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宮曲
◎盧摯
沙三、伴哥來嗏①,兩腳青泥,只為撈蝦。太公莊上②,楊柳陰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③,碌軸上渰著個琵琶④。看蕎麥開花,綠豆生芽。無是無非,快活煞莊家⑤。
【注釋】
①沙三、伴哥:及下文的“小二哥”,都是元曲中常用的農(nóng)村青壯年人名。嗏:語尾助詞,略同于“呀”或“著呀”。②太公:元曲中對農(nóng)村大戶人家老主人的習(xí)稱。③昔涎剌塔:元人方言,垂涎三尺的樣子。④碌軸:即碌碡,石碾子,碾谷及平整場地用的農(nóng)具。渰(yǎn):此同“弇”,合覆,這里是背朝上合撲之意。⑤莊家:農(nóng)民。
【譯文】
沙三、伴哥過來了,兩腳上滿是青泥,原來剛才去撈蝦去了。就在太公的田莊上,他們坐在楊柳樹蔭底下,將西瓜砸開品嘗。小二哥在一旁饞得口水嘀答流淌,一翻身趴在碌碡上,活像扣著一面琵琶。放眼去看蕎麥花開,綠豆生苗兒。沒有是非爭執(zhí),真是快活的農(nóng)家。
【賞析】
曲子講了幾個鄉(xiāng)野少年妙趣橫生的生活,通篇使用村言村語,形式與內(nèi)容絕妙地達到了統(tǒng)一。值得一提的是,使用俗語是元曲的一大特征。
沙三、伴哥以及后面提到的小二哥,都是元曲中常見的人名,多指鄉(xiāng)村孩童。“來嗏”寫出了他們呼朋引伴,歡樂熱鬧的場面?!皟赏惹嗄?,只為撈蝦”不僅讓人一下子便想象出沙三和伴哥忘情撈蝦的神態(tài),還勾勒出他們大大咧咧的性格。也許因為等不及品嘗西瓜的美味,他們直接將西瓜“磕破”。饞得一旁的小二哥“昔涎剌塔”?!奥递S上淹著個琵琶”用得十分巧妙?!把汀弊忠环矫姹憩F(xiàn)出天氣的炎熱,小二哥趴在碌軸上流了不少的汗;一方面又寫出其口水橫流的滑稽相。再看“琵琶”,極少有人用樂器形容人的姿態(tài),琵琶“頸長”,小二哥伸長脖子看人吃西瓜的樣子登時躍然紙上。
接著“看蕎麥開花,綠豆生芽”,曲子的視角發(fā)生了變化,作者從旁觀者變成了曲中人。生機勃勃的田野風(fēng)光和前面鄉(xiāng)野少年的憨態(tài)可掬相互映襯,自然而然引出來“無事無非,快活煞莊家”的結(jié)論。作者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喜愛之情早已從字里行間散發(fā)出來。
曲子比喻新巧,語言通俗,洋溢著生活的氣息,情味十足。早期的元曲作家非常注重學(xué)習(xí)民間俚語,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元曲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