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 本
有人問:“版本是學問么?值得研究么?”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如下:版本確是學問。不論新舊學者,都應(yīng)研究。讓我把理由說出來。
研究版本,就是審視刻得好、印得好的書籍,譬如《史記》一書,有宋刊本,有元刊本,有明清各種刊本,又有近時的石印本及鉛字本。行格既各不相同,字句亦間有差別。嗜書的人,總稱宋元本最佳。為什么呢?(一)因為紙墨古雅,字大悅目。(二)因為雖有訛字尚近情理。
又有人說:“我們讀書,只要白的是紙,黑的是字,沒有破損殘缺,取價便宜就罷了。何必考究紙的新舊、字的形式呢?況且宋元版也難免訛字么?我問遇到必要的時候,只要買一部影印本。何必出重價,購原本呢?”
對于這種讀書不考究版本的人,我可設(shè)一比喻,以見他們的錯誤。宋元本和各精刊本,可比閨女,翻刻本或影印本,好比寡婦。至于隨便石印或排印的本子,簡直是下賤的“野雞”。青年人娶妻,總希望一個好人家的女兒,不愿意與寡婦結(jié)識,或與“野雞”談戀愛的。所以真能讀書者,必求精善的本子。
精善的書本,不外下列諸種:
(一)宋金元刊本。
(二)元明覆宋本。
(三)明初刻本或活字本。
(四)清初精校初印本。
(五)名家手稿本或精鈔本。
(六)名家手?;蚴职媳?。
(七)海內(nèi)或海內(nèi)外孤本。
(八)高麗活字本或日本古本。
研究古書版本的人,大概可分為三類:(一)富閑的人,舊學略有根底,在家沒有事做,借此以為消遣。(二)售書的人,出賤價購得大批書后,因閱歷充足的緣故,往往能提出較精的本子,取善價售出。(三)求學的人,不滿意于通行本,必求獲精本,以為細讀或校勘等用。這三種人,或保存文化,或營業(yè)謀利,都有功于藝林,都可稱版本學者,否則宋金元明的印本,早已泯沒了。
研究版本,與研究其他的學術(shù)相同,非有工具不可。工具者何?就是書目與書影。最完備的書目,當然是《四庫全書總目》。但是總目不載版本,故初學者,必備《郘亭書目》,或相似者,隨時參考。書影有瞿氏《宋元書影》《盋山書影》等,然終不及宋元真本的好。(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的《四部叢刊》,不啻一部大書影。)我家有宋金元殘葉四巨冊,約二百葉。幾年前出重價購得,實為研究古本最妙的工具。
除了書目和書影之外,初學者又不得不讀一種談?wù)摪姹镜臅?,最簡易的,是葉德輝的《書林清話》。
上面所述,是研究版本最小限量的工具,倘欲專于此學,決非本篇所能盡述。
又有人說:“難道研究版本,如此的不易么?”
我答曰:誠然難的,世有研究一生而誤認者。今試說兩事:(一)葉德輝舊藏《韋蘇州集》,彼讀書志中稱為北宋膠泥活字本。后此書歸我,細細審察,知為明本。(二)近來四川重刻《唐詩紀事》,斷定原本為宋刊,因字之缺筆,統(tǒng)與其他宋版書相同之故。實則原書系明嘉靖乙巳張子立刻本,重刻者不見子立原序,遂有此妄斷,我有明刊本,且原序未失,故知其誤。同時深知研究版本,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二十三年九日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