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魚紀游
本文作于萬歷二十一年。雖題為紀游,但是文中只有寥寥數(shù)筆記述山水,大部分文字記述了作者與李沂的談話,表達了他對當世人才的看法,對時政的諷諭。結尾以山水喻人,意味深長,是一篇極富特色的紀游小品。
舟泊嘉魚縣[1],訪李給事景魯[2]。景魯廷杖歸[3],逾三年矣。一見,喜劇欲狂,握余手曰:“兄真信人,不渝宿約!”登樓,痛飲至丙夜[4]。
時劉、哱初平[5],倭報甚警[6],景魯慷慨談兵,因訊近日人才。余曰:“人才吾不能知,第有一切喻[7]:仙鶴能為臺榭點綴光景,然決不能耕田負重;貓能護衣篋,鷹隼能致野味[8],然不能禁其食腥啖羶。通此,則滿世界皆人才矣?!本棒斬劫p之[9]。明日,游近城渚山,山石枯梗,山樹森勁。水直行山下,無纖毫紆屈,大約俱類景魯之為人。留二宿,始別。
【翻譯】
船停泊在嘉魚縣,我拜訪了李給事景魯先生。景魯遭廷杖返歸故里,已經過了三年了。一見到我,高興得發(fā)狂,握著我的手說:“老兄真是守信用的人,沒有違背過去的約定?!鄙狭藰牵达嫷缴钜?。
當時正值劉東旸、哱拜父子叛亂剛剛被平息,倭寇進犯的消息很緊急,景魯慷慨地談論戰(zhàn)事,于是詢問近來的人才情況。我說:“關于人才我不太了解,但是我有一個貼切的比喻:仙鶴能給樓臺亭榭裝點景色,但是決不能耕田和負擔重物;貓能保護衣箱,鷹隼能獵取野味,但是不能禁止它們吃腥魚和生肉。懂得這個道理,就滿天下都是人才了?!本棒敽苜p識我的看法。
第二天,游覽了靠近縣城的一些山。山上的石頭瘦削而多棱角,山上的樹木高大而挺拔,泉水直流山下,沒有一點兒迂回彎曲,大約都像景魯?shù)臑槿?。我住了兩宿,才告別了景魯先生。
注釋
[1] 嘉魚縣:今屬湖北省。
[2] 李給事景魯:李沂,字景魯,號太清。湖北嘉魚人。萬歷進士,任吏科給事中,掌管抄發(fā)章疏,稽察違誤等事。
[3] 廷杖:古代皇帝在朝廷上杖責臣下的一種酷刑。萬歷十六年,李沂彈劾太監(jiān)張鯨,觸怒神宗,因此遭廷杖,黜官為民,返回故里嘉魚縣。
[4] 丙夜:古代將夜間分為甲、乙、丙、丁、戊五更。丙夜指三更時分,即深夜。
[5] 劉、哱(bō波)初平:指萬歷年間,西夏叛將劉東旸、哱拜及其兒子哱承恩叛亂被平息的事。
[6] 倭:古代對日本人的稱呼。這里指元末明初在我國沿海地區(qū)侵擾的日本海盜。
[7] 第:但是。
[8] 鷹隼:一種兇猛的獵鷹。
[9] 亟:通“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