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元宵月照華燈

燕京鄉(xiāng)土記(全二冊) 作者:鄧云鄉(xiāng) 著


元宵月照華燈

元 宵

先抄一首小詞,這是正月十五的風(fēng)韻:

水部燈殘又一時,長安故事更誰知?春風(fēng)吹起天涯夢,只有銀蟾悄入扉?! 羰薪破斓?,媚娘蠻榼踏歌詞。夜分卻惹鄰?fù)扌Γ龅盟ノ處ё須w。

這首纏綿悱惻的《鷓鴣天》,題為《元夕》,是清末郭诇白晚年客居濱江的憶舊之作?!八俊笔窃从诠糯摹八渴汤伞保瑢俟げ?,所以明清兩代,文人喜以“水部”稱“工部”。清代正月十五燈節(jié)時,有的大衙門中如“六部”都放燈,其中以工部最盛?!堆嗑q時記》記云:

自十三以至十七,均謂之燈節(jié),惟十五日謂之正燈耳。每至燈節(jié),內(nèi)廷筵宴,放煙火,市肆張燈。而六街之燈以東四牌樓及地安門為最盛,工部次之,兵部又次之,他處皆不及也。

按,明清兩代的工部、兵部舊址,均在東長安街南面,和東交民巷中間,早在庚子時已被破壞,后即劃為使館區(qū),舊址無存矣。工部的燈,燈節(jié)時任人觀看,在同、光之際,十分著名。曼殊震鈞《天咫偶聞》記云:

六部皆有燈,惟工部最盛。頭門之內(nèi),燈彩四環(huán),空其壁以燈填之,假其廊以燈幻之。且燈其門,燈其室,燈其陳設(shè)之物,是通一院皆為燈也,此皆吏胥匠役輩為之。游人闐咽,城內(nèi)外士女畢集,限為之穿。

從其記載中可以想見當(dāng)年工部燈節(jié)時的熱鬧情景。當(dāng)時工部主管各項工程,當(dāng)差的各種能工巧匠是很多的,各種燈彩自然也是他們的創(chuàng)作了。

當(dāng)時燈的種類有許多,以材料區(qū)分,有鐵絲紙燈、竹架紗燈、玻璃燈、料絲燈、羊角燈、牛角燈、明角燈、麥秸燈、冰燈;以樣子區(qū)分者,有圓紗燈、宮燈、綽燈、掛燈,以及各式花燈、繡球燈、荷花燈、獅子燈、兔子燈、牡丹燈、菊花燈,這些都用紙糊成,爭妍斗勝,各盡其巧。三是按燈的懸掛布置來分,如門燈、柱燈、檐燈、井臺燈,以及布置成八卦陣般的九曲黃河燈。九曲黃河燈同星宿燈一樣,是一百零八盞燈盞,布置在一個四五丈見方的平面上,用竹竿扎起欄桿,燈盞放在一個小的彩色紙燈籠中,插在或掛在竹竿頭上,遠望是一片閃閃灼灼的燈海,走近一些,四周都有橫竹竿欄桿攔著,看燈人順進口入去,順著竹竿攔著的路線彎彎曲曲地走一圈,由出口出來,一共三里路,這是多么有意思的燈陣呢?故名叫“九曲黃河燈”。劉同人《帝京景物略》中說:“十一日至十六日,鄉(xiāng)村人縛秫秸作棚,周懸雜燈,地廣二畝,門徑曲黠,藏三四里,入者誤不得徑,即入,迷不出,曰黃河九曲燈也?!?/p>

可見這風(fēng)俗明代就有了。我家鄉(xiāng)村人,誤叫作“皇皇燈”,已誤傳了。在三十年代中,北京鄰近各縣每逢正月十五還布置這種燈陣。這是有圖紙的,按圖紙扎欄桿放燈,現(xiàn)在則不知人間還有些圖紙否?也是十分使人思念的了。

那時沒有電燈,一切燈火的光源不是靠油,就是靠蠟,油也都是植物油,沒有煤油;蠟也都是老式用麥秸蘸的牛油蠟,沒有洋蠟燭。老式蠟燭按重量計算,一斤幾支,叫“幾個頭”。如一斤四支,叫“四個頭”的蠟。另有特制的龍鳳喜壽燭,是紅色上粘飛金福壽字的,即所謂“絳燭”,可以做到幾斤重一個,所謂“如椽巨燭”即是。而燈市上的燈籠、紗燈、彩燈、玻璃燈、料絲燈等等,里面都插的是“四個頭”以下的蠟。比起電燈來,那光度是很差的,但它雖無耀眼的亮光,卻有朦朧的意境。因而老去詞人,對著窗前的月光,不免想起春明的燈市,反復(fù)沉吟起“春風(fēng)引起天涯夢,只有銀蟾悄入扉”了。

燈 市

舊歷正月十五叫“元宵”,又叫“上元”,俗名“燈節(jié)”。古來這天有張燈慶元宵的風(fēng)俗。燈節(jié)的傳統(tǒng),不但從歷史上講,源遠流長,而且從地理上講,也遍及南北、遍及都會和鄉(xiāng)村。明代北京的燈市,在宮城東華門外,直到現(xiàn)在還有燈市口的地名。《日下舊聞考》引逸書孫國敕《燕都游覽志》云:

燈市在東華門王府街東,崇文街西,亙二里許。南北兩廛,凡珠玉寶器,以逮日用微物,無不悉具。衢中列市……一樓每日賃直至數(shù)百緡者。夜則燃燈于上,望如星衢,市自正月初八日起,至十八日罷。鬻燈在市西南,有冰燈,細(xì)剪百彩,澆水成之。

這是明初的記載,其后有明一代,燈市全在東華門外,即現(xiàn)在的王府井北面燈市口一帶,有關(guān)詩文記載很多。姚雪垠著名小說《李自成》開始一卷中,所描寫的崇禎時燈市的記載,就是根據(jù)這些文獻資料描繪的。寫的最詳細(xì)的是倪啟祚的《燈市篇》和劉同人《帝京景物略》的記載。

所說“東華門外”的東華門,實際是同東安門混淆起來的。過去紫禁城東、西兩面的門叫東華門、西華門?;食菛|、西兩面的門叫東安門、西安門。而人們習(xí)慣上又叫外東華門、外西華門,這里所說的東華門外,實際上是外東華門外了。這個門原在東皇城根南口,早在民初年正月兵變時被燒。比西安門(外西華門)在北京城闕變遷史中早消失四十多年。

東華門外的燈市在清初順治時還仍舊,稍后到康熙中葉就遷移了。查慎行《人海記》云:“燈市舊在內(nèi)城東華門外,今移正陽門外靈佑宮旁,至期,結(jié)席舍,懸燈高下,聽游人晝觀。”《康熙宛平縣志》亦記云:

八日至十六日……曰燈市。舊在東華門外燈市街。今散置正陽門外,及花兒市、菜市、琉璃廠、廠甸諸處,惟豬市口南為盛。元宵前后夜,金吾禁弛,賞燈夜飲,火樹銀花,星橋鐵鎖,殆古之遺風(fēng)云。

不過說來這些都是歷史上的情況了。到清代末年,有了電燈之后,各鬧市平日也燈火輝煌,反而使得元宵佳節(jié)的燈市,暗淡無光了。在記憶中,數(shù)十年前的北京燈節(jié),只有廊房頭條大柵欄一帶的大金店、大綢緞莊的細(xì)絹宮燈,尚值得一看,都是工筆細(xì)畫《西廂》、《三國》、《水滸》、《紅樓》等故事,如瑞蚨祥、謙祥益、東鴻記、西鴻記、三陽、天寶等家,每年元宵一到,仍按燈市故事懸掛?!鞍俦緩堚n本牌子曲”云:“元宵佳節(jié)把燈觀,月正圓,庵觀寺院,抖了抖衣衫,花合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的人大街小巷都游串……”

在滿街花炮的硝煙、硫磺氣味中,冒著寒風(fēng),穿街走巷到廊房頭條去看燈,這也是“長安故事更誰知”的老話了。現(xiàn)在各處街燈都開起來,自然照耀如同白晝,十分耀眼,但與正月十五看燈,那情調(diào)還是兩樣的。元宵看燈,這是民族傳統(tǒng)的佳節(jié)風(fēng)俗,如何把它經(jīng)常地保持下來,我想這在今天與未來,都還是十分有意義的事吧。

制 燈

“正月里來正月正,正月十五鬧紅燈?!闭率宓臒舨恢稽c起來美;不點的時候,掛在那里同樣美。對于我這個常常想起北京風(fēng)物的人來說,那春燈還總是隨著年年佳節(jié)的到來,在我的記憶中出現(xiàn)。

宋代女詞人李易安在一首《永遇樂》中有句云:“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贝簾舯臼悄媳备鞯囟加械模傆X得是少年時的好,是故鄉(xiāng)的好。況且人到老年,總有些自慚老丑,但又眷戀于少年時的歡樂,所以出現(xiàn)這種“在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的復(fù)雜心情。同樣,如今在燦爛的電燈光下,我還是念念不忘于北京的元宵華燈。不只想那燈,而且想到那制造燈的“燈局子”。

舊時北京專賣燈的,叫作燈籠鋪,又做燈又賣燈的叫燈局子。這種鋪子集中在前門外勸業(yè)場、廊房二條、三條一帶,與賣“景泰藍”的、賣雕漆器皿的、賣玉石擺件的鋪子為鄰,成為兩三條集中特殊行業(yè)的街道。這種鋪子一般只是一兩間門面,都很精致,磨磚對縫的房屋,畫棟雕梁,紅綠油漆窗欞,夏天掛竹簾子,冬天裝風(fēng)門,幾乎像大觀園中怡紅院、瀟湘館的格局,完全是老式的“京朝派”風(fēng)格的小而精的鋪子。上臺階進入這種鋪子一看,哎呀,全是五光十色的燈,大大小小的大紅紗燈,飄著鵝黃穗子的、四方的糊著白紗、工筆彩畫山水人物的小宮燈;像一個半透明的大球一樣,畫著仕女人物、花鳥草蟲的羊角燈、玻璃燈……屋頂上掛著的、硬木“多寶槅”上擺著的,貨架上面收攏來堆著的,都是燈。

北京制造的這種燈,有一個特征,即除去“羊角”、玻璃等燈外,其他都能收攏起來。一個三尺高的大紅紗燈,支起來像個“地球儀”一樣的大圓球,但如雨傘般收攏來不過只有一束,攜帶、存放都很方便。一架二三尺高的大宮燈,看上去又是“牙子”,又是穗子,難拿難放,但若按“銷子”拆開來,就變成了幾片。這都便利了攜帶和存放。在那沒有電燈的時代,紗燈銷售量最大,它不只是元宵燈節(jié)的點綴,更重要的是實際生活中使用。大大小小的官,最少都得要有一對帶“官銜”的紗燈,這都是白紗燈,兩頭糊黑云頭花邊,中間一行“扁宋”紅字寫官銜,這種燈用一根燈桿挑著。燈桿是一寸闊三片彎頭毛竹片制成,樣子極像打冰球的那根“曲棒”,制造十分靈巧。不過這是清代的官銜燈籠,其后這些華燈實用性少了,便成為了一種藝術(shù)燈具。

制作燈籠要分許多行道,如制作紗燈,中間插蠟的燈芯架子歸一道手續(xù),底下一塊圓木頭,豎兩股粗鐵絲做提梁。還有活絡(luò)插蠟的、別緊紗罩的裝置。做紗罩骨子是一道手續(xù),用好木頭鏇兩個木圈,木圈中心按竹架股數(shù)開出槽,把竹篾兩頭削平,嵌入槽中,用膠膘好,用木釘釘好。糊紗又是一道手續(xù)。紗是生絲絹,都裁剪成橄欖形小片,糊的要牢,還要挺括,而且要能收能張,收張之間,不會破損。這三道工序都不是簡單的,而且尺寸還不同,大的紗燈,常用的是三、四、五尺。買主買了燈,還要替買主剪貼堂名、官銜,有的官銜很長,如什么省、什么使、欽賜什么頂戴、什么府縣正堂某姓等等,一寫就是一大串,又要求一行寫完,所以只得用很扁的宋體字來寫。紗燈有扁的,像個倭瓜,有圓的,像個西瓜。在燈局子中,制作紗燈還是粗活。如做宮燈,要雕刻紅木牙子,要工筆細(xì)畫,那就更能顯示出手藝的高低,其工藝之細(xì),可說是無窮無盡了。年年燈節(jié)思念北京的燈,拉雜寫來,當(dāng)作風(fēng)土資料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