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傳注記
1.最早的文學食物
我童年中最早的文學食物在無數(shù)推理和探險小說中。那些書被稱為給男孩子看的書籍,充滿了刺激的經(jīng)歷,不過我對此并不在乎。我過著健康和自然的生活,因此心懷悲憫之心。我并不渴望可能的事物,而是熱望著令人難以置信的事物,我并不渴望用程度衡量的不可能,而是熱望著用性質判定的不可能。
我的童年是安靜的,我的教育是良好的。可自從我意識到我自己,我就感知到,我的自我中存在著天生渴望神秘的傾向,渴望藝術化地說謊。此外,這種對精神的強烈之愛,對神秘的強烈之愛,對朦朧的強烈之愛,畢竟都只是我的另外一種形式的特性,是一個變種,我的性格就是忠于直覺,求得圓滿。
1906年
我是一個受到哲學鼓舞的詩人,而不是一個會寫詩的哲學家。我喜歡欣賞美麗的事物,喜歡在微妙之中,通過極細微的事物,追尋宇宙的詩歌靈魂。
詩歌存在于萬事萬物之中,陸地和大海,湖泊和河畔,無所不在。城市中也存在詩歌——否認吧——現(xiàn)在我坐在這里,這一點看起來很明顯:這張桌子,這張紙,這個墨水瓶,都存在著詩意;詩意存在于轟轟從街上駛過的汽車里,存在于一個工人微小、普通且可笑的動作中,他正在街道的另一邊為肉店畫招牌。我的內(nèi)心感覺通過這樣的方式主宰著我的五官感覺,在這一生中,我看待事物的方式與其他人不一樣,對此我深信不疑。對我來說,在像一把門鑰匙、墻上的一枚釘子、一根貓咪的胡須這樣的可笑東西中,存在著,或者說曾經(jīng)存在著,豐富的含義。一只母雞帶著小雞趾高氣昂地在路上走,在我看來,這個場景中存在著充足的精神啟示。檀香的氣味;一個泥土堆上的舊錫罐;排水溝中的一個火柴盒;在一個有風的日子,兩張臟紙翻滾著,互相追逐著被卷過大街,對我來說,它們之中存在的意義比人類的恐懼還要深刻。因為詩歌就是驚異、欣賞,仿佛一個人從天上墜落,完全明白他自己在墜落,并對事物感到驚奇。仿佛一個人在靈魂中了解事物,努力記得這份了解,記得他只是了解它們的這種形式和這些條件,并非因此就了解了它們,他不再記得任何事。
1910年
2.現(xiàn)在到了必要的時候了
現(xiàn)在到了必要的時候了,我該說出我是什么樣的人。我的名字并不重要,任何其他的外部細節(jié)對我來說也沒有任何特別之處。必須說我的性格是無足輕重的。
我的精神由猶豫和懷疑組成。對我而言,沒什么是積極的,也不可能是積極的;一切事物都圍繞著我擺動,我和他們在一起,由此對我自己產(chǎn)生了一種不確定。對我來說,一切都毫無條理,都在變化之中。一切都是神秘,一切都有意義。一切都是未知的“未知”象征。因此會產(chǎn)生恐懼、神秘和過于智慧的恐懼。
通過我自己的自然傾向,通過我最早生活的環(huán)境,通過在自然傾向的驅動下受到的學習的影響力,我注重自己的內(nèi)心,以自我為中心。沉默,稱不上自給自足,卻會自我迷失。我的全部生活一直都是逆來順受,都是一場夢。無論是從身體上還是從心理上,我的性格就是憎恨、恐懼和無法做出果斷的行動和產(chǎn)生明確的想法。我從未能在自我控制下作出決定,從未能從外部背叛自覺意志。我的作品不是那些完成的作品;新的思想隨時都會侵入,特別且非排他性的觀念聯(lián)想是永恒的。我無法阻止我的思想不去憎恨完整;針對一個事物,我會產(chǎn)生一萬個想法,這一萬個想法中出現(xiàn)了一萬個互相聯(lián)系,我不愿意消除和壓制它們,也不愿意將它們都集中成一個想法,如此一來,它們那不重要卻互相聯(lián)系的細節(jié)就可能消失。這些想法在我心里來回閃過,它們不是我的想法,而是從我腦海中經(jīng)過的想法。我沒有沉思;我是在做夢;我沒有靈感;我只是胡言亂語。我會畫畫,可我從沒畫過;我會譜曲,可我從未譜過曲。三種藝術中的奇怪概念,如同想象出來的溫柔愛撫,愛撫我的大腦;可我讓它們蟄伏在那里,直到它們消失不見,因為我沒有能力賜予它們形體,讓它們成為外部世界里的實物。
我的心智特點在于我憎恨事物的開頭和結尾,因為它們是明確的兩個點。找到辦法,解決科學和哲學上最嚴重、最崇高的問題,這樣的想法折磨著我;能夠支配上帝或世界的任何事物都讓我心生恐懼。在大多數(shù)時刻,事情都應該要完成,人們總有一天都會快樂,或許可以找到辦法解決這個社會的弊端——一想到這些,雖然還只是一些概念,都會使我發(fā)狂。然而,我既不邪惡,也不殘忍;我很瘋狂,實際上,這是很難做到的。
盡管我一直是個貪婪和熱情的讀者,卻不記得我讀過的任何一本書,我只記得我在閱讀時的思想狀態(tài),我自己的夢,和夢帶來的刺激。我對事件的記憶,對外部事物的記憶,不僅僅不連貫,還很模糊。我戰(zhàn)栗著想到我對過去生活的記憶是那么少。我一直堅持認為今天是個夢,可我連今天的一個事物都不如。
我的年紀過大了,已經(jīng)不適應閱讀這個習慣了。我只是偶爾看看報紙、通俗文學和休閑書籍,這些都與我研究的主題相關,而在這些材料之中,淺顯的道理或許并不充足。
我?guī)缀醴艞壛思兾膶W的閱讀。閱讀這些作品,我本可以從中學到知識,或得到樂趣??晌覜]什么要學,與大自然接觸、觀察生活則可以直接給予我從書中得到的那種樂趣,這樣的快樂要好得多。
我現(xiàn)在對文學藝術的基本定律了如指掌。莎士比亞再也不能教我如何做到細微神秘,彌爾頓亦不能教我如何做到完整。我的智慧靈活,適應能力強,能使我表現(xiàn)出我所希望的所有情感,使我隨心所欲地進入任何心理狀態(tài)。要想圓滿,就要付出努力,忍受痛苦,而沒有任何書籍能幫得上忙。
這并不是說我就此擺脫了文學藝術的暴政。我認為文學藝術只是屈從于我自己而已。
有一段時間,我閱讀只是為了確認閱讀是否有用。我現(xiàn)在明白,有用的書少之又少,即便是那些我可能感興趣的技術方面的書籍,也是一樣。
社會學是大規(guī)模的……誰能經(jīng)受得住現(xiàn)今拜占庭中的這種經(jīng)院哲學?
我的所有書籍都是參考書。我看莎士比亞,只為研究“莎士比亞問題”;其余的我都已經(jīng)了解。
我發(fā)現(xiàn),閱讀就仿佛一種奴性的夢想。如果我必須做夢,那為什么不做我自己的夢呢?
1910年
3.論性問題
前言(用作《莎士比亞》一文中?)
我輕而易舉就可以定義我自己:我從性情上像個女人,從智慧上像個男人。從我的自我中衍生出來的情感和行動(我的脾性及其表現(xiàn)就來源于此)都具有女性特征。而我的社交才能(我的智慧和意志,而意志就是智慧的脈動)則具有男性特征。
至于情感,如果我說我一直希望被愛,但永遠不要去愛,那我說的一定是實話。我一直很遺憾在普遍的互相作用(即忠誠精神)的迫使下去作出反應。消極的狀態(tài)叫我很滿意。我只滿足于剛好足以鼓舞我的行動,不會讓我遭到遺忘——這個行動就是讓一個愛我的人來愛我。
我對這個現(xiàn)象的本質并不存在幻想。這是一個受壓抑的性欲反向行為。它在心里終止。然而,在思考我的自我的時刻,我總是心有不安。我始終不肯定(現(xiàn)在亦沒有)這種變化無情的性情有朝一日不會延續(xù)至我的身體里。我并不是說我會按照沖動去實行性行為,可想要這樣做的欲望就足以讓我蒙羞。很多我們這種類型的人在歷史上十分常見,特別是在藝術史上。莎士比亞和盧梭就是最著名的例子。在我心中,我對他們的情況十分著迷,我的恐懼在于這樣的心理倒置將控制我的身體,就好像莎士比亞和盧梭都是性倒錯者。
1915年
- 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1608年~1674年)英國詩人、政論家、民主斗士,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六大詩人之一。——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