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者序】戀戀文學與植物,傳唱千古的雋永關系

草木緣情: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植物世界(第二版) 作者:潘富俊 著


【作者序】戀戀文學與植物,傳唱千古的雋永關系

少年時期國文課本的《水經·江水注》說到長江巫峽,有“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檉柏……”句,山峰上的“檉”和“柏”讓人向往之。當時校園中到處是龍柏,“柏”的形象馬上在腦海中形成,但什么是“檉”,則無從知曉,疑惑困擾多年。讀到古詩“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知道“蘼蕪”是一種植物,查遍所有該字句的注解,大都是一句“香草也”應付了事。至于“蘼蕪”的枝葉形態(tài)如何、有何用途、有什么特殊文學意涵,則一概無法得知。古人詩文用字向來精省,流傳下來的文句字字都是珠璣。閱讀古典詩詞歌賦,如有一字不解,意境就可能失之千里。

大學以后,讀的雖然都是植物科學相關的科系,但仍舊無法忘懷詩文歌賦,特別是古典小說與詩詞。課余之暇,大都沉浸在書桌上的故紙堆與古人神游。此時開始嘗試去比對古文中植物所指為何,古人所言、所見之植物形態(tài)逐漸在腦中浮現(xiàn)。由于古今植物名稱大都有異,限于當時的知識條件與圖書設備,多數(shù)古文提到的植物種類還是無法在書房中“格物致知”,獲得答案。以植物學為專業(yè)的人,都無法順利地解讀古文植物字句了,更何況是一般對植物懵然不知的普羅大眾呢?深感責任重大。

十二年前,有機會負責臺北植物園的規(guī)劃整建,為了使植物園的植物解說生活化、趣味化,因而設置了“詩經植物”、“成語植物”等貼近民眾的專題植物展示區(qū)。離開植物園后,在任教的大學開設“植物與文學”相關課程,修習的學生除植物學相關科系的景觀系、園藝系、森林系,以及和文學相關的中文系、日文系、歷史系之外,也有物理系、化工系、企管系、會計系、經濟系等與植物、文學毫無相關的莘莘學子。另外,也常常應邀到各大學商學院、醫(yī)學院、文學院各科系、各金融機構、各地中小學,演講“中國文學中的植物”、“詩經的植物”、“紅樓夢的花花草草”。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承老同學張武訓處長邀約,多次到臺北捷運局工程處分享上述講題。面對著數(shù)百位總是興趣濃厚、專長工程的大男生,以及熱烈提問的氣氛,心中有莫名的感動??梢娢膶W與植物都是人類共同的資產,喜愛文學與愛戀植物是可以和各行各業(yè)并存的。這些都成為我寫這本書的最大動力。

撰寫本書,是為了能和讀者共享植物與文學的樂趣,希望有系統(tǒng)地介紹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所引述植物的今名、現(xiàn)狀。因此,本書著重在古典植物名稱的辨識,對于常出現(xiàn)植物名稱的古今演變、植物的文學意境、易于混淆的植物種類等,多有著墨。古典文學中的野菜、蔬菜、瓜果、谷物、庭園觀賞植物、藥用植物,均有專章陳述。此外,自古畫家都能文,許多詩人同時也是知名畫家,國畫和古典文學之間并無明顯界線。國畫中有很多種植物,表達畫家的情意和志趣。毫無疑問,國畫也是文學的一部分。由于古代的禮儀制度影響中國人的思想與文學創(chuàng)作,了解歷代禮儀常使用的植物,有助于理解文學內容。因此,本書對重要國畫及禮儀植物亦略有敘述。最后,為方便讀者進行更深入的古典文學植物研究,專章扼要介紹歷代植物專書及辭典。但限于個人學養(yǎng),本書仍有許多不完善之處,未來會更努力,盡量搜羅更多資料,補充現(xiàn)況之不足,請讀者不吝指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