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憑箜篌引

李賀詩選譯(修訂版) 作者:馮浩菲,徐傳武 譯注


李憑箜篌引[1]

這首詩是作者聽了樂工李憑彈奏箜篌,有所感慨而作的。詩中極寫李憑演奏的美妙,竟致云凝不流,神女感動(dòng),物候?yàn)橹円?,魚龍為之起舞。全詩構(gòu)思奇特,想象豐富,語言富有創(chuàng)造性。成語“石破天驚”,就出自這首詩中的“石破天驚逗秋雨”一句。但詩中只寫樂工技藝的感天動(dòng)地,毫不涉及一般人的反應(yīng),實(shí)系暗示佳音妙曲,塵世知希,曲折地透露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感傷。

吳絲蜀桐張高秋[2],空白凝云頹不流[3]。

江娥啼竹素女愁[4],李憑中國彈箜篌[5]。

昆山玉碎鳳凰叫[6],芙蓉泣露香蘭笑[7]。

十二門前融冷光[8],二十三絲動(dòng)紫皇[9]

女媧煉石補(bǔ)天處[10],石破天驚逗秋雨[11]

夢入神山教神嫗[12],老魚跳波瘦蛟舞[13]

吳質(zhì)不眠倚桂樹[14],露腳斜飛濕寒兔[15]

【翻譯】

在深秋的夜晚,彈奏起名貴的箜篌,

樂音激越,使天上的云彩不再流走。

湘娥素女感動(dòng)得淚灑青竹,滿懷哀愁,

是由于樂工李憑在京城里彈奏箜篌。

樂聲清脆動(dòng)聽,就像昆山玉碎,鳳凰鳴叫,

時(shí)而使蓮花哭泣綴露,時(shí)而使香蘭開放歡笑。

這聲音融和了十二門前的清冷光氣,

二十三條絲弦打動(dòng)了至上的天帝。

沖上女媧煉石補(bǔ)過的天際,

激破了五彩石,逗落了綿綿秋雨。

幻覺中仿佛樂工進(jìn)入神山教女仙彈奏,

老魚興奮得隨波跳躍,瘦蛟也翩翩起舞。

月中吳剛聽得忘了睡眠,依靠著桂樹,

露珠斜飛,也打濕了在一旁靜聽的玉兔。


注釋

[1]李憑:當(dāng)時(shí)的著名樂工,善于彈奏箜篌(kōng hóu空侯)。箜篌:古代彈撥樂器,有似于豎琴。引:樂曲體裁之一。

[2]吳絲蜀桐:代指箜篌。當(dāng)時(shí)制作箜篌一類樂器所用的絲弦,以吳地(今江蘇和浙江一帶)所產(chǎn)的蠶絲為佳;所用的木材,以蜀地(今四川?。┧a(chǎn)的桐木為上。這里也有表示箜篌質(zhì)地名貴的寓意。張:指彈奏。

[3]空白:天空。白,一本作“山”。頹:凝重低垂的樣子。

[4]江娥:一作“湘娥”。指帝舜的二妃娥皇和女英。相傳舜南巡而死,她們痛哭時(shí)灑淚于竹上,就成了斑竹。見《博物志》。素女:黃帝時(shí)善于彈瑟的女子。見《史記·封禪書》。

[5]中國:即國中,指當(dāng)時(shí)的京都長安。古時(shí)候稱都城為國。

[6]昆山:即昆侖山,是出玉的地方。這句以玉碎和鳳叫分別比擬箜篌聲的清脆與悠揚(yáng)。

[7]芙蓉:蓮花。這句是說,箜篌聲時(shí)而悲憤,能使蓮花哭泣;時(shí)而歡快,能讓香蘭發(fā)笑。笑:指開花。

[8]十二門:古長安城一面三門,四面十二門。

[9]二十三絲:指箜篌的二十三條弦。紫皇:指天帝。

[10]“女媧”句:神話傳說,共工氏怒觸不周山,天頂傾陷,女媧氏煉五色石,補(bǔ)住了缺陷處。見《淮南子·覽冥訓(xùn)》。

[11]逗秋雨:逗落秋雨。逗,引。

[12]嫗(yù玉):老年婦人。《搜神記》載,晉懷帝永嘉年間,兗州(在今山東?。┏霈F(xiàn)了一位仙女,號成夫人,善彈箜篌,詩中或許暗用此事。這句是說,聽李憑彈箜篌入了迷,幻覺中仿佛在仙境聽他教仙女演奏。

[13]“老魚”句:《列子·湯問》載:“瓠巴鼓瑟而鳥舞魚躍。”這里暗用此典。

[14]吳質(zhì):即神話傳說中在月宮砍桂樹的吳剛。相傳吳剛字質(zhì)。

[15]露腳:露珠。寒兔:指月宮玉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