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上驚秋
蘇颋
北風(fēng)吹白云,萬里渡河汾【1】。
心緒逢搖落【2】,秋聲不可聞【3】。
【注釋】
【1】河汾:即汾河、汾水,在今山西省中部?!?】搖落:萬木凋殘、零落?!?】秋聲:秋風(fēng)凋殘草木的聲音。
【譯文】
凜冽的北風(fēng)吹散了天上的白云,萬里迢迢來渡汾河。低落的心緒又逢草木凋落,衰颯秋聲實在不堪聽聞。
【賞析】
這首五絕是詩人在汾水上驚覺秋天的來臨,抒發(fā)歲暮時邁之類的感慨。
蘇颋甚受唐玄宗器重,長期擔(dān)任中樞要職。卻于開元十一年(723)忽然被調(diào)離朝廷,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開元十三年(725)才又調(diào)回長安。這兩年,是他仕途中最感失意的時期,此詩可能就是這期間的某個秋天所作。
⊙作者簡介⊙
蘇颋(670—727),字廷碩,京兆武功(今屬陜西)人。武則天朝進士,襲封許國公。開元年間(713-741)居相位,與宋璟共理政事,朝廷許多重要文件都出其手。和張說(封燕國公)并稱為“燕許大手筆”。有《蘇廷碩集》。
詩的品賞知識
絕句
“絕句”又叫“絕詩”,或稱“截句”、“斷句”,截和斷都含有短截的意思。清代王夫之曾經(jīng)指出:“五言絕句自五言古詩來,七言絕句自歌行來,此二體本在律詩之前,律詩從此出,遂令充暢爾?!?/p>
絕句起源于兩漢,是從“五言短古,七言短歌”變化而來,成形于魏晉南北朝。唐人賦予它以聲律,使它定型,遂成絕句。絕句每首四句,按照每句的字數(shù),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偶有六絕。
首句寫在汾水上被北風(fēng)一吹,一陣寒意使人驚覺秋天來臨。次句點出自己漂泊異鄉(xiāng),有如被北風(fēng)吹遠的白云,把自己的身世寄寓自然景物之上。
第三句寫愁緒紛亂,卻又正當草木搖落。“搖落”用宋玉《九辯》語“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見到這肅殺的秋色,只會使愁緒更紛亂,心情更悲傷。
詩人把難以直言的思想感情和所描述的藝術(shù)客體巧妙結(jié)合起來,使景物由于情感的滲入而顯出無盡的韻味,而情感又從具體可感景物中透露出來,讓人得以意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