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在最能代表盛唐氣象的唐詩中,張九齡的《望月懷遠》在屈指可數(shù)之列。在同類(月夜懷人)的詩中,具有宰相氣度,絕非小情小調(diào)。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樣的詩句是超越自我,可以把天下人一網(wǎng)打盡的。詩中從大海上升起的月亮,可以是中秋的月,也可以是春月。這樣的詩句屬于任何時代,對今天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是家喻戶曉的?!疤煅墓泊藭r”寫出了一種空間的距離和心理的認同——這是一個國家的認同、一個民族的認同。它還使人想起另一個天才的詩句:“別時容易見時難”。當我們念起“天涯共此時”的時候,想到的正是“別時容易見時難”。這正是“望月懷遠”的題中之意。張九齡本人一定沒有想到,他的這兩句詩會如此這般地穿過了一千年的時空,成為聯(lián)結(jié)海峽兩岸的中國人的感情紐帶,具有化干戈為玉帛的魅力。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接著寫月夜中人無盡的懷想。由于首聯(lián)的關(guān)系,這一聯(lián)消息甚大。詩人并不具體指陳懷思對象,筆下的“情人”,也就可以不限于男女,甚至可以推廣到一切關(guān)系——親子也可以、兄弟也可以、同志也可以、朋友也可以、祖孫也可以,凡是相互思念的人,都可以被一網(wǎng)打盡。而“相思”也不限于男女,而是形形色色的相互思念。連“怨”也不必是幽怨,也可以是“相思”的強化表達。在月下,“相思”被拉得很長很長、放得很大很大,“遙夜”“竟夕”的字面,“起”字的勾勒,狀出綿綿不斷的感覺。四句的音情是非常飽滿的,與讀王維《相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的感覺,并無二致。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這兩句有倒裝。是憐月光之滿而滅燭,可以節(jié)能;覺夜露之涼而披衣,為了保暖。寫出了月夜失眠者的情態(tài)。燭光下的環(huán)境是溫馨的,月光下也是,但又最難耐孤單和寂寞。披衣是起身活動,想找人說話。使人想起陶淵明的名句:“相思輒披衣,言笑無厭時。”但哪里去找自己的朋友呢?用新詩來寫這種感覺,就是“我身上覺著輕寒/你偏那樣地云衣重裹/你團無缺的明月喲/請借件縞素的衣裳給我”(郭沫若)。在月光下,人的情感是凈化的。這首詩也表現(xiàn)了這種凈化。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最后兩句表達對遠方人的祝愿,作者并沒有直白地說:“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但詩句中一定包含著這樣的意思及其可以類推的意思。詩人突發(fā)奇想,用了一個超前的,或者說后現(xiàn)代的詩歌話語——“不堪盈手贈”,語出晉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馀輝,攬之不盈手?!狈g過來說是“恨不得捧一把月光送你”——這是何等地浪漫!今人有句話可以作它的注腳:“最珍貴的東西是免費的”,除了陽光、空氣、水、親情、友愛等,當然還包括月光。最后寫到憧憬寫到夢——當一個人失去一切,但只要有夢,就不可悲。如果連夢也沒有,那才真的可悲了。
這首詩的意境朦朧,表達委婉深曲,極有情致。余恕誠先生形容《春江花月夜》道:“人們面對無限的春江、海潮,面對無邊的月色、廣闊的宇宙,縈繞著綿長不盡的情思,蕩漾著對未來生活的柔情召喚?!边@也就像在說《望月懷遠》。雖然它是一首五律,在篇幅上比《春江花月夜》小得多,意象和語言也更單純更簡潔,卻同樣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