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雜記》
《西京雜記》作者傳為葛洪。葛洪(284—364),字稚川,自號抱樸子,晉丹陽郡(今江蘇句容)人,出身于江南世家,祖、父皆為東吳大臣,父吳亡后投降西晉。十三歲喪父,而后家道中落。他刻苦好學(xué),廣覽經(jīng)史百家之書,年輕時因通儒學(xué)而著名。西晉末,為避八王之亂,葛洪曾避難廣州多年。東晉建國后,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大將軍王導(dǎo)屢次想召他入府為官,皆不就,原因是葛洪出身天師道世家,好修道煉丹之術(shù),一生以修仙為務(wù),而不預(yù)世事。他曾拜從祖父葛玄的學(xué)生鄭隱學(xué)習(xí)煉丹秘術(shù),又拜南海太守鮑玄為師。晚年因聽說交趾出丹砂,于是官拜勾漏令,至廣州潛心煉丹。年至八十一歲逝世。葛洪一生著述頗豐,詩、賦、章、表及神仙傳記數(shù)百卷,今多已亡佚。流傳至今的有《神仙傳》《抱樸子》內(nèi)外篇。《西京雜記》六卷,是葛洪編撰的小說,他曾在序言中指出,此書作者是漢代劉歆,但因書中不避劉歆父親劉向的諱,且魏晉頗多托漢人名而作的小說,因此一般認為此書作者實為葛洪。書中多描繪西漢一代的朝中高位者和方士文人的奇聞軼事,許多事跡如“秋胡戲妻”“畫工棄市”和“卓文君當壚賣酒”等,多成為后世小說和戲曲的素材。
畫工棄市
【解題】 本文選自葛洪編撰的小說《西京雜記》。六朝小說可按內(nèi)容分為兩類,一為志怪小說,以講述神鬼故事為主,另一類為志人小說,以記載人物事跡為主?!段骶╇s記》便屬志人小說,所記載的多為“人間瑣事”,內(nèi)容可以與正史敘事互為補充,但多因其頗具傳奇色彩而不被史家采信?!懂嫻壥小酚涊d了漢元帝時期的美女王嬙因不想賄賂畫工毛延壽而被元帝冷落、最終遠嫁匈奴的故事,但多有附會。王嬙這一人物最早見于《漢書·匈奴傳》,相關(guān)事跡的描述僅“元帝以后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單于”一句,別無更多信息。到了《后漢書·南匈奴傳》中,增補了匈奴單于在大殿上挑選宮女,最終相中王嬙,和元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遂與匈奴”兩個細節(jié),并補充了王昭君遠嫁匈奴后的結(jié)局:單于死后,王昭君上書請求返回漢朝,但迫于匈奴習(xí)俗又嫁給了后任單于,最終老死匈奴。在前后《漢書》的基礎(chǔ)上,本則小說又增加了畫師毛延壽這一人物,讓他成為造成王昭君人生悲劇的主因。自此之后,“昭君出塞”的本事所含的要素日漸穩(wěn)定下來,成為歷代文人不斷吟詠創(chuàng)作的母題,自西晉石崇的《王昭君辭》,到今人郭沫若的歷史話劇《王昭君》,乃至?xí)r下新出的演繹,歷久彌新。在后世文學(xué)作品中,王昭君往往被塑造成空懷美貌而不受君王賞識、為國家和平獻出自己一生的正面人物,而畫師毛延壽卻被當成忠臣和皇帝間的阻礙,被釘在了恥辱柱上。文人或借王昭君抒寫自己的失意懷抱,或把矛頭指向奸臣毛延壽,或抨擊漢元帝的昏聵。但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毛延壽其人,尚有疑問。從史料角度來說,本則所述元帝因王昭君而下令誅殺所有畫師,自然是“閑漫無歸,與夫杳昧而難憑”(黃省曾《西京雜記序》),但從文學(xué)的角度看,用極簡潔的語言敘述故事,刻畫形象,亦不啻為“意緒秀異,文筆可觀者”(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元帝后宮既多[1],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2],案圖召幸之[3]。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4],于是上案圖[5],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后宮第一,善應(yīng)對[6],舉止閑雅[7]。帝悔之,而名籍已定[8]。帝重信于外國[9],故不復(fù)更人[10]。乃窮案其事[11],畫工皆棄市[12],籍其家[13],資皆巨萬。畫工有杜陵毛延壽[14],為人形[15],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陳敞[16]、新豐劉白[17]、龔寬,并工為牛馬飛鳥眾勢[18],人形好丑,不逮延壽[19]。下杜陽望[20],亦善畫,尤善布色[21]。樊育亦善布色。同日棄市。京師畫工,于是差稀[22]。
《西京雜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1] 元帝:漢元帝劉奭(shì),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在位。
[2] 圖形:畫肖像畫。
[3] 案:同“按”,根據(jù)。
[4] 閼(yān)氏(zhī):匈奴單于的正妻。
[5] 上:漢元帝。
[6] 善應(yīng)對:回答問題恰當且得體。
[7] 閑雅:即嫻雅,指女性文靜優(yōu)雅。
[8] 名籍:名冊。
[9] 重信:指注重信用。
[10] 更:換。
[11] 窮案:徹底調(diào)查,嚴厲追究。
[12] 棄市:即在鬧市處死,并將尸體暴露示眾。
[13] 籍:抄家。
[14] 杜陵:漢宣帝陵墓所在地,在今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qū)。
[15] 為人形:畫人物肖像。
[16] 安陵:縣名,漢惠帝陵墓所在地,在今陜西咸陽市東北。
[17] 新豐:縣名,在今西安市臨潼區(qū)新豐鎮(zhèn)。
[18] 眾勢:各種姿勢及形態(tài)。
[19] 不逮:不及,比不上。
[20] 下杜:地名,今西安市西南杜城村。
[21] 布色:調(diào)配顏料并給畫上色。
[22] 差?。河兴鶞p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