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壹 見自我

見字如來 作者:張大春 著


壹 見自我

別害怕!每個字都是文言文

——怕,是一種深刻而變化多端的情感,早在字中一一展現(xiàn)。

百多年的近世以來,每到有人想起文化或教養(yǎng)這一類問題要緊的時候,就有打倒舊學(xué)或縮減古典的議論;或以為只有讓假設(shè)為多數(shù)的年輕學(xué)子學(xué)得更輕松、更愜意、更愉悅、更家常,則他們對于文化教養(yǎng)的排斥心就越低,文化教養(yǎng)的傳承就有救了。

我的看法不大一樣。我總是拿認(rèn)字的流程來想象文化教養(yǎng)的浸潤歷程。當(dāng)有人認(rèn)為文言文在教材的比例上應(yīng)該降低,以免“孩子們”盡學(xué)些他們不懂而又迂腐、保守的文本和觀念,我只有一句話可以反駁:當(dāng)真正的學(xué)習(xí)展開的時候,每一個單獨的字,都是文言文。這,得從頭說起——

剛開始上文字學(xué)課的時候,有一種極大的恐慌,直以為漢字以千萬計,莫說學(xué)得完,即使想要撮其要旨、窺其數(shù)斑,怕也不是三年五載可以有什么進境的事。這個念頭一動,在許慎和段玉裁面前,就顯得特別萎靡。

教授文字學(xué)的王初慶老師又特別重視考征引據(jù),但凡某字某文有異說,就要滿黑板抄錄,不只是作古幾個世紀(jì)的前賢,還有近現(xiàn)代甚至當(dāng)代的學(xué)者:金祥恒怎么說、弓英德怎么說、唐蘭怎么說、龍宇純怎么說……那些個說法,多少涉及了由一些個別之字所顯示的構(gòu)字原理,到普遍的造字法則,也就因之而提示學(xué)生:在解剖一個字的諸般元素之際,我們不只要發(fā)揮和造字者類似的想象力,將字符合所要表述的對象、意義甚至思維和情感都還原一遍,而且盡可能找到有規(guī)律的性質(zhì)。

對于我這個從來就是不耐操心的門外漢而言,就呼應(yīng)了先前所說的:每一個單獨的字,都是濃縮了不知道多少倍的“文言”。

比方說,我的兩個孩子剛剛在隔壁房間打鬧,一個說:“你不要害我啦!”另一個說:“你才不要害我!”兩個人說話的時候都間雜著笑意和笑聲,這使我能夠繼續(xù)放心地寫下去,因為他們所使用的這個“害”字,并沒有常用意義上(如陷害、殘害、毒害、殺害)那樣令人害怕。

我們懂得這個“害”字嗎?根據(jù)當(dāng)年王初慶老師隨手抄錄引用的那些文字學(xué)家的看法,表現(xiàn)在口語中如此簡單、平易的一個字,卻有著三言兩語解釋不清的“義法”——也就是這個字之所以能夠創(chuàng)造出來的背景思維。

“害”字的頂上是個“宀”(讀若“棉”),意思是屋宇、房舍;更多的時候,所表述者,家也。在這個家里,形成禍害之事,泰半起于口舌糾紛,所以字的下方有一個口,象征著吵架、爭執(zhí)。在屋頂和口角之間,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字形——丯(讀若“介”),表現(xiàn)出叢草散亂之形。這可以解釋成家人一面口角、一面扭打或破壞家具的情狀。試問:單單這么一個“害”字,究竟是多少生活里的經(jīng)驗所累積、而又不能不透過明朗可解的字符拼合組建起來的呢?把這一個字的來歷說清楚之后,回頭再看看這孤零零的一個字,它又是多么凝練的一個符號呢?

然而,“害”,還不只是一個字而已。

漢語一字單音,同音字很多,本來一個字就能表義,可是為了不與同音字混淆,常常加一個字成為語詞,以便區(qū)別。比方說:國要說成國家,民要說成人民,軍要說成軍隊……不勝枚舉。怕,也不例外——我們也常說成“害怕”。

害怕,人情之常,可是害這個字是怎么放在怕字之上的呢?害,原本不就是災(zāi)禍、妨礙、使受損傷嗎?不,害也有怕的意思。害怕,居然是同義復(fù)詞。近世語中的“害羞”“害臊”本來就是指怕羞、怕臊;而用害字表達怕義的淵源卻更早。

《史記·魏世家》里有這么一幕:楚國的宰相昭魚請謀士蘇代出主意,要讓魏國的太子繼新死的田需之后,當(dāng)上宰相,昭魚才放心。從楚國的立場來說,若非魏太子,而是秦國的張儀、韓國的犀首或齊國的薛公入魏為相,對楚國是大大不利的。司馬遷如此寫道:“魏相田需死,楚害張儀、犀首、薛公。”這里的害,就是忌憚和害怕了。接下來為了在用字上調(diào)節(jié)變化,一連兩處重復(fù)以昭魚的觀點敘述此事,司馬遷是這樣寫的:“田需死,吾恐張儀、犀首、薛公有一人相魏者也?!笨梢姟昂Α?,就是“恐”,也就是“怕”。

“恐”字的來歷相當(dāng)具象。早在(可能還早于甲骨文的)陶文之中即有()。底下的心表示情緒,上面一個又像ㄞ(編者注:臺灣拼音符號,讀āi)、又像五的字符,就是“拱”(抱)之形,人害怕了,蜷縮似擁抱,好像也很合理。

心字部表達害怕的字還真不少,這一類的形聲字音符大多具備實際的意思。

怯,一看音符是個去字,就知道那是因懼怕而要逃避。怖字的音符(布)是祀神所獻貴重之物,而深恐其污損不潔;布當(dāng)然十分貴重——它還是貨幣呢。

怵,讀若“黜”,這是因為作為音符的術(shù)是一種野生的苦草,可以入藥;人不是怕吃苦嗎?怵,便也表述了懼怕。

悚,是個簡化字,原本寫作“愯”。而這個愯字右半邊的聲符不是“只(隻)”,卻又是一個簡化了的“雙(雙)”字。雙,又與害怕有什么關(guān)系呢?兩個極端相似之人忽然相對,也許還真會令人錯愕罷?

惶,也是常常用來表達恐懼的字?;?,盛大貌;那么,惶字所呈現(xiàn)的恐懼就有了敬畏的意涵。

還有,惴;除了懼,還有憂義,也就是擔(dān)心害怕。這種怕,不是基于突發(fā)的情況,多帶著一份惶恐。那是由于“耑”為草木初生的幼苗又若難耐風(fēng)雨寒暑,用意層次就復(fù)雜多了。

還有憚,也有懼義。這一點很好解釋。你怕孤單嗎?不要逞強,你怕的。

比起“懼”來,“怕”這個字雖然易寫又常用,卻難以意會得多。懼(懼)字的音符是瞿,上邊一雙瞪大的眼睛,底下則是鳥身,活脫脫“鷹隼之視”;被一只猛禽怒目而視,豈不害怕?

倒是這個“怕”,甲骨文、金文皆不見,據(jù)文字學(xué)家判斷,此字原來不念“帕”音,而是“泊”,表內(nèi)心恬靜,了無激動之義。白,是日出之前所顯現(xiàn)的微光,有一種單純、高潔的氣度?!独献印ざ隆氛f了:“我獨怕(讀若“迫”)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保ㄖ挥形要毩⒍鵁o所作為,沒有外在的形跡征候可見,就像嬰兒還不會笑一樣。)

雖然怕字原本不怕,可是后來為什么怕了呢?到現(xiàn)在為止,還是一個謎。我們大約也只能在杜甫的詩句“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和元稹的詩句“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中推測:那是中古以后書面文字追隨方言俗語而導(dǎo)致的變化。畢竟,我們有時候還真說不上來為什么我們會怕!

字詞辨正

有什么好怕的?

一、下列哪一個詞中的“害”字與他者不同?

①害酒②害?、酆﹄芎?/p>

二、下列哪一個“怕”字表達的是猜測之義?

①孔子刪定三百,怕不曾刪得如此多②腳下震震搖動,嚇得魂不附體,怕是山倒下來③自心思忖,怕咱做夫妻后不好④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guān)重見

三、從文字構(gòu)造上看,“怯”是一種什么樣的表現(xiàn)?

①謹(jǐn)慎②恐慌③逃避④畏縮

四、“怖”字的本義與下列何者有關(guān)?

①巨大之物②貴重之物③罕見之物④丑怪之物

五、良藥苦口,可是人卻怕吃苦藥,這形成了哪一個表述懼怕的字?

①怵②怕③悚④悸

六、哪一個跟害怕有關(guān)的字含藏著憂慮呢?

①懼②惴③惶④怯

七、害怕的時候,緊緊蜷曲身體,擁抱雙臂,與下列哪個字有關(guān)?

①怵②怯③懼④恐

八、“怕”的本義是:

①臉色蒼白,不能自持②情緒起伏,作息難安③疑神疑鬼,動輒驚栗④內(nèi)心恬靜,了無激動

九、下列哪一個字所表現(xiàn)的畏懼之中含有敬意?

①悚②恐③懼④惶

十、出個題外題:“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的“孩”是什么意思?

①童真②恐懼③哺乳④嘻笑

答案:③、①、③、②、①、②、④、④、④、④

禮是禮、貌是貌,因貌而知禮

——外表不像樣,就沒有本質(zhì);這是中國人講禮的精神。

各人以本分相待,這在我的原生家庭三人組合里,就是關(guān)于禮貌的簡單注腳。是以我年幼時關(guān)于“禮貌”這件事的認(rèn)知,幾乎就是“本分”二字。正由于家中人口簡單,上一代七兄弟、二姊妹,一堂數(shù)十口成員的光景倏忽零丁,父親內(nèi)心是相當(dāng)焦慮的,總會對我說:“打小沒有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你很難學(xué)做人?!?/p>

這話,我是在長大之后許多年、自己都成了家、開始養(yǎng)兒育女之后,才逐漸體會到的。其中最簡單的一個道理就是:我的孩子沒有叔、伯、姑姑,無論我如何解釋:山東祖家那邊有多少多少親戚,他們的反應(yīng)都是一副事不關(guān)己的模樣??丛谖业难劾?,直覺自己沒有盡到什么該盡的本分,換言之:沒有禮貌的是我。

父親當(dāng)年關(guān)于禮貌的教訓(xùn)自有章法脈絡(luò)。他總會在最歡樂的場合,注意我是否忘形失態(tài),隨即耳提面命。所以,我受訓(xùn)斥的記憶常與愉悅廝鬧經(jīng)驗的記憶綁在一起。比方說:入學(xué)之前我在家里沒有玩伴,一旦有客人來訪——特別是訪客還帶著與我差不多同齡的孩子,通常我都會格外撒潑淘氣,大人每每呼為“人來瘋”的一種毛病。

每當(dāng)訪客離去,父親就會抬手扶一扶眼鏡框,那就表示他要認(rèn)真罵人了。開場白一向是:“常言道:‘人前訓(xùn)子,人后訓(xùn)妻?!@是要面子的人干的事;我呢,總想著替你留點面子,所以呢,還是等人走了才說這些。剛才……”剛才如何呢?還不就是我鬧“人來瘋”、說了哪些不該說的話、玩了哪些不該玩的把戲;總之也就是失了分寸、沒了禮貌。

有些時候,就算不鬧“人來瘋”,這種教訓(xùn)也如影隨形。那一年,我已經(jīng)大學(xué)畢業(yè),進入研究所攻讀,無論從年紀(jì)、經(jīng)歷種種方面來說,都是個大人了,居然還在應(yīng)對進退上給“人后訓(xùn)子”了一番。大年初一大清早,住在同棟三樓的汪伯伯叩門拜年,我開門迎客,拱手為禮,還道了幾聲恭喜。

不過就是這么幾秒鐘的交接,待汪伯伯離去之后,我關(guān)門轉(zhuǎn)身,看見父親又是一扶眼鏡框,嘆了一口氣,道:“多大的人了,你連個年都不會好好拜嗎?怪我沒教好罷!”原來父親在意的是我那開門一拱手。在老人家看來,拱手相賀,是同輩人之間相施之禮;晚輩見長輩,是不能拱拱手就算數(shù)的。要拜年賀節(jié),就得深深一鞠躬。他這幾句話一吩咐,我的眼淚都掉下來了。一方面覺得自己沒出息,一方面也懊惱父親不留情面。這,不是大過年的嗎?開春頭一天,就給我來這套干嗎呢?

日后逢年過節(jié),無論是在自家之中、抑或是在江湖之上,但凡與長輩賀節(jié),我都謹(jǐn)守鞠躬之禮,有人受了這一禮,表情并不自然,似乎還覺得我禮過其分,可是我也安之若素,有一種一意孤行的快意。

禮是什么?禮,不外就是各盡本分,安則為之。

禮(禮)的左側(cè)偏旁是一個“示”,代表神祇。右上方ㄩ形的容器里放著一個“玨(玨)”,這是用以敬神、祭神的貢獻之物。雖然“玨”是一個完整的字,指一對成雙的玉器,不過,在此處似乎也不必拘泥,就算獻祭的玉器多過一雙或者少于兩個,也無礙于禮的進行——我們甚至可以想象:之所以用“玨”(對玉),可能只是為了表示祭物豐富而又能展現(xiàn)字形平衡罷了。

至于“禮”字右下方的“豆”,原本為盛肉之具,也是標(biāo)準(zhǔn)的禮器,徑一尺、容積四升,后來成為黃豆、綠豆之類名,是由于同音假借的緣故。從字形的各個組成部分來比合推斷,禮,就是敬神的儀式了。也由于敬神之虔誠肅穆,是一種文明的鍛煉,以及行事的規(guī)范,于是,“禮”甚至還具備了道德上的含意。

在中國文字里,會意字的出現(xiàn)是一個奇特的現(xiàn)象。許慎《說文》序中解釋會意字所用的文詞是:“比類合誼,以見指撝?!边@里的“誼”,不是情誼、友誼,而是指意義。

一個字,必須先拆分成各個字符,從而再想象出各字符整合起來的意義。許慎在“會意”這一造字概念之下所舉的字例是“武”和“信”兩個字——乃有所謂“止戈為武”“人言為信”。也就是說:各部分獨立的字符要連綴在一起,才能表達一個新的意思,而這個新的意思,則是組成之字的字義。禮,便是這樣的一種字。

以禮字造詞,今天最常見的就是“禮貌”,說人與人交接對待的時候,應(yīng)該表現(xiàn)出恭敬謙遜的態(tài)度。不過,這兩個字最早出現(xiàn)于《孟子》,所指涉的根本是兩回事。

禮,按照制度或規(guī)矩待人接物;貌,則是施禮者自然流露的態(tài)度。如果行禮如儀而“貌衰”,也就是表現(xiàn)出不誠懇的樣子,則“禮”的本質(zhì)和精神就算破壞了。孟子正是以“貌”來判斷諸侯對待士人之誠懇與否,才會說:“禮貌未衰,言弗行也,則去之?!薄岸Y貌衰,則去之?!?/p>

自古禮、儀并稱,從《詩經(jīng)》《周禮》到《史記》都有這個字眼。儀字出現(xiàn)得晚,至少在現(xiàn)有的甲骨文資料中尚不得而見。而在鐘鼎文里,儀(儀)和義(義)根本是一個字(),義字添了一個人作為偏旁,內(nèi)涵并沒有什么區(qū)別,多以強調(diào)人之判斷事物,需有一定的準(zhǔn)則。所以許慎《說文》認(rèn)為:儀者,度也——也就是衡量的判準(zhǔn)。

儀,相當(dāng)少見地,是一個幾乎沒有負(fù)面意義的字。如果跟它的孿生兄弟“義”比起來,義尚且有“假”的意思(義肢、義父);而儀,就是指容止、禮節(jié)、制度、禮器、標(biāo)準(zhǔn)、效法、推測……或者,還有一個不常見的用法,指稱神明或稀有的祥瑞(如鳳凰)來到人間,亦謂之“儀”,“惟德動天,神物儀兮”“有鳳來儀”等是。頂多“儀床”一詞,人們不大愛聽,它指的就是靈床。

儀字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用來代表人物的特別多。

人們提到戰(zhàn)國時代的縱橫家,就會說“儀尚”(張儀、靳尚),“儀衍”(張儀、公孫衍),“儀秦”(張儀、蘇秦),“儀軫”(張儀、陳軫);提到會造酒的人,就說“儀康”(儀狄、杜康);提到有才華的兄弟,就說“儀廙”(丁儀、丁廙)。此外,作為名字的儀,也通“娥”,舜妃娥皇也被呼為儀皇,甚至嫦娥也被呼為儀,月亮便有了“儀景”這個別名。

據(jù)明代流傳下來的筆記小品聲稱:到了端午節(jié)那一天,人們不只抹黃酒、插菖蒲、食米粽、賽龍舟,以及“采百草以制藥品,覓蝦蟆以取蟾酥”,還會在家中楹柱之上倒貼手書的“儀方”二字,為的是“避蛇虺”。然而——恰如羅大佑所唱的——那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為什么“儀方”這兩個字會讓蟲蛇害怕呢?

誰能告訴我?

字詞辨正

禮乎?儀乎?

一、“豆”的本義是:

①一種谷類植物②細(xì)小的物件③盛肉的器具④外形圓而光滑的東西

二、三國時代,皇甫規(guī)的美才女遺孀拒絕再嫁給董卓,詈罵不屈而被鞭撲致死,死后為世人尊稱為:

①禮宗②禮閣③禮容④禮閫

三、“禮三本”是指:

①天、地、人②天地、先祖、君師③周禮、儀禮、禮記④老子、孔子、孟子

四、“禮先一飯”一語與年紀(jì)大小有關(guān),說的是:

①在家中共食,長輩先用飯②招待賓客,要請年長的客人吃飯③年齒相差即使是一頓飯的時間也要講究④年輩大的人要負(fù)責(zé)照料年輕人飲食

五、古代端午節(jié)時,書寫哪兩個字倒貼在楹柱之上,以避蟲蛇?

①儀令②儀方③儀刑④儀天

六、“心儀已久”的“儀”,表達了仰慕之情,其原意是指:

①揣測②效法③禮敬④饋贈

七、“儀床”是指:

①婚床②搖籃③文案④靈床

八、下列哪一個詞語不是指稱兩個人?

①儀秦②儀軫③儀康④儀景

九、下列哪一個語詞所指稱的不是鳳凰?

①儀禽②儀羽③儀鸞④儀鳳

十、下列哪一個“儀”字所指不是禮金?

①祭儀②贐儀③程儀④奠儀

答案:③、①、②、③、②、②、④、④、③、①

無所用心,不如博上一把

——寬容、通達、競爭、換取,還有什么不是博?

我在二十三四歲的那兩年里,每逢農(nóng)歷正月初五,都會到當(dāng)時任職《時報周刊》發(fā)行人的簡志信先生家拜年。拜年是借口,主人客人都明白,所謂“宴無好宴、會無好會”,大家午間去、午夜不散,本來就是紅著一雙眼來,也紅著一雙眼走,為的是賭“馬蚱”。

“馬蚱”,擬音之詞,就是簡易版的牌九。用麻將牌的三十六張筒子、加上四張白皮,四十張洗亂成一鍋,一輪莊、四家拿牌打兩鍋,旁人插花可以插到二三十家不止。輸贏看點子大小,八點以上翻倍,摸著了對子牌,則從四倍起跳,名之曰“豹子”,最大的白板一對,叫“板豹”,拿著這副牌,可以收取十三倍的押莊錢。

那些年平日在周刊打工,我的工作是編輯,薪水之資,不過維持開銷而已,聽說簡公家開局放賭,雖然是一場迎春賀喜、帶有團拜性質(zhì)的聚會,多多少少也巴望著趁趁手氣,賺一筆橫財。這心情,人人有之。據(jù)說有人還深通賭行乞靈弄鬼之術(shù),不外就是里面穿上艷紅內(nèi)衣、內(nèi)褲之類的把戲。

在第一年里,我的輸贏究竟如何?已經(jīng)不復(fù)記憶,第二年則輸?shù)猛床挥?。事后回想起來,大約就在半夜兩點鐘前后的半個小時里,我非但輸光了身上的現(xiàn)鈔,還欠下一筆至少折合月薪三個月的賭債。

我的債權(quán)人是資深記者趙慕嵩,他老人家早年是《聯(lián)合報》資深的社會記者,在我入行之前多年就已經(jīng)是退休之身,由于放不下追根究柢、風(fēng)聞記事的生涯,遂于花甲之年仍受聘擔(dān)任《時報周刊》的特約采訪。在簡公家大年初五的賭局里,趙老大向來是豪情一擲、?;荼娂业呢斏駹?。他原本也是出于好意,借了我?guī)讖埓筲n翻本,不料瞬息之間,風(fēng)云巨變,一路翻賠,再無恢復(fù)之勢。即使其間當(dāng)上了莊家,也往往是以一賠三,還要加碼打發(fā)那些禿鷹也似的插花客,終不免越陷越深,回天乏術(shù)。

最后,只聽見趙老大在我身后低聲說了兩句:“留得青山在,明年再回來!”

消磨了運氣、又失去了奧援,大丈夫坐困愁城,也沒有人愿意再跟我耗下去了。一時之間,我只能扼腕太息,深恨不已。隨眾人沒滋沒味地喝著一碗粥,聽趙老大說些社會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因賭而敗家、因賭而喪命、因賭而入獄的小故事。他的意思是:我這點小小折損,算得了什么呢?

“在簡公這里,只是小小江湖而已!”他說。

然而對我來說,認(rèn)真想想自己的人生,大概可以說是“已經(jīng)跌入了谷底”。只能幻想趙老大忽然之間大發(fā)慈悲,說:“畢竟是過年,咱們的債務(wù)一筆勾銷罷!”然而,這事并未發(fā)生——我的債權(quán)人只能慷慨到讓我分期攤還的地步,每個月五號,也就是報社發(fā)薪水的日子,趙老大都會從高雄的時報辦事處打電話給我,提醒我:“大春??!你的小江湖到期了!”

賭,一般不以為是件好事,可是“賭”字之構(gòu)成究竟是怎么回事?

這得從它右邊的聲符“者”字說起。者,本義是分別事物之彼此,所謂“別事詞”,有如今天我們口語中的“這”。而“者”(),根據(jù)古文字學(xué)家嚴(yán)可均廣泛證諸鐘鼎文字的解釋)的字形字音又和黍米有關(guān),由于黍米顆粒眾多,而眾多之物又必須彼此分別,“者”便是直指眾多事物之一;王衍的《醉妝詞》即是:“者(這)邊走,那邊走,只是尋花柳?!?/p>

寫《醉妝詞》的王衍是五代人,他有一個同名同姓的老前輩,比他早出生六百多年,是個風(fēng)雅飄逸的士族。此公雅好談玄,鄙惡俗物,尤其討厭妻子貪愛錢財。有一回,他的妻子想試試他,趁他睡著時令婢女拿錢繞著床鋪堆放,讓他起身之后無法舉足。王衍醒來見四周擺滿了錢,卻連錢字都不肯出口,只高聲叫喚婢女:“舉卻阿堵物!(拿走這些東西)”此事逐漸傳揚開來,“阿堵物”反倒成為錢的代稱了。

阿堵,就是“這”,也有個“者”字音符,而錢之為物,不正和黍米一般,總是聚積多數(shù)嗎?尤其是逢著賭博的場合,局戲一開,勝負(fù)相爭,莫不求多。賭字從者字發(fā)音,誰曰不宜?至于左邊的形符“貝”,自然就是籌碼了。

王衍之后一百多年,是謝安的時代,淝水戰(zhàn)前,偏安一隅的東晉朝野大為震恐。此時謝安奉命為大都督,卻把親朋族友聚集在山間別墅里大事賭棋,后人以成敗論英雄,稱之為“賭墅”,表示臨危不懼的大將風(fēng)度。這個例子提醒我們:以賭字造詞,未必全與金錢游戲有關(guān)。賭春,是拼酒的意思;賭氣,是負(fù)氣的意思;賭狠,是逞能的意思;賭咒,是詛咒自己以表心跡的意思。此外,相傳尚有“賭空”一詞,說來簡單,就是猜猜我手里抓了什么?“賭書”所競爭的是學(xué)問,一曰書法優(yōu)劣,二曰背誦生熟,都可以用這個詞。果然,賭不一定是耍錢。

賭博二字連用。一般說來,博字給人一種廣大通達的印象,是個好字。此字甲骨文中不見,金文()、小篆()則十分相似,都是一個“十”(象征廣袤周匝之義),再加上聲符“尃”(讀若“夫”),這個字含有散布的意思。稱道人“博學(xué)”“博聞”“博涉”,即贊其能廣知散于四方之事。至于跟賭字連成一詞,其情不喻可知:錢財也就要輾轉(zhuǎn)散布于四方了。

不過,細(xì)究起來,十方收來復(fù)散去,博字之作為“大通”解,原本有出有入。所以也常包含著“交換”的意義,俗語“博君一笑”“博君一粲”“博君一噱”,都是利用笑話或逗趣的方式,促人一樂。羅隱《煬帝陵》之句,深為隋煬帝不值:“君王忍把平陳業(yè),只博雷塘(煬帝下葬之處)數(shù)畝田?!边@感慨,盡在一個“博”字之中了。

博字用為賭戲,也往往比賭字看來正當(dāng)?shù)枚??!墩撜Z·陽貨》: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庇媒裉斓脑拋碚f,孔子的教訓(xùn)可以轉(zhuǎn)譯為:“整天吃飽了飯,什么都不想,真是太難成材了!不是有捉寶可夢(編者注:游戲,大陸譯名《口袋妖怪》)的嗎?劃劃手機,總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博士”算是成材了,然而,未必一定指博古通今或者學(xué)位高尚。古代對于擁有某種技藝、或者是從事某一專業(yè)的人,也帶著些許微諷的趣味,以此敬稱之?!熬撇┦俊笔侨夺勽浦?,“茶博士”是伺候茶水之人,“染博士”則是染布的工匠。明人黃省曾《吳風(fēng)錄》云:“至今稱呼椎油(榨油)、作面、傭夫,皆為博士?!?/p>

至于真博士如何?顏之推的《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里說:“鄴下諺云: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币豢跉鈱懥巳龔埰跫?,怎么連個驢字也沒有呢?博士的想法應(yīng)該是:若不絮絮叨叨打一番啞謎,以為博戲,豈不辜負(fù)了這一肚皮賭資?

字詞辨正

居然賭字從多來

一、“阿堵物”常用來指稱:

①書②錢③人④墻

二、下列何者比較接近“博弈”之意?

①賭氣②賭狠③賭春④賭咒

三、“賭墅”是指:

①從容不懼,有大將之風(fēng)②聚精會神,見專注之力③蕩盡家產(chǎn),有豪邁之氣④落魄街頭,無家宅可歸

四、除了比賽書法之優(yōu)劣以外,“賭書”還有什么意思?

①以家藏書卷為賭資②不惜拋售善本、珍本之書③與人競爭藏書之多④比賽背書的記憶力

五、“賭空”究竟是在賭什么?

①競猜勝負(fù)卻不以錢財為注②手中握著東西讓人猜③輸?shù)郊彝剿谋冖軐⑷抠€資押在一注之上

六、下列句中,哪一個“博”字意義與他者不同?

①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②大哉孔子,博學(xué)而無所成名③君王忍把平陳業(yè),只博雷塘數(shù)畝田④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七、“博投”是哪一種賭戲?

①擲骰子②射箭較準(zhǔn)③斗葉子牌④圍棋

八、“博士買驢”是形容:

①旁征博引,曲盡形貌②落筆細(xì)膩,娓娓道來③章句雜湊,炫耀學(xué)識④文辭繁冗,不得要領(lǐng)

九、下列哪一句詩中的“博”字意義與他者有別?

①且博千金買笑歌②市頭博米不用物③多博村酤勞苦辛④英雄幾夜乾坤博

十、下列哪一個詞語不是地名?

①博浪②博魚③博望④博山

答案:②、③、①、④、②、③、①、④、④、②

人若寬心不怕肥

——現(xiàn)代人以肥胖為丑、為病,甚至還是社會負(fù)擔(dān),那么從前呢?

我在開始出現(xiàn)老花征兆的那兩年里,同時體會到加西亞·馬爾克斯對于年老的警醒之語:“年老,就是感覺到器官的存在?!比绻惶嬢^器官二字的醫(yī)學(xué)定義,我覺得腰圍也算數(shù)。

那兩年,我還有一點維持外觀的心思,積極運動,每周四五天,都在健身房里騎一個小時單車、在跑步機上快走十多公里、游泳兩千米,有時還做一點重量訓(xùn)練。有如上癮一般,讓腰圍向二十八吋收縮,便成了我人生極大的目標(biāo)。我的朋友謝材俊不止一次警告過我:“運動量不要太大,不然撐不久?!?/p>

我已經(jīng)習(xí)慣了健身機具上所顯示的數(shù)字,只覺得維持那數(shù)字(甚至經(jīng)??桃庠黾右恍┎⒉黄D苦,自然沒有把過來人的忠告當(dāng)一回事。直到有一天,巨大的倦怠感就像天頂打下來的一個霹靂,摧毀了兩年來積淀的一切努力。我忽然口占了一首詩:“原地圈圈奔似飛,平生何啻減腰圍。楚姬纖細(xì)邀誰看?人若寬心不怕肥。”

楚姬,楚國后宮之中的女人——雖然不一定只是后宮,也不一定只是女人。

《荀子·君道》說的是:“楚莊王好細(xì)腰,故朝有餓人。故曰:聞修身,未嘗聞為國也?!彼坪醪o性別專稱。

到了墨子那里,則把這件事數(shù)落在楚靈王頭上?!赌印ぜ鎼壑小氛f:“昔者,楚靈王好士細(xì)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jié),脅息然后帶,扶墻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币火I餓上一整年,餓得臉色發(fā)黑泛黃,確實需要超凡的意志力。

另據(jù)《墨子·兼愛下》相似的記載:“昔荊靈王好小要(腰),當(dāng)靈王之身,荊國之士飯不逾乎一,固據(jù)而后興,扶垣而后行……而靈王說之?!闭f的仍舊是:楚靈王喜歡臣子有細(xì)腰。所以朝中的大臣,每天只吃一頓,以便控制腰圍。不僅此也,百官上朝議事之前,都要屏息縮腰,得扶著墻壁才能站起來。這是多么艱苦的修行?可是不如此,似乎不能討楚靈王歡喜。此時,“姬”還沒有出現(xiàn);換言之,為邀楚王之顧盼而餓得發(fā)昏的,應(yīng)該還是朝臣。

到了韓非子筆下,喜歡小蠻腰的還是楚靈王,可是借由瘦身而邀君侯之寵的,已經(jīng)不只是朝中之“士”,而是廣大的國人了?!俄n非子·二柄》說:“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楚靈王好細(xì)腰,而國中多餓人?!?/p>

成書必不在春秋時代的《管子》可能出于后人所偽托,卻也沒有放過這一條帶有諷喻性質(zhì)的瑣語:“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吳王好劍,而國士輕死?!边@是先秦關(guān)于“楚腰”的記載中第一次直指靠腰取寵的是女子。

之后,漢代成書的《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靈王好細(xì)腰,而民有殺食自饑也;越王好勇,而民皆處危爭死?!鄙酝硪恍┑膭⑾蚓帉憽稇?zhàn)國策》,在《戰(zhàn)國策·楚策·威王問于莫敖子華》中記載:“靈王好小腰,楚士約食,馮(憑)而能立,式而能起?!边@一段的故事與墨子所言沒有太大區(qū)別,主旨還是在說明:權(quán)柄的威脅或誘惑能夠讓人拂逆求生的本性。

然而,典故雖然有其命意,寖假漸久,歧誤滋多,連唐代的大詩人劉禹錫也留下了自己的注腳,他說這事應(yīng)該歸之于楚襄王,其《踏歌行》有句:“為是襄王故宮地,至今猶自細(xì)腰多?!彼坪鯇幙上嘈牛喝甜I瘦腰的,還就是宮娥而已。

我眼看著將近兩年來的汗水白流,頗有劉玄德“髀肉徒增”之嘆。然而,繼續(xù)運動下去的意志消磨殆盡,只覺得生而不做楚臣楚姬,為什么要為他人之悅目而斤斤計較自己的日益寬肥呢?在那首詩后面,我寫了一行小跋:大丈夫何患無腰?

寫罷了才發(fā)現(xiàn),腰字寫錯了——我寫成一個“月”字偏旁。

講究用字的人會非常在意書寫的微細(xì)差異,像是部首在“玉”,聽不得人說這是“王字邊”;部首屬“蟲”(讀若“毀”),不容人說這是“蟲(蟲)字邊”。只有“肉”和“月”同化得相當(dāng)接近,除了初識字的學(xué)生考試為難之外,不大有人在意。

若真要分別,也還算簡單——但凡是與動物身上臟器、組織、成分等有關(guān)之字,都?xì)w于“肉”部,其余如“朕”“望”“勝”之輩則通通趕去“月”字的麾下。

我倒是上過一次當(dāng)。初中三年級,國文老師申伯楷先生忽然在黑板上寫下“月一盤”三字,問我們盤里盛了什么。課堂上自覺腦筋兜得轉(zhuǎn)的都嚷起來:“是肉!”

“錯了!”申先生笑道,“是山藥。”山藥亦稱“薯藥”,蜀主孟昶每月初一都茹素,愛吃山藥,宮人進膳時給起個風(fēng)雅的名稱,頗能討皇帝的喜。

時人重養(yǎng)生美容,醫(yī)學(xué)專家也屢屢呼吁人們控制體重。這使“肉”部的許多字看來可厭,非僅不悅目,更隱隱帶來健康的威脅;而“胖”字必是其一。

就常民語意來說,肥已不可救,胖卻常隨身,是揮之不去的陰影。然而,這個字最初是將牲口破體中分,左右各半的意思,讀若“判”,所指的乃是動物脅側(cè)的薄肉,并沒有肥大之義。根據(jù)古籍載錄,大約同時出現(xiàn)的一個讀音是“盤”,意思是“安舒”“愉悅”;“心廣體胖”指此,表現(xiàn)了一種以開闊心胸為快樂之本的教訓(xùn)。“胖子”“胖大”則是后來才衍申出來的音義。分肉、安舒、肥大,三個意思,三個讀音。

毫無疑問地,“肥”即多肉。有的文字學(xué)者把這個字的右邊解作“卩”(節(jié)字的省寫,就是骨節(jié)),骨節(jié)本無肉;一旦有肉,肯定是肥。于是,豐厚的食物、豐滿的肌肉、豐美的壤土、豐裕的情境,都能以“肥”來表示?!睹妭鳌分阜Q“同源而異流”的水為“肥”;但是《水經(jīng)注》卻認(rèn)為“異源而同流”的水才是“肥”。這兩種說法恐怕誰也駁不倒誰。

杜甫詩里不止一次出現(xiàn)“輕肥”的用語,無論“同學(xué)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或“掌握有權(quán)柄,衣馬自肥輕”所形容者,皆是非比尋常的富貴。朱門巨室中人,穿衣何啻保暖而已?衣裘講究的“輕”,當(dāng)是擇取上好的絲織品與毛織品。

而“肥”字意思更為復(fù)雜。這個字,早在《易經(jīng)》的卦傳里就和“遁(遯)”字連用,不只是形容多肉而已。由于肥有“饒?!钡囊馑?,“遁”卦上就有一種“只緣身在最高層”的況味,處境如此,持盈保泰之道,唯有隱退,所以“肥遁”連用,還有提點那些掌握極高權(quán)柄的人“見好就收”的教誨。

中外文字對油脂的惡感略同,grease是油脂,浮華少年也常被冠以greasy的形容詞,grease the palm of即是賄賂;中文“揩油”之喻類此,“肥差”“肥缺”“肥秩”,哪有不暗示當(dāng)權(quán)之“自肥”的呢?“膏粱子弟”說的是富貴之家的紈绔,而“膏”字本解就是融化的脂肪。

除了漿、糊而帶油性的狀態(tài)稱為膏,春風(fēng)化雨,沾衣不濕的情味,也常以“如膏”形容。再抽象一個層次,“如膏之雨”所及,潤物而不至于成災(zāi)澇,“膏沐”便可以拿來比擬清官善政以及在上位者所施予的恩德。大約除了“膏粱子弟”之外,令人不安的“膏”也就只有“病入膏肓”了。這個詞是漢醫(yī)用語——心下有微脂,鬲上有薄膜,病侵此處,針?biāo)幉荒艿?,就算沒治了。

低脂、少油的流行講究會逐漸讓這一類滑膩的字益發(fā)使人不快,不過,最新的醫(yī)學(xué)研究指出:只要不過胖,身體脂肪較多的人比瘠瘦的人長命。請低頭看看“腴”處——那兒是小腹;你有長壽的本錢嗎?我可是積累了不少。

字詞辨正

肥胖何須盡在身

一、“月一盤”三字聽來風(fēng)雅,它究竟是指什么呢?

①盤中堆白肉②盤中注清水③盤中盛山藥④盤中鋪面餅

二、“脂水”一詞,所從來久矣,但是不包含以下哪一個意思?

①石油②煮肉所得的高湯③婦女盥洗后剩下的水④人體組織因潰瘍而分泌的液體

三、在指涉動物身體之時,“腴”特指哪一個部位?

①面頰②腋下③胸乳④下腹

四、“輕肥”說的是:

①微胖②略瘦③貧弱④富貴

五、“肥遁”在古代指稱:

①聚斂②退隱③逃亡④剽竊

六、“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此處的“胖”是安泰舒適的意思,讀若:

①盤②綁③龐④判

七、“油云”所形容的是:

①微抹之云②飄浮之云③疾飛之云④濃厚之云

八、“油浸枇杷核”意思最接近以下何者?

①油鍋上的螞蟻②油甕里捉鲇魚③琉璃蛋④油煠(炸)猢猻

九、“膏”“蘭”二字并舉,成為一個隱喻之詞,是在比擬什么樣的人?

①損己利人之人②損人利己之人③貧賤出身之人④紈绔貴游之人

十、“油回磨轉(zhuǎn)”意謂:

①峰回路轉(zhuǎn)②回心轉(zhuǎn)意③非常著急④十分忙碌

答案:③、②、④、④、②、①、④、③、①、③

醉里乾坤大

——飲酒不只放松情緒,喝著喝著,還有很多字可以認(rèn)得。

那是四十年以前的一個春天,我和同系又鄰宿舍的幾個同學(xué)相約飲酒。為什么要喝?除了感覺這樣有些長大的氣息之外,似乎沒有旁的緣故。喝什么?倒值得仔細(xì)研究。

有人根本不喜飲,但是舍不得錯過大伙聚會,便主張喝酒精度數(shù)比較低的啤酒;有人想夸示自己的酒量,便主張喝高粱、大曲;也有人對酒體沒什么成見,但主張調(diào)和中庸,覺得紹興、陳紹不那么辛辣,也不至于撐肚子,加之以話梅、檸檬,還頗有些甜酸飲料的風(fēng)味;也有人認(rèn)為獨沽一味不如百味雜陳,想喝什么?何不飲者自理,到時候想嘗嘗別人的喉韻滋味,就相互換盞,也算是一種風(fēng)趣了。

日后想來,那一番討論卻比喝酒的景況更耐人尋味。我們隨即擴散了邀約的范圍,去至更遠的寢室,也旁及其他的科系。大部分的人一聽到“要不要喝酒?”之一問,無論參加與否,臉上都會流露出那種“要干一件不大得體但是一定很好玩的事”的欣羨之情。真正參與中文系酒約的外系人口其實不多,他們甚至像是商量好了的一般,也都沒有“自備口糧”,多半淺嘗即止,混兩三杯霸王酒,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我說“拍拍屁股就走”不是一句套語。因為相約的地點就在文學(xué)院荷花池外的一片草地上,春夜草長露濕,起身時總會沾黏滿褲子的草渣。我們挑了一棵花枝滿簇的樹下,席地而坐;當(dāng)時談些什么、唱些什么、甚至鬧亂些什么,這么些年下來,大抵不記得了。記憶中最鮮明的,是人手一只有500cc刻度的玻璃杯。那型式的玻璃杯似乎是跟著高雄牛奶大王而風(fēng)行起來的,自南徂北,即使不愛喝木瓜牛奶的人,也多以之為泡茶盛水的器皿。

我也有那么一只500cc,我也用那只杯子經(jīng)驗了我生平第一次醉酒,喝醉的原因很簡單,我自己準(zhǔn)備的大曲三兩下就被哲學(xué)系的白賴客解決了。然而意興正濃、酒水不濟,只好隨意喝別人的。喝誰的呢?喝林國棟的。他是從高雄上來讀書的同學(xué),平日儉省慣了,約喝酒雖然不忍錯過,卻只愿意喝比較便宜的酒,那天晚上,我就是蹭著他的烏梅酒大醉而歸的。

喝烏梅而大醉,是一次難忘的體驗。我跟很多喝酒的朋友交換過心得,人人都說:醉在烏梅上的體驗無比難受。然而,對我來說,林國棟慷慨分潤的情誼實在難能再得。我和他人手一只500cc玻璃杯搖搖晃晃回宿舍,還能夠攀爬空心磚墻上二樓陽臺,究竟是如何辦到的?我們第二天都說不明白。不過,這也都沒什么,最讓我難忘的是:天亮醒來之后,我們都發(fā)覺一樁怪事,那就是我們的500cc是半滿的,里面盛的既不是大曲、也不是烏梅,而是無數(shù)落花。

“太詭異了!什么時候落的?”我問林國棟。

這個文青笑笑,說:“我們的青春啊、我們的青春!”

四十年后想來,尤然。

酒的甲骨文()是個尖底的酉字,就是酒尊,左邊看似楷書的水字偏旁,卻不是水,而是溢出的酒汁形狀,可見古人造字是有主張的,那水字偏旁,是在模擬酒漿發(fā)酵的情狀,而非泛泛指涉液態(tài)而已。

到了金文(),我們看到的仍然是一個尖底的酒尊,只不過尊身刻畫的圖形略有變化,溢出的三滴酒汁省略了,酉字也擴充了它的涵義,為地支的第十位,也用來指稱八月(這是由于夏歷建寅的緣故),到了這個月份,谷類成熟,農(nóng)事完畢,可以釀酒了。著名的毛公鼎底部的銘文就有“毋敢湎于酉”的文句,這是周宣王勖勉毛公“不可酗酒”的教訓(xùn)。

根據(jù)《周禮·天官》上的記載,有“三酒”之稱。有事而飲,謂之“事酒”;無事而飲,謂之“昔酒”;祭祀而飲,謂之“清酒”。有事容易理解,無論私家成禮,或者是官家典儀,都可以用酒來助引情感??墒恰盁o事而飲”,還有個“昔酒”的名目,就頗費思慮了——推測這個昔,不是往昔的昔,而是“昔肉”(干肉)之昔,后來寫作“臘肉”。沒事喝一點,配臘肉,這是古人最簡單的娛樂了。

關(guān)于“酉”字,司馬遷《史記·律書》里有文字學(xué)角度的說明:“酉者,萬物之老也?!边@個說法,自然是從前述八月農(nóng)事熟畢而來,但是到了晉代的《搜神記》,竟然會以年歲老大的“龜、蛇、魚、鱉、草木之屬”為“五酉”,認(rèn)為這些東西老到一定的程度就會變怪。

在文字演進的過程中,“酉”字成為一個部首,旁邊加上一個兼具意義的聲符,就會形成龐大的形聲字群組。關(guān)于酒種,甜酒稱為“醴”;薄酒稱為“醨”;厚酒稱為“醇”;清酒之用為祭祀者稱為“醍”;味濃而美者稱為“醑”;酒汁、酒滓相混的濁酒稱為“醪”;用米谷為糜和上酒曲而發(fā)酸的飲物則稱為“酰”——也就是今日我們習(xí)稱的醋了。

關(guān)于制造,施以曲糵發(fā)酵,稱“醞”“釀”;去糟粕、取菁華,也就是漉取,則謂之“醡”;一夜間發(fā)酵速成的酒也有專稱,謂之“酤”,右邊居然是個“古”字,好像很不合乎字面義。至于發(fā)酵之后尚未過濾的酒,就叫做“醅”,醅上的浮沫,則稱“蟻”或“綠蟻”,見諸白居易《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形容喝了酒的狀態(tài),也有大量的字。微微有點兒意思了,謂之“醺”;一點兒意思都沒有,謂之“醒”;意思到了,謂之“醉”;意思過了頭,甚至失去了知覺,英文謂之“black out”,也有專字,謂之“酲”;比“酲”之不相上下的,還有一個詞語:“酩酊”;無論意思多少,一旦上臉,就叫“酡”;酒品不好,醉后逞兇的,叫做“酗”。有時候這個“酗”字的右邊不寫“兇”,寫“句”,說來也沒什么道理。

至于飲酒場合和環(huán)節(jié),也有不少講究。古禮嚴(yán)明的時代,飲食皆須祭祀,喝酒之前,必須傾酒以祭地,還有個名堂,叫做“酹”,蘇軾的《念奴嬌》:“一尊還酹江月”說的就是這碼事。而在《前赤壁賦》里,東坡寫曹操,用的是這幾句:“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釃”就是濾去濁酒中的酒糟,取其清者。不過,多掌握幾個語詞,也還稱不了“酒博士”,這個名號,是給伺候酒桌者的專呼。

我不知道你下回與人共飲的時候喝些什么?酒量幾何?然而,如果席間只是翻來覆去“來”“喝”“干”那么幾個字,就實在有些乏味了。酒之味,酒之趣,酒之風(fēng)流,應(yīng)該都不是神智舒張弛蕩就算數(shù)了。再仔細(xì)想想:能夠經(jīng)得起一醉的落花,該有多少,才能填滿青春的杯子呢?

字詞辨正

酒中滋味字中求

一、酉月谷類成熟,農(nóng)事完畢,那么是指農(nóng)歷的幾月呢?

①八月②九月③十月④十一月

二、毛公鼎內(nèi)銘文有“毋敢湎于酉”,是周宣王勖勉毛公:

①不要造酒②不可酗酒③不守禮法行酒④不以時令飲酒

三、“事酒”是有事而飲之酒,“昔酒”是無事而飲之酒;那么“清酒”是:

①慶功之酒②聯(lián)姻之酒③時之酒④祭祀之酒

四、“酉”也可以指:

①萬物之奇而不群者②萬物之巨而茁長者③萬物之老而成怪者④萬物之熟而腐壞者

五、飲酒而樂的意境,應(yīng)該用哪一個字表達?

①酖②酣③酩④酡

六、酒汁酒滓相混的濁酒,可以用下列哪一個字代稱?

①醪②醨③醚④醅

七、下列何者不是指稱造酒的工匠?

①酒人②酒大公③酒太公④酒博士

八、酤,原義是:

①長年發(fā)酵制成的酒②一夜之間釀成的酒③勾兌多次制成的酒④重復(fù)發(fā)酵制成的酒

九、古時會飲,推舉年長的人為代表,以酒祭地拜神,這個節(jié)目叫做:

①醴餞②斟酌③酬酹④酣醑

十、“醉吟先生”是下列哪兩位詩人的別號?

①白居易、皮日休②皮日休、元?、墼?、歐陽修④白居易、歐陽修

答案:①、②、④、③、②、①、④、②、③、①

歧路之羊何其多

——在羊肉爐和羊毛衫之外,現(xiàn)代人跟羊的關(guān)系疏遠了,丟失的羊字還真不少。

大四那年,選修課里有一門孔德成先生教授的《禮記》。老夫子上課相當(dāng)無趣,每登講臺,危然肅坐,極少板書,也極少與學(xué)生接目交談,所言不外梳理章句、說解文字而已??桌戏蜃诱f的又是一口山東曲阜方言,直到期中考過后,我才逐漸發(fā)現(xiàn):全班能聽得懂夫子的話的,只我一人而已。

有一次說到《禮記·王制》:“天子社稷皆大牢,諸侯社稷皆少牢。”意思是:周天子祭祀土神、谷神時用牛牲;諸侯祭祀土神、谷神時用豬牲、羊牲。出人意表地,我們的衍圣公老夫子忽然咂了咂嘴,像是自言自語地嘟囔了一句與課程無關(guān)的廢話:“羊肉餃子拌什么做餡兒啊?”全班沒有人聽懂,也就沒有人作答。我聽懂了,但是想耍個調(diào)皮,故意拿書遮住臉,用我家的濟南話高聲喊了一嗓子:“胡蘿卜!”

老夫子根本沒有想到有人會回答,也沒有想到回答的人使用的是他熟悉的方音。他有點兒錯愕、有點兒不敢置信,根本不能辨別答話者所在的方向。坐在我附近的同學(xué)當(dāng)然知道是我公然吼叫,但是卻不明白我為什么要吼叫,也不知道我吼叫了些什么。我只能忍住笑,看老夫子左顧右盼,好像在尋找一盤失落的羊肉餃子。

羊肉胡蘿卜,成了我這一輩子和孔夫子最接近的一個話題。小時候家里大人都教過的,山東人吃餃子,一共就三種餡料:豬肉韭菜、牛肉白菜和羊肉胡蘿卜——而且顛倒錯亂不得;這就叫規(guī)矩。

羊字()很鮮明,跟日月同屬一目了然的象形文,感覺上比牛、馬、龍、象都容易辨識。不過,在連綴他字以成詞匯之后,就往往要繞些彎子,加之以時移事異,農(nóng)業(yè)社會、畜牧環(huán)境,于今都不是文明生活的普遍樣貌,所以有些語詞還顯著冷僻。

由于羊性和順,予人以安詳平靜之感,古人便用這個物種來征兆人間順?biāo)彀埠玫奶幘?,羊字遂與“祥”字相通。

這個通假的習(xí)慣,早在漢代就出現(xiàn)了。溯其源,羊是主要的肉食材料,味甘而厚,以羊字為部首的常用字,也多具備美好、合宜、愛慕的意思,像“美”“義(義)”“羨”等皆是。

就連日后轉(zhuǎn)化成恥感的“羞”字,原本也是指美好的食物,即珍饈之“饈”的本字。大凡與脂肥油厚有關(guān)的意象,都有羊的加持。以“羊”建構(gòu)出來的日常語匯之中,大概只有“羊羔利”不為人所喜——那是高利貸的意思。但是,這個詞時下也很少人使用了。

也因為羊是姓氏,許多帶有羊字的語匯包含著復(fù)雜的人事。戰(zhàn)國時代有復(fù)姓羊角、單名一哀字的士人,與左伯桃締交為友,這兩人有志一同,屬于戰(zhàn)國末期主張“合縱”一派的謀士,相商投奔楚王,冀獲大用,為小我謀功名,為大局開太平。這一番美好的愿景不受上天庇佑,就在他們赴楚途中,忽遇大雨雪,計不能兩全,左伯桃便將衣糧交付羊角哀,自己活活凍死在樹洞里。

這個故事還有悲壯的下半場——羊角哀終于輔佐楚王而功成名就,不料有這么一天,左伯桃卻來托夢,說是當(dāng)年臨時殯葬之墓,近旁就是荊軻的墳塋,荊軻刺秦不遂,反而成了陰間怨鬼,左伯桃每夜都遭到荊軻冤魂的騷擾、凌虐,著實不堪其苦。

羊角哀醒來之后,竟然拔劍自刎了,立時以鬼魂之身,驅(qū)滅荊軻。其激越悲壯,真堪為武俠傳統(tǒng)別開一方靈異又豪邁之生面。于是,人們一旦說起“羊左”,稱許的就是刎頸之交。

說到“羊公”,或“羊公碑”“羊碑”甚至“墮淚碑”,都是指羊祜,西晉名宦,也是中國歷史上鮮少能與之并駕齊肩的好官。他擔(dān)任荊州都督、鎮(zhèn)守襄陽十年,有德政于民,死后百姓為他在峴山上立碑。相傳當(dāng)時人人睹碑思人,無不泣下。到了唐代詩人的筆下,羊碑還是極通俗的典故,孟浩然的《與諸子登峴首》:“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即是千古名句。

羊祜德高望眾,和他交上朋友的人,也有并世之名。一個是有“《左傳》癖”的杜預(yù),也在他之后成為荊州都督,也有政績,于是時人以“羊杜”合稱。此外,羊祜任事荊州的時候和東吳大將陸抗對峙,雖然各司其國、各為其主,可是兩造使命交通,略無猜忌,又留下了“羊陸”的佳話。

羊公帶頭的詞,只有“羊公鶴”與羊祜無關(guān)。典出《世說新語·排調(diào)》。此鶴的主人叫羊叔子,平時鶴舞翩翩,十分悅目,等羊叔子跟朋友們吹了牛,都到府中觀賞,那鶴卻又文風(fēng)不動了。羊公鶴,自此便喻為名不副實的人。

以羊字姓氏流傳的故事里,似乎只有“羊?qū)O”(指漢景帝時代的羊勝、公孫詭)沒有好下場——據(jù)說他們替梁孝王劉武策動了刺殺大臣袁盎的行動,也替主謀的劉武頂下了罪過,雙雙為漢景帝賜死。

羊氏本來不是大姓,跟羊有關(guān)的事典也常湮滅不聞。舉個例子:今人說“陰溝”“陽溝”,以覆蓋與否為別。實則古來陽溝寫作“楊溝”或“羊溝”,指的是宮院中的水溝。寫成楊,是因為溝旁常栽植楊樹;寫成羊,則能喚起更有趣的畫面感,那是說羊喜歡以角抵觸墻垣,不得不筑一道溝渠隔離,兼之以疏通水流,真是一舉兩得。據(jù)說,這羊溝還是古代皇室貴族斗雞的場地。

羊之為物,既有貴盛的一面,也不無猥賤的用處?!逗鬂h書·劉玄傳》上說那些個出身“膳夫庖人”(也就是廚子)的小人一旦得勢,穿繡面衣、著錦緞褲,呼號詈罵于街市之上,全無士大夫的風(fēng)范,于是“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guān)內(nèi)侯”的罵名就流行起來,所辱者就是這種出身不高、品流自壞的貪官。

在湮沒無聞的群羊之中,還有一頭叫羊欣的,值得認(rèn)識。羊欣十二歲時就以隸書優(yōu)美而知名,很受當(dāng)時吳興太守、大書法家王獻之的賞識——你要問如何賞識?據(jù)說羊欣喜歡穿白練裙,王獻之就趁著羊欣在夏日里睡午覺的時候,在他的裙和帶上寫字,“書裙數(shù)幅而去”。這文人之間雅賞愛重的小故事不期然讓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男子也穿裙,而且是一層又一層的款式。

字詞辨正

吉羊斗陣夸福氣

一、是哪位皇帝給哪位大臣起了“羊鼻公”這樣的諢號呢?

①漢高祖/蕭何②隋煬帝/楊素③唐太宗/魏征④明太祖/劉基

二、“羊踏菜園”說的是:

①茹素的人偶嘗葷腥②柔弱的人發(fā)動沖突③溫和的人失去理智④魯莽的人破壞環(huán)境

三、“羊碑”是指:

①確認(rèn)牧民的地界②稱許書家的字跡秀美③獻牲于天的祭壇④頌揚官吏的德政

四、古語有“羊羔利”“羊羔兒利”,說的是:

①宰羊刀具的鋒銳②小孩子聰明穎悟③美酒順口④高利貸

五、關(guān)于“羊溝”,下列何者敘述錯誤?

①流經(jīng)宮院的溝渠②羊行于溝中,專注向前,不為外物所亂③由于羊喜歡以角抵觸壁,故筑溝于墻邊以隔絕之④古代斗雞的地方

六、除了“賣羊的商店”之外,“羊肆”還有什么意思?

①祭祀所用的全羊②以羊拉行的小車③羊癲瘋發(fā)作④馴羊失去控制

七、以下何者表示猥賤的小人成為污濫的官吏?

①羊胃羊頭②羊質(zhì)虎皮③羊狠狼貪④羊頭狗肉

八、“羊公鶴”是指:

①潔身自愛的人②勇于表現(xiàn)的人③名不副實的人④畏首畏尾的人

九、文人之間相互雅賞愛重,會用哪一個語詞來表示?

①羊袖②羊裙③羊毫④羊裘

十、以下并稱的二字都是指古人姓氏,哪一組說的不是交情,而是陰謀詭計?

①羊左②羊杜③羊陸④羊?qū)O

答案:③、①、④、④、②、①、①、③、②、④

賽季開門

——爭勝是天性?那么,在人生的起跑點上,還有好多字……

我的第一份正職是在當(dāng)時號稱全臺第一大報的副刊擔(dān)任主編秘書。那是一個憑空打造出來的職缺;所干的活兒,除了處理主編高信疆先生的往來信件、整理文稿檔案之外,也支援些校稿、改稿的業(yè)務(wù);由于忍不住手癢,還經(jīng)常包攬一些采訪報道和代筆的業(yè)務(wù)。幾個月以后,才發(fā)現(xiàn)報社主編根本沒有秘書的編制,之所以破格任用,是因為副刊編輯滿額,高先生聘秘書,根本是因人設(shè)事。

這份任命當(dāng)然令其他版面的主編不太順眼,只不過當(dāng)時我還沒有足夠的智慧察覺這種使人側(cè)目的處境。有一天,某位元老級的主管趁著辦公室四下無人,忽然沖我開訓(xùn)了:“這個社會?。【褪歉偁?。而且呢,一開始就決定了。進來是個什么姿態(tài),出去就是什么姿態(tài)。你小子一進來就被人白眼,到離開的那一天呢,應(yīng)該還是被人白眼吧?”

“所以呢?”我還真不明白他的意思。

“所以啊,”他嘆了一口氣,翻著白眼,豎起大拇哥,說,“你就繼續(xù)跩吧。贏的人反正無論如何都會贏的,是吧?”

如果在今天,我一定知道這話里的諷刺意味;偏偏那個當(dāng)下,我還以為元老是鼓勵我應(yīng)該在人生的諸般競爭之中大無畏、做自己呢。“贏的人反正無論如何都會贏的,是吧?”

這就引出了一個故事。

南朝蕭梁開國大將曹景宗非但以武力幫助蕭衍(梁武帝)奪取政權(quán),還攻討北魏元英、楊大眼,立下了不世的戰(zhàn)功。凱旋歸國,梁武帝賜宴于光華殿,給群臣辦了個分韻賦詩的節(jié)目,由當(dāng)時知名的大詩人沈約主持。

曹景宗原是一介武夫,始終沒有分得參與作詩的韻字。這本來是文人之間附庸風(fēng)雅的游戲,他未必擅長,梁武帝更不愿意在為他接風(fēng)洗塵的慶功宴上讓他出乖露丑;可是曹景宗執(zhí)意參加,一再請求。拖延到最后,待輪到他的時候,只剩下“競”和“病”兩個韻字了。曹景宗略一思索,隨即吟道:“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一時舉座為之嘆服,不只欽佩他才兼文武,更震懾于這詩的氣象雄渾恢闊,元氣淋漓。這個故事的每一個細(xì)節(jié)都包含著“競爭”,而贏的人又是無論如何都會贏的人。

后來,這個小典故濃縮成“競病”二字,代稱作詩用險韻,特別內(nèi)行的人會把來稱贊那些行伍出身,可是偏愛寫詩的將軍。像蘇東坡的“老守亡何唯日飲,將軍競病自詩鳴”、朱松的“將軍競病詩成處,南浦春歸蘭玉叢”皆是。

“競賽”二字連稱,于今常用于表現(xiàn)體能的運動。在甲骨文里面,這“競(競)”()寫作兩個雙腳一長一短而并列之人,看起來的確像賽跑。不過,在這兩個人的頭部,各有一個倒三角字符,乃是“辛”字。這說明了兩個跑者的身份若非戰(zhàn)俘、即是奴隸。文字學(xué)家推測:這是戰(zhàn)勝者或奴隸主迫使這些“辛”(戰(zhàn)俘、奴隸)拼斗性命,以為娛樂。這個說法很有趣,讓我們想起羅素·克勞主演的好萊塢超級大片《角斗士》(Gladiator)。不過,中國古代有沒有這樣的實境秀?又是不是以賽跑的形式實施?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的考察。

可是到了金文之中,這個字復(fù)雜化了,在“宗周鐘”銘文里,兩個“辛”的倒三角形頭部變成了兩個“言”(),后來的小篆()也根據(jù)這個寫法,所以我們不能僅就甲骨文的字形望文生義地說:“競”就是賽跑——至少沒有任何考古資料旁證這樣的賽事存在過。像羅振玉、林義光這樣的文字學(xué)家就會從稍晚復(fù)雜化的金文證據(jù)提出:競,就是“誩”(也讀“競”),言語的爭執(zhí);就是辯論。

“賽”這個字原本也沒有爭勝的意思,它是一個省略了“土”的“塞”,算是音符,也容有“充實”的解釋;底下再比合以另一個表義的“貝”。意思就是說:用有價值的東西(珍寶、犧牲)來“充填”“落實”對神明的允諾,也就是答報神明的賜福?!百悺痹鯌?yīng)該更接近“酬謝”“報答”。

不過,“賽”這個字在我成長的山東濟南人家族環(huán)境之中,一直有個外人根本不明了的用法:就是“好”“非常棒”“最佳”之義。我從小干了什么得體的事,父親都會獎勵我一句:“楞(音‘棱’)賽!”一旦此語出口,就會惹母親發(fā)笑,回頭說父親:“真土!”我學(xué)會了這句魯西土話,卻始終不明白它的來歷,直到近些年翻看雜書,才發(fā)現(xiàn)這也不是純粹的山東方言,而是糅合了蒙古語:“賽因(sa-in)”——是個雙音字,據(jù)說漢字也可以寫作“賽音”或“賽銀”,正解就是“好”,稱頌大佳之義。

比這個字常常和賽連成一詞,就算單獨使用,而今常用之“比”,已經(jīng)不再是“櫛比鱗次”“朋比為奸”“比比皆是”“比物丑類”這一類的“比”;而是在比高下、比先后、比多寡、比大小等意義上用得更多。這是時代環(huán)境使然,在一個充滿各式各樣競爭的環(huán)境里,每個單獨的字從遙遠的語意環(huán)境中一路走來,卻非始終如一。仔細(xì)推敲一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除了“爭”()——兩人相持一物而不能下——之外,競、賽、比這些個字后來通通縮節(jié)、簡化了。

字,反映了每一歷史階段的現(xiàn)實處境和價值取向。字的意義有時膨脹,有時萎縮,隨時人而決。當(dāng)競爭、比賽無所不在,甚至深切地擠壓著我們的心靈,這些個字的其他意義就消解了,換句話說:這些個字的別種意義就死去了。除非,在一個無時不競爭、無處不競爭、無人無事不競爭的時代,我們?nèi)羰强系拖骂^想一想:我們會不會是那競技場上相互殘殺的格斗士(gladiator)呢?我們是不是某種權(quán)力意志所驅(qū)使的戰(zhàn)俘或奴隸呢?

字詞辨正

競爭之外

一、“賽色”是指:

①選美②賭紙牌③擲骰子④搴旗取勝

二、“賽娘”是指:

①美女②女奴③神女④女兵

三、“賽鸚哥”說的是:

①將鸚鵡染成五彩繽紛爭奇斗艷②將風(fēng)箏繪成五顏六色③將杜鵑花染成綠色④將牡丹花培育成紫青色

四、“勝民”通常是指:

①交戰(zhàn)雙方勝利國的人民②前朝遺民③階級地位較高的人民④統(tǒng)治者壓制人民

五、“勝兵”有好些不同的意思,下面哪一項不在其中?

①能充當(dāng)士兵參加作戰(zhàn)的人②精兵③打勝仗的部隊④殘留在戰(zhàn)場上的部隊

六、除了爭逐、比賽,“競”這個字還有哪些意思?

①追趨②爭相③竟然④與“境”字通

七、“競病”二字連成一詞,說的是:

①作詩押險韻②文章義法不通暢③互相以生病訴苦④不敵病魔摧殘

八、“競民”是指:

①追求人民利益②有競爭力的國民③使國民處于對立狀態(tài)④爭訟之民

九、以下四個“爭”字,哪一個音、義與其他三者完全不同?

①爭子②爭友③爭伯④爭弟;

十、以下哪一個“爭”字用法與旁者不同?

①爭如②爭些③爭向④爭奈

答案:③、①、③、②、④、①~④、①、④、③、②

人生勇敢果艱難

——關(guān)于勇敢的字好像少了點,而畏懼呢?

小時候每年過舊歷年,家里都會設(shè)一場一連兩三天的牌局,大人們從八圈搓到四十八圈,吃了打,打了吃,輪流做“夢家”的一兩人便在牌桌邊的小榻上、竹椅上困覺。

牌戲方酣的那幾日,大白天的,家里待不住,外頭也沒處可去,我和一個小姊姊玩伴就提著原本放水果的竹編籃子,里頭盛滿了空香煙盒,步行到村口的幼稚園閑晃——那兒是我的“學(xué)?!?。有一回忽然察覺玩得晚了,天都黑了,小姊姊看看天色,又看看四下里帶著迷茫煙氣的庭園,說:“鬼都出來了?!?/p>

我聽過鬼故事,然而鬼故事里的鬼一向都在故事里嚇唬小孩兒,從來沒有那么切近地來到我身邊過。這一句“鬼都出來了”著實太恐怖,我渾身上下不由自主地打起了哆嗦,還得假做鎮(zhèn)定地說:“他們從哪來的?”

小姊姊仍舊一副云淡風(fēng)輕的模樣,這廂看看、那廂看看,不住點著頭,說:“白天太熱,他們都躲在磚縫里。晚上涼快了,磚縫里又太擠了,所以他們都出來了。”

我嚇得登時就哭了,說:“我要回家!”

小姊姊說:“你是男生,你要勇敢呀!”

那應(yīng)該是我此生第一次感覺到這個語詞和我有關(guān),可是確實又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的一刻。我一路大哭著從龍江街跑進巷子,但覺兩邊磚墻的縫隙之中不斷地飄出了輕煙一般的鬼身。但聽得小姊姊在后面不知多么遙遠的地方說:“你的籃子!你的籃子!——欸,你要勇敢一點啊!”

我才不要。

不知道心理學(xué)家怎么說,但是從語言學(xué)的角度看,常用字里面,表現(xiàn)膽氣豪壯的大約只有勇、敢、果三字。我只能勇敢地判斷:人性中畏懼的成分所占的比重相當(dāng)大。

在金文中,“勇”()是一只手拿著一支短兵器——這兵器的形體就像是一個頂上缺了那一橫劃的“用”字——持短兵以臨敵,表示近身接戰(zhàn),你說勇敢不?

“螳臂當(dāng)車”的故事出自《韓詩外傳》,說齊莊公出獵時,看見這么一只不自量力的小家伙,竟然“舉足搏輪”,齊莊公趕緊“回車而避之”,以表示敬重天下勇士之意。這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勇敢可能不是不自量力,而是有眼界、更有胸懷。至于有的文字學(xué)家另持異論,以為“甬”是花朵茂盛的樣子,把來形容實力壯、氣勢盛,這解釋怎么看都有些虛張聲勢。

相較之下,甲骨文的“敢”()復(fù)雜得多,兩只手相持,前趨而爭取。左下角看似“耳”的字符其實是個“甘”,算是這個字的聲符,并不具備字義。由原初的“盡力爭取”之義逐漸演化,敢字就有了“行為堅決”的用意。

果敢兩字連用,早在《禮記·文王官人第七十二》中就有:“營之以物而不虞,犯之以卒而不懼,置義而不可遷,臨之以貨色而不可營,曰絜(潔)廉而果敢者也?!边@一長串字句里所形容的勇敢,可不是逞意氣、斗蠻力,而是一種全面的、堅決的價值感,那是理想的官人(卿大夫)所應(yīng)該具備的特質(zhì);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孟子所說的那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而“果”字——植物生命的終極之物——當(dāng)然也隱喻著人生行事的目的,它不但象征著充實飽滿,也顯示“能”“真”“決然”“如若”等義,可是當(dāng)它被用來表現(xiàn)軍事階級的時候,顯然是鼓勵人以個人最終的結(jié)局來對賭國家的榮譽——《左傳》所謂“殺敵為果,致果為毅”,而唐代的“果毅都尉”“果毅校尉”就是這么來的。

不過,絕大部分表述人心感應(yīng)于外物的情緒,多是不勇敢的。先說“怕”,這個最常見的恐懼之詞原來并非恐懼之意。一個心,一個白,表達的是“內(nèi)心恬靜,言行無貪無肆”,就是“無為”。又因為“白”是日將出之前所見的微光,便有單純、高潔的意思。無論是《老子·二十章》:“我獨怕兮其未兆?!保ㄎ覅s淡泊得沒有什么想做的事),或者是司馬相如的《子虛賦》:“怕乎無為,憺乎自持?!保ūС种礋o為的心境)都與“泊”字通。

到了唐代,這種單純高潔的心境便不知如何轉(zhuǎn)出了“畏懼”的意思;杜甫的《官定后戲贈》詩就寫道:“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毙谔鞂毷妮d,杜甫被任命為河西縣尉,他不肯屈就,改任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這是個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門禁鎖鑰的差使,杜甫實在傷心,便寫了這首自嘲之作。

其他如韓愈《雙鳥詩》可證:“鬼神怕嘲詠,造化皆停留?!币约霸〉摹秱b客行》:“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币捕伎梢宰C明:唐朝人說的“怕”,已經(jīng)沒有漢朝以前的人那么玄了??磥響?yīng)該是民間俗語所致,或許心中空無一物,就將虛心變成了心虛。

“害怕”也是俗語,卻把“害”字變“怕”了?!昂Α北緛碛袨?zāi)禍、惡事的含意,原來“宀”表示家庭,“口”表示爭吵,顧名思義,災(zāi)禍多起自家庭中的是非口舌,而中間那個長得很像“豐”字的字形(讀作“介”)現(xiàn)在已經(jīng)死了,這個字是三斜撇貫以一“丨”,意思是“散亂之草”,這個聲符兼有表義的功能,表示災(zāi)亂。本來“害”字就是用以描述災(zāi)亂,沒有表述心情的用意,可是連上一個怕字,就跟“駭”字相通了。

俗語的力量強大,至少在宋代(如《朱子語類》),“怕”字還轉(zhuǎn)出了“難道”“豈是”的用法,所以“恐怕”不是真的怕,而是反詰猜測之詞,可見人們對于不可知、不可測的結(jié)果,總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悲觀。此外,還有一個“怖”字,也是怕得莫名其妙,原本“怖”是將貴重之物(古代的貨幣)敬獻于神前,小心翼翼、莫使污損,結(jié)果也成了恐懼的代詞。

仔細(xì)檢索以“心”為部首的字群,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表現(xiàn)人類情感的字都是負(fù)面的,其中又以憂懼居多,除了“怕”“怖”之外,“怪”“恐”“怔”“悒”“悸”“惴”“栗(慄)”“憚”“懔”……都含有膽怯、畏葸的意思。

如何抵擋這種恐懼呢?我發(fā)現(xiàn)一個也已經(jīng)死了不知道多久的字——“悾”。原先以為它跟“恐”字差不多,稍稍一留意,才知道這是表現(xiàn)“中心誠實”的一個字,能虛其中而無我、亦無我執(zhí),乃見誠實??磥砀玖x的“怕”差不多,怕字既然已經(jīng)怕了,不想為怕所苦的人能放空自己嗎?

也許,放空我執(zhí)正是勇敢的基礎(chǔ)。然而總透露著幾分說來容易的況味,老實說:空言放空容易,讓我感覺磚墻縫里真的什么都沒有,還不只是理智能夠達成的。

字詞辨正

果然都害怕

一、哪一句中“敢”字與其他的差異最大?

①敢問夫子惡乎長②敢布腹心,君實圖之③若得從君而歸,則固臣之愿也,敢有異心④果敢之氣,剛正之節(jié)

二、“帝果殺吾子”之“果”,與下列哪一句中的“果”字意義相近?

①言必信,行必果②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③刀筆吏不可為公卿,果然④君是以不果來也

三、“勇蟲”是指:

①螞蟻②螳螂③蜜蜂④蟋蟀

四、“怕不是被我猜對了”的“怕”,應(yīng)該解作:

①難道②恐懼③想必④應(yīng)該

五、“天氣怪冷的”的“怪”,應(yīng)該解釋作:

①太②甚③微④忽然

六、“懼”的本義與哪一類動物有關(guān)?

①昆蟲②小獸③鷹隼④虺蛇

七、以下哪一個字與敬神所產(chǎn)生的畏忌有直接的關(guān)系?

①恐②怖③怯④怕

八、挑個錯字:

①毛發(fā)慫然②毛發(fā)悚然③毛發(fā)聳然④毛發(fā)竦然

九、下列何字沒有憂懼的意思?

①悾②恐③悸④惴⑤栗⑥憚⑦懔

十、“勇盧”是一個五官之神的名字,主掌:

①眼②耳③鼻④舌

答案:④、③、②、①、②、③、②、①、①、③

病字仍須識字醫(yī)

——除了身體之病、精神之病,還有語言之病;對于這一方面,人們似乎不太講究。

我四歲那年春天,久咳不止,父親帶我到村子口的松本西藥房找鐘大夫。我記得非常清楚,鐘大夫診斷得斬釘截鐵:肺炎。父親有兩個選擇:要不就送往大醫(yī)院住院治療,要不就每天早晚帶我上西藥房來打針。將家庭積蓄、用度合計了一番,父母親商量的結(jié)果:“還是交給鐘大夫吧?!?/p>

鐘大夫在日據(jù)時代是個獸醫(yī),娶了一個皮膚白皙、總是溫言軟語的日本妻子,先后有了四個女兒之后,才生下一個和我同齡的男孩,只知道那孩子小名的發(fā)音是“Adibo”(日語發(fā)音,原意是醫(yī)學(xué)用語的脂肪adipose)。病程長逾匝月,我跟Adibo甚至成了每天早晚都要隔窗相互點頭微笑的朋友。日日清晨黃昏,父親或母親,或抱、或背地帶我“上松本”。

我知道,“上松本”的意思就是早晚三針。通常,第一針粗大如水管,盛裝著黃色透明液體;第二針細(xì)小如鉛筆,里面是無色透明液體;第三針的尺寸介于前兩者之間,針管里裝著奶白色的液體——這一針能不能打,還不一定,得每天早晚做“實驗”(我第一次了解并記住了這個語匯),那就是拿一把有磨砂面的小鋼刀,在我的肘彎內(nèi)側(cè)拉開一個十字紋,抹去滲血,再滴上一滴針筒里的奶白液體,五分鐘之后,鐘大夫會問我:“會不會癢?”“會不會痛?”

每天早晚割兩刀肉其實沒什么,每天早晚扎兩次針也沒什么,真正令人恐懼的是要我回答那兩句“會不會癢?”“會不會痛?”鐘大夫問得越謹(jǐn)慎,我就答得越心虛。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應(yīng)該感覺癢、或者應(yīng)該感覺痛;我也不能形容,那種既覺得癢,可是又不如平時感覺的癢;既覺得痛,可是又不似平時體會的痛,實在難以名狀。尤其是鐘大夫早就威脅過:倘若“實驗”有差錯,我的身體對藥物有過度的反應(yīng),是可能“出事”的。鐘大夫每回說到“出事”的時候,食指還在我面前勾了一勾。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的威脅,來自一位慈祥和藹的醫(yī)生。他治好了我,可能相當(dāng)?shù)靡?,有時看我在隔壁理發(fā)店剃頭,還特意跑來摸摸腦袋、抓抓手,露一嘴金牙呵呵笑;仿佛我是他的某種得意成品。據(jù)母親說:他還想收我作干兒,父親說,你太容易生病,這主意倒不壞。我卻抵死不從,從此成了一個絕對諱疾忌醫(yī)之人。

這種心理障礙不免讓我覺得“醫(yī)”這么難寫的字應(yīng)該也含有難以親近的意思罷?

醫(yī)療專業(yè),自古已然。古代名醫(yī)扁鵲的話堪稱最為豪快——傳聞魏文侯曾經(jīng)當(dāng)面問他:“你們一家兄弟三人,都執(zhí)業(yè)行醫(yī),敢問誰的醫(yī)術(shù)最高明?”扁鵲應(yīng)聲答道:“我的長兄能觀察氣色,是以名不出于家族;仲兄能辨視毫毛,是以名不出于鄉(xiāng)里;至于我,針人以血脈、投人以毒藥,故能名聞天下?!?/p>

杏林春暖、妙手回春,都無法捕捉醫(yī)者的殺伐之氣——“醫(yī)(醫(yī))”原本就是如此。這個字的上半,右邊是個“殳”(音“書”),是古代的一種長兵器。左半邊的“醫(yī)”則是裝盛箭矢的囊袋,引申為“擊中目標(biāo)所發(fā)出的聲音”,看來也攻擊性十足。

至于“醫(yī)”的下半部——就是今日繁體書寫的“酉”字部首——也有用意,酉即酒,很多時候,“酒”可以說是藥的媒介。一向別具只眼、注重文字演變歷程的文字學(xué)家、《說文解字注箋》作者徐灝認(rèn)為:“治病以藥為主,而以酒為使(使者)?!边@是很務(wù)實的說法。畢竟,對于病人來說,能驅(qū)疾的醫(yī)者是慈悲和善的神仙;但是對于疾病而言,醫(yī)者便是殺手克星了。

和醫(yī)字經(jīng)常連用的“療(療)”也基于通俗文化的流傳而在近年間成為一個廣泛使用的字。我們常稱某些喜談心靈創(chuàng)傷及自我啟發(fā)的抒情散文作者為“療愈系作家”,也有許多土地開發(fā)商推出住宅建案時會強調(diào):住居規(guī)劃中一定會包括近似溫泉設(shè)施的“水療區(qū)”(SPA)——可見有病不求人也十足成了風(fēng)尚?!隘煛迸c“自愈”看似有了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不過,這個字原先是指古代祀神、求福、禳災(zāi)的時候所舉之火(燎),這一定是跟古人治病的時候有迎神的儀式有關(guān)。

從“療”字看,幾乎所有與疾病有關(guān)的字都屬“疒”(音“床”,原本是人因病攣縮曲倚之狀,更好的解釋則是人靠在一張床上),這說明中國字的分類涵蓋生活經(jīng)驗的準(zhǔn)確性和普遍性。試想:無論內(nèi)科、外科;亦不分診療、休養(yǎng),有什么是共通不變的?恐怕還就是那張惱人的病床。

歸病床所轄,最常見的是“疾”“病”二字;這兩個字也有層次之分。“疾”字在甲骨文中原本不是“疒”字偏旁,而是畫了一個人腋下中了一箭(),其痛苦可知。箭矢有快速之義,所以這個字也常用來表達“急速”的意思,引申而言,“疾”也表示“急病”“病勢來得很快急”。

“病”就更有意思了,由于“丙”訓(xùn)火,含有火熱之義,以生活經(jīng)驗而言,急病一旦加重,引發(fā)身體的抵抗,體溫不免升高,發(fā)燒了。這就是病字的來歷——不消說,病是比疾還要嚴(yán)重一些的。

和“病”字經(jīng)常連用的還有一個“癥”字。一般多將“病癥”當(dāng)成同義復(fù)詞使用,這也是誤會。究其原本,“癥”字在中古以前不見于書寫,連小篆里面都沒有出現(xiàn)過,恐怕是一個相當(dāng)晚出的后起字,它的意思是疾病的“征候”,應(yīng)該是從“證”分化出來,專用于醫(yī)療的名詞,指的是借以看出病根的種種外顯的征候,以之為證,借以診斷的意思。

每說到醫(yī)病關(guān)系,我就會想起蘇東坡《墨寶堂記》里的話。他語重心長地提醒世人:“蜀之諺曰:‘學(xué)書者紙費,學(xué)醫(yī)者人費?!搜噪m小,可以喻大。世有好功名者,以其未試之學(xué),而驟出之于政,其費人豈特醫(yī)者之比乎?”

引《國語·晉語》里“上醫(yī)醫(yī)國,中醫(yī)醫(yī)人,下醫(yī)醫(yī)病”的話勉人立大志,似乎高瞻遠矚,但仔細(xì)想想東坡“學(xué)醫(yī)費人”的話,會不會嚇得儆醒一些呢?

字詞辨正

醫(yī),何等殘忍

一、下列哪一個語詞不是古代名醫(yī)的名字?

①醫(yī)閭②醫(yī)緩③醫(yī)和④扁鵲

二、《周禮·天官》上記載了四種帶有酒精的飲物,分別是清、醫(yī)、漿、酏;請問“醫(yī)”的成分是什么?

①艾汁發(fā)酵②水加醴酒③粥加曲糵④白術(shù)加酒釀

三、顧名思義,“疾疾”有快速的意思。但是,這個詞語也可以形容:

①病懨懨的樣子②殘廢的樣子③痛苦的樣子④憎恨的樣子

四、“疾夫”用以形容:

①身體衰弱的人②心懷嫉妒的人③動作迅速的人④情緒惡劣的人

五、《春秋公羊傳》上形容楚國:“夷狄也,而亟病中國;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這里的“病”字表示:

①疏遠②侵犯③憎惡④鄙夷羞恥

六、“病入膏肓”形容病勢險惡、難以醫(yī)治,“膏肓”的位置在:

①心肺之間②肝腎之間③心臟與膈膜之間④膈膜與肝脾之間

七、以下哪一個詞里的“病”字和其他的病字詞性有差別?

①病香②病魅③病酒④病涉

八、《禮記·樂記》有“病不得其眾也”,此處的“病”是指:

①痛苦②惱恨③禍害④憂慮

九、“疒”是一個人倚靠著什么?

①椅子②墻③床④幾

十、“療(療)”字的聲符“尞”與下述何者有關(guān)?

①環(huán)境開闊②掀開遮蔽③明白內(nèi)情④舉火祀神

答案:①、③、④、②、②、③、①、④、③、④

一個小宇宙

——這個字的右半邊就是它的本相、本義,衍申的常用字屈指可數(shù),它卻自成一個宇宙。

那年冬天,全班的小朋友都在比賽身上穿得下幾件衣服,有人穿八件、有人穿七件,都不是什么防寒的材質(zhì),即使穿得再臃腫肥厚,還是冷。只好趁下課十分鐘沖上教室頂樓,玩騎馬打仗。

必須是兩個底盤厚實、身材魁梧的大個子側(cè)身向前、四臂搭把、握成兩圈,由這兩人馱起一個體態(tài)輕盈、身手矯健的小個子,才會是最佳戰(zhàn)力組合。游戲再簡單粗暴不過——某一方的三人組合將另一方的三人組合絆翻、拆垮,或者六個人滾作一團倒地之后,視騎壓在最上方的一人為準(zhǔn),裁定獲勝的隊伍。

班上敢玩也愛玩這游戲的人不多,但也總湊得出七八個隊伍。各自編組之后,一場混戰(zhàn),很快就會分出勝負(fù),就連在一旁呵著白煙看熱鬧的同學(xué),也能分享斗戰(zhàn)的熱烈之氣。的確,我就是那個從來都只能看熱鬧的,因為我不只個子小,筋力也弱,通常一上馬就給人隨手推倒了滿地滾著傻樂。

同樣很難與他人組成隊伍的另一個人是沈鴻烈,外號人稱“西瓜頭”。西瓜頭個子不小,但是后腦勺上長年貼著一兩塊黑皮膏藥,據(jù)說那膏藥下面是外觀紅腫、內(nèi)在深不可測的癤子。也就因為那癤子太顯眼,沒有人愿意和他并肩作戰(zhàn)。

有那么一次,正當(dāng)各組人馬整頓手腳、振作精神之際,估計是西瓜頭太想加入戰(zhàn)圈了,他忽然低聲跟我說:“你等等騎到我背上來,我們就這樣沖過去,把他們?nèi)慷挤诺梗 ?/p>

不知道是哪來的信心和勇氣,就在他人發(fā)動一場混戰(zhàn)之際,我跳上了西瓜頭的背,扶著他的肩,很快地擠進戰(zhàn)圈,聽見有人大喊:“Os─kay!”(當(dāng)年我們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暫停),因為有人發(fā)現(xiàn)了我和西瓜頭并不是三人組合。然而西瓜頭不在乎這些,他一徑低頭猛撞,仿佛就是要把所有的人沖倒;而我,只是一件他使來并不十分趁手的兵刃罷了。

很快地,我被張國器和葉光陵戰(zhàn)隊的騎士吳品怡一把緊緊抓住。吳品怡個子比我還要瘦小,可是力氣出奇地大,他雙手抓住了我的衣領(lǐng),就像扔鐵餅一樣地把我甩了出去。我的頭就撞在不知何時杵到我身后來的石墻上。接下來我聽見了上課鐘聲,滿地翻滾的同學(xué)大聲吼叫:“不算!不算!”看見西瓜頭的膏藥脫落了,癤子滲出血來。但他仍瞪著一雙虎圓虎圓的眼睛喘氣,還想找個什么人來推一推的樣子。

可是,我自己卻經(jīng)歷了此生最奇特的一次神游。

此后不知過了多久,我只有一段記憶:那是騎馬打仗之前七八年吧?我可能只有兩三歲大,父親帶著母親和我參加了一次參觀旅行,目的地是基隆港口的大小軍艦。行程當(dāng)中,一度我在一艘較小的快艇里,嚷著要小便,然而當(dāng)時天候極壞,大雨傾盆,艙房門窗都緊緊關(guān)閉著,而室內(nèi)也沒有廁所。父親掏出一條手帕,要我尿在里面。我執(zhí)意不肯,便放聲大哭了。這件事在我成長的歲月里常被父母拿來說笑,到底后來如何解決,我也沒有一點印象??墒?,在暴風(fēng)雨襲打的顛簸浪濤之上,面對一張手帕而不肯尿尿的記憶,卻在我此生首度、也是最后一度的騎馬打仗大挫敗之后盤旋腦際、纏祟多時。我稍微恢復(fù)神智第一眼看見的,是站在講桌旁的社會科老師宋新民。社會科是下午一、二節(jié)課,那么,上午的最后一節(jié)課,以及接下來的午餐、午睡都到哪里去了呢?我怎么一點影都不記得了呢?而我能夠想起的,怎么就是父親掏出來、捧在掌心里的一方手帕呢?

這件事,我只在二十年后跟一個號稱博聞強記、無所不通的同儕說起。我向他請教:“我那樣算是腦部受傷了嗎?會是永久性的傷害嗎?”

我那博學(xué)的朋友答復(fù)我:“理論上,人只要經(jīng)歷過了,就不會忘記任何事,你忘記了,只是沒有找到搜尋的路徑。應(yīng)該問的是:騎馬打仗之后那一段時間里的記憶路徑,為什么會被暴風(fēng)雨里的軍艦覆蓋?”

“為什么?”我問。

我的朋友非常哲學(xué)地回答我:“我不能回答你的腦子里的問題?!?/p>

在常用字典里,腦(腦)、惱(惱)、瑙算是一個群組,分別隸屬不同的部首,意思彼此無涉,右邊的字根也從未獨立成一個有意義的字,它甚至沒有讀音。左邊若是加上個“匕”,則是“腦”的本字(),這個寫成匕的偏旁也和匕首無關(guān),其實只是一個反寫的“人”,人的身體為什么要反著寫呢?因為造字的人有個奇特的觀點,認(rèn)為腦在人體的后方;怎么表現(xiàn)呢?干脆把人體寫反。匕字偏旁的腦,就是一個大頭殼,上面長著幾莖頭發(fā)——巛。

巛,是川的異體字,本義是較大的水流——可想而知:較小的水流就是ㄍ、再小的水流就是ㄑ;可是這里還有更復(fù)雜的問題。腦字右上角的巛根本與大小水流無關(guān),它就是頭發(fā)的象形而已。寫成巛,是書寫同化的自然現(xiàn)象(就如同“春”“秦”“泰”三個字的上方都是三人,卻完全不是同一來歷,意義也各不相同)。

在頭發(fā)底下,當(dāng)然就是腦的本體了:右下角的“囟”(讀作“信”),是“頭腦蓋會合之處”。幼兒階段以前,人的顱骨前方柔軟似孔竅,謂之“囟門”。這個“囟”字很容易跟“囪”“囪”混淆,事實上,“囟”字中間的“ㄨ”,就是腦的紋理,而被稱為“瑪瑙”的玉石之所以這么命名,也是由于石中“文理交錯,有似馬腦”(曹丕《瑪瑙勒賦序》)。

腦之為物也大矣。近代西方醫(yī)學(xué)的常識告訴我們:腦是一個我們不但沒有充分開發(fā),甚至還可以說是低度開發(fā)的小宇宙。但是漢字之于腦,似乎帶著某種存而不論、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雖然人的思慮、情緒、感官、運動無不與腦有關(guān),可是系諸于此之字,居然只有一個:惱。

惱,和腦、瑙一樣,都是小篆以后才出現(xiàn)的字,本義是“有所恨也”。有的文字學(xué)家指出:這是因為人在憤恨動怒的時候會頭痛的緣故。頭痛,把腦、惱連結(jié)在一起,也就如此而已了。你若要問:人的七情六欲那么復(fù)雜,怎么都不關(guān)腦的事呢?是的,純粹從漢字的書寫和認(rèn)知活動來看,我們把那些復(fù)雜的東西“一股腦兒”都放在“心”里了。

此外,長期以來,由男性士大夫主導(dǎo)的文字詮釋傳統(tǒng)也不免透露出對于負(fù)面情緒的性別歧視。作為一種稱不上偉大的惡劣情緒,惱還可以寫成女字偏旁。所以,我們甚至可以大膽地推論:古人總在表現(xiàn)忸怩、悵惘的情感時用“惱”字,使之充滿受委屈的女性的氣質(zhì):“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薄皦魯嗦┣?,愁濃酒惱?!狈樘扑稳嗽娫~,唯有李白的《贈段七娘》詩里活用了惱字,他筆下的惱,沒有一點怨氣,全是強大的相思:“千杯綠酒何辭醉,一面紅妝惱殺人?!眽衙罉O了!

我在讀小學(xué)的那個時代,臺灣最重要的名物就是稻米和樟腦,我始終不明白,衣柜和廁所里發(fā)出陣陣刺鼻香氣的白丸子是哪一種動物的腦呢?樟樹不是植物嗎?植物又怎么會有腦呢?日后漸漸明白,原來老古人形容事物之精華,多用腦字?!侗静荨飞险f:南番諸國盛產(chǎn)一種香料,叫“龍腦香”,都是在深山窮谷之中才能得見,必須是千年以上的老杉樹,枝干不曾遭到砍伐損動,才會產(chǎn)生自然的香氣。萬一有損,則“氣泄無腦”。這一套說法或許經(jīng)不起科學(xué)的檢驗——起碼龍腦香不該出自杉樹應(yīng)該無疑,樟腦也應(yīng)該是由樟樹根干的酮類結(jié)晶提煉而成。不過,我猜那“氣泄無腦”四字用意,在奉勸人維護高年老樹,無論哪一種喬木,謂之有腦,畢竟還是出于敬惜保育之心。

字詞辨正

大好頭顱仔細(xì)看

一、下列哪一句詩的“惱”字與他者用意不同?

①一面紅妝惱殺人②東風(fēng)惱我,才發(fā)一襟香③春色惱人眠不得④多情卻被無情惱

二、“囟”讀若:

①兇②釁③窗④匆

三、“腦”右邊的字根是頭殼的象形字,長在囟上的“巛”讀作“川”,它是什么意思呢?

①頭發(fā)②水流③熱氣④草叢

四、“腦后插筆”是形容人:

①用字粗率②文思敏捷③好打官司④足智多謀

五、“腦后賬”是指:

①賴掉的債務(wù)②過往的事③說不清的糾紛④誤傳的消息

六、該用下列哪一個詞形容帶有錯畫紋理的寶石?

①馬腦②瑪瑙③碼碯④以上皆是

七、“腦脂”是指:

①白皮膚②白頭發(fā)③白內(nèi)障④白血球

八、“晉侯夢與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腦?!边@是《左傳》上很有畫面感的一個夢境,“盬”是什么意思?

①敲打②挑弄③涂抹④吸食

九、猜一猜,道教稱為“腦華”的是什么?

①頭發(fā)②眉毛③枕骨④皺紋

十、再猜一猜,佛經(jīng)上稱“腦根”的是什么?

①頭發(fā)②眉毛③枕骨④皺紋

答案:①、②、①、③、②、④、③、④、①、③

魔與騙的欺迷之障

——看魔術(shù)而受騙上當(dāng),才會大呼過癮,這不奇怪嗎?

初學(xué)騎自行車,還是小學(xué)五年級的時候。我騎的是父親那一輛二十八吋的幸福牌,左腿落地像個撐子,屁股還夠不著坐墊,右腿則必須從橫杠下方斜穿到對過,才能勉強踩住踏板,一使勁兒,輪子左左右右扭晃著,迤邐歪斜能踩出幾十尺,從巷子口騎回家門口,還沒有摔趴,我已經(jīng)相當(dāng)?shù)靡饬恕?/p>

門口的母親操著一口終身不改的濟南土話對我說:“你要能騙上車,才算是真會了?!闭f時,她半旋了一下身子,右手順勢夸張地畫了一個大圓弧。當(dāng)時聽在耳朵里,是那個“騙”字。她的意思,我是明白的,就是要我用左腳發(fā)動,單踩一邊,踩得車身向前移動了,同時高抬右腿,直接坐上坐墊,右腳也就搭上位在高點的右踏板了。

就跨身上車而言,“騙”,是個意思完全不相干的錯字。

學(xué)習(xí)母語之時,并不是字字皆就音而通義,往往在還很幼小的時候,人們留得了某些“字”與“意思”的關(guān)聯(lián)印象,便以為就是那么寫,就是那么讀,就是那么解釋。然而,若是沒工夫查考,卻可能誤會一生;這是自己騙自己的障眼法,應(yīng)該算是一種原生的魔術(shù)。讓我們從魔術(shù)說起。

有的魔術(shù)師愿意這樣說:魔術(shù)就是騙術(shù)。但是能這么說,需要一點兒勇氣。

“魔術(shù)”二字的翻譯詞極好,因為“魔”這個字的來歷恰恰符合了這種雜技的特性。魔,不見于甲骨文、金文。小篆中有此字(),便是群鬼之一,但是在一般文史資料中也罕見。這個指稱某種鬼怪的字若非佛教東傳,用來作為梵文mara的音譯,恐怕也就是一個死掉的字了。

佛教之中,將一切擾亂身心、妨礙修行的心理活動都稱為“魔”。所以,這個重生的字便不再是某一神秘妖物的名字,而成了我們感知、情智與意志上軟弱、迷惑的代詞。大約除了“魔力”一詞以外,絕大多數(shù)冠以魔字的語匯——如魔心、魔道、魔障等,都意味著施與受相對、相需而導(dǎo)致某種功果受阻的情況。也只有“魔合羅”看來算個好東西——這是宋元以降,每年農(nóng)歷七月初七,為表送子祝福之意,市集上會出現(xiàn)的一種吉祥物。

既然說魔術(shù)是騙術(shù),被騙的人越是受愚受弄,越是開心,這心理狀態(tài)也有趣。其情頗類同于閱讀《見字如來》,原先自以為明白的字,忽然發(fā)現(xiàn)出于長遠的誤會,一旦恍然大悟,也頗有意趣。

就像先前提到的這個“騙”字,在中古時代,就是描述一人“側(cè)身抬腿跨上”的動作,之后,就可以在大量的元代戲曲、明代小說里讀到這個字。最初應(yīng)該是專指飛身上馬的動作,像是《金瓶梅詞話·第六八回》:“一面牽出大白馬來,搭上替子,兜上嚼環(huán),蹝著馬臺,望上一騙,打了一鞭?!币恢钡綆装倌旰?,洪昇的《長生殿·合圍》里也這么說:“雙手把紫韁輕挽,騙上馬,將盔纓低按?!?/p>

大約在這個字義普遍成立而廣泛使用的同時,也引出跨越、超越的意思,汪元亨《醉太平·警世》曲:“吞繡鞋撐的咽喉裂,擲金錢踅的身軀趄,騙粉墻掂的腿脡折。”明代無名氏《下西洋·第三折》:“西洋取寶傳天下,故駕輕帆騙海來?!?/p>

從“騙(跨過、超越)粉墻”的說法開始,“騙”字已經(jīng)悄悄地跨過單一語意的藩籬,準(zhǔn)備行騙。我們用久了這個和“翻墻”“跨界”意象密切相關(guān)的字,自然也就讓我們上了當(dāng)(被人超越了理智防范的屏障),于不知不覺間被欺罔的感受也就跟著堆疊上來。欺騙之意,遂乃成立。

除了“騙”是從超越這個意義上轉(zhuǎn)入了欺哄之外,“欺”這個字原本也有遮蔽、凌駕甚至辜負(fù)的含意。我看小篆此字(),右邊就是“欠”,那是一個人喘著大氣,像是要搬動左邊幾上的一個大籮筐——也就是“其”。這跟哄、騙有什么關(guān)系呢?那就得查考:在許慎的《說文》中,欺應(yīng)該是“諆”的簡化字,原本形容人說話不老實,是得費挺大的勁兒的,大言成風(fēng),屢屢長吁短嘆,這“諆”乃是形聲兼會意之字,一旦簡化,“欺”字反而表現(xiàn)得不明不白了。

障眼法應(yīng)該是吳承恩在《西游記》里的一大發(fā)明,這三字似乎表示,念一口訣即能使人注意力渙散、轉(zhuǎn)移,而不能見物。障字,原本也沒有什么好意思。除了遮擋、阻塞之外,還可用以稱呼邊境檢查崗哨所在的戍居小城區(qū),以及與“嶂”字相通的險屏高山、與“瘴”字相通的毒癘病害。佛經(jīng)翻譯也豐富了這個字的內(nèi)涵,人的煩惱,還有基于某種輪回因果而導(dǎo)致的挫折,都可以用“障”來涵攝。

障字結(jié)詞,也會產(chǎn)生美感。古代帝王儀仗里的長柄大扇子,用雉尾毛羽制成,目的不是扇清涼風(fēng),而是蔽人耳目。至于拿袖子遮臉的,一定是美人嗎?請勿存疑——遮住了也就不暇求證了;白石道人的《角招》詞寫得多好:“猶有。畫船障袖。青樓倚扇,相映人爭秀?!薄罢先铡币辉~常出現(xiàn)在書畫史,古人題壁于佛寺,稱墻為“障日”;走馬時跨下有鞍韉,垂于馬腹兩側(cè)的“擋泥板”制作精致,常以錦繡裝飾。李白《紫騮馬》有句:“臨流不肯渡,似惜錦障泥?!毙稳莸摹罢夏唷保置罢虾埂?。

我們把這些與受騙、錯覺、屏蔽、障礙有關(guān)之字一氣讀來,應(yīng)該不難體認(rèn):上了當(dāng)、著了魔,不必他求于人,是我們自己的感官知見出了岔子。至于到底是怎么岔的?可別問我。語言本身不能解決現(xiàn)實——語言,人說也是一障,很難騙——跨越——過去。

字詞辨正

魔障心生

一、下列哪一個詞匯中的“魔”與他者語意疏遠不類?

①魔術(shù)②魔駝③魔星④魔漿

二、“魔合羅”與下列哪一個選項無關(guān)?

①每年農(nóng)歷七月初七②表示上天送子之意③一種吉祥物玩偶④人身蛇頭的護法神

三、“騙”字的本義是:

①側(cè)身抬腿跨上②欺瞞③哄④搬弄唇舌

四、“騙馬”不包含下列哪一個意思?

①欺哄婦女②不務(wù)正業(yè)③精于騙術(shù)的老手④翻身上馬

五、美女明星出游,防狗仔偷拍而躲閃,正符合古代哪一個形容美女之詞?

①障狂②障袖③障面④障扇

六、婚嫁時新婦過門,夫家親族鄰里圍觀,擁門塞巷,這是唐人婚儀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謂之:

①障車②下婿③卻扇④觀花燭

七、“障日”是指:

①屋檐②墻壁③屋頂④窗簾

八、“障汗”是什么東西?

①衣領(lǐng)襯墊②馬腹擋泥錦片③綁縛頭顱的毛巾④鳥籠外的罩布

九、“欺”字語意豐富,包含下列何者?(※本題復(fù)選)

①詐、騙②遮蔽③辜負(fù)④超越、勝過

十、不常見的語詞“欺魄”,所指的是:

①向生者求代一命的鬼②求雨所用的土偶③含冤負(fù)屈的心情④禳災(zāi)所用的祭器

答案:②、④、①、③、②、①、②、②、①~④、②

紛紜眾說到繁春

——每年的第一個季節(jié)都充滿了祝福、期待和生機,令人興奮的開始,有時也令人迷惑。

年幼時我所居住的眷村,家家戶戶都是竹籬泥壁,只在農(nóng)歷新正之前髹漆了門窗,貼上春聯(lián),顯得有些亮眼——那是我識字的開蒙之處。

父親喜愛的聯(lián)語也就那么幾對,其中有“一元復(fù)始,大地回春”。旁人家也貼寫,但常見的總是“一元復(fù)始,萬象更新”,對仗比較工整。父親說萬象更新不如大地回春好,因為:“里頭藏著我兒的名字!”

由于字形演化、改變的緣故,春字在不同的字書里被歸為不同的部首。東漢許慎的《說文》將春字歸入“艸(艸)”部,這是因為小篆的春()寫成一個“艸”頭,底下一“屯”,“屯”下一“日”,這個字的原初之義是個動詞,讀若“蠢”——也并沒有愚笨的意思——所指涉的,乃是振作、出動?!巴汀奔仁沁@個字的注音符號,也兼具表義的功能,和上面的“艸”字頭一樣,象征草木之初生。

到了隸書和楷書里,春字大致定了型,字頭就和“奉”“奏”“泰”“秦”“舂”同化了??磥矶际恰叭薄叭恕钡慕M合,隸書多將那人字底下的兩撇和三字的最后一橫劃斷開,看來像兩撇八字胡;楷書則讓這個人形貫通而下,顯得神完氣足多了。

無論如何,“三”“人”合體,是將原先形狀和意義根本不相干的初文符號硬生生統(tǒng)一起來。比方說:“奉”字原先寫的是兩只手拱捧一物(),“奏”字在石文里則是地下帶根的三棵草(),“秦”是雙手倒持著已經(jīng)結(jié)實的禾穗(),“舂”字的金文非但有一左一右兩只手,手里還拿著杵,往下頭的臼里搗粟米()??墒且坏┩?,就一律“三人行”了。

我聽到最荒怪的一個解釋是:人之為物,可以貫通天地人三才,而“三”的三連劃,就是《易》卦里的陽爻,所以才會說:“三陽開泰”。實則這個“泰”字原本與八卦、術(shù)數(shù)一點兒關(guān)系也沒有。在石文里,這個字()的上方是個“大”字,也就是這“泰”字的聲符;中間左右是兩只手,底下的符號更清楚,就是水。雙手捧水,取其滑而易脫,多么流暢?多么亨通?

但是老古人造字立說,未必不可通假附會。讓我們回到春字來看一看,會發(fā)現(xiàn)《易經(jīng)》也不是全然沒有立足之處。在前文提到的《說文》之中,許慎訓(xùn)春字為“推也”,以時序而言,冬天的寒冷之氣,到了立春之后轉(zhuǎn)溫,草木到此時也競相生長,這是大自然給造字者的啟迪。而《易經(jīng)》的“屯卦”也有萬物充盈其生機而始生的意思,人與事,無不在此時萌發(fā)。

萌發(fā)是多方面的,君不聞廣東鄉(xiāng)親稱禽魚之卵為“春”,連江浙方言里也有一樣的字匯。至于酒,出于冬釀而春飲者亦名春,今之“劍南春”就已經(jīng)相當(dāng)知名了。唐代李肇的《國史補》記載過更多,包括郢地的“富水春”、烏程的“若下春”、滎陽的“上窟春”、富平的“石凍春”等皆是,看名稱就消得一醉。

很多植物于花名而外還叫做某春、某某春。像是罌粟,別呼“麗春”;芍藥,復(fù)名“婪尾春”;牡丹,又叫“壽春”“紹興春”“政和春”“玉樓春”“漢宮春”;至于“獨步春”,這是荼蘼,“開到荼蘼春事了”,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的休止符。

名字里有春字偶爾也會成為話柄,我三十歲不到就被人呼為“春公”,這絕不是尊稱,而是以諧音為不雅的聯(lián)想,我也只能阿Q地把“春宮”設(shè)想成太子之所居。不過,命名曰春畢竟占有便宜之處,我每年幫好幾百位朋友寫“春帖子”,幾乎都少不了“向陽門第春先到”“春風(fēng)大雅能容物”“繁春到此是文章”之類的句子,感覺自己果然身在每戶人家,真是福澤廣被。

字詞辨正

聊寄一枝春

一、“春物”易解,春天的景物——尤其是花卉、花朵之屬;如果特指一物,會是什么呢?

①酒②茶③稻秧④發(fā)芽的種籽

二、“春”字常用來借指東方,為什么?

①東方屬木,春序木生②北斗斗杓東指,是為歲始③日由東出,萬物繁興④春水東流,滋養(yǎng)生機

三、春天有腳,也有眼,“春眼”是指:

①朵朵綻放的桃杏②柳葉的嫩芽③清晨東方最早升起的啟明星④迷離惺忪的睡眼

四、以下何者不是“春宮”的語意?

①神話中東方青帝所居之處②太子起居之地③諸侯受封的宅?、苌榈膱D畫和書寫

五、以下哪一個語匯與今日所稱的春聯(lián)無關(guān)?

①春帖②春書③春勝④春詞

六、“春駒”是以下哪一種動物的別名?

①蜜蜂②蝴蝶③蟢子④蜻蜓

七、“春賬”?是的,你沒有看錯,春天這筆賬和何事有關(guān)?

①男女的戀情②上繳的田賦③未了的花事④政府發(fā)放的農(nóng)作貸款

八、今天已經(jīng)不舉行的“春薦”之禮原本是指以果物祭獻宗廟,古代庶人階級的春薦之物是:

①黍②麥③韭④稻

九、“春腳”不是“春天的腳步”的省稱;那么是指什么?

①春天草木伸展的樣態(tài)②生機逐漸萌發(fā)蓬勃③年輕人壯游四方④官吏有德政于民

十、“春”字還是個動詞,有振作、發(fā)動的意思,其讀音若:

①春②純③蠢④舂

答案:①、②、②、③、④、②、①、③、④、③

應(yīng)知癡字最深情

——罵人不智最容易,不花什么腦筋,所以這些字的字意常?;煜ビ?。

我從小沒有被父母罵過一聲笨,日后才知道:這是很罕見的。我大多數(shù)的同儕天天受這話的打磨,有的還真自覺變笨了;有的渾不在乎,大約就是把話原封不動地把來教訓(xùn)自己的子女。可是我也一樣會犯傻、干些魯莽的事、說些不得體的話,總記得我母親還是給教訓(xùn),只不過不是一個“笨”字那么簡單。

還是孩子的我,最常犯的過錯就是丟東落西,眼鏡、雨傘、毛巾、飯盒,沒有不丟的,丟了找不著,便只能花錢添置,添置之不足,還是會弄丟。每當(dāng)母親唉聲嘆氣一陣,說:“你是屬雞的,不是屬老鼠的?!?/p>

這里頭就藏著個老山東人代代相傳的故事。

老鼠多精明哪?它們都會算——此處的算,不是算術(shù),而是未卜先知;貓在哪兒?老鼠只要一拈須就算出來了,可是偏偏老鼠沒有記性,前爪一離了須,往地下一放,就把剛算出來的事給忘了。母親用的話是“撂(山東話讀作‘料’)爪兒就忘”。她從來不說我笨,只說我屬雞的不該像老鼠。

《朱子語錄》上明明白白罵:“諸葛亮只是笨。”諸葛亮“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再怎么樣以成敗論英雄,也還不至于淪落到愚昧不智的狀態(tài);然而以朱熹的學(xué)術(shù),也不該對諸葛亮有這樣偏差的理解。這是怎么回事?

“笨”與“愚蠢”相提并論不無可疑。它原來是用以表述“竹白”的一個字。段玉裁在注解《說文》提到:竹子的內(nèi)質(zhì)色白,像紙一樣,又薄又脆,相較于竹的其他部位,不能制作器物,實在沒有什么用處。所以朱熹的話,應(yīng)該是從大歷史的發(fā)展上惋嘆:諸葛亮沒有在歷史發(fā)展的主流上起作用。

罵人不智最容易,因為不花什么腦筋,所以在任何一部字書上,這些語詞都是互相注釋的?!吧怠弊钟?xùn)“蠢”,“呆”字訓(xùn)“癡傻”,“蠢”字解為“愚笨”,“癡”字也解為“愚笨”,“愚”字和“笨”字則互相注釋,“”字有另一個讀法,音若“駟”,是急促行走之意;可是一般讀“皚”的這個字,還是“愚”“呆”之意。無論字形怎么改,意思怎么繞,就是說人智能低下。

此中還有相連上下二字之詞造成意義轉(zhuǎn)植的情況。比方說“愚蠢”?!按馈弊值谋玖x就是“蟲類蠕動”;“春”字作為聲符,也具備意義——試想:春天萬物萌芽勃發(fā),蟲動適其時也。這個字再引申,就有騷動、不安的意思,不過并無關(guān)乎智能之是否低弱。直到“愚蠢”成為連詞,上字之不智,原用之以形容下字,意思就是不經(jīng)深思熟慮的盲動、輕率的躁動?!逗鬂h書·五十八·虞詡傳》記載,大將虞詡上書漢順帝云:“百上不達,是有司之過;愚蠢之人,不足多誅。”這意思就很明白了,躁進而妄動的人,其罪不及于死。若是解為“癡傻”“呆笨”就說不通了。

然而人的價值觀總隱藏在語文體系的內(nèi)部。除了“蠢”字是被牽連笨的以外,這一群形容智能低下的字,大多有“專注”“固執(zhí)”“冥頑不靈”的意思。最有意思的是這個“呆”?!肚f子·達生》所謂“呆若木雞”里的“呆”字并沒有笨、傻的意思,而是專注凝神不動——馴養(yǎng)斗雞的最高境界。關(guān)于這一點,我們從“槑”字就得以認(rèn)知:這是個古寫的“梅”,梅花開時,枝上無葉,“槑”字明明是象形,可見與智能無關(guān),只是那花凝姿寂然,供人傻看或是看傻而已。

“傻”也是一樣,方言里說傻白,就是極白,顯示出一種高度的純凈。芍藥之極白者,別有一名曰“傻白”,卻也還提醒著賞花之人:這傻,是有雅度的。再用這樣一種理解方式看“癡”字就很清楚了,我們說人癡情、癡愛、癡賞,還是不要先假設(shè)這樣的人智能不足;畢竟心無旁騖地用情,說不定還是一種修行,也是一種美德呢。

關(guān)于“癡”,另有一個值得參考的說法。古語云:“借書一癡,還書一癡?!边@話頗值愛書人會心一笑。因為借書的經(jīng)驗往往慘痛,不是出借一方忘了索還,便是借入一方刻意不還;因此而傷了交情的事,所在多有??纯从腥司尤贿€敢將書出借,豈不愚?好容易能以借貸方式得來一書,居然還會奉還,又怎一個笨字了得?

可是根據(jù)宋人邵博《聞見后錄·卷二十七》的考證,認(rèn)為這個“癡”原本是同音字“瓻”的訛寫?!爱E”是酒器,“借書一瓻,還書一瓻”。說的是借書也應(yīng)該有償,兩瓶小酒,惠而不費,于往還之際奉致主人,聊表謝意。這是君子相期之道,又怎么能變成了“傻帽兒”的譏嘲呢?

從這個角度看事理人情,我常覺得:那個忘性特大的小老鼠能具備真智慧。盡管貓的威脅并不稍減,小老鼠卻寧可一廂情愿地徜徉在無憂無慮、無牽無掛、無拘無束的情態(tài)之中,那境界是癡,毋寧生死以之。

字詞辨正

愚蠢癡呆傻笨

一、請判斷:班固《漢書·古今人表》中列為最末一等(下下)的“愚人”里面,不包括下列何者?

①夫差②太宰嚭③秦二世胡亥④趙高

二、作為動詞的“蠢動含靈”和下面哪一個選項的意義近似?

①滾石不生苔②眾生有佛性③堅執(zhí)終有成④進取賴慧根

三、“蠢爾”是指:

①無知而動②蟲類驚蟄而出貌③愚笨的你④萬物萌芽之始

四、“癡伯子”是指:

①鴟鳥的別稱②豬的雅稱③將書出借的人④借書而返還的人

五、“癡云”是停滯不動的云,“癡雨”是久下不停的雨;那么“癡云雨”的意思是什么?

①積郁已久而終于爆發(fā)②直指久陰之后的霪雨③因本質(zhì)近似而互為因果④比喻沉迷于戀情

六、“癡客”是哪一種花卉的別稱?

①向日葵②菟絲花③月季花④木蓮花

七、兩個“呆”字并排書寫成“槑”,是指:

①梅②蘭③竹④菊

八、“傻白”也是哪一種花的別名?

①蓮花②芍藥③油桐④梅花

九、“笨”字的字源與竹子的哪一個部位有關(guān)?

①竹根②竹節(jié)③竹膜④竹皮

十、“謔”意即:

①因愚昧而受侮②傻笑③笑謔者恒癡傻④愚弄

答案:③、②、①、①、④、③、①、②、③、④

天下的媽媽一樣說

——母親之于子女、之于人類、之于大地和自然,都是不滅的象征。

許多人對小說作者的記憶力有一種奇特的推許,以為能說故事的人一定記事甚早、且記事甚牢;據(jù)說有一位前輩作家也因此順竿而上,說自己還能記得出生時的情景,真是了不起。

有人問我最早記得何事?我只有一個粗略的印象:扒開媽媽的旗袍斜襟上的盤扣找奶吃,媽媽不是太高興地瞪我一眼,說:“早就沒有了?!蹦菚r我?guī)讱q呢?真想不起來。但若要說起最早的人生風(fēng)景,除了母親和她干癟的乳,別無他者。

乳子一事,自古為然。在甲骨文里面,乳這個字原本就是一幅授乳圖()。一個跪坐著的母親,雙手環(huán)護,讓懷里的嬰兒吸食,胸脯是一根短線,并無豐腴之態(tài)——看來孩子已經(jīng)吃了不少。目前留在隸書、楷書字形里的“乚”(乙)字偏旁,正是甲骨文中母親那已然呈現(xiàn)側(cè)彎的脊椎。

到母親九十歲的時候,身形益發(fā)佝僂。有一次為了測試她的記憶力,我故意問她:“我吃奶吃到幾歲?”她想了想,說:“你騎著小車還要奶吃呢!”我記得的是旗袍上的盤扣,她記得的是小車兒。

動物行為學(xué)家勞倫茲(Konrad Zacharias Lorenz,1903~1989)觀察幼年期的離巢鳥類,發(fā)現(xiàn)它們從孵化后的第一天便跟隨著母親,勞倫茲遂稱之為“imprinting”——這個字,有翻作“銘印”的,也有翻作“印痕”的。即使在人工孵養(yǎng)的環(huán)境之下,這種反應(yīng)只在出生后的一段關(guān)鍵時期出現(xiàn)。幼鳥的銘印能力能夠經(jīng)刺激后得以發(fā)揮,認(rèn)定周邊移動的龐然大物為母親;似乎人類也如此,而關(guān)鍵期約在十八個月到三歲之間。

古今中外呼“母”,有著相當(dāng)廣泛的一致性,可能也與這種“imprinting”的反應(yīng)有關(guān)。牙牙學(xué)語的孩子還不會分辨元音、輔音,還無從組合字義,即使雙唇緊閉,所發(fā)出的“m”“m”,便是最直接的呼求。叫娘了。

母之為字,原本也很簡單,就是一個被指出兩點——即雙乳——的女子。今日通行的楷書字體可能看不明白,因為楷書非但將那兩乳從一左一右變換成一上一下,還扭折了這兩點的框架——那原本就是個“女”字。而“女”,正是一名雙手受縛跪地的人。在老祖宗們還大量造字的那個時代,女人的地位如何?顯然已不言可喻。

中國最早的字典之一《說文》經(jīng)常使用近音或同音字解釋字義,在“母”字底下,許慎用一個“牧”字來為“母”作解釋,顯然并沒有人倫歌頌的情懷,也沒有感恩報德的意思,清代學(xué)者段玉裁講得很明白:“以疊韻為訓(xùn);牧者,養(yǎng)牛人也,以譬人之乳子。凡能生之以啟后者,皆曰母?!?/p>

不只在《說文》出現(xiàn)的東漢(甚至更早的幾千年),即使順時向現(xiàn)代揭露,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今天用來稱呼最親愛的母親的很多字:“媽”“娘”“姆媽”多由方言中來。在書寫文本里面,則一徑出現(xiàn)得較晚。以“娘”為例,本來這字寫作“娘”,是少女的稱呼,有類單位詞,像是聶隱娘、紅娘、趙五娘、陳三五娘之屬。

宋代以前,杜甫的《兵車行》里有“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肯定是借由俚語反映現(xiàn)實,可知娘之為母、為祖母并無不妥。但是,在比較正式的文章典籍之中,似乎找不到稱母親為娘的例子。開始將母親稱作娘的第一人,似乎是宋太祖,也依然是出于維持民間習(xí)慣,趙匡胤稱其母杜太后為“娘娘”。之后司馬光作《書儀》,說:“古稱父為阿郎,母為娘子?!笨磥聿]有可信的證據(jù),應(yīng)該是“托古改制”的意思居多。

至于“媽”字,登臺成為書面語可能更晚了,至少在明清小說之前,唯獨南宋洪邁的《夷堅志》里有《霍秀才歸土》一則云:“見去歲亡過所生媽媽在旁指我泣曰:‘此是陰府,汝何為亦來?’”而外,經(jīng)史群書之中根本找不到用例,而這看見死后顯靈之母的兒子本來就是一般百姓,設(shè)若不是通過小說,還真不得傳其言。

如果從音韻的源流看:“媽”這個形聲字的聲符“馬”在上古時期可能并不是像今天這般發(fā)開口音,經(jīng)由對比古文獻可知,馬字的發(fā)音居然是跟武、午、母相近——甚至以官職“司馬”掌武事以及午年肖馬為例而證,所使用的還是“以疊韻為訓(xùn)”的那一套解釋方法。

為什么聲音相近,意義就相通了呢?聽人們叫媽媽就明白了,這大概還就是本文開篇時所說的那個詞兒——imprinting——我們總離不開;母、媽、姆媽,喚一聲,回到原初。

不過,關(guān)于脫離授乳所象征的意義,還是我父親的一則小故事比較具有諷世趣味。有一天他接到一通推銷電話,對方再三兜著圈子追問:“府上吃哪一個牌子的奶粉?”父親聽著不耐,答曰:“我們一家三口早就斷奶了!”掛了電話之后,他對我說:“這些賣東西的,比媽還嘮叨!”

字詞辨正

跟媽媽有關(guān)的字

一、“母夫人”的意思是:

①兒子得官,母親受官誥而成為夫人②丈夫得官,妻子受官誥而封夫人③尊稱他人的母親④尊稱自己的母親

二、“母權(quán)子”一詞是指:

①母親讓兒子代為主持家務(wù)②由母親為兒子籌劃事業(yè)③由本金滋生的利息加入本金,通稱復(fù)利④通貨膨脹時使用鑄造較重的大錢⑤通貨緊縮時使用鑄造較輕的小錢

三、“母婦”通常是指:

①有子女的婦女②外婆③有孫子女輩的婦女④丈母娘

四、“姆”這個字最初的意義與何事有關(guān)?

①孕育②哺乳③教導(dǎo)④撫養(yǎng)

五、作為“姆媽”一詞的“姆”字,其讀音是:

①mu②mi③ma④m

六、梁啟超《新民說》里有“披綺羅于嫫姆”的句子,其含意是:

①老婦人也有盛裝打扮的權(quán)利②讓丑女著飾華服反而增益其丑③錦裝繡飾恰足以表現(xiàn)對尊長的敬意④慈祥的懷抱勝過精巧的衣裝

七、“姆姆”在近世以來有稱“修女”之義;然而至少在宋、明之間,“姆姆”原本另有所指,是:

①兒媳呼婆婆②弟妻呼兄妻③兄妻呼弟妻④親家母互稱

八、“媽媽論兒”說的是:

①民間流傳的俗話②對于事物的喋喋不休③品頭論足不能自已④養(yǎng)兒育女的媽媽經(jīng)

九、古代小說、戲劇里常常出現(xiàn)“娘行”這個字眼,它的一般性含意比較接近以下何者?

①特種行業(yè)的婦女②上了年紀(jì)的婦女③已婚的婦女④指稱女紅一類的手藝

十、“娘子軍”的創(chuàng)始者是:

①戰(zhàn)國時代的吳起②三國時代的諸葛亮③唐代的平陽公主④宋代的梁紅玉

答案:③、④、①、③、④、②、②、①、②、③

一字多少周折

——字里有“斤”,總不免殺伐砍斫,將斷未斷之間,差別不小。

直到五十年后,我才發(fā)現(xiàn)幼年的學(xué)習(xí)記憶有錯,而且是糾纏難解的錯,真是挫折。

當(dāng)時我大約才四五歲,跟著父親到“國光戲院”看一出戲,戲名叫《胭脂寶褶》,父親把最后這個字念成“穴”,并且告訴我,這個字的意思就是“夾襖”。我從來沒有懷疑過,也沒有查證過。

《胭脂寶褶》原本是兩出戲拼合而成。一出叫《遇龍酒館》,一出叫《失印救火》,最初根本不是一個故事。到了須生泰斗馬連良手中,整并為一,前半截說的是書生白簡進京趕考,在遇龍酒館遇見了微服私訪的明成祖朱棣。名君得遇賢士的套路之余,白簡還把先前得自二龍山上江湖人物公孫伯所奉贈的一件胭脂褶轉(zhuǎn)送給朱棣。之后,穿上龍袍、恢復(fù)帝王面目的朱棣封白簡為“進寶狀元”,復(fù)招安公孫伯;這些都是老戲之中順理成章、司空見慣的情節(jié)了。

然而故事是拼盤,拼湊成篇的下半場則換成了受封為八府巡按的白簡微服私訪,不意失落印信,被人拾去了,獻給酒鬼縣官金祥瑞。金祥瑞酗酒無能,公務(wù)皆倚賴班頭白槐打理,而白槐又恰好是白簡失散多年的父親。

父子因公務(wù)往來而得以重聚,遂由白槐設(shè)計,趁金祥瑞謁見白簡之時,白槐自去衙署后縱火,白簡則托辭救火,徑以空印匣交付金祥瑞保管。故事的趣味就在醉鬼縣官發(fā)現(xiàn)印匣是空的之后,向白槐告急求助,白槐于是獻策,把拾來的印放入匣中。白簡的官銜、性命保全了,還得以奉養(yǎng)那足智多謀的父親。

這故事和許多民間戲劇一般,有著市井小民對官僚人物一廂情愿的想象,可是白槐的機智與金祥瑞的顢頇、白簡的迂闊所形成的鮮明對比,恰恰鋪陳出小人物戲弄與拯救大人物的喜趣。然而,戲演完了,再回頭看看那戲名——《胭脂寶褶》;簡直令人有不知所云之感。我就記得了一個讀作“穴”的“褶”字,“夾襖”。

這個字,跟父親教我的另一個故事的記憶還重疊在一起——讓我先說這第二個故事;那也是出戲,叫《贈綈袍》。戲名應(yīng)該出自唐代大詩人高適的《詠史》:“尚有綈袍贈,應(yīng)憐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p>

“范叔”,即范睢?!妒酚洝し额〔虧闪袀鳌份d:戰(zhàn)國時范睢遭受私通齊王的不白之冤,被辱幾死,靠了買通守衛(wèi)、換以死囚之尸,才逃到秦國,改名“張祿”,游說秦昭王以霸術(shù),拜相封“應(yīng)侯”。當(dāng)魏國派遣須賈使秦求和之時,范睢刻意假扮潦倒,遇須賈于道途之間。須賈畢竟還有憐惜故人之意,送了他一件綈袍。后來須賈才發(fā)現(xiàn):他要求助的“張祿”竟是范睢,立刻前去謝罪,范睢說:“然公之所以得無死者,以綈袍戀戀,有故人之意,故釋公?!北惴彭氋Z回魏國去了。高適《詠史》詩里的“寒”字一語雙關(guān),既是寒冷,又兼具貧困之意。

父親為我說了故事,順便說:綈袍,就是厚襖子。

好了,又一件襖子。在亞熱帶的臺灣生長,沒體驗過多么厚重的衣物,居然將“褶”與“綈袍”混同為一物,而且在教孩子認(rèn)字的時候還傳衍了那個“穴”字的讀音。

其實不對的!“褶”作夾衣解釋時,讀若“疊”;作“左袵騎射之胡服上衣”解釋時,讀若“習(xí)”;作衣裙上面經(jīng)折疊(甚至熨燙)而留下的痕印解釋時,讀若“者”。三處都不一樣,但是從來沒有“穴”這個讀音。讀作“穴”的這個音,恐怕是父親老家塾里的先生依鄉(xiāng)音的讀法。至于《胭脂寶褶》,主體是“失印救火”的故事,與《贈綈袍》更是南轅北轍的兩出戲,連袍子都不一樣。

至于字形上和“褶”也很相近的“摺”就更復(fù)雜了。

“摺”也有“衣上疊痕”的意思,所以也讀“者”,通常以語詞“摺子”表述。但是更多的時候,摺作“折疊”“轉(zhuǎn)折”“重”“層”或者是雜劇里面的一個段落,和“折”字相通,讀音也同于“折”。可是,這個“摺”如果放在“折脅摺齒”(打斷肋條、拉斷牙齒)的四字成語之中,“摺”字居然要讀作“拉”。有趣的是,“折脅摺齒”四字的出處,恰巧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史記·范睢蔡澤列傳》:“魏齊大怒,使舍人笞擊睢,折脅摺齒?!眲e忘了,要讀“拉”齒!

與“摺”字相通的這個“折”寫起來輕松,會意起來也不容易。這個字,從小篆以后,直到楷書、行草,一路寫來都是提手偏旁,但是這并非造字本源。在甲骨文()和金文()里,“折”都是右邊畫一個表示刀斧的符號,左邊畫兩束上下割斷的草,這就相當(dāng)清楚了:折字的本義就是以刀斧斷物。比較起甲骨文里的“析”(),反而十分接近,只不過甲骨文的“析”字的左右兩個字符和楷書正相反,看來刀在左邊,而右邊的木頭并沒有被斬斷。

中國人古往今來都好說文解字,有時穿鑿得近乎荒唐,不過,這樣也足見用字人時刻揣摩造字人的心意,如此虔誠,的確是文化的核心。我在尋訪那“褶”字的過程中,仔細(xì)讀了“習(xí)(習(xí))”字的來歷。文字學(xué)家們對于習(xí)字底下那字符究竟是“日”還是“白”爭執(zhí)不休。有人說:小鳥學(xué)飛盡日不息,故應(yīng)從日;有人說:小鳥學(xué)飛費勁使力,口吐白氣,故應(yīng)從白。這喧呶之爭說來有些無謂,卻總令人興起一種肅然之感。

字詞辨正

一斧劈來都是字

一、有一個常見的詞“習(xí)習(xí)”,以下何者不是它的意思?

①風(fēng)吹和舒貌②鳥兒振翅屢屢欲飛貌③努力求學(xué)貌④行路貌

二、“析圭”是指:

①鑒定玉石②收藏寶器③核對契卷④分封官爵

三、“析薪”含意豐富,但是不包括何者?

①劈柴②揀選合適的燃柴入灶③繼承父業(yè)④替人作媒

四、“折沖尊俎”常用來形容辛苦調(diào)停及排解糾紛,此處的“折”是指:

①判斷②審理③防止④打擊

五、今人稱“一拃(音‘?!睉?yīng)為“一折”,為簡易度量長度的單位,其法為伸張以下何者?

①拇指到食指的長度②拇指到中指的長度③拇指到無名指的長度④拇指到小指的長度

六、“折券”的實際意義是:

①換取買賣折扣的文憑②毀棄債券不再索?、蹖⑽募照麣w檔④兌換等值貨幣的代金

七、“折干”一詞的正確意涵是:

①南北漕運明令規(guī)定的糧米損耗額度②用錢代替實物③以金銀財寶行賄④以上皆是

八、“折齒”除了字面上的意思之外,亦表“備受挫辱”;然而,也與下列哪一種情境有關(guān)?

①調(diào)戲婦女被拒而受傷②竊取財物被捕而受刑③討好上官被斥而受辱④凌辱下僚被訴而罷職

九、“折脅摺齒”這個成語中的“摺”字讀音與下列何字相同?

①拉②折③者④習(xí)

十、“褶”字的正確讀音究竟為何?

①疊②習(xí)③者④以上皆是

答案:③、④、②、③、①、②、④、①、①、④

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自其變者而觀之,也要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若說看老電影是一種享受,那享受的滋味之中一定有很大一部分未必關(guān)乎影片情節(jié)或情感,而是觀賞者重返了自己早先的人生。也許還不只是重新想起什么而已,不是這樣簡單、率直;我相信在那整體的重返經(jīng)驗的深處,還會有所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我們原來曾經(jīng)如此不一樣地感受過、理解過自己和世界。

一九八〇年,羅伯特·雷德福執(zhí)導(dǎo)了他生平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凡夫俗子》(Ordinary People),我對這部片子有出奇深刻的印象,包括主要演員的姓名和他們各自在影壇上的表現(xiàn),也包括影片在第二年獲得四項奧斯卡大獎的獎項。我甚至還能在三十八年后重看之際,背誦出片中好幾段并不特別出色的臺詞。從這部片子之后,我沒有錯過任何一部羅伯特·雷德福執(zhí)導(dǎo),以及唐納德·薩瑟蘭和蒂莫西·赫頓參與演出的電影,而且總在其他的電影中尋覓、對比這些演員在《凡夫俗子》里的角色性格或情感。

對我而言,不論之前之后看過多少部偉大的影視作品,《凡夫俗子》都是一個不能超越的地標(biāo)。而且我深深明白,這種里程碑似的感動并非來自它的形式或美學(xué),而是它所揭橥的主題和意義。

一個中產(chǎn)小康之家忽然遭逢了長子溺斃的巨變,故事開始的時候,悲劇已經(jīng)落幕。但是,家中的父母和弟弟如何化解或是領(lǐng)悟悲痛,則成為各自無法承受、卻終于無法回避的課題。對我而言,這部從頭到尾說著家常話的電影帶來最強烈的沖擊竟然就是ordinary——溺死的親人(失去了摯愛)或許只是一個隱喻;這隱喻為我們揭露的真相是尋常生活的艱難,而那艱難的本質(zhì)卻來自人們不能面對生死際遇所帶來的改變。?。∥覀兌嗝辞优??

電影故事里的弟弟為了自己在帆船事故中生還而自責(zé),母親則陷入不能追求幸福的苛刻自溺,父親除了繼續(xù)扮演老好人之外,“只能坐在圍墻上目睹妻兒隨波逐流而去”。受苦而勉強活著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還擁有愛的能力與否。這個疑惑,到電影結(jié)束時仍無答案。

人生樣貌,自其小者而觀之,一瞬而何止百千萬變;自其大者而觀之,回首前塵如觀賞老電影,也不免令人有今夕何夕、逝者如斯的感懷。那么,無論我們隨時感知、或者是久后察覺的種種變化,難道只是此一時也不同于彼一時也?只是這樣嗎?

從漢字造意來說,好像不僅如此。

有些字典將“變(變)”收入言部,有的則收入攴部,無論歸類的想法如何區(qū)別,都顯示了因外力(“攴”作打擊解)或言詞(商議或辯論)而導(dǎo)致事物不同了。

從許慎的《說文》開始,賦予“變”字一個“更”(讀一聲)的意思,這就是本義了。更,通常表示代、換、改之義。不過,細(xì)心認(rèn)字之人不難發(fā)現(xiàn):“變”這個看來頭重腳輕的字的上半身,似乎還有難以貫通意義的字符——在言字兩邊,拆分了一個“絲(絲)”。無論放在一個字的什么位置,拆分成兩處也罷、砍去一半變成了“纟(糸)”也罷,這個字的意思是不怎么改變的,多表“存續(xù)不絕”。

改變、取代、置換,聽來和存續(xù)不絕似乎很矛盾吧?然而造字者似乎正是要強調(diào):萬變不離其宗。無論經(jīng)由外力迫使或者是言詞說服,變化的主體還是像絲一樣綿長而不中斷。甚至,包含了言在內(nèi)的絲,也是一個獨立的字符,讀若“巒(巒)”,本有“治”“不絕”之義。漢字的道理好像還真是正說反說、無不可說。

除了變化、更改之外,變還表示一種因時、因事而制宜的方略,所謂權(quán)變。而“權(quán)變”大概是此字少數(shù)較具正面意義的語詞。其他如災(zāi)異、死喪、禍亂等,看著總令人不太舒服;可見造字的古人大概是不怎么愛“變”的。而這正是文化底蘊的流露;光從這個字來做出“中國人不大喜歡變化”的推論也不算離譜。

變字寫著繁復(fù),也有讓事物復(fù)雜化的意思。唐五代時期的一種說唱文字被稱為“變”或者“變文”,內(nèi)容多講述佛經(jīng)故事,日后民間傳說、歷史軼聞也摻和進來,豐富了這種體制。至于為什么稱之為“變”,學(xué)界眾說紛紜。我的看法是:素樸的道理包裹在動人的情節(jié)之間,這種加工、裝飾,正如同《周禮·春官》所記載的“變幾”——相對于“素幾”一詞,便一目了然——在素幾上添加玉材、巧為雕琢,甚或髹漆涂紅,都是為了吉事祭神之用,這就是“變幾”。所以“變”,還含有踵事增華的裝飾之義。

比方說我們偶爾會用的一個古語:“豹變”,說的是幼小的豹漸漸成長,脫褪了原先的胎毛,變得紋采煥發(fā)。語出《易經(jīng)·革卦》:“君子豹變,小人革面?!闭f人改過向善,或者是稱人由貧賤而至于顯達——這也是變好的意思。

可是,變賣、變產(chǎn)、變現(xiàn)……這一類的詞卻給人一種賣方要吃虧的語感。還有“變主”,是宋代就出現(xiàn)的一個詞匯,說的是遭遇盜匪打劫的人。如此說來,變還真不見得是好事。我們常說“變天”,除了政治上的改朝換代,用意不外是指天氣忽然轉(zhuǎn)變——而且通常是用在轉(zhuǎn)寒涼、轉(zhuǎn)風(fēng)雨的時候。但是,在《呂氏春秋》上,“變天”另有專旨,說的是東北方包含著箕、斗、牽牛等星的天區(qū)。注解《呂氏春秋》的高誘認(rèn)為:“東北,水之季,陰氣所盡,陽氣所始,萬物向生,故曰變天?!边@個概念,正好和俗語的天氣變壞是相反的。

人們經(jīng)常追求變化,也憂心難以應(yīng)付變化;世事多變,而變之為善為惡,卻又福禍相倚。單從一個變字的多方面來看,還真找不出一個絕對的答案。你想要改變嗎?再想想。

字詞辨正

變化何以莫測?

一、下列哪一句中的“變”字意義與他者不同?

①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②前有利獸之樂,而內(nèi)無存變之意,其為害也不難矣③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于呂后④卒然有非常之變

二、下列哪一句中的“變”字意義與他者不同?

①非亟得下東國者,則楚之計變,變則是君抱空質(zhì)而負(fù)名與天下也②守經(jīng)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quán)③范蠡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變名易姓,適齊④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

三、和一般的“幾”比較起來,“變幾”是比較:

①素樸的②裝飾的③次等的④古老的

四、“變告”是:

①告發(fā)謀反②捏造情報③篡改文書④傳遞謠言

五、除了天氣上、政治上的劇烈變化,“變天”容有下列哪一個古代天文學(xué)上的解釋?

①星辰稀疏的天區(qū)②天亮前的天區(qū)③東北方的天區(qū)④遙遠不可觀測的天區(qū)

六、下列哪一個詞語和他者不同?

①變現(xiàn)②變產(chǎn)③變計④變賣

七、“變主”是指:

①主導(dǎo)大局走勢的人物②負(fù)責(zé)的革命者③出主意的謀士④受劫掠的苦主

八、“變卦”本來是卦爻互變而成新卦,但是俗語中變了意思,指的是:

①已經(jīng)決定的事臨時生變②事情的發(fā)展超乎想象③努力改變現(xiàn)狀卻失敗了④意外的阻力破壞現(xiàn)況

九、“豹變”的意思是:

①性情變壞②遭遇兇險③逃離事故④改過遷善

十、“變相”二字究竟是指什么?

①鋪陳佛經(jīng)內(nèi)容而繪畫成的圖像②改變原來的模樣③事物的形式不同但內(nèi)容或本質(zhì)并未改變④以上皆是

答案:①、②、②、①、③、③、④、①、④、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