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咸豐皇帝
繼承道光皇帝大統(tǒng)的是他的兒子咸豐皇帝。登基伊始,他就解決了父親留下的老臣,換上了能夠秉承自己意志的親信。這群親信中的首領(lǐng)是咸豐的侄子怡親王載垣[1],他的手下包括乾隆皇帝留下的血脈鄭親王[2]以及滿族大臣肅順[3]。肅順這個人冷酷又貪婪,對百姓異??量獭O特S提攜起來的新人依舊懷有強烈的排外心里,而且相比他們的前輩更加無知、狹隘。這些人把持著朝廷,大清帝國變得愈發(fā)孤立,就連道光皇帝統(tǒng)治時期少得可憐的些許對外交往活動也被完全禁止了。
按照中國傳統(tǒng),新登基的咸豐皇帝發(fā)布了一道詔書,謙虛地說些“自己無才無德,繼承皇位不能造福百姓”之類的客套話。事實證明,他真的給自己的子民帶來了很大麻煩。咸豐剛剛坐上寶座,就下令關(guān)閉了福州的通商口岸,這違反了中英《南京條約》的規(guī)定。與此同時,北京及周邊地區(qū)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饑荒,四川還發(fā)生了地震,太平軍也在兩廣地區(qū)揭竿而起。當然,所有這些不幸不能完全由咸豐負責,不過如果這位皇帝真是一位有道明君的話,就應該采取更多措施應對這些危機。最起碼兒,他可以對太平軍進行更加堅決的鎮(zhèn)壓,消除這個威脅自己統(tǒng)治的最大隱患。盡管咸豐本身可能并沒有他在自謙詔書里承認的種種缺陷,然而他的統(tǒng)治真的犯下了非常嚴重的錯誤,最終使得大清帝國內(nèi)外都無法繼續(xù)保持和平狀態(tài)。平心而論,將這些錯誤全部算到咸豐頭上是有失公允的,因為統(tǒng)治這個國家的其實是一個以皇帝為首的小集團,可是無論如何,作為這個小團體的成員,咸豐難辭其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咸豐在這個統(tǒng)治集團中的地位其實無足輕重,然而無足輕重的咸豐卻做了件對這個國家影響深遠的決策,那就是把一位自乾隆皇帝以來最鐵腕的統(tǒng)治者推上了歷史舞臺。將這個決策的做出全部歸因于咸豐似乎也不完全正確,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他只是個站在前臺的執(zhí)行者,年輕的慈禧則憑借自己的美貌吸引了皇帝注意,博得了皇帝的歡心,進而控制了整個國家。正如前面所說,滿族女孩慈禧在北京自己父親家里和兄弟姐妹們一起長大成人。咸豐登基時,慈禧大概剛滿15歲。按照八旗制度,她被帶到專門的負責人那里,登記了姓名、年齡、相貌、出身和才藝。需要說明的是,負責承擔這項任務(wù)的居然是稅務(wù)部門。經(jīng)過這個部門的登記認可,滿族女孩就具備了進宮被皇帝挑選的資格,成了未來皇后、嬪妃或?qū)m女的候選人。慈禧當時最主要的優(yōu)勢就是她的美貌,因此有幸進了皇宮,成了皇帝的妃子,也就是妾。正如許多關(guān)注中國題材的作家們反復指出的那樣,“妾”這個字眼兒在中國并沒有侮辱的含義,尤其是對相當于皇帝的妾的嬪妃而言更是如此。在類似大清帝國這樣允許一夫多妻的國家,給人當妾可能也是個不錯的出路。與此同時,正妻是可以享受多種特權(quán)的,例如她丈夫的孩子即便由妾所生,也要管這位正妻叫母親。相比普通女性,身為嬪妃,或者說皇帝的妾,可能還要做出更多犧牲。女人一旦被選為嬪妃,便意味著終生無法離開皇宮,變相地成了囚徒。這些成了囚徒的女人如果運氣不好或相貌不出眾,可能一輩子也見不到皇帝的面兒。即便她運氣足夠好,得到皇帝的青睞,也要終生擔驚受怕,因為皇宮永遠都是陰謀和邪惡的集散地,任何無法適應游戲規(guī)則的人,最終都只能萬劫不復。話雖如此,能夠有幸侍奉皇帝,仍是許多女孩最大的夢想。
咸豐皇帝
慈禧入宮的具體日期如今已經(jīng)無法考證了。入宮后的慈禧被封為“貴人”,這是嬪妃中的第5等級[4]。大清皇帝到底有多少妻子其實并沒有特別嚴格的規(guī)定和準確的數(shù)字,不過據(jù)說皇帝除皇后外,還應該擁有238位嬪妃。皇帝的妻子被劃分為5個等級,其中第1等級1人,第2等級4人,第3等級72人,第4等級84人,第5等級120人。咸豐登基時,最初的原配妻子已經(jīng)去世,也沒留下后代。他身為王爺時的側(cè)室,也就是后來的慈安太后,由此晉級成了皇后。日后跟慈安太后勢均力敵、分享大權(quán)的慈禧,這時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面臨著眾多競爭對手的挑戰(zhàn)。所幸在1854年年初,慈禧就被從第5等級提升到了第4等級。1856年,她又很幸運地向上爬了一步。慈禧的好運氣并沒有就此終結(jié),這年春節(jié)過后,她就成了皇宮里僅次于慈安的2號女主人。
慈禧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晉級,主要應該歸功于她的美貌。對性格軟弱又多愁善感的咸豐皇帝而言,慈禧的美貌是無法抗拒的。正如本書前面所說,慈禧只接受過很少的教育,但她很聰明,也愿意學習。通過那些受過良好教育,掌握后宮女性命運的太監(jiān)們,慈禧學會了讀寫漢字。要知道,類似這樣的學習真的不是件輕松的事情,更何況漢語在處于統(tǒng)治地位的滿族人那里本身也相當于“外語”。經(jīng)過艱苦的努力,慈禧學會了用毛筆寫字。不僅如此,她還竭盡所能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傳統(tǒng)。據(jù)后來的很多西方人觀察,慈禧太后的記憶力非常出眾,甚至可以背誦不少中國的古代經(jīng)典。話說回來,在咸豐皇帝眼中,慈禧的美貌顯然要比她的智慧更具吸引力。這也是慈禧能夠在后宮迅速晉級的最根本原因。1856年4月27日,慈禧在后宮的身份更上一層樓,她為皇帝生下了兒子,也就是后來的同治皇帝。慈禧所生的孩子是咸豐的第一個孩子,最起碼兒是第一個男孩。有證據(jù)表明,通常被認為沒有孩子的慈安太后曾為丈夫生過一個女兒,只不過這個女兒大概20歲左右就夭折了。按照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皇位只能傳給兒子,所以此前一直沒有兒子的咸豐皇帝感覺非常焦慮。慈禧貢獻的這個兒子可謂雪中送炭。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她才在這年成了后宮中地位僅次于慈安的二號女主人。兒子出生一年后,這位幸運的母親從她的皇帝丈夫那里獲得了皇家封號,“慈禧”這兩個字至此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咸豐去世后,慈安就成了東宮太后,原來低等級的嬪妃慈禧則被尊奉為西宮太后,她們分別居住在紫禁城后宮的東北部和西北部區(qū)域。
慈禧一生比較值得稱道的事跡就是她始終跟慈安太后保持著比較和睦的關(guān)系,直到后者1881年離開人世。與慈安太后維持這樣的合作關(guān)系令慈禧獲益匪淺。要知道,無論何時何地,后宮女性的人際關(guān)系始終是以仇恨和嫉妒為基調(diào)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慈安太后是個非常失敗的女性,因為她沒能給丈夫生個兒子。慈禧后半生給人造成的印象大多是專橫暴戾的,大家因此很難相信這么一個人可以跟慈安太后長期保持友善的關(guān)系。出乎所有人意料,這兩個女人的同盟關(guān)系異常緊密。在接下來的歷史中,慈安跟慈禧的同盟關(guān)系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西方人想象的咸豐皇帝和皇后
西方作家中沒人真正見過慈安太后,大家都只能憑借想象來描繪這位東方女性。有些作家認為慈安太后是個懶散不羈的人,她對政治沒什么野心,只要自己過得舒服就好。也有作家認為慈安太后非常具有文化品位,同時非常柔弱,因此容易遷就、屈從于別人。以上種種都只是西方人的猜測,不過無論如何,慈安太后都應該是個很隨和的人,因此也就能夠包容原本屬于她競爭對手的慈禧。與慈安不同,慈禧專橫暴戾而且野心勃勃,具備政治家必需的那種縱橫捭闔的能力。這些能力在1902年義和團運動過后,慈禧太后接見、款待歐美使節(jié)女眷的眾多活動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事實上,早在距今50多年前,慈禧就擁有了這樣的能力。正是憑借著這樣的能力,她跟慈安太后達成協(xié)議,分享丈夫咸豐皇帝去世后留下的皇宮和權(quán)力。
鑒于咸豐皇帝生性軟弱,慈禧插手政務(wù)自然就是無法避免的事情。這之后,以慈禧為首,形成了一個把持朝政的小團體,主要成員大多是年邁且見識短淺的皇室成員。慈禧對這個國家的統(tǒng)治并非起始于北京。入宮八九年后,耳濡目染的慈禧多少懂得了些國家大事。按照大清制度,后宮不得干政,然而人嘴終究是堵不住的,各種各樣的小道兒消息在后宮嬪妃間流傳,最終又通過她們影響了皇帝,間接控制著這個國家。咸豐登基時,大清帝國已然風雨飄搖。就在慈禧入宮前后,肇始于南方的太平天國起義已經(jīng)逐漸發(fā)展到中國中原地區(qū),太平軍占領(lǐng)了南京。南京是包括明朝在內(nèi)的此前幾個朝代的首都,這之后的11年當中,它又成了太平天國的首都。同樣也是在這11年當中,慈禧為咸豐皇帝生了兒子。還是在這11年當中,由于“亞羅”號事件,大清帝國與西方列強再次爆發(fā)沖突[5]。太平天國運動并非本書主題,這里可以略去不講,然而本書的確有必要對“亞羅”號事件作個簡單說明。因為這次事件以及由此引發(fā)的戰(zhàn)爭對慈禧的世界觀、命運,乃至整個大清帝國的政治局勢都發(fā)生了深遠的影響。
1856年10月,大清帝國廣州地方衙門扣押了懸掛英國國旗的老閘船[6]“亞羅”號。表面上看,“亞羅”號的手續(xù)完全合法,不過有證據(jù)顯示這條船上的水手的確夾帶了某些“私貨”。這樣的行為再次激化了大清帝國與西方列強醞釀已久的矛盾。自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后,廣州當?shù)氐呐磐馇榫w始終就沒平息下去。新任兩廣總督葉銘琛[7]上任后,當?shù)氐呐磐馇榫w得到了默許和鼓勵。這位總督因此在溫格洛夫·庫克( wingrove cooke)的文章中被稱為“臭名昭著的葉總督”,成了英國盡人皆知的大反派。葉總督的確是中國傳統(tǒng)讀書人的反面典型,他狹隘、自大又心狠手辣,盲目仇視所有非中國的東西,最終跟英國派駐廣州的駐華商務(wù)總監(jiān)約翰·寶寧[8]爵士鬧得水火不容。糟糕的是,約翰·寶寧爵士本身也是個強硬頑固的人。當時的廣州的確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有人利用臨近廣州的香港自由港向這個地方大量走私鴉片;廣東境內(nèi)遭到葉總督堅決鎮(zhèn)壓的太平軍可以通過廣州的口岸獲得武器;葡萄牙人通過這個口岸拐騙中國人,從事“賣豬仔”的黑色貿(mào)易;以及西方人不斷要求廣州向他們徹底開放大門等。
從英國人的立場來說,由于合法貿(mào)易持續(xù)受阻,針對外國人的暴力事件不斷發(fā)生,總督大人不愿意跟英國代表進行平等對話,再加上官府默許百姓暗中殺掉這些“生番雜種”,他們理所當然要對大清帝國心懷怨恨。遺憾的是,好戰(zhàn)的英國人最終只能通過戰(zhàn)爭解決這一切,就像額爾金勛爵在他的書里寫到的那樣:
“亞羅”號事件對我們而言是個恥辱。我有理由認為,這件事已經(jīng)引起了廣泛關(guān)注,只能通過官方渠道解決,無法私了。
隨之而來的“鴉片戰(zhàn)爭”,或者也可以說“亞羅號戰(zhàn)爭”的主要根由在于清廷明顯有失公平的處理辦法激化了英國人的上述情緒。“亞羅”號被扣押后,面對來自英國的抗議和要求,清廷表現(xiàn)出來的僅僅是冷淡的蔑視。這之后,英國海軍在珠江口展開行動,虎門炮臺再度被占領(lǐng)。英國人最終攻入了夢寐以求的廣州城,不過由于實力有限,他們最終沒能保住這個戰(zhàn)果。葉總督的反擊措施是針對每個英國人的人頭懸賞30銀元[9],燒掉西方人在廣州的工廠、店鋪,驅(qū)逐少量與英國無關(guān)的其他國籍西方人,同時拿著懸賞來的英國人頭在廣東省內(nèi)到處示眾。不僅如此,葉總督從廣州發(fā)到北京的相關(guān)消息還誤導了咸豐,讓他對局勢抱有過分樂觀的態(tài)度。鑒于此時英軍兵力很少,戰(zhàn)火被控制在廣州為中心的有限區(qū)域,遠在北京的清廷也就沒對這場沖突給予過多的關(guān)注。
與大清朝廷不同,英國人已經(jīng)下定決心準備大打出手。恰在此時,某位法國傳教士在廣西遭到虐殺,這件事得到了當?shù)毓俑陌抵兄С?,清廷卻拒絕對此作出解釋,英法兩國就此獲得了組建聯(lián)盟的契機[10]。就這樣,英國委派額爾金勛爵[11],法國委派拜倫·格羅( Baron Gros) ,率領(lǐng)全副武裝的遠征軍來到中國,奉命不惜采取任何手段解決問題。額爾金勛爵奉命向大清朝廷提出要求,以便英國女王委派的公使可以常駐北京,或者至少可以經(jīng)常性地到北京訪問。對于這項任務(wù),額爾金勛爵滿口應承,同時卻忽略了其他覬覦中國的國家從中作梗的可能性。
為了給自己的外交代表營造聲勢,英法兩國決定分別派出強大的海軍和陸軍部隊。就在這個當口兒上,印度爆發(fā)的反英起義耽誤了部分英軍的行程[12]。盡管如此, 1857年的12月底,廣州還是落入了英法聯(lián)軍手里。廣州陷落前,葉總督一直向北京報告說,“額爾金勛爵根本就拿當前的局勢沒辦法,只會躲在香港跺腳、嘆氣?!庇⒎?lián)軍入城時,葉總督正率領(lǐng)殘兵堅守廣州的西南城墻,他最終成了俘虜,被送到加爾各答看管起來, 2年以后死在了那里。目前有充足的證據(jù)顯示,葉總督手上沾了不少西方人的血。不僅如此,他對自己的同胞也異常殘酷。就在1855年這1年當中,廣東當?shù)鼐陀?0000名太平天國起義者死于葉總督領(lǐng)導的鎮(zhèn)壓。
廣州已經(jīng)淪陷,遠在北京的清廷卻拒絕委派任何全權(quán)代表前來與英法代表協(xié)商解決問題。英法聯(lián)軍只得沿海路北上,一路來到白河口,占領(lǐng)大沽炮臺,進而有史以來第1次攻克了天津。咸豐和他那些無知的大臣們原本以為英國人和法國人遵守大清朝廷的命令,會老老實實待在廣州?,F(xiàn)在,英法聯(lián)軍卻打到了距離北京如此近的地方。這樣的行動產(chǎn)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很快, 3名代表奉命前來與歐洲人接洽,為首的代表名叫“桂良”[13],他是位上了年紀的滿族大臣,還是咸豐皇帝的兄弟恭親王[14]的岳父。經(jīng)過反復試探和討價還價,雙方最終簽訂了《天津條約》。在這個過程中,來自俄國和美國的外交代表曾試圖勸說額爾金勛爵放棄向北京派駐公使的要求,用以交換所有外國人可以在中國內(nèi)地自由經(jīng)商權(quán)力。額爾金對此表示拒絕,明確告訴大清代表說,如果清廷拒絕他的條件,英法聯(lián)軍就將進軍北京。
1858年7月4日,條約內(nèi)容基本確定,雙方同時約定轉(zhuǎn)移到上海繼續(xù)商談后續(xù)的其他問題,英法聯(lián)軍也立刻撤退到了中國南部沿海。隨后發(fā)生的事情表明,清廷沒能及時吸取此前的教訓。第2年夏天,眼看條約就要正式簽訂,清廷卻再次嘗試勸說英法代表放棄前往北京簽約念頭兒。英法聯(lián)軍就此失去了耐心,戰(zhàn)艦奉命開到白河河口?;羝蘸\娚蠈?admerial Hope)原打算沿著白河上溯,卻遭到重創(chuàng),損失了3條戰(zhàn)艦和300名水兵。于是,他們要求大清朝廷除了允許英法代表進京簽約外,還必須就此道歉和賠償。此時的清廷卻因洋人在大沽炮臺的損失錯誤地產(chǎn)生了某種信心,進而拒絕了英法代表的要求。兵力不足的英法聯(lián)軍暫時忍耐了段時間,增援一到,便立刻向北京發(fā)起進攻。1860年夏天,大沽炮臺被攻克,天津再次被占領(lǐng)。此時,桂良及時現(xiàn)身,代表清廷求和。有賴于他的巧舌如簧,英法聯(lián)軍又被拖在了天津,直到同年9月才正式進軍北京。
就在這個危急時刻,怡親王載垣站了出來,要求獲得授權(quán)去跟洋人談判。英法兩國表示愿意談判,與此同時,聯(lián)軍在張家灣[15]遭到了僧格林沁[16]麾下部隊的阻擊。僧格林沁是位蒙古族將軍,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時立了大功。這位蒙古族將軍在歐洲人當中非常有名氣,甚至獲得了專門的英文名字———san collinson。當時,雙方談判的氛圍原本非常誠懇,奉命前去與清廷大臣會談的3位代表以及若干隨行人員卻突然被抓了起來。他們隨后受到虐待,其中的一個人最終丟掉了性命。雖然雙方無法確定到底誰該對這個人的死亡負責,僧格林沁終歸難辭其咎,因為他默許了手下的不人道行為。使團被扣留后,戰(zhàn)爭隨即爆發(fā),僧格林沁全軍覆沒。這之后,英法聯(lián)軍再次在八里橋[17]擊潰了奉命阻擊的清軍。
八里橋位于通州,距離北京大概10英里左右。從這個地方開始直到北京,英法聯(lián)軍再沒遭到像樣兒的阻擊??赡芩麄冏约阂矝]想到,北京城就這么順順利利地出現(xiàn)在了眼前。打到北京城下的聯(lián)軍停住腳步,要求清廷釋放被扣押的外交人員。清廷對此的答復是再次派出代表談判,只不過奉命前來談判的大臣換成了恭親王。這位親王自此開始了自己的職業(yè)外交生涯,也確實給他的國家?guī)砹瞬簧俸锰?。奉命跟英法?lián)軍談判的恭親王時年21歲,剛剛進入理番院工作。這個部門是當年大清帝國專門跟洋人,也就是“吃人生番”打交道的部門,所以才叫“理番院”。此時的恭親王已經(jīng)跟桂良的女兒結(jié)了婚。他的這位岳父對洋人的態(tài)度相對開明,因此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自己的女婿。恭親王采取的初步行動是給英法聯(lián)軍寫了封信,告訴他們自己已被任命為大清全權(quán)代表,同時要求停戰(zhàn)。這封信的發(fā)出可謂恰到好處。在此之前,僧格林沁曾夸下??谡f自己可以把入侵的洋人趕回海里,最終卻被打了個落花流水。咸豐和大臣們因此陷入極度絕望,皇帝決定帶著自己的大臣、嬪妃和太監(jiān)們從北京出逃,逃到東北方向大概100英里以外的熱河。這地方緊鄰長城,雖然行政區(qū)劃屬于直隸省的范圍,但風土人情方面卻更多具有蒙古特色。對于自己的出逃,咸豐比較冠冕的說法是“秋圍狩獵”。皇帝“打獵”期間,恭親王奉命駐守距離北京城幾英里遠的圓明園,他得到的指示是不惜一切代價跟洋人議和。留下恭親王跟洋人談判,這可能是咸豐皇帝此生唯一的正確決定。
就當時的情況來說,恭親王接受的任務(wù)似乎根本不可能完成。英
恭親王
法聯(lián)軍雖然在北京城下主動停住了腳步,但那只是因為他們的兵力有限,一旦得到增援,戰(zhàn)火就會重燃。滯留北京城外的他們來到圓明園,占領(lǐng)那里作為前哨據(jù)點,還抓住了正打算從后門逃跑的恭親王。后來,恭親王還是平安地回到了北京城,前提條件是他答應聯(lián)軍釋放被僧格林沁扣留的外交代表。接下來發(fā)生的事兒在東西方交往的歷史上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被釋放回來的外交代表講述了自己的悲慘遭遇,那具被害者的尸體更是在英法聯(lián)軍上上下下引發(fā)了極大不滿,額爾金勛爵因此下令焚毀圓明園。
大清皇帝的圓明園是座龐大的傳統(tǒng)中式園林,院子里有湖泊、亭臺、殿宇,以及讓人賞心悅目的樹林和灌木叢。這座園林的主體建筑是由18世紀滯留北京的西方建筑師設(shè)計的,建筑里還裝滿了價值至少100萬英鎊的財富,其中包括歐洲國家送給大清皇帝的禮物、帝國各省獻給皇帝的貢品、成匹的絲綢、金銀珠寶、玉器瓷器、稀有皮毛,以及各種貴重家具等。由法軍和部分錫克族騎兵[18]組成的聯(lián)軍先頭部隊進駐圓明園首日,搶劫就開始了。這不是單純的搶劫,因為大批財富根本就被毫無理由的就地破壞掉了。額爾金勛爵抵達圓明園后,也被這座皇家園林的美給震驚了,可他并沒阻止搶劫的繼續(xù)發(fā)生,雖然聯(lián)軍士兵們的行為此后多少有了些收斂。更有甚者,搶劫變得越來越有計劃,無端的浪費被徹底杜絕。后來,聯(lián)軍士兵接到命令說必須要把圓明園燒掉。額爾金在自己的書里這樣寫道:
園子里值錢的東西都被清空后,士兵們有權(quán)來到這里進行光榮的復仇,發(fā)泄敵人罪行所引發(fā)的憤怒。這并不是單純的報復。
圓明園景觀正大光明
就當時的情況來說,任何良知都是軟弱無力的,就像利奧波德二世國王[19]在剛果犯下的暴行不能通過燒掉他在奧斯特德的宮殿來償還一樣,英法使團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也不應以燒毀圓明園作為報復,然而事情終究還是發(fā)生了。從額爾金勛爵的角度來說,適當教訓教訓大清朝廷似乎理所當然,不過就在圓明園被大火吞噬的過程中,周圍又有幾座皇家園林也遭到波及,這無疑加重了局勢的緊張程度。這之后,英法聯(lián)軍發(fā)出威脅,揚言將燒掉整個北京城。大清朝廷至此終于沉不住氣了。就在聯(lián)軍進抵圓明園2天后,恭親王敏銳地發(fā)現(xiàn)整個朝廷的立場正在日趨軟化,任何就此作出的讓步都可能被批準,哪怕是為那些遭受虐待的西方使者支付巨額賠款也在所不惜。這年的10月24日,恭親王和額爾金勛爵在北京正式舉行簽字儀式, 1858年簽訂的《天津條約》得到確認并增加了許多新內(nèi)容。次日,法國代表也跟恭親王舉行了性質(zhì)和內(nèi)容相同的儀式。
按照條約規(guī)定,大清帝國將允許英法在北京派駐公使,向英法支付巨額賠款,還將開放包括天津在內(nèi)的若干新通商口岸。英國獲得了緊鄰香港島的一塊新土地[20],法國則在自己的條約條款中加入了派遣傳教士在中國內(nèi)地自由游歷和傳教的特權(quán)。盡管大清朝廷始終認為法國添加的條款是非法的,然而這項特權(quán)的涵蓋范圍最終卻被擴展到了羅馬教廷的所有在華教產(chǎn)和神職人員[21]。不僅如此,大清朝廷還就此前法國傳教士在廣西被殺的問題在北京向法國代表支付了賠償。
作為英法聯(lián)軍撤離北京的前提,英法要求大清皇帝頒布一道圣旨,將條約公之于眾。為了早點兒把這幫“瘟神”送走,咸豐不情愿地遵命照辦。有意思的是,英法聯(lián)軍撤走后,他似乎又不急著回皇宮了。我們有理由相信,此時的咸豐和大臣們似乎已經(jīng)被“食人生番”給嚇壞了。作為帝國首都的北京歷史上曾多次經(jīng)歷過淪落敵手,遭受戰(zhàn)火蹂躪的慘痛經(jīng)歷,剛剛攻占這座城市的英法聯(lián)軍又成功迫使大清皇帝允許他們的公使駐扎在緊鄰紫禁城的地方[22],與這個古老帝國進行平等外交活動。這對大清帝國的尊嚴和信心造成了沉重的打擊。順理成章的邏輯是,大清皇帝的嬪妃們此時也已陷入巨大的恐懼震驚當中。這些女人曾經(jīng)將皇帝視為金口玉言的“天子”,對他唯命是從,可是這位“天子”自己卻從他的首都倉皇出逃。就這樣,現(xiàn)實給慈禧上了生動的一課,讓她認識、了解了這些遠隔重樣的“生番”,進而對他們產(chǎn)生了深深的厭惡。我們因此有理由相信, 1900年,當慈禧再次離開北京,沿著與若干年前完全相反的方向向西出奔時,她肯定回想起了當年跟著嚇破了膽的丈夫逃離戰(zhàn)火的往事,進而感喟天道輪回、命運無常?;蛟S正是因為熱河承載的不愉快記憶,慈禧最終才選擇了方向完全相反的陜西。話說回來, 1860年的她終歸到底只是個被動的參與者, 1900年所發(fā)生的一切卻是她一手造成的,最終也只能由她自己負責。
【注釋】
[1] 1723年,剛剛即位的雍正皇帝冊封自己的13弟胤祥為和碩怡親王,隨后又準許這個家族世襲罔替。咸豐皇帝登基時,承繼這個爵位的是愛新覺羅·載垣,他后來位列咸豐指定的顧命八大臣之首。
[2] 愛新覺羅·端華, 1807—1861,滿洲鑲藍旗人,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鄭慎親王烏爾恭阿第三子。道光二十六年襲爵鄭親王,授總理行營事務(wù)大臣及御前大臣,咸豐死后位列“顧命八大臣”,后在慈禧與恭親王奕聯(lián)手發(fā)動的辛酉政變中被賜死。
[3] 愛新覺羅·肅順, 1816—1861,滿洲鑲藍旗人,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鄭慎親王烏爾恭阿第六子。道光中期歷任御前大臣、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戶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等職。咸豐帝執(zhí)政時,肅順與其兄鄭親王端華及怡親王載垣聯(lián)手把持朝政,慈禧辛酉政變后被斬首于北京菜市口。
[4] 清代后宮設(shè)皇后1名,皇貴妃1名,貴妃2名,妃4名,嬪6名,貴人、常在、答應人數(shù)不限,剛?cè)雽m的慈禧實際為第6等級。
[5] 指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6] lorcha,又稱“鴨屁股”,正式的說法叫“西式中國三桅帆船”,是明代中國工匠借鑒葡萄牙技術(shù)設(shè)計出來的采用西式船體和中式三桅風帆的帆船。
[7] 葉名琛,字昆臣,湖北漢陽人,累官至兩廣總督擢授體仁閣大學士。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被俘,以“海上蘇武”自詡。
[8] Sir John Bowring,英國政治家、旅行家、漢學家、翻譯家、作家,第4任香港總督。
[9] 原文為dollar,這個單詞通常的意思是美元,同時也指曾經(jīng)流通過的各種銀元。自晚明時代以來,隨著對外貿(mào)易日漸頻繁,西方銀元開始大量涌入中國。中國傳統(tǒng)的銀兩單位與銀元間逐漸形成了穩(wěn)定的兌換率,具體的兌換標準需要參考銀元的重量和成色。
[10] 1853年,清咸豐三年,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非法潛入中國廣西西林縣傳教。1856年,西林知縣張鳴鳳根據(jù)村民指控,逮捕了馬賴及不法教徒共26人,依法判處馬賴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別依罪論處,史稱“馬神甫事件”,法國政府由此找到了出兵中國的借口。
[11] 英國布魯斯家族古老的貴族封號,這里說的額爾金指的是這個家族的第8代傳人詹姆斯·布魯斯,他因劫掠希臘的帕特農(nóng)神廟和火燒中國的圓明園惡名昭著。
[12] 1857年到1859年,印度北部和中部爆發(fā)反對英國統(tǒng)治的民族起義,這次起義終結(jié)了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間接管理印度的體制,將印度置于英國的直接統(tǒng)治之下,被認為是印度爭取獨立的第一步。
[13] 瓜爾佳·桂良,滿洲正紅旗人,恭親王奕的岳父,歷任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直隸總督、東閣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同治元年7月病死,謚號文端,入祀賢良祠。
[14] 即恭親王奕。
[15] 位于今北京通州區(qū)。
[16] 僧格林沁,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道光五年入嗣襲扎薩克多羅郡王,道光十四年授御前大臣,后歷任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正藍旗蒙古都統(tǒng)、鑲白旗滿洲都統(tǒng)等職。
[17] 位于今北京通州區(qū)。
[18] 指當時在英軍服役的印度籍士兵。
[19] king Leopold,比利時國王, 1865至1909在位,是個狂熱的殖民主義者,執(zhí)政期間建立了屬于他個人所有的“剛果自由邦”,即后來的比屬剛果殖民地,也就是今天的扎伊爾共和國。
[20] 指九龍地區(qū)。
[21] 法國是天主教占主流的國家,歷史上跟羅馬教廷淵源很深。
[22] 指曾經(jīng)作為外國使館區(qū)的東交民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