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盧梭
讓雅克·盧梭(Jean-Jaques Rousseau,1712—1778)是法國啟蒙運動的偉大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盧梭出生于瑞士日內(nèi)瓦的一個鐘表匠家庭,幼年喪母,父親遠走他鄉(xiāng)。盧梭秉承了父親讀書、流浪的癖好。1728年盧梭遇到華倫夫人。在華倫夫人的幫助下,盧梭去過里昂、洛桑、巴黎等地,結果一事無成。1730年,從巴黎回到尚貝里華倫夫人的家里,并由此度過了穩(wěn)定的十年;1737年創(chuàng)作了喜劇《娜爾西斯》。1741年,盧梭去國離鄉(xiāng),來到巴黎。
1749年夏天,盧梭的論文《論科學與藝術》獲獎,聲名鵲起。同年,盧梭膀胱炎發(fā)作,醫(yī)生診斷為只有6個月的壽命。盧梭長期以來壓抑的情感爆發(fā)了,他用筆寫出了他的情感和思想,并在行動上實踐其原則。最后,盧梭奇跡般地戰(zhàn)勝了病魔。
論文《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1753)闡發(fā)了盧梭自然主義的世界觀,它標志著盧梭的思想已經(jīng)進入了成熟時期。《新愛洛漪絲》(1761)以其獨特的風格奠定了盧梭作為文學家的地位。此后,盧梭陸續(xù)發(fā)表了論著《社會契約論》(1762)、哲理小說《愛彌爾》(1762)、自傳《懺悔錄》(1781—1788)等作品,終于蜚聲世界。
1778年7月,盧梭與世長辭。
作品梗概
平民出身的知識分子圣·普欒受聘于貴族家庭,擔任小姐于麗的家庭教師。美麗純潔的于麗和圣·普欒相愛了。這是他們的初戀,也是平生惟一的戀愛。于麗在嚴厲刻板的道德訓誡下長大,愛情在她心中所引起的迷亂的想象力使她認為這是罪惡,極端可怕,令人窒息。在于麗看來,愛情與純潔無瑕的一致乃是人間天堂,它不需要任何恐懼和羞恥來擾亂她與圣·普欒的極樂。但于麗憂郁的心中不時出現(xiàn)難以形容的預感。她擔心:待到更美妙的紐帶把他們永遠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極度的幸福會在頃刻之間化為烏有。圣·普欒也陷入了困境。于麗的魅力使他炫目迷醉,但他卻理智地意識到:最強烈的激情依然保持著美德的神圣特征,聯(lián)結他們的是溫馨而純潔的愛情。他愈是被她的魅力吸引,情感就愈加升華,他就越加陷入痛苦的深淵。
在樹林里,于麗的一吻引起圣·普欒無限的狂亂、迷醉和幻覺,在他的心靈深處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記憶。獨自出游的圣·普欒沉浸在水光山色中,幻想著與于麗共享幸福,渴望把他的整個靈魂匯聚在她身上。在迷醉中他不覺時光流逝。于麗則承受著分離的巨大傷痛。她尋遍舊地,卻不見他的身影。
無數(shù)的憂慮向圣·普欒襲來,于麗的出現(xiàn)使他陷入了殘酷的困境:愛情的崇高與財產(chǎn)的貧乏形成了難以接受的對比。他每每感到自身軟弱無力。
于麗的父親堅決反對女兒與門第低微的窮書生相愛,動手打了于麗。圣·普欒被迫離去,愛情的夢境卻未煙消云散。一次,母親發(fā)現(xiàn)了圣·普欒的來信,氣極而死。于麗迫于父親的壓力,嫁給了年近50的貴族德·伏爾瑪先生。
絕望的圣·普欒作了一次冒險的航行,然而輪船還是把他載回了他的愛情勝地。于麗向丈夫坦承了過去的戀愛,得到丈夫的諒解,他請圣·普欒做他們兒子的家庭教師。一對戀人在分別8年后重逢。他們朝夕相見,卻不得不克制自己的感情,聽從理性的支配,忍受著莫大的痛苦。
于麗為救失足落水的兒子而患重病。臨終前,她留下遺書,向圣·普欒表白愛情,說她會在天國里等他,他們將在永生中結合。她懷著美好的愿望升上了天國,這個愿望就是以她的生命為代價換取無罪地永遠愛他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