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莊子》

中國文學(xué)經(jīng)典:古代散文卷 作者:陳引馳,周興陸 編


《莊子》

莊子(約前369—286),名周,戰(zhàn)國時(shí)宋國蒙(今河南商丘市東北)人。曾任漆園吏?!妒酚洝だ献禹n非列傳》云:“其學(xué)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shù)。《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shí)。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nèi)?、墨,雖當(dāng)世宿學(xué),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概括其思想淵源、撰述風(fēng)格。莊子思想主要反映于《莊子》一書,《漢書·藝文志》著錄為52篇。今傳本33篇,包括內(nèi)篇7、外篇15、雜篇11。一般認(rèn)為內(nèi)篇出于莊子自著,外、雜篇為門人后學(xué)追記。唐人成玄英認(rèn)為內(nèi)篇談理,外篇語其事跡,發(fā)揮申說內(nèi)篇宗旨。內(nèi)篇篇題多為通篇主旨概括,如《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等;外、雜篇?jiǎng)t多取篇首二三字,如《胠篋》《秋水》《庚桑楚》《天下》等。莊子思想的核心是保全、順應(yīng)人的自然本性,返本歸真,追求絕對(duì)自由的精神,進(jìn)入“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齊物論》)、消弭物我界限分別的境界。“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天下》),通過構(gòu)筑想象奇幻、汪洋恣肆、變化無端的文本世界,體悟深邃玄妙的哲學(xué)思想,對(duì)后世文學(xué)撰作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影響?!肚f子》主要注本有晉郭象注、唐成玄英《南華真經(jīng)疏》、清王先謙《莊子集解》、郭慶藩《莊子集釋》等。

逍遙游

【解題】《逍遙游》為《莊子》內(nèi)篇之首,意為閑適自得、無所掛礙的悠游境界。該篇以寓言發(fā)端,從宇宙著眼,以鯤鵬和蜩、學(xué)鳩為主,并以朝菌、蟪蛄、冥靈、大椿等作補(bǔ)充,引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小大之辯。隨后列舉了“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與宋榮子、列子所代表的三重境界,雖然彼此有高下之分,但三者均有所待,因此都不是真正的自由,進(jìn)而點(diǎn)出唯有“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消除自我與外在世界的對(duì)峙,與大道合同,方能獲致真正的自由,并提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中心觀點(diǎn)。此后堯與許由、肩吾與連叔、惠子與莊子的三段對(duì)話則分別闡釋了“無名”、“無功”和“無己”的具體內(nèi)涵,其中又以“無己”最為關(guān)鍵。清人宣穎的《南華經(jīng)解》亦稱:“逍遙游主意,只在至人無己。”在關(guān)于“無己”的論辯中,惠子先引大瓠之事說明“大而無用”之弊,莊子隨即引“不龜手之藥”反駁,意在指出因物為用、隨順物性方能消除以我為主的衡量標(biāo)準(zhǔn),擺脫好惡之情的干擾,達(dá)到“我與物冥”的高超境界。最后,兩人圍繞“大樹”之辯升華了有用無用之論——正是拋卻了以匠人為尺度的狹隘的有用論,才能化其實(shí)際之無用,得彷徨逍遙之精神大用?!跺羞b游》全篇以通貫天道、無己逍遙為中心論旨,結(jié)構(gòu)搖曳多變卻又意脈相連。文中多用寓言,想象奇特,魯迅評(píng)其“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本文對(duì)后世影響頗深,瑰奇豐富的形象、精巧的文章構(gòu)思以及對(duì)無所依賴、絕對(duì)自由的精神世界的探求,都為后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北冥有魚[1],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2],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yùn)則將徙于南冥[3]。南冥者,天池也[4]

《齊諧》者[5],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6],去以六月息者也[7]?!币榜R也[8],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9],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10],水淺而舟大也。風(fēng)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fēng)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fēng)[11];背負(fù)青天而莫之夭閼者[12],而后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xué)鳩笑之曰[13]:“我決起而飛[14],槍榆枋[15],時(shí)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16],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17];適百里者,宿舂糧[18];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19],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20],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21],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22]。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23],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24],絕云氣,負(fù)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笑之曰[25]:“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26]。而宋榮子猶然笑之[27]。且舉世而譽(yù)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nèi)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28]。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fēng)而行[29],泠然善也[30],旬有五日而后反[31]。彼于致福者,未數(shù)數(shù)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32],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堯讓天下于許由[33],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34],其于光也,不亦難乎!時(shí)雨降矣,而猶浸灌,其于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35],吾自視缺然。請(qǐng)致天下?!?/p>

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shí)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于深林[36],不過一枝;偃鼠飲河[37],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38]。”

肩吾問于連叔曰[39]:“吾聞言于接輿[40],大而無當(dāng),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連叔曰:“其言謂何哉?”

“曰:‘藐姑射之山[41],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fēng)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42]?!嵋允强穸恍乓?。”

連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43],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猶時(shí)女也[44]。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45],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46]!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47],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粃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48],越人斷發(fā)文身,無所用之。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nèi)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49],汾水之陽[50],窅然喪其天下焉[51]?!?/p>

惠子謂莊子曰[52]:“魏王貽我大瓠之種[53],我樹之成而實(shí)五石,以盛水漿,其堅(jiān)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54],吾為其無用而掊之[55]?!?/p>

莊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56],世世以洴澼絖為事[57]??吐勚?,請(qǐng)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qǐng)與之?!偷弥?,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58],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59]!”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60]。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guī)矩,立之途,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p>

莊子曰:“子獨(dú)不見貍狌乎[61]?卑身而伏,以候敖者[62];東西跳梁[63],不辟高下;中于機(jī)辟,死于罔罟[64]。今夫斄牛[65],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zhí)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xiāng)[66],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cè),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61年版。

秋水

【解題】《秋水》是《莊子》外篇中最重要的篇目,“秋水”指夏季的大水,因周歷較夏歷早兩月,故名“秋水”。該篇原由河伯與北海若、蛇與風(fēng)、孔子與子路、公孫龍與魏牟、莊子與楚臣、莊子與惠子等七組對(duì)話構(gòu)成,本文節(jié)選了其中的主體部分,即河伯與海若的對(duì)答。這一部分共含七問七答,首先由河、海的對(duì)比提出大、小的差別,而后從“無窮”“無止”“無?!钡慕嵌赛c(diǎn)出二元對(duì)立的相對(duì)性,從而破除對(duì)“至細(xì)之倪”和“至大之域”的固執(zhí)探求,進(jìn)而反省主體認(rèn)知的局限性;接著由“物”的世界上升至言、意所不能及的“道”的世界,證明從周全的“道”的視角進(jìn)行觀照,一切對(duì)立概念大小、貴賤、有無、是非都只是據(jù)于“時(shí)”“俗”的價(jià)值判斷,而“時(shí)”“俗”本身變化不定,因此拘于“物”的認(rèn)識(shí)皆是無意義的;最后,由認(rèn)識(shí)轉(zhuǎn)向?qū)嵺`,從正面再次強(qiáng)調(diào)作為萬物之一的人,唯有超越主體的自我偏執(zhí),順乎天道自然,方可實(shí)現(xiàn)自我保全。本文思想深邃而豐富,結(jié)構(gòu)上七番問答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認(rèn)識(shí)論出發(fā),進(jìn)而提升至本體、現(xiàn)象之別,最后復(fù)由本體而提出人生論之總綱領(lǐng),井然有序。選段體現(xiàn)了《莊子》善以寓言說理的特色,“望洋興嘆”“井底之蛙”等成語傳用至今。此外,本篇的北海若之第五答“以道觀之何貴何賤”一節(jié)多以韻語短句連綴,音韻鏗鏘,言簡意賅,近于《老子》風(fēng)格。

秋水時(shí)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67],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68],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69],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0],望洋向若而嘆曰[71]:“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7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73]。”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74];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shí)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75],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76],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shí)止而不盈;尾閭泄之[77],不知何時(shí)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shù)。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jì)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78]?計(jì)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79]?號(hào)物之?dāng)?shù)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馬體乎?五帝之所連[80],三王之所爭(zhēng)[81],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82],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83],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然則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無窮,時(shí)無止,分無常[84],終始無故[85]。是故大知觀于遠(yuǎn)近[86],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無窮;證向今故[87],故遙而不悶,掇而不跂[88],知時(shí)無止;察乎盈虛,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知分之無常也;明乎坦途,故生而不說,死而不禍,知終始之不可故也。計(jì)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時(shí),不若未生之時(shí);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觀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細(xì)之倪[89],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

河伯曰:“世之議者皆曰:‘至精無形,至大不可圍。’是信情乎?”

北海若曰:“夫自細(xì)視大者不盡,自大視細(xì)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垺,大之殷也[90];故異便[91]。此勢(shì)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92];無形者,數(shù)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圍者,數(shù)之所不能窮也??梢匝哉撜撸镏忠?;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93];動(dòng)不為利,不賤門隸;貨財(cái)弗爭(zhēng),不多辭讓;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賤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異[94];為在從眾,不賤佞諂;世之爵祿不足以為勸,戮恥不足以為辱;知是非之不可為分,細(xì)大之不可為倪。聞曰:‘道人不聞[95],至德不得,大人無己?!s分之至也[96]?!?/p>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內(nèi),惡至而倪貴賤?惡至而倪小大?”

北海若曰:“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以差觀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知天地之為稊米也,知毫末之為丘山也,則差數(shù)睹矣。以功觀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則萬物莫不有;因其所無而無之,則萬物莫不無;知東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無[97],則功分定矣。以趣觀之[98],因其所然而然之,則萬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則萬物莫不非;知堯桀之自然而相非,則趣操睹矣[99]。昔者堯、舜讓而帝,之噲讓而絕[100];湯、武爭(zhēng)而王,白公爭(zhēng)而滅[101]。由此觀之,爭(zhēng)讓之禮,堯、桀之行,貴賤有時(shí),未可以為常也。梁麗可以沖城[102],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騏驥、驊騮[103],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貍狌[104],言殊技也;鴟鵂夜撮蚤[105],察毫末,晝出瞋目而不見丘山,言殊性也。故曰,蓋師是而無非,師治而無亂乎?是未明天地之理,萬物之情也。是猶師天而無地,師陰而無陽,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語而不舍,非愚則誣也。帝王殊禪,三代殊繼。差其時(shí),逆其俗者,謂之篡夫[106];當(dāng)其時(shí),順其俗者,謂之義之徒。默默乎河伯!女惡知貴賤之門,小大之家!”

河伯曰:“然則我何為乎?何不為乎?吾辭受趣舍[107],吾終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觀之,何貴何賤,是謂反衍[108];無拘而志[109],與道大蹇[110]。何少何多,是謂謝施[111];無一而行,與道參差。嚴(yán)乎若國之有君,其無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112],其無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無窮,其無所畛域[113]。兼懷萬物,其孰承翼[114]?是謂無方[115]。萬物一齊,孰短孰長?道無終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虛一滿,不位乎其形[116]。年不可舉[117],時(shí)不可止;消息盈虛,終則有始。是所以語大義之方,論萬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驟若馳[118],無動(dòng)而不變,無時(shí)而不移。何為乎,何不為乎?夫固將自化[119]?!?/p>

河伯曰:“然則何貴于道邪?”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達(dá)于理,達(dá)于理者必明于權(quán),明于權(quán)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非謂其薄之也[120],言察乎安危,寧于禍福,謹(jǐn)于去就,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內(nèi),人在外,德在乎天?!烊酥校竞跆?,位乎得[121];蹢躅而屈伸[122],反要而語極[123]?!?/p>

曰:“何謂天?何謂人?”

北海若曰:“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124],穿牛鼻,是謂人。故曰,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125],無以得殉名。謹(jǐn)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p>

《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61年版。


[1]北冥:北海。下文“南冥”即南海。冥,同“溟”。

[2]怒:奮起,奮發(fā)。

[3]海運(yùn):即海動(dòng)。海動(dòng)必有大風(fēng),大鵬可乘風(fēng)而行。

[4]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此指大海。

[5]《齊諧》:書名,齊國俳諧之書。一說為人名。

[6]摶:盤旋。扶搖:由下向上升騰的旋風(fēng)。

[7]六月息:六月之風(fēng)。一說飛行六月方才停歇。

[8]野馬:游動(dòng)的薄云或水汽,因遠(yuǎn)望如野馬奔騰,故名。

[9]坳堂:堂上的低洼處。

[10]膠:粘住,擱淺。

[11]培風(fēng):憑風(fēng),乘風(fēng)。

[12]夭閼(è):受阻折而中斷。

[13]蜩:蟬。學(xué)鳩:小鳥。

[14]決起:奮起。決,迅疾的樣子。

[15]槍:通“搶”,碰到。榆枋:榆樹和檀樹。

[16]則:或??兀和叮湎?。

[17]莽蒼:野色迷茫的樣子,此指郊野。果然:飽足的樣子。

[18]宿舂糧:出發(fā)前夜搗米備糧。

[19]朝菌:朝生暮死的菌類?;匏罚涸缤?。蟪蛄:寒蟬,春生夏死,夏生秋死。

[20]冥靈:木名,即木槿。一說為大龜名。

[21]彭祖:姓篯名鏗,相傳為堯的臣子,歷虞夏至商,近八百歲,因封于彭城,故稱“彭祖”。

[22]湯:商湯,商朝第一位君主。棘:夏革,湯之大夫。

[23]窮發(fā):荒遠(yuǎn)無草木之地。

[24]羊角:旋風(fēng),狀如羊角。

[25]斥:生活在澤洼中的小雀。

[26]“故夫”五句:有的人才智能勝任一官之職,行為能合乎一鄉(xiāng)人的心愿,德行能符合國君的心意,取得一國的信任,他們自以為不錯(cuò),也就像池洼中的小雀一樣。

[27]宋榮子:亦作宋钘、宋牼,戰(zhàn)國時(shí)宋國人。猶然:嗤笑的樣子。

[28]數(shù)(shuò)數(shù)然:急迫的樣子。

[29]列子:列御寇,戰(zhàn)國時(shí)鄭國人,相傳能乘風(fēng)而行。

[30]泠然:輕妙的樣子。

[31]旬有五日:十五日。有,通“又”。

[32]正:法則。六氣:陰陽風(fēng)雨晦明。辯:通“辨”,區(qū)別。

[33]許由:上古之高士。據(jù)傳堯欲以天下讓之,不受,隱于箕山。

[34]爝(jué)火:火炬,火把。

[35]尸:在其位而無所作為。

[36]鷦鷯:小鳥名,喜居于森林深處,善筑巢。

[37]偃鼠:即鼴鼠。

[38]尸祝:祭祀時(shí)主讀祝文的人。

[39]肩吾、連叔:傳說中的古代修道之人?!肚f子》寓言中的人名、地名多為虛構(gòu),無可稽考。

[40]接輿:楚國狂士,見《論語》“楚狂接輿”條。

[41]姑射(yè):傳說中的仙山名。

[42]疵癘:疾病及災(zāi)疫。

[43]瞽者:盲人。

[44]猶時(shí)女也:即“猶是汝也”,指肩吾以接輿所述姑射山之事為狂言,有似心智聾盲。

[45]蘄:同“祈”,祈求。

[46]弊弊焉:忙碌疲憊的樣子。

[47]大浸:大水?;褐?。

[48]資:販賣。章甫:一種古代的禮冠,始于殷代,殷亡后存于宋國。

[49]四子:王倪、嚙缺、被衣、許由,皆為傳說中的得道者。

[50]汾水之陽:汾水的北面,今山西臨汾西南,其地曾為堯都。

[51]窅(yǎo)然:悵然若失的樣子。

[52]惠子:惠施,戰(zhàn)國時(shí)宋國人,曾為魏相,莊子好友。

[53]魏王:即魏惠王,因魏遷都大梁,故又稱梁惠王。瓠:葫蘆。

[54]呺(xiāo)然:空虛巨大的樣子。

[55]掊:打破。

[56]龜(jūn):同“皸”,皮膚因寒冷或干燥而開裂。

[57]洴澼絖:在水中漂洗棉絮。洴澼,漂洗。絖,較纖細(xì)的棉絮。

[58]慮:用繩結(jié)綴。大樽:古稱腰舟,將匏、瓠一類的東西縛在腰間渡水。

[59]蓬之心:蓬草拳曲不直,其心狹窄而彎曲,比喻心思閉塞不通。

[60]樗(chū):即臭椿。

[61]貍:野貓。狌:黃鼠狼。

[62]敖者:遨游之物,指雞、鼠之類。敖,同“遨”,出游。

[63]跳梁:同“跳踉”,跳躍。

[64]機(jī)辟:弓弩或捕捉鳥獸的器具。罔罟(gǔ):羅網(wǎng)。

[65]斄(lí)牛:牦牛。

[66]無何有之鄉(xiāng):沒有任何東西的地方。泛指無實(shí)有的境界。

[67]涘:水邊。渚:水中的小洲。崖:岸。

[68]河伯:傳說中的黃河水神。

[69]北海:即渤海。

[70]旋:改變。

[71]若:海若,傳說中的海神。

[72]少:貶低。仲尼:孔子。伯夷:相傳為商朝貴族孤竹君之子,與其弟叔齊互讓君位,曾勸阻武王伐紂,商亡后,又恥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

[73]大方之家:懂得大道理的人。

[74]虛:同“墟”,指井蛙生活的地方。

[75]曲士:鄉(xiāng)曲之士,指見識(shí)短淺的人。

[76]丑:鄙陋。

[77]尾閭:傳說中海水所歸聚之處。

[78]礨空:石塊上的小洞穴。

[79]稊米:像稗籽一樣的小米。太倉:積藏糧食的大倉庫。

[80]五帝之所連:五帝禪讓使統(tǒng)治得以連續(xù),故稱“所連”。

[81]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開國君王。

[82]任士:以天下為己任的賢能之士。

[83]“伯夷辭之”二句:指伯夷以辭讓君位而獲得名聲,孔子以談?wù)撊识@得淵博。

[84]分:得失之分。

[85]終始無故:指事物的發(fā)展終而復(fù)始,沒有定因。

[86]大知:有大智慧的人。

[87]向:明,表明。

[88]掇而不跂:對(duì)近的事情也不強(qiáng)求。掇,拾取,表示距離很近,隨手可取。跂,通“企”,踮起腳尖。

[89]倪:端倪,限度,此指標(biāo)準(zhǔn)。

[90]垺(póu):極大。殷:盛大。

[91]異便:指大小不同,各有便利之處。

[92]期:依賴,限于。

[93]多:夸耀。

[94]辟異:邪僻怪異。

[95]不聞:不使人知道他,指不求聞達(dá)于世。

[96]“是故大人之行”至“約分之至也”一段與上下文義不相干涉,對(duì)于河伯所提“至精無形,至大不可為”的問題,海若的回答至“不期精粗焉”已完畢,故此段當(dāng)為他文錯(cuò)入,或?yàn)楹笕隋袢搿?/p>

[97]“知東西”句:指東、西方向相反,但又相互依賴,不能離開一方而單獨(dú)存在。

[98]趣:趨向。

[99]“知堯桀”兩句:指堯、桀自以為對(duì)而互以為非,從中就可以看出人們的趨向和主張是多么不同了。

[100]之噲:燕王噲與其相子之。戰(zhàn)國時(shí)燕王噲欲讓位于國相子之,由此引發(fā)內(nèi)亂外患,幾乎亡國。

[101]白公:白公勝,春秋楚平王之孫,流亡中所生,后回國奪取政權(quán),終失敗自殺。

[102]梁麗:指粗大的木材。麗,通“欐”,屋棟。

[103]騏驥、驊騮:皆指駿馬。

[104]貍狌:野貓和黃鼠狼。

[105]鴟鵂:貓頭鷹。

[106]篡夫:篡權(quán)奪位之人。

[107]趣舍:取舍。

[108]反衍:向相反的方向發(fā)展,謂貴賤之道,反覆無常。

[109]而:爾,你。

[110]蹇:妨礙,不順利。

[111]謝施:衰謝轉(zhuǎn)移。

[112]繇繇:同“悠悠”,悠游自在的樣子。社:土地神。

[113]畛域:范圍,界限。

[114]承翼:受到庇護(hù)。

[115]無方:沒有偏向。

[116]位:居,處。此句言不能固守不變的形態(tài)。

[117]舉:留,提取。

[118]驟:馬奔馳。馳:車馬疾行。

[119]自化:自行變化,指按照自然規(guī)律變化。

[120]?。浩冉?,引申為侵犯。

[121]得:通“德”。

[122]蹢躅:同“躑躅”,徘徊不前的樣子。

[123]反要而語極:指回歸到道的中心,談?wù)撝晾怼?/p>

[124]落:通“絡(luò)”,籠住。

[125]故:造作,指巧詐之心、世俗習(xí)慣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