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李白

唐詩與宋詞 作者:莫礪鋒 著;洪銀興 編


第二章 李白

一、詩國天空中的耀眼彗星

李白其人,是中國古典詩歌史上的一個謎。他像一顆彗星突然劃過詩國的長空,光彩奪目,不可逼視。他像一個從天而降的謫仙人,萍蹤飄忽,蹤跡難尋。李白寫詩多為情緒化的宣泄,想落天外,似真似幻,迷離恍惚。所以李白的生平留下了許多疑問,比如說李白的身世如何?他的出生地是哪里?他的婚姻情況如何?他一生進過幾次長安?他何時將一雙兒女安置在東魯?他流放夜郎是半途遇赦嗎?凡此等等,幾乎每個問題都使學(xué)者聚訟紛紜,莫衷一是。本書只能把學(xué)界認同程度較高的說法介紹給讀者。

綜合各種史料和歷代學(xué)者的考證,李白的身世大概如下:其先世在隋末因罪流放到中亞的條支都督府,武后長安元年(701),李白出生在碎葉城。那個地方當時屬于大唐帝國的安西都護府管轄,是個多民族雜居的地方,現(xiàn)在名叫托克馬克,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nèi)。李白五歲那年,其父帶著全家返回內(nèi)地,在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居住。李白的父親不知叫什么名字,史書上稱他為“李客”,就是姓李的客人,可見李家是流寓之人,蜀中并不是李白真正的故鄉(xiāng)。但是李白五歲就到了江油,二十四歲才離開,江油被稱為“李白故里”,還是當之無愧的。

顯然,李白的家庭既不是官宦世族,也不是耕讀之家。有人認為他父親是個富商,從李白青年時富有錢財來看,這不失為合理的推測。正因如此,李白沒有像杜甫那樣接受儒家思想的嚴格教育,他在《贈張相鎬》中自稱其學(xué)習過程是“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六甲就是古人計數(shù)所用的六十甲子之類的知識,百家是諸子百家的各類雜書。李白當然也熟讀儒家經(jīng)典,但是他涉獵的范圍相當廣泛,其知識結(jié)構(gòu)和思想淵源比較復(fù)雜。他不但深信道教,還受到西域胡族文化的影響。李白在蜀中生活了二十來年,除了讀書學(xué)習之外,也廣交朋友,并游覽蜀中山川。峨眉山、青城山等蜀中名山,都留下了李白的游蹤,也留下了李白的詩篇。蜀中乃多民族雜居之地,民風勇武,李白也沾染了南蠻文化及豪俠習氣。二十四歲那年,李白仗劍出蜀,經(jīng)三峽東下,從此離開蜀地,再也沒有回去過。

李白出蜀以后,就在吳楚等地漫游,《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自述:“南窮蒼梧,東涉溟海?!崩畎茁?,一方面游覽名山大川和通都大邑,另一方面則廣事交游,結(jié)交名流。他生活豪縱,揮金如土,尤喜接濟落魄的士人,也主動結(jié)識地方長官。大約三年以后,李白來到安陸,隱于壽山。安陸是古代云夢澤的所在地,李白早從鄉(xiāng)人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中聞知其名,遂來尋訪。不久,李白入贅當?shù)氐暮篱T許家,其妻是高宗朝宰相許圉師的孫女。婚后的李白仍然四處漫游,但基本定居于安陸,正如《秋于敬亭送從侄耑游廬山序》中的自述:“酒隱安陸,蹉跎十年?!遍_元十八年(730)前后,李白前往長安,一住數(shù)年。他曾在終南山隱居,并前往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的別館訪問。他也曾在長安結(jié)識名士賀知章、崔宗之,以及一些達官貴人。但是李白的長安之行并沒有引起朝廷的注意,于是他又往四方漫游。其間曾一度在嵩山隱居,與道士元丹丘結(jié)為好友。

開元末年,許氏夫人去世,留下一對兒女:女名平陽,子名伯禽。李白原是以贅婿的身份在許家生活,喪妻之后,不宜再居許家,于是攜帶兒女移家東魯。由于兒女幼小,李白又常年飄蕩在外,為了有人照料孩子,他曾與一位姓劉的女子以及一位不知姓氏的女子先后同居,生活頗為潦倒。到了天寶元年(742),由于玉真公主等人的薦舉,玄宗終于下詔征李白入京。詔書送抵南陵(今山東曲阜城南),李白揚眉吐氣,放聲大笑,作《南陵別兒童入京》以表歡欣: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終于如愿入朝了!他終于有機會實現(xiàn)曾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表示的“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的宏偉理想了!可惜事與愿違。李白入京之初,確實受到唐玄宗極為隆重的接待,一時聲華煊赫,榮耀無比。然而玄宗詔李白入朝,不過是想借其詩才來點綴升平,他并不想在政治上對李白委以重任。李白入朝后擔任翰林供奉,只是一個文學(xué)侍從之臣,除了偶爾起草國書之外,他的任務(wù)就是替玄宗寫詩。有一次宮中演奏音樂,玄宗為了記其盛況夸耀后世,立命召李白前來,李白當場以《宮中行樂詞》為題作五言律詩十首。還有一次,宮中牡丹盛開,玄宗和楊貴妃一起賞花,命李龜年率梨園弟子唱歌。剛要開唱,玄宗忽然說:“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辭焉!”于是立召李白前來寫新歌詞,李白酒醉剛醒,就揮翰寫了傳誦一時的《清平調(diào)》三首。假如換了一個貪圖富貴的平庸詩人,能得到皇帝如此的恩寵,能成為皇帝賞識的御用詩人,肯定會心滿意足,自慶三生有幸。然而李白卻深深地失望了。他的理想是登輔弼之位,行治國平天下之事,豈是當一個御用詩人而已!所以時隔不久,李白就從奉詔入朝之初的興奮得意中清醒過來了。他開始冷眼觀察盛世外表下的種種黑暗現(xiàn)狀,他開始以沉湎酒鄉(xiāng)來掩蓋內(nèi)心的失望和牢騷。在《古風五十九首》之二十四中,他揭露長安城中宦官及斗雞之徒囂張奢侈之丑態(tài):

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云開甲宅。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

在《古風五十九首》之十五中,他悲嘆賢才被棄的社會悲?。?/p>

燕昭延郭隗,遂筑黃金臺。劇辛方趙至,鄒衍復(fù)齊來。奈何青云士,棄我如塵埃。珠玉買歌笑,糟糠養(yǎng)賢才。方知黃鶴舉,千里獨徘徊。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描寫李白在長安的醉態(tài)是:“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比绱丝癜敛获Z,分明是滿腹牢騷的外露。李陽冰的《草堂集序》則說李白在長安“浪跡縱酒,以自昏穢”,又說“朝列賦謫仙之歌凡數(shù)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連朝中列官都明白李白的“不得意”,何況李白本人?

蓋世高才容易受到眾人的嫉妒,目中無人的狂傲舉止更會受到小人的忌恨,李白很快成為朝中權(quán)貴的眼中釘。翰林學(xué)士張垍妒忌李白的過人才華,宦官首領(lǐng)高力士記恨李白讓他脫靴的恥辱,紛紛向玄宗進讒言。李白的好友任華在《雜言寄李白》中說:“權(quán)臣妒盛名,群犬多吠聲。”可見當時讒毀李白的小人,也不知有多少。李白再也無法在朝廷里待下去了,天寶三載(744)春天,李白上書玄宗,請求還山。玄宗對李白的狂傲也不耐煩了,就賜給李白一些錢財,準其歸山。李白懷著失意和牢騷離開長安,他的政治理想破滅了。他在《書情贈蔡舍人雄》中說:“白璧竟何辜,青蠅遂成冤?!睂τ诶畎椎恼紊膩碚f,長安三年當然是一個悲劇。但是對于詩壇和詩史而言,李白被放還山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李白離開了朝廷,重新回到民間,從此他不需要浪費其絕代才華來寫《清平調(diào)》之類的無聊頌詩了,他轉(zhuǎn)而歌詠壯闊的人生和壯麗的河山。從此李白不需要再與虛情假意的權(quán)貴們作無聊的應(yīng)酬了,他轉(zhuǎn)而結(jié)交杜甫、高適等詩人,并與桃花潭邊的村民汪倫、五松山下的農(nóng)婦荀媼無拘無束地交往。一句話,李白離開了狹小的宮廷,回到了廣闊的民間。那才是李白施展絕代才華的寬廣天地!

離開長安以后,李白又恢復(fù)了四處漫游的自由生活。天寶三載初夏,李白在洛陽遇見杜甫。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兩人一見如故,結(jié)為忘年之交。他們結(jié)伴同游,北渡黃河,往王屋山尋訪道士華蓋君。是年秋天,二人與高適同游汴州(今河南開封),在街頭的酒壚里痛飲,又同登吹臺,眺遠懷古。次年秋,李、杜在魯郡(今山東兗州)重逢,杜甫作《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當時杜甫尚處于裘馬清狂的青年時代,他與李白都是意氣風發(fā)的豪士。李、杜像暫時相聚的浮萍一樣,不久就各奔東西了。分別之后,李白作《沙丘城下寄杜甫》說:“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fù)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此后兩人再也無緣相會,但他們的友誼終生不渝,成為詩歌史上的一段佳話。

李白在各地游歷多時,又回到汴州,入贅宗家,其妻是武周朝宰相宗楚客的孫女?;楹罄畎着c宗氏夫人的感情很好,但畢竟是入贅貴門,諸多不便,所以他仍然經(jīng)常出游,他的一雙兒女也仍然寄養(yǎng)在東魯。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fā)。叛軍勢如破竹,很快打到洛陽一帶。此時李白正在汴州,就攜帶宗氏倉皇逃難。他先是西奔入秦,次年春天又轉(zhuǎn)向東南,逃往江南。李白的《扶風豪士歌》中展現(xiàn)了兵荒馬亂的景象:“洛陽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撐如亂麻。我亦東奔向吳國,浮云四塞道路賒?!碧拥浇弦院?,李白又流寓多地,最后來到廬山,暫隱于屏風疊。至德元載(756)年底,永王李璘率舟師順江東下,路過廬山時派人上山禮聘李白。李白正為報國無路而憂慮,就視此為建功立業(yè)的好機會,即刻下山,興高采烈地登舟而去。沒想到李璘雖是奉玄宗之命率軍平叛的,但此時其兄肅宗早已登基,且下令李璘歸覲于蜀。李璘拒不從命,肅宗便視為叛逆,調(diào)動軍隊圍殲之。李璘的軍隊剛走到丹陽(今江蘇鎮(zhèn)江)一帶,就遇到朝廷所遣軍隊的阻擊,軍無斗志,一觸即潰。天真的李白本圖建立奇功,沒想到反而落了個附逆的罪名,他匆匆逃到彭澤,隨即自首,被拘于尋陽獄中。雖然得到崔渙、宋若思等大員的援救,李白仍受到長流夜郎(今貴州正安)的嚴重處罰。乾元元年(758)春天,李白在尋陽辭別匆匆趕來的宗氏夫人,啟程前往夜郎。次年三月,李白剛走過三峽,適遇朝廷大赦,他即刻順流東下,作《早發(fā)白帝城》說:“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回到江南以后,李白暫居宣城。他雖然屢經(jīng)挫折,但壯志未滅。上元二年(761),聽說大將李光弼出鎮(zhèn)臨淮,李白還想前往從軍,行至半途因病折回。其后李白貧病交加,乃往當涂投靠正任當涂令的族叔李陽冰。臨終前,李白將自己的手稿托付給李陽冰,請他編集。寶應(yīng)元年(762)十一月,李白卒于當涂。一顆光芒照人的彗星從長空中永遠消逝了。正如杜甫《夢李白》中所云:“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李白身后頗為凄涼,因家貧,只得暫葬龍山東麓。直到四十五年以后,李白故人范倫之子范傳正出任當?shù)亻L官,訪得李白的兩個孫女,得知李白的遺愿,便將其墓遷往李白生前喜愛的“謝家青山”。此外,在距此不遠的采石磯畔,也留下一座李白的衣冠冢,當是后人因民間有李白醉后入江捉月而死的傳聞而修建的。從此,青山之麓的李白墓和采石江邊的李白衣冠冢,都成為后人憑吊李白的歷史遺址。青山永存,江水不竭,李白將與他熱愛的壯麗山川一道永世長存。

二、意氣風發(fā)的進取精神

李白其人,自許極高。在政治上,他以輔弼之材自居,動輒自比張良、諸葛亮、謝安。在文化上,他以斯文宗主自居,時時自比孔子。即使他想隱居了,也曾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自詡是“巢由以來,一人而已”。在李白看來,建功立業(yè)像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名垂青史是他必然的宿命。所以他終生保持著旺盛的進取精神,從未因遭受挫折而消退雄心。從青年時代的仗劍出蜀,到殘暮之年的投軍自效,李白始終是意氣風發(fā)的雄豪之士,嘆老嗟卑的習氣是與李白絕緣的。

李白最大的人生理想是什么?他自己說得很清楚:“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這與杜甫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基本一致,正是帝制時代的讀書人共同的人生理想,就是安邦定國,治國平天下。在唐代,讀書人要想進入仕途,最通常的道路便是參加科舉。但是李白自負才華,不愿意走循規(guī)蹈矩的科舉之路。他希望頃刻之間就實現(xiàn)其政治理想,用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xué)士李公新墓碑》中的話說,便是“常欲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其漸陸遷喬,皆不能也”。不應(yīng)科舉而想入仕,李白采取了兩種方法,一是干謁求名,二是隱居求名。早在蜀中的時候,李白就曾求見蘇颋。蘇颋是朝中名臣,當時正任益州長史。李白自述求見蘇颋的過程是“于路中投刺”,也就是在路上向蘇颋遞上名片,顯然這是主動上前以事干謁。蘇颋對李白大為贊賞,說他“天才英麗,下筆不休”。李白對此事非常得意,后來把蘇颋的話寫進《與安州裴長史書》中,還說“四海明識,具知此談”,這清楚地說明李白干謁名人貴人的目的,就是顯揚自己的名聲。李白三十四歲那年,在襄陽晉謁荊州長史韓朝宗,寫下了著名的《與韓荊州書》,開頭便說:“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瘟钊酥澳?,一至于此耶!”由此在漢語中增添了“識荊”這個詞匯,成為后人結(jié)識他人的專用詞語。李白在《與韓荊州書》中還自稱“遍干諸侯”、“歷抵卿相”,可見李白并不諱言自己曾廣事干謁,在他看來,這是實現(xiàn)理想的一條途徑,是光明正大的行為。

李白采取的另一種方法是隱居求名。李白在蜀中就開始了隱逸生活,曾與一個叫“東巖子”的人一起隱居于岷山之陽,當時的廣漢太守還曾聞名前往求見。出蜀以后,李白更是有意識地隱居求名。他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自稱“逸人”,徑以隱士自居。但就在同一封書信中,他又聲稱要“奮其智能,愿為輔弼”。在他看來,隱居與做官不但并無矛盾,而且前者正是后者的必要準備。于是李白曾與元丹丘一起隱居在嵩山,又曾與韓準、孔巢父等六人隱居在山東的徂徠山,號稱“竹溪六逸”。但是他從未真正甘心在山林里清心寡欲地當一輩子隱士,他只是希望像東晉的謝安那樣暫隱東山,一旦朝廷有事,就出山入朝,建功立業(yè)。李白在詩歌中反復(fù)詠及謝安,決非偶然。他在《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中說:“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隱居得名,然后出山,就是李白理想中的隱居模式。像李白那樣一心想著要使寰區(qū)大定、海縣清一的人,像李白那樣熱血沸騰、生命力格外旺盛的人,怎么可能做一個終老林泉、忘懷世事的隱士呢?

李白為自己設(shè)計的人生道路在當時有可能付諸實施嗎?回答是肯定的。無論在政治上還是文化上,唐代都是一個相當多元化的時代??婆e制度雖已確立,但朝廷用人不拘一格。唐太宗貞觀年間,一介布衣馬周代中郎將常何上條奏事,深得太宗賞識,當即召見,從此步入仕途,次年就任監(jiān)察御史,后來官至中書令。天寶末年,布衣張鎬因楊國忠推薦,釋褐拜左拾遺,后來官至宰相。而李白投書求謁的韓朝宗也曾推薦崔宗之、嚴協(xié)律等人,都順利地進入了仕途。所以李白廣事干謁,決非徒勞之舉。至于隱居求名,也是當時進入仕途的一條捷徑?!敖K南捷徑”這個成語的產(chǎn)生時間,就在李白出生前后。當時有名盧藏用者,初舉進士,不調(diào),就隱居終南山。他表面上隱居在山中,眼睛卻始終盯著朝廷的動靜,人稱“隨駕隱士”。不久盧藏用應(yīng)詔入朝,從此在官場里度過一生。據(jù)劉肅《大唐新語》記載,盧藏用曾對道士司馬承禎說終南山中“大有佳處”,司馬諷刺他說:“以仆所觀,乃仕宦捷徑耳?!薄敖K南捷徑”這個成語,后人常用來諷刺心懷魏闕的假隱士。但在唐代,它并沒有多大的諷刺意義。其實諷刺盧藏用的司馬承禎本人也是個出入朝廷的顯赫道士,據(jù)李白《大鵬賦序》所云,李白剛出蜀時就在江陵見過司馬承禎,司馬還贊揚他有“仙風道骨”,說不定李白曾從司馬那里聽說過“終南捷徑”的故事并從中得到啟發(fā)。

那么,上述兩類行為會不會影響李白的清譽呢?不會。因為李白的目標不是入仕所帶來的榮華富貴,而是實現(xiàn)其宏偉的人生理想。正因如此,李白才會不厭其煩地廣事干謁。也正因如此,李白才會不斷地轉(zhuǎn)移隱居的地點。李白入仕的道路如此曲折,入朝后的遭遇又如此令他失望,但他的雄心壯志并沒有隨之消減。即使被玄宗放還歸山以后,李白仍然孜孜不倦地尋找著建立功業(yè)的機會。安史之亂爆發(fā)后,眼看著河山破碎,人民遭殃,李白心頭燃起了從軍平叛的希望之火。永王李璘起軍時曾廣征名士,當時蕭穎士、孔巢父等人皆逃避不應(yīng),宗氏夫人也規(guī)勸李白不要應(yīng)聘,但李白仍然應(yīng)聘入幕,原因就是他好不容易盼來了一個立功報國的機會,豈肯輕易放過?與其說這反映出李白在政治上不夠敏感,不如說體現(xiàn)了他有異常強烈的進取精神。李白入幕后作《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說:“卷身編蓬下,冥機四十年。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浮云在一決,誓欲清幽燕。愿與四座公,靜談金匱篇。齊心戴朝恩,不惜微軀捐。所冀旄頭滅,功成追魯連!”他是多么希望親赴平叛前線,建立魯仲連那樣的不朽功績?。?/p>

李白的進取精神還體現(xiàn)在敢于直面黑暗的現(xiàn)實,非但不逃避,反而勇起抗爭。天寶六載(747),也就是李白離開長安三年以后,大唐帝國的政治生活中發(fā)生了嚴重的事件,口蜜腹劍的奸相李林甫為了維持其權(quán)位,一方面誘導(dǎo)唐玄宗沉溺享樂,另一方面不擇手段地排斥賢良。北海太守李邕和刑部尚書裴敦復(fù),都是有正義感的官員,公稱士林領(lǐng)袖。李林甫為了打擊士氣,就用殺雞儆猴的手法,對李邕和裴敦復(fù)痛下毒手。李邕和裴敦復(fù)慘遭杖斃,這個事件在當時的影響非常大,它摧殘了整個士大夫階層的士氣,一時朝議噤若寒蟬。李白卻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中發(fā)出了公開的抗議:

昨夜吳中雪,子猷佳興發(fā)。萬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滄浪河漢清,北斗錯落長庚明。懷余對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崢嶸。人生飄忽百年內(nèi),且須酣暢萬古情。君不能貍膏金距學(xué)斗雞,坐令鼻息吹虹蜺。君不能學(xué)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魚目亦笑我,謂與明月同。驊騮拳跼不能食,蹇驢得志鳴春風。折楊皇華合流俗,晉君聽琴枉清角。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猶來賤奇璞。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與君論心握君手,榮辱于余亦何有?孔圣猶聞傷鳳麟,董龍更是何雞狗。一生傲岸苦不諧,恩疏媒勞志多乖。嚴陵高揖漢天子,何必長劍拄頤事玉階。達亦不足貴,窮亦不足悲。韓信羞將絳灌比,禰衡恥逐屠沽兒。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

這首詩是在黑暗、壓抑的時代氛圍中寫成的,所謂“寒夜獨酌”,既是說時令的嚴寒,也暗指政治氣候的嚴酷。此時李白早已被權(quán)貴們排擠出朝廷,現(xiàn)在又看到他敬仰的李邕和裴敦復(fù)慘遭殺害,從而對日趨黑暗的朝政徹底絕望。他清楚地認識到像自己這樣傲骨嶙峋的正直之士,與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如水火不相容,所以他決心拋棄功名富貴,去實現(xiàn)早就樹立的隱逸理想。“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這是李白與黑暗政治拒絕合作的公開宣言。按理說,這樣的詩很容易寫得低沉壓抑,因為詩人心中非常苦悶。但是李白畢竟是李白,即使在這首詩中,他依然豪氣如虹,激情似火。他以無比輕蔑的語氣批判黑暗勢力,表示決不與他們同流合污。他以無比自豪的氣概宣布自己的理想,決心遠離污濁的塵世,回歸純樸清靜的自然。本來是退出政治的內(nèi)心獨白,卻寫成了聲討黑暗勢力的檄文。本來是痛苦心情的宣泄,卻變成了豪邁情懷的頌歌。全詩激情噴涌,具有排山倒海的氣勢,淋漓盡致地展示了一個高傲不屈、堅定不移的詩人形象。顯然,這樣的詩帶給讀者的決不是消沉、萎靡,而是激昂、奮發(fā),因為批判社會、抨擊黑暗本就是進取精神的一種體現(xiàn)。

李白雖以政治家自居,事實上卻以文學(xué)家垂名青史。在詩歌寫作上,李白也體現(xiàn)出強烈的進取之心。在李白看來,詩歌寫作不是吟風弄月的消遣,而是具有重大文化意義的人生事業(yè)。他曾在《古風五十九首》之一中慨嘆詩歌史的漸趨委靡,并希望由自己來擔當振興詩道的歷史重任: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王風委蔓草,戰(zhàn)國多荊榛。龍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揚馬激頹波,開流蕩無垠。廢興雖萬變,憲章亦已淪。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圣代復(fù)元古,垂衣貴清真。群才屬休明,乘運共躍鱗。文質(zhì)相炳煥,眾星羅秋旻。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絕筆于獲麟。

據(jù)孟啟《本事詩·高逸第三》記載,李白還說過:“梁陳以來,艷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fù)古道,非我而誰與?”李白一生中無論境遇是順是逆,也無論心情是佳是惡,從未中斷詩文創(chuàng)作,終于登上古典詩歌史的巔峰地位,正是其強烈進取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李白臨終前作《臨終歌》自嘆生平:“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余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左袂。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李白清楚地認識到,他的一生像孔子一樣,雖然在政治上壯志未酬,但在文化上則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進取精神將隨著其不朽詩篇垂之永遠。

李白的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著坎坷和挫折,但他從不灰心喪氣,從不妄自菲薄?!疤焐也谋赜杏?!”李白就是懷著這樣的堅定信念走完人生道路的。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坎坷和挫折,意志不夠堅定的人往往因此而失去信念。李白則不然。李白寫過三首《行路難》,其二中悲嘆說:“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可見其境遇是多么不順利。然而他的完整想法則見于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面對著美酒珍肴卻無心享用,實因命途多舛之緣故。黃河冰塞,太行雪滿,舟行、陸行皆無可能。故詩人不由得連聲驚呼“行路難”!然而他忽又轉(zhuǎn)念,想到古代的呂尚、伊尹也曾落拓不偶,但一旦風云際會,隨即功成名就。又想到南朝宗愨“愿乘長風破萬里浪”的名言,便安慰自己,此生一定會有乘風破浪、橫渡滄海的一天!由此看來,李白詩歌的意義不止于鼓勵讀者努力奮斗,爭取建功立業(yè),還在于即使人生道路多般不順,也要保持人生的信念。換句話說,我們在任何境遇下都不應(yīng)喪失志氣和希望,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都應(yīng)該保持意氣風發(fā)、勇往直前的精神狀態(tài)。在這個意義上,李白的詩歌是永遠激勵我們前進的“勵志詩”。

三、平交王侯的人格尊嚴

李白天性狂傲,在任何權(quán)貴面前也決不低下高貴的頭顱。據(jù)《唐才子傳》記載,李白曾醉中騎驢誤入華陰縣的縣衙,縣宰喝問來者何人,李白具供狀說:“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diào)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边@四句話有實有虛,李陽冰《草堂集序》中明言玄宗初見李白,曾“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diào)羹以飯之”。即使稍有夸飾,亦離事實不遠。中唐人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則記載說:“李白名播海內(nèi),玄宗于便殿召見。神氣高朗,軒軒然若霞舉,上不覺亡萬乘之尊,因命納履。白遂展足與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勢,遽為脫之?!奔词故浅鲇诋敃r的傳聞,也是事出有因。至于“龍巾拭吐”,則是“御手調(diào)羹”引起的合理聯(lián)想?!百F妃捧硯”雖不大可能,但李白確曾應(yīng)召當場作詩歌詠楊貴妃之美貌,楊妃站在一旁觀看他揮毫落筆,也是情理中事。

上述行為生動地體現(xiàn)了李白不向權(quán)貴低頭的狂傲性格。讓高力士這個太監(jiān)脫靴,今人或許以為沒什么大不了。其實不然。要知道高力士不是一般的太監(jiān),他鞍前馬后地跟隨玄宗幾十年,深受寵信。當李白入朝時,高力士已實封冠軍大將軍、渤海郡公,權(quán)傾一時,炙手可熱。當時皇宮里的王子、公主們稱他為阿翁,駙馬輩稱他為爺,連太子李亨都稱他為二兄。奸相李林甫兇險狠毒,也對高力士敬畏三分。但是李白卻當著唐玄宗的面伸出腳來,讓高力士把靴脫了!高力士一時被李白的氣勢懾服,倉皇失措,只好為李白脫了靴。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難怪唐人對此反復(fù)記載,大肆渲染。直到宋代,蘇軾還在《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中不勝景慕地說:“平生不識高將軍,手污吾足乃敢嗔!”李白為什么有膽量讓高力士脫靴?原來他天性狂放,平交王侯是他的固有姿態(tài)。他在《少年行》中聲稱:“府縣盡為門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彼€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中斥罵那些佞幸小人說:“董龍更是何雞狗!”董龍是前秦皇帝的寵臣董榮的小名,官至尚書,權(quán)傾一時,但生性正直的王墮直斥“董龍是何雞狗”。高力士太監(jiān)一個,在李白眼中不過是個奴才而已。在皇帝面前讓奴才脫一次靴,又有何妨!

李白平交王侯的底氣來自哪里?就來自他對權(quán)貴與富貴的無比蔑視。李白雖然在政治上勇于進取,但他與那些名利之徒有著根本的區(qū)別,就是目的不同。試以盧藏用為例。盧藏用進入仕途后,先是依附權(quán)貴太平公主,差點被唐玄宗殺掉。后來又弄權(quán)貪贓,聲名狼藉。可見盧藏用走終南捷徑的道路,不但手段不正,其目的也不可告人。李白則不然。李白進入仕途的目的不是富貴榮華,而是施展政治抱負。他曾再三表白這番心思,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李白表示其理想是:“事君之道成,榮親之義畢,然后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洲,不足為難矣?!笨梢娎畎壮錾街熬椭贫斯Τ缮硗恕㈦[遁江湖的人生規(guī)劃,功名富貴并不是他的終極目標。李白入翰林供奉后作《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xué)士》說:“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笨梢娝M入朝廷后并未受到榮華富貴的蠱惑。李白對魯仲連、張良等歷史人物再三表示敬意,正是著眼于他們功成身退的表現(xiàn)。例如《古風五十九首》其十專詠戰(zhàn)國義士魯仲連:

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耀。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diào)。

魯仲連為趙國解秦兵之圍,大功告成后卻拒絕平原君千金之贈,李白對這位古代義士傾慕之極,還聲明他與魯仲連是志同道合的人。李白仰慕的另一個人物是漢初的張良,張良曾輔佐劉邦,創(chuàng)建漢朝,但功成之后不肯受賞,放棄高官厚祿而去學(xué)長生。李白還曾詠過晉朝的謝安,他在《登金陵冶城西謝安墩》中說:“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逼鋵嵵x安并無功成歸隱之事,這不過是表明李白本人的心跡而已。

正因如此,在世人眼中最有價值的東西,在李白看來卻是一錢不值。李白既蔑視富貴,也蔑視權(quán)貴。富貴與權(quán)貴本是互相依存的一對怪胎,李白對它們投以無比輕蔑的目光。李白年青時就有揮金如土的豪爽舉動,正如《醉后贈從甥高鎮(zhèn)》所云:“黃金逐手快意盡,昨日破產(chǎn)今日貧?!边@當然與他家庭富裕有關(guān),但更重要的是他視金錢如糞土的價值觀。他還在《將進酒》中聲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崩畎子植皇巧倘耍趺纯赡堋扒Ы鹕⒈M還復(fù)來”?事實上李白并沒有陶朱公那樣的致富天賦,他不過是表示對財富的輕蔑罷了。李白又在《江上吟》中鄭重宣布自己追求的人生價值: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美酒尊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黃鶴,??蜔o心隨白鷗。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yīng)西北流!

王侯將相的權(quán)勢榮華遲早會灰飛煙滅,優(yōu)美的文學(xué)作品才能與日月爭輝。再說一路奔向東南的漢水怎么可能朝著西北倒流呢,可見功名富貴只是轉(zhuǎn)瞬即逝的事物,根本沒有久遠的價值。蔑視富貴的人一定能傲視權(quán)貴,孟子把這個道理說得非常清楚:“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堂高數(shù)仞,榱題數(shù)尺,我得志,弗為也。食前方丈,侍妾百人,我得志,弗為也。般樂飲酒,驅(qū)騁田獵,后車千乘,我得志,弗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我何畏彼哉!”李白堪稱孟子所倡導(dǎo)的大丈夫精神的身體力行者。帝王將相所以驕橫可畏,無非因為他們掌握著財富和權(quán)力,李白既已視富貴榮華如糞土,又有什么必要在權(quán)貴面前卑躬屈膝?無怪他謁見地方長官以求薦舉只行長揖之禮,《憶襄陽舊游贈馬少府巨》中說:“高冠佩雄劍,長揖韓荊州。”他以隱士的身份出見地方長官也只是一揖而已,《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出山揖牧伯,長嘯輕衣簪。”也無怪他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公然宣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雖然傲上,但絕不倨下。由于人生經(jīng)歷的不同,李白沒有寫過像杜甫的《三吏》、《三別》那樣關(guān)注民生疾苦的名篇。但當他在江南丹陽偶然看到纖夫冒著酷暑拖船過壩的艱辛時,即在《丁都護歌》中寫下了“心摧淚如雨”和“掩淚悲千古”的沉痛詩句。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李白也關(guān)心兵荒馬亂、生靈涂炭的現(xiàn)實,在《古風》中描寫過“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的人間慘狀。更重要的是,李白對勞苦大眾抱有親切的態(tài)度,與他們平等地交往。宣城有個善于釀酒的老翁死了,李白作《哭宣城善釀紀叟》:“紀叟黃泉里,還應(yīng)釀老春。夜臺無曉日,沽酒與何人?”銅官冶(今安徽銅陵)五松山下一個農(nóng)婦用一盤菰米飯款待李白,李白作《宿五松山下荀媼家》以示謝:“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睕芸h村民汪倫與前來游覽的李白結(jié)為好友,李白臨走前寫了千古名篇《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痹谥袊诺湓姼枋飞希思o叟、荀媼和汪倫以外,還有幾個平頭百姓的姓名被寫進過詩歌?幾乎沒有。這是李白的獨特之處。要知道,當李白寫這些詩的時候,他可是曾在金鑾殿上當著皇帝、貴妃之面揮毫潑墨的大詩人啊。

李白天才橫溢,自視甚高,但這并不妨礙他與別人結(jié)下深厚的友誼。李白年青時與友人吳指南同游湖南,吳不幸病死于洞庭湖邊,李白炎月伏尸,泣盡繼血,還按照南方習俗,剔骨葬友。李白與許多同時代的詩人相交甚深,曾在襄陽見過隱居不仕的詩人孟浩然,在《贈孟浩然》中對他深表敬佩:“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彼鳌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別東下?lián)P州的友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痹娙说哪抗怆S著友人直至天邊,他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與長江之水一樣滔滔不絕,字里行間包蘊著多么深摯的情意!李白在江東聽到王昌齡貶謫蠻荒的消息,作《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他對淪為階下囚的好友之命運深感憂慮,一顆愁心竟像明月一樣隨風飄至遠方,瀟灑浪漫的藝術(shù)想象攜帶著何等深厚的情意!李白詩中寫到王公貴人時總是語含譏諷,而吟及布衣之交時卻總是滲透著深情厚誼,李白對平民百姓和布衣之士的尊重,是他維護自身人格尊嚴的另一種體現(xiàn)方式,因為李白本人就是一位布衣之士。

李白雖曾榮任翰林供奉,但前后不足三年,他的一生主要是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參加社會活動的。他在《與韓荊州書》中自稱“隴西布衣”,唐玄宗接見他時也說“卿是布衣”,李白在《贈崔司戶昆季》中回憶自己待詔翰林的經(jīng)歷還說“布衣侍丹墀”,可見“布衣”就是李白的公開身份。然而這是一個多么狂傲的布衣!清初的遺民中有所謂“海內(nèi)四大布衣”之說,李白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大布衣”。他蔑視權(quán)貴,平交王侯,在《玉壺吟》中宣稱“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竟然要與皇帝、大臣平起平坐,隨意談笑。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說他“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看來并沒有多少夸張。李白即使向人投書求薦,也不肯犧牲尊嚴。他寫《上安州裴長史書》,歷數(shù)自己的道德與才學(xué),希望對方援之以手,但結(jié)尾時卻說:“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韓朝宗以獎掖識拔后進聞名于時,李白作《與韓荊州書》以自薦云:“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云耶?”詞氣昂揚,何嘗有半點低首下心的可憐狀?即使到了暮年,李白被系于尋陽獄中,作《系尋陽上崔相渙》向崔渙求援:“毛遂不墮井,曾參寧殺人?虛言誤公子,投杼惑慈親。白璧雙明月,方知一玉真?!庇趾螄L有半點搖尾乞憐之態(tài)?李白的狂傲,其本質(zhì)是一種放大的自尊,是布衣之士為維護自身人格尊嚴采取的自衛(wèi)手段。李白在作品里宣示自身的人格尊嚴,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中國古代社會一向注重群體價值,而缺少對個體價值的尊重。君君臣臣的封建制度和等級觀念抹殺了思考個體尊嚴的可能性,更不用說提倡和維護它了。平交王侯的李白堪稱維護平民人格尊嚴的典范。后人為什么愛讀李白那些豪氣干云的詩篇?李白使高力士脫靴的傳說為什么流傳千古?其深層的原因是大家從心底里敬佩李白的嶙峋傲骨。我們作為現(xiàn)代公民,尤其應(yīng)該像李白一樣,不要總是以“小百姓”自居,我們應(yīng)該做“大布衣”。如果你在盛氣凌人的高官、富商面前有點底氣不足、自慚形穢的話,就趕緊打開李白的詩集,讀讀《梁甫吟》:

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寧羞白發(fā)照清水,逢時吐氣思經(jīng)綸。廣張三千六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入門不拜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窨吐淦巧腥绱?,何況壯士當群雄!

四、沖決羈絆的自由意志

李白的思想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絕不局限于某家某派。有人說李白反儒,其實李白是尊崇儒家的,因為他那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正是儒學(xué)的核心內(nèi)容。對于儒學(xué)的祖師孔子,李白十分敬佩,將他看作自己的人生楷模。他在《書懷贈南陵常贊府》中說:“君看我才能,何似魯仲尼?大圣猶不遇,小儒安足悲?”認為自己的才能頗似孔子,并認為孔子的遭遇可以給懷才不遇的自己帶來安慰。他在《古風》中談到自己的文學(xué)事業(yè)時說:“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絕筆于獲麟?!币彩怯每鬃诱斫?jīng)典的事跡激勵自己,希望能像孔子那樣以不朽著作來映照千秋。當然,即使是這樣的詩句,把自己與孔子相提并論,在旁人看來就不免狂妄,何況李白還有更為大膽的表示,他在《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中聲稱:“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痹诳鬃右驯蛔馂槲男醯臅r代,這樣的句子是驚世駭俗的。李白對儒家的真實態(tài)度是尊崇但不迷信,他作《嘲魯儒》嘲諷那些但知章句之學(xué)的儒生:“魯叟談五經(jīng),白發(fā)死章句。問以經(jīng)濟策,茫如墜煙霧?!痹凇缎行星矣潍C篇》中,他甚至認為:“儒生不及游俠人,白首垂帷復(fù)何益?”

李白對道家的崇尚不遜于儒家。道家睥睨萬物、高蹈塵外的超越態(tài)度,以及批判禮法、擺脫傳統(tǒng)的解放精神都非常符合李白的性格,所以李白自幼熟讀老、莊之書,詩中常見隱括《莊子》之語,比如《答長安崔少府叔封游終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見寄》云:“河伯見海若,傲然夸秋水。小物昧遠圖,寧知通方士?”又如《古風》云:“北溟有巨魚,身長數(shù)千里。仰噴三山雪,橫吞百川水。憑陵隨海運,烜赫因風起。吾觀摩天飛,九萬方未已。”更重要的是,道家重視自然,以及認為禍福相倚,故應(yīng)和光同塵等思想,對李白的人生態(tài)度有深刻的影響?!缎新冯y》云:“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云月?”這幾乎就是老莊思想的韻語復(fù)述。李白與道教也結(jié)緣很深,據(jù)其《大鵬賦序》所云,他年青時得見著名道士司馬承禎,聽到對方稱自己有“仙風道骨”,李白深為得意。他還曾在齊州請道士高如貴為自己親授道箓,從此列名道籍,成為一名正式的道士。李白對道教的煉丹、服藥等追求長生的手段也深信不疑,他熱衷于學(xué)道求仙,甚至在《下途歸石門舊居》中幻想白日飛升:“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他也曾在《登峨眉山》中希冀此夢:“儻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

除了儒、道之外,李白對縱橫家、神仙家、佛教等思想也都有所汲取。這說明李白決不盲從任何權(quán)威,他追求自由的思想和獨立的意志,他的思想來源極其復(fù)雜。此外,李白熱切地希望立功報國,他的愛國之心與屈原一脈相承。他熱愛自由,故向往神仙家遺世獨立、超越時空局限的理想境界。他豪蕩不羈,故認同破壞既有秩序、蔑視現(xiàn)世權(quán)威的游俠精神。清人龔自珍在《最錄李白集》中說:“莊、屈實二,不可以并。并之以為心,自白始。儒、仙、俠實三,不可以合。合之以為氣,又自白始也。”這幾句話說得非常準確。可以說,在整個中國古代,像李白那樣思想解放、精神自由的詩人是絕無僅有的。李白的詩歌熱情洋溢,風格豪放,像滔滔黃河般傾瀉奔流,正是其精神世界的自然表露。與杜甫經(jīng)常歌詠鳳凰不同,李白常常自比大鵬鳥,例如《上李邕》中說:“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贝簌i鳥本是《莊子》中自由精神的象征,李白就是詩國中獨來獨往的大鵬鳥。

李白的生活形態(tài)非常復(fù)雜,他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的自我形象也具有多面性。李白是一心報國的志士,也是唾棄富貴的隱士。李白是豪情萬丈的俠客,也是風流倜儻的文士。《南陵別兒童入京》中的李白振臂高呼:“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山中問答》中的李白卻微笑不語:“問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薄秱b客行》中的李白豪氣沖天:“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薄渡街信c幽人對酌》中的李白則心靜如水:“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崩畎椎纳羁偸遣话捕ǖ模苌匍L期定居在某個地方。李白非常喜歡孩子,但那對年幼的兒女長期寄養(yǎng)在東魯,身為父親的他卻依然四處游歷。有一年他在金陵思兒心切,作《寄東魯二稚子》:“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雙行桃樹下,撫背復(fù)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崩畎着c宗氏夫人伉儷情深,但結(jié)婚后也是別多聚少,故《秋浦寄內(nèi)》中說:“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紅顏愁落盡,白發(fā)不能除。有客自梁苑,手攜五色魚。開魚得錦字,歸問我何如。江山雖道阻,意合不為殊。”李白既無官職在身,又不事產(chǎn)業(yè),他有什么必要拋妻別子,獨自漂泊呢?原來他有一顆躁動不安的心靈,他無法使自己安靜下來,他只能永無休止地四處漫游,上下求索。李白是永遠在天地之間四處流浪的一個漂泊者。

李白的一生,幾乎大半時間都在漫游之中。李白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和自然風物,他以敏銳的審美眼光對這些美好事物予以熱情的歌頌。所以李白的漫游總是伴隨著吟詠,凡是他游覽過的名山大川,都成為其詩歌中的優(yōu)美意象。李白不以山水詩人著稱,但他的山水詩成就并不亞于王維、孟浩然。一來李白游蹤廣泛,他又特別鐘情于壯麗奇?zhèn)サ拿酱蟠?,所以李白的山水詩意境更加開闊,風格更加雄偉。二來李白胸襟闊大,情感熱烈,他用滿腔熱情去擁抱山川風物,他的山水詩的抒情意味格外濃烈。李白筆下的自然景物幾乎都染上了他個人的情感色彩,是其他詩人的山水詩所少有的。滔滔奔流的黃河,是李白最喜歡的一個自然意象?!秾⑦M酒》云:“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薄豆珶o渡河》云:“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贈裴十四》則云:“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边@是在說黃河,還是詩人勇往直前、氣吞斗牛的氣概?青天上的一輪明月,也是李白格外喜愛的物象。《月下獨酌》云:“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边@輪明月像細心體貼的友人,靜靜地聽著詩人傾訴心中的寂寞。《峨眉山月歌》云:“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薄抖朊忌皆赂杷褪裆倘胫芯芬嘣疲骸拔以诎蜄|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边@兩首峨眉山月歌,都寫得深情綿邈。明月與詩人或是萬里相隨,或是萬里相望,她不是詩人的親密伴侶又是什么?月亮雖然是運行不止的天體,但她移動得很慢,所以古人詠月總是說她在天上“徘徊”,例如曹植《七哀詩》中的名句“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李白的《月下獨酌》中也有“我歌月徘徊”的句子,但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常將月亮寫成動態(tài)的意象,比如《關(guān)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庇秩纭栋丫茊栐隆罚骸叭伺拭髟虏豢傻茫滦袇s與人相隨?!边@分明是李白的情感特征影響了筆下的明月意象,故使本來偏于陰柔美的月亮帶上了幾分陽剛的氣質(zhì)。

李白寫了許多山水名篇,它們神思飛揚,詞采壯麗,那一幅幅煙云明滅、變幻莫測的神奇山水是詩人用驚人的想象力展現(xiàn)出來的。與其說這是人間的真山實水,倒不如說它們是李白心中的理想境界。先看《蜀道難》: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緣。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蜀道難》的主題引得千古的讀者議論紛紛,至今沒有公認的解說。原因就是李白在這首詩里投射了太多的個人情緒,他不是客觀地描寫山水,否則的話,一首山水詩怎么會這樣撲朔迷離?為何山水詩要運用許多夸張、想象的手法,甚至穿插進許多神話場景?所以《蜀道難》中展現(xiàn)的不僅是千里蜀道的壯美山川,而且是李白悲壯歷落的主觀情志?!笆竦乐y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這哪是普通的山水詩所能具有的強烈情緒!

再看《夢游天姥吟留別》: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似真似幻,恍惚迷離,自然間何處有如此景象?神仙群現(xiàn),熊虎畢至,這到底是在天上還是在人間?“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又哪是一般的詩人面對青山綠水會產(chǎn)生的滿腹牢騷!像《蜀道難》和《夢游天姥吟留別》這樣的山水詩,不但展現(xiàn)出神奇壯偉的景色,而且傾瀉著詩人的情思,展現(xiàn)著詩人的胸懷,奇?zhèn)バ蹓训纳酱L物和超凡脫俗的精神氣概融為一體。這是王維、孟浩然的山水詩中從未有過的奇特境界,這是李白對山水詩的莫大貢獻。

李白雖然遍訪名山大川,仍嫌游蹤不廣。既然現(xiàn)實世界的空間有限,李白就騰身青云,神游天外。他在《古風》中說:“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邀我登云臺,高揖衛(wèi)叔卿?;谢信c之去,駕鴻凌紫冥。”蓮花峰是華山絕頂,李白登上極頂意猶未足,干脆飛升上天。如此不辭辛勞地上下求索,是為了覽天下之美景,還是想棄塵世而登天界?請看《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旁,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這是一首山水詩嗎?答案為似是而非。“楚狂人”指曾以“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之歌嘲諷孔子的隱士接輿,他與長沮、桀溺一樣,都是“避世之士”。可見李白漫游名山,并不是尋常的觀賞風景,而是兼有逃避塵俗的意義。名山大川,都是隔斷塵世喧囂的清幽世界,都是脫離名韁利鎖的自由家園,所以莊子說:“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與!”李白好游名山,也是出于同樣的原因。無怪他“登高壯觀天地間”仍不滿足,還把仰慕的目光對準云間仙人,還想騰身青云,漫游于九重天外。對李白來說,游山也好,求仙也好,都是擺脫塵俗糾纏的有效手段,都是對自由境界的不懈追求。雖然李白的游蹤遍布神州大地的名山大川,但就其本質(zhì)而言,那是一種上下求索的精神漫游。

李白的一生,瀟灑倜儻,無拘無束,飄飄然有神仙之概。他在長安初識賀知章,后者就稱其為“天上謫仙人”。李白很喜歡這個稱呼,曾在《對酒憶賀監(jiān)》中有深情的回憶:“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崩畎走€有兩個廣為人知的稱號,一是詩仙,二是酒仙。杜甫《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晚唐鄭谷《讀李白集》中說:“何事文星與酒星,一時鐘在李先生?!薄霸娤伞比菀桌斫?,李白錦心繡口,出口成章,詩風又飄逸奔放、瀟灑絕俗,非仙而何?那么“酒仙”呢?必要條件當然是豪飲。李白曾在《襄陽歌》中自稱“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即使語帶夸張,也可見酒量驚人。在同一首詩中,李白甚至幻想“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筑糟丘臺”。據(jù)《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六記載,宋人王安石批評李白詩“十首九首說婦人與酒”,其實李白寫女性題材的詩并不多見,寫酒的當然很多。據(jù)統(tǒng)計,總量不足千篇的李白詩中,“酒”字有115個,寫到飲酒題材的詩則有322篇,確實數(shù)量驚人。更重要的是,李白對酒一往情深?!秾⑦M酒》云:“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尊空對月?!薄断尻柛琛吩疲骸笆嬷蓁?,力士鐺,李白與爾同死生?!彼谷辉敢馀c酒器同生共死!李白為什么嗜酒如狂呢?他在《將進酒》中說:“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如果僅僅是飲酒澆愁,那么這樣的醉鬼到處可見,并無特別的價值。李白的可貴之處在于,他的飲酒是一種包含精神追求的文化活動,并且常與寫詩緊密結(jié)合。正像杜甫所說,“李白斗酒詩百篇”,飲酒使李白熱血沸騰,心潮洶涌,處于一種亢奮、昂揚的精神狀態(tài),那正是他寫詩的最佳時機。酒醉激發(fā)了李白的批判意識和反抗精神,使他增添了控訴黑暗現(xiàn)實的勇氣,也助長了抒寫磊落胸懷的豪情。正是在酣醉的狀態(tài)下,李白伸出腳去讓高力士脫靴。也正是在酣醉的狀態(tài)下,李白奮筆直書,痛罵“董龍更是何雞狗”。醉后的李白思緒激蕩,想落天外,靈感如潮,妙趣橫生。要不是把酒對月,李白怎會在《把酒問月》中想入非非地詰問“白兔搗藥秋復(fù)春,嫦娥孤棲與誰鄰”?要不是酩酊大醉,李白怎能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聲稱“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尼采說古希臘的酒神專管音樂藝術(shù),日神才掌管詩歌。李白的例子說明中國古代的酒神與詩神是兩位一體,不可分離的。我們?yōu)槭裁匆x李白的飲酒詩?當然不是要像他一樣終日酣醉,而是從中獲取強烈的精神感染和深刻的思想啟迪。因為那些詩歌創(chuàng)造了超凡脫俗的神奇境界,包蘊著上天入地的探索精神,多讀此類詩歌,可以鼓舞我們的人生意志,提升我們的人生境界,可以使我們在日常行為中保持意氣風發(fā)而消除萎靡不振,在人生境界上追求崇高雄偉而唾棄卑微庸俗,在思想意識上堅持自由解放而拒絕作繭自縛,這是李白留給我們的巨大精神財富。請讀他的《將進酒》,這可是千古最妙的祝酒辭: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尊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1. 詳見郁賢皓《近百年來李白生平研究述評》,載《李白與唐代文史考論》,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8年版,第675—688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