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風
式微
式微式微【1】,胡不歸【2】?微君之故【3】,胡為乎中露【4】?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5】,胡為乎泥中【6】?
【1】式:發(fā)語詞。微:指天黑,昧。
【2】胡:疑問詞,為什么,怎么。
【3】微:非。君:指君主,或謂奴隸主。
【4】中露:指露中,即露天。
【5】躬:身,這里指本身。
【6】泥中:指污泥之中。
重章疊詠,在《詩經(jīng)》中是一個十分重要且廣泛運用的藝術手法。本詩中,這一手法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突出——詩雖僅短短二章,寥寥幾句,卻讀來爽口,別具風味,個中意味頗耐人咀嚼。
“式微式微,胡不歸”重復出現(xiàn)兩次,表達了一種急切發(fā)問的語態(tài),而發(fā)問的目的則是引出“微君之故”——言外之意不言自明。這種有話不明說,而以發(fā)問、應答的對話形式道出,體現(xiàn)了作者的藝術匠心。
清人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謂本詩“語淺意深,中藏無限義理,未許粗心人鹵莽讀過”。此話似道出了本詩的另一深層含義,不過,要體會這層含義,就不能不聯(lián)系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對此我們今人不免會有一定困難。
簡兮
簡兮簡兮【1】,方將萬舞【2】。日之方中【3】,在前上處【4】。
碩人俁俁【5】,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執(zhí)轡如組【6】。
左手執(zhí)籥【7】,右手秉翟【8】。赫如渥赭【9】,公言錫爵【10】。
山有榛【11】,隰有苓【12】。云誰之思【13】,西方美人【14】。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1】簡:威儀勇武之貌。一說指鼓聲。兮:語氣詞。
【2】方:正要。萬舞:一種舞名,先武舞,模擬戰(zhàn)術,手執(zhí)兵器;后文舞,手拿鳥羽和樂器,模擬鳥的春情。
【3】日之方中:日在正午。
【4】在前上處:指舞者是處于前列上頭者,是領舞者。
【5】碩人:身軀高大者。俁(yǔ)俁:魁梧的樣子。
【6】轡:馬韁繩。組:絲織的寬帶,一說指織布。
【7】籥(yuè):古代管樂器。
【8】秉:執(zhí)。翟(dí):野雞的毛羽。
【9】赫:顏色紅得鮮明。渥:濕潤,這里有涂飾意。赭(zhě):赭石,赤土。
【10】錫:賜。爵:古代一種酒器。錫爵,指賞賜一杯酒。
【11】榛:榛樹。
【12】隰:低濕之地。苓:甘草。
【13】云:發(fā)語詞。一說謂。
【14】美人:指舞者。西方美人,意謂舞蹈者是西方人。西方似指西周。
從詩篇的描述可以見出,舞者是高大魁梧的美男子,而看上他、贊美他的乃是一位貴族女子。此詩是以一位貴族女子的觀舞角度寫出,別具一格。
描寫舞者的外貌、舞姿,十分形象真切,似有躍然紙上之感;而寫貴族女子的觀后心態(tài),則大膽而直率,毫不掩飾,體現(xiàn)了上古時代民歌的淳樸風格。
此詩為后世留下了專門記述古代“萬舞”——一種武舞與文舞相結(jié)合的舞蹈資料,是上古時代寶貴的藝術史資料。相傳這種“萬舞”是上古時代一種大規(guī)模的舞蹈,它的表演適用于朝廷和宗廟,只是我們今日已不可見,只能有賴于出土文物的發(fā)掘了。
靜女
靜女其姝【1】,俟我于城隅【2】。愛而不見【3】,搔首踟躕【4】。
靜女其孌【5】,貽我彤管【6】。彤管有煒【7】,說懌女美【8】。
自牧歸荑【9】,洵美且異【10】。匪女之為美【11】,美人之貽。
【1】靜:貞靜,安詳,不輕佻。姝:漂亮。
【2】俟:等候。城隅:城之一角,一說城上角樓。
【3】愛:此處指故意隱蔽,愛同“薆”。
【4】搔首:用手搔頭。踟躕:來回走動。
【5】孌(luán):容貌俊俏。
【6】貽:贈送。彤(tóng)管:紅色的吹奏樂器,一說指筆。
【7】煒(wěi):紅色發(fā)亮。
【8】說:通“悅”。懌:喜。女:同“汝”:指彤管。
【9】牧:郊外。歸:即饋,贈送。荑:白茅。
【10】洵:真,確實。
【11】匪:非。女:同“汝”,指荑。
詩中的靜女,無疑是一位理想的戀人,靜者,已表明了她的品質(zhì),加上“姝”,則兩全其美了。靜女對心中喜歡的男子所表現(xiàn)出來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詩中的描寫可謂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尤其是“愛而不見,搔首踟躕”,令人拍案叫絕!
詩中愛情信物的描寫,體現(xiàn)了男女主人公對愛情的真誠與執(zhí)著,這種以物表情的手法,在這里顯得自然而又貼切,既極好地突出了詩的主題,又開啟了后世描寫愛情的新手法。
對本詩的理解,二十世紀上半葉引發(fā)過一番爭論,顧頡剛主編的《古史辨》(第三冊)曾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