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岡竹樓記

中國古代山水游記菁錄. 宋元卷: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作者:石孝義 編


黃岡竹樓記

王禹偁

作者簡介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進士,授成武縣主簿。雍熙元年(984),遷知長洲縣。端拱元年(988)應中書試,擢直史館。次年遷知制誥。淳化二年(991),因為徐鉉辯誣,被貶為商州團練副使。淳化五年(994),再任知制誥。至道元年(995)兼翰林學士,后罷知滁州,不久又改揚州任職。真宗即位,復任知制誥。咸平元年(998)預修《太祖實錄》,直筆犯諱,降知黃州。咸平四年(1001)移知蘄州后去世,享年四十八歲。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jié),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毀,蓁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吞山光,平挹江瀨,幽闃遼夐,不可具狀。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diào)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鶴氅衣,戴華陽巾,手執(zhí)《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云、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

彼齊云、落星,高則高矣;井干、麗譙,華則華矣。止于貯妓女,藏歌舞,非騷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聞竹工云:竹之為瓦,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歲,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廣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歲除日,有齊安之命,己亥閏三月到郡。四年之間,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后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樓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記。

譯文

黃岡一帶盛產(chǎn)竹子,大的有椽子粗細,竹匠將它剖開,削去竹節(jié),用來代替陶瓦,黃岡一帶家家戶戶的房屋都是這樣的,因為竹瓦不但價格便宜而且又省時省工。

在子城的西北角上,城上的矮墻已經(jīng)倒塌毀壞,城墻之上已是野草叢生,一片荒蕪的景象。因而就地建造了兩間小竹樓,與月波樓相接通。站在竹樓上向遠方眺望,無盡的山色盡收眼底,平視江灘,流水似乎伸手可以摸到,那幽靜而遼闊的美景,簡直難以用言語描述。夏天最適宜碰到有急雨的天氣,人在樓里能聽到瀑布一樣的聲音;冬天最適宜遇到大雪飄飛的天氣,能聽到好像敲碎玉片的聲音;小樓之中適宜彈琴,琴聲清淡悠揚;小樓之中還適宜吟詩,詩的韻味淡雅絕妙;小樓之中還適宜下圍棋,棋子叮當作響,很是肅然;小樓之中還適宜投壺,箭矢擊打瓦壺時發(fā)出的錚錚聲極是悅耳。這些雅韻都是竹樓所賜予的。

每天辦完公務之后的空閑時間,我便披上鶴氅,戴上華陽巾,手捧一卷《周易》,焚香默然地端坐于樓中,以此來排除世俗的雜念。從這里遠眺,山水江河之外,由遠及近依次能看到江上揚帆的小船,沙灘上的鷗鳥,煙云籠罩中的竹樹這些景物。等到酒力退去之后,茶爐上的煙火也已經(jīng)熄滅了,送走夕陽,迎來明月。這也是謫居生活中的一件樂事啊。

那齊云和落星兩座樓,高是夠高的了;井干、麗譙兩座樓,華麗也算是華麗的了,可惜只是用來養(yǎng)妓女、藏舞女,那不屬于文人雅士的作為,我是不會去做的。

我聽竹匠說:用竹子制的瓦只能用十年,若再蓋一層,能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元年,因訕謗朝廷罪由翰林學士被貶到滁州,到至道二年又調(diào)往揚州,后在至道三年重返中書省,咸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貶往齊安的調(diào)令,今年閏三月又來到了齊安郡。四年當中,可以說是奔波不停,只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處了,難道還怕這竹樓容易腐壞嗎?只是希望后來的人與我能志趣相同,繼續(xù)我愛樓的心意而常常修繕它,那么這座竹樓就不會輕易腐朽了。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撰記。

賞析

這篇文章寫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八月十五日。其時,王禹偁已經(jīng)貶官到了黃州(今湖北黃岡市)。這是他一生當中第三次遭到貶謫。他到黃州任所后,就在“子城西北隅”修建了一座竹樓。本文是他為竹樓所作的記文。文中通過修建竹樓的記敘和描寫,抒發(fā)了他仕途失意、寄情閑適的思想。這篇文章的寫法是別具匠心的。首先,作者把自己謫居時憤懣的心情寓于修筑竹樓的記敘之中,感情含苞待放,含而不露。如文中寫到讀《易》、醉酒、賞景、品茶這一系列的活動時,自然是出于一種消遣的目的,但透過表面,其中是否也暗示著一種內(nèi)心的不平呢?又如文章結尾,表面上是希望后來者能繼續(xù)修繕竹樓,使之不朽,而實際上則是抒發(fā)自己漂泊無定之苦、仕途失意之嘆,從而激勵自己的斗爭意志。所以,仕宦不定的遭遇,并沒有消退作者積極入世之心,反而使他有竹樓“聽雨如瀑”“聞雪若玉”的從容與淡定,有“豈懼竹樓之易朽乎”的淡定與坦然。其次,全文在構思上堪稱精巧嚴謹。全文圍繞“竹樓記”如游龍戲珠一般,戲而不捉,圍繞著竹樓層層展開描寫,先以竹發(fā)端,然后由竹寫到筑竹樓,再寫竹樓景色、樓中六“宜”,最后以希望“斯樓之不朽”作全文的總結,仍然歸到“竹樓”這一主題上,這種層次清晰、承接自然的結構,對我們今天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是有借鑒作用的。

  1. 黃岡:位于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

  2. 椽(chuán):即椽子,放在房屋木檁上架起屋頂?shù)哪緱l。

  3. 刳(kū):挖空。

  4. 陶瓦:用陶泥燒的瓦。

  5. 比屋:挨家挨戶。

  6. 子城:指翁城等這類附著于大城外的小城。

  7. 雉堞(dié)圮(pǐ)毀:城上矮墻倒塌毀壞。

  8. 月波樓:黃州的一座城樓。

  9. 挹(yì):拉。瀨:沙灘上的流水。

  10. 幽闃(qù)遼夐(xiònɡ):幽靜遼闊。幽闃,寂靜。夐,遼闊。

  11. 投壺:古人宴請時的一種娛樂,以箭投壺中,投中次數(shù)多者為勝,勝者斟酒使敗者飲。

  12. 公退:政事完成后,退下休息。

  13. 鶴氅(chǎnɡ)衣:漢服款式之一,用仙鶴的羽毛縫制的披風。

  14. 華陽巾:道士頭上所戴的帽子。

  15. 勝概:美景,美好的境界。

  16. 齊云、落星:均為古代名樓。

  17. 井干、麗譙:亦為古代名樓。

  18. 稔(rěn):谷子成熟一次稱為一稔。

  19. 至道乙未歲,自翰林出滁上:宋太宗至道元年(955),作者因訕謗朝廷罪由翰林學士貶至滁州。

  20. 廣陵:即現(xiàn)在的揚州。

  21. 又入西掖:指回京復任刑部郎中知制誥。西掖,中書省。

  22. 戊戌歲除日:戊戌年除夕。戊戌,宋真宗咸平元年(998)。

  23. 齊安:黃州。

  24. 己亥:咸平二年(999)。

  25. 嗣而葺(qì)之:繼我之意而常常修繕它。嗣,接續(xù)、繼承。葺,修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