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秋雨西遞

思想徽州·徽商六講 作者:趙焰


秋雨西遞

對于中國文化而言,最缺少的,是真正的人文主義、宗教精神和慈善情懷所組成的一種可觸可摸的暖流……而對于西遞人本身來說,很明顯,他們是認識不到這樣的短處的。他們只是在這樣無形的壓力下變得孱弱,變得敏感、多疑而多慮。他們只能用他們的方法來理解社會,理解世界。

|一|

在西遞的那兩天,天一直陰陰地下著雨。

每次來,都要在西遞的老街上走一走,這次也不例外。由于秋雨連綿,西遞就如同霧中的版畫似的,也如一個淋濕的舊夢:陰冷、濕潤、隔膜。漂亮的是西遞街道上的那些石板路,因為水沖走了灰塵,它們顯得前所未有地干凈,如黛玉一般晶瑩。

盡管天氣極差,西遞還是一如既往地熱鬧,很多游人和我一樣,打著傘,跟在導(dǎo)游后面,一家老房子、一家老房子地參觀。因為雨下得大,視線不免有點模糊,很多地方看不真切,連態(tài)度也很難保持莊嚴安詳,在這樣的天氣中哪能細細地聆聽導(dǎo)游的解說詞呢,只是匆忙地跟在隊伍的后面,一邊有意無意聽著,一邊詢問著房東們的真古董仿古董假字畫,或者獨自想著心事。也許,進入歷史的方式就應(yīng)該是這樣隨意吧,歷史就是陰雨,就是幽暗,就是真假難辨的古董,就是雨中的黟石——它的本質(zhì)是那樣的捉摸不定,不能讓人輕易明白,也不會讓人輕易進入。

|二|

西遞的誕生竟然有著一個類似“趙氏孤兒”的故事。

據(jù)胡氏宗譜記載,現(xiàn)在西遞大族胡姓原本是唐代皇族的后裔。公元904年,唐昭宗李曄受梁王朱溫的威逼,倉皇離開長安。東逃行至河南陜州時,皇后何氏生下一個男孩。李曄深知此去洛陽兇多吉少,便命何氏將嬰兒用帝王衣服包裹起來,設(shè)法藏匿在民間。當時,歙州婺源人胡三正在陜州做官,為了替朝廷分憂,胡三便丟棄官職,接納太子,悄悄潛回家鄉(xiāng)婺源。李曄到了洛陽三年后,朱溫篡位,自立梁朝,李曄一家全部被殺,唯有逃離虎口的太子幸免。而在婺源,胡三將太子改姓胡,取名為昌翼,昌是吉祥平安,翼為翅膀,意思是吉祥平安地飛離虎口。

再后來,胡昌翼長大成人了。按照中國傳奇的習慣延續(xù),似乎下半部分就是李氏孤兒知曉家世,然后報仇雪恨什么的。但什么也沒發(fā)生,故事便戛然而止。這當中的原因只有兩種可能性,一是胡昌翼極想報仇,但能力遠遠不及,所以選擇了放棄;二是因為胡昌翼懂得了太多的人情世故,懂得了高處不勝寒,所以再也不愿意鋌而走險,于是選擇了韜光養(yǎng)晦,在平庸中與生活握手言歡。這樣一直到胡昌翼五世孫的時候,胡家人由婺源遷到了西遞安居——胡昌翼也就成了西遞胡氏的第一世祖——但胡家對祖宗并沒有忘懷,他們一直把自己當作是帝王子孫,并在祠堂里供奉著李世民像。現(xiàn)在,在西遞的追慕堂里,我們?nèi)匀豢梢钥吹教铺诋嬒駪覓煸诟吒叩凝惻_上。

跟中國絕大多數(shù)村莊一樣,西遞就這樣誕生了,它有了自己的歷史,也平平淡淡地進行著自己的歷史,像一首毫無特色的弦樂曲,緩慢地、平白地演奏下去。

一直到明朝,西遞的歷史才放出光華,從15世紀中葉一直到19世紀中葉,西遞的發(fā)展可以說是躍上了一個高峰。

鼎盛時期的西遞據(jù)說有10000人,這比現(xiàn)在的西遞人口還要多上3倍??梢韵胂蟮氖?,當時那么多胡姓人聚集在這塊地方,肯定相當繁榮。這當中的原因自然是徽商的興起。由于生存壓力巨大,西遞人開始離家出門,去外地經(jīng)營自己的產(chǎn)業(yè),西遞商人主要以經(jīng)營錢莊和商鋪為主。在外賺了錢之后,便回家買田置業(yè),光宗耀祖。西遞,在大筆資金進入之后,當然會有很大變化。

這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叫胡貫三,他是胡姓第24世祖,清朝道光年間人。據(jù)說,胡貫三曾經(jīng)營36家典當行和20余家錢莊,遍及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資產(chǎn)折合白銀500余萬兩,財產(chǎn)居于江南巨富第6位。

不僅如此,在胡貫三身上,還體現(xiàn)了徽商的一個重大特點,那就是官與商的緊密相關(guān)?,F(xiàn)在,西遞村口的那座“走馬樓”就與胡貫三有關(guān)。當年胡貫三與朝中宰相、同為徽州人的曹振鏞結(jié)為兒女親家。有一年曹振鏞從歙縣來西遞走親戚,出于面子的需要,胡貫三耗費了很多物力財力,大興土木。僅在村口,就修建了壯觀的“走馬樓”和“迪吉堂”。當曹振鏞應(yīng)邀登上走馬樓,憑欄眺望遠山近水時,胡貫三的心里充溢著從未有過的滿足。不僅如此,胡貫三還捐出巨資,在曹振鏞的家鄉(xiāng)歙縣,建造了橫跨練江的大石橋。官與商就在這種親情結(jié)合中達成了默契和互助?;丈叹褪窃谶@種勾結(jié)中,畸形地發(fā)展,然后,又畸形地毀滅。當然,胡貫三之所以大興土木,揮金如土,除了炫耀個人財富之外,我想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心理因素,那就是自卑——在那個時代,金錢在權(quán)力面前的自卑。

現(xiàn)在,走在西遞的街道上,隨處可見的是商品經(jīng)濟的濃郁氣息。幾乎家家在向游人介紹榮光的同時,也積極地兜售著真假文物,還有一些職業(yè)文物販子不停地糾纏著游人。因為沒有祖先那樣可以揮霍的資本,所以也就沒有祖先那么從容不迫了。一座村莊、一個家族、一段榮光、一條傷疤,就是在這樣的纏纏繞繞中,變得晦澀而暗淡。昔日的光華悄然遠去,成為一個模糊的背影,讓后人費思量,卻難忘。

|三|

相比于宏村,西遞顯得更加精致。我們在西遞的巷道上走著,處處干凈清秀,很見章法。

從表面上看,西遞似乎是素樸和安靜的,但這種素樸和安靜卻是內(nèi)斂和壓抑的結(jié)果,在骨子里,滿是精巧的心思和算計。

西遞民宅的對聯(lián)就是這種人與人之間精細思量的集中體現(xiàn)。比如說履福堂的幾副對聯(lián):“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忍片刻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從表面上看,這對聯(lián)似乎顯示了寬厚平和、清靜忍讓的生活態(tài)度,但進一步推想,主人顯然對于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有著許多思考。

另外一些對聯(lián),更可以看出對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關(guān)注了,比如:“能吃苦方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一忍最高”“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君子不憂還不屈,丈夫能屈也能伸”“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惜衣惜食惜財兼惜福,求名求利求己勝求人”……

這些對聯(lián),當然是徽州人感悟生活所得,在經(jīng)歷了太多的坎坷和磨難之后,西遞人自然對于人生有著自己的心得和感受。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對聯(lián)中隱藏著極強的犬儒成分,對世故極為精通,同時也防人如防盜。雖然這種理解是一個整體,但人與人之間的那種盤算、那種防備、那種彼此關(guān)起門來的競爭和算計,卻昭然若揭。

也許對于當時的大環(huán)境來說,這樣不講原則的堅韌和隱忍是成功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方法,但這樣的方法我還是覺得太具功利色彩了,是站在私利的立場上,沒有把對人的要求放到更高的層次上。這并不是一種真正的道德教化,而只是一種狹隘的方法論教育,是一種極堅固的庸俗社會學(xué)。西遞人,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正好把這樣的世故和庸俗發(fā)揮到了極致。

當然,這種實用犬儒是極為有效的,也是無可厚非的。但這種存在的確有著很多缺憾。對照著西遞人的處世哲學(xué),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中國文化過于關(guān)注人倫日用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人,如果把精力和智慧都過分地用在人情世故上,那么就會在整體上失去天真活潑、渾樸野趣、真實誠懇,就會在大方向上失去創(chuàng)造力,失去堅韌和勇敢,也會失去生命激情和理想情懷。

對于中國文化而言,最缺少的,是由真正的人文主義、宗教精神和慈善情懷所組成的一種可觸可摸的暖流。中國文化從不缺少圓潤和智慧,它所缺少的,就是那種執(zhí)著的勇敢和一意孤行,還有做事的理性、方法。

而對于西遞人本身來說,很明顯,他們是認識不到這樣的短處的。他們只是在這樣無形的壓力下變得孱弱,變得敏感、多疑而多慮。他們只能用他們的方法來理解社會,理解世界。這樣的感覺就像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只,在沒有方向、失去信心的情況下,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尋找到一個平靜的小港灣安頓下來,一邊修整著船帆船舷,一邊看著遠去的孤帆遠影,既自得意滿,又悵然若失。

|四|

我在去西遞的時候,手邊正巧帶的是一本馬克斯·韋伯論中國宗教的書。在這本書里,韋伯明確指出:歐洲資本主義的種種特征其實早就存在,而直接導(dǎo)致現(xiàn)代資本主義產(chǎn)生的,則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的出現(xiàn)。韋伯在分析了中國18世紀的經(jīng)濟狀況后指出,其實當時在中國,完全有著發(fā)展資本主義的經(jīng)濟基礎(chǔ),但中國卻未能進入資本主義,這當中有著諸多的原因。例如,沒有官職保障的財富無法成為社會榮譽的基礎(chǔ),沒有法律地位的企業(yè)難以成為城市的主角,沒有經(jīng)濟代價的國家義務(wù)取消了自由勞動市場,沒有憲章契約的同業(yè)行會不敢進入自由的競爭,等等。

但中國缺少真正意義上的開放的宗教精神,顯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韋伯還說,直接導(dǎo)致現(xiàn)代資本主義產(chǎn)生的,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的出現(xiàn),那就是基督新教的倫理道德、行為準則。他說,以前的天主教靠的是神秘主義的拯救、贖罪、懺悔理論,通過祈禱讓人們相信可以在天堂得救,因此人們的精神與商業(yè)經(jīng)濟長期對立。而改革后的新教則認為靈魂的得救不是要依靠教會和儀式,而是有賴于內(nèi)心的純凈和工作的勤勉。這種積極入世的態(tài)度,有力地支持了商人以資本流通、會計核算而獲得利潤的經(jīng)濟行為,推動了工商企業(yè)的發(fā)展。這也證明,新教倫理就是一種資本主義精神。應(yīng)該說,韋伯的這些論述,是對歐洲宗教改革的最高評價,也是對西方文明的準確揭示。

西遞人的對聯(lián)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揭示了一個現(xiàn)象,那就是,在中國文化當中,長期以來在心理上、思想上是與財富相對立、不相融的。這表現(xiàn)為財富在所謂文化面前的自卑,經(jīng)濟在人生目標前的軟骨,實利在審美情趣中的孱弱。中國商人在所謂文化面前總體上的自卑以及財富所缺乏的精神力,直接導(dǎo)致了經(jīng)濟發(fā)展與意識形態(tài)的脫節(jié)。

而西遞,正是這種狀態(tài)的縮影,在文化、道德、倫理、審美等方面的擠壓面前,西遞就像爐中燒就的薄瓷,精致、美麗、脆弱、自鳴得意,同時又不堪一擊。

|五|

那天晚上,由鎮(zhèn)上安排,我們住進了西遞的“曠古齋”。

這是一家北京人購下的老屋,裝飾一新后,交給了兩位當?shù)厝舜鸀榻?jīng)營。

它的裝潢非??季?,既保存了徽州民居的古色古香,又設(shè)計了一些非常有情調(diào)、有創(chuàng)意的布局,比如在一樓的堂前設(shè)置了酒吧;細節(jié)也是一些與徽州有關(guān)聯(lián)的東西,比如吊燈的燈帽用的是劃船的舢板等等;而且還安裝了衛(wèi)生間,生活和居住非常方便。據(jù)說,1995年那個北京人購下這所房子的時候,只花了5萬元,但他后來花了30萬元把曠古齋裝飾一番,現(xiàn)在有人出價80萬,他也沒賣。

住在這樣古色古香的屋子里,透過雕花的窗欞,風景便如畫一樣悄然潛入。窗外遠處是青色的野山,不遠處是黛色的屋頂,更近一點的則是大片翠綠的竹林。這樣的景致讓人頓生歡喜。夜色降臨后,萬籟俱寂,不知怎的,我卻對陌生的靜謐感到了不踏實。這樣的靜是可以給人壓力的,它讓人心虛,似乎人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醒過來,都想獨立自主地游走一番。與這樣的清醒比起來,平日在城市里的行動更像是在睡眠,最起碼,身上的很多器官,或者是毛孔,都是在昏昏地沉瞑著。

窗外一直淅淅瀝瀝地下著雨,秋雨中的西遞似乎也安睡了,但我卻一個人在黑夜中睜著眼。對于西遞,對于徽州,我有著太多雜亂的碎想。現(xiàn)在,也許我能趁著寂靜,安安靜靜、綿綿密密地想一想西遞,想一想徽州的歷史。

一直到走的時候,才聽當?shù)厝苏f,從山坡上向下看,西遞村是一個完整的船形。他們闡述說,之所以這樣設(shè)計,是風水上的原因,西遞這個地方比較缺水,想以船來招水;再就是,西遞的胡姓想的是自己家族有朝一日,能乘風破浪航行于大江大海。也許,這只“燕雀”還是有著“鴻鵠之志”的。但我卻有另外一種想法,我想的是,西遞人也許是要取“同舟共濟”的意思吧。從遙遠的中原躲避兵燹而來,生活在這群山環(huán)繞的偏僻之地,家族子弟在一起,自然要抱團結(jié)盟。這個村落起先肯定是不想平庸的,也是有著想法的,但在庸常了很多年后,真的就變平庸了。平庸是因為什么呢?是缺少出世的情懷,是缺少濟世的理想。一個人,一個村落,甚至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理想,沒有情懷,即使再會算計,再會修身養(yǎng)性,智慧的庸常終有一天會變成真正的平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