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南渡及宋的詩人們

插圖本中國文學(xué)史(全二卷) 作者:鄭振鐸 著


第十四章 南渡及宋的詩人們

晉的南渡——劉琨與郭璞——楊方、湛方生、庾闡等——謝道韞與蘇若蘭——佛教的哲理第一次被引入中國詩里——和尚詩人們惠遠(yuǎn)等——陶淵明——謝靈運(yùn)、顏延之等——鮑照、鮑令暉與湯惠休

晉的南渡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變動之一,也是文學(xué)史上最大的變動之一。自南渡之后,中世紀(jì)的文學(xué)便開始了。本土的文學(xué),自此便逐漸的熏染上外來的影響。詩歌本是最著根于本土的東西,但在這時,于情調(diào)上,于韻律上也逐漸的有些變動了。從南渡到宋末,便是這個變動的前期。我們已可以看得出,南渡以來的詩人們的作風(fēng),和古代詩人們是有些不同了。這個不同,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五胡的紛擾、變亂所引起;另一方面卻已有些外來影響的蹤影可見。

五胡的變亂,直把整個中原的地方,由萬丈的光芒的文化的放射區(qū),一掃而成為黑暗的中心,回復(fù)到原始的狀態(tài)里去。在南渡的前后,中原是一無文學(xué)可談的(自北魏的起來,方才有所謂北地文壇的建立)。跟隨了士大夫、王族們的南渡,文學(xué)的中心也南渡了。南渡后的許多年,南朝雖然曾數(shù)易其主,但并沒有多大的擾亂。劉氏倒了,蕭氏起來,蕭氏倒了,陳氏起來等等的事實,對于江南的全部似不甚有影響。故六朝的文學(xué),其中心可以說常是在南方。

這個南渡時期的文士,自當(dāng)以劉琨及郭璞為領(lǐng)袖。稍后,則有陶淵明挺生出來,若孤松之植于懸?guī)r,為這時代最大的光榮。謝氏諸彥,鮑照和顏延年,其文彩也并有可觀。

劉琨的詩,存者雖不甚多,然風(fēng)格遒勁,寄托遙遠(yuǎn),實足為當(dāng)代諸詩人冠。《晉書》說:“琨詩托意非常,攄暢幽憤,遠(yuǎn)想張、陳,感鴻門、白登之事,用以激諶。諶素?zé)o奇略,以常詞酬和,殊乖琨心?!蔽覀冏x了盧諶、劉琨的酬與答,立刻也便覺得琨詩是熱情勃勃的,諶詩不過隨聲應(yīng)和而已。琨《重贈盧諶》道:“茍能隆二伯,安問黨與讎!中夜撫枕嘆,相與數(shù)子游?!I(yè)未及建,夕陽忽西流。時哉不我與,去乎若云浮。朱實隕勁風(fēng),繁英落素秋。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辀。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而諶之答詩,卻只是“璧由識者顯,龍因慶云翔”云云的情調(diào)。琨又有《扶風(fēng)歌》:“左手彎繁弱,右手揮龍淵。顧瞻望宮闕,俯仰御飛軒。據(jù)鞍長嘆息,淚下如流泉”云云,也是具著極悲壯雄健之姿態(tài)的。琨字越石,中山人。永嘉初,為并州刺史。建興四年,投奔段匹。元帝渡江,加琨太尉,封廣武侯。后為匹所殺。謚曰愍。有集

郭璞的作風(fēng)卻和劉琨不同。琨是壯烈的,積極的,憤激的,是決不忘情于世事的。璞卻是閑澹的,清逸的,托詞寓意的,高飛遠(yuǎn)舉的。璞的《游仙詩》十四首,其情調(diào)甚類阮籍的《詠懷》。但籍猶能為青白眼,有罵世不恭之言;璞則是一位真率的詩人,只是說著“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的話。他慕神仙,他羨長生。他歌詠著:“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棟間,風(fēng)出窗戶里”,“中有冥寂士,靜嘯撫清弦。放情凌霄外,嚼蘂挹飛泉。赤松臨上游,駕鴻乘紫煙。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他神往于“神仙排云出,但見金銀臺。陵陽挹丹溜,容成揮玉杯。姮娥揚(yáng)妙音,洪崖頷其頤。升降隨長煙,飄飖戲九垓”的境地,他想望著要“尋我青云友,永與時人絕”。然他明白,這些話都不過是遐思,是幻想,是一場的空虛的好夢,決不會見之于實現(xiàn)的。他只是“寓言十九”而已。

所以即在《游仙詩》里,他已是再三的慨嘆道:“雖欲騰丹溪,云螭非我駕。愧無魯陽德,回日向三舍。臨川哀年邁,撫心獨悲吒!”他的一首“失題”:

君如秋日云,妾似突中煙。高下理自殊,一乖雨絕天。

卻是絕好的一篇情詩。他字景純,河?xùn)|聞喜人。精于卜筮之術(shù)。王導(dǎo)引為參軍,補(bǔ)著作佐郎,遷尚書郎。后以阻王敦謀叛,被殺。追贈弘農(nóng)太守。有集。

劉、郭同時的詩人們,可稱者殊少。惟楊方的《合歡詩》五首,較可注意。方字公回,少好學(xué)。司徒王導(dǎo)辟為掾。轉(zhuǎn)東安太守。后又補(bǔ)高梁太守。以年老棄郡歸,終于家。像《合歡詩》的“居愿接膝坐,行愿攜手趨。子靜我不動,子游我不留。齊彼同心鳥,譬此比目魚。情至斷金石,膠漆未為牢。但愿長無別,合形作一軀。生為并身物,死為同棺灰”,“子笑我必哂,子戚我無歡。來與子共跡,去與子同塵”云云,都是最大膽的戀愛的宣言,和《子夜》、《讀曲》諸情歌唱同調(diào)的。其第三首:“獨坐空室中,愁有數(shù)千端。悲響答愁嘆,哀涕應(yīng)苦言”;那樣的苦悶著,卻為的只是“白日入西山,不睹佳人來”!在戀中的詩人,其心是如何的烈火般的焦熱!

孫綽字興公,《有情人碧玉歌》二首,也是很動人的,其第二首,尤為嬌艷可愛;

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顛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湛方生嘗為衛(wèi)軍咨議參軍,所作《天晴詩》:“青天瑩如鏡,凝津平如研。落帆修江渚,悠悠極長眄”,又《還都帆》:“白沙窮年潔,林松冬夏青”云云,在當(dāng)時的詩壇里乃是一個別調(diào)。

庾闡(字仲初,潁川人,征拜給事中)的《采藥詩》,又《游仙詩》十首,明是擬仿郭璞的,卻不是璞的同類。璞的《游仙》,寄托深遠(yuǎn),對于人生的究竟,有愷切的陳述;闡的所述,則只是以浮辭歌詠神仙之樂而已,我們在那里看不出一點詩人的性靈來。

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桓溫引為大司馬參軍,后為殷仲堪參軍,是當(dāng)時有大名的畫家。他的詩,雖只有下列的一首《神情詩》的摘句(也見《陶淵明集》),卻可見出其中是充溢著清挺的畫意的:

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秋月?lián)P明輝,冬嶺秀寒松。

這時的女流詩人也有幾個。謝道韞為謝奕女,王凝之妻。曾有和謝安等詠雪的聯(lián)句“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盛為人所傳。然她別的詩卻不能相稱。蘇若蘭為苻秦時秦州刺史竇滔妻,名蕙,嘗作《璇璣圖》寄滔,計八百余言,題詩二百余首,縱橫反復(fù)皆為文章。這是最繁賾的一篇文字游戲的東西。——遠(yuǎn)較蘇伯玉妻《盤中詩》為繁賾!二蘇之間或者有些關(guān)系罷。到唐武則天時方盛傳于世。我意這當(dāng)是許多年代以來才智之士的集合之作,未必皆出于蘇氏一人之手。正如《七巧圖》一類的東西一樣,年代愈久,內(nèi)容便愈繁賾、愈完備。惟像這種游戲的東西究竟是不會成為很偉大的詩篇的。

這時佛教的哲理已被許多和尚詩人們招引到詩篇里去了。像“菩薩彩靈和,眇然因化生。四王應(yīng)期來,矯掌承玉形”(支遁《四月八日贊佛詩》);“一喻以喻空,空必待此喻。借言以會意,意盡無會處。既得出長羅,住此無所住。若能映斯照,萬象無來去”(鳩摩羅什《十喻詩》);“本端竟何從,起滅有無際。一微涉動境,成此頹山勢”(惠遠(yuǎn)《報羅什偈》),都是我們本土文學(xué)里未之前見的意境。所謂“菩薩”,“由延”,“四王”,“八音”,“六凈”,“七住”,“三益”等等外來的辭語,也便充分的被利用著。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實,我們應(yīng)該大書特書的記載著的。印度的影響第一次在中國文學(xué)里所印染下來的痕跡,原來是這樣的!這或正和“伯理璽天德”、“巴律門”諸辭語之在譚嗣同、黃遵憲諸詩人的詩里第一次被引用著的情形不大殊異罷。

支遁在諸和尚詩人里是最偉大的一位。他字道林,本姓關(guān),陳留人,或云河?xùn)|林慮人。幼隱居余杭山。年二十五出家。后入剡。晉哀帝時在都中東安寺講道。留三載,遂乞歸剡山。太和元年終。有集。道林的“文彩風(fēng)流”,為時人追隨仰慕之標(biāo)的。他的詩是沉浸于佛家的哲理中的,便題目也往往是佛家的。像《四月八日贊佛詩》、《詠八日詩》、《五月長齋詩》、《八關(guān)齋詩》等。他的《詠懷詩》在阮籍《詠懷》、太沖《詠史》、郭璞《游仙》之外,別具一種風(fēng)趣。像“詠發(fā)清風(fēng)集,觸思皆恬愉。俯欣質(zhì)文蔚,仰悲二匠徂?!瓱o矣復(fù)何傷,萬殊歸一涂。道會貴冥想,罔象掇玄珠。悵怏濁水際,幾忘映清渠。反鑒歸澄漠,容與含道符。心與理理密,形與物物疏”。那樣的哲理詩是我們所未之前見的。

鳩摩羅什,天竺人,漢義“童壽”。苻堅命將呂光伐龜茲,致之于中國。堅死,他留呂光所。光死,復(fù)依姚興,興待以國師之禮。晉義熙五年死于長安。他是傳播佛教于中土的大師之一,其全力幾皆耗于譯經(jīng)上面(這將于下文詳之)。其詩不過寥寥二首。像《贈沙門法和》:“心山育明德,流熏萬由延”云云,也是引梵語于漢詩里的先驅(qū)者。

虎溪三笑

——從《程氏墨苑》(西諦藏)

蓮社高賢圖

此為《蓮社高賢圖》的一部分(原圖附明板《蓮社高賢傳》后),傳李公時作。乘竹籃者為病足之陶淵明,騎馬者為謝靈運(yùn)。

(西諦藏)

又有惠遠(yuǎn),雁門樓煩人,本姓賈氏。年二十一,遇釋道安以為師。年六十后,便結(jié)宇匡廬,不復(fù)出山。至八十三而終。他的《廬山東林雜詩》:“希聲奏群籟,響出山溜滴。有客獨冥游,徑然忘所適。揮手撫云門,靈關(guān)安足辟。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钔ぷ跃?,一悟超三益”,也是很好的一篇哲理詩。相傳惠遠(yuǎn)居廬山東林寺,送客不過溪。一日和陶淵明及道士陸靜修共話,不覺逾之?;⑤m驟鳴。三人大笑而別。至今此遺跡尚在。

帛道猷本姓馮,山陰人,有《陵峰采藥觸興為詩》一篇:“茅茨隱不見,雞鳴知有人。閑步踐其徑,處處見遺薪”,已具有淵明、摩詰的清趣。

竺僧度本姓王,名晞,字玄宗,東莞人,其出家時答其未婚妻苕華的詩:“今世雖云樂,當(dāng)奈后生何!罪福良由己,寧云己恤他”,已能很熟練的運(yùn)用佛家之說的了。

陶淵明生于晉末,是六朝最偉大的詩人。六朝的詩,自建安、太康以后,便有了兩個趨勢,第一是文彩涂飾得太濃艷,第二是多寫閨情離思的東西。固不待到了齊、梁的時代才是“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fēng)云之狀”的。只有豪俠之士方能自拔于時代的風(fēng)氣之外。陶淵明便是這樣的一位“出于污泥而不染”的大詩人。他并不是不寫情詩,像《閑情賦》,寫得只有更為深情綺膩。他并不是不工于鑄辭,像他的諸詩,沒有一篇不是最雋美的完作。但他卻是天真的,自然的,不故意涂朱抹粉的。他是像蘇軾所言“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腴”的。黃庭堅也說:“謝康樂、庾義城之詩,爐錘之功,不遺余力,然未能窺彭澤數(shù)仞之墻者?!痹谶@個時代而有了淵明那樣的真實的偉大的天才,正如孤鶴之展翮于晴空,朗月之靜掛于夜天。大詩人終于是不會被幽囚于狹小的傳統(tǒng)的文壇之中的(沈、宋時代而有王摩詰的挺生,其情形恰與此同)!

淵明名潛(365——427),一云名淵明,字元亮。潯陽柴桑人。少有高趣?!皣L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痹鼍屠袈?,一度為彭澤令。以不樂為五斗米折腰,賦《歸去來辭》而自解歸。遂不復(fù)出仕。但他雖孤高,卻并不是一位寂寞無聞的詩人。他死時,顏延年為誄,并謚之曰靖節(jié)徵士。梁時,昭明太子為其集作序,盛稱之,道:“其文章不群,辭彩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yáng)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jié),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自唐韋應(yīng)物以至宋蘇軾諸詩人皆嘗慕而擬之。他的作風(fēng)雖不可及,卻是那樣為后人所喜悅!

淵明詩雖若隨意舒卷,只是蕭蕭疏疏的幾筆,其意境卻常是深遠(yuǎn)無涯。郭璞《游仙》、阮籍《詠懷》似都未必有他那末“叔度汪汪”的清思。我們?nèi)绻矚g中國的清遠(yuǎn)絕倫的山水畫,便也會永遠(yuǎn)忘不了淵明的小詩,像“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fù)至天旭”(《歸園田居》);“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飲酒》);“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讀山海經(jīng)》)。這些詩都是五言詩里最晶瑩圓潤的珠玉。他們有一種魔力,一捉住了你,是再也不會放走了你的。他們是那樣的深入于讀者的內(nèi)心,不是以辭語,而是直捷的以最天真最濃摯的情緒和你相見的。不僅五言,即他運(yùn)用了久已“褪色”的四言詩,也是同樣的可愛,像《停云》,《時運(yùn)》,《榮木》等,都是四言里最高的成就,而使這個已經(jīng)沒落了的詩體再來一次燦爛的“回光返照”的。

邁邁時運(yùn),穆穆良朝。襲我春服,薄言東郊。山滌余靄,宇曖微霄。有風(fēng)自南,翼彼新苗。洋洋平澤,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載欣載矚。稱心而言,人亦易足。揮茲一觴,陶然自樂?!迩贆M床,濁酒半壺。黃唐莫逮,慨獨在余。

——《時運(yùn)》

他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谠诒刈?。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边@樣的一位心胸闊大的詩人自然不會說什么無聊的閑話的!

陶、謝并稱,然淵明遠(yuǎn)矣!靈運(yùn)競于外物,徒知刻劃形狀。淵明則是“嘔出心肝來”的真摯的詩人。不過在五言的進(jìn)展上,靈運(yùn)的地位也是不可蔑視的。鍾嶸《詩品》道:“元嘉中,有謝靈運(yùn),才高詞盛,富艷難蹤。固已含跨劉、郭,陵轢潘、左。故知……謝客為元嘉之雄,顏延年為輔。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詞之命世也?!鳖佈又畤L問鮑照,己與靈運(yùn)優(yōu)劣。照道:“謝五言如初發(fā)芙蓉,自然可愛。君詩若鋪錦列繡,亦雕繢滿眼。”這些話未免于靈運(yùn)稍涉奢夸。然謝詩像“步出西城門,遙望城西岑。連障疊崿,青翠杳深沉。曉霜楓葉丹,夕曛嵐氣陰”(《晚出西射堂》);“初景革緒風(fēng),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時竟夕澄霽,云歸日西馳。密林含余清,遠(yuǎn)峰隱半規(guī)。久痗昏墊苦,旅館眺郊歧。澤蘭漸被徑,芙蓉始發(fā)池”(《游南亭》),也并不是什么輕率的篇什。而像“林壑?jǐn)筷陨?,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石壁精舍還湖中作》);“連巖覺路塞,密竹使徑迷。來人忘新術(shù),去子惑故蹊?;罨钕α黢?,嗷嗷夜猿啼。沉冥豈別理,守道自不攜”(《登石門最高頂》);“殷憂不能寐,苦此夜難頹。明月照積雪,朔風(fēng)勁且哀”(《歲暮》)尤富有自然之趣,不以雕斫為工。他為陳郡陽夏人,后移籍會稽。晉孝武帝時襲封康樂公。劉裕代晉,降爵為侯,起為散騎常侍。少帝時,出為永嘉太守。文帝征為秘書監(jiān)。撰《晉書》,未就,稱疾歸。他好為山澤之游。嘗與賓客自始寧南山,伐木開徑,直到臨海,從者數(shù)百人。人驚疑其為山賊。后被殺于廣州,年四十九(385——433)。劉勰謂:“宋初文詠,……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競也?!痹谶@一方面,靈運(yùn)誠是功不蔽過的。

陶淵明

謝靈運(yùn)

靈運(yùn)族弟瞻及惠連也并能詩。瞻字宣遠(yuǎn),宋時為豫章太守,卒。所作存者不多,罕見才情。而像“夕霽風(fēng)氣涼,閑房有余清。開軒滅華燭,月露皓已盈”(《答靈運(yùn)》)卻也未遜于靈運(yùn)所作?;葸B十歲能屬文。元嘉元年為彭城王法曹參軍,年三十七卒。有集。靈運(yùn)嘗云,每有篇章,對惠連輒得佳句。在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忽夢惠連,即得“池塘生春草”句,大以為工。但在惠連的集中,像“池塘生春草”那樣自然的辭語也是很少見的。他的成就,像“漣漪繁波漾,參差層峰峙。蕭疏野趣生,逶迤白云起”(《泛南湖至石帆》),已算是很高的了。

同時又有謝莊的,字希逸。孝武帝時為吏部都官尚書,左衛(wèi)將軍,又領(lǐng)參軍將軍。明帝時,加金紫光祿大夫,卒。有集。蕭子顯謂:謝莊之誄,起安仁之塵。其詩卻無甚可觀的。

顏延之與謝靈運(yùn)齊名,時稱顏、謝。而延之所作,雕鏤之工更甚于靈運(yùn)。延之字延年,瑯邪臨沂人。性疏淡,不護(hù)細(xì)行。劉裕即帝位,補(bǔ)太子舍人。元嘉三年,出為永嘉太守。因不得志,作《五君詠》以見意。孝武帝時為金紫光祿大夫,卒。贈特進(jìn),謚曰憲。他較好的篇章,像《夏夜呈從兄散騎車長沙》:“側(cè)聽風(fēng)薄木,遙睇月開云。夜蟬當(dāng)夏急,陰蟲先秋聞”,也是很拘促于綺語浮辭之間的。有集

與顏、謝鼎立于當(dāng)時者有鮑照。然名位不顯,“故取湮當(dāng)代”。但照卻是一位真實的有天才的作家,其對于后來的恩賜是遠(yuǎn)過于顏、謝的。齊梁之間,照名尤著。然其險狹之處,挺逸之趣,則繼軌者無聞焉。照字明遠(yuǎn)(421?——465?),東海人。初見知于臨川王義慶,為秣陵令。文帝時,選為中書舍人。帝方以文章自高。照懼,乃以鄙言累句自污。時謂才盡。后佐臨海王子頊為前軍參軍。子頊敗,照也被害。有集。鍾嶸評他的詩,以為“貴尚巧似,不避危仄。頗傷清雅之調(diào)”。杜甫則稱之曰“俊逸鮑參軍”。他所作誠足當(dāng)“俊逸”之評而無愧。在顏、謝作風(fēng)籠罩一切之下,照的“俊逸”卻正是“對癥之藥”。他喜為擬古之作,像“傷禽惡弦驚,倦客惡離聲。離聲斷客情,賓御皆涕零”(《代東門行》);“蓼蟲避葵堇,習(xí)苦不言非。小人自齷齪,安知曠士懷”(《代放歌行》);“薄暮塞云起,飛沙被遠(yuǎn)松?!斫窈蔚溃百v生所鍾”(《代陳思王白馬篇》),這些,都不僅僅是“擬古”而已,和左思的《詠史》,是同樣的具有更深刻的意義的。而《松柏篇》,擬傅玄者,尤為罕見的杰構(gòu):

“事業(yè)有余結(jié),刊述未及成。資儲無擔(dān)石,兒女皆孩嬰。一朝放舍去,萬恨纏我情……墓前人跡滅,冢上草日豐。空林響鳴蜩,高松結(jié)悲風(fēng)。長寐無覺期,誰知逝者窮。”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己的塊儡,尤極沉痛。《擬行路難》十八首,幾乎沒有一首不是美好的:“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fù)坐愁”;“君不見河邊草,冬時枯死春滿道;君不見城上日,今暝沒山去,明朝復(fù)更出。今我何時當(dāng)?shù)萌?,一去永滅入黃泉”;“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陽春妖冶二三月,從風(fēng)簸蕩落西家。西家思婦見悲惋,零淚沾衣?lián)嵝膰@”;“剉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昔我與君始相值,爾時自謂可君意”;“君不見枯籜走階庭,何時復(fù)青著故莖;君不見亡靈蒙享祀,何時傾杯竭壺罌。君當(dāng)見此起憂思,寧及得與時人爭!”這些,也都是爽脆之至,清暢之至的東西,又何嘗是什么“危仄”!他的五言諸作也風(fēng)格遒上,陳言俱去,像《贈故人馬子喬》:

寒灰滅更燃,夕華晨更鮮。春冰雖暫解,冬水復(fù)還堅。佳人舍我去,賞愛長絕緣。歡至不留日,感物輒傷年。

又像“嚴(yán)風(fēng)亂山起,白日欲還次”(《冬日》),“寐中長路近,覺后大江違……此土非我土,慷慨當(dāng)訴誰!”(《夢歸鄉(xiāng)》)之類,又何嘗是什么“危仄”!

同時,更有袁淑(字陽源,陽夏人,元嘉末,被殺)、王微(字景玄,瑯玡人)、王僧達(dá)(瑯玡臨沂人,孝武時為中書令,被殺)、吳邁遠(yuǎn)(他每作詩,得稱意語,輒擲地呼道:曹子建何足數(shù)哉?。┲T人,皆有詩名,而篇章存者不多,未足以見其風(fēng)格。又有湯惠休者,字茂遠(yuǎn),初入沙門,名惠休。孝武令還俗。位至揚(yáng)州刺史?!对娖贰返溃骸盎菪菀?,情過其才,世遂匹之鮑照。”顏延之卻薄惠休詩,以為“惠休制作,委巷中歌謠耳”。惟其鄰于委巷中歌謠,故尚富天真之趣。他的詩多為艷曲,且多為七言者,是很可注意的。七言詩在這時,當(dāng)已在“委巷歌謠”里發(fā)展著的了!姑錄他《白纻歌》一首,以見這種七言詩的一斑:

少年窕窈舞君前,容華艷艷將欲然。為君嬌凝復(fù)遷延,流目送笑不敢言。長袖拂面心自煎,愿君流光及盛年。

女作家鮑令暉為鮑照妹?!对娖贰贩Q其詩:“往往嶄絕清巧,擬古猶勝,唯百愿淫矣?!彼鞫紴閼俑?,像《寄行人》:“桂吐兩三枝,蘭開四五葉。是時君不歸,春風(fēng)徒笑妾?!币采踅凇拔锔柚{”。

參考書目。

一、《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明張溥編,有原刊本,長沙翻刊本。

二、《古詩紀(jì)》 明馮惟訥編,有原刊本。

三、《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 丁福保編,有醫(yī)學(xué)書局鉛印本。

四、《詩品》 梁鍾嶸編,有《歷代詩話》本;《詩品注》有陳延杰編(開明書局)及古直編的數(shù)種。

五、《文選》 梁蕭統(tǒng)編,有胡克家仿宋刊本,《四部叢刊》本。

  1. 劉琨見《晉書》卷六十二。
  2. 《劉越石集》有《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3. 郭璞見《晉書》卷七十二。
  4. 《郭景純集》有《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5. 陶淵明見《晉書》卷九十四,《宋書》卷九十三,《南史》卷七十五。
  6. 《陶淵明文集》有明嘉靖間魯氏仿宋刊本,清末莫氏仿宋刊本,汲古閣刊本,何氏成都翻毛氏刊本。又《陶靖節(jié)詩注》,宋湯漢注,有拜經(jīng)樓校本。
  7. 謝靈運(yùn)見《宋書》卷六十七,《南史》卷十九。
  8. 《謝康樂集》有《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9. 顏延之見《宋書》卷七十三。
  10. 《顏光祿集》有《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11. 鮑照見《宋書》卷五十一,《南史》卷十三。
  12. 《鮑參軍集》有《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又有明朱應(yīng)登刊本,明程榮刊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