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紓的《劍腥錄》
我的同事朱碧森君,送我一本他的新著《女國男兒淚——林琴南傳》(福建人民出版社),這是繼一九三五年寒光著《林琴南》一書問世后的林氏新傳。林紓是一位與中國新文學(xué)運動頗有瓜葛的人物,朱君并非為林氏在我國新文化運動中扮演的反面角色翻案,但用公正翔實的材料,表現(xiàn)了林紓思想和生活的另一面,還他以歷史的全貌。比如林紓在翻譯世界文學(xué)的歷史貢獻(xiàn),這是人盡皆知的,他創(chuàng)作的小說則少人提及。朱君的新著介紹了諸如《劍腥錄》等林氏創(chuàng)作的小說,恰可說明林紓反帝愛國的思想,當(dāng)然可以引起讀者的注意。
我存有《劍腥錄》的初版線裝本,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十月在北京都門印書局出版,署名冷紅生著,書名全稱《庚辛劍腥錄》。十年后,商務(wù)印書館重印此書時,又改名《京華碧血錄》。
小說寫到戊戌六君子的犧牲,也寫了義和團(tuán)的興起,更重要的是寫了庚子八國聯(lián)軍入侵京津和人民的遭難。這是全書的重點。鄭振鐸以為林紓創(chuàng)作的小說記敘時事真實有據(jù),在藝術(shù)成就上卻不如他的翻譯作品成功。這很可能受了敘述時事的約束,作者熱衷于求真,于人物的刻畫方面反而忽略了?!秳π蠕洝坟灤珪奶摌?gòu)人物,不脫傳統(tǒng)小說的公式。如書中男主人公本是個文弱書生,忽而成了劍俠,可以力敵群賊、救助紅粉佳人,等等。這都是失敗之處。但是,林紓又是近代小說史上第一個打破了章回體俗套的人,從形式的革新方面開了風(fēng)氣之先。
《劍腥錄》的成功之處,不在寫了男女主角,而是寫了修伯茀這個人物,用林紓自己的話說,他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意在表彰修伯茀之忠”。伯茀是個真實的人物,在小說中化名為伯符。他是林紓中舉時福建主考官寶廷的長子。寶廷曾官禮部侍郎,伯茀以翰林學(xué)士的身份到日本考察過學(xué)政。他同弟弟仲茀雖然都是皇室弟子卻主張維新。林紓與他們兄弟在北京結(jié)識。伯茀的岳父崔聯(lián)元本惡新政,又是清廷老臣,庚子時僅僅因為支持女婿的反對殺戕外國公使的主張,與掌權(quán)的端王相忤便被斬首于菜市口。伯茀從岳父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命運。八國聯(lián)軍進(jìn)北京,伯茀又不甘洋人的殺戮,在洋兵圍困的住宅內(nèi)服毒自盡。他在死前寫下遺書,表明自己“雖講西學(xué),未嘗投敵”。遺詩中有句:“請看國破家亡后,到底書生是丈夫?!彼运纴肀3至艘粋€知識分子的民族氣節(jié)。
當(dāng)時與伯茀一起服毒而亡的還有弟弟仲茀,兩個妹妹雋如、淑如,侍婢隆兒。伯茀死時三十六歲,小妹淑如才八歲,侍婢二十一歲。這些無辜者不忍洋人污辱而死節(jié)的場面,林紓在小說中都有所描寫,讀來極為悲壯。
值得一記的是,在我的藏本《劍腥錄》封面上還有林紓的毛筆題字,是寒齋所收藏的作家簽名本之一。原跡無標(biāo)點,名后蓋有“畏廬”的印章——
此書專表彰吾伯茀 光祿兄弟忠節(jié)。今其愛女來索吾書,心為愴然,即作數(shù)語識諸其上,幸世妹寶之。
畏廬老人和淚識
從題記看,林紓贈書給朋友女兒的時候,是動了感情的。他灑淚寫下的這些話,表明此刻在老人的心里,仍然憶念著那些在亂世中死難的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