》(主編之一,2005)
Rhetoric and the Discourses of Power in Court Culture:China,Europe,and Japan. Co-editor,with Eugene Vance. 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2005.
9.《上古與中古前期中國文學研究參考指南上卷(英文)》(主編之一,2010)
Ancient and Early Medieval Chinese Literature:A Reference Guide Part One. Co-editor,with Taiping Chang. Leiden and Boston:Brill,2010.
10.《中華文明史(英譯本)》(英譯本主編,2012)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Four Volumes,English TEXT EDITED by David R. Knechtge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
- 《中華文明史》(四卷本)是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組織北大中文、歷史、哲學、考古等學科的三十六位學者歷時六年集體編著完成的跨學科著作,2006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2012年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該書的英譯本。
- Michael Loewe ed.,Early Chinese Texts:A Bibliographical Guid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3. 值得一提的是,康達維教授也參與了《早期中國典籍導讀》的撰寫工作。兩書的不同之處在于,《導讀》主要以書(先秦兩漢典籍)為中心,而《指南》主要以人(先唐作家)為中心,兼及其他。
- 《魏晉南北朝文學史料述略》著重于文學方面,《中古文學文獻學》則涉及史書、子書等,取材更為廣泛。
- 此書北京大學出版社有英文影印版,2008年4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