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失敗是另一種成功
人在勝利的時候是不必做決定的,但在失敗的時候要做決定。
懷著好奇心看待每一次失敗,試著弄明白,這是不是老天爺在提醒自己,要開啟某種更好的人生?
成敗與否,不在當下,往往需要歷史的追認。
各位同學,你們應(yīng)該都是高考當中的佼佼者,因此走進了這所大學,也算是這個階段的成功人士。接下來,你的期望值將不斷被調(diào)高,因為進了好大學就應(yīng)該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應(yīng)該有更好的未來,好的朋友、好的家庭,以及所有好的期待……你的人生將不斷被這種更高的期望值,推向“不成功就會很麻煩”的境地,這似乎更像一個無底洞。所以,今天要跟大家溝通的話題,叫“漂亮的失敗是另一種成功”。
輸?shù)皿w面,并且有尊嚴
當下是一個成功學泛濫的時代。中國的很多扭曲和亂象,都與追求面上的成功有關(guān)。我們只是追求現(xiàn)實的結(jié)果,往往不追求真理;我們把結(jié)果看得非常重,因此我們從不享受過程;我們?yōu)榱藢崿F(xiàn)某種期待,往往不擇手段。
2012年,我參與過整個倫敦奧運報道,倫敦奧運會最重要的那句話,叫“影響一代人”。有記者提問:“體育如何影響一代人?”倫敦奧組委的一位官員回答:“體育教會孩子們?nèi)绾稳ペA?!边@句話很正常,在中國,很多事都能教孩子們?nèi)绾稳ペA,但是他的下一句話讓我格外感動:“同時,教會孩子們?nèi)绾误w面并且有尊嚴地輸。”
這是中國人很缺乏的一種教育。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孩子從小到大,什么時候?qū)W習過如何體面并且有尊嚴地輸?
我記住了這句話。一方面,它讓我更加明白,體育為什么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如此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它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此時的中國。有時,離故土越遙遠,感受就越清晰。
仔細想想,在我們的人生中,誰躲得開失敗?誰躲得開挫折?可是如果從小到大,我們都沒有接受過挫折與失敗的教育,不能夠體面且有尊嚴地面對失敗,成功又有什么意義?
其實老祖宗早已明白這個道理,說“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為什么我們從來不教“十有八九”時的心態(tài)和應(yīng)對能力?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極其重要;十之八九的挫折,也被放大到無以復加。
我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次輸了一場球,一幫人居然痛哭了一夜,集體喝大酒。很多年之后,突然一回望,才知道和后來所要經(jīng)歷的一切相比,那是多么微不足道的失敗,而且是多么美好和難忘的失敗??墒钱敃r,我們以為世界末日來了。
近年來,在各個高校,不止一次地發(fā)生過年輕學子在如此美好的年華結(jié)束自己生命的不幸事件。我們的分數(shù)很高,心臟卻不夠強,很小的挫折都會被我們放大。更何況,在太多“成功學”的概念籠罩下,稍微有一些不如意,便陷在負面情緒中難以自拔。這樣的悲劇值得探討,社會應(yīng)該教會我們的孩子什么?
因失敗而偉大
其實,回頭看中國歷史,包括世界歷史,想想看,失敗很可怕嗎?中國有無數(shù)的歷史人物,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失敗,而不是因為成功。
岳飛是因為成功才偉大嗎?如果從我們現(xiàn)在的“成功學”角度來看,岳飛很失敗。不管你仗打得怎么樣,被人家N道金字令牌召回,最后還給辦了,在當時的社會來說,他是一個失敗者。當時的成功者是誰?是秦檜??墒呛髞砟兀壳貦u在西湖邊上已經(jīng)跪了多少年,但岳飛是我們心目當中的英雄,對嗎?
項羽是成功者嗎?作為一個男人,一個將領(lǐng),項羽已經(jīng)失敗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了吧?都霸王別姬了。但是他仍然以英雄的形象,存留于中國的戲劇故事和百姓談?wù)摦斨?。反倒是“成功者”劉邦,會讓我們在?nèi)心里,產(chǎn)生某種不屑或者不那么喜歡的感覺。
林則徐的人生成功嗎?大家只記住了他成功那一點—虎門銷煙,但卻不知道在很多“妥協(xié)派”的壓力之下,一年之后林則徐被去職。從當時的官場角度來說,他成功嗎?一點兒也不。
好了,我們不說具體的人了。為什么要補上失敗這一課?不僅僅是因為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更因為人生不是一次注定成功的旅程。人從出生開始,就是一條單行線,直奔死亡而去。就算你贏了全世界,也贏不了這個結(jié)果。死亡,是一個最大的“失敗”,你應(yīng)該怎么去面對它?
所以這一系列的舉例,都是為了說明,補上“失敗”這一課,對此時的中國和每一個中國人,是多么重要的事。
失敗,其實有很多意義,這些意義比成功大,或者說有一種成功必須是以失敗作為助推力的。南唐李后主,要論失敗的話也登峰造極了,我們想要經(jīng)歷那樣的失敗都很難。但我們至今仍在談?wù)撍瑸槭裁??因為他作為一個偉大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留在了中國的文學史當中。如果不是徹底的國破家亡,他會寫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一種感懷嗎?不會。這個失敗對于李后主固然慘痛,但對于后人,對于中文的傳承,何嘗不是一件幸事?在他的文字中,失敗,竟然成為了一種美妙的意境。
莫扎特,我不止一次去過他的故鄉(xiāng)薩爾茨堡。他生前在家鄉(xiāng)不是一個受歡迎的人,屢受排擠,命運多舛。但他又是一個天才,天才到什么地步?他一生中創(chuàng)造的音樂作品,交給普通人抄譜,都未必抄得完。但是現(xiàn)實中,他的人生很失敗,不成功。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莫扎特傳》這部電影。他的對手,一個宮廷樂師,處處給他阻礙和折磨,但是今天,你是否還能記得他的對手的作品?沒有。然而莫扎特到今天始終是一個天才的形象,活在全世界的人心目當中,而且在他的音樂中,你聽不到失敗,聽不到挫折,聽不到身世的飄零和所有的難言之隱。他的音樂,永遠是人世間原本美好的那種存在,這是一個太奇妙的事情。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我們?nèi)ヌ接懾惗喾业亩@,探討馬勒家庭的不和睦—他很年輕的時候就寫下《亡兒之歌》,連他的妻子都覺得,這將是一種預言,后來他的孩子真的夭折了……但是到前年,馬勒的交響樂在全世界上演的頻率已經(jīng)超過了貝多芬,成為第一。他曾經(jīng)說,自己的音樂是寫給五十年后的人們,他說對了。
另外還有多少偉大的詩人,正是因為人生中的不幸、挫折和難過,才創(chuàng)作出那些偉大的作品。我們都知道蘇軾的作品太好了,但蘇軾的官宦生涯其實是非常糟糕的,屢屢被排擠,被貶謫,但即便這樣,他仍然留下了傳世的佳作,連生活中的負面情緒也找到了別出心裁的出口,否則“東坡肉”是哪兒來的?所以,以史為鑒,回歸到個人去看,我們應(yīng)該知道,失敗有時是需要的,而且是偉大創(chuàng)作的重要動因。
失敗是一門必修課
人如果一直處于“成功”的狀態(tài),慢慢也就麻了,所謂溫水中的青蛙,你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反倒是時常降臨的失敗與挫折,是上帝對你的一個提醒,讓你從“失敗”這門課里,接受某些教育。
我采訪過一位企業(yè)家,問他喜歡什么樣的司機,他說我喜歡出過車禍的司機。為什么?出過車禍的司機比其他人更懂得安全駕駛的重要性。這是二十年前我聽到的回答,當時還不是太理解,越往后越覺得有道理。司機都是新的猛,越老越謹慎,因為剛開車的時候天不怕,地不怕,沒經(jīng)歷過失敗,覺得一切盡在掌握。當你自己剮了,撞了,親眼目睹、甚至親身經(jīng)歷過糟糕的事故,才會越來越謹慎,越來越小心,越來越知道安全駕駛的重要性。挫折與失敗就是這樣成為一種教育。
在一個人的成長當中,智商很重要,但是到我這個歲數(shù)就會明白,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智商決定你有資格與誰競爭,而情商決定最終誰能贏。想想看,在座各位經(jīng)過大浪淘沙,從天南海北考到同一所大學,你們的智商是相差無幾的。但是接下來,走出校門之后,誰更有可能成為學校的“一張名片”,恐怕更多要靠情商了。與人的合作,對社會的了解,對自己的心理調(diào)控,經(jīng)得起失敗,經(jīng)得起表揚,讓自己走得穩(wěn),走得遠,內(nèi)心強大而不失趣味,永遠對前方充滿好奇……
我自己弄了一個“東西聯(lián)大”。清華、北大、人大、傳媒大學,每所學校都會給我提供五六份研究生簡歷,我會從中選擇兩個。二期學員中有一個學生,始終搞不清楚自己為什么會被錄取。我沒跟她深說,其實就是因為在別的簡歷里,我看到的全是成功,得過什么獎,有什么優(yōu)秀作品,如何年輕有為……唯獨在這個姑娘的簡歷里,我看到了她的失敗和她對挫折的態(tài)度。她寫了她考研受挫之后,經(jīng)過了漫長的努力和自我調(diào)整,終于又考上這樣的心路歷程。
那么,經(jīng)歷過這樣的打磨,有些東西我不用再教她了。對于年輕人,我并不很關(guān)心你們得過多少表揚,有過多少成就,我只擔心你們幾乎沒經(jīng)歷過像樣的挫折。我覺得每一所優(yōu)秀的高校,都應(yīng)該在畢業(yè)證上列出一門課程的得分,證明這個學生是否接受了挫折教育,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只有既得到過很多表揚,也經(jīng)歷過很多挫折的人,才能作為一名合格的畢業(yè)生,去面對前程未卜、風險未知的人生旅途。
敗局催生變局
此外,我們還應(yīng)該明白,挫折與失敗原本就是變革的機會。剛才我說過,任何失敗都有可能是上帝對你的一種提醒,讓你靜下來思考,改變原來的路徑。要知道,人在勝利的時候是不必做決定的,但在失敗的時候要做決定。
體育場上一直有一個準則—勝者不變敗者變,對嗎?在剛剛結(jié)束的“勇士”和“騎士”的NBA總決賽中,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第四場時“勇士”的變陣?為什么?他在1:0領(lǐng)先的情況下,被“騎士”連扳兩局,大局1:2落后?!坝率俊弊冴嚕覄傄婚_始還不一定成功,上來就被打成7:0,但他堅持了下去,那一場完勝對手,最后“勇士”徹底擊敗“騎士”,奠定了大局。最關(guān)鍵的一場比賽,就是1:2落后之后的變陣。
問題就在這兒。體育賽場上永遠是“勝者不變敗者變”,生活中,往往也是這樣,被挑戰(zhàn)者以不變應(yīng)萬變,挑戰(zhàn)者才要出奇制勝。失敗逼迫人們不得不變革。
1978年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拉開中國改革的大幕,請問這是勝利的結(jié)果還是失敗的結(jié)果?如果我們一直都還不錯,好沒好到哪兒去,壞沒壞到哪兒去,恐怕也不會做出如此之大的變革決定。但是我們的經(jīng)濟與社會幾乎到了一個崩潰的邊緣,所以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恢復高考,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然后結(jié)束過去的錯誤路線,改革、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而拉開改革大幕的鄧小平,何嘗不是在挫折與失敗當中才真正想明白的領(lǐng)導人。誰能說他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就已經(jīng)高瞻遠矚,看到中國該走什么樣的道路?正是他在所謂“三落三起”的過程當中,尤其是“第二落”和“第三落”,在江西走出了“鄧小平思想”這條路。一定是巨大的挫折促使他真正冷靜下來,清醒意識到問題所在,并且做出新的決定。
因此,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現(xiàn)在的GDP成為世界第二,從購買力角度來說應(yīng)是第一。回頭去看,恐怕應(yīng)該“感謝”當初的大失敗,逼迫我們走向變革。
再回到體育圈。今年巴薩得到了“三冠王”,但如果回到1月份的時候,這是幾乎所有的體育迷都想不到的。因為當時巴薩已經(jīng)近乎完蛋了,輸給皇馬,輸給塞爾塔,尤其是在新年伊始,輸給了皇家社會。
失敗就像是一個擠破毒瘤的過程。一次失敗好像還無所謂,兩次失敗似乎也還能扛,但是輸給皇家社會之后,整個隊的矛盾全面爆發(fā)出來:梅西和主教練之間的問題、足球風格的問題等等。這個時候球員們意識到慘了,如果不認真面對它,做出一個新的決定,我們將一事無成??祀x隊的哈維要跟梅西談,難道你就準備繼續(xù)看C羅得金球獎嗎?然后去斡旋他跟恩里克之間的關(guān)系……
球隊從那次失敗開始,真正走上了正軌,創(chuàng)造了足球史上又一個“三冠王”的奇跡。如果沒有此前接二連三的失敗,尤其是輸給皇家社會的這次慘敗,如果當時稀里糊涂贏了,所有的問題,恐怕仍會稀里糊涂地存在著。隔幾場輸一場,隔幾場再輸一場,最后或許能拿到“三冠王”的一冠,但不會達到如此偉大的高度。
做出決定,往往意味著一種變革,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每當失敗與挫折來臨,你應(yīng)該懷著好奇心去看待它,試圖弄明白它的目的:難道這是一次提醒?難道我應(yīng)該做出一個更有利的決定?
失敗意味著更好的開始
接下來還有一點,失敗往往是更好的人生的開始。人的一生很短,仔細一想也很長,要經(jīng)歷多少關(guān)口。在這些關(guān)口所做出的抉擇,往往會影響命運的走向。
我1989年大學畢業(yè),分到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8月15日我去報到,發(fā)現(xiàn)臺里人事處的人都認識我,還用一種特別不好意思的眼神看著我。我去廣電總局人事司,人家好像也對我的名字很熟悉,“你就是白巖松?”奇怪,那時候我可不是什么名人,只有一個人名。我問,怎么啦?人家說,對不起,你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被退回廣播學院了,我們不要你了。
那一刻,五雷轟頂般的感覺,不親身經(jīng)歷的話很難用語言描述。我知道問題出在哪里,也完全有可能在一瞬間的情緒沖動下,采取某種方式去發(fā)泄。但是讓我后來每每想到就深感慶幸的是,我決定給自己一點時間,冷靜下來。我去了圓明園,劃了一下午船。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二十一歲這個年齡,遭受如此大的打擊之后,會選擇冷靜一段時間再做決定。那個獨自劃船的下午改變了我,我想明白了,不要憤怒、不要恨、不要報復,先要拯救。拯救別人,也拯救自己。
一年以后,仍然由于各種各樣的因素,我去鄉(xiāng)下鍛煉了一年,工作證也比別人晚發(fā)了一年?;貋砗?,讓我猜自己被分到哪個部門,我猜了十五個都沒有猜對,正確答案是《中國廣播報》。當時覺得很沮喪。作為一個學新聞的人,當然希望戰(zhàn)斗在新聞一線,而廣播報當時在我心目中就是排節(jié)目表,同事幾乎都是中老年人。
第一天上班的那個上午,始終打不起精神。但是到了中午,我做出一個決定:懷著萬分沮喪的心情,到電臺對面一家小書店里,買了一本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的《報紙編輯》,然后用一個下午把它看完。
我至今感謝自己的這個決定。再沮喪,再難過,也要走上這條道路了,而且一定要走好。想要改變未來,就從做好眼前的事情開始吧。當年的老同事們,是真心對年輕人好,也正是因為我到了這樣一個幾乎沒有年輕人愿意來的地方,才擁有更多的機會。
很快,我就成了獨當一面的版面編輯、業(yè)務(wù)骨干,可以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刊發(fā)出去,然后被別人看到,覺得這小子文章寫得不錯。所以后來,才會被推薦到正在創(chuàng)辦中的《東方時空》。如果沒有當初意想不到的挫折,如果我如愿被分配到夢寐以求的部門,會有今天嗎?很難說。
有時候,也許老天爺很著急,本想給你一個更美好、更有趣的人生,可是你在消沉抱怨當中,讓機會一一錯過。等你終于想到那是命運的垂青之手在敲門時,再開門已經(jīng)晚了,于是那些天天都在懷才不遇的人,最后可能真就一輩子懷才不遇。
有一位我非常尊敬的企業(yè)家褚時健,1999年,因為所謂的“挪用公款”被判無期徒刑,女兒跳樓自殺了,請問還能比他當時的人生更失敗嗎?他作為八九十年代的明星企業(yè)家,接手玉溪卷煙廠之后,迅速使“紅塔山”成為中國最牛的香煙品牌,使玉溪卷煙廠成為中國卷煙業(yè)的老大。他那時隨便批個條,就可以使任何一個人致富,無數(shù)的人對他趨之若鶩。但是由于機制的問題,他被判了無期徒刑。
我在2000年出的那本書《痛并快樂著》里,寫過一節(jié)《褚時健》,為他打抱不平,那時他剛被判刑一年。我認為這是機制的問題,不變革不行。其實我與他至今也從未謀面,只是出于一種理智與情感,覺得應(yīng)該幫助他。但如果老爺子在這種巨大的挫折與失敗中消沉下去,一切就結(jié)束了,我也不會崇拜他。
老爺子后來保外就醫(yī),跟老伴相依為命。沒有時間去委屈,去流淚,開始種植橙子,打造了“褚橙”這個中國最知名的橙子品牌。八十七歲的老人,每天奔波在果園中,仍有無數(shù)的企業(yè)家排著隊想要見他。
我們當然不忍心說,如果沒有當年的慘敗和挫折,他的故事好像顯得不那么圓滿。畢竟這慘敗和挫折是如此地不該和殘忍,社會也應(yīng)反思他所經(jīng)歷和承受過的一切??梢舱蛉绱?,他自己的人生經(jīng)受住了煉獄般的考驗,得到了升華。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大家都知道電影導演李安偉大的成就,奧斯卡獎都得煩了,當初呢?多年閑極無聊,無事可做,主要任務(wù)就是給老婆做飯。要不是有這么個優(yōu)秀的老婆,他簡直無飯可吃了。對一個男人來說,這幾年的時光是怎么過來的?沒有機會,沒有電影可拍,在美國闖蕩了很長時間,到處是可以撞的南墻,于是回臺灣找機會。就是那次回臺灣,看到了《臥虎藏龍》的劇本,為他未來的成功做好了鋪墊。
六小齡童的父親六齡童,自幼學戲,打小專攻武生,唱花臉。到了青春期,開始“倒嗓”,嗓子廢了,沒戲可唱了。那就看戲吧,聊以寬慰??吹缴w叫天的京劇《西游記》,從此開始琢磨打造這個猴戲,開創(chuàng)了紹劇猴戲,自立天下,獨具一格。
所以,這樣的故事看多了,每當我自己遇到挫折或者失敗的時候,總會很好奇地想:老天爺又打算給我什么新的機會?
成敗不在當下,而在歷史
當然,接下來還要考慮,并不是所有的失敗都能立即轉(zhuǎn)化為成功,有很多失敗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成功,但是需要時光的追認。
比如在瘋狂年代里,馬寅初是失敗的,梁漱溟是失敗的,張志新是失敗的,遇羅克是失敗的……不僅觀點或作品被批得體無完膚,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所以我不太認同“公道自在人心”這句話,為什么?當初,批馬寅初的不也是人嗎?批梁漱溟的不也是人嗎?奪去遇羅克和張志新生命的不也是人嗎?有時公道并不在人心,但時間,卻可以將失去的公道追討回來。
明末義將袁崇煥,鎮(zhèn)守遼寧興城這個關(guān)口。清兵已從東北起兵入關(guān),直逼京城。袁崇煥趕回來救援,駐軍城外,幾度鏖戰(zhàn),擊退清兵。但是最后卻因為被人離間,反被崇禎皇帝治罪,凌遲而死。死后老百姓甚至分食他的肉,以解心頭憤恨。公道總在人心嗎?不一定。
然而后來,悄然為他守墓的也是老百姓,一守幾百年,直到乾隆稱帝的時期,才正式為他平反。說起來,他作為明末重臣,是清朝的敵人,因此這樣的平反,顯示出一種大義。并不是所有的偉大,都能在當世被認可,往往需要時間的追認。
所以,在一個大時代里,如果你受到很多委屈或者不平的待遇,別著急,把它交給時間。不能簡單地以當下的得失論成敗,很多所謂失敗,只不過是此時的一個世俗觀念,或者某種立場下的判斷而已。
做人,要有一種心理準備:歷史上見,時間上見,不能總是當下見。當你一門心思,只想成為現(xiàn)實中的成功者,也許就會失去歷史和時間,甚至成為歷史的階下囚。
如果老舍先生能有一顆更強大的心臟,相信公道總會降臨,也許就可以熬過最黑暗的日子。如果傅雷先生多活二十年,又能為世人多翻譯多少偉大的作品。一方面,我們感慨他們的情懷和剛烈,另一方面又會有些難過,如果他們相信歷史與時間呢?
2012年在倫敦報道奧運會時,我看到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很多紀念品上都寫著“Keep calm and carry on”。后來有個在英國生活了很多年的朋友,給我講了一段故事。
二戰(zhàn)時期,納粹德國空襲英國。英國政府秘密印制了三百萬張海報,上面寫著“Keep calm and carry on”,翻譯成中文就是“保持冷靜,繼續(xù)前行”,印有英國皇家的標志。一旦城市淪陷,政府會將這些海報悄悄散布民間。因為它知道,如果領(lǐng)土被占,無法使用更激昂的措辭。這是冷靜的英國文化。
在這句話的提示下,英國人會形成一種默契的共識,哪怕亡國,有共同的信念支撐著,也不會倒下。
當然這個結(jié)局并沒有出現(xiàn)。二戰(zhàn)結(jié)束后,英國悄悄將這三百萬張海報全部毀掉,其中有一些存留下來。
有一個人整理親屬的遺物時,發(fā)現(xiàn)了這份海報,經(jīng)過考證搜尋,終于知道了這個故事,令整個英國震驚和感動。也因此,“Keep calm and carry on”成為傳遍世界的、屬于英國的標志。
倫敦奧運會結(jié)束的時候,我也穿著一件寫有“Keep calm and carry on”的紅色T恤做了收尾報道。這是雙重含義。
第一,中國本屆奧運會成績非常優(yōu)秀,但要保持冷靜,繼續(xù)前行。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中國正面臨著無數(shù)的挑戰(zhàn)和煩惱,只要守住“保持冷靜,繼續(xù)前行”這條底線,中國就是安全的。相反,如果這不能成為國家和民族的共識,就會極其危險。
每一個個體又何嘗不是如此?希望、危險與沮喪并存。你必須擁有足夠的動力,在失敗與挫折中迎接挑戰(zhàn)。成功與失敗都不那么重要,“保持冷靜,繼續(xù)前行”,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回到體育中,很多人問我,哪個項目和人生最為相似。我說是跳高。即便只剩下最后一個選手,即便你已獲得最終的掌聲,也仍然要把橫桿再升高一厘米,進行又一次的沖刺。跳高就是一種這樣的運動:你一定要以最后一次的失敗,來宣告你的成功!
我希望我的人生如此!
2015年 江蘇大學
自己的讀后感
柴靜出的書里,讓我多年前對她說過的一句話復活:“人們號稱最幸福的歲月其實往往是最痛苦的,只不過回憶起來非常美好?!?/p>
我的確說過這句很心靈雞湯的話。一是為了安慰當時很有些挫敗感的柴靜,也是我自己回望過去道路時真實的感受。
幫柴靜走出困境的,不是我這句話,而是她自己。她有自己的標準與目標,別人的眼光打擾不了她,她信自己。
很多人的失敗感,不是來自自己的感受,而是別人的眼光與當下世俗的標準。
然后方寸大亂,然后就真覺得自己失敗了。
如果你不為別人的眼光與標準活著,失敗的感受會在我們生活中消失大半。
建立并信奉自己的標準,你已成功一半。
有一個我尊敬但從未見過面的音樂人,沒按照大家香車美女的想象過日子,而是被看到胡子拉碴地坐地鐵,于是,照片在網(wǎng)上熱傳,下面沒寫出的文字似乎是:一個落魄的失敗者……
這種展覽與圍觀,正是一個時代很失敗的真正標志。
你確定比他開心嗎?更重要的是:你確定比他更自由嗎?
更何況,他開不開心自不自由富不富有,與你有半毛錢關(guān)系嗎?
你讓自己變得更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