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Apple I 開機,啟動,接入……
1976年,丹尼爾·科特基和喬布斯在大西洋城舉行的個人電腦節(jié)上展示Apple I
慈愛的機器
20世紀60年代末,各種文化潮流在舊金山和硅谷交匯。技術革命伴隨著軍事承包商的增加而興起,并迅速擴展到電子公司、微芯片制造商、視頻游戲軟件設計師和計算機公司。這里出現(xiàn)了黑客的亞文化群——云集于此的有資深玩家、電話飛客、電子朋克、業(yè)余愛好者以及純粹的極客——包括那些不愿遵照惠普模式行事的工程師和他們不合群的孩子們。這里有準學術性的團體在研究迷幻藥的效果,參與者包括來自帕洛奧圖增強研究中心(Augmentation Research Center)的道格·恩格爾巴特(Doug Engelbart),他后來參與發(fā)明了電腦鼠標以及圖形用戶界面;還有肯·凱西(Ken Kesey),他為了歌頌毒品舉行了一場聲光盛宴,請來了一支樂隊表演,而這支樂隊就是后來的“感恩而死”(Grateful Dead)。在這里,灣區(qū)垮掉的一代發(fā)起了嬉皮士運動,伯克利的言論自由運動誕生了一批叛逆的政治活躍分子。在這背景下,一系列實現(xiàn)自我、追求心靈啟迪的行為風靡一時——禪宗和印度教,冥想和瑜伽,原始尖叫和感覺剝奪,伊莎蘭治療法和埃哈德研討訓練。
嬉皮士信仰與計算機力量的交融,思想與科技的結(jié)合,都在史蒂夫·喬布斯的身上得到了體現(xiàn)。他早晨冥想,然后去斯坦福旁聽物理學課程,晚上在雅達利工作,并夢想著能創(chuàng)辦自己的事業(yè)?!坝行┢婷畹氖虑檎谶@里上演,”回首彼時彼處,他說道,“最好的音樂來源于此——感恩而死、杰弗遜飛船樂隊(Jefferson Airplane)、瓊·貝茲(Joan Baez)、詹尼斯·喬普林(Janis Joplin),集成電路以及《全球概覽》(The Whole Earth Catalog)之類的事物也在這里誕生?!?/p>
起初,技術人員和嬉皮士們并沒有多少交集。很多反主流文化的人認為電腦是不祥的,是奧威爾式的專制統(tǒng)治工具,為五角大樓和統(tǒng)治階層所獨有。在《機器神話》(The Myth of the Machine)一書中,歷史學家劉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警告說,電腦正在一點一點吞噬我們的自由,損害“有益人生的價值觀”。那一時期穿孔卡片上的一條警示語——“請勿折疊、卷曲或損壞”——成為了左派反戰(zhàn)人士的諷刺用語。
但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期,人們的想法開始轉(zhuǎn)變。“計算機一度被定義為官僚機構的控制工具,人們對此不屑一顧,后來成為個人表達與自由解放的象征,并被欣然接受?!奔s翰·馬爾科夫(John Markoff)在他研究反主流文化群體與計算機產(chǎn)業(yè)關系的書《睡鼠說了什么》(What the Dormouse Said)中這樣寫道。理查德·布勞提根(Richard Brautigan)在他1967年創(chuàng)作的《慈愛的機器照看一切》(All Watched Over By Machines of Loving Grace)一詩中就描繪過這樣的場景,而當?shù)倌鳌だ镄Q個人電腦已經(jīng)成為了新的迷幻藥,并將他那句著名言論改寫成“開機,啟動,接入”(turn on, boot up, jack in)時,電腦致幻便得到了證實。后來喬布斯與音樂人波諾結(jié)識,兩人經(jīng)常討論,為什么那些來自灣區(qū)的沉溺于搖滾樂和毒品的叛逆反主流文化分子,最終幫助創(chuàng)建了個人電腦產(chǎn)業(yè)?!澳切╅_創(chuàng)了21世紀的人,都像史蒂夫一樣,他們是來自西海岸、吸著大麻、穿著涼鞋的嬉皮士,他們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他說,“東海岸、英格蘭、德國以及日本的等級制度不鼓勵這種與眾不同的思考方式。60年代孕育的這樣一種無政府主義的思維模式,恰恰有助于人類對一個尚不存在的世界展開想象。”
有一個人在推動反主流文化人群與黑客的聯(lián)合中發(fā)揮了作用,他就是斯圖爾特·布蘭德(Stewart Brand)。這個愛開玩笑的夢想家,在數(shù)十年間不斷制造快樂和創(chuàng)意,參與了20世紀60年代初在帕洛奧圖的迷幻藥研究。他與一同接受試驗的肯·凱西創(chuàng)辦了贊美迷幻藥的“旅行節(jié)”,他還出現(xiàn)在湯姆·伍爾夫(Tom Wolfe)的《令人振奮的興奮劑實驗》(The Electric Kool-Aid Acid Test)的開頭,他與道格·恩格爾巴特合作創(chuàng)造了利用聲光演示新技術的方法,并稱其為“演示之母”?!拔覀冞@一代的大多數(shù)人都將電腦看作集權控制的化身而蔑視它,”布蘭德后來寫道,“但有一小部分人——也就是后來被稱作黑客的人——欣然接受了電腦并開始將它們轉(zhuǎn)變成解放的工具。這一舉動后來被證明是通向未來的正確道路。”
布蘭德經(jīng)營著一樁名為“全球卡車商店”(The Whole Earth Truck Store)的生意,剛開始只是一輛四處游蕩的卡車,出售各種很酷的工具和教育材料。1968年,為擴大影響范圍,他創(chuàng)立了《全球概覽》。創(chuàng)刊號的封面就是那張著名的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副標題是“通往工具之路”。潛在的含義是科技也能成為人類的朋友。布蘭德在創(chuàng)刊號的第一頁上寫道:“一個關乎私密的個人力量的領域正在蓬勃發(fā)展——這樣的力量可以讓個人實現(xiàn)自己的教育,找到自己的靈感,塑造自己的環(huán)境,與任何感興趣的人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全球概覽》的宗旨就是尋找和推廣可以協(xié)助這一發(fā)展進程的工具?!本o隨其后的是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寫的一首詩,開頭是這樣的:“我在那些可靠的工具和器械中看到了上帝?!?/p>
喬布斯對《全球概覽》著了迷。他尤其鐘愛的是1971年的停刊號,當時他還在上高中,之后他一直帶著這期雜志,去了大學,去了團結(jié)農(nóng)場?!霸谕?柕姆獾咨希幸环宄苦l(xiāng)間小路的照片,就是那種如果你有冒險精神,會在搭便車旅行時看到的景象。照片下面有一行字:‘求知若饑,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布蘭德將喬布斯視為該雜志致力于頌揚的那種混合文化的最完美的化身。“史蒂夫就處在反主流文化與科技的交匯處,”他說,“他看到了工具為人所用的本質(zhì)?!?/p>
布蘭德出版這份雜志得到了波托拉協(xié)會(Portola Institute)的幫助,這是一個致力于當時計算機教育這個新興領域的基金會。該基金會也幫助成立了人民電腦公司(People’s Computer Company),這并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個出版通訊的組織,他們的口號是:“向人民傳輸計算機的力量?!痹摻M織偶爾會在周三的晚上舉行聚餐,戈登·弗倫奇(Gordon French)和弗雷德·摩爾(Fred Moore)是兩位???,他們決定成立一家更正式的俱樂部,大家可以在這里分享個人電子設備的最新消息。
他們受到了《大眾機械師》雜志(Popular Mechanics)1975年1月刊的啟發(fā),這期雜志的封面圖片是第一臺個人計算機——阿爾泰(Altair)。阿爾泰其實沒什么——只是價值495美元的一堆零部件,還必須被焊接到一塊電路板上才能執(zhí)行非常少的任務,但對于業(yè)余愛好者和黑客們來說,它預示著一個新紀元的到來。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Paul Allen)看了那一期雜志后,就開始研發(fā)用于阿爾泰的BASIC語言版本。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也被這期雜志深深吸引了。當阿爾泰的評測樣機來到人民電腦公司的時候,弗倫奇和摩爾即刻決定,阿爾泰就是俱樂部的首次會議的中心議題。
發(fā)源于加州著名的伊莎蘭學院,通過按摩幫助個體重新尋回身心的自由和活力。
這句話即前文的“turn on, tune in, drop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