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與諸子登峴山

國學典藏·唐詩三百首(超值全彩白金版) 作者:(清)蘅塘退士 編選,思履 主編


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1],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2],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3],天寒夢澤深[4]。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注釋】

[1]代謝:交替,變換。晉代名將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駐襄陽。每年春秋之季,他都步出襄城,攀登峴山,置酒詠詩,終日不倦。他曾深有感觸地對僚屬說:“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如百歲后有知,魂魄猶應登此山也?!绷艑汆u湛答道:“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聞令望,必與此山俱傳?!毖蜢锸攀乐?,襄陽百姓感念他的德政,便在峴山建碑立廟,歲時祭饗。游人瞻望羊祜廟前的碑石,無不為之落淚灑涕。杜預繼任,故稱此碑為“墮淚碑”。[2]勝跡:名勝古跡。[3]魚梁:魚梁洲,在襄陽附近沔水渡口,漢末龐德公曾隱居此處。[4]夢澤:即云夢澤。

【譯文】

世間的事,不停變化,時光穿梭,構成古今。江山依然保留著先圣遺跡,如今我們又登上這里。秋末水位降低,魚梁州變淺;天氣變冷,云夢澤寒意深深。羊公石碑,還在山頭矗立,讀完碑文,我淚沾衣襟。

【賞析】

峴山位于湖北襄陽市城區(qū)以南,背靠巍巍大荊山,東臨漢江,與一水相之隔的鹿門山形成東西對峙,儼如扼守在江漢平原北部的兩扇大門,雄踞一方。三千里漢水,流到這兒被峴山迎頭一擋,拐出了一個大的急轉彎。峴山美石不斷被沖進漢水,在魚梁州形成了漢水第一大卵石灘。

峴山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山,到處是名勝古跡。登臨峴山頂往南看去,楚皇城、宋玉故里歷歷在目。朝東觀望,夾魚梁州與孟浩然的隱居地鹿門山隔漢水相望。向北遠眺,古鄧國和關羽水淹七軍遺跡盡收眼底。注目西去,則是孔明古隆中躬耕之地。而山上尤以羊祜的墮淚碑著名。史載羊祜鎮(zhèn)守荊襄,常登峴山,曾嘆江山永存,而人多湮沒無聞。羊祜去世后,百姓感念他的德政,立碑于峴山,望其碑者無不下淚。孟浩然與友人登上這座名山,吊古傷今,感慨不已。

詩的開頭即發(fā)議論,引出作者的浩茫心事。再寫江山留下名勝古跡,我輩今日登臨,與前兩句相照應。登臨見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派嚴冬的蕭條景象。最后兩句扣實,見羊祜“墮淚碑”而淚下沾襟,一個“尚”字,包含了復雜的內容,既體現了羊公碑歷經歲月而至今屹立的感慨,又包含了對自己至今無所作為,死后難免湮沒無聞的嗟傷,十分有力。

語言通俗易懂,感情深摯動人,以平淡深遠見長。清人沈德潛評孟浩然詩是“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