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
《尚書》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歷史典籍,原名《書》,因是“上古之書”,“上”與“尚”通,又稱《尚書》。漢代以后列入儒家主要經(jīng)典,稱為《書經(jīng)》?!渡袝繁4媪藨?zhàn)國以前流傳的一批歷史文獻(xiàn),主要記載君臣政治言論及相關(guān)歷史事件。全書按時(shí)代可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部分,所載文類包括典、謨、訓(xùn)、誥、誓、命,是后世詔誥類作品的源頭?!渡袝妨x旨弘雅,文辭古奧,韓愈《進(jìn)學(xué)解》稱之“周《誥》殷《盤》,詰屈聱牙”。
《尚書》原有百篇,歷經(jīng)秦代禁毀典籍及秦末戰(zhàn)火,至漢初實(shí)存28篇,文帝時(shí)由伏生口授而傳,以漢代通行的隸書寫定文本,即今文《尚書》,武帝時(shí)又增《泰誓》一篇。魯共王于孔子舊宅壁間發(fā)現(xiàn)以先秦古文字傳寫的文本,即古文《尚書》,內(nèi)容較今文多十六篇。西晉永嘉之亂中今、古文本俱散失。東晉初,豫章內(nèi)史梅賾曾進(jìn)獻(xiàn)古文《尚書》58篇。宋以后不斷有人質(zhì)疑古本真?zhèn)危迦碎惾翳场渡袝盼氖枳C》考訂其中25篇屬于偽作,即今傳《尚書》文本由今文《尚書》及后人偽造古文《尚書》拼湊而成?!渡袝纷⒈局饕刑瓶追f達(dá)《尚書正義》、清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等。
無逸
【解題】 本篇選自《尚書·周書》。相傳周武王去世時(shí),其子周成王尚幼,由武王弟周公輔政,攝行治理天下。及成王年長,周公還政于成王。本篇作于周公攝政七年致政成王之初,遷殷遺民于洛之后?!妒酚洝斨芄兰摇吩疲骸爸芄珰w,恐成王壯,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無逸》?!北疚募词侵芄珜傆H政的成王所作的一番告誡。圍繞“君子所其無逸”這一主題,周公主要列舉中宗、高宗、祖甲等殷代先王治民方策,又追述周祖先太王、王季、文王的勤政事跡,指出前代賢王之所以成就功業(yè),源于知稼穡之艱、敬畏天命、勤勉政事、惠愛百姓、不耽于逸樂;進(jìn)而要求“繼自今嗣王”能夠“無淫于觀、于逸、于游、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也期望成王效法殷王中宗、高宗、祖甲和周文王的為君之道,善于聽取臣民的意見,敬慎言行,這樣才能成為明君,臣民才能誠信安居。文章采用多處對比,以“知稼穡之艱難”與“弗知稼穡之艱難”、無逸與耽樂、賢王與殷紂等形成對照,對成王加以告誡。每段論述都緊扣主題“無逸”,是戰(zhàn)國以后論說文“據(jù)題抒論”的先導(dǎo)。
周公曰[1]:“嗚呼!君子所其無逸[2]。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3]。相小人[4],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5],既誕[6]。否則侮厥父母曰[7]:‘昔之人,無聞知[8]?!?/p>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昔在殷王中宗[9],嚴(yán)恭寅,畏天命自度[10]。治民祗懼[11],不敢荒寧。肆中宗之享國[12],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13],時(shí)舊勞于外,爰暨小人[14]。作其即位,乃或亮陰[15],三年不言[16]。其惟不言,言乃雍[17],不敢荒寧。嘉靖殷邦[18],至于小大,無時(shí)或怨[19]。肆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20],不義惟王[21],舊為小人[22]。作其即位[23],爰知小人之依。能?;萦谑瘢桓椅牿姽?。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自時(shí)厥后立王,生則逸。生則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24]。自時(shí)厥后,亦罔或克壽[25]?;蚴辏蚱甙四?,或五六年,或四三年?!敝芄唬骸皢韬簦∝室辔┪抑芴?、王季[26],克自抑畏[27]。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28]。徽柔懿恭,懷保小民[29],惠鮮鰥寡[30]。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31]。文王不敢盤于游田[32],以庶邦惟正之供[33]。文王受命惟中身[34],厥享國五十年?!?/p>
周公曰:“嗚呼!繼自今嗣王[35],則其無淫于觀[36]、于逸、于游、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無皇曰‘今日耽樂’[37],乃非民攸訓(xùn),非天攸若,時(shí)人丕則有愆[38]。無若殷王受之迷亂[39],酗于酒德哉!”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古之人,猶胥訓(xùn)告,胥保惠、胥教誨[40],民無或胥诪張為幻[41]。此厥不聽,人乃訓(xùn)之,乃變亂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42]。民否,則厥心違怨[43],否,則厥口詛祝[44]?!?/p>
周公曰:“嗚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茲四人迪哲[45]。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46]。’則皇自敬德[47]。厥愆,曰‘朕之愆’[48]。允若時(shí),不啻不敢含怒[49]。此厥不聽,人乃或诪張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則信之。則若時(shí),不永念厥辟[50],不寬綽厥心[51],亂罰無罪,殺無辜,怨有同,是叢于厥身[52]?!?/p>
周公曰:“嗚呼!嗣王其監(jiān)于茲[53]。”
《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1]周公:即姬旦,周文王子,武王弟,成王叔父。
[2]所:處其位。其:表示推測的副詞。此句意為君子處其位不要貪圖安逸。
[3]稼穡:農(nóng)耕為稼,秋收為穡,稼穡即指農(nóng)事。小人:庶民。依:隱,猶今言“苦衷”?!跋戎比洌合戎擂r(nóng)事的艱辛,再考慮自己的安逸,這樣,才懂得庶民的疾苦。
[4]相:看。
[5]諺(yàn):魯莽不恭。
[6]誕:誑騙。
[7]否則:乃至于。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認(rèn)為否則即“不則”,意為不遵循法度。
[8]“昔之人”兩句:過去的人(指其父母)沒有見識。
[9]中宗:湯之玄孫太戊。
[10]“嚴(yán)恭寅”二句:意為嚴(yán)恪恭敬,敬畏天命,以天命自度。
[11]祗(zhī):恭敬。治民祗懼:治民敬身畏懼。
[12]肆:猶“故”義。
[13]高宗:殷十一世王武丁。
[14]舊:久。爰:于是。暨:與?!皶r(shí)舊勞于外”兩句意為高宗的父親讓他長久地在民間生活,和庶民一起勞作。
[15]亮:信。陰:默。
[16]三年不言:武丁三年不輕易言,默以思道,謹(jǐn)慎敬畏,故周公稱贊他。
[17]雍:和諧、喜悅。其惟不言,言乃雍:惟其不大講話,一旦講話就令天下和悅。
[18]嘉靖:安定。高宗討西北的鬼方部落,三年克之。
[19]“至于小大”兩句:不論小大之政,無一時(shí)有怨言。
[20]祖甲:武丁之子。
[21]不義惟王:認(rèn)為父親立自己為王是不合理的。祖甲有兄長祖庚,其父武丁欲廢長立幼。
[22]舊為小人:(祖甲逃至民間)做了很久的庶民。鄭玄云:“祖甲,武丁子帝甲也。有兄祖庚,賢,武丁欲廢兄立弟,祖甲以此為不義,逃于人間,故云舊為小人。”
[23]作其即位:祖庚死后,祖甲才即位,故云“作其即位”。
[24]耽樂:沉溺于安樂。
[25]罔或克壽:沒有能長壽的。意為逸樂會折損壽命。
[26]太王、王季:周公的曾祖父、祖父。
[27]抑畏:以義自抑、敬畏天命。
[28]康:居屋。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文王穿著卑賤的衣服(節(jié)儉),以成就他安定人民與開墾土地的功業(yè)。
[29]徽:善。柔:仁。懿:美。恭:敬。徽柔懿恭指文王具有的美德。懷:安。兩句意為文王以美德美政待其民,人民得到安定。
[30]鮮:少乏?;蒗r鰥寡:施恩惠于少乏鰥寡之人。
[31]昃(zè):太陽西斜?!白猿劣谌罩嘘尽比洌何耐鯊脑绯康饺罩?、到太陽西斜,都沒有時(shí)間吃飯,都是為了和諧萬民。
[32]盤:樂。田:打獵。
[33]供:恭。以庶邦惟正之供:王正己身以恭待萬民。
[34]受命:即位。中身:中年。文王九十七而終,年四十七即位。
[35]繼自今嗣王:從今以后的嗣位之王。
[36]淫:放縱。觀:聲色之娛。
[37]今日耽樂:今日且享樂(明日止)。
[38]攸:所。若:順。“乃非民攸訓(xùn)”三句:“今日耽樂”的行為,非所以教民,非所以順天,這人就有大過錯了。
[39]殷王:殷紂王。
[40]胥:相?!肮胖恕比洌汗糯贾g,相訓(xùn)告,相?;?,相教誨。
[41]诪(zhōu)張:欺騙。此句意為庶民之間也就不會相互欺騙、幻惑。
[42]“此厥不聽”四句:不聽大臣的訓(xùn)告,就有人訓(xùn)之以非法之事,就會變亂先王的正法,無論小大之事。
[43]違怨:怨恨。
[44]詛:請神處置。祝:以言告神。
[45]迪哲:智慧明德。
[46]詈(lì):罵。
[47]皇:漢熹平石經(jīng)《尚書》作“兄”,即“況”字,更加?;首跃吹拢焊泳瓷髯约旱牡滦?,增修善政。
[48]厥愆兩句:有過失,則說:“是我的過失?!?/p>
[49]允若時(shí):誠如是。時(shí):是,此?!安秽础本洌阂鉃樗耐醪坏桓液ū硎驹嘎勂漤?/p>
[50]辟(bì):君。此句意為不長念其為君之道。
[51]不寬綽厥心:心胸不寬大。
[52]叢:叢聚。怨有同,是叢于厥身:天下人民同怨仇之,怨恨聚集在他的身上。
[53]嗣王:此指周成王。監(jiān):同“鑒”,鑒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