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從漢口到萬縣,略述中國婦女和長江險灘

1894,中國紀行 作者:(澳)喬治·厄內(nèi)斯特·莫里循


第二章 從漢口到萬縣,略述中國婦女和長江險灘

上午拿到協(xié)議,然后忙了一下午,晚八點從海關(guān)的浮橋登船。這種船叫作五板(五塊木板),長二十八英尺,吃水八英寸。它的風帆就像蝴蝶張翼,由竹制的一排橫條支撐;船尾則形如“飛燕斂翅”。在船中部用草席臨時搭建的棚子里是我的小窩,其余草席白天放在船頂,晚上前后鋪開,前面供我的三個人睡,后面給另外兩個人??雌饋硎且患嗳醯男」に嚻访媾R著險惡的兇灘,但是它掌控在長江上所能找到的一隊最為年輕機敏的中國船工手中。當我們在爆竹的煙霧中劃入水流時,天已經(jīng)漆黑了。從快利號下面經(jīng)過的時候,那上面的人們祝我一路平安〔法語〕,有人把左輪手槍的子彈射向夜空以祭祀河神。

我們沿著江岸從無數(shù)大帆船的船尾下劃過,掠過城墻,渡到對岸,系緊纜繩,等待次日天明開始我們的旅行。城市的燈火映在江面,四野一片寂靜,我的伙計們精神飽滿,毫無疑問他們將盡心竭力履行契約。

天剛破曉我們就再次啟航,很快就進入第一個大峽谷,江水從群山間奪路而出。

空氣清新,陽光和煦,江流平緩,壁立江際的偉岸群山深深倒映其中,還有一葉輕舟和一隊模范船工,伴隨著這一切,我悠閑地裹著中國鋪蓋,看著一群群帆船緩緩順江飄過,最大的帆船“在四周恢宏的風景里也小如舢板”,還有那些漁船,悄然寧靜,又不時發(fā)出轉(zhuǎn)舵和撒網(wǎng)的輕柔聲息,在岸邊沉寂的水面上默默作業(yè),一切都讓人心情舒暢。

長江上的五板船。畢曉普夫人(Isabella Bird)攝于1898年。

平善壩設(shè)有大清海關(guān)的一個檢查站,主管是一個海員,但原本是個農(nóng)民,曾在南澳大利亞養(yǎng)美冠鸚鵡,也曾把第一群小公牛趕到布朗山礦區(qū)。他的住所是系在岸上的浮船房屋,非常舒適。他娶了一個中國姑娘,按照與中國風俗迥異的英國方式結(jié)婚,他是極少數(shù)這樣做的在華英國人之一。他的妻子是個頂尖美女,來自多產(chǎn)佳麗的南京,她用音樂般令人樂意傾聽的嗓音,動人地講著英語。我承認,對傳教士關(guān)于“中國婦女的微笑有難以形容的魔力”的記述,我是贊同者的一員。我在中國見過一些在任何歐洲都市都堪稱美麗的姑娘。日本女人的魅惑力已經(jīng)是很多撰稿人的主題,但是,作為日本和中國都到過的不偏心的旁觀者,我得說,中國女人在任何外貌特征上都優(yōu)于她們的日本姐妹,我從未做出過比這更堅決的決斷。她們比日本人優(yōu)秀得多;她們更有才智,或者說,更有發(fā)展才智的潛力;她們不可比擬地更加純真和含蓄。與那些被說成是日本美人的黑牙外露、身材不佳、饒舌浪笑的小不點相比,中國女人更優(yōu)雅、更甜美、更值得信賴。到中國來的旅行者,早已注意到一種鮮明對比,一邊是中國各城市(尤其是中國西部城市)的那種幾乎完全擺脫不道德的自由空氣,一邊是吉原游女的搔首弄姿和放蕩猥褻,“那些成群結(jié)隊、穿梭不息、忙亂不止的婦女,她們的美德是勤勞,她們的勤勞是惡習”

中國婦女的小腳,盡管中國人自己很欣賞,還將其詩意地稱作“三寸金蓮”,但是在我們眼里,是一種讓人難受的畸形—然而就算有這樣的畸形,中國婦女的步態(tài)仍然優(yōu)雅,勝過日本婦女用彎曲的短腿邁出的搖搖晃晃、缺乏風度的步伐,還有她們的木屐在人行道上刮出的聲響,讓人的牙齒像刀銼一樣難受。中國人說:“女孩像花朵,像楊柳。非常重要的是,她們的腳要被裹得很小,這樣才能輕踩碎步,搖曳生姿,以此向眾人顯示她們屬于體面階層?!?sup>滿族(占統(tǒng)治地位的種族)婦女不纏足,除此之外,所有規(guī)矩女孩都有小腳。一般來說,大腳女人要么是蕩婦,要么是侍女。還有,基督徒女孩當然是不允許纏足的。

離開平善壩,乘著有力的強風,我們緩緩逆流而上??此饕粋?cè),可以意識到每小時八海里或稍多一點的航速,但是如果看江岸一側(cè)(為盡可能避開急流而近岸行駛),就覺得前路漫漫無期。

中國西部的一個露臺上。

兩排竹棚里堆滿了各種不同粗細的大卷竹索,老板靠岸到里面去買拖繩,隨身帶著一千文(約兩先令),回來時帶著一卷一百碼長的繩子和找回的六百文。他買來的繩子是竹篾編成的,有中指那么粗,跟鯨須一樣結(jié)實。

鄉(xiāng)野更加開闊,到處是種植蔬果的梯田。行程的進展十分令人滿意。當夜幕降臨,我們靠岸停泊,我蜷縮在小窩里讓自己舒服一些??臻g局促,我僅有伸伸腿的余地。我的小艙有五英尺六英寸見方,四英尺高,后面敞開,但前面有兩道小門,可容我從桅桿一側(cè)擠過去。甲板上鋪著棕墊,上面是一張中國式厚棉被(鋪蓋),再上面是一條吉朗制造的蘇格蘭彩格呢。枕頭是中國式的,是床上最硬的部分;我的旅行箱放在身邊充當書桌;一支蠟少燈芯多的中國式蠟燭插在蘿卜上給我提供照明。

就這樣,第一天的行程把我們帶到一個地方,遠遠就聽見聲音,那是長江上最兇惡的險灘,名叫新灘,奔流的咆哮聲徹夜在耳際轟鳴。

次日一大早,我們離開新灘鎮(zhèn),來到對面河岸下的險灘附近。景象令人激動。旋轉(zhuǎn)的急流,聲如雷鳴,泡沫噴涌。在上面一點,一列橫跨江流的巖石像一道江堰一樣排開,在它后面攔截出平靜的深潭。岸邊鋪滿了鵝卵石。岸上的幾群纖夫蹲在巖石上,看洋鬼子和他的小船。還有一些中國人,站在大鵝卵石使溪流分岔的地方巧妙地捕魚,用兜形的網(wǎng)把魚從水中舀起來。

我們在一個避風塘系纜休息,三個小伙子跳上岸抓緊纜繩,另一人手持鉤頭篙站在船頭,老板掌著舵,我被困在棚子下面的小坑里派不上用場。當我們沖進大浪時,伙計們開始拉扯。船顫抖著,水涌進船頭,好像要把我們卷走,三名伙計明顯人手不足。小船在急流中晃蕩。纜繩卡在巖石上,被纏住了,甲板上的伙計們發(fā)出激烈的尖叫,然而拉纖的聽不見他們的聲音。纖夫們還是猛力拉扯,最后一個人總算看見繩子被纏住,就跑回去要把它解開,可是來不及了,因為船已經(jīng)徑直沖向急流。船老大瘋狂地比劃著示意放手,我們立刻被整體拋進了奔流之中。船身忽然間傾斜到船舷邊沿以下,但是頭槳手雙腳站穩(wěn),仿佛布隆丁一樣,放下鉤頭篙,跳起來解開桅桿索。一個大浪淹沒了船頭,也吞沒了我的小窩。我的心臟停止跳動,驚慌失措。我開始脫下被打濕的衣褲,但是還沒脫到一半,狀況安定下來。兩名伙計奇跡般的使小船避開巖石,只要有片刻猶豫,我們就會被撞成碎片,或葬身于巖石下漩渦形成的翻滾波谷。通過另一番鋌而走險的努力,我們的船脫離險境,滑向平緩的水域。我的伙計們盡情地歡笑起來。事情是怎么搞定的,我不知道,但我由衷地欽佩使事情得以搞定的那種冷靜和敏捷。

長江新灘。畢曉普夫人攝于1898年。

長江三峽上的激流險灘。攝于19世紀末。

我們把船里的水舀出去,松開了一根次等纜繩(這一根從船頭拉出去使船尾處于控制之下,其余纜繩則緊縛在桅桿上),然后搭載了一名有執(zhí)照的引水員?;藥孜腻X雇來的幾名臨時纖夫,奮力拉扯著兩根纖繩,船頭下面水流翻騰,水花四濺,小船被整個拖著逆流而行,穿過橫列在江面上的明礁。我們在米倉峽的入口處進入了平緩的水域。兩道巨大的峭壁,幾近垂直,像直布羅陀巖山的地中海峽口一樣光禿崎嶇,似乎巖石一塊接一塊跨過江水合攏在一起?!斑@些荒蕪的絕壁,一棵樹都沒有,寸草不生,那與其說是看見不如說是聽見的江流,似乎想逃脫巖石的黑暗禁閉,然而卻被徒勞的努力折磨著。”在峽谷里,江流受到阻滯,船只可以毫不困難地在兩岸之間往來。在鎖閉于巨大峭巖的陰暗水域里滑動,是一種怪異的感覺。在一個朝向峽谷西面的沙嘴上,我們登岸整理物品。我站在那里看著大帆船一艘接一艘消失在下游的江際,看見的是謝立山描寫過的真情實景,由于順江而下的大帆船總是卸下風帆,看上去就像“運載著人類把他們送往永恒之國”。

一個巨大的高坡以險峻的面目出現(xiàn)在前方,讓人不由得睜大眼睛去看。但即使在山頂和峭壁的峰脊上,仍星星點點散布著田舍,每一塊可利用的土地都被開墾耕種。山峰如此險峻,可以想象,一場春雨就足以把貧瘠的土壤沖走,只有一只大膽的山羊在那里悠閑地徜徉。我那老板,大家稱他英杰,他指著巨大的巖石說:“賓蘇喬?!敝劣谶@幾個詞指的是地名,還是向我傳達他對這一奇觀的觀感,還是在安排應(yīng)付我們頭頂上的什么危險狀況,我不得而知。

老板懂得十二個英文單詞,而我知道十二個中文詞語,這就是我們共同的詞匯范圍,必須用各種手勢和動作進行擴充。我知道的中文有:飯、麥餅、茶、雞蛋、筷子、鴉片、床、快了、多少、炭、白菜、海關(guān)。老板會用英語(或洋涇浜英語)說:吃,頂好,不好,上岸,坐,快了,明天,火柴,燈,好的,一個,該死。最后這個著名的外來詞,他受了誤導,以為是“很好”的同義詞。我聽到這些詞匯被誤用已不是第一次。記得我曾在《悉尼通報》上讀到,一名中國廚子在悉尼求職,向女主人詳細陳述他的不容置疑的資質(zhì),以令人難忘的宣告總結(jié)道:“我的基督徒,夫人;我的吃牛肉,我的〔英語〕說得很好〔該死〕。”

我們后面有一個小村莊。村民們溜達出來看外國人,小孩躲在他們后面叫著“洋鬼子”(外國妖魔)。沙灘下面,有一艘大帆船的殘余船體,是因為運私鹽而被沒收,已經(jīng)被鋸成兩半。鹽是政府的專賣品,一旦發(fā)現(xiàn)走私的船只,就當場查沒。

位于左岸的歸州,是我們經(jīng)過的第一個有城墻的城鎮(zhèn)。在這里穿過險灘時,我們遇上了極大的困難,反復(fù)渡了好幾次。我脫光衣服,搖搖晃晃坐在船上,船毀人亡似乎不可避免,我不想如老鼠般被淹死。小伙子們的沉著勇敢前所未見,他們的判斷之精準非同尋常。在向岸邊蠕動的過程中,每時每刻都有危險,船隨時會被撞翻。既要操縱著船使其從可以通過的準確位置穿行,又要隨時在急流中控制平衡,還要調(diào)整風帆并適當利用風向,我的伙計們各持船槳沒命地短促急劃,并用腳踩踏節(jié)奏,小船沖進急流。在江心,我們沖向一塊巖石,雖然躲過去了,但當我看見下面足以把我們陷沒的急流時,我的心臟提到了喉嚨口,而小船神奇地晃蕩了半圈,滑向巖石的背風面。一個小伙子帶著艏纜跳了出去,其余的人用短槳和鉤頭篙操縱著使船轉(zhuǎn)向巖石的上端,然后穩(wěn)住船身準備沖過去,繼而再次劃向旋轉(zhuǎn)的急流,神差鬼使般靠向岸邊。老板站在船尾,一面操縱著帆腳索和舵柄,同時拿著備用竹篙,一面激動地跺腳、大叫。下面咆哮的奔流迎面而來,我們被迅速甩到船尾,再次面臨毀滅的威脅,一切看似都要完了,而就在那一瞬間我們進入回流并再次處于良好的避風處。事情就這樣繼續(xù)下去,我的伙計們以驚人的技巧處理一切,時機準確,手法無誤,拿捏精準。

到了泄灘(據(jù)說這是冬季長江上最兇惡的險灘,如同新灘在夏季),三個小伙子先上岸,把我們拉向礁岸,他們顯然力量不夠。當我們漂浮在急流之上的時候,另外的纖夫從巖石后面出現(xiàn),開出幫忙的價格。他們向我們討價占有優(yōu)勢。這就是中國人熟知的一種情況,叫作“豬仔打死才講價”。不過,當我們答應(yīng)了他們的條件,他們立即就抓緊纜繩,把我們拉了過去。與在其他長江險灘上一樣,這里部署著一艘官方救生船,它有寬闊的橫梁,涂成紅色。水手們的工資是八十文(兩便士)一天,救一條命獎賞一千文,撈一具尸體獎賞八百文。

巫峽,即“嫵峽”,從官渡口延伸到巫山縣,長二十英里,是長江上最長的峽谷。

沖出這個峽谷之后,出現(xiàn)在眼前的是有城墻的巫山縣城。它的守護塔有七級,層層上翹的檐頂像官帽的帽檐,位于縣城的下游,這樣可以阻止財富和繁華被流經(jīng)縣城的水流帶走。

過了此地,出現(xiàn)一個不長但是陡峭的險灘。迎著強風升起所有的帆,我們進入急流,看看風和急流誰更強。但是,當我們漂浮在急流上叫喊著、吹著口哨呼喚風的時候,風卻減弱了一陣子。壓力消失,船旋進了巖石之間。但是水不深,眨眼間兩個小伙子跳進水里,把持住船沿。連撐帶拉,我們跨過險灘進入平緩水域。沒有絲毫混亂,沒有一下錯誤的操作。聽我的小伙子們嘰嘰喳喳的閑聊,你會想象到嘈雜、不幸和狂亂;而看他們的行動,你才明白,那樣的沉著冷靜和藝高膽大是前所未見的。我的伙計們都很年輕。才二十歲的船老大是健美體格的模范;論其相貌,當他屈尊選擇一位中國少女做他孩子的母親時,定將打動她的芳心。

一艘艘帆船緩緩逆水而行。這段纖道在左岸,高出目前的水位六十英尺。赤腳的纖夫常常百人一幫,“像一群窮追猛趕的獵犬”在巖石上攀行,每人肩上套著兩根纖繩,所有人齊聲唱號子,他們拉著的大帆船通常在他們后面四分之一英里。面對險灘時,他們像奴隸般盡力拉纖,繩子在巨大張力下咯吱作響,但是被緊緊抓住。在船上,鼓聲陣陣,爆竹騰空,十幾個人用包鐵皮的長竹篙使船避開巖石,步步為營,穿過障礙物。與這種艱難而遲緩的航行形成對照的是,順江而下的大帆船非常迅疾。這種船的桅桿昂然挺立,巨大的前艄挺出如前傾的船首斜桅,竹席搭成的拱形頂棚從后艙板延伸到船體中央,纖藤一卷卷掛在雨篷下,約二十多名船夫各就各位,唱號子打著節(jié)拍,快樂地工作,看上去就像一艘時髦的鯨背船在順流奔馳。

夔州府,距宜昌一百四十六英里,是長江上游最大的城市之一。它前面是風箱峽,群山在此被劈為兩半,江水從中穿過,這是長江著名峽谷的最后一個。

我們已經(jīng)離開湖北地界。夔州是旅行者進入四川遇見的第一個府城,因此老板要我把護照給他,由他帶上岸去讓地方官簽準。他走后,兩名海關(guān)人員來我的船上檢查違禁物品,等到他回來,他不得不掏錢應(yīng)付海關(guān)檢查站的勒索。我們用鉤頭篙鉤著繞過許許多多四川大帆船時,又被一艘厘金船堵住了,老板又給了當班的官員更多的錢。繼續(xù)前行的時候,我們第三次面對厘金哨卡,而老板也第三次被敲詐。此后我們獲準繼續(xù)航行。在這一天余下的時光里,老板每逢碰上我的目光,就豎起三個手指,憤憤不平地搖著頭說“夔州海關(guān)不好”,然后咒罵一番,這是毫無疑問的。

風箱峽下的夔州城。張伯林(Thomas Chrowder Chamberlin)攝于1909年。

我的小船是長江上最小的。在航行中它各方面都能勝任,只是不像那些更大的帆船,有長型渡船或交通船相伴,可以把纖夫和纖繩送上岸。那些船可以從雙腳吊桿上升起大面積的風帆,速度非???,但是我們的小船可劃、可撐、可拉,照樣乘風破浪。

接著經(jīng)過了安坪,一個美麗的鄉(xiāng)間小鎮(zhèn),滿目是紅色的山丘和富饒的綠色草場,還有竹林和柏樹林,還有屋檐低垂的小農(nóng)舍和樹木茂密的幽谷里如畫的殿宇。

在磧壩子有一個輝煌的堤壩的遺跡,由整齊的大石塊筑成,架在高聳的天然巖石上面,石頭上深深刻著文字,但是光榮已經(jīng)遠去,曾經(jīng)是大市鎮(zhèn)的地方如今只有幾間零落的茅屋。

江水在這里處于最低水位,在各處沙灘和礫石灘上,有成群瘦弱的淘金者在用搖籃漂沙金。但是,從他們周圍設(shè)施的破舊簡陋來判斷,一點不用擔心他們的收獲會擾亂世界黃金產(chǎn)量的平衡。

長江岸邊。張伯林攝于1909年。

  1. 引號內(nèi)英文原文出自英國商人立德(Archibald John Little,1838—1908)著《穿越長江三峽》(Through the Yangtse Gorges.1888)。
  2. 平善壩(Ping-shan-pa),今宜昌市點軍區(qū)橋邊鎮(zhèn)平善壩村。
  3. 此句引文出自英國來華傳教士、領(lǐng)事官李太郭(George Tradescant Lay,約1800—1845)著《實際的中國人》(The Chinese as they are:their Moral, Social and Literary Character.1841)。
  4. 吉原游女(Yoshiwaras),指吉原(Yoshiwara)的風塵女子。吉原位于日本東京都臺東區(qū),歷史上曾充斥“游郭”(妓館),為著名追歡之地。
  5. 此句引文見于美國畫家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1834—1903)的著名演講《十點鐘》(Ten o'clock.1885)。
  6. 此句引文見于英國來華領(lǐng)事官、漢學家翟理思(Herbert Allen Giles,1845—1935)英譯《聊齋志異選》(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1880)中的一條注釋,并非中國人的話。
  7. 此處描述的四川木船屬具叫作纖藤,由數(shù)根竹篾扭編而成,有大中小型號,分別用于過兇灘、一般險灘和緩流時拉纖。
  8. 吉朗(Geelong),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僅次于墨爾本的第二大城,位于墨爾本的西南方約九十公里,作者的出生地。
  9. 新灘(Hsintan),險灘名兼地名,后者即宜昌市秭歸縣新灘鎮(zhèn),近改屈原鎮(zhèn)。
  10. 鉤頭篙(boat-hook),頭部帶鉤的撐篙,又叫鉤篙、挽鉤,現(xiàn)在一般用于鉤撈水上物體,舊時長江木船上的鉤頭篙為帶鐵鉤的竹篙,稱爪鉤,平時用來撐,關(guān)鍵時用于抓住固定物(如礁石或附近大船)拉船前行。
  11. 指查爾斯·布隆?。–harles Blondin,1824—1897),法國走鋼絲大王。
  12. 米倉峽(Mi Tsang Gorge),即兵書寶劍峽,西陵峽的峽中峽之一。
  13. 直布羅陀巖山(Rock of Gibraltar),直布羅陀境內(nèi)一座矗立海面的巨型石灰?guī)r。
  14. 以上引文出自英國工程師吉爾(William John Gill,1843—1882)著《金沙江:穿越康區(qū)到緬甸之旅》(The River of Golden Sand:Being the Narrative of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and Eastern Tibet to Burmah.1883),該書為作者1877年穿越康巴地區(qū)的旅行記事,在其死后由貝德祿(詳后注)和英國東方學家亨利·尤爾(Henry Yule,1820—1889)壓縮編輯后出版。
  15. 謝立山(Alexander Hosie,1853—1925),重慶開埠前英政府單方面任命的“領(lǐng)事”之一,任期為1881年12月—1884年12月。下面引文出自其所著《華西三年:云貴川行記》(Three Years in Western China:A Narrative of Three Journeys in Szechwan, Kweichow, and Yunnan.1890)。
  16. Enjeh音譯。
  17. 原文Pin su chiao。船老大指的是“兵書峽”。(清)王士禛《蜀道驛程記》載:“登舟過兵書峽,峽半石壁有洞,中有石,形如卷帙,俗謂武侯兵書?!?/li>
  18. 以上單詞屬于洋涇浜英語的有三個,除chow(吃)之外,還有piecee和goddam。受漢語數(shù)詞后面跟量詞的影響,piecee在舊上海洋涇浜英語中是一個用得很廣泛的量詞,例如one piecee girl(一個姑娘)、two piecee book(兩本書)等等。goddam(該死、討厭)則被誤會為very good(很好)。
  19. 原文Sydney Bulletin,應(yīng)指1880—2008年間發(fā)行于悉尼的著名新聞周刊The Bulletin。
  20. 原文為洋涇浜英語“My Clistian man mum;my eat beef;my say goddam.”除r讀成l,不講英語語法、按漢語順序“字對字”之外,I、me、my、mine都用My表示,也是洋涇浜英語的特點之一。
  21. 歸州(Kueichow),今宜昌市秭歸縣歸州鎮(zhèn),老秭歸縣城。
  22. 泄灘(Yehtan),險灘名兼地名,后者即今湖北省秭歸縣泄灘鄉(xiāng)。
  23. 這是一句閩南諺語。先將豬打死,賣方失去談價優(yōu)勢。比喻買方(或做事的人)蠻橫、魯莽、先斬后奏,也可比喻賣方(或做事的人)處于不利地位。
  24. 原文音譯Wushan Gorge(巫山峽);同時意譯Witches’ Gorge(峽),意譯不確。巫峽得名源于巫山,巫山得名不可確考,學界認為與上古唐堯時代的巫咸有關(guān);至于神話傳說中的“巫山神女”,與巫山和巫峽的得名無關(guān),乃先有巫山而后有神女,且神女乃天帝之女,屬仙女而非巫女。
  25. 官渡口(Kuantukou),今湖北省巴東縣官渡口鎮(zhèn)。
  26. 此句引文出自美國人奧爾科特(Henry Steel Olcott,1832—1907)所著《另一世界的人們》(People From The Other World.1875)。
  27. 此處描述的四川木船構(gòu)件叫作篷拱。
  28. 夔州府(Kweichou-fu),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
  29. 風箱峽(Feng-hsiang Gorge,同時意譯Windbox Gorge),瞿塘峽一段,位于白帝城附近。
  30. 原文為洋涇浜英語“Kweichou haikwan no good”。
  31. 安坪(Anping),今奉節(jié)縣安坪鄉(xiāng)。
  32. 磧壩子(Chipatzu),長江邊的一種沙石灘,通常因地下含有鹽鹵可以就地掘井熬鹽,故多為古鹽場,不止一處鹽場村落以磧壩子或磧壩為名,作者所見為奉節(jié)縣境內(nèi)的一處。所謂“遺跡”亦很可能就是鹽灶設(shè)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