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燕丹子
【解題】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曾在戰(zhàn)國末期至漢初廣為流傳。秦統(tǒng)一天下之后實行高壓統(tǒng)治,致使百姓“苦秦久矣”,所以秦“二世而亡”后民間曾興起一股批判其暴政的“過秦”思潮。在此背景下,戰(zhàn)國末期燕國刺客荊軻刺殺秦王的故事便得到廣泛的傳播。盡管刺殺行動以失敗告終,但人們通過對其英勇獻身精神的同情與肯定,表達了對秦“虎狼之國”的批判。西漢時司馬遷曾根據民間傳說及傳世史料,將荊軻的事跡寫進《史記·刺客列傳》中。西漢末年劉向編訂的《戰(zhàn)國策·燕策三》中也以較長的篇幅描述這一事件,但今天一般認為《戰(zhàn)國策》中的文字是后人根據《史記·刺客列傳》中的內容增刪修改而來的,二者內容上并無較大差異。與《史記》和《戰(zhàn)國策》相比,同樣相對完整地記述了荊軻事跡的《燕丹子》一書,在情節(jié)上卻與二者有較大差異。但《燕丹子》的作者和成書年代均已不可考,有人根據其語言風格推測應成書于秦漢之交,又因該書未被《漢書·藝文志》收錄,所以也有學者認為當成書于漢代末年。
《燕丹子》中的記載,相較于《戰(zhàn)國策》和《史記》而言,除了主要人物是燕太子丹而非荊軻外,在情節(jié)上也顯得更具有虛構性和傳奇性。如開頭描述秦王扣留燕太子丹時曾說要“烏頭白,馬生角”才允許他回國,而太子丹“仰天嘆”之后,居然出現(xiàn)了“烏即白頭,馬生角”的靈異事件;又如荊軻“圖窮而匕首見”、即將刺殺秦王時,《史記》和《戰(zhàn)國策》的記載是未能傷到秦王,而《燕丹子》中為荊軻抓住了秦王,秦王乞求“聽琴而死”,在歌女的提示下成功逃脫并殺死荊軻等,因此后代多把《燕丹子》看成一部小說而非嚴格的歷史著作,明人胡應麟便稱它為“古今小說雜傳之祖”,認為是中國小說的開端。不過和出現(xiàn)于魏晉時期的志人志怪小說相比,《燕丹子》篇幅較長、結構相對完整,又明顯帶有史書傳記的特質,這大概是當時人心目中小說類與史部雜傳類之間的差異尚未明晰,嚴格的小說概念尚未形成的體現(xiàn)。盡管如此,《燕丹子》刻畫人物的技巧已較為成熟,對不同的人物,作者有意從特定環(huán)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入手,通過細微的言行來表現(xiàn)他們的精神面貌。《燕丹子》中塑造的荊軻和田光等信守承諾、重義輕利和舍生忘死的游俠精神,不僅被后世文人士大夫廣泛接受,如陶淵明便稱其“其人雖已歿,千載有余情”(《詠荊軻》),蘇軾言“廢書一太息,可見千古情”(《和陶詠荊軻》),陸游亦贊其“悲歌易水寒,千古見精爽”(《丙午十月十三夜夢過一大冢傍人為余言此荊軻墓也》)等,也被后世通俗小說,尤其是俠義小說所承襲,流傳至今,經久不衰。
卷上
燕太子丹質于秦,秦王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求歸。秦王不聽,謬言曰令烏白頭、馬生角[1],乃可許耳。丹仰天嘆,烏即白頭,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為機發(fā)之橋[2],欲陷丹。丹過之,橋為不發(fā)。夜到關,關門未開。丹為雞鳴,眾雞皆鳴,遂得逃歸。深怨于秦,求欲復之[3]。奉養(yǎng)勇士,無所不至。
丹與其傅麴武書[4],曰:“丹不肖,生于僻陋之國,長于不毛之地,未嘗得睹君子雅訓、達人之道也。然鄙意欲有所陳,幸傅垂覽之。丹聞丈夫所恥,恥受辱以生于世也;貞女所羞,羞見劫以虧其節(jié)也。故有刎喉不顧[5]、據鼎不避者[6],斯豈樂死而忘生哉,其心有所守也。今秦王反戾天常,虎狼其行[7],遇丹無禮,為諸侯最。丹每念之,痛入骨髓。計燕國之眾不能敵之,曠年相守[8],力固不足。欲收天下之勇士,集海內之英雄,破國空藏[9],以奉養(yǎng)之,重幣甘辭以市于秦[10]。秦貪我賂[11],而信我辭,則一劍之任,可當百萬之師;須臾之間,可解丹萬世之恥。若其不然,令丹生無面目于天下,死懷恨于九泉。必令諸侯無以為嘆,易水之北[12],未知誰有。此蓋亦子大夫之恥也。謹遣書,愿熟思之?!?/p>
麴武報書曰:“臣聞快于意者虧于行,甘于心者傷于性。今太子欲滅悁悁之恥[13],除久久之恨,此實臣所當麋軀碎首而不避也[14]。私以為,智者不冀僥幸以要功[15],明者不茍從志以順心[16]。事必成然后舉[17],身必安而后行。故發(fā)無失舉之尤[18],動無蹉跌之愧也[19]。太子貴匹夫之勇,信一劍之任,而欲望功,臣以為疏。臣愿合從于楚[20],并勢于趙,連衡于韓、魏,然后圖秦,秦可破也。且韓、魏與秦,外親內疏。若有倡兵,楚乃來應,韓、魏必從,其勢可見。今臣計從,太子之恥除,愚鄙之累解矣。太子慮之?!?/p>
太子得書,不說,召麴武而問之。武曰:“臣以為太子行臣言,則易水之北永無秦憂,四鄰諸侯必有求我者矣?!碧釉唬骸按艘湛z縵[21],心不能須也[22]!”麴武曰:“臣為太子計熟矣。夫有秦,疾不如徐,走不如坐。今合楚、趙,并韓、魏,雖引歲月,其事必成。臣以為良。”太子睡臥不聽。麴武曰:“臣不能為太子計。臣所知田光,其人深中有謀。愿令見太子?!碧釉唬骸熬粗Z!”
卷中
田光見太子,太子側階而迎,迎而再拜。坐定,太子丹曰:“傅不以蠻域而丹不肖[23],乃使先生來降弊邑。今燕國僻在北陲,比于蠻域,而先生不羞之。丹得侍左右,睹見玉顏,斯乃上世神靈保祐燕國,令先生設降辱焉。”田光曰:“結發(fā)立身,以至于今,徒慕太子之高行,美太子之令名耳[24]。太子將何以教之?”太子膝行而前,涕淚橫流曰:“丹嘗質于秦[25],秦遇丹無禮,日夜焦心,思欲復之。論眾則秦多,計強則燕弱。欲曰合從,心復不能。常食不識位,寢不安席。縱令燕秦同日而亡,則為死灰復燃,白骨更生。愿先生圖之。”田光曰:“此國事也,請得思之?!庇谑巧峁馍橡^[26]。太子三時進食,存問不絕[27],如是三月。
太子怪其無說,就光辟左右[28],問曰:“先生既垂哀恤,許惠嘉謀。側身傾聽,三月于斯,先生豈有意歟?”田光曰:“微太子言,固將竭之。臣聞騏驥之少[29],力輕千里,及其罷朽,不能取道。太子聞臣時已老矣。欲為太子良謀,則太子不能;欲奮筋力,則臣不能。然竊觀太子客,無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脈勇之人,怒而面青;武陽,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荊軻,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為人博聞強記,體烈骨壯,不拘小節(jié),欲立大功。嘗家于衛(wèi),脫賢大夫之急十有余人,其余庸庸不可稱[30]。太子欲圖事,非此人莫可。”太子下席再拜曰:“若因先生之靈,得交于荊君,則燕國社稷長為不滅,唯先生成之。”田光遂行。太子自送,執(zhí)光手曰:“此國事,愿勿泄之!”光笑曰:“諾?!?/p>
遂見荊軻,曰:“光不自度不肖,達足下于太子[31]。夫燕太子,真天下之士也,傾心于足下,愿足下勿疑焉?!鼻G軻曰:“有鄙志,常謂心向意,投身不顧;情有異,一毛不拔。今先生令交于太子,敬諾不違?!碧锕庵^荊軻曰:“蓋聞士不為人所疑。太子送光之時,言此國事,愿勿洩,此疑光也。是疑而生于世,光所羞也?!毕蜉V吞舌而死。軻遂之燕。
卷下
荊軻之燕,太子自御[32],虛左[33],軻援綏不讓。至,坐定,賓客滿坐,軻言曰:“田光褒揚太子仁愛之風,說太子不世之器,高行厲天,美聲盈耳。軻出衛(wèi)都,望燕路,歷險不以為勤[34],望遠不以為遐。今太子禮之以舊故之恩,接之以新人之敬,所以不復讓者,士信于知己也?!碧釉唬骸疤锵壬駸o恙乎?”軻曰:“光臨送軻之時,言太子戒以國事,恥以丈夫而不見信,向軻吞舌而死矣?!碧芋@愕失色,歔欷飲淚曰:“丹所以戒先生,豈疑先生哉!今先生自殺,亦令丹自棄于世矣!”茫然良久,不怡民氏日[35]。
太子置酒請軻,酒酣,太子起為壽。夏扶前曰:“聞士無鄉(xiāng)曲之譽,則未可與論行;馬無服輿之伎[36],則未可與決良。今荊君遠至,將何以教太子?”欲微感之[37]。軻曰:“士有超世之行者,不必合于鄉(xiāng)曲;馬有千里之相者,何必出于服輿。昔呂望當屠釣之時,天下之賤丈夫也,其遇文王,則為周師;騏驥之在鹽車,駑之下也,及遇伯樂,則有千里之功。如此在鄉(xiāng)曲而后發(fā)善,服輿而后別良哉[38]!”夏扶問荊軻:“何以教太子?”軻曰:“將令燕繼召公之跡,追甘棠之化[39],高欲令四三王[40],下欲令六五霸[41]。于君何如也?”坐皆稱善。竟酒,無能屈。太子甚喜,自以得軻,永無秦憂。
后日,與軻之東宮,臨池而觀。軻拾瓦投龜,太子令人奉槃金。軻用抵[42],抵盡復進。軻曰:“非為太子愛金也,但臂痛耳?!焙髲凸渤饲Ю锺R。軻曰:“聞千里馬肝美?!碧蛹礆ⅠR進肝。暨樊將軍得罪于秦,秦求之急,乃來歸太子。太子為置酒華陽之臺。酒中,太子出美人能琴者。軻曰:“好手琴者!”太子即進之。軻曰:“但愛其手耳?!碧蛹磾嗥涫郑⒁杂駱劮钪?。太子常與軻同案而食,同床而寢。
后日,軻從容曰:“軻侍太子,三年于斯矣,而太子遇軻甚厚,黃金投龜,千里馬肝,姬人好手,盛以玉槃。凡庸人當之[43],猶尚樂出尺寸之長,當犬馬之用。今軻常侍君子之側,聞烈士之節(jié),死有重于太山,有輕于鴻毛者,但問用之所在耳。太子幸教之?!碧訑狂?,正色而言曰:“丹嘗游秦,秦遇丹不道,丹恥與之俱生。今荊君不以丹不肖,降辱小國。今丹以社稷干長者[44],不知所謂。”軻曰:“今天下強國,莫強于秦。今太子力不能威諸侯,諸侯未肯為太子用也。太子率燕國之眾而當之,猶使羊將狼,使狼追虎耳?!碧釉唬骸暗ぶ畱n計久,不知安出?”軻曰:“樊於期得罪于秦,秦求之急。又督亢之地[45],秦所貪也。今得樊於期首、督亢地圖,則事可成也。”太子曰:“若事可成,舉燕國而獻之,丹甘心焉。樊將軍以窮歸我,而丹賣之,心不忍也?!陛V默然不應。
居五月,太子恐軻悔,見軻曰:“今秦已破趙國,兵臨燕,事已迫急。雖欲足下計,安施之?今欲先遣武陽,何如?”軻怒曰:“何太子所遣,往而不返者,豎子也[46]!軻所以未行者,待吾客耳?!庇谑禽V潛見樊於期曰:“聞將軍得罪于秦,父母妻子皆見焚燒[47],求將軍邑萬戶、金千斤。軻為將軍痛之。今有一言,除將軍之辱,解燕國之恥,將軍豈有意乎?”於期曰:“常念之,日夜飲淚,不知所出。荊君幸教,愿聞命矣!”軻曰:“今愿得將軍之首,與燕督亢地圖進之,秦王必喜。喜必見軻,軻因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48],數以負燕之罪[49],責以將軍之讎。而燕國見陵雪[50],將軍積忿之怒除矣?!膘镀谄?,扼腕執(zhí)刀曰:“是於期日夜所欲,而今聞命矣!”于是自剄,頭墜背后,兩目不瞑。太子聞之,自駕馳往,伏於期尸而哭,悲不自勝。良久,無奈何,遂函盛於期首與燕督亢地圖以獻秦,武陽為副。荊軻入秦,不擇日而發(fā),太子與知謀者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荊軻起為壽[51],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备邼u離擊筑,宋意和之。為壯聲則發(fā)怒沖冠,為哀聲則士皆流涕。二人皆升車,終已不顧也。二子行過,夏扶當車前刎頸以送。二子行過陽翟,軻買肉爭輕重,屠者辱之,武陽欲擊,軻止之。
西入秦,至咸陽,因中庶子蒙白曰[52]:“燕太子丹畏大王之威,今奉樊於期首與督亢地圖,愿為北蕃臣妾。”秦王喜。百官陪位,陛戟數百,見燕使者。軻奉於期首,武陽奉地圖。鐘鼓并發(fā),群臣皆呼萬歲。武陽大恐,兩足不能相過,面如死灰色。秦王怪之。軻顧武陽前,謝曰:“北蕃蠻夷之鄙人,未見天子。愿陛下少假借之[53],使得畢事于前。”秦王曰:“軻起,督亢圖進之?!鼻赝醢l(fā)圖,圖窮而匕首出。軻左手把秦王袖,右手揕其胸,數之曰:“足下負燕日久,貪暴海內,不知厭足。於期無罪而夷其族。軻將海內報讎。今燕王母病,與軻促期,從吾計則生,不從則死。”秦王曰:“今日之事,從子計耳!乞聽琴聲而死。”召姬人鼓琴,琴聲曰:“羅縠單衣[54],可掣而絕[55]。八尺屏風,可超而越。鹿盧之劍[56],可負而拔?!陛V不解音。秦王從琴聲負劍拔之,于是奮袖超屏風而走,軻拔匕首擿之[57],決秦王,刃入銅柱,火出。秦王還斷軻兩手。軻因倚柱而笑,箕踞而罵,曰:“吾坐輕易[58],為豎子所欺。燕國之不報,我事之不立哉!”
《漢魏六朝小說筆記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1] 烏白頭、馬生角:烏鴉的頭變白,馬頭上生角,比喻不可能之事。
[2] 機發(fā)之橋:用機關制動的橋。
[3] 復:報復。
[4] 傅:教師。
[5] 刎喉不顧:指不惜拔劍自殺。
[6] 據鼎不避:倚靠著鼎,自愿被烹。典出《左傳》,鄭國相叔詹曾勸國君收留流亡的重耳,遭到鄭國國君的拒絕。后來成為晉文公的重耳找鄭國復仇,叔詹為避免戰(zhàn)爭自愿去見晉文公,倚靠著鼎耳大聲哭訴,最終晉文公赦免了他。
[7] 虎狼其行:行為像虎狼一樣無禮。
[8] 曠年:很多年。
[9] 破國空藏:不惜使國家破敗,用盡國中所藏。
[10] 甘辭:甜言蜜語。市:收買。
[11] 秦:指秦國人。
[12] 易水之北:指燕國。
[13] 悁悁:忿怒貌。
[14] 麋軀:軀體糜爛。
[15] 冀:希望。要功:即邀功,求取功名。
[16] 茍從:無原則地順從。
[17] 舉:發(fā)起,行動。
[18] 尤:過失。
[19] 蹉跌:失足跌倒,失誤。
[20] 從:同“縱”。
[21] 引日:拖延時日。縵縵:紆緩回旋的樣子,這里指所用時間長。
[22] 須:等待。
[23] 蠻域:燕國蠻荒之地,自謙的說法。
[24] 令名:好的名聲。
[25] 質:做人質。
[26] 舍:安排住宿。
[27] 存問:問候,探望。
[28] 辟:同“避”,躲開。
[29] 騏驥:良馬。
[30] 庸庸:平庸貌。
[31] 達:通,引薦。
[32] 御:趕馬車。
[33] 虛左:空出左邊的位置,古代以左為尊,表示對荊軻的禮遇。
[34] 勤:辛苦。
[35] 不怡民氏日:此五字不可解,疑“民氏日”為“昏昏”之訛,“不怡昏昏”即悶悶不樂的樣子。
[36] 伎:同“技”,技能。
[37] 微感:暗中觸動。
[38] 別:辨別。
[39] 甘棠之化:《史記·燕召公世家》:“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后世以“甘棠”稱頌循吏的美政和遺愛。
[40] 四三王:成為三王后的第四位賢王。
[41] 六五霸:位列五霸之后,成為第六霸。
[42] 抵:此處指以金代替瓦。
[43] 當:承受。
[44] 干:求。
[45] 督亢之地:燕國的膏腴之地,在今河北省涿州市東南。
[46] 豎子:對人的鄙稱,猶今言“小子”“小人”。
[47] 見:被。
[48] 揕:用刀劍等刺。
[49] 數:責備,列舉過錯。
[50] 陵:通“凌”,被凌辱。
[51] 壽:祝壽。
[52] 因:依靠。
[53] 假借:寬容。
[54] 羅縠(hú):一種疏細的絲織品。
[55] 掣:拉。
[56] 鹿盧:古劍名。
[57] 擿:同“擲”。
[58] 坐: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