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孟子》

中國文學(xué)經(jīng)典:古代散文卷 作者:陳引馳,周興陸 編


《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名軻,戰(zhàn)國時(shí)魯國鄒(今山東鄒城)人。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子思門人,繼承并發(fā)展孔子學(xué)說,主張法先王、推行仁政,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著名論斷(《孟子·盡心下》)。孟子游歷齊、宋、滕、魏等國,推行政治主張,但未獲任用,退而著書,與生徒共同完成《孟子》,闡發(fā)其政治倫理思想,事跡參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睹献印啡珪譃椤读夯萃酢贰豆珜O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七篇,每篇又分上下兩章。《孟子》以雄辯見稱,氣勢充沛,長于譬喻,好以比喻、寓言說理,論辯形象生動,語言明白曉暢,多為后世古文家取法。劉勰《文心雕龍·諸子》:“研夫孟、荀所述,理懿而辭雅?!薄睹献印纷畛踝鳛橹T子之書流傳,自中唐儒學(xué)復(fù)興,其人其書地位不斷提升,至宋代被正式確立為儒家經(jīng)典文本;作為孔子學(xué)說的重要繼承者,孟子也被尊為“亞圣”?!睹献印窔v代重要注本有東漢趙岐《孟子章句》、北宋偽孫奭疏《孟子注疏》、南宋朱熹《孟子集注》、清焦循《孟子正義》等,今人楊伯峻《孟子譯注》較為通行。

齊桓晉文之事

【解題】 本篇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上》,闡述孟子關(guān)于如何實(shí)現(xiàn)王道的政治主張。戰(zhàn)國時(shí)期,列強(qiáng)紛爭,齊國以征伐為能事,齊宣王更欲以武力兼并他國、統(tǒng)一天下。當(dāng)時(shí)孟子正以客卿的身份供職于齊宣王,故而被問及齊桓公、晉文公稱霸之事。事實(shí)上,孟子并非不知桓、文霸業(yè),但因與一貫主張之王道仁政相悖,故稱“未之聞也”,并順勢將話題引向“保民而王”的主旨,從多個(gè)層面逐次展開論辯。首先,孟子引“以羊易?!敝伦C明宣王具備施行王道的心理基礎(chǔ),即不忍之心;其次,以百鈞與一羽、秋毫與輿薪為喻,指明在實(shí)踐中“不為”與“不能”的區(qū)別,迫使宣王承認(rèn)推恩保民是力所能行之事。行文至此,時(shí)機(jī)已趨成熟,孟子當(dāng)即點(diǎn)出宣王“蒞中國而撫四夷”的“大欲”,并強(qiáng)調(diào)若以霸道行之,如緣木求魚,勞而無獲,甚至招致災(zāi)禍;唯有擯棄武力,施行王道,才能成就大業(yè)。面對宣王主動求教施行仁政的方法,孟子順勢而為,提出“保民而王”的兩項(xiàng)措施:一是“制民之產(chǎn)”,使百姓無憂于衣食溫飽,奠定物質(zhì)基礎(chǔ);一是“謹(jǐn)庠序之教,申孝悌之義”,教民以禮義。全文集中體現(xiàn)了孟子施仁政、棄霸權(quán)、倡保民、去殘民的思想主張,論說過程因勢利導(dǎo),層層推進(jìn),邏輯清晰,布局嚴(yán)謹(jǐn),善用比喻、對比,且多用問句、排比以增強(qiáng)氣勢。雖然事后齊宣王并未真正采納孟子的主張,更未付諸實(shí)踐,但孟子“保民而王”的思想和高超的論辯技巧都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

齊宣王問曰[1]:“齊桓、晉文之事[2],可得聞乎?”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3]?”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p>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p>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聞之胡龁曰[4]: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5]?!踉唬骸嶂?,吾不忍其觳觫[6],若無罪而就死地?!瘜υ唬骸粍t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

曰:“有之?!?/p>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7],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p>

曰:“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8],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9],則牛羊何擇焉?”

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cái)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10]?!?/p>

曰:“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yuǎn)庖廚也[11]?!?/p>

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12]?!蜃又^也[13]。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14]。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15]。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復(fù)于王者[16],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17],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曰:“否?!?/p>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dú)何與[18]?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p>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19],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20],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yùn)于掌?!对姟吩疲骸逃诠哑?,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21]?!耘e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dú)何與?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抑王興甲兵[22],危士臣,構(gòu)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王笑而不言。

曰:“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聲音不足聽于耳與?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與[23]?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曰:“否,吾不為是也。”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24],蒞中國而撫四夷也[25]。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p>

王曰:“若是其甚與?”

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zāi)。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zāi)?!?/p>

曰:“可得聞與?”

曰:“鄒人與楚人戰(zhàn)[26],則王以為孰勝?”

曰:“楚人勝?!?/p>

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qiáng)。海內(nèi)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27]。今王發(fā)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28],不能進(jìn)于是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p>

曰:“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29],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30],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31]。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32],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33],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shí),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shí),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34],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35]。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p>

《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版。


[1]齊宣王:媯姓,田氏,名辟疆,戰(zhàn)國時(shí)齊國國君。

[2]齊桓、晉文之事:春秋時(shí)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事跡。齊宣王欲效法齊桓、晉文,稱霸于諸侯,故以此問孟子。

[3]無以:同“無已”,不停止。王:施行王道。此句言如果不能不說,那就說說施行王道的事吧。

[4]胡龁(hé):人名,齊宣王的近臣。

[5]釁鐘:古代新鐘鑄成,用牲血涂鐘求福的儀式。

[6]觳(hú)觫(sù):因恐懼而顫抖的樣子。

[7]愛:吝惜,舍不得。

[8]無異:不要感到奇怪。

[9]隱:憐憫。

[10]“宜乎”句:主謂倒裝句,意為百姓說我吝嗇是應(yīng)該的啊。

[11]遠(yuǎn)庖廚:使廚房遠(yuǎn)離居室。

[12]“他人有心”二句:出自《詩經(jīng)·小雅·巧言》,意為別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測到。

[13]夫子:此指孟子。

[14]“夫我乃行之”三句:大意為我這樣做了,回頭再去想它,卻想不出是為什么。

[15]戚戚:內(nèi)心有所感動的樣子。

[16]復(fù):回答,回報(bào)。

[17]秋毫:鳥獸在秋季所生的細(xì)毛,比喻極微小的事物。

[18]獨(dú):副詞,猶,偏偏。

[19]太山:即泰山。北海:即渤海。

[20]折枝:折取樹枝,一說枝通“肢”,為彎腰作揖或按摩肢體之意。

[21]“刑于寡妻”三句:出自《詩經(jīng)·大雅·思齊》,意為給妻子作好榜樣,推廣到兄弟,進(jìn)而治理好家國。刑,通“型”,典范。寡妻,寡德之妻,諸侯對正妻的謙稱。

[22]抑:副詞,表反詰。

[23]肥甘:美味的食物。輕暖:輕軟暖和的衣服。采色:五彩相間的顏色。便嬖(bì):因諂媚而受寵的人。

[24]朝:使之來朝。

[25]蒞:臨,統(tǒng)治。中國:指中原地帶。

[26]鄒:當(dāng)時(shí)的小國,在今山東鄒城。楚:當(dāng)時(shí)的南方大國。

[27]蓋:通“盍”,何不。本:指王道。

[28]惛:同“昏”,迷亂,糊涂。

[29]恒產(chǎn):使人得以長久生存的產(chǎn)業(yè),多指田地、房屋等。恒心:恒久不變的心志,指善良的本心。

[30]放:放縱,放蕩。侈與其同義。辟:同“僻”,行為不正。邪與其同義。

[31]罔民:蒙蔽陷害百姓。罔:同“網(wǎng)”,網(wǎng)羅捕捉。

[32]制:規(guī)定。

[33]贍:充足,足夠。

[34]謹(jǐn):重視。庠序:學(xué)校。

[35]頒白:頭發(fā)花白。頒:同“斑”。負(fù)戴:背上背著東西,頭上頂著東西,比喻勞役之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