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一本書就是一個噴嚏:202部偉大作品如何誕生? 作者:杰克·格羅根 著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羅爾德·達爾

1964

羅爾德·達爾寫《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靈感是從哪里來的呢?答案就在書里找:

“聽著,查理,不久以前呀,威利·旺卡先生的工廠里還有幾千名員工呢。結(jié)果有一天,就是那么突然之間,旺卡先生就不得已讓他們每個人都走了,回家去,再也別來上班了?!?/p>

“可是為什么呢?”查理問。

“因為有間諜?!?/p>

“間諜?”

“嗯。旺卡先生做的糖果那么好吃那么棒,很多做巧克力的人都越來越嫉妒他,就送間諜進去偷他的秘方。這些間諜先假裝成普通工人的樣子在旺卡工廠里找工作。進去工作以后,每個人都分別把某個特定的東西怎么做摸得一清二楚?!?/p>

達爾很喜歡那些五彩蠟紙包起來的甜蜜“小確幸”,所以有興趣寫這本書。但真正的靈感并不是來自小時候去參觀什么巧克力工廠。促使他提筆的根本不能說是某個單獨事件,而是20世紀頭十年的早期到中期糖果制造產(chǎn)業(yè)的整體狀況,尤其是在歐洲。

當時,糖果的配方一直很難申請專利,于是各個公司就全盤復制競爭對手的產(chǎn)品,改個名字就上市了。于是,糖果產(chǎn)業(yè)中,不僅那些規(guī)模較小的家庭經(jīng)營小店舉步維艱,大一點的公司之間也存在情報偷盜的現(xiàn)象。事實上,很多糖果制造商都會雇偵探來監(jiān)視員工,盡量除掉競爭對手安插在自己這邊的任何可能的內(nèi)奸。糖果配方本身也是絕密。只有最忠心耿耿、最受信賴的高階員工才有資格知道生產(chǎn)過程的詳情。

達爾小時候就特別喜歡那些小巧溫馨的糖果店,現(xiàn)在行業(yè)中這種毫無底線的狀況讓各家小店無法生存,對此他十分痛恨。十三歲的時候,還住在公立寄宿學校的達爾做了吉百利的試吃員。該公司出的糖果主要也是面向他這個年齡的青少年。

達爾在他的自傳中寫道:“那些夢啊,做得真是美好。三十五年后,我正想著第二本給孩子的書要寫些什么呢,毫無疑問,腦子里浮現(xiàn)的是那些小小的硬紙盒和里面裝著的最新發(fā)明的巧克力?!?/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