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 卷 釋 字

性命古訓(xùn)辨證 作者:傅斯年 著


上 卷 釋 字

第一章 提 綱

本卷所論之范圍,大體以先秦遺文中“生”“性”“令”“命”諸字之統(tǒng)計(jì)為限,并分析其含義,除非為解釋字義之必要,不涉思想上之問題。以此統(tǒng)計(jì)及分析為基礎(chǔ),在第二卷中進(jìn)而疏論晚周儒家之性命說。

統(tǒng)計(jì)之結(jié)果,識(shí)得獨(dú)立之性字為先秦遺文所無,先秦遺文中皆用生字為之。至于生字之含義,在金文及《詩》《書》中,并無后人所謂“性”之一義,而皆屬于生之本義。后人所謂性者,其字義自《論語》始有之,然猶去生之本義為近。至孟子,此一新義始充分發(fā)展。令之一字自古有之,不知其朔。命之一字,作始于西周中葉,盛用于西周晚期,與令字僅為一文之異形。其“天命”一義雖肇端甚早,然天命之命與王命之命在字義上亦無分別。茲為讀者醒目計(jì),在本書中嚴(yán)定“字”與“詞”之界。所謂字者,指書寫下之單位言,英語中所謂character者是。所謂詞者,指口說中之單位言,英語所謂word。字異詞未必異,如粵之與越是兩字而是一詞;詞異字未必異,如一字有其本訓(xùn)與眾多假借義是也。

難者或以為此所論是字不是語,論古籍自當(dāng)以語為對(duì)象,不當(dāng)局于字形,王引之曰,“夫訓(xùn)詁之要在語音不在文字”,是也。吾將答之曰,此言誠是矣,然有不可不察者。王氏父子時(shí)代,古文字學(xué)未發(fā)達(dá),訓(xùn)詁學(xué)之所據(jù),后人經(jīng)籍寫本與字書耳,故不能拘泥于文字之形也。今則古文字學(xué)之材料積累日多,自可進(jìn)一步求其精審。在古時(shí),一引申之詞既未離原字而獨(dú)立,在持論者心中口中自易混淆。今之職業(yè)的哲學(xué)家猶不能以邏輯嚴(yán)格之界律限辭說,遑論周世之人?兩字未各立,即兩詞易混淆之故也。且生與性,令與命之語法的關(guān)系,吾固不敢忽略,將于本卷之末一章詳加推索。此章乃本卷所統(tǒng)計(jì)與所分析之結(jié)果,讀者幸留意焉。

第二章 周代金文中“生”“令”“命”三字之統(tǒng)計(jì)及其字義

周代鐘鼎彝器款識(shí)中,生字屢見,性字不見。生字之含義約有下列數(shù)事。

一、人名之下一字。例如:

卣(《三代吉金文存》〔以下簡稱代〕一三·三四)

宜生商(賞),用作父辛尊彝。

中 鼎(《嘯堂集古錄》〔以下簡稱嘯〕上·一一)

中呼歸生飌于王。

師 害(代 八·三四) 麇生舀父師害。

城虢遣生(代 七·三四) 城虢遣生作旅。

仲 壺(代一二·一三)仲作朋生壺。

格 伯(代 九·一四) 格伯取良馬乘于朋生。

周 棘 生(代 七·四八) 周棘生作媅剩

周 生 豆(代一〇·四七) 周生作尊豆。

召伯虎一(《攈古錄·金文》三之二·二五,以下簡稱攈)

琱生又事召,來合事。召伯虎二(代 九·二一) 伯氏則報(bào)璧琱生。

(代 九·三五) 宰琱生內(nèi)右?guī)?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1178066398.png" />。

單 伯 鐘(代 一·一六) 單伯生曰……。

生 豆(嘯 下·六三) 單生作羞豆,用。生 鐘(攈三之一·三〇)生用作公大鐘。

番 生(代 九·三七) 番生不敢弗帥井皇祖考不元德。

番 匊 生 壺(代一二·二四) 番匊生鑄剩壺。

番仲吳生鼎(代 三·四三) 番仲吳生作尊鼎。

安伯生壺(代一二·一〇) 安伯生作旅壺。

伯君黃生匜(代一七·三六) 惟□伯君黃生自作匜。

無奓魯生鼎(代 三·三九) 舞奓魯生作壽母剩鼎。鼎(嘯 上·一八)作其鼎。

頌 鼎(代 四·三七,壺同)

王呼史虢生冊(cè)令頌。翏 生 盨(代一〇·四四) 王征南淮夷……翏生從。

武 生 鼎(代 三·三五) 武生方作其羞鼎。

爯 彝(代 六·四八) 雋生蔑爯歷。

伊 生 彝(代 六·三九) 伊生作公女尊彝。

卣 弗 生 甗(代 五· 七) 卣弗生作旅甗。

生 鼎(代 三·一六) 魯內(nèi)小臣生作。殳(嘯 下·九八) 殳生作尹姞尊。

烕 者 生 鼎(代 三·五二) 烕者生□□用吉金作寶鼎。

生 鼎(代 三· 八) 須生之飤鼎。

按,生字在人名中雖常見,然盡屬下一字(張?jiān)贩逶唬骸段髑骞盆b》八四·三,生辨尊:“佳王南征,在序,王令生辨事厥公宗小子。生錫金?!币缮稚嫌泄P畫缺落因而脫摹,不能據(jù)以為生字可用作人名之上一字也)。《左傳》中人名類此者,有鄭莊公寤生,齊悼公陽生,晉太子申生,魯公子彭生,亦盡屬下一字,當(dāng)與上文所舉者為一式。此類命名之誼今多不可確知。然寤生由于“莊公寤生,驚姜氏”。申生之母齊姜,申則姜姓之巨族。彭生或即朋生,指孿生而言。然則所謂某生者,以其生之所由或其初生之一種情態(tài)命之名也。果如此說,則此處生字之義是生字之本訓(xùn)也。

二、“既生霸”?!凹壬浴币辉~為金文中最習(xí)見語之一,不煩舉例?!吧浴迸c“死霸”既為相對(duì)之二詞,則此處生之一詞猶是本訓(xùn),即出生之意。

三、“生妣”。召仲鬲(代五·三四)云:“召仲作生妣尊鬲?!贝怂^生妣當(dāng)是庶孽稱其所自出之庶妣,亦即《詩》“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之生也。生字在此處亦為本訓(xùn)。(張?jiān)贩逶唬骸敦懰商眉胚z文補(bǔ)遺》上·三四有尊,銘曰:“□作厥考寶尊彝?!痹尅吧肌?,而字形體不類,當(dāng)是皇字之別構(gòu),如陳逆簠邵王之鼎等銘,非生字也。)

四、“子”。镈(代一·六七)云:“用旂壽老母死,保兄弟,用求丂命彌生,義政,保?!卑础白印奔吹浼兴^子姓,子孫男女之共名也,故加人旁。此器以形制字體論,當(dāng)為春秋晚期或戰(zhàn)國器,此時(shí)加偏旁之自由已甚發(fā)達(dá)矣。

五、“百生”。例如:

臣 辰 卣(代一三·四四,尊盉同) 豐百生豚。

善 鼎(代 四·三六) 余其用各我宗子雩百生。

兮 甲 盤(代一七·二〇) 其惟我諸侯百生厥貯

母不即市。

史 頌 鼎(代 四·二六,同) 里君百生。

按,“百生”連“宗子”“里君”為文,即典籍中所謂百姓也。徐沇兒鐘(代一·五四)以形制字體論當(dāng)為春秋中期或晚期物,徐亡前不久之作。其文曰“龢(按此當(dāng)即《康誥》“四方民大和會(huì)”之和會(huì)二字。)百生”,猶未加女旁。(張?jiān)贩逶唬呵毓姟病堆κ乡姸钭R(shí)》七、六〕)“萬生是敕”,與秦公(代九·三三)“萬民是敕”句相當(dāng),皆春秋末期物,已失古者稱生與民之別,然仍未加女旁。

六、“彌厥生”。例如:

孫父(嘯 下·五五) 永令彌厥生。

姞(代 六·五三) 永令彌厥生。镈(代 一·六七) 用求丂命彌生。按,金文之“彌厥生”即《詩·卷阿》三見之“彌爾性”。

據(jù)鄭箋,“彌長也”,此祈求長生之詞也。參看孫詒讓之《古籀拾遺》卷中第二十三葉,及徐氏中舒之《金文嘏辭釋例》。(《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本)

試將上列六項(xiàng)歸納之,則知金文中“生”字之用,雖非一類,要皆不離“生”字之本義。阮蕓臺(tái)以《詩經(jīng)》之“彌爾性”為西周人論性說,乃由后世傳本《詩經(jīng)》之文字誤之,可謂“無中生有”者矣。今再表以明之:

QQ截圖20190416183909

令字在甲骨文字中頻出現(xiàn),其語意與金文同,命字則無之,足知命為后起之字也。甲骨文字中令字作下列諸形:

(《殷虛書契》一·四四)

(殷一·四九)

(殷四·二七)

(殷七·一〇)

(殷七·三二)

(殷八·一四)

按,金文中之令字亦有作此形者,皆甚早期之器,或在周初,或當(dāng)在殷世。例如:

令 彝,(薛 二·一八,代六·一)僅一字

令斧父辛卣,(代一三·四)

文曰:“令斧父辛?!?/p>

母辛卣,(代一三·四二)

文曰:“乙子,子令小子人于堇?!釉涣钊朔??!?/p>

文父丁,(代 八·三三)

文曰:“癸子……令伐人方??!?/p>

毓祖丁卣,(代一三·三八)

文曰:“辛亥,王在廙,降命曰……”

伐 甬 鼎,(代 四·七)

文曰:“丁卯,王令子?西方于省?!?/p>

庚午父乙鼎,(代 四·一一)

文曰:“庚午,王令辰省北田四品?!?/p>

子 令 彝,(代 六·四二)

文曰:“子令作父癸寶彝。”

以上諸器固屬于世所謂殷器之一格也。其皆為殷器否未可知,然字形既與甲骨文相應(yīng),其微有不同處由于刀法筆法之差異使然,則其中自必有殷器,至遲亦當(dāng)在周初也。亦有確知為周創(chuàng)業(yè)時(shí)期器,其中令字之形態(tài)與此為一系者,例如:

臣 辰 卣,(代一三·四四,尊盉同)

文曰: “王令士上史寅于成周?!?/p>

小 臣 傳 ,(代 八·五二)

文曰:“王在京,令師田父殷成周□師田父令小臣傳……師田父令余?!?/p>

小 臣  ,(代 九·一一)

文曰:“白懋父承王令……”

周 公,(代 六·五四)

文曰:“王令內(nèi)史曰……克奔走上下帝無終令于有周?!脙?cè)王令作周公彝?!?/p>

令 彝,(代 六·五六,尊同)

文曰:“王令周公子明保尹三事四方。……令矢告于周公宮。公令同卿事寮?!?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1495179707.png" />令舍三事令?!?/p>

舍四方令,既咸令?!a令鬯金小牛。……令曰,今我惟令女二人。……作冊(cè)令敢揚(yáng)明公尹人宦。”

令,(代 九·二七)

文曰:“作冊(cè)矢令俎于王姜,姜商令貝十朋。……

令敢揚(yáng)皇王……令用于皇王,令敢皇王?!?/p>

太 保,(代 八·四〇)

文曰:“王降征令于太保。用茲彝對(duì)令?!?/p>

據(jù)此可知此令字之原形保存至于周初也。此自是令字之本式,像一人屈身跽于一三角形之下。作▲者其本形,作?A者從刀法而變也(舉此數(shù)例,足征令字之本形。下文列舉兩周金文中令字,內(nèi)亦間有類于此體者,蓋新體雖已習(xí)用,舊體或仍有人偶一用之)。

《說文解字》卪部令字下云:“發(fā)號(hào)也:從A卪?!绷钭衷谛∽虖腁卪,而A卪二文之解,許一失而一闕之。卪字下云:“瑞信也。守邦國者用玉卪,守都鄙者用角卪,使山邦者用虎卪,土邦者用人卪,澤邦者用龍卪,門關(guān)者用符卪,貨賄用璽卪,道路用旌卪,象相合之形?!卑?,此乃用戰(zhàn)國以來符節(jié)之簡字說字源,復(fù)強(qiáng)為類別,漢儒之陋說也。征之甲骨文及金文,卪之原始形乃像一人屈身而跽,與相合之義無關(guān)。A字下云“從?一,象三合之形”,然此三合何義,許亦無說。張?jiān)贩逶唬罕逼焦蕦m博物館藏一鼎,由形制紋繪銘文字體考之,皆可斷為商器,其文曰:“乃(仍)孫作祖已宗寶黹鬻,?!保ùざ唬?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1521723978.jpg" />二字即周代金文成語中習(xí)見之“令”。(如麥彝云:“用作尊彝,用井侯出入,令。”麥尊云:“麥揚(yáng),用作寶尊彝,用侯逆,明令。”史頌云:“用作彝,頌其萬年無疆,日天子令?!苯耘c此鼎銘文義相同。)又古文字中從?、A、、多互相變易,如甲骨文(殷六·二九)字或作(殷契佚存七二〇)(佚九五八),孟鼎字作,邾公鐘賓字作(關(guān)于此字王國維與林浩卿博士論洛誥書曾詳論之,雖未盡是,可供參考)。王人甗君簠(共四銘)寶字皆從?。因知必為令字之變體,其從即由▲若?兩端下引而成,是▲?A與之義當(dāng)相若。(說文:“交覆深屋也,象形?!保┥w本為屋宇或帳幕之原始象形,故、、、、京、高、倉、等文皆基于此以構(gòu)成,而金文中從之者又有(代五·三父己甗。疑即令鼎噩侯馭方鼎靜等銘中“射”之字,答也。)(代一二·五六父癸卣,又一六·三父乙爵。即虞書“僉曰伯夷”之僉字。)諸字也。古者發(fā)號(hào)施令恒于宮廟行之,凡受命者引領(lǐng)待于其下,是以令字如此作(以上張君說)。

自此原始形態(tài)演變乃有(見盂鼎)(見沈子)諸形。兩周金文多數(shù)如此,于是像一人屈身而跽之義不明見矣。此后起之形,創(chuàng)始似亦不遲,然本體仍在使用。如令字從此形之明公,其文曰:“惟王明公遣三族伐東國,在□,魯侯又工,用作旅彝?!币悦鞴胺|國為證,知此器必在成王世,亦知令字之新體不后于成王世。惟此銘流傳無原拓,今僅見者為摹刻(代六·四九)或縮臨(《西清古鑒》一三·八)之本,是否有撫寫上之差誤,亦正未敢定耳。

兩周金文中之令字除上文所舉者外,茲依器別抄于下方。(既論一字形體,自應(yīng)以時(shí)代為序,以資識(shí)其演變。不幸此理想的辦法竟不能采用,則以各器之時(shí)代可知者固不少,徒知其大齊不能確斷其年代者尤多也。且令字之形態(tài),雖上文所舉諸例差似異于一般習(xí)見之令字,然實(shí)亦此字之原始形狀,自此原始形狀演而為西周金文中通用令字之體,在各器可謂大體一致,并無類的差別。故依器別之排列法未足以引人誤會(huì)也。)

( 《西清古鑒》〔簡稱西〕一三·一二) 王

令毛伯更虢城公服?!铄a憐勒。咸。王令毛公以邦冢君,士馭,戟人,伐東國?戎。咸。王令吳伯曰:以乃左比毛父。王令呂伯曰:以乃右比毛父。遣令曰:以乃族從父征?!尕适掠谏希何┟衩?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1660693339.png" />才(哉)彝天令,故亡。

沈子也( 代九·三八) 也曰:拜首,敢邵告朕吾考令。……克成妥吾考以于顯顯受令。……用水霝令。

( 代六·五五) 王令靜射學(xué)宮。

( 代九·二七) 王若曰:……惠宏天令。

隊(duì) 貯( 西二七·三〇) 王令東宮追以六之年。

師 虎( 代九·二九) 王呼內(nèi)史吳曰:冊(cè)令虎。王若曰:虎。先王既令乃祖考事,啻官左右戯刑。今余惟帥井先王令,令女更乃祖考啻官左右戲緐刑。敬夙夜勿法朕令。

( 代八·一九) 王令燮在(才)市。

( 代九·一二) 王各于大廟,井叔有免即令。王受作冊(cè)尹書,俾冊(cè)令免。曰:令女足周師辭

( 代八·五四) 王蔑,念畢仲孫子,令龔大則于。

( 代九·三七)伯呼令卯曰:……昔乃祖亦既令乃父死人?!裼辔┝钆缹m人。

叔向父禺( 代九·一三)于永令。

( 攈三之一·八三) 王呼史年冊(cè)令望。

( 薛一四·一三二) 王呼史先冊(cè)令。王若曰:。昔先王既令女作宰王家,今余惟乃命,命女從舀正對(duì)各死王家外內(nèi)?!?/p>

出入姜氏令。厥有見,有即令。……敬夙夕勿法朕令。

( 嘯下·五五) 王令敔追御于上洛谷。

( 代九·二五) 王令善夫曰……曰……

( 代六·五三) 用匄眉?jí)劬b綰,永令彌厥生,終。

師 俞( 代九·一九) 王呼作冊(cè)內(nèi)史冊(cè)令師俞。

召伯虎( 攈三之二·二五) 告曰:以君氏令?!?/p>

召伯虎曰:余既(訊)我考我母令,余弗敢亂,余或至我考我母令。

召伯虎( 代九·二一) 召伯虎告曰:……亦我考幽伯幽姜令余告慶。……今余既有辭,曰令。

 ( 代九·三五) 王呼尹氏冊(cè)令師。王若曰:……既令女更乃祖考辭小輔,今余惟乃令?!促硪刮鸱蘖睢?/p>

揚(yáng)( 代九·二四) 王呼內(nèi)史先冊(cè)令揚(yáng)?!覍?duì)揚(yáng)天子不顯休令。

 ( 代九·二八) 王若曰:……令余肇令女?齊幣,,□□,左右虎臣,征淮夷。

番 生( 代九·三七) 番生不敢弗帥井皇祖考不元德,用大令。……王令辭公族,卿事,大史寮。

( 代九·五) 用匄眉?jí)塾懒睢?/p>

 ( 代九·一) 敢對(duì)揚(yáng)天子魯休令。

 ( 嘯下·五三) 伯龢父若曰:……余令女死我家。

( 嘯下·九三) 王曰令女作辭土。

師 訇( 薛一四·一三七) 王若曰:師訇。不顯文武,□受天命?!脢A召厥辟,奠大令?!裼辔?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1993056484.png" />乃令,令女惠雝我邦小大猷。

( 代八·四七) 守敢對(duì)揚(yáng)天子休令。

師 兌( 代九·三) 王呼內(nèi)史尹冊(cè)令師兌。

師 兌( 代九·三〇) 王呼內(nèi)史尹冊(cè)令師兌。余既令女足師龢父辭左右走馬,今余惟乃令,令女辭走馬。

( 嘯下·五一),萬年無疆,終令。

虢 姜( 薛一四·一二八)匄康屯右,通錄永令。

叔?孫父( 嘯下·五五) 叔?孫父作孟姜尊。綰綽眉?jí)?,永令彌厥生,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

陳 逆( 代八·二八) 以永令眉?jí)?。(?zhàn)國初器。)

麥 彝 ( 西一三·一〇) 用井侯出入令。

小臣宅彝 ( 代六·五四) 惟五月壬辰,同公在豐,令宅事伯懋父。

獻(xiàn) 彝 ( 代六·五三)伯令厥臣獻(xiàn)金車。

吳 彝 ( 代六·五六) 王呼史戊冊(cè)令吳。

父 鼎 ( 攈二之三·二六)父作□寶鼎。?令曰:有女多兄,母又女,惟女率我友以事。

南宮中鼎 ( 嘯上·一〇) 王令大史兄土。……中對(duì)王休命。

南宮中鼎 ( 嘯上·一一) 惟王令南宮伐反虎方之年,王令中先省南國。

夌 鼎 ( 嘯上·一〇) 王徙于楚麓,令小臣?jí)缦仁〕印?/p>

鼎 ( 攈二之三·七九) 王令東反夷。

史 獸 鼎 ( 代四·二三) 尹令史獸立工于成周。

師 旅 鼎 ( 代四·三一) 懋父令曰……

鼎 ( 代四·一八) “兼公令眾史曰:……”

內(nèi) 史 鼎 ( 代四·七) 內(nèi)史令事。錫金一鈞。

盂 鼎 ( 代四·四二) 惟九月,王在宗周,令盂。

王若曰:盂。不顯玟王受天有大令?!衣勔笫觯▔嫞┝?,惟殷邊侯甸,雩殷正百辟,率肄于酒,故喪?!裎椅┘淳?于玟王正德,若玟王二三正。今余惟令女盂召,敬雝德巠,敏朝夕入讕,奔走,畏天畏。王曰:

永令女盂井乃嗣祖南公。……王曰:盂。若敬乃正,勿法朕令。

小盂鼎(攈三之三·四二一,代四·四四) 王令……王令賞盂。

舀 鼎 ( 代四·四五) 王若曰:舀。令女更乃祖考卜事?!瓌t俾復(fù)令曰若(諾)。

雝 伯 鼎 ( 代三·三一) 王令雝伯圖于生為宮。

令 鼎 ( 代四·二七) 令奮先馬走。王曰:令舊乃克至?!畎?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2117076010.png" />首曰:小□迺學(xué)。令對(duì)揚(yáng)王休。(令人名。)

員 鼎 ( 代四·五) 王令員執(zhí)犬休善。

善 鼎 ( 代四·三六) 王曰:善。昔先王既令女左足侯,令余惟肇先王令,令女左足侯?!?/p>

史 頌 鼎 ( 代四·二六,同) 王在宗周,令史頌……頌其萬年無彊,日天子令。

頌 鼎 ( 代四·三七,壺同) 尹氏受王令書。王呼史虢生冊(cè)令頌。王曰:頌。令女官成周。……頌拜首受令冊(cè)。……通永令。

鼎 ( 代四·三四) 王呼史友冊(cè)令無

師 晨 鼎 ( 攈三之二·二一) 王呼作冊(cè)尹冊(cè)令師晨……晨拜首敢對(duì)揚(yáng)天子不顯休令。

鼎 ( 代四·二一) 遣中令 鄭田。

大 鼎 ( 代四·三二) 王召走馬雁,令取三十二匹錫大。

克 鼎 ( 代四·四〇) 克曰:穆穆朕文祖師華父……疑克龔保厥辟龔?fù)??!鰞?nèi)王令?!鹾粢蟽?cè)令善夫克。王若曰:克。昔余既令女出內(nèi)朕令,今余惟乃令?!促硪褂檬?,勿法朕令。

攸從鼎 ( 代四·三五) 王令眚史南以即虢旅。

鼎 ( 薛一〇·九五) 史受王令書。……

首,敢對(duì)揚(yáng)天子不顯叚休令。

鼎 ( 薛一〇·九四) 王令?!?jí)邸?/p>

永令霝終。

史 頌 鼎 ( 嘯上·九) 用匄眉?jí)邸S懒?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2170616794.png" />終。

伯碩父鼎 ( 嘯上·九) 眉?jí)劬U綽永令。

晉 姜 鼎 ( 嘯上·八) 勿法文侯令。(按此為東周器。)

父 乙 甗 ( 薛一六·一五六) 王令中先省南國?!?/p>

王今曰:余令女史小大邦。

鐘 ( 嘯下·八二) 公令宰仆錫金十勻。

克 鐘 ( 代一·二一) 王親令克涇東至于京?!瞬桓覊嫞瑢5焱趿??!脛蛥懒睢?/p>

通 錄 鐘 ( 代一·一二)于永令。

單伯生鐘 ( 代一·一六) 單伯生曰:不顯皇祖刺考述逨匹先王,爵堇天令。

羌 鐘 ( 代一·三二) 賞于韓宗,令于晉公,邵于天子。(按此是春秋末期器)

盂 爵 ( 代一六·四一) 王令盂寧伯。

麥 尊 ( 西八·三三) 王令辟井侯出,侯于井?!?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221822180.png" />侯逆明令。……走令。

趩 尊 ( 代一一·三八) 王呼內(nèi)史冊(cè)令趩更厥祖考服。

生 辨 尊 ( 西八·四三) 惟王南征在,王令生辨事厥公宗小子。

卣 ( 代一三·四〇) 王姜令作冊(cè)安夷伯。

貉 子 卣 ( 代一三·四一) 王令士道歸貉子鹿三。

卣 ( 代一三·三九) 公姞令靈田人。

卣 ( 代一三·四三,尊同) 王令曰:淮夷敢伐內(nèi)國。

農(nóng) 卣 ( 代一三·四二) 王令伯曰:……

免 卣 ( 代一三·四三) 王蔑免,今史懋易免市,冋黃,作工。

史 懋 壺 ( 代一二·二八) 王在宮,寴令史懋路咸。

舀 壺 ( 代一二·二九) 王呼尹氏冊(cè)令舀。……舀拜手首,敢對(duì)揚(yáng)天子不顯魯休令?!ㄓ脛f年眉?jí)?,永令多福?/p>

免 盉 ( 代一四·一二) 王在周,令作冊(cè)內(nèi)史錫免鹵百

免 簠 ( 攈三之一·二五) 王在周,令免作土。

從 盨 ( 代一〇·四五) 王在永師田宮,令小臣成友?!?/p>

克 盨 ( 代一〇·四四) 王今尹氏友史趛典善夫克田人。……眉?jí)塾懒睢?/p>

杜 伯 盨 ( 代一〇·四〇) 用壽匄永令。

大師豆 ( 代一〇·四七) 用匄永令。

兮 甲 盤 ( 代一,七·二〇) 王令甲政成周四方責(zé),至于南淮夷?!也挥昧顒t即井伐。

休 盤 ( 代一七·一八) 休拜首,敢對(duì)揚(yáng)天子不顯休令。

歸納上列令字之用,不出王令天令之二端,間有所令出自長上不專指君王者,然此固王令之一類也。曰“顯令”,曰“丕顯休令”,曰“天子魯休令”,皆王令也。曰“文武受令”,曰“大令”,則天令也?!坝懒铍灲K”之祈語,即召誥所謂“祈天永命”也。當(dāng)時(shí)人之天帝觀實(shí)富于人化主義(anthropomorphism)之色采,皇天之命固“諄諄然命之”。此可以《詩·大雅·皇矣》為證:“帝省其山”,“帝度其心”,“帝謂文王”,“乃眷西顧”,此神之情欲與喜怒儼然如人情欲與喜怒。然則此時(shí)所謂天命當(dāng)與王命無殊,而令之一字在此兩處使用者,就辭義論固絕對(duì)無差別也。

金文中但用命字不用令字之器,列舉如下:

君 夫( 代八·四七) 王在康宮太室,王命君夫曰,儥求乃友。 (據(jù)本文,此器必在康王之后。)

( 代八·二八) 公叔初見于衛(wèi),賢從,公命事。

( 代九·四) 王曰:。命女成周里人?!覍?duì)揚(yáng)王休命。(以上三器,字體不屬西周晚期,然字形及行列皆整齊,亦非西周初期器也。)

( 代八·三一) 王錫命鹿。用作寶彝,命其永以多友飤。 ( 命人名)

( 代七·二九)虎敢肇作厥皇考公命中寶尊彝。(王靜安曰:“此敦文字乃周中葉以后物?!保?/p>

( 代九·一七) 王在宗周,各于大廟,伯右同,……王命同差(左)右吳大父,易林吳牧?!ㄣ懼杏?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2446667394.png" />伯,當(dāng)與康鼎為同時(shí)器。)

伯 康( 代八·四五) 伯康作寶。……受茲永命。(以字體論與康鼎無別,疑是一人之器。)

豆 閉( 代九·一八) 各王于師戲大室,井伯入右豆閉,王呼內(nèi)史冊(cè)命豆閉……敢對(duì)揚(yáng)天子不顯休命。

師毛父( 嘯下·五二) 師毛父即位,井伯右,內(nèi)史冊(cè)命。

( 薛一四·一三四) 毛伯內(nèi)門立中廷,右祝,王呼內(nèi)史冊(cè)命。王曰:。昔先王既命女作邑五邑祝,今余惟乃命……敢對(duì)揚(yáng)天子休命。(毛伯即前器之師毛父。)

( 此上五器與趞曹鼎〔代四·二四〕康鼎人名參午交錯(cuò),故當(dāng)約略同時(shí),為共王前后之物。除豆閉外,其余四器命字口部皆為駢枝,附伊贅于令字結(jié)構(gòu)之外,如?!餐?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2548045806.jpg" />。〕)

( 代九·二〇) 王在周康宮……季內(nèi)右……王呼命尹(令尹)冊(cè)命伊。(此器字體屬于西周晚期。郭氏沫若曰“季亦見大克鼎”。此器時(shí)代當(dāng)以大克鼎之時(shí)代定之也。)

? 簋 ( 代八·五〇) 王命?眾叔燹父歸吳姬器。(以字體論似為周中葉器)

( 代九·一九) 王呼內(nèi)史先冊(cè)命諫曰:先王既命女王宥……今余惟或命女。

乖 伯( 恪齋集古錄一一·二二) 王命益公征眉敖?!趺僦職w乖伯鼦裘。王若曰:乖伯。朕不顯祖玟珷?wèi)?yīng)受大命。乃祖克先王,異自它邦,又于大命?!?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25841874.png" />屯永命。(郭氏沫若定為宣王時(shí)器。)

(以上二器字體相近,約當(dāng)同時(shí)。)

( 嘯下·五六) 王在屖宮……王冊(cè)命害?!?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2597467071.png" />首對(duì)揚(yáng)王休命(唐氏蘭以屖宮為夷王宮。)

秦 公( 代九·三三) 秦公曰:不顯朕皇祖受天命?!瓏?yán)龔夤天命。 ( 此春秋末期器。)

盨 ( 薛一五·一五一) 王曰:?!鹗拢ū┡皬模v)獄,愛奪戲行道,厥非正命,乃敢(侯)(訊)人,則惟輔天降喪,不廷惟死?!促硐ξ鸱廾?。(此西周末期物。)

豆 ( 薛一五·一五二) 用眉?jí)劬兔喔?。〔按此齊器(據(jù)考古圖),所奉列公至靜公止,當(dāng)為夷王時(shí)器也?!?/p>

陳 逆 簠 ( 代一〇·二五) 永命眉?jí)廴f年。(戰(zhàn)國初器。)

鼎 ( 代四·三三) 內(nèi)史即命。王若曰:。命女作馬。(疑與?簋同時(shí),兩器皆為季姜作,即彼器之叔燹父也。)

康 鼎 ( 代四·二五) 王在康宮,伯內(nèi)右康,王命死王家?!嵕?。

利 鼎 ( 代四·二七) 王客于般宮,井伯內(nèi)右?!鹾糇髅鼉?nèi)史冊(cè)命利。

( 以上二器字體非西周初期,般宮及井伯并見趞曹鼎〔代四·二四〕當(dāng)為共王或其前后之器。命字之從口部分突出行外,似當(dāng)時(shí)令字加口之式猶未用得自然,與此字之全體猶未融化也。此類口部突出行外者,當(dāng)為命字初起之形。從此可知命字之起,蓋在西周中葉也。

父鼎 ( 代四·三四)馬井伯右?guī)?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2646952457.png" />父。王呼內(nèi)史駒冊(cè)命師父。

師 望 鼎 ( 代四·三五) ……出內(nèi)王命。

伯 晨 鼎 ( 代四·三六) 王命候伯晨?!觅硪故挛鸱廾?。

成 鼎 ( 嘯上·一三) ……自考幽大叔懿□命成……作命臣工?!酢趺肆?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2674384850.png" />殷八曰□成。

( 文中有噩侯馭方,當(dāng)與噩侯鼎為同時(shí)器。又字體與翏生盨,虢仲盨,宗周鐘,無等極相似,蓋同記厲王南征事也。)

毛 公 鼎 ( 代四·四六) 王若曰:父。不顯文武,皇天弘?yún)捸实?,配我有周?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2687615167.png" />受大命?!?/p>

惟天集厥命。……勞大命。……不鞏先王配命……余惟肇巠先王命,命女我邦我家內(nèi)外?!?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272265002.png" />大命?!瓕C鼘U??!瓪v自今出入專命于外,厥非先告父,父舍命,母有敢命于外。……今余惟先王命,命女亟一方。……命女公族?!ㄎ闹忻质?,皆作命無作令者。郭氏沫若以為宣王時(shí)器。以多事證之,此說已成定論。又政字不作正,鈴字作,皆晚期字,亦可注意者也。)

鄲孝子鼎 ( 代三·三六) 鄲孝子以康寅之日命鑄飤鼎。(春秋末期器。)

命 甗 ( 代五·四) 命作寶彝。 ( 命,人名。)

夆 伯 甗 ( 代五·六) 夆伯命作旅彝。(此器命字從口之部在行列之外。)

生 鐘 ( 捃三之一·三〇) 王命……(與單伯生鐘為同人之器。)

齊 侯 镈 ( 嘯下·七五) 余命女政于朕三軍?!唬阂?。女敬共辝命?!嗝?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2749066749.png" />辝。……弗敢不對(duì)揚(yáng)朕辟皇君之錫休命。……余用登屯厚乃命?!嗝?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2752086267.png" />差卿為大事,命于外內(nèi)之事?!喔ジ曳嗣!商疲┯指以诘鬯?,敷受天命?!?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275645786.png" />眉?jí)?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2760161185.png" />命難老。

镈 ( 代一·六七) 用侯氏永命萬年?!?/p>

用求丂命彌生。(以上二齊器皆春秋時(shí)。)

公孫班镈 ( 代一·三五)命無其。(春秋器。)

秦 公 鐘 ( 薛六·五六) 不顯朕皇祖受天命?!?/p>

嚴(yán)龔夤天命。(春秋末期器。)

競 卣 ( 代一三·四四) 惟伯屖父以成即東命伐南夷(似屬于西周中葉。)

齊 侯 壺 ( 代一二·三三) 齊侯命大子乘遽□叩宗伯,聽命于天子?!R侯拜嘉命,于上天子用璧玉備一,于大無折于大命用璧,兩壺八鼎,于南宮子用璧二備,玉二,鼓鐘一?!∽用辖脷饧蚊?。(春秋器。)

嗣 子 壺 ( 代一二·二八) 命瓜君嗣子作鑄尊壺。(戰(zhàn)國初器。)

齊大宰歸父盤 ( 代一七·一四) 以眉?jí)?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2795716254.png" />命難老。(春秋器。)

晉 邦( 代一八·一三) 晉公曰:我皇祖(唐)公□受大命,左右武王?!趺?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286862932.png" />公,□宅京。(春秋末期器。)

魚 鼎 匕 ( 代一八·三〇) ……下民無智,參蚘命,帛命入出,母處其所。(春秋末期或戰(zhàn)國器。)

子禾子釜 ( 代一八·二三) 命訒陳?。……如關(guān)人不用命。

陳 猶 釜 ( 代一八·二三) 命左關(guān)幣敕成。(以上二器皆田齊。)

王命車鍵 ( 代一八·三六) 王命賃一飤余之。(戰(zhàn)國器。)

以上各器用命字不用令字者,雖其時(shí)代多不可確知,然核其故實(shí),論其字體,無一可指實(shí)為穆王以前器者,而甚多屬于厲宣之世。即如宣王時(shí)之毛公鼎,文中命字十二見,無一作令字者,且鈴字亦從命作(金文如番生皆有鈴字)。是知宣世命字之用已嚴(yán)整固定矣。至其文義則與上節(jié)用令字者全無分別,依此可知此命字之演出僅系一詞之異字,非異詞也。

更有一類,一器中令命二字并見,或同式異器中令命二字互見者,綜舉之如下:

師 酉( 代九·二一著錄三件,器蓋拓片凡六) 王呼史墻冊(cè)命(四作命兩作令)師酉?!促硪刮鸱蘖睿ń宰髁睿熡习?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2888183868.png" />首對(duì)揚(yáng)天子不顯休命(五作命,一作令。此器花紋與毛公鼎同,以字體論當(dāng)較早,蓋西周中葉之物)。不 ( 代九·四八) 白氏曰:不馭方。允廣伐西俞,王令我羞追于西,余來歸獻(xiàn)禽,余命女御追于。(此花紋與史頌善夫克盨完全相同,時(shí)代當(dāng)與善夫克諸器相近。郭氏沫若以為與虢季子白盤同時(shí)。)

( 以上兩器命字口部皆突出,附加于令字結(jié)體之外,未融為一。)

( 薛一四·一三九) 王呼內(nèi)史吳冊(cè)令牧。王若曰:牧。昔先王既令女作土,今余惟或改,令女辟百寮?!裼辔?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11/21/18352927610697.png" />乃命,(考古圖三·二四摹本亦作命。)……敬夙夕勿法朕令。(此花紋與大克鼎、小克鼎、虢季子白盤同,時(shí)代亦當(dāng)相近。)

小 克 鼎 ( 代四·二八著錄凡七器) 王命(六作命一作令)善夫克舍令(皆作令)于成周正八之年,克作朕皇祖釐季寶宗彝?!懒睿ń宰髁睿╇灲K。(小克鼎之善夫克,即大克鼎之善夫克。大克鼎記善夫克之祖曰師華父“龔保厥辟龔(共)王”。按考為生父之專稱,祖則自王父以上皆可稱之,金文中有連記祖名至于二三者,如镈等器,又《詩·宮》本為僖公時(shí)詩,其辭有曰“皇祖后稷”“周公皇祖”。是雖祖始亦與王父同稱也。師華父與釐季是否一人而僅為名字之異,今不可知,如以為非一人亦自通。是則善夫克之王父或曾祖高祖仕于共王朝。善夫克氏不能先于夷王,至于下限則以不知師華父為善夫克之幾世祖,不能確知矣。然此器之屬于西周晚期據(jù)此可定也。)此一類之器,論其時(shí)代俱不能上及昭穆之世,成康無論矣。據(jù)此諸器,足征令、命二字之為互用,且為同時(shí)并用者。然則在當(dāng)時(shí)此二字必?zé)o異樣之讀法,僅為一詞之異體耳。在一器中或在同式器中竟不畫一,似是暗示此類器之時(shí)代正為始用命字之時(shí)代,后來因分化而畫一,當(dāng)時(shí)未分化故未畫一也。果此解不誤,則命字之起其在西周中葉耶?其差后于改為形而相去不遠(yuǎn)耶?命字之始作,口部全在行列之外者,(如君夫簋、簋、命簋、?簋、同簋、伊簋,簋、鼎、康鼎、夆伯命甗等器,最顯。)其命字之最初式耶?曾試作一圖以明此義,見本卷第十章。

第三章 《周誥》中之“性”“命”字

今如泛然統(tǒng)計(jì)《尚書》中之性命字而不于篇章加以別擇,乃甚無謂。蓋《尚書》者,來源最不整齊之書也。不特東晉古文出自虛造,即伏生所傳,益以《大誓》之二十八篇不可據(jù)者亦復(fù)不少。如《禹貢》《洪范》,春秋戰(zhàn)國時(shí)人聚集多方材料,憑臆想而成之典書,與《周官》同科者也。如《甘誓》《湯誓》《大誓》,亦春秋戰(zhàn)國時(shí)人為三代之創(chuàng)業(yè)各造一誓,以論湯武革命者也。如《堯典》《皋陶謨》,集若干異時(shí)異地相爭相滅之部落之宗神于一“全神堂”上,大一統(tǒng)思想之表現(xiàn),而非信史也。今姑舍是,專論周《誥》、殷《盤》,此二者亦非盡可為典要?!渡虝分小侗P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諸篇,固后人所信不以為偽書者,然諸篇文辭轉(zhuǎn)比《周誥》易解,人不能無疑。夷考其辭,似非商之冊(cè)典也。《高宗肜日》不知是何處之?dāng)嗪啔埰?,且兒子?yán)辭教訓(xùn)其父,亦不近情理?!段鞑贰段⒆印穭t純依周人之立場說話,自稱殷而詛咒之!《盤庚》視此為勝,然洋洋大篇,皆空語無事實(shí),且未遷殷之前已曰“殷降大虐”,尤屬不通(鄭于此有解,然愈解愈見其不可通也)。殷商人自稱曰商,絕不稱殷,甲骨文中全無例外,所謂“大邑商”,即洹都也。周人乃稱之曰殷。其曰殷商者,當(dāng)為在殷之商之義。殷本故國,商人卜都,故商人不自稱殷。今《商書》之稱殷足以證其非殷代之書。若以《商頌》稱“殷土”“殷武”為例,則宜知《商頌》實(shí)宋頌,作于襄公之世,或少前,彼時(shí)商代久亡,殷地為故國舊墟矣,其習(xí)于外國周人所用之稱號(hào)亦固其宜。其曰“殷土”“殷武”,正遙念故國耳,此非所論于商代之書也。即專就《周誥》言,亦有不可據(jù)者,如《金滕》當(dāng)是魯人之傳說,事關(guān)記事,不涉誥命。又如《呂刑》,乃是呂王之誥,南國之獻(xiàn),與周人全無干涉者也(余別有考)。今舍此可疑者,并去其與本文題旨無關(guān)者,凡所統(tǒng)計(jì)以《周誥》十二篇為限,即《大誥》《康誥》《酒誥》《梓材》《召誥》《洛誥》《多士》《無逸》《君奭》《多方》《立政》《顧命》(所謂《康王之誥》在內(nèi)),自周公稱王至康王踐阼,共約四十年間之書,正與西周初期之彝器銘辭同時(shí),亦與《雅》《頌》之時(shí)代相差不遠(yuǎn)。故此章所論可與上下兩章為一系。

一 論《周誥》中本無“性”字

上列十二篇《周誥》中“性”字僅一見,在《召誥》,其文曰:“節(jié)性,惟日其邁,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贝四酥芄?xùn)戒成王之詞,勉之以節(jié)性,復(fù)申告以日月遷逝,不可不敬德也?!肮?jié)性”之解在《召誥》中無證,當(dāng)于他書中求證。幸《呂氏春秋》猶存此名詞,并載其解故?!秴问洗呵铩ぶ丶浩吩唬?/p>

是故先王不處大室,不為高臺(tái),味不眾珍,衣不熱。熱則理塞,理塞則氣不達(dá)。味眾珍則胃充,胃充則中大鞔,中大鞔而氣不達(dá),以此長生可得乎?昔先圣王之為苑囿園池也,足以觀望勞形而已矣;其為宮室臺(tái)榭也,足以辟燥濕而已矣;其為輿馬衣裘也,足以逸身暖骸而已矣;其為飲食醴酏也,足以適味充虛而已矣;其為聲色音樂也,足以安性自娛而已矣。五者圣王之所以養(yǎng)性也,非好儉而惡費(fèi)也,節(jié)乎性也。

《重己》一篇皆論養(yǎng)生之道,末節(jié)尤明顯。凡所論節(jié)生之方,不出宮室、苑囿、飲食、衣服、輿馬、聲色諸端,于此數(shù)者必有所止,有所節(jié),無逾于身體之需要,捐棄其放侈之享受,然后可以長生久視耳。此皆所以論養(yǎng)生,終篇之亂,應(yīng)題“節(jié)生”,其曰“節(jié)性”,曰“安性”者,后人傳寫,以“性”字代“生”字耳(《呂子全書》皆然,詳下)。節(jié)性之義既如是,則《召誥》之云“節(jié)性”,在原文必作“節(jié)生”明矣。周公以此教成王,正慮其年少血?dú)馕炊?,如窮欲極侈必墜厥命,故勉其節(jié)生,治其身也;教以敬德,治其心也。阮蕓臺(tái)不知節(jié)性之本作節(jié)生,于此大發(fā)議論,可謂在邇而求諸遠(yuǎn)矣。

二 統(tǒng)計(jì)《周誥》十二篇之命字

《周誥》十二篇既與西周早期彝器銘辭之時(shí)代相應(yīng),自當(dāng)僅有令字,未有命字,今所見本乃全是命字,并無令字,則傳者以后世字體改寫之也。茲撮錄命字之出現(xiàn)處如下:

《大誥》

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

敷前人受命。

紹天明即命。

不敢替上帝命。

克綏受茲命。

肆予曷敢不越卬敉寧王大命?(按《漢書·莽誥》作“予害敢不于身撫祖宗之所受大命”。又按“寧王”吳大澂謂是文王之誤字,其說是也。)

亦惟十人迪知上帝命。(鄭玄以十人為“亂臣十人?!保?/p>

爾亦不知天命不易。

天命不僭。

《康誥》

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誕受厥命。

不廢在王命。

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惟威惟虐,大放王命。(按放亦廢字,其本字作法。)

惟命不于常。

明乃服命。

《酒誥》

明大命于妹邦。(按妹當(dāng)與《詩》牧野之牧,沫鄉(xiāng)之沫為一字。)

惟天降命。

克受殷之命。

酣身厥命。

今惟殷墜厥命。

《梓材》

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按此謂教邦君及御事以此命也。)

用懌先王受命。

《召誥》

周公乃朝,用書,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按殷庶當(dāng)作庶殷)

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惟王受命無疆惟休。

天既遐終大邦殷之命。

越厥后王后民茲服厥命。

其眷命用懋。

今時(shí)既墜厥命。(此語兩見。)

王厥有成命。

曰有夏服天命,惟有歷年。

乃早墜厥命。(此語兩見。)

曰有殷受天命,惟有歷年。

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茲二國命嗣若功。

自貽哲命,今天其命哲,命吉兇,命歷年。

用祈天永命。

其曰我受天命。

受天永命。

保受王威命明德,王末有成命。

能祈天永命。

《洛誥》

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

今王即命曰,記功宗以功作元祀,惟命曰,汝受命篤弼丕視功載。

罔不若予不敢廢乃命。

奉答天命。

命公后。

王命予來承保乃文祖受命民。

乃命寧。

王命作冊(cè)逸。

王命周公后作冊(cè)逸。

惟周公誕保文武受命惟七年。

《多士》

我有周佑命,將天明威,致王罰,勅殷命終于帝。肆爾多士,非我小國敢弋殷命。厥惟廢元命。

乃命爾先祖成湯革夏。

有命曰,割殷,告勅于帝。

時(shí)惟天命無違。

殷革夏命。

時(shí)惟天命。

昔朕來自奄,予大降爾四國民命(此謂昔者踐奄之時(shí),曾以大命降告于四國之民,非謂賜四國民以生命也?!抖喾健贰拔椅┐蠼禒柮保蟊s巴踅嫡髅诖蟊!?,皆其例,王國維說失之)。

予惟時(shí)命有申。

《無逸》

嚴(yán)恭寅畏天命。

文王受命惟中身。

《君奭》

殷既墜厥命。

我亦不敢寧于上帝命。

不知天命不易,天難諶,乃其墜命。

天不庸釋于文王受命。

成湯既受命。

天惟純祐命則。

今汝永念則有固命。

其集大命于厥躬。

惟時(shí)受有殷命。

我受命無疆惟休。

乃悉命汝作汝民極。

在亶乘茲大命。

《多方》

惟爾殷侯尹民,我惟大降爾命。

洪惟圖天之命。

厥圖帝之命。

乃大降顯休命于成湯。

弗克以爾多方享天之命。

乃惟爾辟以爾多方大淫圖天之命。

簡畀殷命。

我惟大降爾四國民命。

爾曷不夾介乂我周王享天之命。

爾曷不惠王熙天之命。

爾乃不大宅天命,爾乃屑播天命。

乃有不用我降爾命。

爾不克勸忱我命。

爾乃惟逸,惟頗大遠(yuǎn)王命。

我惟祗告爾命。

《立政》

亦越成湯陟丕釐上帝之耿命。

式商受命。

《顧命》

茲予審訓(xùn)命汝。

用克達(dá)殷集大命。

茲既受命。

太保命仲桓南宮毛。

命作冊(cè)度。

伯相命士須材。

御王冊(cè)命。

道揚(yáng)末命,命汝嗣訓(xùn)臨君周邦。

皇天改大邦殷之命。

無壞我高祖寡命。

用端命于上帝。

乃命建侯樹屏。

群公既皆聽命。

統(tǒng)計(jì)以上命字之用法,知其與金文中“命”“令”字全同,其包含“命”字之成語亦多同,惟彼以“王命”為多,此以“天命”為多,是由《周誥》乃建國之謨訓(xùn),金文乃王命之記榮,故成分上有差別也。

第四章 《詩經(jīng)》中之“性”“命”字

一 論《詩經(jīng)》中本無“性”字

《詩經(jīng)》中之“生”字,其用法與今日無殊,不需舉例,今但論“性”字?!对娊?jīng)》中之“性”字僅出現(xiàn)于《大雅·卷阿》,其文云:

伴奐爾游矣,優(yōu)游爾休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似先公酋矣。

爾土宇皈章,亦孔之厚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百神爾主矣。

爾受命長矣,茀祿爾康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純嘏爾常矣。

箋曰,“彌終也”,又曰,“乃使女終女之性命”。此固可證鄭所見《詩經(jīng)》已作性字,然此說實(shí)覺文義不順。后世所謂惟命者,實(shí)即今人所謂生命。此章本為祝福之語,所謂“俾爾彌爾性”者,即謂“俾爾終爾之一生”,性固不可終,則此處之“性”字必為“生”字明矣。且此點(diǎn)可以金文證之:

孫父簋(嘯下·五五,薛一四·一二八)

綰綽眉?jí)?,永令彌底生,萬年無疆。

姞 簋(恪一一·二二,代六·五三) 用祈丐眉?jí)劬b綰,永令彌厥生,霝終。

(恪二·二一,代一·六七) 用祈侯氏永命萬年,保其身?!闷韷劾衔闼?,保兄弟。用求考命彌生,肅肅義政,保。

《詩》所謂“彌爾性”在金文中正作“彌厥生”,其出現(xiàn)全在祈求壽考之吉語中。從此可知彌生即長生,從此可知“詩三百”中不特?zé)o論性之哲學(xué)如阮氏所附會(huì)者,即性之一字本亦無之也(參看徐中舒先生《金文嘏辭釋例》,見《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本)。

二 《詩經(jīng)》中之“令”“命”字

《詩經(jīng)》中之“令”字與“命令”一義無涉者,有下列諸項(xiàng):

一、《毛傳》以“命令”為纓環(huán)聲者:

《齊風(fēng)·盧令》,盧令令。

二、《鄭箋》以“脊令”為雍渠者:

《小雅·常棣》,脊令在原。箋曰:“雍渠,水鳥?!?/p>

《小雅·小宛》,題彼脊令。傳曰:“脊令不能自舍?!比?、 《鄭箋》以為訓(xùn)善者,或未明說,按其文義應(yīng)與訓(xùn)善之“令”為一辭者:

《邶風(fēng)·凱風(fēng)》,我無令人。箋曰:“令,善也?!?/p>

《小雅·蓼蕭》,令德壽豈。

《小雅·湛露》,莫不令德。箋曰:“令,善也。”

同,莫不令儀。

《小雅·十月之交》,不寧不令。箋曰:“天下不安,政教不善之征?!?/p>

《小雅·車》,令德來教。箋曰:“喻王有美茂之德?!薄缎⊙拧べe之初筵》,維其令儀。箋曰:“令,善也?!?/p>

《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箋曰:“令,善也?!?/p>

同,不令兄弟。

《大雅·文王》,令聞不已。箋曰:“令,善?!?/p>

《大雅·既醉》,高朗令終。箋曰:“令,善也?!?/p>

同,令終有俶。

《大雅·假樂》,顯顯令德。箋曰:“天嘉樂成王有光光之善德?!?/p>

《大雅·卷阿》,令聞令望。箋曰:“令,善也?!?/p>

《大雅·烝民》,令儀令色。箋曰:“令,善也。”

《大雅·韓奕》,慶既令居。箋曰:“慶,善也?!保ò创霜q言善其善居也。)

《大雅·江漢》,令聞不已。箋曰:“稱揚(yáng)王之德美?!?/p>

《魯頌·宮》,令妻壽母。箋曰:“令,善也?!?/p>

以上因字義之絕異,知其與令命字無涉。所有鄭箋以之訓(xùn)善之“令”字及其同類之“令”字,在《詩經(jīng)》本書皆原作“霝”字,不作“令”字,其證如下。

上段所舉“高朗令終”,箋以其中之“令”字訓(xùn)善者,當(dāng)即后世所謂善終。此一吉祝辭,屢見于金文,皆作“霝終”,且有與“令”字同出一器者。從此可知訓(xùn)善之“令”,在金文皆作“霝”,與“令”絕不相混,亦不相涉也。如:

( 嘯下·五一) 萬年無疆,霝終霝令。(按以后世通行字寫之,當(dāng)作“令終令命”。)

鼎 ( 薛一〇·九四) 屯右眉?jí)?,永令霝終,其萬年無疆。(以后世通行字寫之當(dāng)作“永命令終”。)

克 鼎 ( 愙五·五) 眉?jí)塾懒?,霝終,萬年無疆。

頌 鼎 ( 愙四·二三) 萬年眉?jí)蹮o疆,?臣天子,霝終。(按此祝已福,非祝天子之福,猶云服臣于王,得保首領(lǐng)以沒。?臣當(dāng)連下讀。)

據(jù)此,《詩》中訓(xùn)善之“令”字古皆作平聲之“霝”,不作去聲之“令”。后人既以“命”字代“令”字,乃以“令”字代“霝”字。故凡此訓(xùn)善之“令”字皆可剔出,以其與命令之辭意無關(guān)也。茲更圖以明之:

金 文 霝(平聲) 令(去聲)

QQ截圖20190416183340

今本詩經(jīng) 令(當(dāng)亦平聲) 命(去聲)

上圖僅表示今本《詩經(jīng)》對(duì)金文書式大體之轉(zhuǎn)變,非全數(shù)如此。如“靈雨既零”,靈字未改寫令?!白怨钪?,令未改寫命,是也。

此訓(xùn)善之“令”字既剔出,則知今本《詩經(jīng)》中之“令”字存原義者,僅有兩處未改寫“命”字:

《齊風(fēng)·東方未明》,自公令之。上章言“自公召之”,則令即召也,即命也。

《秦風(fēng)·車鄰》,寺人之令。箋曰:“必先令寺人,使傳告之?!贝送饨宰髅?,動(dòng)用、名用無別。(霝冬即令終,宋人已如此釋金文。王懷祖先生更證明之,見《廣雅疏證》卷一上“靈善也”及卷四下“冬終也”條。詩箋以為訓(xùn)善之“令”字原作“霝”,段懋堂已揭之,見《說文》“令”字注。)

《詩》中所有作動(dòng)用之“命”字如下

《小雅·出車》,王命南仲。

同,天子命我。

《小雅·采菽》,天子命之。

《大雅·崧高》,王命召伯。(三見)

同,王命申伯。

同,王命傅御。

《大雅·烝民》,王命仲山甫。(再見)

《大雅·韓奕》,王親命之。

《大雅·江漢》,王命召虎。(再見)

《大雅·常武》,王命卿士。

同,命程伯休父。

《周頌·臣工》,命我眾人。

《魯頌·宮》,乃命魯公。

以上命自王。

《鄘風(fēng)·定之方中》,命彼倌人。

以上命自君。

《小雅·綿蠻》,命彼后車。(三見)

《大雅·抑》,匪面命之。

以上泛言命自在上者。

《大雅·文王》,上帝既命。

《大雅·大明》,命此文王。同,保右命爾。

《大雅·假樂》,保右命之。

《商頌·玄鳥》,天命玄鳥。

同,古帝命武湯。

同,方命厥后。

《商頌·殷武》,天命多辟。

同,命于下國。

以上命自天。

《詩》中所有自動(dòng)詞出而變作名詞或形容詞之“命”字,如下:

《鄭風(fēng)·羔裘》,彼其之子,舍命不渝。(據(jù)惠棟、戴震、王國維諸氏說,舍訓(xùn)釋,命則君王之命,鄭箋失之。)

《小雅·采芑》,服其命服。(箋云:“命服者,命為將受王命之服也。”)

《大雅·卷阿》,維君子命。

《大雅·烝民》,明命使賦。

同,出納王命。

同,肅肅王命。

《大雅·韓奕》,韓侯受命。

同,無廢朕命。

同,朕命不易。

同,以先祖受命。

《大雅·江漢》,自召祖命

以上王命,或泛言在上者之命。

《唐風(fēng)·揚(yáng)之水》,我聞?dòng)忻?/p>

《大雅·抑》,謨定命。

以上亦自在上者之命一義出,引申為政令?!缎⊙拧な轮弧罚烀粡?。《小雅·小宛》,天命不又?!洞笱拧の耐酢罚涿S新。同,帝命不時(shí)。同,假哉天命。同,天命靡常。同,永言配命。(又見《大雅·下武》)同,駿命不易。同,命之不易。《大雅·大明》,有命既集。同,有命自天。《大雅·皇矣》,受命既固?!洞笱拧の耐跤新暋?,文王受命?!洞笱拧ぜ茸怼罚懊衅??!洞笱拧ぞ戆ⅰ?,爾受命長矣。

《大雅·蕩》,其命多辟。

同,其命匪堪。

同,大命以傾。

《大雅·云漢》,大命近止。(再見)

《大雅·江漢》,文武受命。

同,于周受命。

《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

《周頌·維天之命》,維天之命。

《周頌·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

同,夙夜基命宥密。

《周頌·思文》,帝命率育。

《周頌·敬之》,命不易哉。

《周頌·桓》,天命匪懈。

《周頌·賚》,時(shí)周之命(又見《周頌·般》)

《商頌·烈祖》,我受命溥將。

《商頌·玄鳥》,受命不殆。

同,殷受命咸宜。

《商頌·長發(fā)》,帝命不違。

同,帝命式于九圍。

《商頌·殷武》,天命降監(jiān)。(箋曰“天命乃下視下民”,故此句之命字為名用,與“天命玄鳥”之為動(dòng)用者不同。)以上天命。

《召南·小星》,寔命不同。

同,寔命不猶。

《鄘風(fēng)·蝃》,不知命也。

以上自天命之義引申而出,為“命定”之義。(“命正”“命定”諸解,均詳中卷。)

據(jù)上文所分析,《詩經(jīng)》中“命”字之字義,以關(guān)于天命者為最多,其“命定”一義,則后來儒墨爭斗之對(duì)象也。所有《詩》《書》中之天命觀,及東周時(shí)代此一線思想之演變,均詳中卷。

第五章 《左傳》《國語》中之“性”“命”字

《左傳》《國語》兩書編成之時(shí)代未易斷定,其史料價(jià)值亦多異見。欲詳辯此事,非可于此書中為之,姑舉吾所信之假定。春秋時(shí)大國各有其獻(xiàn)典,亦各有其嘉言故聞,傳于當(dāng)朝,遺之后代,后世《說林》《說苑》一體之祖,呂氏、劉子所取資以成類書者,在古謂之“語”,而“故志”“訓(xùn)典”或容納其中,所以教國子也(見《楚語·上》)。其“國語”一名,始見于汲冢書中(《晉書·束皙傳》,“《國語》三篇言楚晉事”)。不專一國,故謂“國語”,猶言列國語也。汲冢書名《國語》者,雖不在今《國語》中(如在其中,《晉書·束皙傳》及杜預(yù)《集解后序》當(dāng)明言之),要為一類之書。夫列國各有其語,則必有人輯之,或并整齊之焉,始為《國語》。(傳本《國語》中之《齊語》固為《小匡篇》文,其吳、越《語》亦與他國文體詞法不類)。至戰(zhàn)國之世,《春秋》之學(xué)大顯,春秋之號(hào)益尊,于是諸家著書每被春秋之名,晏子、虞卿、呂不韋皆是也。當(dāng)有震于春秋之學(xué),以《國語》改為編年者,合以當(dāng)時(shí)列國紀(jì)年之書,墨子所謂百國春秋,乃成《春秋左氏傳》,或曰《左氏春秋》。此書雖成,國別之《國語》猶存。后世所謂《國語》,其一本也,汲冢《國語》,又其一本也。此編年之書雖比附《春秋》,猶各有詳略,并無書法,至劉歆欲奪《公羊》之席,乃將此書加之書法,且于《春秋》所詳,此所略者,敷衍成文,此即《春秋左傳》也。(吾嘗試以劉申叔《左氏春秋考證》一書之規(guī)例遍檢全傳,覺襄公以前,傳應(yīng)經(jīng)者,除大事外,皆空語,無事實(shí);襄公以后則不然,未可一概論。如以改編年為劉歆事,則劉歆時(shí)何處得見列國〔尤其是魯國〕紀(jì)年之書將其采入?故知據(jù)《國語》改為編年必在秦火之前,其加書法并使前數(shù)公之經(jīng)文亦多有傳可伍,則劉歆事也。)

如上文所說不誤,則《左傳》《國語》者實(shí)為東周第一寶書,其成書雖在戰(zhàn)國,其取材則淵源甚早,所舉憲典話言或有沿自西周者矣。今于《詩》《書》之后取材于《左傳》《國語》者,順時(shí)代之序也。

《左傳》《國語》中“生”字除私名外皆作出生解,或其引申之義,今不舉列。但論兩書中之“性”字?!靶浴弊忠娪凇蹲髠鳌氛呔盘帲?/p>

襄十四,“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為之貳,使師保之,勿使過度?!熘異勖裆跻樱M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從其淫而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按:“勿使失性”者,勿使失其生也,牧民所以保民之生,與性無涉,此本顯然,不待索解。下文所謂“天地之性”亦必作生字然后可通,猶云:豈其使一人肆其暴行于民之上,以縱其淫欲而棄天之生斯民之德也?《易·系》云“天地之大德曰生”,正與此詞相類。若以為“性”“命”字則與上文不合矣。

襄二十六,“夫小人之性,釁于勇,嗇于禍,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非國家之利也”。

此語中下“性”字必作“生”字始可解,“足其性”者,猶謂利其生也。上“性”字固可作“性”字解,然以為“生”字尤順,猶云小人之生也,動(dòng)于勇,貪于禍,以圖厚其生而求名焉。

昭 八,“今宮室崇侈,民力凋盡,怨并作,莫保其性”。

此謂莫保其生也。

昭十九,“吾聞?chuàng)崦裾吖?jié)用于內(nèi)而樹德于外,民樂其性而無寇仇”。

此謂民樂其生也。

昭二十五,“則天之明,因地之性……淫則昏亂,民失其性?!凡皇?,乃能協(xié)于天地之性”。

獨(dú)此節(jié)中之“性”字解作后世所謂性者為義較長,然解作“生”字亦可通?!耙虻刂浴?,猶云因地之所以生,即載物厚生者也?!懊袷湫浴?,猶云民失其所稟以生。“天地之性”,即所謂“天地之大德曰生”也。

《周語》上,“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財(cái)求,而利其器用”。

“厚其性”者,厚其生也,《左傳》文七年,“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成十六,“民生厚而德正,用利而事節(jié)”。襄二十八,“夫民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文十六,“時(shí)以作事,事以厚生”。皆其證也。(此一證丁聲樹君所舉。)

如上文所分解,《左傳》《國語》中之“性”字,多數(shù)原是“生”字,即以為全數(shù)原為“生”字,亦無不可也。從此可知性之一觀念在《左傳》《國語》時(shí)代始漸漸出來,猶未完全成立,至于“性”之一字,彼時(shí)決無之,后世傳寫始以意加心字偏旁,而所加多不愜當(dāng)。

《左傳》《國語》中“令”字頻見,其用處與《詩經(jīng)》無二。如下:

第一類為“霝”字之假借,所謂“令德”“令名”“令聞”“令圖”“令終”“令龜”“令王”“令主”皆是也。

第二類為“令”字之原始義,如“令無人僖負(fù)羈之宮”?!蹲髠鳌贰秶Z》中凡此動(dòng)用之令字多作“命”字;其偶作“令”者,恐是后人改寫未盡者耳。

第三類為王令或君令之類名,即“政令”“教令”之類也。如“未能行令”(宣十)、“政令于是乎成”(成十六)、“擇楚國之令典”(宣十二)、“以大國政令之無?!保ㄏ宥?、“著之制令”(昭元)、“夕以修令”(昭元)、“先王之令有之”(《周語》上)、“無以賦令”(《周語》上),或?yàn)閱卧~,或?yàn)楹显~,皆是也。

第四類為第三類之一例,即“令尹”一詞是也。既為專名自可別為一事。令尹亦見于金文,作“命尹”(伊,“王乎命尹冊(cè)命伊”)。

《左傳》《國語》中之“命”字,其用法與《詩經(jīng)》同。兩書中出見繁多,不須遍舉,今但論其可注意者五點(diǎn):

一、兩書中“令”“命”兩字混用,無甚界限,一如西周晚期金文及《詩經(jīng)》。例如:

樊仲山甫諫曰:“不可立也!不順必犯,犯王命必誅,故出令不可不順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行而不順,民將棄上。……若魯從之而諸侯效之,王命將有所壅。若不從而誅之,是自誅王命也?!保ā吨苷Z》上)

此語中令、命實(shí)為一事,乃忽曰令,忽曰命。兩書中“令”“命”兩字之混用,不可勝數(shù)也。

二、以命(或令)為政典教制之稱,在兩書中極多。此時(shí)命(或令)為文書之具體名,用之已甚普遍矣。(后世大體以令為政典,以命為教敕,分別不嚴(yán),在古則無此分別也。)

三、以“命”為復(fù)詞之一節(jié),在兩書中已甚多,是彼時(shí)“命”字之用及其變化繁矣。以“命”為上節(jié)者,如“命夫”“命婦”“命服”“命書”(按,冊(cè)典也)、“命祀”。以“命”為下節(jié)者如“好命”“嘉命”“時(shí)命”“治命”“后命”“前命”“共命”“敬命”“稟命”“專命”“用命”“即命”(見文六年,謂就死也,猶云就身于天命之所定也)、“死命”“成命”“廢命”“逃命”(謂避身于命令之外也。宣十二,“民聞公命如逃寇讎”即其義。后世所謂亡命自此出)、“承命”“違命”“棄命”“奸命”“貳命”“失命”“聽命”“聞命”“請(qǐng)命”“待命”“受命”“辱命”“將命”“致命”“復(fù)命”(諸子多作“反命”)、“改命”“使命”“發(fā)命”“奔命”(謂奔赴王命無寧止也。)、“一命”“再命”“三命”“追命”“墜命”、(此詞亦見金文,假“述”為“墜”)、“隕命”“知命”(見文十三,謂知天命之正也)、“不堪命”,皆當(dāng)時(shí)文告冊(cè)書中之習(xí)語也。

四、動(dòng)詞之命,施用更廣泛。在《詩經(jīng)》中猶以上謂下為限,《左傳》中乃有例外,如“叔向命晉侯拜二君”(哀二十六),叔向臣也,而以命君,蓋此“命”字猶言“謂”也。

五、“命”猶“名”也。例如下:

子同生,以大子生之禮舉之?!c文姜宗婦命之(按,謂議命名也)。公問名于申。對(duì)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以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取于物為假,取于父為類。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故以國則廢名,以官則廢職,以山川則廢主,以畜牲則廢祀,以器幣則廢禮。晉以僖侯廢司徒,宋以武公廢司空,先君獻(xiàn)武廢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惫唬骸笆瞧渖?,與吾同物?!泵煌?。(桓六年)

按:“命之”者“名之”也。“以名生為信,以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者,后世傳寫錯(cuò)誤,其原文應(yīng)作“以生名為信”(洪亮吉《左傳》詁云“論衡作生名,下德命作德名,類命作類名”),記其實(shí)也。晉侯成師,鄭伯寤生是也?!耙缘旅麨榱x”“命以義”也,取義于正則曰平,取義于靈均曰原者是也?!耙灶惷麨橄蟆?,若孔子首象尼丘是也。如作“以生命為信,以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俾上下文一致,亦通,獨(dú)如今流傳本之顛倒錯(cuò)亂者為不可通耳。下文云“大物不可以命”

者,大物不可以名也。“命之曰同”者,“名之曰同”也。

初,晉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大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畝之戰(zhàn)生,命之曰成師。師服曰:“異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義?!务钤诲?,怨耦曰仇,古之命也。今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師,始兆亂矣,兄其替乎?”(桓二年)

按:“命之”,“名之”也?!肮胖?,“古之名”也?!懊釉怀鸬茉怀蓭煛保釉怀?,名弟曰成師也。

楚人謂乳“”,謂虎“於菟”,故“命之曰鬬於菟”(宣四年)。此謂“名之曰鬭於菟”也。

依此三例,命有名之一解,名亦可稱命。然則衛(wèi)君如待孔子為政,孔子“必先正名”者,指整齊令典而言。茍僅如學(xué)究荀卿之“正名”,其指不過如今之審定名詞,固可曰“名不正則言不順”,不可說“事不成”“刑罰不中”也。是則所謂名家者,亦法家之一類也。

至于“天命”之說,“命正”之解,在《左傳》已有深遠(yuǎn)之思想,既不涉文字,當(dāng)于中卷論之。

第六章 《論語》中之“性”“命”字

《論語》中明稱“天命”者,共七見,如下:

子曰:“五十而知天命……”(《為政》)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子罕》)

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顏淵》)

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憲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保ā都臼稀罚?/p>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保ā秷蛟弧罚?/p>

亦有未明言“天命”而所論實(shí)指“天命”者,有下列三處: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子罕》)

據(jù)此,《論語》書中明載命定之義,墨氏攻之,正中其要害。其曰“孔子罕言”者,或疑孔子言仁、言命載于《論語》者既如是多矣,不得云罕,于是強(qiáng)為之解,謂“與命與仁”之“與”字為動(dòng)詞。孔子固與命,然此處文法實(shí)不能如是解?!秶Z》九:“殺晉君,與逐出之,與以歸之,與復(fù)之,孰利?”又《國語》十五:“夫以回鬻國之中,與絕親以買直,與非司寇而擅殺,其罪一也?!庇质骸跋暮蟛窔⒅?,與去之,與止之,莫吉?!苯耘c“子罕言利與命與仁”為同一文法,可知“與”字在此仍是聯(lián)詞,非主格之動(dòng)詞也。子罕言命,罕言仁,而《論語》所記者多,蓋子所常言,每無須記,其罕言者乃記耳??鬃与m罕言,然其信天命則章章明矣。特孔子所信之天命仍偏于宗教之成分為多,非如孟子,此當(dāng)于次卷中詳之。

《論語》中“性”字僅兩見:

子曰:“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保ā蛾栘洝罚?/p>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保ā豆遍L》)

前一事可以解作生來本相近,因習(xí)而日異?!吧薄傲?xí)”皆無定主動(dòng)詞,故下云“相”,如以“性”為表質(zhì)之名詞,則與“習(xí)”不對(duì)矣。后一事所謂“夫子之言性”者,其字究應(yīng)作“性”或作“生”,不能于此語之內(nèi)求之,《論語》中他事亦鮮可供解決此事者,必參考稍后之書始可決之。設(shè)如《孟子》書中“生”“性”二義界然劃分,則前于此之《論語》中“生”“性”二字可以界然劃分,亦不必定界然劃分,設(shè)如《孟子》書中“生”“性”二義并未界然劃分,則前于此之《論語》中,“生”“性”二字更不能界然劃分矣。故此點(diǎn)應(yīng)留待下數(shù)章中論之。

第七章 論《告子》言“性”實(shí)言“生”兼論《孟子》一書之“性”字在原本當(dāng)作“生”字

《詩》《書》《左氏》《國語》《論語》中之“性”“命”字,既統(tǒng)計(jì)之矣,戰(zhàn)國諸子書中之“性”“命”字,則不必盡數(shù)統(tǒng)計(jì)也。時(shí)至戰(zhàn)國,“命”字之諸義皆顯然分立,不煩疏別,其“天命”一義亦滋衍豐長矣,此當(dāng)于次卷論思想變遷中詳之。天命之說雖已發(fā)展,人性之論,其已自論述具體之生,演為辨析抽象之性乎?今《孟子》《荀子》《呂子》諸書中之論性者,果所論者是性不是生乎?縱使性之一義既成,其對(duì)于“生”字之本義果盡脫離乎?自此以下三章,為答此問題而作也。

一 論《告子》言“性”皆就“生”字之本義立說

告子曰:“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棬?!?/p>

孟子曰:“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棬乎?將戕賊杞柳而后以為桮棬也。如將戕賊杞柳而以為桮棬,則亦將戕賊人以為仁義與?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孟子·告子篇》,下同。)

按:《告子》所謂“性”,即所謂天生;所謂義,即所謂人為。以天生與人為為對(duì),故曰“仁內(nèi)也,義外也”。尋告子之意,以為杞柳之生也,支蔓叢出,不循方圓,使之成器,非加以人工不可,人之生亦支蔓叢出,不辨善惡,使之就世間約定之仁義,亦非加以人工不可。所謂“戕賊人性以為仁義”,正荀子之說也。

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于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于東西也?!?/p>

孟子曰:“水信無分于東西,無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p>

“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shì)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p>

按:告子之說,與孔子“性(生)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之說合,孟子則離孔子說遠(yuǎn)矣。

告子曰:“生之謂性?!?/p>

孟子曰:“生之謂性也,猶白之謂白與?”曰:“然。”

“白羽之白也,猶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猶白玉之白歟?”曰,“然?!?/p>

“然則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歟?”

尋上文之意,“生之謂性”之“性”字,原本必作“生”,否則孟子不得以“白之謂白”為喻也。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nèi)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nèi)也。”

孟子曰:“何以謂仁內(nèi)義外也?”

曰:“彼長而我長之,非有長于我也。猶彼白而我白之,從其白于外也,故謂之外也。”

曰:“異于(二字衍文)白馬之白也,無以異于白人之白也,不識(shí)長馬之長也,無以異于長人之長歟?且謂長者義乎,長之者義乎?”

曰:“吾弟則愛之,秦人之弟則不愛也,是以我為悅者也,故謂之內(nèi)。長楚人之長,亦長吾之長,是以長為悅者也,故謂之外也?!?/p>

曰:“耆秦人之炙無以異于耆吾炙,夫物則亦有然者也,然則耆炙亦有外歟?”

尋告子之意,食色生而具者也,惻隱之心自內(nèi)發(fā),故曰內(nèi),至于是是非非賢賢賤不肖,必學(xué)而后知之,必習(xí)而后與人同,故曰外也。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p>

尋告子之義,善惡之辨,由于習(xí)俗,成于陶染,若天生之質(zhì),則無預(yù)于此外來者也。

二 論《孟子》書之“性”字在原本當(dāng)作“生”字

《孟子》一書,言“性”者多處,其中有可作“生”字解者,又有必釋作“生”字然后可解者,如下:

或曰:“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

此或人之言,謂人之生來可以為善可以為惡也。

孟子曰:“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于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蘗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

所謂山之性,乃山之生來之狀,其原文當(dāng)作“山之生”,如此乃與上文“萌蘗之生”一貫。

孟子曰:“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保ā侗M心》,下同)

此謂堯舜生來便善,不待人為;湯武力行,然后達(dá)于道也。若如今本作“性”字,則堯舜之圣為性之所生,湯武之身之獨(dú)不由于性乎?如別古圣人以性之、身之之二類,即無異以性為不備,正與孟子說性相違矣。然則此處本作“生”字無疑也。

孟子曰:“堯舜性者也,湯武反之也?!?/p>

此亦與上舉一例同義,謂堯舜生而然,謂湯武反躬力行而幾于道,非謂湯武所行不由于性也。

孟子曰:“形色,天性也”。

此亦謂形色天生而有也。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聲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仁之于父子也,義之于君臣也,禮之于賓主也,知之于賢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

此語之義,趙岐、朱子皆不盡得其解。今如以“性”字為“生”字,文義顯然矣。孟子蓋謂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聲,鼻之于臭,四肢之于安佚,皆生而然也;然而人之生也有所受于天之正命焉,即義理也,故君子不以此等五官為人生之全也。仁之于父子,義之于君臣,禮之于賓主,知之于賢者,圣人之于天道,皆天所命之義理也,然而人之能行此者其端亦與生而俱焉,故君子不以此等事徒歸之于天所命也。此為“性命一貫”論之最早發(fā)揮者,此義待中卷第七章詳說之。今說明者即此語中之“性”字本皆“生”字也。(《孟子》此一節(jié)中“命”字乃“命正”之義,非“命定”之義,趙解失之。詳次卷。)

如上所論,《孟子》一書中雖有“性”之一義,在原文卻只有“生”之一字,其作“性”字者,漢儒傳寫所改也。

第八章 論《荀子·性惡》《正名》諸篇中之“性”字在原本當(dāng)作“生”字

《荀子·性惡篇》之“性”字,在原書寫本未經(jīng)隸變之前,必皆作“生”字,可以下列一事證明之?!缎詯浩肥自疲骸叭酥詯海渖普邆我?。”楊注曰,“偽,為也,矯也,矯其本性也。”郝懿行曰:“性,自然也;偽,作為也。偽與為古字通,揚(yáng)氏不了而訓(xùn)為矯,全書皆然,是其蔽也?!保ā盾髯友a(bǔ)注》)王先謙曰:“郝說是。荀書偽皆讀為,下文‘器生于工人之偽’,尤其明證?!保ā盾髯蛹狻罚┧鼓臧矗骸缎詯浩啡摗捌渖普邆我病敝畟危杂萌藶橹x,與矯義無涉。據(jù)郝、王二氏所考,全篇之“偽”字,在原本必盡作“為”字,其作“偽”者,后人傳寫時(shí)所改也。“偽”字既原作“為”字,“性”字亦原作“生”字歟?此亦可考而知也。篇中有云:

今人之性,固無禮義,故強(qiáng)學(xué)而求有之也。性(此處必作生字方可通)不知禮義,故思慮而求知之也。然則生而已,則人無禮義,不知禮義,人無禮義則亂,不知禮義則悖。然則生而己,則悖亂在己。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盧文弨校本曰:“‘生而已’元刻作‘性而已’,下同。”尋荀子此段之意,如皆作“性”字,固勉強(qiáng)可解;如皆作“生”字,文義尤順。今或作“性”字,或作“生”字,乃不可解矣。今假定其皆作“性”字,繹其義如下:

人之天性之中,本無所謂禮義也。故待強(qiáng)學(xué)而求有此禮義。性中本不知有禮義也,故待思慮而求識(shí)此禮義。既如是,若僅憑性之所有為已足,則人無禮義,且不識(shí)禮義矣。人無禮義,且不識(shí)禮義,悖謬之甚者也。既如是,若僅憑性之所有為已足,則悖謬暴亂出于己身矣。由此觀之,人之性之本為惡也明矣。其能為善者人為之力也。

如此繹之固可解,究嫌勉強(qiáng),然如全作“生”字,其意則顯矣:

人之生也,本未挾禮義以俱來,故待強(qiáng)學(xué)而求有此禮義。人之生也,本不識(shí)何謂禮義也。故待思慮而求識(shí)此禮義。既如是,若僅憑生來所有為已足,則人無禮義且不識(shí)禮義矣。人無禮義且不識(shí)禮義,悖謬之甚者也。既如是,若僅憑生來所有為已足,則悖謬暴亂出于己身矣。由此觀之,人之生也惡,其義甚明,其能為善者,人為之力也。

獨(dú)或作“性”字或作“生”字,如今本所具者,在文義為不可通。從此可知原本必皆是“生”字,后人傳寫,尋求文義,乃改其若干“生”字為“性”字,然句如“然則生而已”者,勢(shì)難改作性字,故猶留此原來形跡。元本校者見此處獨(dú)作“生”,與上下文不一貫也,乃一律改作“性”。今日據(jù)此未泯之跡,可知原本全篇之皆作“生”不作“性”,其改寫“性”字,經(jīng)漢晉六代至于唐宋而未曾改盡也。

且就《性惡篇》所持之旨論之,其作“生”也固宜。全篇反復(fù)陳說者,皆不外乎申明人之生也本惡,其能為善者人為之力。世之所謂善者,非生而有之者也,學(xué)而后有之。所謂惡也,生而具來者也,要在以禮法、教化、規(guī)矩、刑罰,克服之耳。與其寫作《性惡篇》,固不如寫作《生惡篇》之足以顯其義也。荀子之生惡論,正其以人勝天之主張之一面,其以勸學(xué)為教,人道為道,不愿“大天而思之”,而欲“制天命而用之”,皆與生惡說相表里也(參看胡適之先生《中國哲學(xué)史大綱》卷上第十一篇第二章)。

難者曰,《荀子·性惡篇》中所有“性”字在未經(jīng)漢人改寫前,固應(yīng)一律作“生”字,如君所說矣,然荀書《正名篇》有云:“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應(yīng),不事而自然謂之性?!泵髅饕浴吧弊纸狻靶浴弊?,今日一律作“生”字,是何說乎?曰此正荀書中一律作“生”字之證也。請(qǐng)遍觀《正名篇》之用辭,此義可曉然矣?!墩吩唬?/p>

散名之在人者——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應(yīng),不事而自然謂之性。性之好、惡、喜、怒、哀、樂,謂之情。情然而心為之擇謂之慮。心慮而能為之動(dòng)謂之偽:慮積焉,能習(xí)焉,而后成謂之偽。正利而為謂之事。正義而為謂之行。所以知之在人者謂之知,知有所合謂之智?!爸恰保〒?jù)盧文弨校第二“智”字衍)所以能之在人者謂之能,能有所合謂之能。性傷謂之病,節(jié)遇謂之命。是散名之在人者也,是后王之成名也。

又曰:

故萬物雖眾,有時(shí)而欲遍舉之,故謂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則又(原作有,據(jù)王念孫改)共,至于無共,然后止。

循荀子之用語也,好用在語法上異其作用之同字于一句中,即如《非十二子篇》,“信信,信也”(上“信”字為動(dòng)詞,中“信”字為名詞,下“信”字為謂詞。)如不貫上下文以讀之,幾不可解。今《正名篇》曰“所以能之在人者謂之能,能有所合謂之能”。如此句法,則正名之界說性也,固應(yīng)作“生之所以然者謂之生,生之和所生,精合感應(yīng),不事而自然謂之生”。如將下“生”字改為“性”字,語法不類矣。今固不能改下一能字為別一字,即亦不當(dāng)改下一“生”字為“性”字也。至于“知之在人者謂之知,知有所合謂之智”,“智”字應(yīng)為“知”字,不應(yīng)作“智”字,盧文弨校本中已說之矣。又如“推而共之,共則又共,至于無共然后止”,亦是此等變化字義法。此種造語之法是否可為行文之法式,今不具論,然此種風(fēng)格甚顯意趣?!盾髯印窌锌桃庠燹o之跡,與前此子書之但記口語者不同,此其一證矣。

第九章 論《呂氏春秋》中“性”字在原本當(dāng)作“生”字

晚周子書中,年代確可考者為《呂氏春秋》,此書明言成于“維秦八年,歲在涒灘”,此書固當(dāng)為晚周諸子書中之最晚者矣。其《本生篇》泛載“生”字與“性”字,前文正在論生,后文乃直繼以論性之語,忽又直繼以論生之語,今日分寫“生”“性”二字,若語無倫次然,然若知原本當(dāng)皆作“生”字,“性”即“生”也,則上下文理通矣。今錄而釋之如下:

始生之者,天也。養(yǎng)成之者,人也。能養(yǎng)天之所生而勿攖之,謂之天子。天子之動(dòng)也,以全天為故者也。此官之所自立也。立官者以全生也。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則失所為立之矣。譬之若修兵者以備寇也,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則亦失所為修之矣。

此所論者明明生也,而下文忽接以論性。

夫水之性清,土者拍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壽,物者拍之,故不得壽。物也者所以養(yǎng)性也,非所以性養(yǎng)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養(yǎng)物,則不知輕重也。(按:此明明謂養(yǎng)生,下同。)……是故圣人之于聲色滋味也,利于性則取之,害于性則舍之,此全性之道也。世之貴富者,其于聲色滋味也多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則遁焉;遁焉,性惡得不傷?

此雖著“性”字,所論實(shí)養(yǎng)生也。下文接此乃著“生”字。

萬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無不中。萬物章章以害一生,生無不傷,以便一生,生無不長。故圣人之制萬物也,以全其天也。天全則神和矣,目明矣,耳聰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節(jié)皆通利矣。若此人者,不言而信,不謀而當(dāng),不慮而得,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其于物無不受也,無不裹也,若天地然。上為天子而不驕,下為匹夫而不惛,此之謂全德之人。

其下文則上句著“性”字下句著“生”字,然所論者固為一事,承前文而說也。

貴富而不知道,適足以為患,不如貧賤。貧賤之致物也難,雖欲過之,奚由?出則以車,入則以輦,務(wù)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機(jī)。肥肉厚酒務(wù)以自強(qiáng),命之曰爛腸之食。靡曼皓齒,鄭衛(wèi)之音,務(wù)以自樂,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貴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貴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為其實(shí)也。則此論之不可不察也。

此篇標(biāo)題曰《本生》,文中所指,關(guān)養(yǎng)生者多,關(guān)養(yǎng)性者少。然則《呂子》此篇,原本必上下一貫用“生”字不用“性”字,其改作“性”字者后世寫者所為也。

《重己》一篇亦如是。全篇皆論養(yǎng)生之道,篇末忽著“安性”“養(yǎng)性”“節(jié)性”諸詞,按以上文,知即“安生”“養(yǎng)生”“節(jié)生”也?!顿F生篇》正作養(yǎng)生,可證也(《莊子》亦作養(yǎng)生不作養(yǎng)性)。

《呂氏春秋》乃戰(zhàn)國時(shí)最晚之書,呂書中無“生”“性”二字之分,則戰(zhàn)國時(shí)無此二字之分明矣。其分之者,漢儒所作為也。

第十章 “生”與“性”“令”與“命”之語言學(xué)的關(guān)系

以上諸章,說明“生”“性”“令”“命”諸字在先秦遺文及先秦經(jīng)籍中如何出現(xiàn)及其如何演變,茲總括前文,約其旨要,以論其形與音。

一 字 形

“令”字乃復(fù)體象形字,像一人跽于屋宇或帳幕之下,《說文》以為從A卪者。就戰(zhàn)國時(shí)字體附會(huì)之說,非所以論此字之原也。在殷商及周初文字中,“令”字及從令之字皆作此形。后來像人跽形之部漸就省易,所像之形遂不可識(shí)。約當(dāng)西周中葉,即昭穆以后,書者復(fù)加“口”字于“令”字之旁。初則從口之部在行列之外,后乃與“令”字融為一體(參看本卷第二章)。在西周晚期金文中,一器中或?qū)S谩傲睢弊?,或?qū)S谩懊弊?,或“命”“令”二字互用,可知此時(shí)“令”“命”二字雖作兩體,實(shí)是一字,不應(yīng)有截然不同之兩音,如今日令從來母、命從明母者也。歷西周末至春秋,兩字雖字體不同,其用法則實(shí)無分別可以窺見。此兩字之讀音究竟至何時(shí)始分化,不可詳矣。茲為圖以明其演變之跡。

image_94_0_m

“生”字乃金文及先秦經(jīng)籍中所普用之字,雖有時(shí)借“眚”為之(如“既眚魄”),然后代“百姓”之姓,“性命”之性,在先秦古文皆作“生”,不從女,不從心。即今存各先秦文籍中,所有之“性”字皆后人改寫,在原本必皆作“生”字,此可確定者也。后世所謂性命之“性”字,在東周雖恍惚若有此義,卻并無此獨(dú)立之字也,吾作此語,非謂先秦?zé)o從心之“性”字之一體。戰(zhàn)國容有此字,今不可考,然吾今敢斷言者,戰(zhàn)國縱有此字,必是“生”字之或體,與“生”字可以互用。準(zhǔn)以文王之文字從心作,兼以戰(zhàn)國文字好加偏旁,從心之“性”字成立于彼時(shí)固為可能,特此字對(duì)“生”字并非獨(dú)立,僅是其異文而已。其分別“生”“性”二字者,秦后事也。

或以為生死之生與性善之性在晚周既有文義的分別,則雖作一字不必以為一字也。不知此解似是而實(shí)誤。字者,語詞之代表也,詞者,語義之發(fā)音也。凡一名在字在詞尚未分判為二體之時(shí),縱有相聯(lián)而異之語義,亦不易界畫井然,無所淆混。今日受哲學(xué)之訓(xùn)練,守邏輯之紀(jì)律者,尚不易在用重要名詞時(shí)謹(jǐn)守其界說,遑論晚周諸子?故“生”“性”二字之未相互獨(dú)立,即“生”“性”二詞之未相互獨(dú)立;“生”“性”二詞未互相獨(dú)立,即“生”“性”二義之未能不淆也。試看孟荀所著,此情顯然。荀子所謂性惡者,即謂生來本惡也。孟子所謂性善者,亦謂生來本善也。在其論“性”時(shí),指天生之具體事件耶?抑指稟賦之抽象品德耶?按其文義,忽謂此,忽轉(zhuǎn)謂彼,今誠不易嚴(yán)為界畫。其實(shí)二子心中固未將此二事盡量分別清楚。二字之未到相互獨(dú)立地步,即致此現(xiàn)象之一因也。

二 字 音

字形(可簡稱字)者,一詞或一系詞之符號(hào)也。字形本身并非語言之枝節(jié)或體軀,其作用僅如人之有名字。名字固一人之符號(hào),然一名字與其所代表之實(shí)體無關(guān)也。故今日可以羅馬字母寫漢語,亦可以漢字記英語。漢語之用漢字書寫之者,其始出于一事之偶然,其后成于數(shù)千年之習(xí)慣,今日混漢字漢語為一事,誠未可也。然漢語歷數(shù)千年用漢字為其符號(hào),漢語之變化惟有借漢字之符號(hào)求之,故今日舍字形之學(xué)而論字音之變,亦必有所不通矣。稱中國語言學(xué)為中國文字學(xué)者,誤也,舍文字之語言學(xué),亦必遇其所不可通者焉。

字音者,一詞或一系詞之本身也。故一詞之認(rèn)識(shí)在其音不在其形(戴、段、王、孔諸氏皆申明此說)。其演變即其音之遷動(dòng)也。今審求“生”“性”“令”“命”諸字之音如下。

生,《廣韻》下平聲,十二庚,所庚切。又去聲,四十三敬,所敬切。是此一字有平去兩讀。性,去聲,四十五勁,息正切。所為審母三等字,息為心母字。心為舌頭磨擦音,當(dāng)?shù)扔趪H音標(biāo)中之S,審在照穿床審禪一列(或稱部)中,此列乃稍后于舌頭之音,而審又與心為同行(或稱位。舉例說之,重唇輕唇,部之別也,在表中可以橫行之列容之。磨擦破裂,位之別也,在表中可以直行之行容之。行列易稱亦可),故二母最易相變,高本漢氏以S.表之?!吧薄靶浴倍谋臼窃?、孳乳字之關(guān)系,今按之《廣韻》,二字雖異紐,而二字之紐實(shí)相近而易互變者也。至于二字之韻亦可識(shí)其古同。蓋勁為清之去聲,而庚、耕、清、青、蒸、登六韻(以平括上去入),在等韻中本為一類也(參看陳澧《切韻考·外篇》卷二)。庚、耕、清、青以大齊言之,古為一類,此類即戴氏之第十三部嬰,段氏之第十一部庚,王念孫氏之第六部耕,江有誥氏之第十三部庚也。

令,《廣韻》去聲,四十五勁,力政切。命,去聲,四十三映,眉病切。映、勁固同韻類,同聲調(diào)矣,而紐則令為來母,命為明母,全不同也。按之金文,一器之中,同樣用法之下,“令”“命”二字互寫,知此二字在古初必?zé)o不同之讀如今日所見者,此其故何耶?又據(jù)《詩經(jīng)》《左傳》借令字以寫霝字,霝為平聲,《詩經(jīng)》之令字、苓字、零字大體與平聲字為韻,知“令”字古必有平去二讀,如“生”字之有平去二讀,此亦待解者也。

欲審辯此事,有一先決之問題在,即漢字在古初是否一字僅有一音一聲調(diào)是也。試覽《說文音韻表》《說文聲類》諸書,吾輩可將同所從聲之字及所從聲之原字認(rèn)為音讀大同或極近,而依不易識(shí)出之法式微變其音讀,然不能冒然認(rèn)為絕同也。又試思一字之音異其聲調(diào)者,如顏之推、陸德明所論,《經(jīng)典釋文》及諸古字書所載,其故何耶?顏之推曰:

夫物體自有精粗,精粗謂之好惡;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謂之好惡。(上呼號(hào)、下烏故反。)此音見于葛洪、徐邈,而河北學(xué)士讀《尚書》云,“好(呼號(hào)反)生惡(於谷反)殺”,是為一論物體,一就人情,殊不通矣。(《顏氏家訓(xùn)·音辭篇》)

陸德明曰:

夫質(zhì)有精粗,謂之好惡(并如字);心有愛憎,稱為好惡(上呼報(bào)反、下烏路反)。當(dāng)體即云名譽(yù)(音預(yù)),論情則曰毀譽(yù)(音余)。及夫自?。ㄆ堰~反)敗他(蒲敗反)之殊,自壞(呼怪反)壞撤(音怪)之異。此等或近代始分,或古已為別,相仍積習(xí),有自來矣。余承師說,皆辨析之。比人言者多為一例?!鎻?fù)(扶又反,重)復(fù)(音服,反也),寧論過(古禾反,經(jīng)過)過(古臥反,超過)。……如此之儔,恐非為得。

如斯之例,尋之于古字書及釋文,為數(shù)極多。此之分別究為后起而古無之耶?抑古本有之,后來漸失,僅存若干例于書中耶?顏、陸對(duì)此,并無斷定。顏氏舉葛洪、徐邈為言,信舊有此別矣,乃同篇中論“焉”字兩讀云:“河北混同一音,雖依古讀,不可行于今也?!庇忠浴敖蠈W(xué)士讀《左傳》,軍自敗曰敗,打破人軍曰敗(補(bǔ)敗反)……為穿鑿”,似心中搖搖未定也。然《公羊傳》成于西漢,有曰:

春秋伐者為客,伐者為主。

何休注曰:

伐人者為客,讀伐長言之,齊人語也。見伐者為主,讀伐短言之,齊人語也。

知此特質(zhì)之存在早矣!何休以為齊人語者,非齊人造之,乃齊人承古未變耳。古者詞句簡,字中含此變化,后來表示語法作用之副詞增多,如“見伐”“所生”“以告”之類,于是古漢語中此一特質(zhì)逐漸消失,另以副詞代此多項(xiàng)語法作用矣。

細(xì)審之,如此類者,不可以為一字有不類之兩讀,乃一詞緣語法之作用,因其在句中之位置,而有兩讀。此兩讀者,乃一源而出之差異,或僅異其聲調(diào),或并微異其音質(zhì),或緣聲調(diào)之異而微異其音質(zhì)。顏說未徹,何例誠精,此固古漢語中之絕大問題,當(dāng)俟語學(xué)家解決之也。

此類變化,所表者必為語法作用,可以無疑,其表示何種語法則未易理解。意者所表者乃多種之語法作用,不限一類,故其頭緒不易尋也。如王之讀去聲(《孟子》“可以王”,《中庸》“王天下”之“王”),是一名用詞、一動(dòng)用詞之差異也。伐之急言短言(此別必為聲調(diào)的),是一主呼、一受呼之差異也。好惡之讀去聲,是一靜用詞(與名用本為一類)、一動(dòng)用詞之差異也。正字有征政二讀(金文中三字不分),告字有入去二讀,疑是一示動(dòng)作、一示所動(dòng)作之結(jié)果之差異也。如斯之例,求之于釋文,當(dāng)甚多矣。

今所論“生”與“性”“令”與“命”之音的關(guān)系,當(dāng)不出上列諸類之一。幸有《荀子》一節(jié)可以證明此事。

生之所以然者謂之生(傳本作性,今改正,說見本卷第八章,以下同)。生之和所生,精合感應(yīng),不事而自然謂之生?!膽]而能為之動(dòng)謂之為(傳本作偽,據(jù)郝氏說改正)?!灾谌苏咧^之知,知有所合謂之知(傳本作智,據(jù)盧改)。所以能之在人者謂之能,能有所合謂之能。

上“為”字平聲(遠(yuǎn)支切),下“為”字讀偽,去聲(于偽切)。上“知”字平聲,下“知”字讀智,去聲。上“能”字平聲,下“能”字據(jù)楊注讀耐,去聲。(按《樂記》:“故人不耐無樂,樂不耐無形,形而不為道,不耐無亂?!编嵶⒃唬骸澳?,古書能字也,后世變之,此獨(dú)存焉。”)同樣句法皆如此,“生”之一字當(dāng)不異。“生”字本有平去兩讀,則此處上“生”字當(dāng)為平,下“生”字當(dāng)為去,其讀去之“生”字即后世所謂“性”字也?!靶浴迸c“生”字之異讀,除聲調(diào)外,“性”字多一齊齒介音,此介音如何來,或受聲調(diào)改變之影響,或受前加仆音,如西藏語此種變化(李方桂先生疑其或如此),當(dāng)俟語言學(xué)家解決之矣。

若言其語法上差異,則上文生、為、知、能四字作平讀者,動(dòng)詞之正格,表動(dòng)作者也。下文同樣四字作去讀者,緣動(dòng)詞而成之名詞,表動(dòng)作之所成(resultative)者也。今可舉其大齊簡言之曰,“生(去讀),所生(平讀)也”,如以后代分化字體寫之,則“性,所生也”。

古書中語法類此者甚多,如:

孔子對(duì)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論語·顏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賢賢,仁也;賤不肖,亦仁也。(《荀子·非十二子》)

似此之例,如輯類之,可至于無窮。在后世摹擬此種文句者,固不辨其讀音依語法而變化,在古初自是語言中之一自然現(xiàn)象,有音差可征。因漢字記音不細(xì)密,此等微細(xì)處未嘗有別,乃為后人所不識(shí)耳。

依“生”與“性”之關(guān)系,以察“令”與“命”之關(guān)系,兩者為一類?!傲睢弊止庞衅饺ザx,如上文所說,韻部又同,所差在紐及介音耳。“令”開口而“命”合口者,疑“命”字之介音或出于紐之影響,紐變?yōu)橹卮?,乃出合口之介音。此處紐之差別為來、明二母。來、明二母古本交錯(cuò),如來之為麥,之為蠻,是其例也。故“令”“命”兩字之紐如此差異,本非不可想象者,然究緣何事有此差別,亦當(dāng)慮及也。意者此一詞兩字之紐,古為復(fù)合仆音,或ml或bl,受音調(diào)變化之影響,一失其m而為后世讀“令”之音,一失其l而為后世讀“命”之音,或本為l,因語法變化加m為前支,久而前支m成為紐之本身,原有之紐l,變后混于介音中。凡此涉想,吾將俟語言學(xué)家理之。今可質(zhì)言者,即“令”“命”實(shí)為一詞,因語法變化,雖為一詞而有兩讀,古者“令”“命”兩體固為一詞,亦各有l(wèi)m兩組,非“令”從1“命”從m,后來乃分化為斷然不同之二音,復(fù)以二體分別表之耳。今依釋“生”字之例,釋“令”“命”兩字之關(guān)系曰:令作平聲讀者,動(dòng)詞之正格,表動(dòng)作者也,作去聲讀者(后為命字),緣動(dòng)詞而成之名詞,表動(dòng)作之所成者也。舉其大齊簡言之,“令(去聲),所令(平讀)也”,以后代分化字體寫之,“命,所令也”。

尚有一事須提及者,即“令”“命”二字之收聲在古必為n不為η,此可以“令”“命”兩字在《詩經(jīng)》與“天”“人”諸字為韻求之。此兩字在古音中應(yīng)居段氏第十二真部,王氏第七真部,江有誥氏第十二真部,不與陽、庚、蒸等部相涉也。

茲附假定之圖以明此變。

table_image_103_0

〔附志〕按:諸詞之王音,其細(xì)密之分別與本節(jié)論旨無關(guān),故僅用知其相近之音符書之,不必嚴(yán)格定之也。參看高本漢氏書。

三 字 義

因形識(shí)字,因音識(shí)詞,因一詞之音之微變識(shí)詞性之作用,因詞性之作用可以辨字義矣。一詞之眾義,在枝蔓群生之后,似覺其離甚遠(yuǎn),有時(shí)或并不覺其有關(guān)系,然由詞性作用以求之,其關(guān)聯(lián)多可通或皆可通也?!傲睢薄懊敝玖x為發(fā)號(hào)施令之動(dòng)詞,而所發(fā)之號(hào)、所出之令(或命)亦為令(或命)。凡在上位者皆可發(fā)號(hào)施令,故王令、天令在金文中語法無別也。殷世及周初人心中之天令(或作天命)固“諄諄然命之”也,凡人之哲、吉兇、歷年,皆天命之也(見《召誥》)。猶人富貴榮辱皆王命之也。王命不常,天命亦不常;王命不易,天命亦不易(解見次卷)。故天命王命在語法上初無別,在宗教意義上則有差。天命一詞既省作命,后來又加以前定及超于善惡之意,而亡其本為口語,此即后來孔子所言之命,墨子所非之命。從此天命一詞含義復(fù)雜,晚周德運(yùn)之說,漢世識(shí)讖書之本,皆與命之一義相涉矣。

“生”之本義為表示出生之動(dòng)詞,而所生之本,所賦之質(zhì)亦謂之生(后來以“生”字書前者,以“性”字書后者)。物各有所生,故人有生,犬有生,牛有生,其生則一,其所以為生者則異。古初以為萬物之生皆由于天,凡人與物生來之所賦,皆天生之也。故后人所謂“性”之一詞,在昔僅表示一種具體動(dòng)作所產(chǎn)之結(jié)果,孟、荀、呂子之言性,皆不脫生之本義。必確認(rèn)此點(diǎn),然后可論晚周之性說矣。

春秋時(shí)有天道人道之詞,漢儒有天人之學(xué),宋儒有性命之論。命自天降,而受之者人,性自天降,而賦之者人,故先秦之性命說即當(dāng)時(shí)之天人論。至于漢儒天人之學(xué),宋儒性命之論,其哲思有異同,其名號(hào)不一致,然其問題之對(duì)象,即所謂天人之關(guān)系者,則并非二事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