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者與版本研究

金瓶梅研究(第十一輯) 作者:中國《金瓶梅》研究會(籌) 著


作者與版本研究

吳曉鈴先生藏抄本《金瓶梅》在版本史上的意義

王汝梅 吳華

吳曉鈴藏《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四函四十冊,二十卷一百回,是一部書品闊大的烏絲欄大字抄本,抄者為抄本刻制了四方邊欄,行間夾線和書口標“金瓶梅”的木板。正文半葉九行,行二十二字。吳曉鈴先生鑒定為:“從字體風格看,應(yīng)屬乾隆前期。”此部抄本字體風格與二十四卷抄本《聊齋志異》相近,二十四卷抄本《聊齋》抄寫于乾隆十五年(1750)至三十年(1765)。兩種抄本字體嚴謹工整,都是精抄本??滴跞哪辏?695)以后,張竹坡評點本《金瓶梅》與滿文譯本《金瓶梅》流傳?!督鹌棵贰访骺境绲澅疽演^稀見,出現(xiàn)了乾隆年間的以《金瓶梅》崇禎本為底本的抄本。

在崇禎本各版本的異文處,此本多與北大藏本相同,但也有個別地方與北大藏本不同。

第十回“好個溫克性兒”,吳藏抄本與其他崇禎本同,均同詞話本?!翱恕弊x音kēi,與“懇”意相近,“溫懇”即溫柔、親切。張評本改作“溫存性兒”。

“走來毛廝里凈手”,天圖本、北大本、內(nèi)閣本、張評本同,詞話本作“毛廁”,是。

第十三回“李瓶姐墻頭密約,迎春兒隙底私窺”,同北大本。王孝慈藏本圖題“李瓶姐隔墻密約,迎春兒隙底私窺”。詞話本作“李瓶姐隔墻密約”,崇禎本“隔墻”作“墻頭”。

第十五回第三葉A面:“四下圍列諸門買賣”,吳藏抄本、天圖本、內(nèi)閣本、張評本均作“諸門”,同詞話本。北大本作“諸般”(與詞話本不同,據(jù)此推測,王孝慈藏本此處應(yīng)作“諸門”。北大本翻刻天圖本時作了改動。據(jù)此一例看,張評本以天圖為底本)。

“蹴鞠齊眉”,崇禎諸刊本,吳藏抄本、張評本同。詞話本作“蹴鞠齊云”,“齊云”為毬社名,是。

“兩個唱的董嬌兒、韓金釧兒”,天圖本、內(nèi)閣本、詞話本同。北大本誤作“金訓(xùn)”。

第二十回回目“癡子弟爭風毀花院”,北大本、天圖本、王孝慈藏本圖題“爭風”作“爭鋒”。

第二十六回回首“詩曰”,與北大同。內(nèi)閣本、首圖本第二十六至三十回回首詩題詞題刻印格式與北大本同,其他回則無“詩曰”“詞曰”。由此可知內(nèi)閣本翻刻北大本之痕跡。

第二十一回回目前有卷題“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卷之五”,同北大本。

第三十九回“河中漂過一個大鮮桃來”,天圖本、北大本作“大鱗桃”。

第四十一回回目前無卷題,漏抄卷題。

第四十三回回目“爭寵愛金蓮惹氣”,同天圖本、北大本、王孝慈藏本圖題“爭寵愛金蓮斗氣”。

第四十六回起,抄手換人,字跡與前不同。

第五十一回回目前有卷題“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卷之十一”,同天圖本、北大本。

第五十二回“敬濟便叫婦人進去瞧蘑茹”,同天圖本、北大本,張評本“蘑茹”改作“蘑菇”。

第五十六回回目前卷題“金瓶梅卷之十二”,可知吳藏抄本卷題不統(tǒng)一。第六十一回回前卷題“金瓶梅卷之十三”,抄手將卷題簡縮。第七十一回回目前缺卷題。

第七十六回回目前卷題“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卷之十五”,天圖本、北大本、內(nèi)閣本“批評”作“批點”。

從“溫克性兒”“諸門買賣”等詞語與詞話本同,可知崇禎本保留有詞話本基因。從卷題、回首詩曰、詞曰、“浣沙溪”等,可知吳藏抄本與北大本一致,大約可判定吳藏抄本以北大藏本為底本抄寫。

張竹坡評本刊印在康熙年間,張評本在清代廣為流傳,此時,詞話本與崇禎本稀見,社會上視為珍品,才有乾隆年間吳藏抄本(屬崇禎本系統(tǒng))的出現(xiàn)。吳藏抄本在《金瓶梅》傳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且有了解清代前期館閣體書法藝術(shù)的價值,值得加以珍視。

此部抄本刪性描寫文字11970字,對男女性交的文字刪去。抄者的觀念認為性交的行為不雅,這比晚明文人的性觀念為落后?!督鹌棵贰烦绲澅镜诙嘶孛荚u:“分明穢語,閱來但見其風騷,不見其穢?!币暋督鹌棵贰窞槭狼闀?,而不是“淫書”。張竹坡有專論《第一奇書非淫書論》?!督鹌棵贰返男悦鑼懀c廣闊的社會生活聯(lián)系,與人物性格刻畫聯(lián)系,與探索人性聯(lián)系。從性文化史角度看,《金瓶梅》性描寫是晚明市民階層男女人物性行為的形象報告,對性文化史、性文學史的研究具有參照意義。蘭陵笑笑生不但是一位語言大師,還是一位古典性學大師。性描寫文字是《金瓶梅》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作者的獨特貢獻。為了幫助讀者全面閱讀,從整體上把握研究《金瓶梅》的形象體系,本書把抄本刪節(jié)的文字按回目序列排印附錄于卷末。

《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會校本)經(jīng)國家新聞出版署(88)602號文件批準,由齊魯書社于1989年6月出版,并只是“專業(yè)對口,控制發(fā)行”,吳曉鈴先生給會校工作以指導(dǎo)與支持,慷慨提供珍藏的《金瓶梅》崇禎本抄本,同意復(fù)印后作為重要的會校本之一種。會校工作完成之后,吳藏抄本復(fù)印件保存至今,如能影印出版,是對吳曉鈴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最有意義的紀念,藉以緬懷吳先生對《金瓶梅》研究的重要貢獻和對《金瓶梅》整理校點的指導(dǎo)與支持。

作者簡介:王汝梅,吉林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教授、《金瓶梅》研究室主任。

吳華,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休倫大學學院國際比較學系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博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