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
自鳥跡代繩,文字始炳。文字最初由巫祝史官掌握,記載占卜、祭祀、戰(zhàn)爭、封賜訓誥等重大事件。我國存世最早的文字是甲骨卜辭,多為殷商時期巫祝占卜的記錄。由于刻劃在龜甲、獸骨上,書寫不便,文字往往較為簡潔。商周時彝器銘文記述更為廣泛的上層政治生活,篇幅增多,內(nèi)容加詳,但總體來說,只能算作文章的濫觴?!渡袝泛汀洞呵铩肥乾F(xiàn)存最早的一批歷史典籍,被稱為記言敘事之祖。班固《漢書·藝文志》曰:“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薄渡袝肥怯涊d虞夏商周時朝廷訓誥誡命的言辭,辭理古奧;《春秋》相傳是孔子據(jù)魯國史書而編訂整理的,義理艱深,一字寓褒貶,簡而有法。《春秋》記載大多過于簡略,很難稱作成形的文章。
通常把先秦的散文分為兩類:以《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為代表的史傳散文,以敘事為主;以《論語》《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為代表的諸子散文,以說理為主。一般認為《左傳》為傳述《春秋》而作,記載自魯隱公元年(前722)至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公室卑弱、大夫僭權(quán)凡250余年歷史,有些史事寫得曲折生動、細致傳神,刻畫了一批具有鮮明性格的人物,對后世的史傳、敘事文乃至小說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古人稱《左傳》為《春秋內(nèi)傳》,《國語》為《春秋外傳》,二者都體現(xiàn)出鮮明的崇禮重民的儒家思想。《國語》是一部可以與《左傳》相互參照的國別史?!蹲髠鳌分卦跀⑹拢秶Z》重在記言,記錄周、魯、齊、晉、鄭、楚、吳、越等國朝聘、饗宴、諷諫、辯論、應對之辭。在敘事寫人的成就上,《國語》不及《左傳》。《戰(zhàn)國策》記載戰(zhàn)國時期謀臣策士為之游說諸侯出謀劃策的政治主張和言論。議論縱橫捭闔,鋪張揚厲,文采煒燁,辭氣縱橫,對漢代辭賦的興起、后世如蘇洵、蘇軾文章的創(chuàng)作都頗有影響。
《論語》是以語錄體形式,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文本,盡管有些敘寫比較生動形象,但總體來說,尚未構(gòu)成完整的文章。至戰(zhàn)國中期,《孟子》雖同為語錄體,但各篇論題已比較集中,首尾敘述完備。孟子長于論辯,善于設(shè)喻比譬,層層推進地論辯道理,氣勢浩然、情感充沛,語言曉暢。至《莊子》,則發(fā)展為富有文學意蘊的說理文,想象豐富而詭奇,多用寓言形式講述道理,深入淺出,語言瑰麗流暢,音調(diào)和諧?!盾髯印防碥捕o雅,《韓非子》廣譬博喻、詞鋒犀利,都具有很強的論辯性和邏輯性,達到先秦論說文的新高度,是后世說理文的源頭。
劉勰《文心雕龍·宗經(jīng)》提出“五經(jīng)”“洞性靈之奧區(qū),極文章之骨髓”,是后世文章的典范,后代各種文體無不濫觴于“五經(jīng)”。章學誠《文史通義·詩教上》云:“蓋至戰(zhàn)國而文章之變盡,至戰(zhàn)國而著述之事專,至戰(zhàn)國而后世之文體備?!笨梢娤惹匚恼略谥袊膶W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