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從容淡定
1.天下有五墨墨,而臣不得與一焉
晉平公閑居,師曠侍坐。平公曰:“子生無目眹,甚矣!子之墨墨也?!睅煏鐚υ唬骸疤煜掠形迥?,而臣不得與一焉?!逼焦唬骸昂沃^也?”師曠曰:“群臣行賂,以釆名譽(yù),百姓侵冤,無所告訴,而君不悟,此一墨墨也;忠臣不用,用臣不忠,下才處高,不肖臨賢,而君不悟,此二墨墨也;奸臣欺軸,空虛府庫,以其少才,覆塞其惡,賢人逐,奸邪貴,而君不悟,此三墨墨也;國貧民罷,上下不和,而好財用兵,嗜欲無厭,諂諛之人,容容在旁,而君不悟,此四墨墨也;至道不明,法令不行,吏民不正,百姓不安,而君不悟,此五墨墨也。國有五墨墨而不危者,未之有也。臣之墨墨,小墨墨耳!何害乎國家哉!”(《新序·雜事一》)
——師曠雙目失明,被晉平公引為憾事。而師曠聽后卻一點也不感到羞愧,而從容不迫地說道,天下五樁最大的憾事中并未包括自己的目不能視。接著,師曠陳說了為害天下的五樁憾事,在師曠看來,這五大憾事皆是人君有目無睹造成的。因此,君主有目無睹才是天下最大的危險,而他自己的雙目失明不能視物卻對國家不構(gòu)成任何傷害。雙目失明而不以為憾,卻借題發(fā)揮指出了人君可能的五大憾事,經(jīng)過師曠這么一提醒,晉平公應(yīng)當(dāng)有所感觸才是。
2.吳王惡乎存?
晏子使吳,吳王謂行人曰:“吾聞晏嬰,蓋北方辯于辭,習(xí)于禮者也?!泵鼉喺咴唬骸翱鸵妱t稱天子請見。”明日,晏子有事,行人曰:“天子請見?!标套吁?。行人又曰:“天子請見?!标套吁救弧S衷唬骸疤熳诱堃?。”晏子蹙然者,曰:“臣受命敝邑之君,將使于吳王之所,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問吳王惡乎存?”然后吳王曰:“夫差請見?!币娭灾T侯之禮。(《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下·第六》)
——春秋時期齊國賢相晏嬰出使各國時,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智慧如江河一樣的晏嬰總是從容不迫地予以化解,而將笑柄留給對方。這次出使吳國,野心勃勃的吳王夫差便企圖利用這個機(jī)會稱雄于天下,于是便有意為難晏嬰,讓晏嬰稱呼他為天子,讓下人說天子要接見晏嬰。面對吳王刻意布置的陷阱,晏嬰神色坦然,從容不迫,故作驚訝地說自己是受命前來見吳王的,卻因迷惑而像是走進(jìn)了天子的朝廷中,請問吳王究竟在哪里呢?如此一來,吳王夫差心知戲演不下去了,只得以諸侯的身份來接見晏嬰。本來是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經(jīng)過晏嬰這么輕輕一問,頃刻間又煙消云散了,老政治家舉重若輕的風(fēng)采于此可見一斑。
3.彼韓急則將變矣
趙、魏攻華陽,韓謁急于秦,冠蓋相望。秦不救。韓相國謂田苓曰:“事急,愿公雖疾,為一宿之行。”
田苓見穰侯,穰侯曰:“韓急乎?何故使公來?”田苓對曰:“未急也?!别钆唬骸笆呛我詾楣魇购??冠蓋相望,告弊邑甚急,公曰‘未急’,何也?”田苓曰:“彼韓急則將變矣?!别钤唬骸肮珶o見王矣,臣請令發(fā)兵救韓。”八日中,大敗趙、魏于華陽之下。(《戰(zhàn)國策·韓策三·趙魏攻華陽》)
——韓國的華陽在趙魏聯(lián)軍的進(jìn)攻下危在旦夕,韓國向秦國求救的使者冠蓋相望、不絕于途,而秦國則作壁上觀,不肯發(fā)兵救韓。于是,便有了田苓的秦國之行。有趣的是,田苓來到秦國以后,表現(xiàn)得并不急迫,在秦國相國穰侯魏冉好奇的詢問下,田苓才不慌不忙地說了一句:“彼韓急則將變矣?!币馑己苊靼祝呵貒俨怀霰嗑?,韓國就會重新站隊,加入到和秦國作對的合縱陣營之中。雖然只有一句話,但一句話提醒夢中人,實權(quán)在握的穰侯魏冉立刻下令發(fā)兵,幫助韓國打敗了趙魏聯(lián)軍。兵不在多而在精,話不在多而在于是否說到了點子上。田苓出使秦國,雖然求救之事急如救火,卻依舊從容淡定,竟然四兩撥千斤,收到了遠(yuǎn)比口若懸河要好的效果。
4.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shù)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shù)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淮南子·人間訓(xùn)》)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比淌яR、焉知非福的故事,漫畫般地詮釋了這句格言。
5.臣門如市,臣心如水
《漢書》曰:鄭崇,字子游,高密大族。哀帝時為尚書仆射,數(shù)見諫諍,陳得失。每奏事,嘗曳革履,上笑曰:“我識鄭尚書履聲?!背缑恳远t貴寵過度陳諫,由是得罪。上因責(zé)崇曰:“君門如市,何乃欲禁切主上用人乎?”崇曰:“臣門如市,臣心如水矣?!保ā短接[·人事部·諫諍二》)
——品讀這則典故,不能不對鄭崇持心若水、從容不迫的心態(tài)肅然起敬?!靶牡谉o私天地寬”,鄭崇不畏懼漢哀帝的嚴(yán)詞責(zé)備,大概即是因為這個緣故。
6.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離乎!
建寧二年,遂大誅黨人,詔下急捕滂等。督郵吳導(dǎo)至縣,抱詔書,閉傳舍,伏床而泣。滂聞之,曰:“必為我也?!奔醋栽劒z??h令郭揖大驚,出解印綬,引與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為在此?”滂曰:“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離乎!”其母就與之訣。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養(yǎng),滂從龍舒君歸黃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蹦冈唬骸叭杲竦门c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復(fù)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顧謂其子曰:“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毙新仿勚?,莫不流涕。時年三十三。(《后漢書·范滂列傳》)
——東漢時,忠臣范滂因為牽涉到了轟動一時的黨爭之中而受到迫害,在奉命緝拿他的官差到來時,為了不讓更多無辜的人受到牽連而主動前往縣衙投案,從容赴死,因而贏得了世人的景仰。
7.我記不得許多名字
玄德來到莊前,下馬親叩柴門。一童出問。玄德曰:“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lǐng)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蓖釉唬骸拔矣洸坏迷S多名字?!毙略唬骸澳阒徽f劉備來訪?!蓖釉唬骸跋壬裨缟俪??!毙略唬骸昂翁幦チ耍俊蓖釉唬骸佰欅E不定,不知何處去了?!毙略唬骸皫讜r歸?”童子曰:“歸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dāng)?shù)日?!毙裸皭澆灰?。張飛曰:“既不見,自歸去罷了。”玄德曰:“且待片時?!痹崎L曰:“不如且歸,再使人來探聽?!毙聫钠溲?,囑付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劉備拜訪?!保ā度龂萘x》第三十七回)
——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首先讓他長見識的人竟然是諸葛亮門下的一個童子。且看著童子信口應(yīng)對劉皇叔的言語,便不能不令人啞然失笑。劉備在自我介紹時官氣十足,將自己徒有其名的三個官職和皇叔的身份逐一說了出來,不料想那童子并不買賬,一句“我記不得許多名字”,硬是將劉備的俗氣給噎了回去,只得省略了名字前的一串前綴,道是劉備來訪?!柏┫嗉胰似咂饭佟保傅氖秦┫嗉胰松砩喜恢挥X沾染上了庸俗不堪的官氣,是為近墨者黑、近朱者赤,隱士如諸葛亮的童子在主人的影響之下,身上也不知不覺地沾染上了若許道骨仙風(fēng),故而可以神閑氣定,笑傲王侯。
8.尺表能審璣衡之度,寸管能測往復(fù)之氣
嵇中散語趙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風(fēng),恨量小狹。”趙云:“尺表能審璣衡之度,寸管能測往復(fù)之氣。何必在大,但問識如何耳?!保ā妒勒f新語·言語》)
——嵇中散即魏晉時期的名人嵇康,趙景真與嵇康同朝為官,口才頗佳。上述故事中,嵇康借趙景真眼睛小說事,挖苦趙景真氣量狹小。聽了嵇康的挖苦,趙景真不慌不忙不惱不怒,從容應(yīng)對,既回應(yīng)了眼睛大小之說,又令嵇康啞口無言。
9.小兒輩遂已破賊
謝安得驛書,知秦兵已敗,時方與客圍棋,攝書置床上,了無喜色,圍棋如故??蛦栔?,徐答曰:“小兒輩遂已破賊?!奔攘T,還內(nèi),過戶限,不覺屐齒之折。(《資治通鑒》卷一百三)
——謝安的這則軼事堪稱千古絕響,后人難以企及。在驚詫謝安的從容氣度時,不要忽視他說完“小兒輩遂已破賊”,送走客人后的一個動作:返回內(nèi)室過門檻時,竟然連屐齒被折斷都沒有發(fā)覺。
10.何須壁后置人
二月,大司馬溫來朝;辛巳,詔吏部尚書謝安、侍中王坦之迎于新亭。是時,都下人情洶洶,或云欲誅王、謝,因移晉室。坦之甚懼,安神色不變,曰:“晉祚存亡,決于此行?!睖丶戎粒俟侔萦诘纻?cè)。溫大陳兵衛(wèi),延見朝士;有位望者皆戰(zhàn)失色;坦之汗汁沾衣,倒執(zhí)手版。安從容就席,坐定,謂溫曰:“安聞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須壁后置人邪!”溫笑曰:“正自不能不爾?!彼烀笥页分?,與安笑語移日。郗超常為溫謀主,安與坦之見溫,溫使超臥帳中聽其言。風(fēng)動帳開,安笑曰:“郗生可謂入幕之賓矣。”時天子幼弱,外有強(qiáng)臣,安與坦之盡忠輔衛(wèi),卒安晉室。(《資治通鑒》卷一百三)
——東晉大司馬桓溫?fù)肀灾貓D謀篡逆,有如當(dāng)年“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他率軍前來京城時,吏部尚書謝安和侍中王坦之受命前去迎接。人們都認(rèn)為謝安、王坦之一行有去無回,王坦之很是害怕,形于色,謝安卻神色坦然,若無其事。席間一句“安聞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須壁后置人邪”,生動地勾畫出了謝安“是真名士自風(fēng)流”的氣度和膽識。在制衡梟雄桓溫方面,名士謝安發(fā)揮了他人難以起到的作用。
11.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yīng)有此物,可以一領(lǐng)及我?!惫o言。大去后,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余席,便坐薦上。后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保ā妒勒f新語·德行》)
——王恭和王大都是東晉時的官員,王大是王恭的叔父,王恭將僅有的一張竹席送給王大的故事早已成為經(jīng)典。這里,需要關(guān)注的是王恭對叔父王大做解釋時的那份從容恬淡心態(tài)?!罢扇瞬幌す?,恭作人無長物?!绷攘仁粋€字的道白,勝過多少警世格言!
12.臨死不易辭,為臣不欺君
帝使允授太子經(jīng)。及崔浩被收,太子召允至東宮,因留宿。明旦,與俱入朝,至宮門,謂允曰:“入見至尊,吾自導(dǎo)卿;脫至尊有問,但依吾語。”允曰:“為何等事也?”太子曰:“入自知之。”太子見帝言:“高允小心真密旦微賤;制由崔浩,請赦其死?!钡壅僭剩瑔栐唬骸啊秶鴷方院扑鶠楹??”對曰:“《太祖記》,前著作郎鄧淵所為;《先帝記》及《今記》,臣與浩共為之。然浩所領(lǐng)事多,總裁而已;至于著述,臣多于浩?!钡叟唬骸霸首锷跤诤疲我缘蒙?!”太子懼,曰:“天威嚴(yán)重,允小臣,迷亂失次耳。臣向問,皆云浩所為?!钡蹎栐剩骸靶湃鐤|官所言乎?”對曰:“臣罪當(dāng)滅族,不敢虛妄。殿下以臣侍講日久,哀臣,欲丐其生耳,實不問臣,臣亦無此言,不敢迷亂。”帝顧謂太子曰:“直哉!此人情所難,而允能為之!臨死不易辭,信也;為臣不欺君,貞也。宜特除其罪以旌之?!彼焐庵?。(《資治通鑒》卷一百二十五)
——事件發(fā)生在北魏時期。司徒崔浩和中書侍郎高允受北魏太武帝指令共同撰寫《國紀(jì)》,結(jié)果出了問題,崔浩被捕入獄。因為高允是太子的老師,太子便想為他開脫。于是,發(fā)生了上面記載的事情。
高允難能可貴的地方,在于他在命懸一線的生死關(guān)頭,仍能保持理性,不肯將自己的責(zé)任推到崔浩身上?!俺甲锂?dāng)滅族,不敢虛妄。殿下以臣侍講日久,哀臣,欲丐其生耳,實不問臣,臣亦無此言,不敢迷亂?!备咴实倪@份勇氣終于感動了北魏太武帝,太武帝下令赦免了高允的死罪。設(shè)若高允沒有在生死面前的那份從容淡定,那份絕不推諉,恐怕是很難逃過這一劫的。
13.此酒不堪相勸
宋明帝賜王景文死。景文在江州,方與客棋,看敕訖,置局下,神色怡然。爭劫竟,斂納奩畢,徐言:“奉敕賜死。”方以敕示客,因舉鴆謂客曰:“此酒不堪相勸。”遂一飲而絕。(《古今譚概·越情部》)
——“慷慨赴起義,從容就義難。”王景文死前的表現(xiàn)堪為觀止。
14.久知此事,嗟其晚耳!
景殺哀太子大器、尋陽王大心、西陽王大鈞、建平王大球、義安王大昕及王侯在建康者二十余人。太子神明端嶷,于景黨未嘗屈意,所親竊問之,太子曰:“賊若于事義,未須見殺,吾雖陵慢呵叱,終不敢言。若見殺時至,雖一日百拜,亦無所益?!庇衷唬骸暗钕陆窬永Ф?,而神貌怡然,不貶平日,何也?”太子曰:“吾自度死日必在賊前,若諸叔能滅賊,賊必先見殺,然后就死。若其不然,賊亦殺我以取富貴,安能以必死之命為無益之愁乎!”及難,太子顏色不變,徐曰:“久知此事,嗟其晚耳!”刑者將以衣帶絞之,太子曰:“此不能見殺?!泵だK絞之而絕。(《資治通鑒》卷一百六十四)
——發(fā)生在南朝時的這則悲劇,凸顯了梁太子蕭大器視死如歸的膽識。因為權(quán)臣侯景圖謀不軌,太子蕭大器已成侯景砧板上的魚肉,自分必死,反倒顯得從容不迫,神色坦然。一句“久知此事,嗟其晚耳”,既道出了逆來順受的了無畏懼,也道出了對人生的徹底絕望。俗云“自古艱難唯一死”,以此觀之,死并非人世間最艱難的事體,只要你對自己不可逆轉(zhuǎn)的歸宿看得清清楚楚。
15.性命之道自有常分,豈可逃而獲免乎?
蕭允,字叔佐,蘭陵人也。曾祖思話,宋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仆射,封陽穆公。祖惠茜,散騎常侍、太府卿、左民尚書。父介,梁侍中、都官尚書。
允少知名,風(fēng)神凝遠(yuǎn),通達(dá)有識鑒,容止醞藉,動合規(guī)矩。起家邵陵王法曹參軍,轉(zhuǎn)湘東王主簿,遷太子洗馬。侯景攻陷臺城,百僚奔散,允獨整衣冠坐于宮坊,景軍人敬而弗之逼也。尋出居京口。時寇賊縱橫,百姓波駭,衣冠士族,四出奔散,允獨不行。人問其故,允答曰:“夫性命之道,自有常分,豈可逃而獲免乎?但患難之生,皆生于利,茍不求利,禍從何生?方今百姓爭欲奮臂而論大功,一言而取卿相,亦何事于一書生哉?莊周所謂畏影避跡,吾弗為也?!蹦碎]門靜處,并日而食,卒免于患。(《陳書·蕭允列傳》)
——古人有言:“臨大節(jié)而不茍?!痹趪业拇蠼匐y來臨的時候,能否不存僥幸茍活之心,乃是考驗人之大節(jié)的關(guān)鍵時刻。南梁時的“侯景之亂”,便將人們無情地逼到了風(fēng)口浪尖之上,平常掩蓋著的真面目暴露無遺。上述文字中的蕭允因此而凸顯在世人的面前,成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生楷模。在別人驚恐萬端之際,蕭允的心態(tài)出奇的平靜,“侯景攻陷臺城,百僚奔散,允獨整衣冠坐于宮坊,景軍人敬而弗之逼也。尋出居京口。時寇賊縱橫,百姓波駭,衣冠士族,四出奔散,允獨不行?!蔽ㄓ袑⑸乐糜诙韧獾娜?,才可能抱有這一心態(tài)和寧靜。而品味蕭允事后的解說,更是令人百感交集,思念感奮不已。
16.今為俘虜,不亦愧乎?
李遷哲,字孝彥,安康人也。世為山南豪族,仕于江左。祖方達(dá),齊末,為本州治中。父元真,仕梁,歷東宮左衛(wèi)率、東梁衡二州刺史、散騎常侍,沌陽侯。
遷哲少修立,有識度,慷慨善謀畫。起家文德主帥,轉(zhuǎn)直閣將軍、武賁中郎將。及其父為衡州,留遷哲本鄉(xiāng),監(jiān)統(tǒng)部曲事。時年二十,撫馭群下,甚得其情。大同二年,除安康郡守。三年,加超武將軍。太清二年,移鎮(zhèn)魏興郡,都督魏興、上庸等八郡諸軍事,襲爵沌陽侯,邑一千五百戶。四年,遷持節(jié)、信武將軍、散騎常侍、都督東梁洵興等七州諸軍事、東梁州刺史。及侯景篡逆,諸王爭帝,遷哲外御邊寇,自守而已。
大統(tǒng)十七年,太祖遣達(dá)奚武、王雄等略地山南,遷哲率其所部拒戰(zhàn),軍敗,遂降于武。然猶意氣自若。武乃執(zhí)送京師。太祖謂之曰:“何不早歸國家,乃勞師旅。今為俘虜,不亦愧乎?”答曰:“世荷梁恩,未有報效,又不能死節(jié),實以此為愧耳?!碧嫔罴沃?,即拜使持節(jié)、車騎大將軍、散騎常侍,封沌陽縣伯,邑千戶。(《周書·李遷哲列傳》)
——公元551年,南北朝無論南北政局都亂得一塌糊涂,山南豪族李遷哲多年擁兵自重的格局被打破,兵敗之后做了西魏軍隊的俘虜。魏太祖宇文泰責(zé)問他為何不早早歸順國家,而勞師征伐,如今做了俘虜,是否感到羞愧,李遷哲卻從容回答說:自己只是在為未能以身殉國而感到羞愧?!笆篮闪憾鳎从袌笮?,又不能死節(jié),實以此為愧耳?!崩钸w哲如此作答,原本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沒承想宇文泰卻大為贊賞,于是,不怕死的李遷哲又接著做了西魏的高官。
17.何乃附傍吾兒,欲相離間也?
董純,字德厚,隴西成紀(jì)人也。祖和,魏太子左衛(wèi)率。父升,周柱國。純少有膂力,便弓馬。在周仕歷司御上士、典馭下大夫,封固始縣男,邑二百戶。從武帝平齊,以功拜儀同,進(jìn)爵大興縣侯,增邑通前八百戶。
高祖受禪,進(jìn)爵漢曲縣公,累遷驃騎將軍。后以軍功進(jìn)位上開府。開皇末,以勞舊擢拜左衛(wèi)將軍,尋改封順政縣公。漢王諒作亂并州,以純?yōu)樾熊娍偣?、河北道安撫副使,從楊素?fù)羝街?。以功拜柱國,進(jìn)爵為郡公,增邑二千戶。轉(zhuǎn)左備身將軍,賜女妓十人,縑彩五千匹。數(shù)年,轉(zhuǎn)左驍衛(wèi)將軍、彭城留守。
齊王暕之得罪也,純坐與交通,帝庭譴之曰:“汝階緣宿衛(wèi),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兒,欲相離間也?”純曰:“臣本微賤下才,過蒙獎擢,先帝察臣小心,寵逾涯分,陛下重加收采,位至將軍。欲竭余年,報國恩耳。比數(shù)詣齊王者,徒以先帝、先后往在仁壽宮,置元德太子及齊王于膝上,謂臣曰:‘汝好看此二兒,勿忘吾言也。’臣奉詔之后,每于休暇出入,未嘗不詣王所。臣誠不敢忘先帝之言。于時陛下亦侍先帝之側(cè)?!钡鄹娜菰唬骸罢\有斯旨?!庇谑巧嶂:髷?shù)日,出為汶山太守。(《隋書·董純列傳》)
——隋煬帝楊廣生有三子,長子楊昭史稱元德太子,少年早逝,次子楊暕為高祖楊堅所愛,煬帝楊廣即位后受封為齊王。高祖楊堅在世時,董純頗受信任,曾經(jīng)當(dāng)面要董純?yōu)樗疹櫤脳钫押蜅顣﹥蓚€孫子。等到齊王楊暕獲罪,煬帝楊廣遷怒于董純,在朝廷之上嚴(yán)詞譴責(zé)。董純卻不為所動,不慌不忙地娓娓道來,巧妙地把自己從齊王一案中開脫出來。這里,不能不佩服董純的膽略和智慧。須知,他所面對的乃是剛愎自用不喜歡臣子分辯的大暴君楊廣,能夠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與之從容應(yīng)對周旋,實屬難能可貴!
18.豈獨為陛下,乃社稷計耳
陳叔達(dá),字子聰,陳宣帝子也。少封義陽王,歷丹楊尹、都官尚書。入隋,久不試。大業(yè)中,授內(nèi)史舍人,出為絳郡通守。高祖西師,以郡聽命,授丞相府主簿,封漢東郡公。與溫大雅同管機(jī)秘,方禪代時,書冊誥詔,皆其筆也。武德初,授黃門侍郎,判納言,封江國公。
叔達(dá)明辯,善為容,每占奏,縉紳屬目。江左士客長安,或汩滯,多薦諸朝。嘗賜食,得蒲萄,不舉,帝問之,對曰:“臣母病渴,求不能致,愿歸奉之。”帝流涕曰:“卿有母遺乎?”因賜之,又賚物百段。貞觀初,與蕭瑀爭殿中,坐忿誶不恭,免官。未幾,居母喪,又有疾,太宗憂之,遣使禁卻吊者。喪除,為遂州都督,病不拜。頃之,擢禮部尚書。
始,太子建成等鬩間太宗,帝惑之,叔達(dá)極意救辯,至是謂曰:“武德內(nèi)難,卿有讜言,故以此報?!笔暹_(dá)謝曰:“豈獨為陛下,乃社稷計耳?!焙箝|薄汗漫,為有司露劾,帝以名臣為護(hù)掩,授散秩歸第。卒,謚曰繆。久之,贈戶部尚書,更謚曰忠。(《新唐書·陳叔達(dá)列傳》)
——陳叔達(dá)出身于皇族貴胄,是陳宣帝的兒子。歸順李唐王朝以后,陳叔達(dá)依舊尊榮備至,先后為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所信賴。智慧過人的陳叔達(dá)在震驚天下的玄武門之變發(fā)生前便官居納言,在太子李建成一派誣陷秦王李世民的當(dāng)口,敢于旗幟鮮明地站出來為李世民辯解,因而贏得了李世民的好感。李世民即位后,很快便任命陳叔達(dá)為禮部尚書。從召見陳叔達(dá)時李世民直言不諱的言辭中,不難看出李世民此舉乃是投桃報李。而陳叔達(dá)卻表現(xiàn)得異常平靜,一句“豈獨為陛下,乃社稷計耳”,便將當(dāng)年為李世民辯解之事輕輕劃過?!八谷艘?,而有斯語也!”陳叔達(dá)的淡定恰恰贏得了李世民更多的敬重。
19.先太子早從征言,必?zé)o今日之禍
初,洗馬魏征常勸太子建成早除秦王,及建成敗,世民召征謂曰:“汝何為離間我兄弟!”眾為之危懼,征舉止自若,對曰:“先太子早從征言,必?zé)o今日之禍。”世民素重其才,改容禮之,引為詹事主簿。亦召王珪、韋挺于巂州,皆以為諫議大夫。(《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一)
——李世民和魏征一直被世人譽(yù)為君臣關(guān)系的楷模,殊不知,魏征投到唐營時是太子李建成的屬下,官居太子洗馬,因此魏征起初站在太子一邊,曾經(jīng)勸告太子及早除掉李世民。玄武門事變發(fā)生后,魏征做了李世民的階下囚,故而才有了上述對話傳世。
勝利者李世民曾經(jīng)有過受制于太子的經(jīng)歷,因而對經(jīng)常為太子出謀劃策的魏征恨之入骨。如今形勢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大權(quán)在握的李世民自然不會輕易放過魏征。在太子陣營中的人們個個性命不保的當(dāng)口,魏征的處境更是命懸一線。面對李世民咄咄逼人的責(zé)問,魏征的應(yīng)對振振有辭:“先太子早從征言,必?zé)o今日之禍?!庇谑?,沒有放棄尊嚴(yán)反戈一擊乞求活命的魏征,反倒贏得了雄才大略的李世民的尊重和賞識,不僅沒有治罪,反而委以重任,授以詹事主簿。在隨后的歲月里,魏征更是成了李世民政治生活中的一面鏡子,被一步步提拔到宰相的位置上來,輔佐李世民開創(chuàng)了令世人稱道不已的貞觀之治。魏征的成功因素固多,而他處變不驚、從容應(yīng)對的風(fēng)度氣質(zhì),無疑在其中發(fā)揮了至為重要的作用。
20.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
象先器識沉邃,舉制科高第,為揚州參軍事。時吉頊與元方同為吏部侍郎,頊擢象先為洛陽尉,元方不肯當(dāng),頊曰:“為官擇人,豈以吏部子廢至公邪?”卒以授。俄遷監(jiān)察御史。累授中書侍郎。景云中,進(jìn)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
初,太平公主謀引崔湜為宰相,湜曰:“象先人望,宜干樞近,若不者,湜敢辭?!敝鞑坏靡褳檠灾?,遂并知政事。然其性恬靜寡欲,議論高簡,為時推向。湜嘗曰:“陸公加于人一等?!惫骷壬脵?quán),宰相爭附之,象先未嘗往謁;及謀逆,召宰相議,曰:“寧王長,不當(dāng)廢嫡立庶。”象先曰:“帝得立,何也?”主曰:“帝有一時功,今失德,安可不廢?”對曰:“立以功者,廢必以罪。今不聞天子過失,安得廢?”主怒,更與竇懷貞等謀,卒誅死。時象先與蕭至忠、岑羲等坐為主所進(jìn),將同誅,玄宗遽召免之,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保護(hù)功,封兗國公,賜封戶二百。
初,難作,睿宗御承天樓,群臣稍集,帝麾曰:“助朕者留,不者去!”于是有投名自驗者。事平,玄宗得所投名,詔象先收按,象先悉焚之。帝大怒,欲并加罪,頓首謝曰:“赴君之難,忠也。陛下方以德化天下,奈何殺行義之人?故臣違命,安反側(cè)者,其敢逃死?”帝寤,善之。時窮治忠、羲等黨與,象先密為申救,保全甚眾,當(dāng)時無知者。
罷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劍南按察使,為政尚仁恕。司馬韋抱真諫曰:“公當(dāng)峻撲罰以示威,不然,民慢且無畏?!贝鹪唬骸罢谥沃?,必刑法以樹威乎?”卒不從,而蜀化。累徙蒲州刺史,兼河?xùn)|按察使。小吏有罪,誡遣之,大吏白爭,以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遠(yuǎn),謂彼不曉吾言邪?必責(zé)者,當(dāng)以汝為始?!贝罄魬M而退。嘗曰:“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第澄其源,何憂不簡邪?”故所至民吏懷之。(《新唐書·二瑋陸二李杜列傳》)
——陸象先出身名門,是唐代的職業(yè)官員,活了72歲,贈尚書左丞相,謚文貞,連名字都是唐睿宗所賜?!疤煜卤緹o事,庸人擾之為煩耳。第澄其源,何憂不簡邪?”畫龍點睛般地說明了陸象先為官處世理政淡定從容的心態(tài)。這個為史家濃墨重彩描寫的人物,為政主張“仁恕”,反對嚴(yán)酷,反對庸人自擾式的官僚作風(fēng),故而深受百姓和衙門里的吏員所喜愛。
21.為人臣者當(dāng)識逆順
盧弈,黃門監(jiān)懷慎少子也。疏眉目,豐下,謹(jǐn)重寡欲,斤斤自修。與兄奐名相上下,而剛毅過之。天寶初為鄠令,所治輒最,積功擢給事中,拜御史中丞。自懷慎、奐及弈,三居其官,清節(jié)似之,時傳其美。俄留臺東都,兼知武部選。
安祿山陷東都,吏亡散。弈前遣妻子懷印間道走京師,自朝服坐臺。被執(zhí),將殺之,即數(shù)祿山罪,徐顧賊徒曰:“為人臣者當(dāng)識逆順,我不蹈失節(jié),死何恨?”觀者恐懼。弈臨刑,西向再拜而辭,罵賊不空口,逆黨為變色。
肅宗詔贈禮部尚書,下有司謚。時以為洛陽亡,操兵者任其咎,執(zhí)法吏去之可也,委身寇仇,以死誰懟?博士獨孤及曰:“荀息殺身于晉,不食其言也;玄冥勤其官水死,守位忘躬也;伯姬待姆而火死,先禮后身也。彼死之日,皆于事無補(bǔ)。然則祿山亂大于里、丕,弈廉察之任,切于玄冥之官。分命所系,不啻保姆;逆黨兵威,烈于水火。于斯時也,能與執(zhí)干戈者同其戮力,挽之不來,推之不去,全操白刃之下,孰與夫懷安偷生者同其風(fēng)?請謚曰貞烈?!痹t可。(《新唐書·忠義列傳上·盧弈》)
——“臨大節(jié)而不茍”,歷來是古人所崇尚的崇高氣節(jié)。唐代官員盧弈在安史之亂時任職于東都洛陽,洛陽淪陷時沒有逃命,被叛軍俘虜后神色坦然,從容赴死,“為人臣者當(dāng)識逆順,我不蹈失節(jié),死何恨?”真實地道出了盧弈的人生價值觀。
22.急之則投諸水火,緩之則復(fù)還故處
二月,丁未,以度為司空、同平章事。度在中書,左右忽白失印。聞?wù)呤?,度飲酒自如。頃之,左右白?fù)于故處得印,度不應(yīng)?;騿柶涔?,度曰:“此必吏人盜之以印書券耳,急之則投諸水火,緩之則復(fù)還故處?!比朔渥R量。(《資治通鑒》卷二百四十三)
——唐代名相裴度的雅量令人嘆為觀止。做官丟了官印,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而裴度卻能泰然處之,以緩應(yīng)急,“飲酒自如”。有趣的是,等到聽說找見官印之后,裴度依舊神色淡定,不喜不驚,不問緣由。直到人們再三詢問,裴度才道出了他的定見:“此必吏人盜之以印書券耳,急之則投諸水火,緩之則復(fù)還故處?!币驗樾刂杏卸ㄒ姡识裆舛葟娜?。言談舉止看修養(yǎng),信然信然!
23.世受國恩,何以從賊?
時溥獻(xiàn)黃巢首并姬妾,僖宗御大元樓受之,宣問姬妾:“汝曹皆勛貴子女,世受國恩,何以從賊?”居首者答曰:“狂賊兇逆,國家以百萬之眾失守宗祧,播遷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賊責(zé)一女子,置公卿將帥于何地乎?”上不復(fù)問,皆戮于市。人爭與之酒,其余俱悲慟昏醉,居首者獨不飲不泣,至于就刑,神色坦然。(《益智編·辯才》)
——黃巢起義是唐朝晚期天翻地覆的大事變。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唐朝的喪鐘也敲響了。唐僖宗本來是想在被俘虜?shù)狞S巢的姬妾們面前顯示一下威風(fēng)的,沒想到卻被不怕死的姬妾從容不迫的反唇相譏弄得灰頭土臉。
24.但徐緩即不能測矣
及晉祖入洛,以道為首相。二年,契丹遣使加徽號于晉祖,晉祖亦獻(xiàn)徽號于契丹,謂道曰:“此行非卿不可?!钡罒o難色。晉祖又曰:“卿官崇德重,不可深入沙漠。”道曰:“陛下受北朝恩,臣受陛下恩,何有不可!”……道在契丹,凡得所賜,悉以市薪炭,征其意,云:“北地苦寒,老年所不堪,當(dāng)為之備。”若將久留者。契丹感其意,乃遣歸,道三上表乞留,固遣乃去,猶更住館中月余。既行,所至留駐,凡兩月方出境,左右語道曰:“當(dāng)北土得生還,恨無羽翼,公獨宿留,何也?”道曰:“縱急還,彼以筋腳馬,一夕即追及,亦何可脫,但徐緩即不能測矣。”眾乃服。(《舊五代史·周書·馮道列傳》)
玄德聞公孫瓚已死,追念昔日薦己之恩,不勝傷感;又不知趙子龍如何下落,放心不下。因暗想曰:“我不就此時尋個脫身之計,更待何時?”遂起身對操曰:“術(shù)若投紹,必從徐州過,備請一軍就半路截?fù)?,術(shù)可擒矣?!辈傩υ唬骸皝砣兆嗟郏幢闫鸨??!贝稳?,玄德面奏君。操令玄德總督五萬人馬,又差朱靈、路昭二人同行。玄德辭帝,帝泣送之。
玄德到寓,星夜收拾軍器鞍馬,掛了將軍印,催促便行。董承趕出十里長亭來送。玄德曰:“國舅寧耐。某此行必有以報命?!背性唬骸肮肆粢猓鹭?fù)帝心?!倍朔謩e。關(guān)、張在馬上問曰:“兄今番出征,何故如此慌速?”玄德曰:“吾乃籠中鳥、網(wǎng)中魚,此一行如魚入大海、鳥上青霄,不受籠網(wǎng)之羈絆也!”因命關(guān)、張催朱靈、路昭軍馬速行。
此時郭嘉、程昱考較錢糧方回,知曹操已遣玄德進(jìn)兵徐州,慌入諫曰:“丞相何故令劉備督軍?”操曰:“欲截袁術(shù)耳?!背剃旁唬骸拔魟錇樵ブ菽?xí)r,某等請殺之,丞相不聽;今日又與之兵:此放龍入海,縱虎歸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郭嘉曰:“丞相縱不殺備,亦不當(dāng)使之去。古人云:一日縱敵,萬世之患。望丞相察之?!辈偃黄溲裕炝钤S褚將兵五百前往,務(wù)要追玄德轉(zhuǎn)來。許褚應(yīng)諾而去。(《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
——五代時的政壇不倒翁馮道確有過人之處,其出使契丹時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馮道能夠在契丹安然脫險,靠的就是自己的從容淡定。且看他脫離險境后對隨員所言,便可知他對于契丹君臣的心理了如指掌,所采取的對策也極其高明:“縱急還,彼以筋腳馬,一夕即追及,亦何可脫,但徐緩即不能測矣。”而《三國演義》中描寫劉備掙脫曹操魔掌的一段文字,恰恰與之相映成趣。一代梟雄劉備可沒有老油條馮道那份從容淡定,一旦受命出征,便急不可待。他對關(guān)羽、張飛所說的幾句話逼真地道出了他的心情:“吾乃籠中鳥、網(wǎng)中魚,此一行如魚入大海、鳥上青霄,不受籠網(wǎng)之羈絆也!”當(dāng)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zhuǎn)移”。手無縛雞之力的馮道與餓虎一般的劉備各自所處的環(huán)境、對手不同,采取不同的對策,也是題中應(yīng)有之義。
25.朝廷若賜準(zhǔn)死,愿見敕書
謂惡準(zhǔn)、迪,必欲置之死地,遣中使黸敕賜二人。中使承謂指,以錦囊貯劍揭于馬前,示將有所誅戮狀。至道州,準(zhǔn)方與客宴,客多州吏也,起逆中使,中使避不見,問其所以來之故,不答。眾惶恐不知所為,準(zhǔn)神色自若,使人謂之曰:“朝廷若賜準(zhǔn)死,愿見敕書?!敝惺共坏靡眩耸芤噪?。準(zhǔn)即從錄事參軍借綠衫著之,短才至膝,拜敕于庭,升階復(fù)宴,至暮乃罷。及赴貶所,道險不能進(jìn),州縣以竹輿迎之,準(zhǔn)謝曰:“吾罪人,得乘馬幸矣?!泵把渍危招邪倮?,左右為之泣下。既至,吏獻(xiàn)以圖經(jīng),首載州東南門至海岸十里,準(zhǔn)恍然曰:“吾少時嘗為詩曰:‘到海只十里,過山應(yīng)萬重?!袢账贾松脝?,豈偶然耶?”(《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九十八)
——小人平??偸墙吡﹄[藏自己的真實意圖,在得志的時候才肆無忌憚。宋代奸臣丁謂就是如此。在將自己多年的恩師寇準(zhǔn)排擠出朝廷以后,丁謂還想趁機(jī)結(jié)果了寇準(zhǔn)的性命。迫于寇準(zhǔn)的聲望,丁謂想出一條毒計,企圖通過使者暗示朝廷將處死寇準(zhǔn)的小伎倆,令寇準(zhǔn)自行了斷。不料,久經(jīng)仕宦的寇準(zhǔn)面對使者的暗示神色坦然,竟然平靜地索要敕書。正是因為寇準(zhǔn)從容淡定,奸臣丁謂的詭計才沒有得逞。
26.子將去矣,來報子爾
初,詠與青州傅霖少同學(xué)。霖隱不仕。詠既顯,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來謁。閽吏白傅霖請見,詠責(zé)之曰:“傅先生天下賢士,吾尚不得為友,汝何人,敢名之!”霖笑曰:“別子一世尚爾邪,是豈知世間有傅霖者乎?”詠問:“昔何隱,今何出?”霖曰:“子將去矣,來報子爾?!痹佋唬骸霸佉嘧灾?。”霖曰:“知復(fù)何言。”翌日別去。后一月而詠卒,年七十。贈左仆射,謚忠定。(《宋史·張詠列傳》)
——從北宋人張詠和老同學(xué)傅霖的這個掌故中,可以品味出古人對待友情和生死的態(tài)度。少年時,張詠和傅霖是好同學(xué);成年后,張詠投身官場,而傅霖則選擇了隱居不仕,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兩條道路。張詠功成名就以后多次請求傅霖出仕,傅霖卻始終避而不見。直到張詠的人生之旅將要走到盡頭時,傅霖才不請自來,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對于傅霖關(guān)于他將不久于人世的坦誠相告,張詠表現(xiàn)得從容鎮(zhèn)定,告之以“詠亦自知之”。由此看來,體悟人生之真諦,未必一定要選擇終身隱居,在朝為官同樣也可以探索真理,——只要能持有一顆從容淡定的心。
27.少年人亦不可無此氣節(jié)
陸五臺為吏部,逢朝覲之年,考核群吏,忽有一縣官堂下大呼,言曰:“五臺老矣,曷不退休?罔自固寵,久塞賢路。”五臺不怒亦不獎,第曰:“好好,少年人亦不可無此氣節(jié)?!逼淙俗杂X色沮,五臺竟置之平等不問。及五臺掛冠,人以浮躁抑前縣,而五臺不聞也。(《智品·雅品》)
——“無故加之而不怒,猝然臨之而不驚?!奔仁翘煜轮笥抡叩谋憩F(xiàn),也是天下之有大涵養(yǎng)者的表征。宋人陸光祖為吏部尚書時遭遇一位縣令當(dāng)眾嘲諷,卻不為所動,以一句“好好,少年人亦不可無此氣節(jié)”敷衍過去,稱得上是有大涵養(yǎng)之人。
28.福不可求而得,禍可懼而免耶?
大中罷歸,屏居十二年,未嘗以得喪關(guān)其心,作園龜潭之上,客至,擷杞菊,取溪魚,觴酒賦詩,時事一不以掛口。客或勸大中通侂胄書,大中曰:“吾為夕郎時,一言承意,豈閑居至今日耶?”客曰:“縱不求福,盍亦免禍。”大中曰:“福不可求而得,禍可懼而免耶?”侂胄既召兵畔,大中謂:“今日欲安民,非息兵不可;欲息兵,非去侂胄不可。”(《宋史·林大中列傳》)
——南宋名士林大中因為不肯和權(quán)貴韓侂胄套近乎而歸隱林田,閑居12年而不改初衷,面對朋友“縱不求福,盍亦免禍”的善意提醒,林大中不為所動?!案2豢汕蠖茫溈蓱侄庖??”表達(dá)了林大中堅定而又清醒的生死禍福觀。
29.吾貧如此,何備為?
胡礪,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學(xué)。天會間,大軍下河北,礪為軍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與傭保雜處。韓昉見而異之,使賦詩以見志,礪操筆立成,思致清婉,昉喜甚,因館置門下,使與其子處,同教育之,自是學(xué)業(yè)日進(jìn)。昉嘗謂人曰:“胡生才器一日千里,他日必將名世。”十年,舉進(jìn)士第一,授右拾遺,權(quán)翰林修撰。久之,改定州觀察判官。定之學(xué)校為河朔冠,士子聚居者常以百數(shù),礪督教不倦,經(jīng)指授者悉為場屋上游,稱其程文為“元化格”。
皇統(tǒng)初,為河北西路轉(zhuǎn)運都勾判官。礪性剛直無所屈。行臺平章政事高楨之汴,道真定,燕于漕司。礪欲就坐,楨責(zé)之,礪曰:“公在政府則禮絕百僚,今日之會自有賓主禮?!睒E曰:“汝他日為省吏當(dāng)何如?”礪曰:“當(dāng)官而行,亦何所避。”楨壯其言,改謝之。
改同知深州軍州事,加朝奉大夫??な乇╈?,蔑視僚屬,礪常以禮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礪。州管五縣,例置弓手百余,少者猶六七十人,歲征民錢五千余萬為顧直。其人皆市井無賴,以跡盜為名,所至擾民。礪知其弊,悉罷去。繼而有飛語曰:“某日賊發(fā),將殺通守?!被蛘垶閭?,礪曰:“盜所利者財耳,吾貧如此,何備為?”是夕,令公署撤關(guān),竟亦無事。(《金史·文藝列傳上·胡礪》)
——“盜所利者財耳,吾貧如此,何備為?”金人胡礪此言,既有對盜賊心理的精準(zhǔn)把握,也有對自身人格的堅信不疑,故而才能發(fā)出如此從容淡定之語,做出如此從容淡定之舉。盜賊如鬼,“為人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門?!眰€中緣由,如出一轍也。
30.何時無盜,今以誰命而誅之?
三十年冬十二月,驛召至自大同,世祖不豫。明年正月,世祖崩,伯顏總百官以聽。兵馬司請日出鳴晨鐘,日入鳴昏鐘,以防變故,伯顏呵之曰:“汝將為賊邪!其一如平日?!边m有盜內(nèi)府銀者,宰執(zhí)以其幸赦而盜,欲誅之,伯顏曰:“何時無盜,今以誰命而誅之?”人皆服其有識。(《元史·伯顏列傳》)
——“每逢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睂τ谝粋€封建王朝而言,老皇帝去世,新君即位,即是朝廷發(fā)生重大變故的關(guān)鍵時刻。公元1294年冬天,在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后,元老重臣伯顏臨危受命坐鎮(zhèn)指揮。面對兵馬司官員和宰執(zhí)的神經(jīng)過敏,伯顏以靜制動,以平常心態(tài)應(yīng)對不必要的過度緊張,委實體現(xiàn)出了難得一見的宰相氣度。元成宗能夠順利繼位接班,主持大局的伯顏舉重若輕,起了至為重要的作用。
31.汝曷敢抗我?guī)?,獨不懼死乎?/p>
王楫,字巨川,鳳翔虢縣人。父霆,金武節(jié)將軍、麟游主簿。楫性倜儻,弱冠舉進(jìn)士不第,乃入終南山讀書,涉獵孫、吳。泰和中,復(fù)下第,詣闕上書,諭當(dāng)世急務(wù),金主俾給事縉山元帥府。尋用元帥高琪薦,特賜進(jìn)士出身,授副統(tǒng)軍,守涿鹿隘。
太祖將兵南下,楫鏖戰(zhàn)三日,兵敗見執(zhí),將戮之,神色不變。太祖問曰:“汝曷敢抗我?guī)?,獨不懼死乎?”對曰:“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軀報國,今既僨軍,得死為幸!”帝義而釋之,授都統(tǒng),佩以金符,令招集山西潰兵。從大軍破紫荊關(guān),取涿、易、保州、中山,軍次雄州。節(jié)度使孫吳堅守不下,楫入城喻以禍福,吳遂以城降。(《元史·王楫列傳》)
——王楫原本是金國的臣子,受命擔(dān)任副統(tǒng)軍,把守涿鹿隘。大廈將傾,一木難支。盡管王楫忠勇善戰(zhàn),與蒙古太祖鐵木真的軍隊鏖戰(zhàn)三日,還是“兵敗見執(zhí)”,做了蒙古人的俘虜。面對太祖鐵木真“汝曷敢抗我?guī)?,獨不懼死乎”之問,王楫顯得非常從容:“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軀報國,今既僨軍,得死為幸!”設(shè)若尋常貪生怕死之輩,是斷然說不出如此氣沖霄漢的豪言壯語來的。正因為如此,不怕死的王楫得到了鐵木真的賞識,轉(zhuǎn)而成了鐵木真麾下的名將。
32.松江太守明日來
趙豫為松江府太守,每見訟者非急事,則諭之曰:“明日來?!笔冀孕χ视小八山孛魅諄怼敝{。不知訟者來,一時之忿,經(jīng)宿氣平,或眾為譬解,因而息者多矣。比之鉤巨致人而自為名者,其所存何啻霄壤?
馮夢龍評:李若谷教一門人云:“清勤和緩?!遍T人曰:“清、勤、和,則既聞命矣,緩安可為也?”李公曰:“天下甚事不自忙里錯的。”“明日來”一語,不但自不錯,并欲救人之錯。
陸子靜九淵知荊門軍,嘗夜與僚屬坐,吏白老者訴甚急。呼問之,體戰(zhàn),言不可解。俾吏狀之,謂其子為群卒所殺。陸判“翌日至”。僚屬怪之。陸曰:“子安知不在?”凌晨追究,其子蓋無恙也。此亦能緩之效。然唯能勤而后能緩,不然,則廢事耳。(《智囊全集·上智部·通簡》)
——常言說:“忙中出錯,事從緩來?!泵鞒粟w豫堪稱是個中高手。在松江府太守任上,趙豫在人們口里的外號“明日來”,由貶義詞而變?yōu)榘x詞,表現(xiàn)了人們從不理解不接受太守趙豫的辦案方式到理解和接受到由衷欽佩的過程。馮夢龍所引李若谷教授門人的“清、勤、和、緩”四字訣,頗為詳細(xì)地闡釋了“緩”字的真諦。在陳述宋代大儒陸九淵的軼事后,馮夢龍所云“唯能勤而后能緩”數(shù)字,更是對“勤”“緩”辯證關(guān)系的精辟闡釋。
33.吾視死如歸,今果然矣
高攀龍,字存之,無錫人。少讀書,輒有志程朱之學(xué)。舉萬歷十七年進(jìn)士,授行人。四川僉事張世則進(jìn)所著《大學(xué)初義》,詆程、朱章句,請頒天下。攀龍抗疏力駁其謬,其書遂不行。
……四年八月,拜左都御史。楊漣等群擊魏忠賢,勢已不兩立。及向高去國,魏廣微日導(dǎo)忠賢為惡,而攀龍為趙南星門生,并居要地。御史崔呈秀按淮、揚還,攀龍發(fā)其穢狀,南星議戍之。呈秀窘,急走忠賢所,乞為義兒,遂摭謝應(yīng)祥事,謂攀龍黨南星。嚴(yán)旨詰責(zé),攀龍遽引罪去。
頃之,南京御史游鳳翔出為知府,訐攀龍挾私排擠。詔復(fù)鳳翔故官,削攀龍籍。呈秀憾不已,必欲殺之,竄名李實劾周起元疏中,遣緹騎往逮。攀龍晨謁宋儒楊龜山祠,以文告之。歸與二門生一弟飲后園池上,聞周順昌已就逮,笑曰:“吾視死如歸,今果然矣?!比肱c夫人語,如平時。出,書二紙告二孫曰:“明日以付官校?!币蚯仓?,扃戶。移時諸子排戶入,一燈熒然,則已衣冠自沉于池矣。發(fā)所封紙,乃遺表也,云:“臣雖削奪,舊為大臣,大臣受辱則辱國。謹(jǐn)北向叩頭,從屈平之遺則。”復(fù)別門人華允誠書云:“一生學(xué)問,至此亦少得力?!睍r年六十五。遠(yuǎn)近聞其死,莫不傷之。(《明史·高攀龍列傳》)
——晚明時期的直臣左都御史高攀龍和名臣趙南星等志同道合,竭盡全力與朝中的惡勢力抗?fàn)?,故而遭到了以宦官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更猖狂的反撲。在魏忠賢、崔呈秀、游鳳翔等的交相誣陷下,高攀龍被貶官、削奪官職,隨后又面臨著鋃鐺入獄的劫難。在大劫來臨之際,飽讀詩書的高攀龍自知必死,反倒更為從容,在對后事一一作了安排以后,坦然自盡?!拔嵋曀廊鐨w,今果然矣?!蓖高^這句話語,可以隱約遙望見高攀龍偉岸的身影。
34.出則死于兵,不出死于火
項淑美,淳安人,適方希文。希文好蓄書。杭州不守,大帥方國安潰兵掠江滸,數(shù)百里無寧宇。希文避山間,載書以往。會幼子病疹,希文出延醫(yī),淑美與一嫗一婢處。
是夕,亂兵突至,縱火肆掠。婢挽淑美衣,欲與俱出,正色叱曰:“出則死于兵,不出死于火,等死耳,死火不辱?!睍r嫗已先去,見火熾復(fù)入,呼曰:“火至,奈何弗出?”淑美不應(yīng),急取書霍左右,高與身等,坐其中。須臾火迫,書盡焚,遂死。
賊退,希文歸,則余燼旋而成堆,若護(hù)其骨者。一慟,灰即散,乃收骨瘞先兆。(《明史·列女列傳三·項淑美》)
——生逢亂世,明末女子項淑美的不幸命運令人一讀三嘆。而項淑美在死亡來臨之前的那份清醒和淡定,更是讓人為之動容?!俺鰟t死于兵,不出死于火”,左右都是一死,不存僥幸心理、抱定了必死之心的她隨之做出了自己的抉擇:寧可死在大火之中而不忍受賊人的凌辱。
35.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圣主
光緒二十四年,召入都,奏對稱旨,擢四品卿、軍機(jī)章京。四人雖同被命,每召對,嗣同建議獨多。上欲開懋勤殿,設(shè)顧問官,令嗣同擬旨,必載明前朝故事,將親詣頤和園請命太后。嗣同退謂人曰:“今乃知上絕無權(quán)也!”時榮祿督畿輔,袁世凱以監(jiān)司練兵天津。詔擢世凱侍郎,召入覲。嗣同嘗夜詣世凱有所議。明日,世凱返天津。越晨,太后自頤和園還宮,收政權(quán)。啟超避匿日本使館,嗣同往見之,勸嗣同東游。嗣同曰:“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圣主?!弊洳蝗?。未幾,斬于市。著有《仁學(xué)》及《莽蒼蒼齋詩集》等。(《清史稿·譚嗣同列傳》)
——譚嗣同從容就義,使得晚晴時的戊戌變法多了幾許悲壯?!安挥行姓?,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圣主?!弊T嗣同在就義前并不絕望,堅信自有后來人會去完成他所未竟的變法大業(yè)。
36.陳賡的機(jī)敏
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時,總指揮是蔣介石,陳賡擔(dān)任總指揮部護(hù)衛(wèi)連連長。
戰(zhàn)役中,在敵人優(yōu)勢兵力的沖擊下,蔣介石不得已向后撤退。眼見蔣介石已無力奔跑,陳賡就背起蔣介石拼命地跑,一直跑到安全地帶才放下他。為此,蔣介石一直很看重陳賡。后來,蔣介石開始大肆抓捕“圍剿”共產(chǎn)黨,陳賡不幸被抓。
蔣介石親自出馬勸降,很關(guān)切地說:“你瘦多了,共產(chǎn)黨那里太苦,來我這里吧。”陳賡并不屈服,開玩笑地說:“校長一直教育我們,瘦吾身而肥天下,是我們革命者追求的目標(biāo),可是,我看校長卻胖了,天下卻瘦了,這是為什么?。俊迸檬Y介石有火發(fā)不出來,只能尷尬地笑了笑。不久,陳賡被救走。
延安整風(fēng)運動時,很多人都拿他救過蔣介石的命說事,特別是康生,在批斗大會上,直接指著陳賡的鼻子說:“如果當(dāng)年你不救蔣介石,趁機(jī)斃了他,現(xiàn)在哪要打這么多仗,你就是叛徒?!?/p>
這時,陳賡也不著急,看了看康生,然后大聲地回答:“那蔣介石不就立刻成了烈士,跟廖仲愷一樣了,我也立刻成為反革命被處決,你就沒有機(jī)會誣陷我了,不遺憾么?”
大家都笑了,康生也不能再問下去,批斗會在喧鬧的氣氛中結(jié)束。(《人民政協(xié)報》第10版·2015年1月15日)
——上述兩則軼事,讀來令人大快朵頤,不能不由衷地欽佩陳賡大將的幽默和機(jī)智。不論是當(dāng)時雄霸天下的蔣介石,還是居心叵測專以整人為能事的陰謀家康生,在陳賡的幽默詼諧應(yīng)對面前,都只能張口結(jié)舌,敗下陣來。
37.為了多會一首歌
蘇格拉底坐牢時,聽見隔壁牢房里一個新來的犯人在哼歌,那是一首新歌,他以前從未聽過。蘇格拉底急忙請求唱歌的獄友教他唱那首歌。
監(jiān)牢的人都知道蘇格拉底是死囚,行刑日期迫近。聽了他的請求,唱歌的囚犯很吃驚:“您不知道自己馬上就要被處決了嗎?”
“我當(dāng)然知道。”蘇格拉底輕松地回答。
“那您為什么還要學(xué)新歌呢?”獄友不解地問。
蘇格拉底回答道:“這樣,我死的時候就會多一首歌?!保ā短K格拉底軼事》)
38.寫信人只記得署名,忘了寫內(nèi)容
一次,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公開場合演講,從臺下遞上一張紙條,上面只寫了兩個字“笨蛋”。
丘吉爾知道,臺下有人等著看他出丑,便神色從容地對大家說:“剛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寫信人只記得署名,忘了寫內(nèi)容?!?/p>
39.我只是在搖自己的頭
丘吉爾參加保守黨期間,一次,與他共事的保守黨議員威廉在會議上發(fā)表演說,看到丘吉爾搖頭,心中很是不快,便提高嗓門說:“我想提醒尊敬的議員注意,我只是在發(fā)表自己的意見?!?/p>
聽了威廉的話,議員們紛紛將目光投向丘吉爾。接下來,丘吉爾從容地說道:“我也提醒演講者注意,我只是在搖自己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