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蠻族入侵以前之歐洲

何炳松講中古歐洲史 作者:何炳松 著


第二章 蠻族入侵以前之歐洲

第一節(jié) 羅馬帝國統(tǒng)一之原因

吾人如欲明了中古歐洲史,不能不先略知羅馬帝國史。當(dāng)五世紀初年,西部歐洲一帶,并無獨立之國家。今日之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諸國,在當(dāng)日均系羅馬帝國之領(lǐng)土。至于今日之德國,在當(dāng)日則草萊未辟,蠻族居之。羅馬人曾欲力征之而不得,乃沿萊茵及Danube兩河筑壘駐兵以御之。

羅馬帝國之領(lǐng)土,包有歐洲之西南部、亞洲之西部及非洲之北部。國內(nèi)人種甚雜。埃及人、亞拉伯人、猶太人、希臘人、日耳曼種人、Gaul種人、Briton種人、Iberian人,無不俯首帖耳,臣服于羅馬。

領(lǐng)土既廣,人種又雜,各人種之文明程度,又復(fù)各不相同,而羅馬帝國竟能統(tǒng)一而維持之,達五百年之久,殊非吾人意料所及。然稍加研究,即可知羅馬帝國之能維持如此之久者,其故厥有數(shù)端:(一)羅馬帝國之政治組織,完備異常。中央之于地方,如臂使指。(二)羅馬人民之尊崇皇帝,幾同神圣。(三)羅馬法律,通行全國而無阻。(四)羅馬國道,四通八達;幣制劃一,商旅均便。(五)羅馬政府常遺教師并建設(shè)駐防地于國之四境,故羅馬之思想及文化,得以彌漫國中,無遠弗屆。

茲先述羅馬之政府及皇帝?;实勖?,頒行全國而無阻;所謂“君意即法律”,為羅馬法中精理之一。國內(nèi)城市,雖有自由,然帝國官吏,監(jiān)視甚密。羅馬政府除維持秩序,管理司法,防守邊疆外,尚有管理民食之責(zé)任。有時且迫國民之子繼其父之業(yè),不得見異而思遷。貧民之飲食,由政府供給之,故無蠢動之患。此外并費巨款舉行賽車格斗諸戲以娛國民。總之,羅馬政府之組織,固然完備異常,即其保育人民之周至,亦復(fù)世間罕有。

凡羅馬人均有崇拜皇帝之義,人民雖有信教之自由,而崇拜帝像之事,則全國一致。故羅馬政府之虐殺基督教徒,不但因信仰不同而已,亦且因基督教徒每有不愿崇拜皇帝之舉,并公言羅馬帝國之將亡也。

羅馬帝國既有統(tǒng)一之政府,故有全國一致之法律。各地習(xí)俗,縱有不同,而公平原理,不分畛域。羅馬帝國之法律,歐洲至今受其賜。人道精神,始終貫徹其間,為古代各種法典所不及。凡為妻為母為子者,無不受法律之保護,不若昔日受家長之壓制,并主張與其加罪于無罪之人,不若罪人脫逃之為愈。又以為所謂人類者,非此界彼疆,各族分居之謂,乃屬于一國及一法之人民之謂。

羅馬國內(nèi)之大道,四通八達,郵傳軍隊,朝發(fā)夕至。商民行旅,來往無虞。全國之幣制及量衡,又復(fù)一致。駐防之地遍布國中,至今Treves,Cologne,Bath,Salzburg諸地,猶有羅馬橋梁建筑之遺跡,當(dāng)日文化之彌漫,可想而知。

羅馬政府之提倡教育,尤為盡力,凡巨城中,至少必有政府所派之教師三人,負教授修詞學(xué)及閎辯術(shù)等學(xué)科之責(zé)。羅馬人天性不喜文學(xué)及美術(shù),故其文化多仿自希臘。由政府教師播之于國中,使全國之文化,現(xiàn)相同之象。故羅馬人僅知其為帝國之公民,初無地域之觀念也。

自Augustus以來至蠻族入侵時,先后凡四百年,吾人絕未聞羅馬人有叛亂之舉,或獨立之心。時人以為羅馬帝國,必能維持永久而不蔽。

第二節(jié) 羅馬帝國衰替之原因

羅馬帝國之組織完備及統(tǒng)一精神,既如上述,何以一旦蠻族入侵,驟形瓦解?欲求其故,殊不易易。大抵羅馬帝國時代之人民,已漸失其有為之志與自信之心。所以如是,殆有四端:(一)稅制不良,民力日疲。(二)奴制風(fēng)行,工人無業(yè)。(三)人口減少,國力遂微。(四)蠻族入居境內(nèi),伏他日西部帝國瓦解之基。

羅馬之皇室及官吏,人數(shù)甚多,費用浩大,而貧民“面包與馬戲”(Bread and Circuses)之供給,所費尤為不資。不得已唯有重征于民之一法。地稅為國家最巨之收入,其率本高;再加以官吏之中飽,人民之負擔(dān)因之益重。國內(nèi)各地之地稅,由各地少數(shù)富民征收之,只求收足應(yīng)征之?dāng)?shù),不問其來源之如何。地主因之而傾家蕩產(chǎn)者,不一其人,故政府至有地主不得離其土地以逃避重稅之令。此種重稅,唯少數(shù)之富民能擔(dān)負之。至于中流社會,境遇日惡,貧困不堪,帝國社會之中堅,為之喪亡殆盡矣。

至于工人之地位,尤為惡劣,而奴制之存在,實為主因。蓋羅馬自征服各國以來,國內(nèi)之奴隸,有增無減。五百年間,城鄉(xiāng)各種工作,無一不入于奴隸之手。奴隸之?dāng)?shù)以百萬計。一地主每有奴隸數(shù)百人,多或數(shù)千人,唯極貧苦者,家中方無奴隸。

地稅雖重,而羅馬帝國時代之人民,仍以土地之多寡為貧富之標(biāo)準(zhǔn)。無廣大田地者,即無充當(dāng)縉紳或官吏之望。故國內(nèi)土地,漸入于少數(shù)富民之手,而中人之家,日漸消滅。富民之田產(chǎn)曰Villas者,逼布于意大利,Gaul及Britain諸地。為奴隸者,不但負管理及耕耘之責(zé),即地主家庭中之一切日用,亦由若輩供給之。凡制造器具及衣服、烹飪食物、侍候主人及記室之役,均由奴隸任之。另命奴隸一人負管理全地之責(zé)。田產(chǎn)既廣,有同村落,而直轄于地主之一人。

各種工作,既皆任奴隸為之,自由民遂多不愿工作者,以為此乃奴隸之責(zé)任。哲學(xué)家Seneca常謂工藝之為物,決非哲學(xué)家所發(fā)明,實系“下流奴隸所想出者”。

奴隸制度,既使工作有墮落之虞,而國內(nèi)市場,亦復(fù)為奴制所壟斷。蓋巨族大家之日用品,皆由本家奴隸供給之,而且蓄奴之主,往往使奴隸出為人傭,自由民工作之機會,因之剝削殆盡。

當(dāng)蠻族入侵以前數(shù)百年間,奴隸景況,亦頗有改良之處。昔日奴主每有深夜監(jiān)禁奴隸于地牢之習(xí),至是革除。政府亦有種種保護奴隸之法律,其最要者,莫如禁止奴主之不得擅殺奴隸。蠻族將入侵之際,奴隸之?dāng)?shù),日形減少,一因羅馬已無遠征他國擴充領(lǐng)土之事,二因奴主每有釋放奴隸之舉也。

被釋放而自由之奴隸曰“被放之人”(Freedmen),其地位不若自由民之高尚。雖不至再為奴主之牛馬,然每年仍有為主人服役之義。并須納其收入之一部分于主人?;橐鲋?,亦須得主人之允許,方得實行。

奴隸雖被釋放,而自由民之狀況,益趨惡劣。城市之中,自由民工作之時,每與奴隸或被放之人同流合污。至于鄉(xiāng)間之自由農(nóng)民,亦一變而為介于奴隸與自由民間之“自由佃奴”(Coloni)。其身體始終附于某地,隨土地而易其主人。唯年能納其收入之一部分于地主,且為地主服役若干日者,地主不得任意剝奪其種地,此則與中古時代之“佃奴”(Serf)同。因此為鄉(xiāng)民者永無自立之望,生生世世為佃奴矣。此種自由佃奴漸與奴隸合而為一。因法律規(guī)定某種鄉(xiāng)間奴隸永不得離其種地,須隨土地而易其主人也。

而且羅馬大地主,每有許多之貧弱地主附屬之。蓋地主之貧弱者,為逃避重稅及獲得保護計,每愿將其田產(chǎn)讓諸強有力之地主;唯大地主須保護之,并允其終身仍得耕種其土地。貧弱之地主既死,其子孫即流為自由之佃奴。此即他日封建制度之起源也。

凡國家隆盛者,其人口必日有增加。至于羅馬帝國,則自Augustus以來,人口即漸形減少,國家精力,隨之日疲。戰(zhàn)爭也,疫癘也,奴制也,重稅也,凡此種種,皆足以促人口之日減者也。蓋人民生活,既甚困難,則婚姻之事,每因之而被阻。大家巨族,遂不可多見云。

政府為增加人口計,每允日耳曼蠻族入居國中為自由之佃奴。相傳皇帝Constantine曾召蠻族三十萬人入境。其時并募蠻族人入羅馬軍隊中為抵御蠻族之用,開其端者為Julius Caesar。此種政策漸成習(xí)慣,至帝國末年,甚至全軍兵士,純屬蠻人。日耳曼種人有為軍官者,亦有高據(jù)政府中之要津者。故蠻族未入侵以前,帝國中之蠻人,已遍地皆是。羅馬人與蠻族之畛域,漸不分明。他日帝國西部之瓦解,如此之速,蓋非無因。蠻人對于羅馬帝國,雖甚尊重,然其個人自由之精神,則可斷其必不放棄也。

第三節(jié) 東部羅馬帝國

蠻族未入侵以前,羅馬帝國之政府、法律及文化,雖全國具一統(tǒng)之觀,然帝國東西兩部,亦早現(xiàn)分離之象。皇帝Constantine以武力入承大統(tǒng),思再建第二帝都于東部以統(tǒng)制東方一帶之地以固國基。故于三三〇年建都于歐亞兩洲之交點,名之曰Constantinople。然彼初無分裂帝國之心,即皇帝Theodosius于三九五年有命其二子分治東西兩部之舉,亦未嘗心存分裂。嗣后羅馬帝國之中,雖有兩帝并治之跡,然帝國之一統(tǒng),一如昔日,而兩帝亦絕無畛域之見存。凡國中法律,仍必得二帝之同意而后頒發(fā)。當(dāng)時之著作家,凡提羅馬必曰帝國。一若國中僅有一君者然。實則統(tǒng)一思想,直貫徹于中古時代人民之心目中也。

蠻族之入居羅馬帝國中者,雖始于東部;然西部瓦解之后,東部諸帝尚能守護其領(lǐng)土至千年之久。他日帝國東部,不亡于日耳曼種人,實亡于土耳其人。

羅馬帝國東部之歷史,雖不可不知,然此書不能盡情詳述。其言語、文字及文明,多仍希臘之舊,且頗受東方諸國之影響,故與西部歐洲之文明絕異。而文學(xué)與美術(shù),在東部頗能繼續(xù)罔替,在西部則蕩然無存。

自羅馬帝國西部瓦解以后,東都遂為歐洲最巨最富之城,典章文物,燦然可觀。建筑之宏麗,街市之清結(jié),西部歐洲人見之,莫不驚異。他日十字軍興時代,西部歐洲兵士之道經(jīng)其地者,頗受其激動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