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緯第四

文心雕龍 作者:(南朝梁)劉勰 著; 王志彬 譯


正緯第四

【題解】

《正緯》篇在《文心雕龍》中的“文之樞紐”部分,列《宗經》篇之后,可謂《宗經》的續(xù)篇?!蹲诮洝菲獜恼骊U發(fā)宗經的意義;《正緯》篇則從反面駁正緯書中的虛假荒誕現(xiàn)象,其目的還是為了維護經書至高無上的地位,以改變當時浮靡的文風,因而仍是劉勰文論基本思想觀點的組成部分。

緯書相傳為解說經典的著述,取經緯交錯之義。在《正緯》篇中劉勰一方面要匡正以緯亂經的弊端,另一方面又指出緯書“事豐奇緯,辭富膏腴”,“無益經典,而有助文章”,表現(xiàn)出了“擘肌分理,惟務折中”的樸素辯證觀點和不囿于世風的批判精神,時至今日,仍不失其理論和實踐的意義。

《正緯》篇全文,大致分為四個段落,層層深入地闡明了對緯書要“芟夷譎詭,采其雕蔚”的主旨。

第一段從“夫神道闡幽,天命微顯”,到“真雖存矣,偽亦憑焉”。主要是闡明經書和緯書中都有的讖緯之說的真?zhèn)螁栴}。劉勰認為,保存在儒家經典中的“河出圖”、“洛出書”之說是真的,是“圣人則之”的;而由于“世敻文隱,好生矯誕”,經書之外的類似說法,就真假難辨了。在這里,劉勰實際上已經把“真雖存矣,偽亦憑焉”的根由,歸結到經書最初的記載上去了。應當說這是實事求是的,符合歷史發(fā)展過程的。

第二段,從“夫‘六經’彪炳,而緯候稠疊”,到“經足訓矣,緯何預焉”?主要講“按經驗緯”,緯書是托名偽造的四個方面的表現(xiàn),乃《正緯》篇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一是說,緯書與經書相配合,就如同織布,作為原料的絲和麻,是不能混淆、雜亂的。而如今經書雅正,緯書詭異,兩者背離千里,這是緯書虛假的第一個表現(xiàn)。其二是說,圣人在經書中對世人的訓示是很明顯的,應當擴大范圍,緯書則以神道教人,內容隱晦,應當簡要,而現(xiàn)在的緯書卻多于經書,這是緯書虛假的第二個表現(xiàn)。其三是說,符讖是天意,不能由人來制造,而把緯書都托名于孔子,是由人造成的。這是緯書虛假的第三個表現(xiàn)。其四是說,圖讖在商、周兩代之前就多次出現(xiàn)了,到了春秋末年,經書才開始完備。先有緯書后有經書,違背“織綜”常理,這是緯書虛假的第四個表現(xiàn)。在這一段中,劉勰以經比緯,揭示了它們的奇正之別,隱顯之異,“天”人混淆,以后居先的表現(xiàn),是言之成理的。他面對當時統(tǒng)治階級利用讖緯之說,以宣揚皇命天授的圖謀,致其在士人中頗為風行的情況,敢于揭露緯書的虛假和荒誕,應當說是難能可貴的。但他對讖緯之說的批判并不徹底,他還是肯定天命和神意的。

文心雕龍正緯第四第三段,從“原夫綠圖之見,乃昊天休命”,到“四賢博練,論之精矣”。主要論述讖緯的歷史發(fā)展,進一步揭露讖緯之說“乖道謬典”的荒誕不經。其中包括四層意思:一是強調“前世符命”,乃“歷代寶傳”,是上天給予圣人的祥瑞,不是為了配經,也不能由人制造。經傳所載只是孔子所作的一些筆錄,而并非孔子著作。二是揭露“伎數(shù)之士”借托孔子之名,“或說陰陽,或序災異,若鳥鳴似語,蟲葉成字”等等詭術,造成了“東序秘寶,朱紫亂矣”的狀況。三是指出光武帝“篤信”讖緯之說,“風化所靡,學者比肩”,造成了“乖道謬典”的嚴重后果。四是借桓譚、尹敏、張衡、荀悅四賢,強化對讖緯之說的批判。在這一段中,劉勰把批判矛頭指向哀、平、光武之世,以及沛獻王、曹褒等帝王將相,其價值和意義也是不可低估的。劉勰生活的齊、梁時代,以讖緯之術效力于帝王的文士,為數(shù)甚多,諸如沈約、任昉等人,都曾以此趨炎附勢,對蕭衍勸進稱帝,給他披以“承天受命”的神秘外衣。

第四段,從“若乃羲、農、軒、皞之源”,到“前代配經,故詳論焉”。這一段雖短,卻是《正緯》篇中最有價值的組成部分。劉勰雖然揭露、批判了“鳥鳴似語,蟲葉成字”等等虛妄、怪誕之說,卻并不完全否定源自于遠古的“白魚、赤烏”、“黃金、紫玉”等等神話,贊揚這類神話:“事豐奇?zhèn)?,辭富膏腴。”應當說,遠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劉勰,是相當通達、辯證的,具有可貴的膽識和魄力。

綜觀《正緯》全篇,可以看出劉勰正緯而不棄緯,宗經而不泥經;在他心目中,緯書并非一無可取,經書也并非發(fā)膚不得觸動。因此,他才能夠說,緯書是“無益經典,而有助文章”,應當“芟夷譎詭,采其雕蔚”。這種治學為文的態(tài)度具有積極的普遍意義,理應為今人舉一反三,予以鑒用。

夫神道闡幽(1),天命微顯(2)。馬龍出而大《易》興,神龜見而《洪范》耀(3)。故《系辭》稱:“河出圖,洛出書(4),圣人則之(5)?!彼怪^也。但世敻文隱(6),好生矯誕(6),真雖存矣(7),偽亦憑焉。

【注釋】

(1)神道:與后之“天命”均指《原道》篇中所說的“自然之道”,或曰“神理”。闡:表明。幽:幽秘,深邃。

(2)微:微奧,隱蔽。

(3)見:同“現(xiàn)”。

(4)河出圖,洛出書:與上句“馬龍出”、“神龜見”均指遠古傳說中龍馬從黃河里負圖而出,神龜從洛水里負書而現(xiàn)。伏羲效法河圖畫成八卦,周文王又為八卦作卦辭和爻辭成為《易經》;大禹據(jù)洛書作《洪范》九疇,成為治國的根本大法。

(5)則:準則,引申為效法。

(6)世敻(xiǒng):年代久遠。文隱:文辭隱晦。

(6)好生:容易產生。矯:假托,虛詐。誕:荒誕,虛妄。

(7)憑:依靠,依附。

【譯文】

神明之道闡示幽秘的事理,上天之意顯露微奧的征兆。龍馬獻出河圖大《易》因之肇興,神龜獻出洛書《洪范》始而光耀。所以《周易·系辭上》說:“黃河出圖,洛水出書,圣人們即效法它?!敝傅木褪沁@些事。惟因年代久遠文辭又隱晦不清,容易產生虛妄荒誕的假托,雖然保存有真實的東西,但虛假的東西也依附它沿襲下來。

夫“六經”彪炳,而緯候稠疊(1);《孝》、《論》昭晰(2),而鉤讖葳蕤(3)。按經驗緯,其偽有四:蓋緯之成經(4),其猶織綜(5),絲麻不雜,布帛乃成。今經正緯奇,倍摘千里(6),其偽一矣。經顯,圣訓也(7);緯隱,神教也(8)。圣訓宜廣,神教宜約,而今緯多于經,神理更繁,其偽二矣。有命自天,乃稱符讖(9),而八十一篇(10),皆托于孔子,則是堯造綠圖(11),昌制丹書(12),其偽三矣。商、周以前,圖箓頻見(13)。春秋之末,群經方備。先緯后經,體乖織綜,其偽四矣。偽既倍摘,則義異自明(14)。經足訓矣,緯何預焉(15)?

【注釋】

(1)緯候:即緯書,因配合《尚書》的緯書有《尚書中候》,故稱緯書為緯候。稠疊:繁雜重復。

(2)《孝》、《論》:指宣揚孝道與孝治思想的儒家經典《孝經》和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論語》。昭晰:清晰明白。

(3)鉤讖(chèn):指配合《孝經》和《論語》的緯書。鉤,指《鉤命訣》,系解釋《孝經》的九種緯書的代表作。讖,是驗的意思,講未來能應驗的預言和預兆,此指解釋《論語》的讖書,有《比讖考》等八種。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之狀,此處借指緯書的蕪雜紛亂。

(4)成經:即配經,指緯書與經書相配,如《易經》,有《易經緯》與之相配。

(5)織綜:使經線與緯線在織機上相交織的裝置。

(6)倍摘:違背。倍,通“背”。摘,牴牾不合。

(7)圣訓:圣人的教誨、訓示。

(8)神教:以神道教人。

(9)符讖:所謂天降的祥瑞征兆或托為天命的預言。

(10)八十一篇:《隋書·經籍志》載,讖緯之書有八十一篇,包括《河圖》九篇、《洛書》六篇,又別有三十篇為“九圣之所增演”,而《七經緯》三十六篇,則是孔子所作。據(jù)此可知,八十一篇讖緯之書,并非全都出自孔子之手筆,惟自漢以來,緯書為孔子所作的說法甚盛,故劉勰指出:“八十一篇,皆托于孔子”。

(11)堯造綠圖:緯書《尚書中候·握河紀》載,綠圖是上天賜給唐堯的,而非“堯造綠圖”。

(12)昌制丹書:緯書《尚書中候·我應》載,丹書是上天賜給周文王姬昌的,亦非“昌制丹書”。劉勰以此為例來反駁八十一篇,皆托于孔子的不實之說。

(13)圖箓(lù):即圖讖、符讖。

(14)義異:指經書與緯書的差異。

(15)預:參預,干預。

【譯文】

“六經”光彩顯耀,而緯書卻繁雜重復;《孝經》、《論語》昭著明晰,而與之相關的讖緯則蕪雜紛亂。按照經書來檢驗緯書,緯書的偽托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緯書配合經書,猶如經線和緯線交織,絲麻原料不能混雜,這樣才能織成麻布或絲綢。而實際上經書雅正緯書奇異,兩者背離千里,這是緯書偽托之一。經書明顯,是圣人的訓示;緯書隱晦,是以神道教人。圣人的訓示應當廣博,用神道教人的話應當簡約,而如今緯書多于經書,神道之理更為繁雜,這是緯書偽托之二。有旨意從天而降,才能稱為“符讖”,可是八十一篇讖緯,都托名于孔子,由此推論那就是唐堯自造綠圖,姬昌自制丹書了,這是緯書偽托之三。商、周兩代以前,“圖箓”即已多次出現(xiàn),到春秋末期,各種經書才開始完備。先有緯書后有經書的情況,違背了經立緯合的體制,這是緯書偽托之四。偽托的緯書既然違背了經書,那么它們在義理上的差異就自然明白了。經書足以訓誡世人,何須緯書再參預呢?

原夫綠圖之見,乃昊天休命(1),事以瑞圣(2),義非配經。故河不出圖,夫子有嘆(3),如或可造,無勞喟然。昔康王河圖(4),陳于東序(5),故知前圣符命,歷代寶傳(6),仲尼所撰,序錄而已(7)。于是伎數(shù)之士(8),附以詭術(9),或說陰陽,或序災異,若鳥鳴似語(10),蟲葉成字(11),篇條滋蔓(12),必假孔氏。通儒討核(13),謂偽起哀、平(14),東序秘寶,朱紫亂矣(15)。至光武之世(16),篤信斯術,風化所靡,學者比肩(17),沛獻集緯以通經(18),曹褒選讖以定禮(19),乖道謬典(20),亦已甚矣。是以桓譚疾其虛偽(21),尹敏戲其浮假(22),張衡發(fā)其僻謬(23),荀悅明其詭托(24)。四賢博練,論之精矣。

【注釋】

(1)昊(hào):廣闊的天。休命:美好的旨意。

(2)瑞圣:給圣人以祥瑞。

(3)河不出圖,夫子有嘆:《論語·子罕》載,孔子曾感嘆“吾道不行”,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4)康王:周康王姬釗,周成王之子,成王死后繼位,在位二十六年,后世將其統(tǒng)治時期和成王末年的統(tǒng)治譽為“成康之治”。

(5)東序:即東廂房,位于正堂近東墻的地方。

(6)歷代寶傳:指以河圖為寶物而代代相傳。

(7)序錄:即敘述、記載。

(8)伎數(shù)之士:古代從事治病、占卜、占候的人為方伎或術數(shù)之士。伎,同“技”。數(shù),術。

(9)附以詭術:以詭詐的方法穿鑿附會。

(10)鳥鳴似語:《左傳·襄公三十年》載:“鳥鳴于亳社,如曰:“嘻!嘻!甲午宋大火,宋伯姬卒。”詭稱為不祥之兆。

(11)蟲葉成字:《漢書·五行志》載:“昭帝時,上林苑中大柳樹斷,仆地,一朝起立生枝葉,有蟲食其葉成文字,曰:‘公孫病己立?!薄安〖骸笔菨h宣帝的名字,以此說暗示立他為帝是天意。

(12)篇條:指名目繁多的緯書。滋蔓:滋長蔓延。

(13)通儒:指學識淵博而又能融會貫通的學者。討核:探討考核。

(14)哀、平:指西漢哀帝劉欣和平帝劉衎。

(15)朱紫:朱,大紅色,屬正色。紫,由紅和藍兩種顏色合成,屬雜色。此處喻指邪正、真假。

(16)光武之世:指東漢第一個皇帝劉秀時代。

(17)比肩:并肩,喻指學者之多。

(18)沛獻:光武帝次子劉輔為沛獻王。集緯:收集緯書。通經:解釋經書。

(19)曹褒(?-102):字叔通,魯國薛縣(今山東滕州)人,曾被漢章帝詔令修訂《漢禮》?!逗鬂h書》有傳曰:“曹褒受命制禮,乃次序禮事,依準舊典,雜以五經讖記之文,撰次天子至于庶人冠、婚、吉、兇、終制度?!?/p>

(20)乖道:背離正道。謬典:違背經典。

(21)桓譚(前23—50):字君山,沛國相(今安徽濉溪)人,曾多次上書光武帝,指陳讖緯惑人,誤國誤民。光武帝斥責他“非圣無法”,險遭殺害。

(22)尹敏:字幼季,東漢文人,曾對光武帝說圖讖非圣人所作,錯別字多,將“疑誤后生”。浮假:虛浮不實。

(23)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人,東漢科學家、辭賦家,認為“圖緯虛妄,非圣之法”。

(24)荀悅(148—209):字仲豫,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著《漢紀》三十篇。

【譯文】

考察綠圖的出現(xiàn),乃是上天的美好旨意,這種事給圣人以祥瑞,其意并非為了配合經書。因而黃河里沒有再出現(xiàn)河圖,孔子便喟然感嘆,如果這種事情是可以編造的,那么也就無須孔子勞神嘆息了。從前周康王將河圖陳列在東廂房,由此可知前代圣人所受的符命,后人都視之為珍寶代代相傳,孔子的撰述,不過是對歷代相傳的這些事的記錄而已。于是有方伎術數(shù)的人,用詭詐的方法來穿鑿附會,有的談說陰陽天象,有的敘述天災變異,有的聽見鳥鳴便說如同人語,有的看見蟲咬樹葉便當成文字,這些篇條滋長蔓延的緯書,都必定征引孔子的著述。經過學識淵博的學者研討考核,指出這些偽托的緯書起源于西漢哀帝和平帝時代,于是珍藏在東廂房的秘室,便與緯書混淆難辨了。到東漢光武帝時代,皇帝非常相信讖緯之術,在這種風氣教化的影響下,信奉讖緯的人并肩而出,沛獻王搜羅緯書來解說經書,曹褒則編選符讖來制定禮儀,背離正道違逆經典,也已經過分嚴重了。因此桓譚疾恨讖緯虛妄偽詐,尹敏嘲諷讖緯虛妄浮假,張衡揭露讖緯的乖邪謬誤,荀悅說明讖緯荒誕詭詐。這四位先賢廣博練達,論述得是非常精辟的。

若乃羲、農、軒、皞之源(1),山瀆、鐘律之要(2),白魚、赤烏之符(3),黃金、紫玉之瑞(4),事豐奇?zhèn)ィo富膏腴(5),無益經典,而有助文章。是以后來辭人,捃摭英華(6)。平子恐其迷學,奏令禁絕;仲豫惜其雜真,未許煨燔(7)。前代配經,故詳論焉。

【注釋】

(1)羲:伏羲,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之一,傳說他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八卦。農:神農,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軒:軒轅,即黃帝,姓姬,居于軒轅之丘,故又名軒轅,被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皞(hào):即少皞,亦作少昊,名摯,黃帝之子。

(2)山瀆(dú):山岳和河流。瀆,入海的河。讖緯書中有《遁甲開山圖》和《古岳瀆經》。鐘律:指音樂。《漢書·藝文志》中有《鐘律災應》等書。

(3)白魚、赤烏:《史記·周本紀》載,周武王伐紂時,渡黃河至中流,有白魚躍入武王船中;過了黃河,又有火從天而降,變成了赤色的烏鴉。

(4)黃金、紫玉:緯書《禮·斗威儀》載,帝王治理天下太平,即將有黃金紫玉的祥瑞出現(xiàn)。

(5)膏腴(yú):土壤肥沃,借喻豐富華美的文采。

(6)捃摭(jùn zhí):擇取,搜集。

(7)煨燔(fán):焚燒。

【譯文】

至于伏羲、神農、軒轅、少皞傳說的起源,山岳河流與音樂鐘律的重要異聞,白魚和赤烏的符命,黃金和紫玉的祥瑞,這些事件豐富而又奇?zhèn)?,辭藻豐厚而又華美,雖無益于解說經書,而對文章的寫作有所幫助。因而后來的文人常常搜集、擇取其中的精華。張衡擔心后學受緯書的迷惑,曾奏請皇帝下令禁絕;荀悅則愛惜其中夾雜的真義,而不同意焚毀。因為緯書是前代人用來配合經書的,所以加以翔實的論述。

贊曰:榮河溫洛(1),是孕圖緯。神寶藏用,理隱文貴。世歷二漢(2),朱紫騰沸(3)。芟夷譎詭(4),采其雕蔚。

【注釋】

(1)榮河:指黃河泛出光彩。《尚書中候·握河紀》載:“帝堯即政,榮光出河。”溫洛:指洛水有溫暖之意。《周易·乾鑿度》載:“帝盛德之應,洛水先溫?!?/p>

(2)二漢:指西漢、東漢。

(3)朱紫騰沸:喻指經書與緯書嚴重混淆。

(4)芟(shān)夷:刪除,平整。譎詭:詭詐,虛假。

【譯文】

綜括而言:光耀的黃河和溫暖的洛水,孕育了河圖、洛書的讖緯。神奇的珍寶含蘊著巨大的作用,道理深隱而文辭珍貴。時代經歷了西漢、東漢,經書與緯書嚴重混淆。刪除那些詭異欺詐的東西,采用其中華美的精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