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 02 倫敦 記憶之城

分開旅行 作者:陶立夏 著


從荒蕪到繁華,學生時代的記憶再次回來。溫言暖語,終成冰炭。

不再,記得

舷窗外,夜色如潮水退去,天際線漸漸明晰。液晶屏幕上,看見飛機從北京上空轉(zhuǎn)一個彎,開始朝南飛行。

我起身洗漱,換下睡衣,再向空乘要一杯水。

凌晨,飛機降落浦東國際機場。不知道什么時候又睡著了,降落的時候被空姐大力搖醒,她拿走了被子,又把床變回座椅。我只是呆呆坐著,覺得有點冷,不大記得自己是誰,也想不起要降落哪里。這真是一趟漫長的旅程,仿佛離開了自己。

出閘后埋頭疾走,卻聽見有人喊我的名字,回頭,是裴明,我的老板。

老好人裴明,滿眼紅血絲,想必又為新一季的設(shè)計比稿熬了一個通宵,而我作為他的左膀右臂,卻被地中海的陽光曬黑了皮膚。有些愧疚地低頭朝停車場走,卻聽見他說:“都知道意大利面最美味,你卻瘦了?!?/p>

路過自動販售機,買兩罐咖啡,遞一罐給他:“將就著喝吧?!?/p>

他看著我手里的旅行袋問:“沒有寄艙行李?”我只是搖頭。

搖下車窗,發(fā)覺已經(jīng)是秋天了,盡管空氣里的熱度還在,但夏天變秋天的那個瞬間,陽光和空氣的味道都會變化。

“老大?!蔽乙贿叿鏖_被風吹亂的頭發(fā),一邊說,“我想休假?!?/p>

裴明果然有做老板的才干,好像我并不是剛剛休假回來,而是剛和他談完一大筆生意回來,名正言順等領(lǐng)賞。他一邊注視路況,一邊說:“好,只要記得回來就好?!?/p>

這下?lián)Q我不好意思了:“走之前,我會把下一季的設(shè)計全部定稿?!?/p>

他笑了:“還有件事,休假之前,你幫我走一趟?!彼疽馕掖蜷_儲物箱,里面有只米色信封。

“馬球賽,你自己不去?”

“佳敏要我陪她去熱帶島嶼,她覺得夏天不夠長。”

佳敏是裴明的未婚妻,因為平時總遷就他的忙碌,所以難得提出的要求,總是不容拒絕。我把邀請函放進旅行袋,順便拿出免稅商店買的香水:“給佳敏的禮物,有空一起吃飯?!?/p>

裴明將車停在樓下:“好好休息,回頭我讓助理把機票和酒店預訂信息給你。”

M已經(jīng)去上班,我開了冰箱找瓶裝水喝,卻發(fā)現(xiàn)冰箱里所有的東西都是過期的:牛奶、咖啡、速凍食品、水果。

電話在這個時候響起來,是M。

他說:“回來了?”回來了,就好像什么都不曾發(fā)生過。

但從廚房走到客廳,又走到臥室,好像身體里卻只有半邊靈魂,另外半邊尚遠游未歸。去便利店買些簡單的蔬菜和微波食物,將冰箱填滿,做一頓簡單的晚餐等M下班。他卻到半夜12點才回來。

迷蒙之中,聽見他說:“新接下一間商鋪和附設(shè)的辦公空間,有兩千平方米,卻只給兩個星期的設(shè)計周期。一干人忙得昏天黑地?!彼捏w溫如夜色將我包裹,那一刻我想起那不勒斯灣的粼粼波光。再緊的擁抱都無法消弭這數(shù)千公里的距離。

收拾行李是容易的事情,出發(fā)也很容易,但尋找到答案并不容易。那些離我們而去的人,并不會突然消失不見,他們只是漸行漸遠,就如同桌面上逐漸干涸的水漬。

清晨5時16分醒來,神智昏沉卻怎么也睡不著。我知道,新的一期失眠季到了,好像每次季節(jié)變化就會這樣??粗鳰在黑暗中兀自沉睡,不知道他的夢境是怎樣的世界。

輕手輕腳起床做皮蛋瘦肉粥,另一邊爐灶燉銀耳木瓜。以前這樣的時候會有許多舊事可以想,但今天什么都不再記得??磥硎堑搅嘶鸷颉?/p>

回憶之城

裴明的助理和裴明本人一樣體貼,或者一切都是他的指示。

到倫敦的時候,距離馬球賽開始還有兩天時間,可以用來倒時差或者閑逛。

我和M是在倫敦相識的,他在AA讀建筑,我則在藝術(shù)大學學服裝設(shè)計。要約會,又要趕作業(yè),好像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時間完全不夠用。重回倫敦,早已經(jīng)不復當年情懷,只是覺得大把時間不知如何打發(fā),干脆選擇做個標準游客搭乘觀光船游覽泰晤士河。這條河目睹過羅馬人的入侵、伊麗莎白一世的艦隊,以及全世界來這里淘金的商船。它就像一把標尺,你可以用它來衡量整個世界的改變。

懂了泰晤士河,就懂了倫敦。懂了倫敦,即是懂了人世的悲歡離合。

從西敏寺橋北側(cè)的千禧眼出發(fā),經(jīng)過金禧(Golden Jubilee)橋、滑鐵盧橋、千禧橋、倫敦橋、倫敦塔橋,然后在圣凱瑟琳碼頭掉頭。這段旅程幾乎囊括了倫敦大部分“名勝古跡”。看清這城市的表面只要短短三十分鐘,要接近她古老深沉的靈魂,不知三十年夠不夠。

從泰晤士河瀏覽她模糊的側(cè)影,反而是那些過去如此鮮明,歷歷在目。玫瑰戰(zhàn)爭打了整整三十二年,瘋王喬治曾經(jīng)清醒了三十年,亨利八世有過六個妻子,伊麗莎白一世以威尼斯白粉敷面,走向都鐸王朝最后的輝煌。那樣精彩曲折的人生,現(xiàn)在講來也不過只字片語。或許,我們都不應該把此刻的愁腸看得太重。

回程的時候變了天,濃云四合,雨水隨時要傾盆而下。比起冷雨迷霧,更叫我印象深刻的其實是倫敦春天的大風,刮起來不知道止息,讓人以為英倫三島會就這樣被吹走。從前喜歡沿著泰晤士河散步,從住處不遠的巴特西(Battersea)橋走到大本鐘的時候,拿出手表來校對時間,游客已經(jīng)紛紛出動,在大風里拍照,看地圖。不太喜歡議會大廈門廊上那些獅子雕像,如同風干的化石,表情里有驚懼且悲愴的味道。

M總喜歡說,若從建筑角度出發(fā),現(xiàn)在這個倫敦不是女王的,不是首相的,而是克里斯托弗·萊恩爵士的。千禧橋前的白色圣保羅教堂在灰黃色建筑群中顯得分外醒目,這不僅是萊恩爵士諸多杰作之一,也是英國唯一的文藝復興風格天主教堂。英國政府規(guī)定泰晤士河畔所有建筑都不可以遮擋圣保羅教堂,所以教堂南側(cè)的大樓使用了全透明的玻璃結(jié)構(gòu)。

唯一可與克里斯托弗·萊恩爵士相提并論的建筑師是曾設(shè)計瑞士再保險總部大廈和倫敦市政廳的諾曼·福斯特,他仿佛是現(xiàn)代版的克里斯托弗·萊恩,正以自己特征明顯的曲線形設(shè)計塑造著整個倫敦市的新風格。這兩位“城市造型師”終于在1996年跨越時間相逢,展開決斗。

為紀念21世紀的到來,倫敦想讓福斯特在金融城興建歐洲最高建筑“千年大廈”。最后獲勝的是克里斯托弗·萊恩,為了不遮擋圣保羅大教堂的光華,建造千年大廈的計劃最終取消。不過,來日方長,萊恩有的是資歷,福斯特有的是時間。誰知道倫敦人的品位又會在下一秒有什么戲劇化的改變?隔著泰晤士河遙遙相望的“千禧眼”就是證明,原本只為慶祝千禧年而建造的臨時建筑,命運卻在最后一刻轉(zhuǎn)折。如今它已經(jīng)緊跟巴黎迪斯尼樂園之后,成為全歐洲第二受歡迎的收費游覽項目。許多從善如流的“現(xiàn)代派”甚至樂觀地認為倫敦市民將會像挑剔的巴黎人愛上埃菲爾鐵塔一樣,最終愛上這座摩天輪。

千禧眼看著倫敦陰沉的天色

倫敦,似乎總是下雨

演出永不停止

司機愛德華在倫敦水族館邊等我,送我到倫敦西區(qū)的梅費爾(Mayfair)吃午飯。因為倫敦時裝周的緣故,大街上時常能見到高且瘦的漂亮年輕人,穿五鎊一件的爛T恤都漂亮悅目,在人群中出眾得像鶴。

對所有愛好購物的人來說,倫敦西區(qū)這片被花園道、攝政街、牛津街與邦德街包圍的區(qū)域無疑是潮流圣地?;始宜囆g(shù)學院的學生們坐在臺階上抽煙,我曾經(jīng)是他們中的一員,但如今想來,這樣的日子仿佛是前世。

他們左手邊是伯靈頓拱廊(Burlington Arcade),全英國最長的購物走廊,右手不遠處即是紳士行頭的發(fā)源地薩維爾街(Savile Row)。薩維爾街1號曾經(jīng)是皇家地理協(xié)會所在地,如今成了吉凡克斯(Gieves&Hawkes)的店鋪。1969年甲殼蟲樂隊演唱會在隔壁的3號舉行,中途被警察以擾民為由打斷,隨后列儂遭遇刺殺,這也成為甲殼蟲樂隊的絕唱。

Mayfair有她獨特的氣質(zhì)

既然是幫老板跑腿,自然不能忘記工作本分,計劃去牛津街看看當季的櫥窗和新款時裝。1909年,美國人戈登·哈利·塞爾弗里奇(Gordon H.Selfridge)在牛津街上開了整條街上最大的百貨商店塞爾弗里奇,那句服務業(yè)名言“顧客永遠是對的”也隨明黃色購物袋流傳四海。攝政街上那些灰色的花崗巖建筑,在濃云密布的天色下顯出頹敗的面容,伴著深秋的落葉與穿堂風,幾乎有凄愴的意味。為了讓這條長街重拾繁華,七千萬英鎊被用于整條街的翻新工程,于2012年倫敦奧運會舉辦前完成,之后,攝政街與牛津街交會處就出現(xiàn)“東京式”的十字路口,即行人可向各個方向通行?,F(xiàn)代化的蘋果電腦專賣店斜對面,是我自巋然不動的著名時尚概念百貨商店Liberty(英國自由百貨),新與舊,就隔著一條街道相望。

川久保鈴選擇將自己的店開在多佛街(Dover Street),而山本耀司的倫敦專賣店就在下一個路口。愛八卦的人可以從這樣的安排里聯(lián)想到諸多前塵舊事??催^梅森·馬丁·馬吉拉(Maison Martin Margiela)的新櫥窗,我到Conduit 9號(康迪街9號)的Sketch餐廳吃一頓城內(nèi)最潮的午飯來與之匹配。和倫敦很多高級俱樂部一樣,這里實行會員制,好在朗廷酒店(Langham Hotel,London)無所不能的禮賓部已經(jīng)為我訂妥了座位。

餐廳外墻上垂直站立著只獵犬,像是隨時要朝你俯沖過來?!癊at music,drink art(品嘗音樂,暢飲藝術(shù))”是這里的座右銘。穆拉德·馬祖斯(Mourad Mazouz)因攝政街上的北非餐廳Momo聲名鵲起之后,又與傳奇大師皮耶·加尼葉(Pierre Gagnaire)一起,將巴黎米其林三星餐廳的菜單搬了過來,在倫敦市中心這棟18世紀的老建筑里刮起了“新法式主義”風暴。餐廳走廊昏暗幽深,穿著舊式女傭服的侍應生接過我的外套與購物袋。餐廳各處散布著大膽前衛(wèi)的藝術(shù)品,擺在衣帽間對面的雕塑是一對正在交媾的獵犬。樓梯也同樣充滿當代藝術(shù)的直白與粗魯,凝固血漿一般的暗紅色油漆正無聲地流淌下來。

坐在米其林兩星餐廳The Lecture Room內(nèi)靠窗的位置上,俊美的侍應生端出茶具來,是來自圣彼得堡的骨瓷,描著金線與寶藍色花紋。接著是開胃甜點,層層疊疊的餐盤中出現(xiàn)了無花果配藍莓醬,我忐忑的心這時才稍稍放松下來。

經(jīng)過一頓如此驚心動魄的午餐,對淑女們來說,康諾飯店(Connaught Hotel)的英式下午茶點是最后的緩沖劑,紳士們可以到登喜路之家(Dunhill Home)理發(fā)、抽雪茄。

我選擇用古典藝術(shù)撫平“內(nèi)心悸動”。沿著攝政街步行回特拉法爾加廣場,干草市場(Haymarket)街上的女王陛下(Her Majesty)劇院依舊在上演韋伯的經(jīng)典音樂劇《歌劇魅影》。我很喜歡那個神出鬼沒的面具男,他那雙白皙修長的手比戴著面具的臉還要有表情。躲在黑暗中聽他高歌,覺得他像深海中的劇毒水母,閃閃發(fā)光、柔情似水,卻可能致命。

路過水石(Waterstones)書店,進去買一本The end of the affair,蘭登書屋的vintage版本。書頁泛黃,字體偏小。

開篇第一句話這樣寫:A story has no beginning or end...

一個故事無始亦無終……

記憶的舊城

再往前,就是特拉法爾加廣場。

特拉法爾加廣場是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的中心,得名于特拉法爾加海戰(zhàn),在這次帆船時代最大的海戰(zhàn)中,英國人戰(zhàn)勝了法國和西班牙聯(lián)合艦隊。站立在五十六米高的圓柱頂端的正是指揮這場戰(zhàn)爭的尼爾森。而游客們則把在廣場上喂鴿子當作保留活動,終于看不下去的倫敦市政府派出獵鷹,才終于使這片廣場恢復了紀念地標的尊嚴。另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是,為紀念挪威人在“二戰(zhàn)”中對英國的幫助,每年圣誕節(jié)慶祝的時候,矗立在特拉法爾加廣場上的圣誕樹必定得是棵挪威樅樹。

特拉法爾加廣場邊的國家美術(shù)館是一座堂皇的避難所,幾乎所有曾出現(xiàn)在美術(shù)教科書中的作品都可以在這里看見原作。我最喜歡這里的約翰內(nèi)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印象派展館中總是人潮涌動,因為這里常年展出凡·高的《向日葵》與莫奈的《睡蓮池》。如今印象派的作品數(shù)量大增,莫奈的隔壁多了很多修拉,我認得那張《阿斯尼埃爾的沐浴》,但我卻已經(jīng)不喜歡這個流派了。

國家美術(shù)館和倫敦其他美術(shù)館、博物館一樣免費開放。這是個依舊存在著階層的城市,生活著皇室、貴族與平民,連超市購物袋都能泄露你的收入和身份。但最珍貴的東西又往往是免費的,或許這正是“無價”一詞的本義。

倫敦最馳名的博物館當然是大英博物館,它的宣傳口號是“一個屋檐下看遍世界”。館內(nèi)我最喜歡的展品不是希臘雕塑而是埃及木乃伊。當初馬克思埋頭苦讀的圖書館已經(jīng)搬走,留下個空殼做擺設(shè)?!稊S鐵餅者》的復制品就站在大廳樓梯轉(zhuǎn)角上,那么俊美的人卻斷了一根手指,一如維納斯有種殘缺美。

近代中國史中,英國人的野蠻掠奪叫人齒冷,所以我對大英博物館其實并無多少興趣。但博物館邊的布盧姆茨伯利(Bloomsbury)街區(qū)卻值得一逛。這里有弗吉尼亞·伍爾夫的舊居,是“Bloomsbury(布盧姆茨伯利)派”的發(fā)源地,據(jù)說電影《時時刻刻》(Hours)有一部分場景就是在此地拍攝。如今它成了倫敦大學的房產(chǎn),不知從這里走出去的學生中有多少沾了靈氣,妙手寫文章,仗筆走天涯。

而我的筆記本里,至今珍藏著M在布盧姆茨伯利街區(qū)拍的那張照片。那是他離開倫敦前拍的最后一張照片。那時候他正忙著畢業(yè)設(shè)計,公寓墻上貼著回國倒計時的表格。

走出國家美術(shù)館,時間尚早,決定前往肯辛頓區(qū)懷舊。

肯辛頓宮曾是威爾士王妃戴安娜的住所,17世紀以來,這片地產(chǎn)就屬于英國皇室。位于肯辛頓大街與諾丁山之間的肯辛頓宮公園被稱為“億萬富翁的林蔭大道”,2005年,英國首富、鋼鐵大亨拉克希米·米塔爾(Lakshmi Mittal)支付七千萬英鎊買下了這里的兩個聯(lián)排單位,使得肯辛頓宮公園的18號與19號成為全世界最貴的房產(chǎn)。但要體驗肯辛頓區(qū)的魅力,你也可以分文不花。

倫敦生活的魅力之一是生活的細節(jié)

旅途中隨身攜帶的筆記本

海德公園邊的酒店房間,清晨能聽見皇家衛(wèi)隊的馬蹄聲

靠近海德公園的區(qū)域匯集了三家博物館,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自然歷史博物館與科學博物館,它們是1851年萬國博覽會的產(chǎn)物。幾乎每個英國小孩都去自然歷史博物館看過大廳內(nèi)的那具恐龍骨架,也是在那里認識了一個叫達爾文的老頭子。我喜歡的是V&A博物館,如果大而全的大英博物館旨在“炫耀”,那么小而精的V&A專為“欣賞”而存在。那里有最豐富的中世紀藝術(shù)收藏,而且定期舉辦當代藝術(shù)主題的展覽,薇薇安·韋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就曾是座上賓。這里還藏有大量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的作品,他是我最偏愛的設(shè)計師,其設(shè)計曾影響了近代英國社會的審美品位。

結(jié)束了一天的漫游,重新回到攝政街上,藏在街旁的朗廷酒店如同世外桃源。最新的一次翻修共花費了八千萬英鎊,領(lǐng)我到房間的服務生驕傲地介紹著這筆龐大花費帶來的新氣象:“你可以看到,感覺到,聽到……”

“以及聞到。”我補充說。他笑了。

事實確實如此??諝饫飶浡适蚁惴掌放婆撕@≒enhaligon's)的招牌香氣,為整個酒店蒙上一層輕盈而雅致的玫瑰灰色。沿著長長的走廊,路過的每一扇門后面都有過傳奇。

阿瑟·柯南·道爾在這里撰寫福爾摩斯的冒險,拿破侖三世將這里當作他客居倫敦時的行宮,丘吉爾在這里主持“二戰(zhàn)”大局,奧斯卡·王爾德在這里說:“沒有危險傾向的想法不配被稱為想法?!崩释⒕频觊_出的最大額賬單應該屬于溫莎公爵,他在這里與辛普森夫人初次相遇。為了這次相逢,他付出了整個大英帝國的代價。

以“觀看白金漢宮衛(wèi)隊換崗”為由,我又搬到海德公園角上的瑞吉酒店。

海德公園角大概是世界上最繁忙擁擠的轉(zhuǎn)角,兩百年來一直深受交通擁堵的困擾,因為它是自西側(cè)進入倫敦市區(qū)的咽喉要道。1885年,惠靈頓拱門不得不因為交通問題而遷移到現(xiàn)在的位置。這倒成全了瑞吉酒店的住客:清晨可以觀賞到皇室騎兵衛(wèi)隊盛裝穿越拱門。這家瑞吉酒店曾經(jīng)是圣詹姆斯醫(yī)院,很多在這里出生的孩子為重溫舊夢而成為這里的住客。成為醫(yī)院之前,這里還曾是私人住宅,當年沒有電梯,所以主人都住在樓下,傭人住樓上,因此底樓的房間層高明顯高于高層的房間。

為瑞吉工作多年的新加坡女孩安妮在歡迎我的時候說:“在這里,服務的藝術(shù)是掩藏的藝術(shù)?!蔽铱粗鴱墓哦瓡軆?nèi)緩緩升起的液晶電視,開始對這條法則有了直觀感受。所有的開關(guān)、控制器都被藏進床邊抽屜內(nèi)那塊小小的電子觸摸控制屏中。躺在高高的四柱大床上調(diào)校那塊藍色電子屏,直到房間的溫度、光線完全符合要求,那感覺仿佛置身《神秘博士》(Doctor Who)劇集。如果我能像博士一樣時間旅行,我該去哪里呢?狄更斯早已經(jīng)說過: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倫敦馬球賽

我置身2009年的倫敦,難道還有更好的選擇嗎?于是我給管家弗吉(Fugi)打了個電話,十分鐘后,描著花紋的香檳酒杯以及絲質(zhì)拖鞋就被放在銀托盤上送過來了。

電話響,是馬球賽組織方和我確認司機來接的時間,并確認我會參加周日下午舉辦的國際杯馬球比賽與女子公開賽。掛上電話,看著邀請函上England VS Commonwealth(英格蘭隊對陣英聯(lián)邦)的字樣,心想天底下還有什么國家能組成這樣的隊伍。

司機理查德穿著灰色細條紋雙排扣西裝,他駕駛的黑色賓利內(nèi)部卻是新鮮黃油般的嫩黃色。同車的米蘭人盧克是位音樂評論家,他剛?cè)グ菰L過弗朗西斯·培根的故居,而我很喜歡盧西安·弗洛伊德的作品。他帶著贊嘆的語氣不斷說:“我真仰慕英國人的生活方式,他們的穿衣打扮,你看這些顏色,真是太棒了!”我從沒見過一個來自意大利北方城市的人如此夸贊他國人民的品位。

經(jīng)過綠色的哈默史密斯(Hammersmith)橋,就算正式離開倫敦市的“榮華富貴”了。車穩(wěn)穩(wěn)駛?cè)胗⒏裉m迷人的鄉(xiāng)野,羊群、綠樹、小屋,那種閑適與開闊,讓我的呼吸也變得輕松起來。仿佛回到簡·奧斯丁小說中的時代,人們喝茶聊八卦,歡度余生。

比賽在倫敦郊外的考德雷(Cowdray)公園舉行,這片公園屬于考德雷子爵及其家族所有,賽場不遠處就是考德雷家族的城堡。英國的上流社會絕少出席公眾活動,私人俱樂部、沙龍、管家,這個有閑階級和他們背后的專業(yè)人士創(chuàng)造了獨一無二的貴族文化。而馬球運動,正是這一傳統(tǒng)在現(xiàn)代社會的延續(xù)。

比賽開始前,大家一邊啜飲血腥瑪麗,一邊閑聊。曾經(jīng)是專業(yè)馬球隊員的凱瑟琳在香港生活過多年,她的大女兒今年十二歲,已經(jīng)是個馬球好手,她還告訴我考德雷子爵十六歲的女兒在隊員受傷的情況下,已經(jīng)作為替補隊員參加了此屆英國女子公開賽,這是她的第一場正式比賽。

我偷偷惡補了一下馬球規(guī)則。簡單來說,比賽雙方各有四名隊員,1號與2號為前鋒,3號為中場,4號為后衛(wèi),其中3號位置關(guān)鍵,所以選手也常常是全隊技術(shù)最優(yōu)秀的選手。比賽用的馬都是血統(tǒng)高貴的賽馬,而每名隊員必須準備四匹馬(這也是馬球?qū)儆谫F族運動的原因)。比賽分為四節(jié)(chukka),每節(jié)七分鐘,中間休息三分鐘。而中場休息則延長為五分鐘,這時觀眾可以走到場內(nèi)踩平球桿造成的凹洞,讓草皮恢復原狀,這不僅是很好的互動,更能保護馬匹安全。

對于行家來說,馬球賽的魅力在于速度與戰(zhàn)略,以及騎士風度。對于我這個門外漢來說,馬球賽的魅力在于那些俊美的馬和這些高雅的觀眾。

最后英格蘭隊以半分之差輸給英聯(lián)邦隊,瑞吉酒店的Paul作出扼腕的樣子:“發(fā)獎杯的時候,我可得好好為難一下英格蘭隊!”不過好像并沒有人真正關(guān)心比賽的結(jié)果,大家為冠軍歡呼,也為亞軍鼓掌,然后回到帳篷里享用芬芳的招牌蘭斯伯瑞(Lanesborough)下午茶,它的全套銀餐具與茶具都從倫敦運來。

米蘭人盧克繼續(xù)用激賞的眼神觀察著在座的英國紳士與淑女們,我也加入他的行列。不得不承認,英倫范兒一直是時尚潮流中的“上品”,粉色襯衫、綠色褲子加紅色三節(jié)拼接皮鞋,這樣的搭配實在需要超常的想象力以及多年積累的功力。在我這個只敢穿黑與白的懶人看來,即便是地道倫敦人,他們超凡入圣的獨特品位也可以說是命懸一線,常常只與怪誕粗鄙隔著薄薄一層窗戶紙,叫局外人看著手心出汗。

英格蘭鄉(xiāng)間靜謐一如往昔

馬球比賽

場內(nèi)場外,人與馬都全神貫注

人生若只如初見

回酒店的路上,司機理查德聽說我曾在巴特西(Battersea)住過,特意從那里繞道,讓我看了一眼夕陽下的阿爾伯特(Albert)橋,依舊是秀氣的粉紅和淺藍。剎那間以為這四年根本沒有過去,我還是當年那個學生——很年輕,很窮,很樂觀;在一個又一個免費的美術(shù)館里打發(fā)周末時光,枕著參考書能一覺熟睡到天亮。心下一陣抽痛。

M,我想就這樣推開車門,向巴特西公園的方向飛奔,好像你還會在那間公寓里等我,開門來,為我泡一杯茶,為我拂開這些年落在我眉眼上的風霜。

理查德在這個時候說:“堵車了,我們要繞道?!?/p>

周末的傍晚,倫敦的各條大街都擁擠得水泄不通,最后,我被困在貝斯沃特(Bayswater)街的車流中,大理石拱門(Marble Arch)遙遙在望,右手邊是初秋的海德公園。大家都在樹蔭下野餐,寵物狗互相追逐。塑膠的飛盤在空中呼呼作響,有個扎兩條小辮的紅頭發(fā)女孩子踮起腳尖去抓,露出鼓鼓的小肚腩,但是那飛碟卻擦著她的指尖飛過去了。我百無聊賴地看著一位街頭畫家向路過的行人推銷自己的一組油畫,灰色基調(diào),抽象的幾何圖案。

如此熱鬧景象,讓人幾乎忘記英國正遭遇“二戰(zhàn)”以來最嚴重的經(jīng)濟衰退,伊麗莎白二世在紙鈔和硬幣上漸漸衰老了,日不落的輝煌早已經(jīng)過去。作為全球最大的歐元美金離岸中心,這片國際金融家的樂土與戰(zhàn)場,像懸在歐洲大陸體外的心臟,逐漸失卻它強大的脈搏。

或許,消亡是一件緩慢的事,我們都不該匆忙地去做。比如燭火的熄滅,比如感情的冷卻。在逐漸升起來的暮色中,想起倫敦所代表的那個大英帝國,她的偉大、榮耀與失落。背負這么多前塵往事,也難怪這城市時常有張沉思而陰郁的面容。亨利·詹姆斯在《英國風情》中寫道:“只有那些熱情的朝拜者、茫然的外國人和其他剝奪了特權(quán)的人們,才能欣賞這個令人贊嘆的國家的‘特點’。”

一切美好都謝幕

離開倫敦的前一天,到倫敦西區(qū)的女王陛下(Her Majestic)劇院看《歌劇魅影》,我想,演員們早已不是當年的那一批了吧。我右手邊的棕發(fā)女子,帶著三個孩子來看。散場的時候,她一直在哭,三個孩子站在黑暗里乖巧安靜地等。

但是我沒有留下來陪她一起哭,而是趁著天色尚早,搭紅色雙層巴士回酒店去。

2004年1月13日,那是我第一次到倫敦的日子,饑腸轆轆的我在利物浦街(Liverpool Street)地鐵站旁的食品超市買了一瓶冰凍礦泉水和一個甜面包圈。

2004年9月14日上午,依舊是饑腸轆轆的我在盧塞爾廣場(Russel Square)地鐵站買了一張去往希斯羅機場的單程票。拉著行李箱走出電梯的時候,一個年輕人過來幫忙。他綠色的眼睛,是那天陰霾的倫敦天空下,我記得的最后的顏色。

曾厭惡過這座城市里靜止得仿佛永世不變的空氣,干凈得沒有人的氣息。多年以后再拜訪她,發(fā)現(xiàn)她依舊是初見時的模樣,竟然覺得像見到多年的好友一般安穩(wěn)。

只是我,這一路從歡喜到哀傷,很多事情也隨之謝幕。

倫敦,是下在我生命中的一場豪雨,但終有一天,會在我記憶里漸漸止息。而我的心,也總會有一小部分留在了那里,在一杯伯爵茶的香氣里,守候一個個潮濕陰霾的早晨,和一段美好年華的邂逅。

倫敦的街道總是那么忙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