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十字路口,他如何選擇?

愛國科學家的故事 作者:李晉華 編


4.十字路口,他如何選擇?

華羅庚的人生出現(xiàn)了轉機,他的數(shù)學才華得到了肯定,繼續(xù)深造也成為他的夢想。終于,這一天到來了。在清華的推薦下,華羅庚得到了去英國留學的機會??墒牵⒉皇菦_著學位去的,只是為了多學一些。

從清華到劍橋

“我來劍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

1936年,在清華大學的推薦下,年僅26歲的華羅庚被送往英國留學,學校是當時很多人都視為圣殿的“劍橋大學”。當時在劍橋任教的著名數(shù)學家哈代聽說了這件事情,但恰巧當時他有事需去美國,就給華羅庚留言“兩年內(nèi)可以獲得博士學位”。如果是一般人的話,則至少需要三年時間,可見哈代對華羅庚是相當重視的。但是對于華羅庚來說,博士學位并不是他所想要的,他只想以一個訪問者的身份去學習。

一位教授表示不理解他的想法,因為如果他拿到博士學位,在國內(nèi)外都會有重要的影響,這可是很多在劍橋求學的學者們夢寐以求的頭銜。這位教授便問他為什么,他解釋說:“我來劍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币驗樽鲈L問者可以沖破束縛,同時攻讀好幾門學科。因此,不管自己的成就如何,每當要寫自己的文化程度時,華羅庚都會毫不猶豫地寫上“初中畢業(yè)”。

在劍橋的兩年學習時間當中,華羅庚將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數(shù)學理論中的難題上,根本沒有想過為自己申請學位。雖然沒有拿到博士的頭銜,但前前后后共發(fā)表了20篇論文,引起國際數(shù)學界的贊賞。若是論水準而言,幾乎每一篇都可稱為上乘之作,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其中一篇論文寫的是關于“塔內(nèi)問題”的研究,華羅庚所提出的理論被數(shù)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哈代教授聽到這個消息后,高興地說道:“我的著作中將它寫成是無法改進的,看來有必要修改一下了?!?/p>

當時的劍橋大學具有“世界數(shù)學中心”之稱,全世界各國優(yōu)秀的數(shù)學家?guī)缀醵荚萍谶@里。華羅庚參加了一個數(shù)論專家研究小組,主要研究堆壘素數(shù)論中的問題。1938年,華羅庚從英國回來,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數(shù)學專著《堆壘素數(shù)論》,后來這本書成為數(shù)學經(jīng)典名著,先后用俄文、德文、英文、匈牙利出版,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1946年3月,華羅庚應邀到蘇聯(lián)訪問,回來后不顧反動當局的限制,在昆明做起一次“訪蘇三月記”的報告。1946年9月,華羅庚應紐約的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去美國講學,并在1948年時被伊利諾依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他的妻子和三個兒子也來到美國,和他團聚。

新中國成立,回國建設

“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xiāng);梁園雖好,非久留之地”。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得知這一消息后,遠在海外的華羅庚興奮不已,他決定回到國家為國效力。很多人都說他傻,因為當時的華羅庚很受器重,年薪達到1萬美元,生活過得很舒適。他有自己的小洋樓,里面有學4個臥室、兩間浴室,還有一個能夠容納五六十人開會的客廳。除此之后,他還有自己的小汽車,學校里還專門為他配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員??梢姡绹目茖W界對他是高度重視,而他也是第一個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中國人。

很多人都認為,華羅庚在美國已經(jīng)功成名就,是不會再回國了。不過,物質(zhì)生活上的富足并沒有留住他的愛國之心,他常說:“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xiāng);梁園雖好,非久留之地”。

在華羅庚的心里一直都有個心愿,那就是有召一日能夠回國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把祖國建設好”。因此,當他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后,便毅然決定放棄在美國的富裕生活,沖破重重阻礙和封鎖,帶著妻兒回到了祖國大地。他們于1950年2月到達香港時,他寫下了一封《告留美同學的公開信》,信中酣暢淋漓地抒發(fā)了他想要為國效力的熱情,還鼓勵海外的學子為新中國服務,他充滿激情地呼吁:“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華羅庚受到了毛主席的《實踐論》影響,堅持到群眾中去,將數(shù)學從書本走向了社會實踐,得到了很好的推廣。因此,他也被廣大群眾譽為“人民的數(shù)學家”。

一位美國教授后來在評價華羅庚回國一事時,這樣說:“如果華羅庚能留在美國,還可以對數(shù)學做出更多的貢獻。不過他回國對于中國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很難想象如果他不回去,中國數(shù)學會怎么樣。”

回到祖國后,華羅庚又回到了清華園,擔任清華大學的數(shù)學系主任。不久,他便接到了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邀請,開始籌建數(shù)學研究所。1952年7月數(shù)學所成立,由華羅庚擔任所長,他潛心為國家培養(yǎng)數(shù)學人才,著名的數(shù)學家王元、陸啟鏗、陳景潤等都曾在這里學習。

回國后短短幾年的時間內(nèi),華羅庚在數(shù)學領域里的成就便碩果累累,他發(fā)表的論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復變函數(shù)論》于1957年1月獲得國家發(fā)明一等獎,并被多個國家翻譯出版。為了培養(yǎng)青少年們對數(shù)學的興趣,他還在北京發(fā)起了中學生數(shù)學競賽活動,從出題、監(jiān)考再到閱卷,華羅庚都親自參與,還多次到外地去推廣這一活動。他寫的很多數(shù)學通俗讀物,都對青少年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他還發(fā)起創(chuàng)建了我國計算機技術研究所,是國內(nèi)最早主張研制電子計算機的科學家之一??傊?,華羅庚投入了極高的愛國熱情,不斷地為數(shù)學領域的研究做出貢獻。

1979年,華羅庚應邀到英國去講學。在一次宴會上,一位美國女學者來為華羅庚敬酒,突然她問了一句:“華教授,對于當初回國的決定你不后悔嗎?”面對這個不太友善的提問,華羅庚堅定又十分有禮貌地回答:“不!不!我一點也不后悔,我回國是要用自己的力量,為祖國做些事情,并不是為了舒服,活著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祖國?!辩H鏘有力的回答將愛國的熱情溢于言表,也贏得了在場很多人的敬意。

1985年6月12日,華羅庚應邀到日本東京大學做演講,他先是用中文講,后來又改為英文,很多日本的學者都被他精彩的演說深深地吸引。原定45分鐘的報告,由于大家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而被延長到了一個多小時。當華羅庚滿頭大汗地結束演講時,突然心臟病發(fā)作,他倒在了講臺上。這一倒,他就再也沒有起來。他用行動實踐了自己的諾言:“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p>

華羅庚不重視學位,只重視自己可以學幾門學科;不重視金錢名利,只重視自己是否能為國家出一份力。這份豁達的情操,這份愛情的熱情,無不讓每一個中國人感到無尚的光榮和自豪。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