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高原讀云
桃花源里悟人生
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理想的“世外桃源”。
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地方,無塵世之煩憂,男耕女織,自給自足,老少怡樂,生活安逸,有花有草,有山有洞,有小橋流水人家……這樣的傳奇,寫在紙上,留在心里,令多少人神往?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我們追隨著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筆下奇文《桃花源記》,來到湖南德陽的桃花源。
千里迢迢趕赴這里,真的就是為了與桃花的一場約會嗎?
千年前的一股清風(fēng),將陶淵明吹進了神秘的人間仙境——桃花源。這個人間仙境讓戰(zhàn)火紛飛民不聊生的塵世,多了一份憧憬,多了一些希望,也讓人們心中滋生了一個夢想。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誕生以來,神州大地上就有了一個讓世人魂牽夢繞的傳奇之地——世外桃源。那是一個桃花盛開的地方,那里充滿了神秘、美麗、祥和,寄托了浪漫而神奇的憧憬和夢想。《易》曰:“春桃生花,季女宜家?!弊怨牛一ㄅ?,桃枝葉茂,桃果累累,寓意婚姻幸福美滿。
《桃花源記》所描述的“世外桃源”遺址,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它不知讓多少人產(chǎn)生過悠悠遐想。其山水田園之美,寺觀亭閣之盛,詩文碑刻之豐,歷史傳說之奇,舉世罕見。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桃花源得以吞洞庭之湖色,納瀟湘之靈秀,沐五溪之奇照,攬武陵之風(fēng)光,集古老、神奇、幽雅、秀美、壯闊、清麗于一體,融詩情畫意、歷史典故于一爐,成為經(jīng)久不衰的風(fēng)景名勝。
我猜想,當(dāng)年陶淵明也是在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應(yīng)邀來到這里的吧!如今,我們沿著陶公的腳步進入桃花源景區(qū),但見桃花林里,桃樹枝丫旁逸,呼之欲出。走過桃花林下幽幽曲徑,映入眼簾的是古老的青磚青瓦仿古建筑,四角是高高的飛椽,置身其中恍如穿越了時空,回到了千年前,聳立眼前的,就是桃花山山腰上的淵明祠了,這正是陶淵明喝酒采花的地方。
沿著彎曲的青石板路前行,有一方竹亭,據(jù)說,該竹亭經(jīng)歷了幾百年的風(fēng)雨洗禮,亭里的竹子看著是圓的,摸著卻是方的,象征了古代文人墨客虛懷方正的品格。山邊溪流穿過遇仙橋飛流直下,淙淙流水聲蕩滌心中的塵埃。溪流旁盛開著許多不知名的野花,為幽靜的山野平添了幾分色彩。抬眼望去,便是秦人古洞了,那溪水從古洞流瀉下來。古洞暗而無光,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這便是著名的秦人村了。這是陶淵明筆下秦人怡然自樂的居處,高古蒼寒的秦人古道,界敞奇蹤、頓豁心臆的豁然臺,天下一絕的竹廊,領(lǐng)略秦人茶道的延至館,桑竹垂蔭的秦人居……晨鐘暮鼓,回徹心扉,恍若隔世。
無論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還是“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陶公“不為五斗米折腰”“守拙歸田園”的超凡脫俗境界,都令我輩為之慨嘆。然而,心靈的歸屬,不是尋一處地理意義的武陵源,而是找一處托付靈魂的美景。也許,你的桃花源是一條碧綠的小河,河邊綠草茵茵、垂柳依依;也許,你的桃花源是草原藍天下的一群牛羊,或是一座青山;也許,你的桃花源,僅僅是一間草房,房間里掛著一只風(fēng)鈴,叮咚、叮咚的鈴聲和著室內(nèi)的幾句詩行;也許,你的桃花源是富麗堂皇的殿堂,抑或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別墅。無論怎樣,你心中都應(yīng)該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真正意義上的桃花源——其實,心里藏著幸福,何處不是桃花源!
一絲輕風(fēng)吹來,所有的幽怨惆悵都隨風(fēng)而去。我想,到這里來的人,經(jīng)過陶公的熏陶,靈魂應(yīng)該得到淘洗,得到凈化了吧。桃花源之行,使我穿越時空,真正走進了文學(xué)名篇里那個遙遠的時刻。
情迷茅荊壩
汽車從承德避暑山莊一路向北,行駛約一小時,忽見藍色的天空中有朵朵白云涌來,路的兩旁,密密麻麻的樹木綿延,我猜測茅荊壩國家森林公園就要到了!
茅荊壩位于河北省承德市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交界處,屬陰山山脈、七老圖嶺余脈之要沖,控一山口,即可擋住千軍萬馬,因此這里歷來是兵家必經(jīng)必爭之地。縱目遠望,遼闊的草原與莽莽森林盡收眼底。境內(nèi)層巒疊嶂,鷹揚鹿隱。伊遜河、武烈河等河流川流不息。山場廣闊,林木繁茂,植物種類達1780余種,野生禽獸69種之多。這就是茅荊壩森林公園。一個樹木的王國,一個綠色的王國,一個依然保存著原生態(tài)的自然王國。
這里,樹葉是翠綠的,花朵是嬌艷的,草尖是亮晶晶的,鳥的叫聲是清脆的;這里,溪水慢悠悠地流淌,繁枝密葉在空中搖蕩。那葉片上滑動的露珠,如一粒粒珍珠般晶瑩剔透,難怪人們一走進森林,就想放開喉嚨喊叫,讓積存胸中的濁氣隨山野的回聲遠去。綠,是這里的底色,那盈盈翠色更逼近到你的眼睛里、心窩里。我猛然想起石濤和尚的兩句詩:“不識年來夢,如何只近山。”許是山巒的淡遠、寧靜在感染著我?這里,空山寂寂,微風(fēng)習(xí)習(xí),林巒似動不動,松濤若有若無,聽到的只是自己腳步的回響,通體浸透著一股徹骨的寧靜與靈澈。
來到這里,一個個歷史場景在眼前浮現(xiàn)。歷史上的茅荊壩景區(qū),發(fā)生過許多漢族、契丹人與金人之間的戰(zhàn)爭。標(biāo)志著契丹政權(quán)徹底滅亡的遼金“陷泉之戰(zhàn)”,以及清兵入京過壩梁都發(fā)生在這里。巧合的是,在“陷泉之戰(zhàn)”中,金人使契丹人遭遇了滅頂之災(zāi),幾百年后,金人的后裔滿清入關(guān),也是沿著他們先人經(jīng)過的地方進入北京,鼎革華夏的。清兵入關(guān),兵分兩路,一路是從山海關(guān),一路即從此地進京,所以此地又稱為清兵入關(guān)口。
茅荊壩還是武烈河的發(fā)源地和灤河的水源地。隨著季節(jié)變化,茅荊壩的美已經(jīng)輪回了不知多少個春秋。我們先走進黑熊谷。這是一條足有20多里長的大峽谷,清風(fēng)習(xí)習(xí),滿眼飄綠,使人心曠神怡。這是一個無人問津的天然大氧吧,碧藍的天空,朵朵白云,清清流水。久居鬧市的人來到這里,無疑是邁進了天堂般的世界。古人有言:“嗜欲深者天機淺。”怡然自樂,忘懷得失,正是環(huán)境直接作用于心境的結(jié)果。在物欲喧雜的噪音中,是無法聽見智慧老人的叩門聲的。
忽然一陣淡淡的清香撲面而來,而且越往前走,香氣愈濃。經(jīng)過一番仔細觀察,原來是這深谷中的楊樹發(fā)出的味道。我順手采下一片楊樹葉放到鼻間,頓覺陣陣香氣撲鼻而來,我把那片小樹葉放在鼻孔下不停地嗅,越聞越香。據(jù)說這是世界上難得一見的“香楊”。香楊,多么好聽的名字!這愈發(fā)讓我感到好奇了。香楊樹沒有白楊那么高大,但它的身軀直挺秀美,枝條婀娜,葉緣光滑無棱,極具觀賞性。這種樹抗寒,抗旱,適應(yīng)性強。香楊樹可提取香油精,枝、葉、芽中含有大量香精,一年四季散發(fā)香味,尤其是在雨季,當(dāng)氣孔張開時,香味更加濃郁。木材是制作高檔家具的好原料。香楊樹無飛絮,集綠化、美化、香化、凈化于一體,觀賞與用材于一身,實在是難得的園林綠化珍品。
茅荊壩森林中溪流清澈,像條條絲帶飄繞在樹間,把春的信息、秋的喜悅傳遞給熱愛大自然的游人。茅荊壩的平地有豐盈的泉水,像大地母親敞開的溫暖懷抱,用健康的元素和滿腔熱情,撫慰從四面八方來的游客。這里的草甸平坦舒適如毯,樹木遮天蔽日,我透過林間縫隙仰望,只能望見一小片的天空,好似大樹擎起的一塊藍的手帕。茅荊壩林中有涓涓水流,你把耳朵貼近地面時,便可聽到叮叮咚咚的水聲,如云雀歌唱般美妙悅耳。青山、綠水、陽光、小魚,以及無邊的花草林木,都像是神來之筆,把茅荊壩描繪得如此多彩、絢麗。
茅荊壩的樹,除了一部分落葉松是人工種植的以外,其余大部分都是次生林,有很多榆樹蓬松著,像南方生長的大榕樹那樣,如座座帳篷把地面罩住。在樹與樹之間,在高大的樹冠下,生著各種野花和雜草,它們隨風(fēng)涌動,煞是喜人。如胭脂般嫩紅的錦帶花,掛在翠綠的枝條上,隨風(fēng)飄舞,煞是令人心動;那“石生蠅子草”花,像路旁的串串燈籠,更是無限嫵媚;那種很有名氣的“糖介花”,紅黃相間,長在同一根枝條上,就算是走遍所有都市的花卉市場,也難得一見。
這個秋日,我走進茅荊壩,觀如畫的樹林,聞鳥鳴幽谷,聽溪水潺潺。我的心已經(jīng)很久沒有這樣歡暢過了,我知道這歡暢源于你——茅荊壩的無限風(fēng)光!
陰山的召喚
陰山,承載了多少游牧民族的理想和期盼。這里,遠古和現(xiàn)實碰撞。這里,風(fēng)聲如鐵,鐵騎錚錚,記載了多少光榮和淚水,留下了多少不朽的足跡和夢想?
走進陰山山脈,你會生發(fā)許多想象:如果有一匹高頭大馬,你也許會一躍而上,變成一名勇士,馳騁在草原上;如果你身邊有一柄鑿斧,你也許會手持利器,在某一塊石壁上創(chuàng)作出古樸斑斕的圖案……我來到陰山,是在8月,這是一年中草原最豐美的季節(jié)。站在陰山腳下,當(dāng)我撫摸刻在巖石上的太陽神像時,感到數(shù)萬年的歷史不過轉(zhuǎn)眼一瞬,甚至?xí)小皶r光倒流”的錯覺,那一幅幅古老的巖畫,令我展開無限的遐想。
站在這里,猶如站在千折百回的歷史長廊之端。腳下的殘石破礫印證著歲月的傷痕,那亙古綿延的喜悅和憂傷,在這里歷歷重現(xiàn)。
陽光依舊是當(dāng)年的陽光,土地依舊是當(dāng)年鐵蹄踏過的土地,山雀和飛鳥在藍天之上互相追逐,白云翻卷重復(fù)著昨日的表演。在這里,你不會嗔怪陰山不夠壯觀,草原不夠豐美,這絲毫不影響它的形象,也絲毫不影響我們快樂的心情和開心的笑臉。我們從千里之外來到這里,已經(jīng)體驗到了它內(nèi)在的精神氣度和充沛的氣韻,享受了一次視覺的盛宴。在這里,我的心靈得到了升華,得到了滋潤和滿足。
藍天之下,大地之上,歷經(jīng)了千百年風(fēng)雨洗禮和日月輪回,先人們在狩獵歸來或是太陽初升時,信手描繪的這些或溫情、或猙獰、或和諧、或血性的作品,依然清晰地折射出文明和智慧的光輝,它與大地同在,與日月同輝,這不能不讓人感慨。陰山,是草原歷史的凝固,它見證了草原游牧民族的歷史,無言地守護著廣袤的草原。
驀地,王昌齡的《出塞》從心中涌出:“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边@首詩里流露出詩人何等的無奈、惆悵、哀怨和悲壯啊!中國的詩詞里有許多詠嘆邊塞的詩詞,且大多數(shù)出自漢人之手。直至讀到那首《匈奴歌》,“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蓄不蕃息”,我才深深意識到,只要有戰(zhàn)爭存在,每一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悲苦和愴傷。
匈奴族,戰(zhàn)國晚期興起于陰山以北的草原。秦末漢初,匈奴族在首領(lǐng)冒頓單于統(tǒng)領(lǐng)下,南征北戰(zhàn),東攻西伐,東到大海,西抵中亞,北控西伯利亞高原,使“諸引弓之民,并為一家”。匈奴人是草原民族的驕傲,這個民族猝然興起,讓中原王朝措手不及。寬廣無垠的草原給了這個民族廣采眾長的機會,雄健的鐵騎使這個民族所向披靡,習(xí)于攻伐的天性使匈奴族在烽煙中巍然挺立。
匈奴族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立游牧政權(quán)的民族,因此,他們是草原文明的開創(chuàng)者。匈奴人結(jié)束了高原“史前”狀態(tài),為后世相繼而起的北方游牧民族提供了可以利用的物質(zhì)和精神條件,因而深深地影響了后世北方游牧民族的發(fā)展進程。在漢代,漢匈之間既有兵戎相見,又有和平交往。
漢武帝時,對匈奴的幾次軍事打擊使其勢力北移,匈奴內(nèi)部的分裂使北匈奴西遷歐洲與當(dāng)?shù)孛褡迦诤希线w者則依附于漢,引出“昭君出塞,胡漢和親”的千古佳話。
這是草原最美的季節(jié),陰山下的草原雖然不像詩中所描繪的“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但它的美已經(jīng)讓我深深迷醉。近處一株株野花在風(fēng)中搖曳,你可以走近它們、欣賞它們的美,但你絕對不忍心去采摘它們,它們就像陰山的新娘般含羞綻放。
草原廣袤而溫厚,草原人熱情而奔放,使人完全沒有距離感和陌生感,片刻便被融化其中。
就要與陰山告別了。在告別陰山的那一刻,我突然有些戀戀不舍起來。對于陰山,以及陰山下的草原,我真不知該怎樣用語言、用筆觸表述它們的內(nèi)涵和美麗,只有深情地注視著它們,在心底默默地呼喊:“陰山!我會想你的!”
西塘,讓心停泊的地方
西塘,一座有著千年歷史文化的古鎮(zhèn)。在這方圓不過兩公里的土地上,到處充滿了傳說和故事。
在我看來,西塘更像一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江南水鄉(xiāng)女子,她靜靜地橫臥在太湖東南流域的水網(wǎng)地帶,盡情地展露令人心醉的美麗!“春秋的水,唐宋的鎮(zhèn),明清的建筑,現(xiàn)代的人”,是對西塘最好的形容。
有9條小河在此縱橫交匯,大大小小的橋有100余座。鎮(zhèn)區(qū)被這些橋連成一體,又被無數(shù)長長短短的弄堂隔開。這些弄堂,像迷宮一樣穿插在街與河、商肆與商肆、宅園與宅園之間,九曲十八折,完全讓人分不出方向。你要想用腳去丈量這里的每一座橋、每一條小巷,絕非一件易事,更何況還有那么多讓人留戀的景致在左右著你的視線。
不經(jīng)意間,有絲絲縷縷暗香襲來,循著香氣尋找,不遠處一株迎春花從圍墻上方悄悄地探出頭來,一朵一朵黃燦燦的,美麗而耀眼。這是大自然善意的饋贈,這株獨具風(fēng)韻的迎春花,以淑秀挺拔的身姿,沁人心脾的芳香,悄悄地點綴著江南的早春,使人們感到了早春的暖意。
漫步西塘古鎮(zhèn),宛如走進一所古宅博物館,數(shù)以百計廳堂宅第及墻體掩映的小院,青石階沿,綠苔小路,看上去古老而又親切,讓人不能不去細細品味。置身其間,你會為這里的景致深深陶醉,甚至忘記時光的流逝。
西塘是個水鎮(zhèn),“街衢依河而建,居民臨水而筑”,小河繞街流淌,陽光在裊裊的綠波里蕩漾,一閃一閃地泛起,頗為耀眼,帶著春天特有的溫潤。人們沿河而居,河邊的石階排得整整齊齊的,半斜著伸入水中。陽光灑在這些宅院的青瓦上、后墻上、窗戶上、臺階上,顯得那么明凈,像一幅偌大的水粉畫。而河另一邊是長長的廊棚,廊棚是木質(zhì)的,一根根褐色的圓木柱子搭成的框架。頂上是青色的瓦棚,四面都是空的,風(fēng)自由自在地從河邊穿過廊棚,從廊棚這頭轉(zhuǎn)到那頭,無拘無束,通透、清爽。
西塘的長廊,是鎮(zhèn)上特有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也是當(dāng)?shù)刈钪囊坏篱L長的風(fēng)景線。所謂廊棚,實為帶屋頂?shù)慕?。廊棚以磚木結(jié)構(gòu)為主,臨河的一側(cè)設(shè)有靠背長凳供人歇息,清一色的黑瓦蓋頂沿河舒展,連為一體。漫步廊下,領(lǐng)略小街風(fēng)情,觀望百姓尋常生活,你會不知不覺融進這個古樸幽靜的江南小鎮(zhèn),成為小鎮(zhèn)的一部分。
在“送子來鳳橋”上,許多人駐足、留影。這是一座典型的“廊橋”。橋?qū)?0米,長30米,正中有花墻相隔,間或有扇形和梅花形的窗洞。橋頂有棚,朱檐灰瓦,古樸新穎,橋兩邊有護欄,而且還設(shè)有木條靠背的座椅,既可供游人歇息,又可觀河中景色。
西塘有很多明清時代的古建筑,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古建筑基本上都保持著原貌,如種福堂、薛宅、圣堂、七老爺廟。這些建筑彌漫著古老的氣息,有的已經(jīng)相當(dāng)破舊了,但智慧的西塘人不是一拆了之,而是在不改變原貌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修繕,因為他們懂得這種古老的珍貴。那些塵封不語的院落,那些略顯寂寞的緊閉的門窗,那些暗淡的灰與褐的色調(diào),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站在已過去的歷史跟前,站在幾百年以前的時空里。在這里,我們清晰地看到了時間的影子。真正能見證時間的,也就是這些古宅子、古石橋和永不停息不舍晝夜的河水了。
游西塘,不能不到西塘的弄堂去:“門前街道屋后河,深長弄堂百條多。”弄堂,作為古鎮(zhèn)和宅屋建筑的一部分,有著深邃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小小西塘,竟有120多條弄堂,這繁多的弄堂像蜘蛛網(wǎng)一樣密布于小鎮(zhèn)各建筑之間,長長短短,寬寬窄窄,隱隱約約,無處不在。有些老宅的弄堂有七進之多,我們順著曲曲折折的石板路走進去,心里一點兒底也沒有,不知這些毫無規(guī)則的拐彎會把你帶到什么地方去,然而,隨著漸行漸遠的腳步,曲徑通幽,柳暗花明,原來許多的驚喜就藏在弄里或弄的盡頭。最有趣的是一條總長68米、寬僅0.8米的“石皮弄”,因其地上鋪的石板薄如皮而得名。它又深又長,又暗又窄,幽深曲折,若是兩人相遇,則必須側(cè)身而過。弄堂兩邊是深宅高墻,打開各自的窗戶,可以倚窗談心,還可以傳遞信物,如若張生和崔鶯鶯在世,也用不著紅娘牽線搭橋了。弄堂一般都比較狹窄,弄堂人家通過小弄去和外面的世界溝通??梢哉f,小弄是弄堂人伸向外面的觸角。
西塘猶如一張老照片,珍藏著許多記憶中的美好,讓你留戀,讓你浮躁的愁緒得到安慰。這里還有許許多多的小吃美味,誘惑著你的味蕾,濃香的荷葉粉蒸肉,帶著荷葉的清香,用來下酒是再好不過了;肥美的河魚與蝦蟹,就源自你腳下的小河,在通透的臨河小店里,你一邊品嘗美食,一邊享受把酒臨風(fēng)的美妙,吃飽了、喝足了,你可以憑河倚欄,你也可以一邊欣賞美景,一邊放牧想象,那種怡然自得的感覺是西塘所獨有的。
西塘古鎮(zhèn)仿佛是我前生的夢幻,它的美,是那種內(nèi)斂的不彰顯的內(nèi)在的美,它美的寧靜,美的安詳,美的古典,美的毫不張揚。
靜謐的根河濕地
根河,是額爾古納河的支流,在廣袤的根河濕地上,它繁衍出許多條小溪般的支流,在濕地上如一條條長長的哈達,靜靜地流淌著。
身處根河濕地,不覺中整個身心就被融化了。那滿眼皆景的綠,一下子浸入你的心底,升起一股爆發(fā)呼喚的沖動,吐納之后便被深深陶醉。根河蜿蜒流淌,宛如來自天空的一條銀色的玉帶,在草原的綠衣上倚側(cè)回轉(zhuǎn),流淌不息。沿岸生長著郁郁蔥蔥的矮樹灌木和豐茂疊翠的碧草黃花。河水靜靜安詳?shù)亓魈手?,偶爾泛起小小的細浪,野鳥翻空斗水,相和相鳴。濕地上花草搖曳,蜂蝶正忙著采蜜,好一派詩情畫意,這植根心底的美——總是那么無法言喻!
根河濕地是亞洲第一大濕地,現(xiàn)為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級自然保護區(qū),占地12.6萬公頃,位于根河、額爾古納河、得爾布干河和哈烏爾河交匯處。這里地形平緩開闊,根河就從這里蜿蜒流過,形成了壯觀秀麗的河流濕地景觀。根河濕地是中國保持原生態(tài)最完好、面積最廣大的濕地,又是一方遙遠靜謐的圣地,亙古存在于自然的凈土。根河濕地不但涵蓋了額爾古納除原始森林外幾乎所有類型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而且物種豐富,是許多鳥類非常重要的庇護場所,也是全球鳥類從東亞到澳大利亞遷徙路線的“瓶頸”,每年在這里遷徙停留、繁殖棲息的鳥類多達2000萬只,是丹頂鶴在世界上最重要的繁殖地之一。
這是一塊肆意泛濫的濕地,當(dāng)洪水漲起,海面般一片汪洋,洪水退去,濃烈的綠又會重新鋪滿平原。濕地被譽為大地之腎,對自然生態(tài)的調(diào)節(jié)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根河與得爾布干河和哈烏爾河在額爾古納市西北交匯,形成了一個洪泛平原,像一個三角洲,兩岸的河漫灘、柳灌叢、鹽堿草地及其支流貫穿著平坦的草原,宛如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額爾古納綠樹叢中。站在高高的山岡上,遠眺額爾古納小鎮(zhèn),它精致典雅地被呵護包圍在群山、濕地和草原中間。根河的水在茂密的綠樹間穿行而過,把最美麗最婉約的那段留在了額爾古納。
此時,周遭的靜謐使人不自覺地一下子安靜下來,濕地間鳥鳴不斷,婉轉(zhuǎn)悠揚,宛如一曲曲清亮的歌,天籟般從心頭掠過。波光粼粼的水波下不知有多少魚兒在歡暢地游弋,為這靜靜的根河增添了無數(shù)靈動與鮮活。河水無比清澈透亮,河底的沉沙細石肉眼清晰可辨,就如隔著水晶玻璃。多年已過,記憶深處再也沒見過如此澄澈的河水和湛藍的天空。根河,一切都那么純粹安詳,水面若無浪波,碧就碧成一片天空;天空若無云彩,藍就藍成一汪水面。站在岸邊,看著水中裝入的倒影,裝入天空,也裝入自己,誰也逃脫不去,再裝入岸影,裝入流云,一切靜謐,一切盡于無言……
夕陽下,微風(fēng)再次吹過,空氣濕潤,彌漫著清新的氣息,臉上仿佛也蒙上了一層潮濕的霧氣,一絲絲芳草的香甜襲來,頓感清爽。千萬枝蘆葦聚力在水中,讓風(fēng)來催動它們?nèi)何?,水禽與岸鳥啁啾爭鳴,不盡浮想對接時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抬眼望去,在河谷濕地兩側(cè)的高坡上,有大片大片的白樺林,每一棵樹木都是那么高拔、秀麗。它的美超凡脫俗,近觀時,白色的樹干如奧運馬術(shù)場上高高抬起的健碩馬腿,更像是訓(xùn)練有素整齊的儀仗,遠觀時,當(dāng)所有的界限都已消失而連成一片,模糊成濃淡的幕或者云。那綠黃相間的葉子像是姑娘披的紗衣,輕靈地罩在肩上,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著晶瑩剔透的光澤。美得令我目不暇接,只恨自己的眼睛不夠用,不能把美景全部帶走。城市像個孩子就在旁邊,大自然靜靜地守護,不言不說,只有愛可以流淌……
額爾古納是一座城市的名字,也是一條河的名字,更是一段歷史的訴說,這塊土地多么富饒!多么神奇!承載著豪邁堅韌的蒙古族的心靈和精神!額爾古納,有著多民族發(fā)祥地共同的符號,是人類走出森林走向文明的起點;而我們,從喧囂的城市返回靜謐的山野湖泊、峽谷密林,在這里,找回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那份美好。
壯哉,黃果樹瀑布
“未見其景,先聞其聲?!边@是我到黃果樹瀑布景區(qū)情不自禁說出的一句話。黃果樹瀑布首先出現(xiàn)在游人的聽覺里,數(shù)里之外,訇然之聲便襲耳而來,猶如壯士吶喊,雷電轟鳴。
因為久仰它的大名,我設(shè)想著在見到它第一眼時的那種感覺,試圖去慢慢地接近它,細細去品味它,但不經(jīng)意間,那巨大的水簾還是一下闖進了我的眼睛,令我猝不及防,手足無措。但見云垂煙接,萬練倒懸,細似珠簾,粗若冰柱,連貫絡(luò)繹,傾落而下。飛瀑跌落處掀起軒然大波,浪花四濺,蔚為壯觀。令天地為之動容,草木為之失色。我的意志頃刻間被它瓦解,我的心靈也在這一刻被深深震撼!
這就是中國最大的瀑布!這就是黔地的第一勝景!它高74米,寬81米,水分5大束,細看20余股,連綴而成巨練,如大軍縱行,整齊劃一,邁過同樣高度的斷崖,在60多米的落差中猛然加力,一頭沖向崖下深潭,拼生命之力撞出一聲聲巨響,引得峰鳴谷應(yīng)、風(fēng)嘯馬鳴。瞬間,激起的一團團白色水霧像騰空而起的蘑菇云,裹著似玉的水珠飛上天空,而后像天女散花般徐徐向下飄灑,親吻著兩岸碧綠的草木、五彩繽紛的鮮花。一陣多情的微風(fēng)吹來,卷起水珠和云霧飛落,輕曼縹緲,像無數(shù)條彩綢在空中飄舞。一種“神搖目?;觐嶎崳ノ慈糖榍那摹钡母杏X涌上心頭。這就是黃果樹瀑布的魅力所在。它將生命演繹得如此精彩,如此豪邁。它讓你明白,大自然的吶喊原來是這樣的震人魂魄,使人驚嘆。
黃果樹瀑布,在中國諸多瀑布中可謂君臨天下,但它卻很親和,很平易近人,游人可隨意與它親密接觸。緊貼它身后的崖壁上,橫貫著一條134米的崖廊洞穴,名“水簾洞”。這是黃果樹瀑布中最壯闊的一景。水簾洞有一洞窗,除為大瀑布隱匿的大洞窗外,還有其他5個洞窗,也都被疏密相間的其余5股瀑布組成的水簾所隱匿。若潛入洞穴內(nèi),往外欣賞大瀑布和小瀑布,景色則更顯得神奇迷人。人入洞中,行不數(shù)步,即衫濕面潤,鬢發(fā)滴珠,飛水入頸而爽,透衣成快,別有一種愉悅。而最為暢快的,是游人緊臨洞窗,距瀑布不過二尺之間,援臂撫瀑水,伸手接飛流。伸入瀑流中的手,在水的沖打下,是隱隱的痛感,也是隱隱的快感。如此近距離地感受巨流狂瀉,感受它的龍嘯獅吼,使我們于瞠目中,一下子迷失了自己;忘形之中,不分老幼,對著飛瀑,發(fā)出一聲聲狂吼,讓情緒像瀑布一樣宣泄,讓揮發(fā)的激情如瀑布一般暢快淋漓。平時一向矜持的我在狂放的瀑布面前,也本能地隨之奔放,隨之癡狂!在這一瞬間,俗世遠去,凡塵了無。
黃果樹大瀑布是白水河的流經(jīng)處,而白水河雖然在有的地段波浪滔滔,但更多的時候仍然是緩緩流淌,極具抒情意味的??墒钱?dāng)它流經(jīng)黃果樹地段時,因河床突然斷落而形成九級瀑布,黃果樹瀑布便是其中最大最壯闊的一級。
倘若它的面前沒有峭巖懸崖,倘若它沒有忘我的奮身一躍,自然也便沒有這樣一道絢麗的生命華彩。那么,白水河將依然唱著平靜而舒緩的歌,像每一條平平常常的小河,日子過得單調(diào)輕松。其實,只要給它們機會,任何一條看似不起眼的小河乃至小溪都有可能將生命化作萬丈飛瀑演繹得異彩紛呈。聽著黃果樹瀑布雄渾粗獷的嚎嘯,看著它波瀾壯闊的雄姿和奔涌不息的激情,我被深深感動。也許連它也沒有想到,這身不由己的一躍,竟使得生命的瞬間變得如此壯觀又如此輝煌!
并不是所有的溪流都能擁有這樣的瞬間,當(dāng)然,也并非所有的溪流都向往這樣的輝煌。于是,小溪也罷,瀑布也罷,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著,同樣也豐富了這個世界。而對大自然來說,只要存在,便是一種美麗。
我們看到更多的瀑布只是季節(jié)性的流水。雨來了,那落在竹林樹海的大珠小珠,循著熟悉的路徑,一路尋親訪友,匯集一處,而后親親密密、熱熱鬧鬧地從一道道山崖豁口蜂擁而下。對它們來說,這些下雨的日子,也許就是它們快樂的節(jié)日。
不管怎么說,這個季節(jié),到黃果樹旅行,聽瀑布的喧響,看瀑布的壯闊,感多彩的人生,不由得引發(fā)我內(nèi)心的回應(yīng)。畢竟,那是大自然的呼喚,是大地律動的脈搏。響應(yīng)自然的呼喚,感受大地的脈搏,沒有什么比這些更能讓人沉醉了。
醉人的麗江
在遙遠的西南一隅,世代居住著一個擁有古老文字的古老民族——納西族。他們與世隔絕,生生不息。1997年12月4日,一個偶然的事件讓它們進入了世人的視線——麗江古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也就是從這一天起,麗江迅速成了一個時尚的旅游勝地。人們懷著不同的心態(tài),隨著滾滾的人流,摩肩接踵紛至沓來。
麗江古城是我傾慕已久的小城,也是讓我為之心醉的小城。它安適、浪漫、怡然自得,給人以清淡、小巧、柔媚,且清靜似夢、溫潤如玉的感覺。
麗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說是城,但它卻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墻的古城。
麗江是一座適合漫步的小城,它依山就水,不求方正,“城依水存,水隨城在”。那水不拘一格地隨著地勢沿著水渠四下流淌。走在幽深的小巷里,隨處可見獨具風(fēng)格的古老建筑,隨處可見古老的門樓、飛翹的檐角、雕刻精美的門楣、斗拱,以及石雕的門墩。地面上的青石板路早已被歲月打磨得異常光滑,有的地方甚至坑洼不平,但你走在上面,卻會感到異常舒適、安穩(wěn),真正體驗到一種無法被現(xiàn)代文明復(fù)制的感受。我們住在一家納西人開的客棧里。每當(dāng)夜幕降臨,我們就坐在四合院的天井里,遙望著天上似乎親近了許多的星星,一任略帶點寒意的夏風(fēng)輕輕吹拂,靜靜地聆聽納西老人講述那動人而神秘的傳說。久住在都市里的人此時會有一種久違的親切感。蝸居在繁華的都市里,很少有時間仰望夜空,夜空似乎也失去了夜的顏色,夜的神秘。但在麗江,你無須抬頭仰望,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夜空中閃爍的星星。
這里的小橋、街道和房屋,大都顯得古老而滄桑,人仿佛跌進了時光隧道,走進了遙遠的南宋末的麗江古城。這樣的時刻,我仿佛已遠離世俗的喧囂,盡享那份屬于自己的安逸和寧靜。這其實是一種久違的感動,一種無奈卻又遲到的頓悟,它更貼近生命的本質(zhì)。
訪麗江古城,不管你為官或是平民,都一律步行,沒有汽車的噪聲,沒有喇叭的鳴叫,有的只是叩擊著石板鋪就的街巷的腳步聲。那聲音,仿佛在訴說著滄海桑田,世事更迭,而我穿梭其中,其實更多的是想要尋找一種能讓心靈得到釋放、靈魂得到熏陶的東西。
清澈的玉泉水從城頭分成三岔穿街過巷,繼而又形成無數(shù)細流如經(jīng)絡(luò)縱橫全城,滋養(yǎng)著古城的生命。有水就有橋,在古城不到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縱橫騰越起栗木板橋、石拱橋,以及單孔、雙孔、三孔及多孔橋350多座。這些大小不一的石拱橋、石板橋,像一根根項鏈,將花紅柳綠、鳥語花香的納西人家串聯(lián)于清波之間,輕描淡寫中展現(xiàn)出小橋、流水、人家的美景。
麗江擁有豐富的人文景觀,是納西文化的中心。納西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曾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古文化,使用過自己的象形文字。在1000多年前,納西族中有一種多神的原始宗教“東巴教”,東巴文化就源于東巴教,至今已成為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環(huán)繞街巷的泉水在一個個岔道歡快地交匯,繼而又激蕩著各奔前程。跟隨泉水,我走進一戶人家,主人邀我入座,并遞上清香的茶水,沒有因為陌生而疏離,沒有因為陌生而見怪,也沒有噓寒問暖的客套話,自然中營造出他鄉(xiāng)遇故人的親和、友善。絲絲縷縷的溫馨與裊裊茶香,在交織在升騰。鵝卵石鑲砌的院落,清風(fēng)拂動的垂柳,垂柳上懸掛的鳥籠,鳥籠里鳴唱的畫眉,還有花臺上色彩紛呈的花草,在這個并不寬闊的院落里釋放著美麗,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景致都恰如其分地得以展示。
四方街是麗江古城的心臟。走在光滑的“五花石”鋪就的小街上,感受古城渾厚的脈搏,讓人有種呼吸緩慢的感覺,相信每個到過麗江古城的人都會有此感受的。
古城的純潔和優(yōu)美均得益于水,古城許多人家夜夜枕著穿屋而過的泉水入眠,諦聽泉水彈奏高山的執(zhí)著、冰雪的堅韌,一代代納西人由此陶冶出泉水般清純的性情。
俄國人顧彼德于20世紀(jì)40年代初到麗江生活過9年,他寫過一本《被遺忘的王國》,其中《納西人的音樂美術(shù)及閑暇時光》一文中說:“納西人不但熟諳音樂,而且不少人畢生愛好繪畫美術(shù),花鳥是他們最喜愛的主題之一,隨處可見用浮雕和繪畫裝飾的門窗、天花板。納西人并非為了名利而畫,僅僅只是為了滿足一下對美的追求而已?!鳖櫛说赂锌f千地說:“時間,在納西人眼里是一位文質(zhì)彬彬的良師,一位值得信賴的朋友?!?/p>
的確,納西族具有優(yōu)秀的音樂傳統(tǒng),幾乎鄉(xiāng)鄉(xiāng)都有民間古樂隊,每逢節(jié)假日,他們就在玉泉五鳳樓內(nèi)演奏。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周圍小巷曲折,四通八達。街道全用五彩石鋪砌,平坦?jié)崈簦绮粨P塵,雨不積水,幾乎每條街道一側(cè)都伴有潺潺流水。泉水隨街繞巷,穿墻過屋。水邊楊柳輕拂,柳下小橋座座,形成“家家流水,戶戶垂楊”的獨特風(fēng)貌。來到這里,會使人倏然感受到“東方威尼斯”的韻味。站在麗江街頭,我生出許多感慨,當(dāng)忙碌的人們忙得沒有一點閑情逸致的時候,當(dāng)貪得無厭的市儈窮得什么都沒有只剩下錢的時候,麗江古城的居民與清悠悠的泉水相伴的這份悠然恬淡所流露出的享有時間的幸福,以及擁有平和的富足,是否更讓人羨慕?
古人云:“水嘗無華,相蕩而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其實,麗江的風(fēng)格,讓人感受更多的正是一種自得其樂、不事張揚的生活態(tài)度,或者說是一種相對隱逸的追求。人們都平靜地過著自己的日子,編織著自己的故事,清清爽爽,隨意和諧,不必顧及外面的喧囂,只需擁有一個自己的空間,你便擁有了整個世界。因為,那獨具匠心的亭臺樓榭、小橋流水之中,已經(jīng)包容了無限的景致。
夜色降臨,萬家燈火抒寫著古城的奧妙與神秘。古鎮(zhèn)盡頭的水車不停地旋轉(zhuǎn)著,那“咿咿呀呀”的韻律抒寫著古城的寧靜與生機。如果不是近在咫尺的玉龍雪山,你會有一種時空錯位的感覺,仿佛恍惚間到了水鄉(xiāng)江南。
夢幻九寨溝
最初我是從電視上認識九寨溝的,翠海、疊瀑、彩林、雪峰、藏情,被譽為九寨溝“五絕”。她的神奇、她的瑰麗使我驚詫不已,從此,心里便有種無法抗拒的感動,無法抗拒的誘惑,無法抗拒的魂牽夢繞。“到九寨溝去,去感受自然,感受生命?!边@是多年來常常鳴響在我心中的愿望,它時不時地催促著我,使我下決心要早日實現(xiàn)這次旅行。
終于踏上了“朝圣”之旅。我們乘車從成都溯岷江而上,雖然一路山高路險,甚至驚心動魄,但是,一想起馬上就要見到心儀已久的九寨溝了,便沉浸在一種興奮和激動里。
心和著急速旋轉(zhuǎn)的車輪就像著了魔似的被一種巨大的誘惑牽引著,一刻不停地向前奔馳。多情的岷江和岷山一直伴隨著我們,并為我們十幾個小時的旅途增添了幾分驚險刺激和情趣。其實,岷江全然沒有想象中的優(yōu)雅清麗、輕柔溫婉,而是洶涌澎湃、一瀉千里,永遠以一種沖刺的姿勢奔騰向前。山路崎嶇蜿蜒,峽谷震蕩,汽車沿著岷山峭壁上的公路時而爬上云端,時而又駛?cè)肷罟?。我坐在車上觀兩岸夾峙,峭壁千仞,巍巖嶙峋,岷江奔騰的怒吼沖擊著山崖,震蕩著山谷,心弦始終繃得緊緊的。汽車上放映著九寨溝的風(fēng)光片,導(dǎo)游是個20來歲的姑娘,她能歌善舞,非?;顫?,因為她姓左,大家都親切地叫她“左導(dǎo)”。為使大家的旅途開心愉快,她動了不少腦筋,組織了不少娛樂節(jié)目,為乏味的旅途增添了不少快樂。當(dāng)汽車行至疊溪海子邊時,左導(dǎo)拿起話筒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撼人心扉的真實故事:1933年8月,天公震怒,地動山搖。這里發(fā)生了一場大地震,造成七級塌陷,山崩地摧,無辜的疊溪鎮(zhèn)——這個千余人的小城,頃刻間全部被覆壓在無情的岷江江底,那一個個茁壯的生命,剎那間永遠消失了。岷江為之堵斷,直到斷流后的第45天,滔滔岷江才沖開堰壩,在江流的淤塞處形成了上下兩個被高山夾持、長達數(shù)里的高山湖泊。如今,我立在岸邊俯瞰,湖面平靜,湖水無言。青碧的湖水,看似溫柔,但在水面下的深底,卻潛藏著一個小鎮(zhèn)的悲慘故事。望著東西山城隱約可見的磚垛,我感到生命的脆弱,不禁再一次對大自然產(chǎn)生了深深的敬畏。的確,在大自然面前,任何人都是十分渺小和無奈的!
汽車到達松潘時已近黃昏,公路兩邊的紅黃藍三色經(jīng)幡輕輕拂動,上面寫滿了祈禱與祝福的藏文。松潘是座不大卻很古老的邊城,滾滾岷江穿越而過,當(dāng)年紅軍長征曾在這里休整,高高的山峰上,聳立著紅軍紀(jì)念碑,據(jù)說該碑全部用金屬材料制成,在晚霞的映照下金光燦燦,分外耀眼。
隨著車輪不停地旋轉(zhuǎn),公路兩邊的景色也越來越吸引人的眼球?!败囻傔M畫中了?!蔽疑磉叺漠嫾依像R情不自禁地對我說。的確,我已經(jīng)嗅到九寨溝特有的氣息,看到九寨溝迷人的景色,我感覺我的心連同我的身體與九寨溝漸漸融為一體,成為這幅精美組合畫中的一部分。這時,除了驚嘆,你會忘記一切,感覺凝固了,思緒似乎也凍結(jié)了……
從見到九寨溝的那一刻起,我便覺得與九寨溝仿佛有種前生的約定。翌日清晨,我們在左導(dǎo)的帶領(lǐng)下前往九寨溝景區(qū)。路上,左導(dǎo)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九寨溝的美麗傳說:主管草木萬物之神比央朵明熱巴有九個聰明勇敢、美麗善良的女兒,她們來到十座雪峰上空,見蛇魔在水中投毒,人畜倒斃,氣憤極了,便與蛇魔搏斗。經(jīng)過一番苦戰(zhàn),她們打敗了蛇魔,然后留在這里,與九個藏族男子結(jié)婚成家,一起重建家園,以后形成九個部落,分居九個寨子,因此這里就被稱為“九寨溝”。
九寨溝山美,樹美,云美,雪峰美,瀑布美,最美的是來自皚皚雪山和原始森林的雪水。雪水匯成溪流,聚成湖泊,又溢成瀑布。瀑布隨山谷流淌,匯成下一級梯形湖泊,從溝底到溝口,綿延數(shù)十公里。湖、瀑、泉、灘如晶亮的寶石,鑲嵌在蒼翠的森林峽谷之中。這些神秘的小湖,讓人看了心跳。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叫達戈的男神,熱戀著美麗的女神沃洛色嫫。一次,達戈用風(fēng)月磨成一面寶鏡送給心愛的女神色嫫。不料魔鬼插足,女神不慎打碎寶鏡,寶鏡的碎片散落人間,變成了114個晶瑩的海子,它們像寶石一樣鑲嵌在山谷幽林之中。從此,人間便有了這處童話般的夢幻仙境——九寨溝。
從九寨溝溝口向上,奇瀑秀湖連接不斷,天空濃藍晶亮,幾縷閑散的白云那么隨意地一抹,就和遠山斑斑駁駁的雪峰融在一起。雪線以下的山體,遠看艷綠而藍,有的濃,有的淡。幾團青不青、黃不黃的灌木擁著一棵古松佇立在湖邊,倒映在湖里,相互浸潤著、融合著,成了一潭調(diào)配得妙不可言的彩色的湖。湖水清澈見底,潔凈而透亮,但又不是單純的亮白。那是一種透明的色調(diào),繽紛的落英點綴其間,五顏六色的。落下一片花瓣,一片樹葉,也會蕩起一圈一圈的漣漪。
九寨溝的交通十分便捷,電瓶汽車環(huán)行在九寨溝所有的景點,可以免費隨時搭乘。但有些景點我們是甘愿徒步去欣賞的。九寨溝步換景移,處處風(fēng)景迷人,我們在光影搖曳的林間小路和灌木叢中穿行,滿目的綠色讓人神安心靜,散淡閑適。
九寨溝特殊的地形地貌,形成了景色奇絕的多級瀑布:有的穿林而出,猶如脫韁的野馬向前奔馳;有的飛流直下,似一匹匹白練高懸;有的如一排排細流沿崖輕下,又如一串串珠簾垂掛。站在樹正瀑布前,但見水勢洶涌,聲若雷鳴,流水從高處蜿蜒而下,時起時伏,它跳躍著、歌唱著,隨著陽光照射角度的強弱,照射時間的長短,以及云影、樹影等因素而變化著,有時溫柔,有時粗野,有時晶瑩如冰掛,有時幻化出迷人彩虹。最令人驚嘆的要數(shù)諾日郎瀑布,該瀑布高20多米,寬100多米,從高處懸崖的樹林中飛出,又突然消逝在谷底的樹林中,騰起蒙蒙水霧,映出道道彩虹,不愧為罕見的“森林瀑布”奇觀。
來到五彩湖邊,我被它的美麗深深打動。這是一汪怎樣的湖?。∧阈闹杏卸嗌傧胂?,湖中就有多少幻象。在湖邊,我思緒翩然,真怕驚擾了泊在水里的云彩。湖水明凈,如同一個肉體和靈魂都光彩照人的美人。我站在湖邊,靜靜地看著她,心就漸漸地藍了起來。我終于看出了湖的層次,看到了水里的云杉、紅松、白樺,以及湖底多種顏色的沉積物和繁生的水藻,它們都靜靜地站著或躺著,在湖水里和魚兒悄悄對話,使湖水呈現(xiàn)出黃、橙、藍、綠等多種色彩,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斑駁陸離、絢麗奪目。這是水凈化后的顏色。我想,人的心靈被信仰和愛凈化之后,也一定是這種顏色吧!
數(shù)不清九寨溝有多少潭湖水,只覺得每潭湖水都是那么清純,那么多情,那么充滿朝氣、充滿魅力。我們來到熊貓海,這是一個波平如鏡、清澈見底的水池,因其形狀酷似大熊貓而得名。傳說,一只大熊貓到這里來喝水,一喝便“醉”了,它看見水中自己的影子,誤認為自己的伙伴也到這里與它搶水,就拼命地喝,直喝得肚子滾圓,最后竟搖搖擺擺地跌倒在湖邊的草地上。它真的醉了!我們沒有理由去責(zé)怪它,面對這如夢似幻的湖光山色,又有誰能不被陶醉呢?
位于日則溝的五花海,被譽為九寨溝之精粹,因湖中多種水生植物顏色各異,在陽光作用下,湖水幻化出的繽紛色彩,或?qū)毸{、或青翠、或玉碧……因季節(jié)更替,水的顏色也會千變?nèi)f化。據(jù)說在秋季,岸上林叢赤橙黃綠倒映水中,與水下植物相互渲染,尤其美麗。此刻,陽光灑在湖面上,微風(fēng)輕拂,泛起一波波五彩的漣漪,使人懷疑自己在不覺中闖入了童話世界。這清純無瑕的湖水,驅(qū)除了你的憂傷、你的煩惱,以及你的欲望和雜念,只剩下對美的珍惜和熱愛。
九寨溝植物資源豐富,植被類型多樣,幾乎包括了所有大的世界分區(qū)。形態(tài)上原始的領(lǐng)春木、連香樹、金連花、獨葉草紅松、云杉、冷杉、赤樺等,對研究植物系統(tǒng)演化及植物區(qū)系的演變均有一定的科學(xué)價值。九寨溝的森林2萬余公頃,在2000米至4000米的高山上垂直密布,是我國和世界上針葉植物最豐富的地區(qū)。吸一口純凈透明的空氣,吹一吹柔和清新的山風(fēng),看一看這如詩如畫的美景,在夏日里,是多么令人心曠神怡。
美國跨國公司總經(jīng)理林德布雷游覽了九寨溝后,驚嘆道:“地球上有九寨溝這樣的景觀,是一大奇跡,是我們?nèi)祟惖囊淮笮疫\。”美不勝收的自然資源,構(gòu)成了九寨溝獨有的自然風(fēng)貌。九寨溝的美若非身臨其境是很難領(lǐng)略到的,我平生到過許多地方,也見過許多美麗的湖泊,但從來未像見到九寨溝時那樣感到心動、心醉。我癡望著澄澈寧靜的湖水,而湖水不知不覺中已滲進我心靈的深處,感動得我無法自持,任憑抑制不住的淚水溢眶緩流。
大凡到過這里的人,都會對九寨溝留下美好的印象,都會和我有著同樣的感受。九寨溝,我心中的美神,你使我的身心貼近自然,得到了一次心靈的回歸。
走進黃龍
告別如夢似幻的九寨溝,我們的汽車直奔被譽為“人間仙境”的黃龍。黃龍的名字,竟與大禹治水有關(guān),《松潘縣志》載:“禹治水至茂州,黃龍負舟,助禹導(dǎo)水……后黃龍修道成仙而去,遺五色山水于世?!本澜^倫的景致背后,通常都有神話故事的支撐,黃龍也不例外。世間何來鐘靈毓秀的“人間瑤池”,古人難以參悟,于是,憑借著形如龍鱗的彩池,再附上一段引以信服的佳話,便有了“黃龍”這個神奇的名字。
汽車沿著山路盤旋而上,由于山高氣寒,附近的山坡上看不到樹木,只有綠茸茸、濕漉漉的草坡隨著山勢的起伏而綿延,猶如一幅幅巨大的錦緞鋪展在高天之下,牦牛和羊群在藍天與草地之間顯得十分悠閑。在這疊翠擁綠的莽莽山嶺之上,巍然聳立起幾座山峰,中間那座被藍色的高空輝映得晶瑩透亮的山峰就是雪寶頂,附近的山坡也被渲染得無比純凈鮮麗,峰頂繚繞著朵朵白云。我們走下汽車,頓感一絲涼意。這里的天空格外蔚藍,空氣一塵不染,幾個藏族小伙見我們下車,便騎馬而來。他們身著藏袍,凌空揮舞著馬鞭,藍天下的雪寶頂映襯在他們身后,看上去那么使人興奮!
黃龍景區(qū)的山門顯得很狹小,這可能與它特有的地理位置有關(guān)。走進山門,便看到小橋下嘩嘩流淌的河水,水中長滿青苔的石頭清晰可見,走過一片樹林,黃龍?zhí)赜械狞S白相間的鈣化地貌便進入視野。
腳下木質(zhì)的棧道從山下一直伸到山頂,棧道穿林過灘,我們聽瀑觀湖,不用赤足涉水,照樣能夠體味其中的樂趣。沿著棧道緩緩前行,真如同走進了仙境,一大片溪水沿著平緩寬闊的石灘奔瀉而下,灘上全是乳黃色鈣化沉積物,像一塊巨大的石板斜鋪在山坡上。鈣化灘上參差錯落著一些低矮的古木,溪水在草叢古木之間漫流,遠望像是洪水泛濫,近前才發(fā)現(xiàn)溪水清澈異常,只是灘底的鈣化物將溪水映黃了。而那裸露的寶石的顏色、形狀,類似石灰?guī)r溶洞中的鐘乳石,有凝脂般的光彩,黃潤晶亮,跌宕起伏,像一條身著黃鱗的巨龍盤旋而上,甚是壯觀。
在山坡上、樹叢間,我們看到無數(shù)鈣化巖溶形成的五顏六色的彩池。這些彩池大小不等,上下相依,組成奇特的梯狀湖泊群,湖波漣漪輕蕩,波光熠熠,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因湖底石質(zhì)及天氣、光線、樹影的不同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色彩,鵝黃、銀白、淺綠、青黛、淡藍,真可謂五彩斑斕,澄澈明鏡。最令人心動的是金沙灘,灘面石巖累累,高低錯落,清冽的雪水奔流其間,濺起滿灘浪花,歡嘯不已,色彩搭配得非常和諧美妙?!扒颖趟唿S龍”,據(jù)說這是世界上最寬、最長、色彩最豐富的鈣化流景觀。彩池之美,絕不僅僅只在池中,從審美角度來看,一如平鏡的靜態(tài)小池,竟能將晨星夕月、遠山近樹,以及日月光華盡納池中,這才是黃龍的美學(xué)極致。而岔景池、爭艷池、明鏡倒映池、映月彩池的命名,則無形中遵從了這一原則。
如果說近鄰九寨溝勝在水銀瀉地的瀑布與幽幽不可名狀之水,那么,黃龍之美多半要歸于鈣化,那是大地的乳汁,連綿不絕地為腳下的那方山水塑形。
鈣化瀑布在全球范圍內(nèi)分布較廣,而像黃龍這樣狀如梯田、勢如疊浪的鈣化池群,卻是屈指可數(shù)。黃龍彩池數(shù)量龐大,個中姿態(tài)絕不雷同,恰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各有節(jié)律;論水色,池壁如璞玉,似牙雕,又因水底沉淀物和樹木、山色的千變?nèi)f化,從而呈現(xiàn)出黃、綠、青、藍;論池形,又能分出馬蹄、明鏡、月牙等上百種。
黃龍景區(qū)還有幾處非常迷人的峽谷,但最美的當(dāng)推丹云峽。走在峽谷中的小路上,就像走在兩側(cè)掛滿佳作的畫廊里。石馬關(guān)的峭壁懸崖、觀音巖的嶙峋怪石展示出丹云峽的山石之奇;龍滴水的飛瀑、凌冰瀑的宣泄構(gòu)成丹云峽的靈水之妙;而路旁和峭壁怪石的夾峰里則生長著雜樹山花,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如果說黃龍金色的鈣化彩池群落是一幅幅著色考究的西洋油畫,那么丹云峽及其俊秀的峽谷風(fēng)光,便是當(dāng)之無愧的黃龍奇觀的“四絕”之一。
漫步黃龍,猶如行走在藝術(shù)大師精心描繪的經(jīng)典畫廊里,讓你不敢相信自己眼里看到的美景竟然是真實的存在。
錢塘江觀潮
“天排方陣千雷震,地卷云山萬馬騰”,這是古人形容錢塘江大潮的詩句。
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是觀賞錢塘江大潮的最佳日子。因為這一日江潮最為壯觀,一年中,鹽官鎮(zhèn)的這天也最為熱鬧。來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一大早便云集這里,為的是一觀錢塘潮的壯闊風(fēng)采。我和好友鄭治權(quán)從長興驅(qū)車兩個小時來到鹽官,還沒有進鹽官鎮(zhèn)就明顯感覺到道路的擁堵,從汽車的牌照可以看出,有不少人是從千里之外來到這里領(lǐng)略大潮的壯觀景象的。
到了鹽官,想找一個車位都很困難,停車場里、農(nóng)家門前及大宅小院里都停滿了汽車,而且停車費高得驚人——停一輛汽車交費100元,也有收80元的。千里迢迢到這里觀潮,大家的心情和興致都很高,誰也不在乎這點消費。買了門票,我們隨著如潮的人流向江邊涌去。這時,江堤上早已觀者如云,好的地點更是人山人海,當(dāng)?shù)氐呐笥褳榱吮M地主之誼,把我們帶到了觀景臺上。這里是觀潮的最佳地段,但收費也蠻高的,租一張小桌800元(不含任何東西),每把凳子再加收80元,盡管如此,仍是座無虛席。我們落座后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忽然有人高喊:“大潮來了!”前面的人群開始躁動,緊接著許多人也都伸長了脖子跟著歡呼起來,一向矜持的我也深受感染,跟著大家一起呼喊起來。
遠遠望去,大潮如素練橫江,聲如金鼓,向前推進。潮水離我們越來越近了,當(dāng)潮水快要經(jīng)過眼前時,頓覺山岳停峙,聲震九天,排山倒海,氣勢恢宏,耳旁如天鼓雷鳴,眼前似萬馬奔騰。震天的聲響和那排山倒海的聲勢,將貼近岸邊的觀潮者嚇得不自覺地往后緊退幾步,起先往前擠的也不再擠了,生怕被這巨響和腳下的潮水吞噬、卷走,這大潮可謂奪人先奪氣也。這真是“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
與靜靜的湖水不同,海水的水位不斷地發(fā)生著周期性的變化。人們把發(fā)生在白天的海水漲潮叫“潮”,把發(fā)生在晚間的海水漲落叫“汐”,合稱“潮汐”??傮w上說,錢江潮的速度極快、力量極大、來勢急猛地向前推進,而湍急的江流不斷地往下奔瀉,發(fā)出撼天動地的吼叫,任憑你是磐石巨巖,鋼柱鐵罐,都擋不住滾滾的潮流,望去排浪如壁,陣勢宛若崩山摧峰,齊刷刷城墻般咆哮著向前撲去,一路前行,浩浩蕩蕩,所向披靡,兩米多高的浪潮蓋過了所有觀潮人的驚呼和尖叫聲。
據(jù)介紹,潮汐的形成與地球的引力有關(guān),在地球不同的緯度上,受到的引力也不同,加上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地形,各地海洋的潮汐情況也有所不同,有全日潮、半日潮和混合潮三種類型。潮汐作用對于海岸地貌形態(tài)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許多海灣地貌可以構(gòu)成美麗的景觀。在我國,最著名的海潮景觀就是杭州灣的錢塘潮了。專家們野外考察研究的結(jié)果表明,大潮的形成主要與錢塘江河口的形態(tài)有關(guān)。錢塘江的河口與長江、黃河等河流的河口形狀不同,它是一個巨大的喇叭口,換句話說,錢塘江江身并不寬,但河口突然變大呈喇叭狀。這樣,當(dāng)大海潮涌時,海水從寬約100公里的大江洶涌奔騰地涌入,直向喇叭口內(nèi)推進,由于水道越來越窄,到了翁家埠一帶,海灣僅寬4~5公里了,在這里,海潮被狹窄的水道夾住,前進受到阻礙,而后邊的潮水源源不斷,于是出現(xiàn)了后浪趕前浪、一浪高一浪的局面,使得潮頭如山、潮水如壁,形成了波瀾壯闊、舉世無雙的錢塘江大潮。
洶涌的錢塘江大潮在不同的地段呈現(xiàn)不同的景象:在海寧鹽官鎮(zhèn)一帶,海水排成一列,齊頭猛進,形成壯觀的“一字潮”;在鹽官鎮(zhèn)東7里的八堡,可見到南北兩股潮流相撞,勢如山崩地裂,人稱“碰頭潮”;在鹽官鎮(zhèn)西8里的老鹽倉,則可見到怒濤驚天、碎作潑天驟雨般的“返頭潮”。因此,從地點上來講,觀看錢塘潮最佳的場所是海寧鹽官鎮(zhèn)。從時間上說,每月朔望都可以看到大潮,但一年之中最好的觀潮時間是在農(nóng)歷八月十八,人稱“潮生日”,這一天,潮勢最猛。錢塘大潮的潮頭一般有1~2米的高度,最高時可達2.5米。它的傳播速度也很快,大潮帶來的海水,每秒可達幾萬噸,然而在迷人的潮水下,每年都會發(fā)生有人因在不安全地段觀看錢江潮而喪生的悲劇。
錢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瀾壯闊的氣勢,晚上有晚上的詩情畫意;看潮是一種樂趣,聽潮同樣引人遐想。難怪會有人稱贊“錢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頭看不足”呢。
雨意的周莊
周莊真是個令人向往的地方。未到周莊就先愛上了它的名字,這可能是“望文生義”所致吧!那時,便認定周莊就是一個靜謐、古樸、溫柔的水鄉(xiāng)。
也許天公不作美,快到周莊時竟淅淅瀝瀝地下起了小雨,但導(dǎo)游小姐卻風(fēng)趣地說,要游周莊,就得帶著細雨來,它為你接風(fēng)洗塵,這才別有一番風(fēng)味呢!
走進周莊,看見路口拱門上寫著“中國第一水鄉(xiāng)”的橫幅。再往里走,只見拱橋水巷,小橋流水,那整齊狹窄的石板街面,那古舊建筑和猶存的古風(fēng),讓人不得不稱贊這“第一水鄉(xiāng)”的奇特。
周莊的歷史是用水寫就的,碧澄而流長的水,使它變成了一件文物,變成了一個敞開的博物館,變成了一部耐人尋味的歷史。
這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鎮(zhèn)為澤國,四面環(huán)水,港汊分歧,湖河聯(lián)絡(luò),咫尺往來,皆須舟楫”,道出了它的地域特色。浩蕩的河湖阻隔,使得周莊避開了歷代的戰(zhàn)禍,始終寧靜平安,至今仍較為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鎮(zhèn)建筑及其獨特的格局。
周莊給人的第一印象當(dāng)然是幽謐、寧靜、素樸。整個古鎮(zhèn)就像漫浸在碧波之中,岸上的景物倒映于水中,獨顯一份靈韻。古鎮(zhèn)以水成市,以水成鎮(zhèn),每一處景致都充滿了陰柔婉約之美,水成了周莊的命脈、周莊的靈魂。
其實,周莊最初只是一個小村落,到了元代中葉,方逐漸發(fā)展起來。一個地方的迅速繁榮,必定與商業(yè)活動有關(guān),而商人中的巨富無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周莊也不例外。自從江南富豪沈萬三由湖州南潯遷徙至周莊,周莊仿佛一夜間富了起來。雨絲慢慢地飄著,輕柔得如春柳拂面,也為周莊那輕柔的河面蒙上了一層醉意,晃蕩出一份幻化的朦朧。
到了沈廳,我細細地品味著這里的一磚一瓦一木。沈廳是蘇南水鄉(xiāng)古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建筑風(fēng)格細膩動人。求精不貪大,錢財為富,權(quán)勢為貴。盡管富、貴這兩個字像孿生兄弟般相似,也常相隨,但在“土農(nóng)工商”等級森嚴(yán)的封建時代,它們卻有著明顯的區(qū)別?!按瑥膹d中過”的沈廳顯示著主人的富有,然而因缺乏官場氣勢,在形制上不得不有所顧慮。盡管如此,沈萬三仍然沒有逃脫厄運。據(jù)民間傳說,明太祖朱元璋需要修南京的城墻,沈萬三曾資助一萬三千兩白銀,負責(zé)洪武門至水西門一段工程,因工程超支,他又捐了一萬三千兩,但朱元璋貪得無厭,命沈萬三交出聚寶盆,沈不從,將銀子運回周莊,藏在銀子浜下,又?jǐn)y帶聚寶盆遠走他鄉(xiāng),后來被朱元璋的御林軍捉住,鐵鐐長枷發(fā)配云南充軍。我想,在那荒蠻煙瘴之地,他一定常常會夢到周莊的流水和石橋吧!但他傷痕累累的人生孤舟卻擱淺在如此邊遠的地方,怎么也駛不進他熟悉的港灣。不論是傳說還是事實,都證明沈萬三因為“露富”而犯上,最終客死他鄉(xiāng)。若干年后,他的靈柩才被運回周莊,葬于銀子浜底。
沈廳原名敬業(yè)堂,清末改為松茂堂,由沈萬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年間建成。沈廳面臨河埠,但已沒有臨河梳妝和洗菜的女人。來來往往的船只,載的都是喜笑顏開的游者。
沈廳雖歷經(jīng)百年風(fēng)雨,有些地方已顯出蒼老,但絕不會給人留下破敗和潦倒之感。那些建筑雕刻也極精美,或靈動俊俏,或拙笨憨厚,或夸張變形,令人嘆為觀止。門框的圖字,制作非常纖巧,內(nèi)容饒有趣味。而門頭雕飾,左邊是一枝隨風(fēng)擺動的蘭花,右邊則變成了炸裂的石榴,于細微處見功夫。能工巧匠的獨特技藝常常體現(xiàn)在這一點一滴之間。即使到了現(xiàn)在,那橋欄上的石牡丹依舊燦爛如昨。碼頭上系船的青面獠牙怪獸,還在一絲不茍地夸張著生動的表情,于精巧中現(xiàn)靈氣。
周莊的魅力,還在于她蘊含的文化氣質(zhì)。
周莊歷來人文薈萃。因其環(huán)境優(yōu)雅,不僅是讀書的好地方,也頗有讀書的好傳統(tǒng)。歷史上曾出過進士、舉人20多人,有的官至太尉。周莊在中國文化史上最值得稱道的是與近代著名的文學(xué)團體“南杜”有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當(dāng)年在周莊的南社成員甚多。葉楚傖、王大覺、陶惟坻等都是周莊人,周莊至今還保留有他們的故居30多處。
1989年,在一片瀟瀟灑灑的江南春雨中,又走來了臺灣女作家三毛。時隱時現(xiàn)的田野、村舍、湖泊在她面前掠過,如詩如畫,如夢如幻,令這位因崇尚大自然而立志走遍萬水千山的女作家感動不已,她感嘆:“這就是我朝思暮想的江南水鄉(xiāng)!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故鄉(xiāng)!”三毛悄悄地漫步在長街小巷,走過一座又一座石拱橋,走過一條又一條石板街,古色古香的民居、橋樓、河埠、水墻門,讓來自海峽彼岸的女作家感到那么陌生,又那么親切,半生的鄉(xiāng)愁一下子有了慰藉。
周莊的美是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來到周莊,猶如置身畫中,不知不覺中自己仿佛已融進這小橋流水人家的美景中。
雨漫不經(jīng)心地下著。我們坐在船上,那河道仿佛一座流動的舞臺。一座座彩虹似的小橋從頭頂橫過,極美的倒影被渡船一撞,支離破碎,十分可惜;河岸上古樸的建筑,優(yōu)哉的莊民,仿佛在向我們點頭微笑,招手致意;酒樓茶肆的旗幡,五彩繽紛,緩緩飄動,像在跟游人訴說著歷史的滄桑;岸柳婀娜多姿,像一幅絕妙的水粉畫;從小巷茶座飄溢出來的茶香、飲食店里的糯米糕味,令人垂涎欲滴。穿行在如詩如畫的佳景里,真是說不盡的愜意,道不盡的愉悅。就在這瞬息間,我才真正捕捉到了周莊的神韻。
小雨不知什么時候已經(jīng)停止,夕陽的余暉灑了下來,雨后的周莊顯得更加俏麗嬌媚。
登上返程的汽車,我興奮的心旌仍被歷史和現(xiàn)實激蕩得總是停不下來。
高原讀云
離開青藏高原已有多年,生活又恢復(fù)了往日的平靜?;貞浽谇嗖馗咴娜杖找挂?,許多往事燃起了我的激情。尤其是天空中那千姿百態(tài)、異彩紛呈的云,仍時時飄浮在我的心幕上。
在青藏高原,我經(jīng)常在天氣晴朗的日子到寬闊的河岸與牧民攀談,也曾小心翼翼地騎在馬背上在無垠的草地上馳騁。更多的時候,我則躺在河邊絨毯似的草地上,一邊聆聽淙淙流水彈奏的樂章,一邊靜靜地仰讀天上的白云,這真是一種高雅、愜意的享受。
高原的天空湛藍湛藍的,被變幻莫測的白云點綴著。陽光暖暖地照在身上,薄如紗、輕如羽、潔如雪的云朵慢騰騰地向天空鋪散,輕盈地、低低地走進人們的視野,它是那樣的輕,那樣的薄。此時的我仿佛也變得輕盈了。人們用眼睛注視它、端詳它,用不同的語言贊美它,用心靈去觸摸它。
高原的云,充滿生機,純潔無私,裝扮著藍天大地;只要你真正讀懂它,你單調(diào)的生活便會變得有層次、有詩意。
云朵團團簇簇,有的像奔馳的駿馬,有的像雄偉的山峰。更多的時候,它則像一團潔白的棉絮。有風(fēng)時,它會匆匆趕路,飄到哪里,哪里就是它的家;無風(fēng)時,它便優(yōu)哉游哉地給人們展示它的嬌容,讓你平靜的心潮漾起層層美麗的漣漪。偶爾,一朵云遮住頭頂上的烈日,或遠或近的草地上便會投下一片片游動的云影,隨著這飄逸的云霓,你的身軀、你的靈魂就會有一種羽化成仙的感覺。
漸漸地,我與高原的白云便有了感情,一日不見,總覺得生活失去了許多色彩。有時我走出戶外,仰望天空,猛然不見了白云,便會不自覺地萌生出一種寂寥和惆悵,仿佛與久違的老朋友失去了相邀的約會。
很難想象,如果高原上缺少了如此美輪美奐的云彩,會是一種什么格調(diào)。是蒼涼,是凄清,還是蕭條?我說不清楚。然而,這不斷呈現(xiàn)在天空中的自由灑脫的云,好像有靈性地為滿足人們的內(nèi)心需求,才向人們展示它的美麗。在高原上,只要有了云,便會給人們帶來許多慰藉、遐想和美好向往。其實,人們的寂寞、痛苦與無奈往往是因為過于專注自己、封閉自己、輕視自己。如果,這時你抬頭看看天空,看看云朵,或許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真的能給寂寞、疲憊的心添加一份清爽的愉悅,帶來一份恬靜的愜意。沐浴在白云下,人們的脾氣個個都很好,每個人的臉上都那么安詳、平和、坦然與寧靜。
在青藏高原的日子里,讀云似乎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dāng)我用一顆虔誠的心去感受那如夢如幻的、空靈的云朵時,我便與云進行了平心靜氣的交流。在潔白的云朵下,我的心境極佳,腦海中所有的繁雜意念,內(nèi)心里一切的郁悶、愁怨,都會被云這個精靈全部稀釋,我的靈與肉也被溶化到云中去了。
在高原讀云,你會讀出高原與內(nèi)地云的不同韻味來。高原的云,低低地掛在你的頭頂,仿佛信手可擷。極目遠眺,則會看到云和地平線連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地、哪是天,使人不由得感到它的溫柔親切,真實與可信。在內(nèi)地,你很難找到這種感覺。云高高地懸在天上,拒人于千里之外,你會覺得它高不可攀,自然也就沒有那么多興致去讀它了。
只有在高原,你才能領(lǐng)略到云和人的那種出神入化的感覺,才會覺得眼前久凝不動的云,其實就停泊在你的心里。
廬山散記
自幼便從李白、蘇軾等諸多名家的詩句中領(lǐng)略到廬山的秀色,但真正身臨其境地觀賞到它的雄姿及莫測之貌,卻是在1996年的暮秋時節(jié)。
其實,所有的名山秀水都與文人墨客有著深深的情緣。這些大自然的杰作,倘若沒有他們的寵愛,便極難產(chǎn)生轟動效應(yīng)。因此,文人對山水情有獨鐘,山水對文人也有著難解的情結(jié)。正所謂“江山需要文人捧,而文人揮毫也多得江山之助”。廬山也不例外,僅歷代文人學(xué)士題詠廬山的詩文就達4000余篇,其中不乏傳世之作。陶淵明、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陸游等都曾留下令人嘆為觀止的詩文。有了這些名篇佳句,再加上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廬山便身價倍增。廬山雖不在五岳之列,名氣卻并不在五岳之下。
廬山還是一座政治名山,新中國成立前蔣家王朝的夏都、新中國成立后三次廬山會議的召開,都在這里留下了許多歷史見證。
廬山的交通遠勝于其他名山。我們一行是乘汽車上廬山的,廬山的公路修得很好,從山腳到山頂全是較為寬敞的瀝青路,汽車?yán)@山而上,一直開到山頂我們下榻的療養(yǎng)院。該療養(yǎng)院坐落在如琴湖畔,離廬山中心的牯嶺僅百步之遙,占盡天時、地利。晚上,療養(yǎng)院為我們專場安排了歌舞,大家旅途的勞頓一下被沖洗得干干凈凈。歌舞完畢,正是廬山燈光闌珊之時,同行的幾個文友豈肯辜負了這良辰美景,便相邀來到牯嶺散步。但見街道兩邊商店、酒家林立,夜總會、歌舞廳及成群的別墅式建筑臨街排列,與街心公園相對,熱鬧非凡。據(jù)導(dǎo)游介紹,牯嶺鎮(zhèn)別名“云中山城”,100多年前就有西方人在此修建別墅,是廬山旅客接待的中心,也是很多游客游覽廬山的必選之地。宋時以白鹿洞書院為中心,而晉朝時以東林寺為中心。我們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沐浴著深山芳馨的氣息,有種心曠神怡、樂不思蜀的感覺。
廬山的景點多建在山上,汽車大都能開到附近,所以許多美景使人頗有些俯拾即是的感覺,給人留下的印象遠不如步行上山付出勞累和汗水后欣賞到的景色那樣雋永、那樣難忘。
回憶廬山之行,觀賞三疊泉時的情景最值得回味。我們的汽車停在離三疊泉約3公里的一片開闊地上,要想游覽三疊泉,這3公里的坎坷及高高低低的數(shù)不清的臺階,便只有靠我們的兩條腿去征服了。起初大家都滿懷信心,絲毫沒有把余下的這段路放在眼里,走了一段后便漸漸地有些力不從心了。
但大家仍懷揣希望地向三疊泉靠近,及至最后只有麻木又機械地抬腿了。這時,我對古人產(chǎn)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起初他們到這里來時,絕對沒有這么平整的臺階,沒有沿路擺設(shè)的攤點,他們身背干糧、懷著朝圣般的心理征服了路途艱險,當(dāng)這些景色展現(xiàn)在他們眼前時,他們所流露出的那種狂喜、那種激動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他們的作品才會驚天地、泣鬼神,才會有那么強的感染力。他們已把生命交給大自然,并與之緊緊連在了一起。也許被古人的精神所感召,我的信心又增加了些許,但望著怎么也沒個盡頭的臺階,我仍有些缺乏勇氣。同行中,先是有幾位女士望“景”興嘆,繼而又有幾個男士因體力不支停止了腳步。
“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在精力殆盡時,山道旁兩行醒目的大字使我的勇氣陡然增加了許多。既然千里迢迢來到這里,留下這個景點不能目睹,該是多么遺憾的事,想到這里,我決心拼上一回。就在我步履艱難,疲勞至極時,驀然一個蔚為壯觀的景色深深吸引了我。陽光下,一條垂直的彩練從高聳云端的山頂飛瀉而下,氣勢雄偉,但猛地一下,它撞在半山的巨巖上,發(fā)出轟然震耳的咆哮,仿佛決意要與山崖織成的屏障做最后一次沖殺似的,一路吶喊著廝殺著沖出了重圍,形成各顯其趣的三疊。
這就是三疊泉了!站在三疊泉瀑布下舉目仰望,我全身心都為之震撼。難怪宋時居住在五老峰下白鹿洞書院的朱熹老先生,聽人說起三疊泉的奇勝之景后夢寐難忘呢,只可惜他年邁多病,沒能親自觀賞,而發(fā)出“未能一游其下,以快心目”的感嘆。游三疊泉,我得到這樣一個啟示:想要尋奇覓勝,若不為此付出一番艱辛,便很難領(lǐng)略到奇?zhèn)ス妍惖木跋蟆?/p>
除三疊泉外,廬山之行給我印象較深的景點當(dāng)屬天橋和錦繡谷。天橋兩崖拱峙,峭石堆砌。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平定江南時,與陳友諒決戰(zhàn)鄱陽湖。有一次朱元璋戰(zhàn)敗,策馬至此,為懸崖深澗所阻,而后邊追兵疾馳而來,正在萬分危急之時,一道金光閃耀,巨龍從天而降,化為一石,橫臥于懸崖之上,形成一橋,朱元璋絕路逢生,立即策馬而過,隨之一聲巨響,石墜橋斷,陳友諒見狀大驚,只好鳴金收兵,天橋便由此而得名。
領(lǐng)略了天橋的奇景與險勝,我們便踏上仙人洞的“仙路”前往錦繡谷。仙人洞是“仙跡”的中心,踏著“仙路”繼續(xù)前行,拐過小彎,抬頭處即見蒼巖翠壁,參差如手的“佛手巖”。佛手覆蓋下,一洞中開,高深各三丈余,這便是著名的仙人洞,洞內(nèi)多詩詞刻石,洞的中央有座石雕的純陽殿,內(nèi)置呂洞賓石像,傳說仙人洞是呂洞賓求仙學(xué)道之所。
循著絕壁懸崖的石階便道繼續(xù)前行,錦繡谷的景色便盡收眼底。這條石階路修得極好,沿途的景色真如一幅錦繡畫卷。游覽那天,因天氣陰濕,云從谷內(nèi)繚繞,仿佛云海翻卷。錦繡谷的確名副其實,這里千巖競秀,石壑回縈,腳底下的石階小道在懸崖絕壁之間迂回曲折。漫步其間,我們盡情欣賞著大自然的景色,看著腳底的云海,仿佛置身于仙境,真有一種縹緲一身輕的感覺。
就這樣,我們一邊輕松地談笑,一邊行走,無不為錦繡谷的錦繡之色而深深迷醉。
這長約1.5公里的山道,不知不覺中便被我們拋到身后。
被智者光芒照亮的山
很多時候,人們到一個地方,是在不經(jīng)意間抵達的。然而,往往就是這不經(jīng)意,卻能使你獲得一種全新的生命體驗。
老君山,因東周守藏室史李耳辭官、西出函谷關(guān)歸隱此山而得名。它如今是國家5A級景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世界地質(zhì)公園。老君山是800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00多米,山勢雄偉,群峰競秀,峰林洞澗,千姿百態(tài),可謂“天連五岳全雄晉,地接九州巍伏?!?,稱得上是洛陽市的后花園。
追尋著老子的足跡,隔著2000多年的時光,在炎熱夏日里,我來到老君山,一則為了避暑,二則在精神的緯度里,近距離感悟老子的道,因為他值得我們仰望。
創(chuàng)立于東漢年間的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之一。道教將先秦時期著名的哲學(xué)家、思想家老子奉為始祖,并尊稱他為“太上老君”。在民間傳說中,老君是普濟蒼生、救苦救難的化身,后人為了紀(jì)念他,爭相為靈山秀水涂抹上濃郁的道教文化色彩,使旖旎的自然風(fēng)光平添了人文內(nèi)涵,也沾上了令人神往的仙氣。位于欒川縣城南3公里的老君山便是這樣一處道教圣地。
周武王時,老子做守藏室的史官。在這里,他潛心于書籍之中,對世人有了更深切的體認。他歷任周朝的史官,最能洞察世態(tài)的冷暖與炎涼,最能闡釋人性與事物的本質(zhì)。周昭王二十三年,當(dāng)他目睹周王朝的沒落與衰敗后,產(chǎn)生了“去周隱居”,準(zhǔn)備“西去流沙,以化異俗”的想法,于是離開洛陽,西出函谷關(guān)。守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平日非常喜歡道術(shù),聽說老子即將出關(guān)隱居,則熱情地請老子留下,并請求老子為他寫些東西。推辭不過,老子就在函谷關(guān)上,將自己一生所學(xué)所識、所見所聞寫成了僅五千言卻被千載傳頌的錦繡文章《道德經(jīng)》。老子寫完《道德經(jīng)》,就出關(guān)而去,從此,再也沒有人知道他的蹤跡。
他到哪里去了呢?有人說他住在了老君山,有人說他西行至昆侖山,還有記載說他遠去波斯,但大部分文獻說他不知所終。我想,他應(yīng)該去了一個他認為理想的地方。正如他在《道德經(jīng)》中所述:“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至治之極。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p>
老子是道家代表人物,他提出清靜無為的思想,對戰(zhàn)國時期的紛亂時局起到了中和作用?!兜赖陆?jīng)》不但充滿了智慧,更深深影響著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發(fā)展。直至今天,老子的思想仍滲透在我們生活中?!都~約時報》更將老子列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中國是一個具有數(shù)千年道教傳統(tǒng)的國家,道家文化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道家思想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如老子的虛懷若谷、寬容謙遜、恬淡素樸、助人為樂、反對爭名奪利、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等思想。正是由于這種道教文化的發(fā)揚,才形成了中華民族開闊的文化襟懷,使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能夠經(jīng)久不衰,越來越繁榮昌盛。
2700多年前,世界上幾個古老的文明國家都呈現(xiàn)了極為燦爛的文化,一些杰出的學(xué)者和思想家紛紛產(chǎn)生。而我國東周末年、春秋戰(zhàn)國之際,更是人才輩出、百家爭鳴,其中以儒、道、墨、法四家影響最大,道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便是老子。而隨之發(fā)展而來的道教,在現(xiàn)今社會仍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部《道德經(jīng)》,令多少中外學(xué)者癡迷,老子的“無為而治”等思想,也在西方倍受推崇。
天色接近傍晚,我們終于來到老君山下,因第二天還要早起上山,晚飯后我們早早回到賓館。時值三伏天,若在城里,沒有空調(diào)是難以入睡的。然而在這里,山風(fēng)透過窗戶進到屋內(nèi),只覺涼爽宜人。窗外的葉子在沙沙搖動,好像是大自然專為我們送來的清新悅耳的催眠曲。窗外,明月彎彎,灑下如水的銀光;鳴禽低唱,為我們彈奏著夜的絲弦……我很快便進入夢鄉(xiāng)。
翌日,鳥兒喚醒了我們。夏季的老君山,滿眼的郁郁蔥蔥,小溪潺潺,涼風(fēng)習(xí)習(xí),無論城里的天氣是如何的炎熱,這里卻十分涼爽。坐在纜車?yán)?,驀然發(fā)現(xiàn),索道的下方是一個天然的大峽谷,纜車像小型飛機一樣迎山而上,無論仰視還是俯瞰,無論前后左右,樹林茂密,郁郁蒼蒼,云飄霧繞,讓人不得不贊嘆大自然的神奇。索道雖然有坡度,可以說還是給人一種直上直下之感,徒步兩三個小時的路程現(xiàn)在幾分鐘便可抵達,我不禁對人類征服自然的智慧心生佩服!
走進老君山,我會時不時產(chǎn)生一種幻覺,時不時看到一處“似曾相識”的景點。這里的云霧比廬山的煙雨更壯觀,比黃山的云海更善變。動中有靜,靜中千變?nèi)f化,這不正是老子“致虛守靜”的境界嗎?也許因為老子的緣故,我很快喜歡上了這個地方,和老君山的緣分仿佛在冥冥中早已注定。
下了中靈索道,沿著盤山公路行走約1里地,便來到了中天門;再由中天門拾級而上,登了300多級臺階,就看見了清玄寺。繼續(xù)往上走,來到幽洞天籟。正值炎炎夏日,老君山卻如深秋。站在山上,山風(fēng)呼呼吹來,朝露如雨,一掃暑熱,真是“人間七月正中伏,老君山里已深秋”啊!這里,清幽致雅,自然界的造化為人類的生活平添了許多亮麗的色彩,讓人留戀。
導(dǎo)游說,上面的風(fēng)景更美呢。我還不想挪動腳步,卻無法婉拒導(dǎo)游的鼓動,只好乘觀光索道來到山頂。站在山頂俯瞰遠方,那些高高低低的山峰,好似漫步在蒼山云海之間。遙望著欒川縣城的那些樓房,它們偎依在老君山下,忠誠地守護著這片厚重的土地,不禁讓人思緒飄搖。
可一踏上懸空棧道,又是另一番感覺。面臨懸崖峭壁,腳下云霧翻騰,心便撲騰起來。慢慢挪動步子,唯恐落入那不測之地,頓時想起李白的《蜀道難》:“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又想起“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此情此景,“與我心有戚戚焉”。棧道下面,石林座座,真可謂群峰競秀。
老君山群峰俊秀,蒼松勁樹,四季常青,鳥語百囀;山風(fēng)一起,松濤洶涌,嘯聲陣陣,不絕于耳。云的變幻、林的多姿、水的清澈,以及周邊環(huán)境共同形成的整個景觀,宛如一部立體交響樂,演繹著山的激情、水的迤邐和古樸靜謐的神韻。當(dāng)你走進老君山,仔細去看,認真去聽,努力去品味時,你會感覺到大自然跳動的脈搏、巍巍群山連綿起伏的呼喚。你會感受到,這里陰陽互補、剛?cè)嵯酀屿o相間、萬物和諧,山水間充分體現(xiàn)自然辯證法的對立統(tǒng)一,充滿著無限生機和活力,給人以無盡的遐想。
漫步老君山,仿佛置身于天然畫廊。舉目四望,數(shù)不盡的濃妝艷抹,看不完的詩情畫意。徜徉密林,身心舒適而愉悅,精神曠然而豁達,凡塵的困擾,生活的憂思,此刻全都忘卻。目光所及,那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仿佛都有了靈性。它們有一種無法言說的引力,將你帶入山的懷抱,進而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讓所有愛恨與幽怨都化解在青山綠水之間,讓所有的煩躁和不安消融在大自然的純真之中。
山水之妙,在乎個人感受,登老君山,重巒疊嶂中是數(shù)不盡的風(fēng)云歲月,在云起云落間滌蕩著人的心靈。那山的優(yōu)雅,古廟的凝重,讓老君山更具有仙風(fēng)道骨,更體現(xiàn)出道法自然的深意。
沿著棧道往前走,直走馬鬃嶺,到達伏牛山主峰,頓覺激情澎湃,神情飛揚。世界的博大,宇宙的無限,讓人瞬間體會到得失的細微,融入的虛無,許多解不開的心結(jié)悄然化解,蕩然無存。仰視俯察,遠眺近觀,快意非常。不知不覺間,你會感覺到,靈山秀水所體現(xiàn)的正是一種大方無隅、大音希聲的“道”。無聲無息的山水,是自然造化的美景,只要你用心慢慢體會就能感覺到,這里有一種撼天動地的心靈呵護和恒久不變的深切關(guān)愛,這也許就是人類幾千年來對靈山秀水情有獨鐘的原因吧!站在這里,作家李準(zhǔn)激情滿懷贊曰:“秀壓五岳,奇冠三山。”
山下的老子文化苑,高達38米的老子銅像巍然聳立,老子面容慈祥肅穆,右手拿著竹簡,左手伸出食指指向天空,好像在向人們講述著他的《道德經(jīng)》。山因高大而厚重,因文化而流傳。作為道教圣地、老子歸隱地的老君山,山的高大厚重不是正好象征老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嗎!
老君山,一座詩意的山,一座被智者的光芒照亮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