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夜歸鹿門歌

彩圖詳解唐詩三百首(全2冊) 作者:[清] 蘅塘退士 編;思履 注


夜歸鹿門歌

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1】。

人隨沙岸向江村,馀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2】,忽到龐公棲隱處【3】

巖扉松徑長寂寥【4】,唯有幽人自來去【5】

【注釋】

【1】漁梁:《水經(jīng)注·沔水注》:“沔水中有漁梁洲,龐德公所居?!痹谙尻枛|,離鹿門很近?!?】煙樹:指傍晚樹色如煙,昏暗不清?!?】龐公:龐德公,漢末隱士,住在峴山,為諸葛亮等所欽佩。荊州刺史劉表屢次請他出山,他攜妻子登鹿門山采藥,一去不返。【4】巖扉:山巖豁口如門狀。【5】幽人:隱居之人,此指作者自己。

【譯文】

山寺里的鐘聲響起,天色已經(jīng)昏暗,漁梁渡口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行人沿著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著小舟去鹿門。鹿門的月亮照清楚了朦朧的樹影。不覺中忽然來到龐公隱居的地方。巖穴的山門及松間的小路靜悄悄的,只有我這個(gè)隱者獨(dú)自來來去去。

【賞析】

鹿門山位于湖北襄陽東南的東津鎮(zhèn)境內(nèi),瀕臨漢江東岸,與同是文化名山的峴山隔江相望。孟浩然早年一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里,四十歲赴長安求仕不遇,游歷吳越數(shù)年后返鄉(xiāng),追慕先賢龐德公的行跡,幽居鹿門山。

這首《夜歸鹿門歌》,寫夜歸時(shí)一路所見的情景,既有紀(jì)實(shí)之意,又歌詠了歸隱的情懷志趣。首二句寫傍晚江行見聞,悠然的鐘聲和塵雜的人聲兩相對照。三、四句說行人回家,自己離家去鹿門,兩種歸途,表明自己隱逸的志趣。五、六句是寫乘著月色攀登鹿門山山路,到了以前龐德公的隱居處。末二句寫隱居處的境況,一人在寂寥的山林里自在來回。

全詩以簡單的文字鋪就,沒有刻意的雕琢,卻呈現(xiàn)了一幅充滿和諧清遠(yuǎn)況味的山間晚景的水墨畫。前人評孟浩然詩:“襄陽氣象清遠(yuǎn),心悰孤寂,故其出語灑落,洗脫凡近?!?《唐音癸簽》引徐獻(xiàn)忠語)這首七律倒很能體現(xiàn)這些特點(diǎ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