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到最遙遠的四川去

楓落華西壩 作者:譚楷


第一章 到最遙遠的四川去

采訪手記

受訪者:菲麗絲(Phyllis Donaghy),梁正倫(Alex and er Stewart Al-len)的女兒,時任華西加拿大學校聚會委員會主席。

張穎明,華西差會史研究者。

秦和平,教授,宗教史專家。


巴芙小鎮(zhèn),菲麗絲家后花園,在毗鄰的高爾夫球場和幾棵粗壯老松樹陪襯之下,一大叢中國芍藥,在淺翠濃綠之中,爆開一大片粉紅,非常搶眼。我們在花園中散步,我對菲麗絲說:“在大邑縣新場鎮(zhèn),你的那一番講話,感動了許多人,也點燃了我對這些往事的熱情?!?/p>

她似乎想起了三年前的事,點了點頭。

2013年6月4日,來自啟爾德、蘇繼賢(W.G.Small)、文幼章、云從龍、饒和美(Homer G.Brown)、梁正倫、陳普儀(R.C.Spooner)等十四個家庭的二十六名加拿大傳教士的后代,在成都市大邑縣新場鎮(zhèn)出席了有關華西壩的百年歷史影像館開幕式和“回家”活動。他們之中年齡最大的八十九歲,最小的也有七十四歲。

梁正倫的女兒菲麗絲,代表華西加拿大學校聚會委員會講話。

因為激動,她的聲音一直在顫抖。她說:“一百多年前,我們的加拿大祖先開始來到這個遙遠的國度——中國,這里充滿了冒險、期待和希望。四川是他們首選的目的地……六十多年過去了,他們建立了許多醫(yī)院和學校,并與很多人分享了他們對人類的愛。我們作為他們的孩子和孫子,出生在四川不同的地方,從成都到重慶、自貢、峨眉山等,我們在這個偉大國家度過了童年……每次回來(這是二十年內(nèi)的第三次),我都覺得我是回家了!”

掌聲中,加拿大老人們個個眼圈發(fā)紅,不斷擦拭淚水。

陽光下,那一滴滴淚水在閃爍。我想,那淚水的源頭在哪里?

一、高舉理想的火炬

啟爾德、何忠義(George E.Hartwell)那一代加拿大青年永遠記得1888年10月5日,連綿數(shù)日的秋雨之后,寒風尖嘯著掠過泥濘的道路,似乎要將冬之來臨的消息告訴人們。可是,在燈火通明的多倫多火車站,汽笛聲震天動地。一千多名熱情高漲的年輕人舉著火把,高唱圣歌,把第一個奔赴中國的傳教士團隊送上了火車。青春的面容在火光中閃耀,一雙雙清純的眼睛充滿圣潔與堅定。臨別的囑咐與響徹云霄的歌聲,讓所有的參與者感動得淚流滿面。

從此,有一支火炬在啟爾德和何忠義心中燃燒。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世界宗教史上罕有的一次基督教運動大潮洶涌?!暗降厍蛏细R粑粗恋木薮蟮目瞻字厝?!”激發(fā)了多少振翅欲飛的北美青年。到中國去,是許多年輕人的首選。

加拿大原為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居住地,17世紀初開始,法國、英國相繼建立殖民地,1763年被英國獨占,1867年成為英國自治領,1926年獨立。年輕的國家急于在世界之林嶄露頭角,衛(wèi)理公會教徒、后來成為安大略省自由黨領袖的牛頓·羅韋爾(Newton Rowell)的演說,將雄圖大略表達得淋漓盡致,他說:“正像羅馬向世界傳播法律,希臘向世界傳播藝術,希伯來人向世界傳播宗教那樣,加拿大人可以在世界福音傳播中發(fā)揮卓越的作用!”

上帝在召喚,誰能無動于衷?

類似的不無夸張的煽情演說,極大地影響了啟爾德和許多加拿大青年。以至一百年之后,加拿大學者阿爾文·奧斯?。ˋlvin J.Austin)在《加拿大傳教士眼中的中國》一書中評價道:“加拿大救世軍傳教士,真是幼稚得可怕!他們一心一意堅持這樣的信念:僅僅通過皈依基督教就能解決所謂‘異教徒’及其國家所面臨的問題……”

加拿大衛(wèi)理公會正在招募志愿者。啟爾德和何忠義分別給總秘書寫信,表示愿意去中國,并在申請書上鄭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后來,與他們同行的,還有年輕的史蒂文森(D.W.Stevenson)。

衛(wèi)理公會對初出茅廬的三個年輕人不放心,請來了精通中文且從1865年就去中國南方傳教的老傳教士赫斐秋(Virgil C.Hart)作為加拿大傳教士團隊的領導人。

衛(wèi)理公會接受了赫斐秋的建議,派遣加拿大傳教士深入中國西部腹地。他們首選四川的經(jīng)濟文化中心成都,在那里建教堂,修醫(yī)院,傳播福音。

在奔赴中國之前,啟爾德和珍妮·福勒(Jeanne Fowler),何忠義和里娜·里克(Lilla Leake),兩對戀人走向了婚姻的殿堂。新娘挽著新郎的胳膊,步伐如朝圣般堅定。她們的愛情如此博大,愛自己的丈夫包含著愛丈夫執(zhí)著追求的事業(yè)。所以,他們在寧靜與風險之間選擇了風險,在富饒與貧困之間選擇了貧困,在現(xiàn)實與夢想之間選擇了夢想,在加拿大與中國之間選擇了中國。

唱詩班的歌聲親切而又縹緲,他們被歌聲輕輕抬起來,有一種飛升上天的感覺。仲夏溫暖的陽光,從教堂穹頂?shù)牟噬AТ皟A瀉而下,兩對新人沐浴在五彩陽光里。

頭頂上和肩膀上微微發(fā)熱,可是上帝在撫摩著即將遠行的孩子?

赫斐秋滿意極了,輕輕捋了捋上翹的小胡子。他與衛(wèi)理公會商議之后,敲定了下一個重要日子:1891年9月1日。

這一天,在多倫多榆樹街大教堂,舉行了盛大的啟程儀式。

在牧師布道之后,赫斐秋率領他的傳教士隊伍,將手放在《圣經(jīng)》上莊嚴地宣誓。

教堂的穹頂,回蕩著年輕志愿者永不回頭的鏗鏘誓言。

啟爾德發(fā)現(xiàn),就像三年前,在多倫多火車站送別第一批赴中國的志愿者那樣,所有人的眼中都閃著晶瑩的淚光。

加足燃料的火車,呼嘯著,在北美大地奔馳。新鋪的軌道還散發(fā)著令人興奮的松木的香氣。更讓赫斐秋一行興奮的是,每停一站,都有熱情的民眾到站臺迎來送往,并收到更多的捐款。

在溫哥華的三天,赫斐秋在一個華僑舉辦的大型集會上發(fā)表演說,掀起了捐款的熱潮。之后,在大型宴會上,華僑們再次慷慨解囊,使募集的善款再次激增。其數(shù)額,完全超出他們的想象!

加拿大傳教士第一批赴四川的成員(前排左起:赫斐秋、赫斐秋夫人、史蒂文森;后排左起:何忠義、何忠義夫人、啟爾德、啟爾德夫人)

10月4日,赫斐秋一行搭乘加拿大太平洋航海公司的“中國皇后號”客輪,從溫哥華出發(fā),一路向西。

他們是赫斐秋夫婦及女兒、啟爾德夫婦、何忠義夫婦、史蒂文森,還有注冊護士阿米利亞·布朗(A melia Brown)小姐。

離別的惆悵,在太平洋無邊無際的蔚藍中很快淡去。

一群又一群海鷗,尾隨著客輪盤旋飛舞。加拿大的高山、森林漸漸模糊不清,消失在海天盡頭。那首唱遍世界的民歌《紅河谷》優(yōu)美的旋律,在風中回蕩:

人們說你就要離開村莊

我們將懷念你的微笑

………

經(jīng)歷了二十天寂寞的旅程,他們終于看到了一脈山影,那是日本北海道。在函館加足了煤炭之后,“中國皇后號”便從北向南順道訪問了本州島的著名城市。明治維新之后的日本,正迅速西化,所有高鼻子藍眼睛的外國人都受到禮遇。德高望重的赫斐秋一路發(fā)表演說,并接受當?shù)鼗浇虝囊淮未窝缯垺?/p>

亞洲之行的第一站,讓赫斐秋一行深感滿意。沒料到,天降大災難,把一切美好印象擊得粉碎。

1891年10月28日清晨6時37分,日本本州島中部發(fā)生了8.4級的濃尾大地震。

當時,赫斐秋一行正在用早餐。突然,桌子搖晃起來,房屋轟隆隆地發(fā)出可怕的撕裂聲。他們反應還算迅速,奪門而出,一口氣沖到開闊地。回頭一看,好可怕!一根煙筒正倒下來,腰斬了屋脊。嘩啦啦!碎磚爛瓦、殘梁斷柱紛紛砸向餐桌,嗆鼻的煙塵撲面而來。他們想跑,可大地還在像篩糠一樣搖晃,使他們站立不穩(wěn),更無法抬腿,他們只有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大片院落下沉!

赫斐秋一行蓬頭垢面地從塵土中鉆出來時,附近的民居已經(jīng)燃起了大火,濃煙滾滾,遮天蔽日。滿耳是呼天搶地的哭喊聲,滿眼是死里逃生、形同鬼魅的人們。

他們無法前行——一條大裂溝,巨蟒一樣橫在眼前,像是地獄張開大口,泥漿噴濺,煙霧彌漫。

大地震在一瞬間吞噬了近萬人的生命,近兩萬人受傷!

赫斐秋一行,心情沉重地離開了日本。

11月3日,客輪駛進上海港,盡管他們受到了教友們的熱烈歡迎,但壞消息還是不斷傳來:抵制外國人的活動從湖南沿長江蔓延開來,殺害傳教士的事件時有發(fā)生……

又一條巨蟒般的大裂溝,橫在他們面前!

二、地球上最遙遠的四川

四川,實在太遙遠了!

衛(wèi)理公會的老干事阿納普(Jesse Henry Arnup)感嘆道:“遙遠,不能以距離衡量,而是要以難以接近來衡量。以此標準衡量,我們選擇的這個地區(qū)(指四川),當然是地球上最遙遠的地方之一?!?/p>

年輕的醫(yī)學傳教士在上海休整了三個月,學習中國話,了解民情,最為重要的是聽老傳教士們講自己的經(jīng)歷,吸取寶貴的經(jīng)驗。史蒂文森與護士布朗小姐,在漫長的旅途中墜入愛河。一到上海,他倆便走進了婚姻殿堂。當他倆結(jié)婚的消息傳回多倫多后,時任傳教士委員會干事長的薩瑟蘭無可奈何地說了句:“讓他們?nèi)グ伞!?/p>

布朗小姐本是差會派遣去協(xié)助工作的。按差會嚴格得“讓中國人懂不起”的規(guī)定,若是結(jié)了婚,便取消一切薪酬待遇。這樣,史蒂文森將承擔起布朗小姐和一個小家庭的所有用度。

1892年2月16日,他們在赫斐秋的率領下,開始了溯長江而上的艱難的航程。

從上海出發(fā),乘坐小火輪,一周后到達漢口。沿途每停一個港口都有一些老朋友上船來看望赫斐秋。畢竟,他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二十五年,修教堂、建醫(yī)院、辦學堂,早已遐邇聞名。他的頭發(fā)和胡須,全都是江風吹白的?。?/p>

啟爾德注意到,隨著大船小船把大量洋貨運往中國各地,洋人接踵而至,無論是尋常百姓還是下層官員,都表現(xiàn)出麻木、冷漠甚至敵意。

離開漢口,船在江上逆風逆水,按之字形的航線避開激流前行。赫斐秋為了保險起見,另外雇了兩艘小船同行,卻沒料到,其中一艘在江中沙洲擱了淺,赫斐秋一行不得不放棄先進的小火輪,耗費了整整一周時間,才使小船重新駛?cè)牒降馈T局恍枰獌商斓男谐?,竟拖長到十一天。到達又臟又亂的宜昌碼頭時,他們被告知,從宜昌到成都,至少還得兩三個月。如果不順利,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離開宜昌的第八天,一陣鞭炮和鑼鼓聲驚動了赫斐秋一行。有船員指著礁石上的尸體說:“看那邊!”

那是一個吸食鴉片身亡的男人的遺體,被扔在一塊礁石上,經(jīng)風吹雨打、水漬日曬,已變得面目猙獰。船員們都不想讓他落水,因為按江湖說法,尸體如果投入江中,會變成荼毒生靈的水鬼,造成大麻煩。所以,過往的船員總是大放鞭炮、猛敲鑼鼓,避開這最為晦氣的一段水路。

面對死者,傳教士們畫著十字,愿其安息。

船泊港口,赫斐秋去當?shù)匮瞄T買了一塊墓地,又花高價請一位當?shù)厝巳ナ帐?。老傳教士自己掏錢,跑路,無聲地做著好事,等于是給了同行的年輕人一個解釋:為什么我在這條江上擁有那么多朋友。

船入三峽,“高江急峽雷霆斗”。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詩人杜甫就寫盡了三峽的險、奇、雄、絕。直到19世紀末,三峽仍是水路入川的必經(jīng)之路。

抬頭望,是直插云霄的千仞奇峰;低頭看,是猛頂船舷的一江怒濤。峽風凜冽,吹得人頭皮發(fā)麻。這時,號子在峽谷中響起了。上百號人,每個人肩膀上都套著繩索,拖著三百米長的纖繩,踩著一個節(jié)拍,在陡峻的絕壁上挪動著腳步。逆水而上的船,一寸一寸地前行。到了急流險灘,拉纖的百人,個個身體彎成一把弓,腳蹬石頭嘴啃沙,與強大的江流久久對峙著,如同雕塑般屹然不動!

這是怎樣的驚心動魄!

西方地理學家說,長江是太平洋伸向中國大陸的最有力量的一只胳膊。到了三峽,更能明白這只胳膊的力量。但是,一百多個血肉之軀,竟然敢與“太平洋的胳膊”較量,他們憑著無與倫比的堅韌,拉得長江水倒流!

阿納普說,號子響起來的時候,峽谷中凄厲的風聲會突然消失。不,這不是高峽屏住了呼吸,而是號子壓倒了風聲、雨聲、雷電之聲。震天地,泣鬼神!

赫斐秋說,通過三峽的游客,沒有一個不稱贊那些普普通通、衣衫襤褸甚至赤身裸體的纖夫。

有兩個細節(jié),由赫斐秋一一指點,讓年輕傳教士們大開眼界。

一個細節(jié)是,那些纖繩不斷勒著江邊的礁石,竟然在礁石上勒出一道道又長又深的纖痕。

另一個細節(jié)是,在懸崖上搭建的神龕,明明滅滅的香火以及鐫刻在石壁上又被雜樹野草遮掩而變得不太完整的宏大的書法作品,是怎樣經(jīng)千百年風雨,傳遞著中國文化精神?

三峽,讓加拿大人心靈震撼。

在窄小的船上棲身一個多月之后,他們終于看到了兩江交匯處,一座雄偉的山城以及山上的白塔。

重慶,到了!

可以想象,已經(jīng)在長江上折騰了近三個月,快要耗盡精力的傳教士們,望著朝天門碼頭那層層疊疊聳入半空的臺階,該要鼓起多大的勇氣,才能拾級而上?但是,他們畢竟走進了四川盆地。

傳教士們都覺得坐滑竿被抬得高高的有一種懸空的恐懼感。在重慶,他們做出決定,不坐滑竿,繼續(xù)乘船,經(jīng)瀘州、宜賓、樂山,走水路去成都。

5月9日,他們到達樂山。

5月21日黃昏,船駛?cè)氤啥紪|門碼頭,赫斐秋一行終于來到了建城二千三百多年都沒有改過名字的成都。

赫斐秋說:“我們終于來到了馬可·波羅稱贊不已的成都。在萬山叢中,還有這樣一座繁華的大城市,真是個奇跡!成都平原是一塊南北長約兩百公里、東西寬約九十公里的平坦大地。想一想,這塊比安大略省還小的地方,卻養(yǎng)活了相當于美國三分之二的人口,可見人口多么稠密!我去過成都附近的峨眉山、青城山,這里是風景優(yōu)美,夏季極為涼爽的避暑勝地。還有盛產(chǎn)井鹽的非常富庶的自貢。我還考察過這里的多種農(nóng)產(chǎn)品,品嘗過這里的柑、橘、桃、李、櫻桃等水果,真感覺到這里是流著蜜和奶的豐饒之鄉(xiāng),中國人叫它‘天府之國’,也就是‘上帝的糧倉’。遺憾的是,這樣好的地方,傳播福音的聲音卻如此微弱。對于基督教而言,還有好多處女地!我相信,我們會從成都開始!”

對于成都的地位,傳教士們的頭腦是極其清醒的。華西,北聯(lián)中亞各國,南接南方絲路,是亞洲角逐的場所。四川是中國人口最多、最富饒、最富有戰(zhàn)略意義的省份之一。這塊理想之地,怎能不讓人激發(fā)起創(chuàng)功立業(yè)的強烈欲望?

赫斐秋的樂觀情緒,感染了年輕的傳教士,大家都在愉快地忙碌著。只是,珍妮·福勒一走上街,就會有一大群孩子叫著吼著:“洋婆子!快來看洋婆子!”立即引起了一陣轟動。

珍妮總是以她那甜甜的微笑,回應孩子們的圍觀。

進入7月,狂降大雨之后,又是連續(xù)的高溫,蚊蠅開始亂飛,瘟疫開始流行?;魜y突然在成都爆發(fā),每天竟有五六百人喪生。送葬隊伍那凄厲的嗩吶聲、凄慘的哭叫聲,撕裂著大街小巷。

衛(wèi)生狀況如此糟糕,內(nèi)科醫(yī)生如此稀缺,面對猖狂的病魔,啟爾德也束手無策。

更令啟爾德猝不及防的是,珍妮倒下了!

沒有任何藥物能挽救珍妮。狂瀉與嘔吐無法止住,她來不及說任何話,臉色由白變青,眼睛深陷下去,渾身變得冰涼,還不停地戰(zhàn)栗、抽搐。發(fā)病后僅僅十八小時,她便停止了呼吸。

啟爾德痛不欲生,整個傳教會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

珍妮·福勒,忠實地伴隨著丈夫,歷經(jīng)約一萬八千公里的艱難跋涉,來到成都才兩個月,便結(jié)束了二十五歲的年輕生命。

珍妮·福勒留下的照片極少。一百多年之后,面對這第一位死于成都的醫(yī)學傳教士,她青春的面容、含笑的眼睛,仍讓人深為痛惜?!都t河谷》的歌詞太經(jīng)典了:

你的眼睛比太陽更明亮

照耀在我們的心上

………

三、“早產(chǎn)兒”——福音醫(yī)院

自從踏上成都的土地,赫斐秋就忙得不可開交。

他終于在玉器店密集的玉沙街租賃到一棟由磚塊和砂漿砌成的房子,墻面潔白,窗戶很大,通風采光均好。由于傳說此院子“鬧鬼”,當?shù)厝撕芗芍M,所以一直空置下來。經(jīng)過石碳酸肥皂一番清洗之后,它不僅成為三家人的住所,還安置了一個禮拜堂、一個臨時診所。

入住之前,6月24日,赫斐秋開了一間閱覽室,墻上掛著成都教會團隊活動的日程表,桌子上堆滿了宣傳材料。圖書管理員說,當天就有上千人擠進了閱覽室,非常熱鬧。

但是,在閱覽室開放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辦禮拜儀式時,除了五個華人雇員、一名圖書管理員和一個鄰居的小男孩,沒有更多的人參加。那名圖書管理員,因為篤信佛教而對傳教士的宣教表情漠然,讓赫斐秋大失所望。

7月初,赫斐秋去上海接他的妻子和女兒。

而啟爾德為了從失去妻子的沉重打擊中挺過來,便沒日沒夜地拼命工作。他選定了四圣祠街的民房,將其改造成診所,還在旁邊砌了一間藥房,起名“福音醫(yī)院”。

這應當是西醫(yī)入川的起點。福音醫(yī)院后來發(fā)展成為仁濟醫(yī)院,仁濟醫(yī)院又成為華西協(xié)合大學醫(yī)學院的“孵化器”。百年之后,華西醫(yī)學中心所屬各醫(yī)學院和附屬醫(yī)院,成為中國醫(yī)學的“西天一柱”。

事實證明,福音醫(yī)院是個先天不足的“早產(chǎn)兒”。

首先,醫(yī)生與患者語言無法溝通,交流非常困難;其次,除了少量的教徒來看病,診所一直冷冷清清。加之民眾對西醫(yī)一無所知,存在著很嚴重的畏懼心理,以致有些孩子經(jīng)過醫(yī)院門口想看看稀奇,都會被父母兇巴巴地拉走。父母們腦袋里裝滿了各種謠傳,擔心娃娃會被洋人挖眼睛。

啟爾德什么辦法都想過了,甚至花錢請更夫在打更時喊完“各家各戶,小心火燭”之后再喊幾嗓子:

各家各戶,注意聽到!

洋人診所,都在說好!

免費看病,分文不要!

四圣祠街,要去請早!

夜深人靜,每當聽到“梆——梆——梆”的更聲和更夫的吆喝聲從漆黑的小街深巷傳來,啟爾德不由得陣陣心寒。他從一更數(shù)到三更,指望經(jīng)更夫召喚,明天多來幾個病人。

對于古老的成都來說,洋人洋診所的出現(xiàn),僅僅是死水微瀾。因為當時中國這個大醬缸,實在是深不見底,難以攪動。

洋人診所開業(yè)三個月之后,不得不暫時關門歇業(yè)。

啟爾德和他的同事在油燈下惡補中文,還請了老師教他們說四川話,進步非常明顯。他還從他的姓Kilborn中得到靈感,給自己起了個意味深長的中文名字:啟爾德。

依赫斐秋的主意,啟爾德雇請了三位私塾先生,請他們每人帶二十名學生,組成一個學校。上午由私塾先生教孔孟、讀圣諭;下午讓洋人教數(shù)學、地理,然后趁機講一些《圣經(jīng)》故事。

那時,西學之風已從清廷無法關嚴的門縫中吹進來。張之洞、李鴻章等重臣都在反思:為什么年輕如孩童的西方列強會輕而易舉地打敗老大帝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觀念正在醞釀之中,與上層官僚多次打過交道的赫斐秋已敏銳地察覺,除了醫(yī)學,教育也是傳教士打開局面的突破口。

洋人診所也開始在成都有了好的口碑。

一位因白內(nèi)障而雙目失明的老人,骨瘦如柴,一襲長衫如掛在晾衣架上飄蕩。他一只手用一根長竹棍探路,另一只手敲著帶鈴的小鈸,當當當?shù)仨懼髦业搅烁R翎t(yī)院。史蒂文森干凈利落地給他做了白內(nèi)障剝離術,幾天之后,為他拆開了紗布。

老人眨眨眼睛,居然看見了自己的手。他喊道:“我看到了,看到了!”他讓醫(yī)生退后幾步,笑容可掬的洋醫(yī)生清晰地出現(xiàn)在眼前。

重見光明的老人,在茶館里大談西醫(yī)的神奇,吸引了眾多的茶客。此后,他積極參加教會活動,成了洋人診所的義務宣傳員。

幾天后,一頂八抬大轎來到醫(yī)院門口。差人氣喘吁吁地說,某官太太生命垂危!轎夫們一路小跑,把啟爾德抬到官邸。

啟爾德要求見病人,卻被婉拒。因為“男女授受不親”,一個陌生男人走進女人臥室是不合禮儀的,況且還是個外國男人。萬般無奈之下,只能由啟爾德問一句,通過仆人轉(zhuǎn)達女主人,再由女主人回答。有些復雜又敏感的問題,通過仆人反復問也沒有弄清楚,甚至越問越讓人糊涂,急得啟爾德只好聳聳肩頭,把手一攤,表示無能為力——醫(yī)生連病人都沒有見到,讓我怎么做診斷,怎么開處方?啟爾德只得坐轎子返回福音醫(yī)院。

第二天,大轎又來了,他們不容分說地再次抬走了啟爾德。

到了官邸,才發(fā)現(xiàn)異樣——為了讓洋醫(yī)生看到病人,墻上開了一個洞。官太太被人扶起,通過墻洞與啟爾德見面了。

測量了血壓、脈搏,看清了舌苔、喉頭,特別是扁桃體明顯的炎癥,影響了進食。多日發(fā)燒、不進食,當然身體虛弱到極點了。

經(jīng)啟爾德的診治,這位官太太很快痊愈。

這件事對所有醫(yī)學傳教士都是寓意深刻的一課:對于西方醫(yī)學,中國傳統(tǒng)是一堵頑固的墻,但只要有耐心,墻上就會出現(xiàn)洞,最終墻是會被拆掉的。

四、三峽爐火,點燃愛情

1893年2月,在赫斐秋和啟爾德的期盼中,第一批增援力量到達成都。他們先在上海滯留了半年之久,又在三峽遭遇了船只失事,一路驚險,與死神擦肩而過。

這批傳教士中,最為出眾的就是恩迪科特(James A.Endicott)。

他是一位生活貧困的英國農(nóng)場工的兒子,在全家十一個孩子中排行老四。十七歲那年,他移民加拿大安大略省,給大哥當家庭油漆工。他離開那個直接沐浴女王恩澤、無比強大繁榮的英國,只是因為不喜歡摘下禮帽向貴族行禮,更難以繼續(xù)去過父親那種“對士紳點頭哈腰”的生活。在加拿大相對自由的天地,他勤奮好學,1893年畢業(yè)于曼尼托巴大學衛(wèi)斯理學院哲學系,并獲得金質(zhì)獎章。他并沒有被學術上的輝煌前景迷惑,而是選擇了獻身于海外傳教,以受封牧師的身份,帶著新婚妻子踏上了去中國的路。

恩迪科特后來起了個中國名字:文煥章。

他的兒子文幼章后來成為享譽全球的和平戰(zhàn)士。

第一批增援力量到達上海之后,啟爾德被派往上海,迎接他們?nèi)氪?。順風順水是如此快捷,僅過了四天,就從重慶到了宜昌。

這批人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員是麗塔——艾爾福麗塔·吉福德(Alfretta Gifford),她是當時極少數(shù)能進入多倫多大學女子醫(yī)學院的一位優(yōu)秀女生,1891年畢業(yè),獲得醫(yī)學博士學位,受英美會女布道會的邀請,準備到成都建立一所婦女兒童醫(yī)院。

再次溯長江而上,在漫漫旅途中,啟爾德和麗塔發(fā)現(xiàn)了彼此之間有太多的共同語言:同是醫(yī)學博士,同是在東部農(nóng)場長大,同有一個目的——甘冒一切風險去最遙遠的中國四川。盡管麗塔比啟爾德大三歲,但啟爾德卻處處表現(xiàn)出庇護與關照女士的紳士風度。

船入三峽,已是黃昏。落霞映照下的江水,如在大火中沸騰翻滾,發(fā)出一浪高過一浪的吼聲。纖夫們已經(jīng)非常疲憊,掌舵人視線開始模糊不清?!稗Z隆”一聲巨響,船突然撞上暗礁。劇烈的震動,驚呆了所有的人。

船頭被撞破了,水兇猛地涌進船艙。頓時,全船大亂。

幸虧觸礁處離岸不遠。啟爾德和船工一道,一次次往返跑,在沉船之前搶出了錢財、衣物和大大小小的行李箱。麗塔也參與了搬運行李,卻不慎滑入水中,被啟爾德迅速救起。

河灘上,堆滿了行李箱,聚集著渾身濕透的人們。秋風帶著寒意,吹得人渾身打戰(zhàn),牙齒咬得咯咯響,雙腳止不住地亂跳。啟爾德憑著幾句別扭的四川話,跟一位老板比畫了好半天,才弄來了一只爐子、一堆煤炭,很快生起了火。

夜幕降臨,爐火熊熊。麗塔看到啟爾德還在忙著幫助同伴烤干衣服,在災難突然降臨時,他是如此沉著、鎮(zhèn)靜、有條不紊,真有那種令女人著迷的男子漢的擔當精神。啟爾德也看到麗塔在困境之中還不停地開著玩笑,這樣樂觀、開朗、上進的女人真是罕見的寶貝!

橘色的火光中,他們彼此欣賞著對方的美,不知不覺心就靠得更近了。他們都在想,未來怎么辦?

啟爾德終于說話了:“你得跟我在一起,我絕不能放走你!”麗塔笑道:“我就沒想到過離開你。”

真要多謝那塊暗礁,撞出了關鍵的四天,讓啟爾德和麗塔的愛情火焰迅猛燃了起來。

亙古長流的大江,見證了他們的愛情。

1894年5月21日,麗塔披上雪白的婚紗,讓啟爾德牽著手,在新建的教堂草坪上舉行了婚禮。

麗塔也起了個中國名字:啟希賢。

如今,我們可以看到一百多年前那張結(jié)婚時的合影:前來祝賀的大清官員頭戴花翎,一身官袍,不茍言笑,目光呆滯;洋教士們頭戴瓜皮帽,身穿長馬褂,連洋女人都穿中式服裝,一個個表情自然;而中國婦女則誠惶誠恐,顯露出幾分怯懦。他們簇擁著喜氣洋洋的啟爾德、啟希賢夫婦,組成了一個時代的表情。

1894年5月21日,啟爾德與啟希賢在成都結(jié)婚

按差會的規(guī)定,啟希賢一旦出嫁,就會失去傳教士的一切待遇。之后的若干年,她都是無償服務。

啟爾德、啟希賢婚后三天,就去了樂山。不是去度蜜月,而是去創(chuàng)辦醫(yī)院。

他們在青衣江畔的白塔街租賃了一間民房,經(jīng)過一番修葺用作診所。啟爾德和啟希賢分別接診男女病人,每周在診所問診四天。他們的好名聲很快就傳開了,一天的就診量就達到八十人!

他們還經(jīng)常坐轎子出診。啟希賢挽著發(fā)髻,身穿中式大褂,完全是本地婦女的打扮。對于女病人而言,患婦科病的許多“難言之隱”可以向她講,很快就會得到治療。四川話說得越來越純熟的啟爾德,不時用句玩笑話來緩解病人的緊張情緒,獲得了病人的高度認可。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三江匯流處,坐鎮(zhèn)千年的世界第一大坐佛,讓他們贊不絕口;群山之上,云纏霧繞,高聳在天穹下的峨眉山,讓他們流連忘返。

秀麗的山川,豐饒的大地,更是孕育生命的搖籃。1895年4月7日,大兒子啟真道(Leslic Gifford Kilborn)誕生于樂山。能夠解讀中國文化的啟爾德,深諳“真”“道”二字的內(nèi)涵。兒子的名字,寄托著他的希望。

啟爾德的四個子女和八個孫兒孫女(包括外孫、外孫女)均出生在四川。這意味著啟爾德完全兌現(xiàn)了他的誓言,像一棵大樹,在異國他鄉(xiāng)扎下了深深的根!

1895年5月,赫斐秋在成都主持修建的新教堂已經(jīng)吸引了更多的教民;啟爾德在四圣祠街開辦的診所也收了住院病人,正式成為福音醫(yī)院。端午節(jié)之前,經(jīng)常在成都、自貢、樂山巡診的啟爾德夫婦,興沖沖地帶著兒子回到成都。

誰也沒有料到,成都會成為一個即將爆炸的火藥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