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社會的到來 宗教美術及羅馬風格
宗教美術作為“用眼來看的圣經(jīng)”的發(fā)展過程
中世紀的歐洲社會,基督教控制了人們生活中的一切。早晨隨著教堂的鐘聲開始一天的生活,在安息日去教堂向神祈禱。教堂不僅是祈禱之地也是集會場所,有時也用于商業(yè)和審判。
基督教在392年被定為羅馬帝國國教之后,在西歐也并不是立即就確立了統(tǒng)一的基督教社會。
5世紀基督教成為國教之后,誕生了后來的五大總部:“羅馬教會”“君士坦丁堡教會”“安提約基亞教會”“耶京教會”“亞歷山大里亞教會”。羅馬教會為了在西歐擴大勢力范圍決定與法蘭克國王聯(lián)手。
法蘭克王國是指在5世紀—9世紀統(tǒng)治西歐的日耳曼人國家。法蘭克王國的繁榮,可以分為前期的墨洛溫王朝時代和后期的加洛林王朝時代。
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的第一代君主是克洛維一世(在位時間:481年—511年),他的妻子是一名基督教教徒,他在496年也接受了基督教洗禮改信基督教。羅馬教會為了今后可以在西歐擁有廣大領土的法蘭克境內(nèi)更方便地傳教,把一國之君收為了基督教教徒。
法蘭克王國的歷史
基督教源于猶太教教徒拿撒勒的耶穌開始的一場宗教改革運動,其實就是從猶太教中衍生出來的一個宗教派系,也就是說,耶穌本人及他的追隨者原本都是猶太教教徒。這些追隨者和其他猶太教教徒之間的區(qū)別在于,對他們而言救世主就是耶穌,“救世主(基督)=耶穌”是基督教的絕對宗教原理。
在基督教向國際宗教發(fā)展之際,猶太教的《圣經(jīng)》作為《圣經(jīng)·舊約全書》被基督教所用,但《圣經(jīng)·舊約全書》中神的容貌是不允許被看到的,所以原本與猶太教同宗的基督教為了避免偶像崇拜,無法發(fā)展宗教美術。
教堂內(nèi)裝飾著的宗教美術(科隆大教堂《戈羅主教的十字架》970年左右)
?Elya
阿爾卑斯以北的歐洲在當時屬于文化發(fā)展落后國,把《圣經(jīng)·舊約全書》《圣經(jīng)·新約全書》中的故事用圖畫的形式來給那些不會讀書寫字的人傳授基督教,宗教美術就這樣作為“用眼來看的圣經(jīng)”獲得了肯定并變得極為重要。為了傳達基督教教義,在教堂內(nèi)開始裝飾關于《圣經(jīng)·舊約全書》《圣經(jīng)·新約全書》教徒相關故事的宗教美術作品。
基督教中的最大教派“羅馬教會”是如何發(fā)展起來的
克洛維一世去世之后,墨洛溫王朝維持了2個世紀。后來大臣查理·馬特(688年左右—741年)手握實權,而查理的兒子丕平三世(在位時間:751年—768年)廢除了墨洛溫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自封為王,法蘭克進入加洛林王朝時代。
丕平三世為了強調(diào)自己稱王的正統(tǒng)性,決定和羅馬教皇聯(lián)手。754年羅馬教皇斯蒂芬三(二)世(在位時間:752年—757年)趕赴巴黎,在圣彼得大教堂給丕平三世、他的妻子及他的孩子們作“圣別”。通過“圣別”,他們宣稱自己“由神涂油”,向世人宣揚加洛林王朝王位繼承的正統(tǒng)性。
800年,丕平三世的兒子查理曼(在位時間:768年—814年)在羅馬加冕成為“(西)羅馬大帝”,通過這次戴冠稱帝再次加強了王位的正統(tǒng)性和權威。
就這樣王權與羅馬教會強強聯(lián)手,西歐的基督教教化(天主教教化)得到了大力發(fā)展。
由修道院的興起而誕生的羅馬風格
在查理曼去世之后,法蘭克王國分崩離析,北歐進入一個混亂的時代。
基督教的修道士在遠離城市的地方開始修建修道院,而正是這些修道院,成了日后基督教文化的新發(fā)祥地。
在這些修道院和教會新式樣中,一個嶄新的“羅馬風格”萌芽了。美術史中所說的“羅馬風格”,指的大致就是11世紀后半葉到13世紀前半葉這段時間的建筑·美術史。
當?shù)谝粋€千禧之年公歷1000年過去之后,教會的建筑材料漸漸從木造轉為更高價、與神明之家的身份更相配的石造羅馬風格。但天花板從木板改為石頭之后,為了支撐穹隆形頂棚(弓形的曲面屋頂)的重量,就必須加厚建筑物的墻壁,而這樣就導致了羅馬風格教堂的墻壁都很厚,以致無法安裝尺寸較大的窗子。
這種羅馬風格式樣的教堂,在諾曼底、勃艮第、法國南部、英國等各處分別又衍生出各自的特點,不過它們之間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半圓”。這個特點在之后很長一段歲月中都是最簡單辨別羅馬風格和哥特風格不同之處的要點。哥特風格的拱形為尖頭拱形,而代表“羅馬風格”的古羅馬建筑的特征則是半圓拱形。
當基督教得到公開承認之后,因為摩西的《十誡》中有一條為“禁止偶像崇拜”,所以基督教一直避開立體雕像。初期裝飾在教堂中的只是馬賽克和壁畫,當進入羅馬風格和哥特風格時期之后,雕像隨之開始出現(xiàn)。
羅馬風格的雕像與哥特風格的相比,其特征就是更精巧也更幼稚拙樸,能帶給觀賞者的信仰之心以強烈的沖擊力。它們大多是令人驚恐又稍顯夸張的作品,目的就是為了能直接打動中世紀那些不會讀寫的人的心靈。所以那些作品沒有采用寫實主義的表現(xiàn)風格,而是以充滿想象力又易懂的動感形象來表現(xiàn)那個幻想世界。
羅馬風格的圣菲利普大教堂(約11世紀初—12世紀中期)?Morburre
具有羅馬風格特征的“半圓拱形”?He 3nry
羅馬風格時期的雕像(歐坦大教堂的《猶大自縊》)?Cancre
因朝圣熱而形成的城市化和“哥特美術”的萌芽
以修道院為中心的羅馬風格之所以能得到發(fā)展,源于人類對“末日”的強烈意識。當人們在公歷1000年迎接“世界末日”時,民眾深信在世紀末會出現(xiàn)“死亡”和“最后的審判”。隨著這種對“末日(死亡)”和墜入地獄的恐懼感越來越強烈,人們在信仰上的熱情也日漸高漲,他們變得更加依附于基督教。
11世紀朝圣之旅開始盛行。在這種宗教熱情的煽動下,不但騎士、貴婦,連農(nóng)民也手持朝圣手杖開始朝圣旅行,當時的人們就是這樣生活在一個以神為中心的世界中。
而在這種朝圣之路上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修道院,這些修道院中不但有禮拜堂,還可以住宿,甚至修道院成了交通要道。定期市場的產(chǎn)生又促進了經(jīng)濟發(fā)展,城市漸漸形成。
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一股朝圣熱,是因為在11世紀末,隨著十字軍遠征圣地耶路撒冷及伊斯蘭教諸國,眾多圣人遺物(基督、圣母、圣人的遺骸或部分遺骸,還有與他們有淵源之人的物品)被帶入了歐洲(基督和圣母因為升入天國并沒有遺?。?/p>
人們相信只要觸摸或親吻到收存著的這些圣人遺物就能實現(xiàn)心愿,因此那些收藏著圣人遺物的朝圣之地漸漸熱鬧起來,甚至還出現(xiàn)了專門買賣圣人遺物的商人。
這股圣人遺物崇拜風潮在12世紀變得越來越狂熱,收藏圣人遺物的教堂也隨之越來越活躍。教堂擁有的圣人遺物越著名朝圣者就越多,而隨著定期集市的發(fā)展,這些教堂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收入也隨之大大增加。在當時沒有任何圣人遺物的教堂是不存在的。
在這股朝圣熱潮下城市漸漸形成,宗教美術也變得越來越洗練,即使它和羅馬風格出自同一種宗教美術,但城市中的修道院與地方上的完全不同,哥特美術從此誕生。
專欄
基督教被公認之前的基督教美術
其實基督教于313年在《米蘭敕令》被公認之前,在遭到鎮(zhèn)壓的時代中,“基督教美術”就已經(jīng)存在了,從地下的共同墓地(塋窟)及石棺等葬禮美術中可見一斑。
比如地下墓地中墻壁和天花板上的牧羊人壁畫,原本這是羅馬葬禮美術中所用圖案,牧羊人及牧歌風景(世外桃源)象征著人們死后對于永恒生命的渴望。因為基督曾把自己比作善良的牧羊人,所以這里借用了基督的這種形象。
除了這種借用之外,也有基督教獨特的形象,比如象征基督的“魚”。之所以魚會成為基督的象征,是因為“耶穌·基督·神之子·救世主”這四個詞的字首組合起來就是希臘文的“魚”,在基督教被公認之前,魚的圖像是基督教教徒隱蔽使用的符號。就是這樣,在基督教被公認之前其實已經(jīng)存在著大量的宗教美術。
前期的《善良的牧羊人》畫
象征基督的“魚”的壁畫
- 作為神圣之人(物),與其他人類、物品區(qū)別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