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剪梅

李清照 作者:陳玉蘭 注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一〕,輕解羅裳〔二〕,獨上蘭舟〔三〕。云中誰寄錦書來〔四〕?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五〕。

〔一〕玉?。╠iàn):竹席的美稱。

〔二〕輕解羅裳:緩解羅裙。古時裙裾拖地,上舟船須脫之。解,一說提、拽。裳,下衣。

〔三〕蘭舟:船的美稱。一說特指睡眠的床榻。

〔四〕錦書:書信的美稱。晉時蘇蕙織錦為回文詩,以贈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竇滔。后世遂稱夫婦、情侶間的書信為錦書、錦字。

〔五〕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典出宋范仲淹《御街行》:“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點評】少年夫妻天各一方,情緒更易郁結(jié)成客恨閨怨,這原是人倫之常,更何況詩人乎!此詞系李清照對遠離的丈夫趙明誠所抒發(fā)的一腔相思之苦。它分上下片。上片表現(xiàn)別后的情景,全屬意象感興。紅藕香殘而玉簟已秋,喻盛事已過心之愴涼;羅裙輕解而獨上蘭舟,顯明波蕩槳形單影只。于是,抒情主人公遙望云天,可縱使雁群南歸卻錦書難盼,縱使明月當窗卻人影難覓。這六句詩的九個意象的組合極為有機。第一句兩個意象(“紅藕香殘”、“玉簟秋”)的組合,是室內(nèi)情景;第二、三句兩個意象(“羅裙”、“獨上蘭舟”)的組合,是野外情景;第四、五句三個意象(“云中”、“錦書”、“雁字回”)的組合,是高空情景;第六句兩個意象(“月”、“西樓”)的組合,是地上情景。它們以層層遞進之勢來興發(fā)感動出一團悵然若失的心緒。下片抒唱別后的相思,全屬情感傾訴。此片之首句“花自飄零水自流”雖是“花自飄零”和“水自流”兩個意象的組合,但這不是情景感發(fā),而是對青春年華總在悄悄流逝的比喻性表達,所以這一句總綱性地以傷悼美好時光消逝來帶出如下兩個相思層次:一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一分為二,一種戀念,兩處分受,互為映襯相思之深;二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二而合一,即出于“此情無計可消除”之無奈的相思之苦。所以,這一片情感傾訴顯示出漸漸宕開又悄悄收攏的軌跡,大有百結(jié)愁腸回環(huán)往復總難排解的意味。至于上下片則以上片設景而下片抒情的關系顯示為抒情主人公從失魂落魄的外在表現(xiàn)轉(zhuǎn)為百結(jié)愁腸的內(nèi)在表現(xiàn),立體化地體現(xiàn)了這場閨怨的真摯貼切。

《一剪梅》這個詞牌上下片詩句的長度是對應地一致的,而各片的前三句與后三句長度也是對應地一致的。因此各片兩個小單元(前三句與后三句)是一次回環(huán),上下片兩個大單元又是一次回環(huán)。所以這個詞牌的體式是蘊含有很規(guī)整的節(jié)奏回環(huán)特性的,而李清照這首令詞的內(nèi)在情緒運行律是從失魂落魄到百結(jié)愁腸,從系繞蕩動到去而復返,《一剪梅》的節(jié)奏體式和它很相一致,這也是其內(nèi)在律與外在律高度融合的體現(xià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